§1-2中国航空工业概况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一、引言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可谓充满着辉煌的成就。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踏入这个行业起,中国航空工业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不断突破,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
本文将围绕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展开讨论,并分享我个人对这一主题的观点与理解。
二、中国航空工业诞生的历史背景要深入了解中国航空工业,首先需要回顾其发展背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摆脱封闭的历史背景下,中国航空工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然而,在中国领导人的倡导和支持下,中国航空工业开始从零起步,注重培养技术人才并大力推进科研创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航空工业逐渐崭露头角。
三、中国航空工业的里程碑事件1. 成立中国航空工业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该公司的成立为中国航空工业领域的科研和制造水平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并推动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持续发展。
2. 发布C919大型客机项目C919大型客机项目的发布,让世界瞩目。
这一项目旨在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该项目,中国航空工业取得了技术突破,并且提升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 首次航天飞行器发射成功中国航空工业的另一个辉煌成就是首次航天飞行器的发射成功。
这次成功的发射不仅让中国航空工业在航天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也为中国航空工业树立了崇高的国际声誉。
四、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优势1. 政府支持与投资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航空工业的发展,并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与投资。
这种政府支持可以极大地推动中国航空工业的创新发展,为中国航空工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2. 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中国航空工业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
通过建立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航空工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
这些人才的涌现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3. 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中国航空工业一直致力于自主创新,努力研发和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1纵观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
1纵观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试阐述对我国航空工业未来发展的设想我国航空工业起步于清政府(即1910年)。
从1910年到1949年中国一直处于动乱和战争时期,这时期所有的原材料,机载成品和设备几乎全部依赖外国进口,更没有与之相关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师,维修人员也很缺乏。
根本没有独立的航空工业,更谈不上航空科研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重视和发展航空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已成功研制生产了上万架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直升机、侦察机、教练机、无人驾驶飞机、支线客机和通用飞机,为国防现代化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60多年来,我国先后建立了飞机发动机航空电子军械设备,仪表等专业设计研究机构,建立了空气动力,强度,自动控制,材料,工艺,试飞和计算技术等专业研究试验机构。
我国航空工业科研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试验设备日臻完善,已建成一批技术先进的风洞试验设施,飞机全机静力试验室,发动机高空试车台,飞行试验实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等设备。
在发展航空工业的道路上,中国航空工业管理部门也几经变化。
从最初设立的二机部四局、三机部、航空工业部、直到后来的航空航天部。
1993年,航空航天部撤销,分别组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
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现状,决定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
在核工业、航天、航空、船舶、兵器五大军工总公司的基础上,分立组建十大军工集团。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分别组建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
由于航空工业体系的发展和日臻完善,我国在军用飞机,民用飞机,直升机等各种类型的机种都迅猛向世界各类先进机种靠近,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军用机从最初的仿制苏联的雅克-18飞机生产初级教练机,到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的第一架飞机歼教1。
它的研制成功对培养我国第一代飞机设计人员积累自行研制飞机的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一、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现状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中国航空工业相对封闭,主要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口飞机和技术;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航空工业逐渐开放,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实现了巨大发展。
目前,中国航空工业已经涵盖了飞机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同时拥有了相对成熟的先进航空发动机和飞机电子控制系统等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中国航空工业的品种也不断增加,从飞机到直升机、无人机等,行业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在发展模式方面,中国航空工业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推进由单一国有企业为主导向企业集团和市场化经营转化。
这种转型不仅使中国的航空工业集团化程度加深,同时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向更高端聚集。
这对于提升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实力,以及进一步向国际市场挑战具有积极意义。
二、机遇1. 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航空市场的需求将会保持大幅度增长,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增长。
据中国民航局预计,2025年中国的商用飞机市场总量将达到7500架次,其中110座以上的大型客机、70-100座的中型客机和50座以下的小型客机的需求近4万架。
2. 科技进步带来创新机遇以南航ARJ21为例,该航空器利用复合材料以及数字化引领技术等最新技术,批量生产、自主运营和维护,创造了国内航空工业领域良好的自主创新发展实践。
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中国航空工业是否能够推出更多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产品,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3. 全球布局助力拓展国际市场近年来,中国航空工业的全球化布局已经逐步加强,其中C919等新一代大型支线客机、ARJ21等区域客机以及轻型运输机等机型已走向全球市场。
中国商飞C919飞机首次亮相2015年珠海Airshow,引起整个航空界的关注,也促使人们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前景有了更高的期望与信心。
4. 国企改革与市场化转型改革和市场化也是带来机遇的因素之一。
中国航空行业汇总
4) 境外上市:
3 / 16
2)谭瑞松,总经理,男,汉族,1962 年生,湖南攸县人,北京航空学院学士、哈 尔滨工程大学工程硕士、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曾任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 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 记,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董事、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3) 顾惠忠,副总经理,总会计,男,汉族,1956 年生,江苏南通人,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硕士、长江商学院 EMBA,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 团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党组成员。 曾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财务局副局长,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财务司副司 长,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
2) 深圳上市: 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 中航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航工业机电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航三鑫股份有限公司 中航动力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天虹商场股份有限公司
4)吴献东,副总经理,男,汉族,1964 年生,山东莱西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 士、莫斯科航空学院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曾任哈尔滨航空机电制造公司总经理,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资产企业管 理部部长、总经理助理。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航空器制造和飞行试验。
从起初的模仿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到如今的自主研发和生产,中国航空工业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从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步发展,到如今已经成为国际领先的航空工业巨头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
一、起步发展20世纪初,中国开始了航空器制造以及飞行试验的探索。
在当时,中国的航空工业基本上是依赖于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
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建了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公司(简称中航公司),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步。
中航公司引进了一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并进行了一些航空器的装配和试飞。
但由于当时的条件和资金限制,这些工作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航空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同时也着手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成为了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不仅引进了苏联的技术和经验,还在国内开展了航空器的设计和生产工作。
1956年成立了中国航空工业部,开始了对国内航空工业的全面组织和管理。
在此阶段,中国航空工业主要集中在军用飞机的生产和研发上。
1956年,中国成功试飞了第一架国产飞机——歼-6战斗机,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此后,中国航空工业加大了对国产飞机的研发和生产力度,陆续生产了歼-7、歼-8、歼-11等系列战斗机,以及轰-6、轰-7等系列轰炸机,为中国的国防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这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大对航空工业的技术和设备投资。
与此同时,国家对航空工业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规划。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航空工业不仅注重军事飞机的研发生产,还开始逐步转向民用飞机的发展。
198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民机的试制工作,1984年首次成功试飞了国产民机“运12”。
此后,中国陆续研发和生产了“运8”、“运40”等系列民机。
第1章航空航天发展概况
直升机的作用
LOGO
1.1.2航天
LOGO
• 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 行活动。 • 三个宇宙速度。 • 火箭推进技术是航天技术的核心。 • 有军用和民用之分,但各国宣传自己的航天技术 时强调民用和商用潜力。 • 占领和控制近地宇宙空间已经成为西方军事大国 争夺军事优势的新焦点。 • 民用潜力巨大。
13止2003年10月26日第一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飞机小鹰500首飞成功2002年1月开启大飞机项目logo直升机我国直升机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步主要由直5直8和直9直11是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制造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logo我国的航天工业中国的航天工业起步于1956年两弹一星工程现在是世界第三航天强国logo导弹武器1960年仿制的p2近程地地导弹研制成功1970年我国中远程液体地地导弹首次长射程试验成功1980年我国成为第三个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1988年我国完全掌握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技术logo运载火箭长征
人造地球卫星
LOGO
• 1970年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 • 我国人造卫星分近地轨道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 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 步轨道气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 • 1975年返回式卫星成功 • “北斗”导航系统
载人航天 • • • • • • • •
LOGO
1999年,“神舟”1号 2001年,“神舟”2号,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2002年,“神舟”3号,搭载模拟人 2002年,“神舟”4号,打下载人的基础 2003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 2005年,“神舟”6号,第一次“多人多天” 2008年,“神舟”7号,舱外行走 2011年,“神舟”8号,无人飞船实现与空间站 空间交会对接 • 2012年,“神舟”9号,实现载人交会对接 • 2013年,“神舟”10号,建设太空实验室
航空工业的发展与前景
航空工业的发展与前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交通方式的多样化,飞机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工具之一。
而随着市场的扩大,航空工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人们赖以出行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一、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人类使用飞行器飞行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年。
近代以来,人类逐渐实现了飞机飞行的梦想,并将其应用于商业和军事领域。
20世纪,航空工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时期,飞机制造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各个国家也开始相继发展自己的航空工业。
在中国,1951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成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源。
此后,中国航空工业在政府的支持下,逐步发展成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
目前,中国的航空工业已经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完整产业体系,包括飞机设计、制造、维修、配件制造等多个领域。
二、航空工业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与数字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成为了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许多航空公司已经开始使用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来增强其竞争力。
例如,航空公司运用机器学习技术来优化飞机维护和协调机组人员。
2. 环保型能源技术的应用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升温,航空工业也开始探索新的环保型能源技术的应用。
例如,航空公司正在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飞机,并使用航空生物燃料等低碳燃料来减少碳排放量。
3. “自主可控”的战略升级近年来,中国的航空工业不断加强研究与技术创新,着重发展自主可控的数字化态势,以逐步实现航空强国的目标。
国内民用机市场也加速扩大,预计到2022年中国将拥有6700架飞机,加速增长的市场规模将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三、航空工业的前景展望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工业的市场需求将会继续增长。
同时,航空工业智能化、环保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航空工业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
中国的航空工业也将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领不断追求高端、高质量、高效益的目标,加速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升级,逐渐成为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工业大国。
中国航空航天常识
中国航空航天常识一、中国航空发展历程中国的航空事业发展历程可追溯到上世纪初。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空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在早期,中国航空工业主要依靠引进和仿制国外飞机。
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和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中国逐渐走上了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如今,中国的航空工业已经具备了从设计、研发、制造到服役的完整产业链,并已跻身世界航空工业的重要一极。
二、航空器的种类与用途航空器是指在大气层中飞行的飞行器,可分为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几种类型。
其中,固定翼飞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航空器,可应用于民用运输、军用战斗机、民用客机等领域;直升机则主要用于空中作业、救援、运输等;无人机则因其便捷性和自主性在军事侦察、民用航拍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三、中国航空工业概况中国的航空工业主要由政府主导,涉及的领域包括军用飞机、民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
其中,中国的军用飞机研制已取得显著成果,如歼-20、运-20等先进战机;在民用飞机领域,中国的C919大型客机已取得适航证并投入商业运营,ARJ21支线客机也已交付多家航空公司。
此外,中国还在直升机、无人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四、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步快跑的发展阶段。
中国的航天科技研究最初是为了国家的国防安全而设立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航天科技的应用领域已拓展到通讯、气象观测、导航定位、科研等多个方面。
自2003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独立完成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并且在卫星发射、月球探测等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五、航天器的种类与用途航天器是指在太空中飞行的飞行器,可分为卫星、宇宙飞船和火箭等几种类型。
卫星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执行通讯、气象观测、导航定位等任务;宇宙飞船则主要用于载人航天飞行;火箭则主要用于将卫星和宇宙飞船送入太空轨道。
六、中国航天科技的应用中国航天科技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中航工业集团
中航工业集团一、基本信息(一)基本信息企业全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企业类型:全民所有制注册资金:6400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林左鸣总经理:谭瑞松(二)集团简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于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
集团公司设有航空装备、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金融、工程建设、汽车等产业板块,下辖140余家成员单位、近30家上市公司,员工逾50万人。
(三)发展战略发展战略:两融、三新、五化、万亿两融: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圈;三新:品牌价值塑造、商业模式创新、集成网络构建;五化: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开拓、产业化发展;万亿:2020年挑战收入万亿的奋斗目标。
(四)上市公司(28家)(一)业务领域1.航空产品战斗机、直升机、运输机、涡桨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发动机、其它(无人机)2.非航空产品通用设备与专用设备产业、交通运输产业、材料与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电力电气产业3.现代服务业:金融投资(中航证券、中航财务、中航租赁、中航信托、中航期货、中航基金、中航财险)运输服务(通用航空服务、物流、航空运输)、地产建设(工程总包、机场、机库建设)医疗健康(医疗机构建设)(二)中国航空产业投资基金基金管理人:天津裕丰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法定代表人:孔令芬(网络无此人资料)董事长:曾广觉(中航投资督导组特聘副组长、高级顾问曾广觉)1.公司简介:中国航空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人代代裕丰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设立。
公司业务涉及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发起设立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自有资金投资、投资咨询等,是中国航空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人。
航空工业的发展状况
航空工业的发展状况航空工业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航空工业的历史发展、技术创新、市场前景等方面,探讨航空工业的发展状况。
一、航空工业的历史发展航空工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飞机制造业。
随着莱特兄弟于1903年成功实现了首次动力飞行,全世界开始进入了航空工业时代。
从最初的木质机身、螺旋桨,到后来的金属机身、喷气推进,航空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起步较晚。
1951年,中国建立了第一家飞机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飞)。
随后,中国陆续成立了多家航空工业公司,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了多种机型,如歼击机、运输机、直升机等,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航空工业的技术创新航空工业的蓬勃发展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
自航空工业诞生以来,各国航空工程师和科学家们不断努力,致力于改进飞机性能和提升安全性。
在飞机性能方面,航空工业进行了持续的革新。
例如,从最初的螺旋桨飞机到现代的喷气式飞机,飞行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飞机的载客量和载货量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加,使得空中交通更为便捷和高效。
在飞行安全方面,航空工程师们不断改进飞机结构,提升材料强度,研究驾驶员培训和飞行管制系统等。
这些努力使得飞机事故率大幅下降,提高了乘客的出行安全性。
此外,航空工业还在航天技术、无人机、电动飞行器等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为未来航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航空工业的市场前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航空出行的需求逐渐增加,航空工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预测,未来20年全球航空客运需求将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航空工业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更多的人将选择航空出行,这将进一步推动航空工业的发展。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介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
集团公司设有防务、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工程规划建设、汽车等产业板块,下辖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员工约40万人。
2009年7月8日,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中航工业首次申报并成功入选,排名第426位,成为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航空制造企业和中国军工企业。
中航工业系列发展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直升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全面研发涡桨、涡轴、涡喷、涡扇等系列发动机和空空、空面、地空导弹,强力塑造歼十、飞豹、枭龙、猎鹰、山鹰等飞机品牌和太行、秦岭、昆仑等发动机品牌,为中国军队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将寓军于民、军民融合作为重要发展原则,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大力发展军民用运输机产业,研制生产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系列涡桨支线飞机,运-8飞机、运-12飞机,直-9直升机等多种机型,是ARJ21新支线客机的主要研制者和供应商,是大飞机重大专项的主力军。
按照只有合作伙伴、没有竞争对手的理念,在世界航空工业领域进行广泛合作与交流,在开展枭龙飞机、K8飞机、EC120直升机、ERJ145涡扇支线客机等国际合作项目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重大航空项目的开发,大力开展航空转包生产业务;将航空高技术融入汽车、摩托车及其发动机、零配件等领域,大力发展燃气轮机、制冷设备、电子产品、环保设备、新能源设备等机电产品,并提供飞机租赁、通用航空、交通运输、医疗服务、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建设、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服务项目。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领军者之一,拥有由中国航空研究院和33个科研院所组成的高水平科研体系;拥有一大批院士和国家级专家;拥有一批达到亚洲一流或国际领先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研试验设施;拥有中航网联通国内所属成员单位,具备异地协同设计制造能力和现代化信息传输能力。
§1-2中国航空工业概况
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左)、 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卓林(右)
• 在航博停机坪上,停着一架 cv-240飞机。1949年的深秋
,两位神秘的旅客登上这架喷涂着原国民党政府标志的飞机 ,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后,改变航向,直飞北京。那时,新 中国诞生还不满40天。毛泽东主席为这架飞机题名为“北京 号”。
冯如临终遗言:归葬黄花岗烈士林园
冯如墓碑
此外:
• 1910北京南苑也研制成功了一架飞机。 • 1920年开通了北京—天津的第一条国内航线 • 1928-29开通了上海—南京航线 • 1930年成立了中国航空公司 • 1931年成立了欧亚航空公司 • 1933年成立了西南航空公司 • 1936年开通了广州—河内的第一条国际航线
国内主要航空公司
标志
航空公司 代码
标志
航空公司
代码
国航
东航 南航
CA
MU CZ
上航
川航 厦门航
FM
3U MF
海南航 HU
山东航 SC
深航
ZH
3.民航机场
• 民航和社会的结合点 • 140多个民用机场 • 大型空港
§1.2 作业
• 1、中国第一架飞机由谁制造? • 2、我国开通的第一条国内航线指什么? • 3、我国开通的第一条国际航线指什么? • 4、 “两航起义”指的是什么? • 5、航空业包括哪三部分? • 6、民航、通用航空和商用航空如何定义? • 7、民航企业中,航空公司的业务有哪两点?
• 是国务院的一个职能机构, 管理和协调中国民用航空 运输业务的职能部门,对 中国的民用航空事业实施 管理。
中国 民航 总局
华北局
华东局
中南局
东北局
西北局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其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中国工业的发展轨迹,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中国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战争和经济重建的双重压力,特别是朝鲜战争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国家的军事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相关部门开始重视航空工业的发展,将其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
在那个时期,中国航空工业主要集中在军用飞机的研制和生产上,以满足国防需要。
1956年,中国成功制造了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战斗机,随后陆续研制出各种型号的飞机,为中国的航空军事实力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实施,中国航空工业逐渐开始向民用领域转型。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自主研发了第一架国产民航飞机,标志着中国民用航空产业的崛起。
第一架中国制造的大型客机C919的成功试飞更是让中国航空工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除了飞机制造,中国航空工业在航空发动机、航空材料、航空电子设备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中国的航空工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逐渐崭露头角,有些公司甚至成为了国际航空工业的领军企业。
然而,要想真正发展壮大中国航空工业,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由于中国起步较晚,技术和经验积累不足,导致在飞机设计、制造和测试等关键环节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瓶颈。
其次,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美国、欧洲等国家的航空工业实力雄厚,中国的航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要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
再者,中国航空工业的供应链体系和服务网络都还不够完善,对于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都存在一定影响。
为了实现中国航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关部门、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航空工业的支持力度,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环境,提高技术转移效率。
企业应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市场空间。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部门主要职责汇总
航空保障部门
负责航空器的维 修、保养和维护
提供航空器的技 术支持和技术咨 询
负责航空器的飞 行安全和飞行保 障
负责航空器的紧 急救援和应急处 理
航空科技转化部门
职责:负责航空科技的研发、转化和应用 主要任务:推动航空科技向民用领域转化,促进航空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合作对象: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 成果:成功转化多项航空科技,推动航空科技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训
财务部:负责 集团财务管理
和资金运作
业务领域
● 航空装备研发与制造 ● 航空发动机研发与制造 ● 航空电子系统研发与制造 ● 航空材料研发与制造 ● 航空维修与保障 ● 航空培训与教育 ● 航空技术服务与咨询 ● 航空投资与金融 ● 航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航空文化与旅游 ● 航空地产与物业 ● 航空医疗与健康 ● 航空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 航空国际合作与交流 ● 航空其他相关业务
中国航空工业集 团部门发展展望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引进高端人才,提升研发实 力
加强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 平
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 构的合作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 业化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航空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 积极参与国际航空展览和会议,提高国际知名度 引进国际先进的航空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实力 加强与国际航空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航空业的发展
作
成员组成:来 自不同部门的
专业人员
工作流程:明 确分工,定期 沟通,共同决
策
成果共享:项 目成果由所有 成员共享,提 高团队凝聚力
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建立协同创新平台, 促进各部门之间的 合作与交流
整合资源,提高研 发效率和质量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嘿,各位朋友们,今儿咱们聊聊中国航空工业那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就像看一部激动人心的电影,从黑白胶片到高清巨幕,每一步都让人热血沸腾。
想当年,咱们航空工业刚起步那会儿,就像是刚学会走路的娃娃,摇摇晃晃,但心里那股子劲儿,比谁都足。
1911年,咱们就有了自个儿造的飞机,那时候,全世界能造飞机的国家还没几个呢,咱们中国,算是走在了前头。
但可惜啊,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航空工业的路走得有点坎坷,就像是爬山,时不时得停下来喘口气。
不过,咱们中国人从来就不怕难,越是困难,越是能激发咱们的斗志。
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咱们航空工业开始发力,就像是一匹蓄势待发的骏马,终于找到了驰骋的草原。
那时候,咱们开始研究人造卫星,那可是个高大上的玩意儿,但咱们愣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的几十年,咱们航空工业就像是坐上了火箭,嗖嗖地往前窜。
从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到研制出各种型号的战斗机、运输机,咱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既稳又快。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咱们的创新能力更是爆棚,各种新技术、新装备层出不穷,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里面全是宝贝。
现在啊,咱们中国的航空工业已经今非昔比,成了全球航空领域的重要一员。
珠海航展上,咱们自主研发的飞机那是大放异彩,引得外国朋友们纷纷点赞。
歼-20B隐形战斗机,那简直就是空中的“隐形杀手”,飞得又快又稳,还能隐身,敌人想找都找不到。
运-20B运输机,更是咱们空军的“大力士”,能搬能运,还能空中加油,简直就是个全能选手。
看着这些成就,咱们心里那叫一个骄傲啊!就像是自己家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那种喜悦,真是难以言表。
但咱们也知道,这条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挑战等着咱们去克服。
不过没关系,咱们中国人有的是智慧和勇气,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咱们前进的脚步。
所以啊,朋友们,咱们一起为中国航空工业加油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咱们一定能在蓝天上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中国航空业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航空业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一、中国航空业的发展历程中国航空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中国民航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航空业开始独立发展,并逐步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航空大国。
1. 1949-1978年:艰苦创业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航空工业起步于零,要自主设计、生产飞机、修复天空,面临国际上的封锁和孤立。
此时,中国的航空业主要依靠苏联的技术支持和装备投入,从而开始了自主发展的历程。
在这个时期,中国航空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工业基础的薄弱,重点是技术引进和转化;(2)飞机设计生产的初始阶段:主要是生产轻型飞机和直升机;(3)航空器材保障能力的先进性不足,为了保障航空生产的发展,国产化程度上差强人意。
2. 1978-2000年: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航空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航空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全面支持,相关政策措施也在逐步完善。
这个时期,中国航空的发展主要表现为:(1)形成了以中国民航局为核心的航空管理体系和以空军为中心的武器装备体系;(2)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强了中国民航的自主发展,加速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3)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紧缺,到海外寻找人才成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个主要需求。
3. 2000年至今:创新驱动时期进入21世纪后,中国航空业加大了对创新驱动的支持。
同时,中国航空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中国空军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发展对航空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这个时期,中国航空的发展主要表现为:(1)航空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军用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2)加快了自主创新,有能力研制出一批全新的飞机型号;(3)加强了与外国公司的合作和技术交流,实现了技术共享和信息共享。
二、中国航空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创新驱动在未来的发展中,创新驱动将是中国航空业的重点方向。
自主创新将成为中国航空与国际航空业竞争的必要因素。
中国飞机知识点总结
中国飞机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中国飞机工业发展历程1.1 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起步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起步可以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政府在国家建设和国防建设方面提出了飞机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随着国家经济的逐步发展,中国的民用飞机制造和航空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1.2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现状中国的航空工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之一,并在航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的航空产业不仅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也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上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1.3 中国飞机制造商的发展中国的飞机制造商包括中国商用飞机公司(COMAC)、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等。
这些企业致力于研发和生产各种类型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包括大型客机、中型客机、支线客机、直升机等。
第二部分:中国飞机制造技术2.1 飞机设计与制造技术中国飞机制造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航空工业已经掌握了先进的飞机设计和制造技术。
中国的飞机制造商已经能够自主研发和生产大型客机、中型客机、支线客机以及各种军用飞机。
2.2 材料与工艺技术中国的航空工业在材料与工艺技术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
中国的航空工业已经研制出了高性能的复合材料,这些材料在飞机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中国的航空制造商还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极大地提高了飞机的性能和品质。
2.3 航空电子技术航空电子技术是飞机制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航空工业在航空电子技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的航空制造商在飞机操控系统、飞机通信导航系统、飞机显示系统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技术水平。
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飞机的性能,而且也提高了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三部分:中国民航业的发展3.1 中国民航产业的现状中国的民航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场之一,中国的航空公司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中航工业集团简介
②研究成果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以健全的知识产权三级管理机构,完善的科技奖励制度、措施和激励奖酬机制为保障,取得了数百项核心技术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航空科技能力的整体提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自200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9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2项。
③顾惠忠(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男,汉族,中共党员,江苏南通人,1956年12月生,1974年6月参加工作。1981年毕业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00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国际金融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长江商学院EMBA。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曾任航空航天部财务司科研处、综合处、外事财务处处长,中振会计咨询公司总经理,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财务局副局长,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财务司副司长,中国一航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国一航国际租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航万科有限公司董事长,中航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总会计师,2008年7月31日至今,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总会计师。
⑤吴献东(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男,汉族,1964年8月在黑龙江出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制造工程机电控制专业,1990年至1994年在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获得航空宇航生产组织专业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5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工作。1987年起从事航空事业,历任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助理工程师、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企业管理局副处长、哈尔滨航空机电制造公司总经理、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资产企业管理部部长、总经理助理和副总经理,2008年7月31日至今,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主要航空公司
标志
航空公司 代码
标志
航空公司
代码
国航
东航 南航
CA
MU CZ
上航
川航 厦门航
FM
3U MF
海南航 HU
山东航 SC
深航
ZH
3.民航机场
• 民航和社会的结合点 • 140多个民用机场 • 大型空港
§1.2 作业
• 1、中国第一架飞机由谁制造? • 2、我国开通的第一条国内航线指什么? • 3、我国开通的第一条国际航线指什么? • 4、 “两航起义”指的是什么? • 5、航空业包括哪三部分? • 6、民航、通用航空和商用航空如何定义? • 7、民航企业中,航空公司的业务有哪两点?
§1.2 中国航空工业概况
一、中国航空发展史(三个阶段)
• 旧中国时期(1920-1949)
• 计划经济时期( 1949-1978 ) • 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至今)
1.旧中国时期(1920-1949)
冯如: 第一个制造飞机的旅美华侨 1911年回国,就任广东革 命军政府飞机队队长。 1912年8月25日在广州飞行表 演时牺牲,时年29岁。 • 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
歼八飞机
歼十飞机
初教六飞机
运—5飞机
运—7飞机
运—8飞机
轰六飞机
强五飞机
水轰五飞机
K八飞机
螺旋桨飞机
轰油六给歼10空中加油
直8型直升机
3.民用航空
• 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包括国 防、警察和海关)以外的所有航空活动。
商业航空:民航经营性客货运输的航空活动。
民用航空
冯如临终遗言:归葬黄花岗烈士林园
冯如墓碑
此外:
• 1910北京南苑也研制成功了一架飞机。 • 1920年开通了北京—天津的第一条国内航线 • 1928-29开通了上海—南京航线 • 1930年成立了中国航空公司 • 1931年成立了欧亚航空公司 • 1933年成立了西南航空公司 • 1936年开通了广州—河内的第一条国际航线
两航“起义人员抵达天津后合影
3.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至今)
• 1978-1987 军事化集中指挥
工作的重点放在生产上,民航业发展迅速, 国内航 线增强,建立起通向世界各大洲的国际航线网。 10年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在世界上的排名由37 位上升到17位。
• 1987-1997
政企分开
1997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比十年前增长4.3倍, 国际排名上升到第十位
通用航空:民航除商业航空以外的活动。
如:飞行培训、航空作业、工业航空、农业航 空、 私 人航空、航空探险等。
三、民用航空系统
• 政府部门 • 民航企业 • 民航机场 • 参与通用航空各种活动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
1.政府部门
• 中国民用航空局
CAAC(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 1997-2002 六大集团(国航、东航、南 航、航信、航材、航油) • 2002-今 从民航大国走向民航强国
二、民用航空的位置
航天
航空航天 航空 航空器制造业 军事航空 民用航空
1.航空器制造业
(1) BOEING (2) Airbus (3)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NBRAER) (4)庞巴迪宇航集团 (5)仙童· 多尼尔公司 (已倒闭) (6)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是国务院的一个职能机构, 管理和协调中国民用航空 运输业务的职能部门,对 中国的民用航空事业实施 管理。
中国 民航 总局
华北局
华东局
中南局
东北局
西运输公司:客货空运 • 航空服务保障公司: 1.中国航空油料公司 2.中国航空器材公司 3.计算机信息中心 4.航空结算中心、飞机维修公司 • 航空公司的业务: 1.航空器的使用、维修和管理。 2.公司的经营和销售。
2.军事航空
• 从事军事性质(包括国防、警察和海关)航 空活动 如:1.歼击机——歼5、6、7、8、10。 2.强击机——强5。 3.轰炸机——轰5、6。 4.侦察机——歼侦6. 5.直升机——直5、米8. 6.干扰机、救护机、教练机、农林机、 水上机、滑翔机、航拍机等。
歼五飞机
歼六飞机
歼七飞机
驼峰航线——43年执行抗战物资输送 (印度—昆明—重庆)
2.计划经济时期( 1949-1978 )
“两航起义”
1949年11月9日 中国航空公司(刘敬宜)和 中央航空公司(陈卓林)联合起义 1949年11月,中国民航总局成立 1957年12月新中国制造的小型运输机首飞成功 1958年9月新中国研制的轻型旅客机首飞成功 十年文革(1966—1976)
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左)、 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卓林(右)
• 在航博停机坪上,停着一架 cv-240飞机。1949年的深秋
,两位神秘的旅客登上这架喷涂着原国民党政府标志的飞机 ,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后,改变航向,直飞北京。那时,新 中国诞生还不满40天。毛泽东主席为这架飞机题名为“北京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