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整体设计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课程类别:职业岗位专业方向领域课程课程学时:48开设学期:第4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禽病防治》是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是研究威胁禽类生产甚至威胁人类健康的禽类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控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是根据畜禽生产技术(就业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家禽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而开设的,是校企合作建设的优质核心课程,在畜禽生产技术(就业方向)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训,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将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能切实做好禽类疾病的防控而为现代禽类生产服务。
同时具有考取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及“1+X”家庭农场畜禽养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畜禽生产行业及企业的职业岗位对家禽疾病防治知识与技能人才需求为目标,充分体现人才培养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强化职业素质教育。
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实用、够用为目的,注重实用性与操作性,着重选择学生及社会需要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理论知识以够用、实用为度的原则。
技能操作贴近生产岗位,让学生感觉到这些内容是自己今后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三)课程开发思路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按照中职人才培养要求,采用临床案例分析、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为教学常态,灵活运用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课程以培养家禽疾病防控为重点,但家禽疾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学习,对于多数没有接触禽病临床的中职生而言不太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除了利用现场病例外教师还可以把临床案例先展现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或者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认真学习每个疾病的必备知识,对照教师提供的文字和图片素材对这一临床案例进行模拟诊断,接着制定防治方案,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
养禽生产与疾病防治 教案16
2.日常管理
(1)适宜的密度和足量的饲具种鸡密度高,影响舍内的空气质量,易出健康问题,也影响到受精率和产蛋率,加之肉用种鸡多是全地面垫料平养,密度的高低,也影响到垫草的质量。同时在整个肉用种鸡饲养过程中往往须进行限制饲喂,食槽、水槽量的多少会对限制饲养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在肉用种鸡饲养过程中必须掌握适宜的密度和提供足量的饲具。肉用种鸡饲养各期的适宜密度和饲具需要量见书上表4-17。
整齐度是品种性能和饲养管理技术的综合结果,在生产中如果出现整齐度较差情况时必须进行分群,体重大的严格限饲,而体重小的放宽限饲。
(3)适时的开产肉用种鸡由于生长速度快,性成熟较早,而体成熟相对较晚。开产过早往往产小蛋数量多,同时整个产蛋期产蛋数量减少;而开产过晚易出现全期产蛋率低、蛋过大、种蛋合格率下降的现象。所以在肉用种鸡的饲养过程中必须保持性成熟和体成熟的一致,使适时开产,以提高其产蛋率、受梢率和种蛋的合格率。在生产上一般要求种鸡见蛋不早于22周龄,不迟于25周龄。以24周龄左右见蛋,27-28周龄开产,30-32周龄达高峰比较合适。
(5)管理措施的改变要逐渐进行在肉用种鸡的饲养过程中,由于生理变化和培育目标的不同,其管理措施必然不同。在由一种管理措施向另一种管理措施变换时,须平稳进行、逐渐过渡,以避免鸡群应激反应的出现。
3.适宜的产蛋期管理肉用种鸡不宜网养,而地面垫料平养,垫料管理难度大,所以在生产上以“两高一低的板条、垫料混合”管理方式较为普遍。即在产蛋期间,在靠墙两侧各1/3的地面设置高6cm的漏缝板条床面,其余1/3地面铺垫料。肉鸡日常的栖息、采食、饮水在板条床上,粪便掉落在板条下面,每个产蛋周期清理1次,省工省时。肉鸡配种在有垫料的地面,有助于保证较高的受精率。
养禽生产与疾病防治 教案13
三、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通过对本次内容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作业布置:如何进行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1、清点人数
2、课程导入:
课程介绍:
2、学习与讲解内容
任务12:产蛋期的饲养
500日龄人舍母鸡总产蛋量可达18-19kg,是它本身体重的8-9倍,在产蛋期间体重增加30%-40%。采食的饲粮约为其体重的20倍。
(一)产蛋鸡的营养
1.产蛋鸡的营养需要
2.产蛋鸡的饲养标准我国产蛋鸡的饲养标准,按产蛋水平分为三个档次,各档次的能量水平相同,而粗蛋白质等营养水平,则随产量水平增加而增加。
3.饲料形状及饲喂方式
(1)饲料形状全价配合饲料可分为粉料和颗粒料
粉料
颗粒料
(2)喂料方式一种是干料自由采食,多用料桶或喂料机饲喂,它的优点是鸡随时都能吃到饲料,强弱差距不大,节省劳力。另一种是湿料分次饲喂,每日分几次把料拌湿喂鸡,它的优点是适口性好,采食量大;缺点是弱鸡往往采食少,造成强弱差距拉大,增加淘汰数量。
(1)调整饲养的依据能量需要因体重、增重、产蛋率、环境温度等不同而有变化。
(2)在不同条件下产蛋鸡营养需要量产蛋鸡的调整饲养要根据产蛋鸡的维持需要量、增重量、产蛋量及舍温等情况执行。
(3)在鸡群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或鸡群出现异常时也可以进行调整饲养在断喙当天或前后1d,每天饲料中添加5mg维生素K,断喙1周内或接种疫苗后7-10d内,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增加1%;出现啄羽、啄肛等恶癖,在消除引起恶癖原因的同时,饲料适当增加粗纤维含量;蛋鸡开产初期,脱肛、啄肛严重时,可加喂1%的食盐1-2d;在鸡群发病时,可提高日粮中营养成分,如提高蛋白质1%-2%,多种维生素提高0.02%等。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作者: ————————————————————————————————日期:《禽病防治》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禽病防治课程类别:专业能力课课程学时:56课程学分:4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禽病防治》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临床常见禽病的诊断的防治技能。
本课程通过对临床常见禽病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禽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扑灭的专业技能。
加强学生对常见禽病防治措施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诊断禽病,并能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禽病防治课程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课程为基础。
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家禽疾病防治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新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畜牧人才需求的改变和现代畜牧业的需求,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兽医师考评部相关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模块。
课程内容设计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选取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场课、校内生产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等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常见禽病的发生病因、各种禽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临床症状、主要病理学变化、主要临床诊断方法及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的预防措施与发病后的治疗或控制措施。
养禽生产与疾病防治 教案02
以讲解为主,利用提问和讨论法
作业
鸡的主要品种名称、产地、生产性能及外貌特征、鸭的主要品种、鹅的主要品种。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课前介绍与导入:
1、清点人数
2、课程导入:
课程介绍:
2、学习与讲解内容
一、鸡的主要品种
(一}鸡的地方品种
仙居鸡、北京油鸡、浦东鸡、寿光鸡、团始鸡、桃源鸡、惠阳鸡、清远麻鸡、霞烟鸡、河田鸡、茶花鸡、中国斗鸡、白耳黄鸡、林甸鸡、大骨鸡、萧山鸡、鹿苑鸡、边鸡、彭县黄鸡、峨眉黑鸡、静原鸡、深阳鸡、武定鸡、杏花鸡、藏鸡。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养禽与禽病防治
授课班级
五年畜牧兽医1501
计划课时
3
周次
1
授课章节
任务一:家禽品种与分类
教学目的
1.掌握鸡的主要品种名称、产地、生产性能及外貌特征
2.简介鸭的主要品种
3.了解鹅的主要品种
教学重点
鸡的标准品种和现代品种的名称、产地、生产性能及外貌特征
教学难点
现代化鸡种分类法
二、鸭的主要品种
鸭的品种根据经济类型分为肉用品种、蛋用品种和兼用品种。
北京鸭
英国樱桃谷肉鸭
康贝尔鸭
三、鹅的主要品种
中国鹅按羽毛分为白鹅和灰鹅两种,根据体重又可分为大、中、小三型。狮头鹅、淑浦鹅、四川白鹅、豁眼鹅、太湖鹅。
三、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通过对本次内容的学习,要求同学们通过掌握鸡的主要品种名称、产地、生产性能及外貌特征,了解鸭的主要品种、鹅的主要品种。
作业布置:
1.鸡种分类的方法及依据。
(二)鸡的标准品种
具有生产性能较高,体形外貌一致,遗传稳定的优点,但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我国培育的标准品种仅有九斤黄鸡、狼山鸡和丝毛鸡。
养禽生产与疾病防治 教案10
课堂小结:通过对本次内容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雏鸡的培育技术、了解日常记录、雏鸡日常管理细则。
作业布置:如何进行雏鸡育雏前准备?
4.密度的调整饲养密度必须适宜。
5.及时分群鸡群的整齐度用均匀度表示。即用进人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鸡数占全群鸡数的百分比来表示。均匀度大于80%,则认为整齐度好,若小于70%则认为整齐度差。
(四)搞好疾病预防与免疫接种
1.免疫接种
(l)免疫项目鸡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痘、减蛋综合征。此外,有些鸡场还应接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禽脑脊髓炎、传染性鼻炎、病毒性关节炎。
4.合理的光照
(1)光照对雏鸡的影响光照对雏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影响鸡的采食、饮水、运动和健康;二是影响性成熟,在养鸡生产中光照最重要的作用是刺激脑下垂体,促进生殖系统的发育。
(2)育雏期的光照原则
①育雏初期采用较强光照,以便使雏鸡找到水源和饲料,使雏鸡熟悉环境;
②育雏中后期要采用弱光,避免强光,以防发生啄癖;
(2)接种手段节
群体免疫:包括饮水免疫、气雾免疫、拌料免疫。
个体免疫:注射免疫、滴鼻、点眼免疫、刺种等。
(3)免疫程序免疫程序由免疫项目、接种手段和免疫日龄三部分组成。
2.投药投药可在饲料中混加或在饮水中添加,在饲料中混加时,一定要混合均匀。
4.雏鸡死亡原因雏鸡由于体小,抗病力弱,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在大群密集饲养条件下,很少能100%成活。造成雏鸡死亡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胚胎发育不良、压死、淹死、中毒、病死、兽害、啄死等。
(4)喂量根据本品种的体重要求和鸡群的实际体重来调整饲喂量。
(5)食具要保证足够的槽位。逐步提高采食面的高度使之与鸡背高度相仿。
养禽与禽病防制之传染性支气管炎及防治教案
养禽与禽病防制之传染性支气管炎及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定义、病因和症状。
2. 掌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学会诊断和治疗传染性支气管炎。
二、教学内容1.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定义和分类2.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症状3.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传播途径4.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措施5.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起学生对禽类和禽病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定义和分类。
3. 病因和症状:讲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症状。
4. 传播途径:讲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传播途径。
5. 预防措施:讲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措施。
6. 诊断和治疗:讲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7.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相关知识。
2. 直观演示法:展示图片或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模拟操作或实际操作,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知识测试:进行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禽病学、养禽技术等书籍。
2. 图片: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症状等图片。
3. 视频: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视频。
4. 模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理模型。
5. 网络资源:相关禽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和防治方法。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共2课时(90分钟)。
2. 教学顺序:先讲解病因和症状,讲解传播途径,接着讲解预防措施,讲解诊断和治疗。
3. 课堂互动:每部分内容结束后,进行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禽病防治》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禽病防治课程类别:专业能力课课程学时:56课程学分:4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1.前言1.1 课程性质《禽病防治》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临床常见禽病的诊断的防治技能。
本课程通过对临床常见禽病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禽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扑灭的专业技能。
加强学生对常见禽病防治措施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诊断禽病,并能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禽病防治课程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课程为基础。
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家禽疾病防治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新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畜牧人才需求的改变和现代畜牧业的需求,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兽医师考评部相关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模块。
课程内容设计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选取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场课、校内生产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等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常见禽病的发生病因、各种禽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临床症状、主要病理学变化、主要临床诊断方法及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的预防措施与发病后的治疗或控制措施。
使学生能对生产中的各种禽进行正确的诊断,并可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禽病防治》课程设计
《禽病防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禽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禽病及其防治方法,提高对禽病防治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禽病进行初步的诊断和防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学生将树立正确的禽病防治观念,增强对禽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禽病的基本概念、常见禽病的识别及其防治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禽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常见禽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禽病防治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禽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禽病防治的知识。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此外,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禽病防治》、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籍将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料,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禽病防治的知识。
多媒体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禽病的临床表现,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实验设备将用于开展禽病防治实验,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作业包括课后练习和案例分析报告,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养禽生产与疾病防治 教案15
(1)加强垫料管理要经常性地保持垫料的柔软和千燥,对潮湿的垫料要及时更换,对板结的垫料要用耙齿抖松。
(2)完善的卫生管理
消毒:鸡舍一批鸡出栏后应彻底地清洗消毒,并留出一定的空闲时间,以切断病菌的循环感染。同时对所使用过的用具也必须彻底地清洗、消毒、干燥;在鸡场的门口和鸡舍的门口要设置消毒池,为发挥消毒池的功能,一是要用适当浓度的消毒液,二是要间隔一定的天数更换新药。消毒时,应注意避开鸡的防疫。
三是在肥育期尽量降低室内的光照强度,使鸡处于安静的生活环境下,这样不但利于肥育,而且使鸡皮细嫩。
三、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通过对本次内容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肉用仔鸡的生产特点、了解肉用仔鸡生产前的准备工作、掌握肉用仔鸡的饲养原则、掌握肉用仔鸡的管理、了解精品肉鸡生产要点。
作业布置:如何进行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养禽与禽病防治
授课班级
五年畜牧兽医1501
计划课时
2
周次
7
授课章节
任务15: 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教学目的
1.了解肉用仔鸡的生产特点
2.了解肉用仔鸡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3.掌握肉用仔鸡的饲养原则
4.掌握肉用仔鸡的管理
5.了解精品肉鸡生产要点
教学重点
掌握肉用仔鸡的管理
教学难点
防疫制度的建立:肉用仔鸡的烈性传染病很多,要根据所养鸡种的免疫状况和当地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再结合本场的实际悄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抗体监测,以确定各种疫苗的使用时间,编制成表严格执行。
药物预防疾病:根据本场的实际,定期投放顶防疫病的药物,以确保鸡群稳定健康。
完善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隔离制度是保证鸡场不受污染的有效措施,除饲养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人鸡场,要谢绝参观,场内饲养员间要严禁互相串动;对死鸡、病鸡必须及时从鸡群中检出深埋或焚烧。
养禽生产与疾病防治 教案22
五、诊断
根据本病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3周龄内死亡率高,成年鸭不发病;病鸭有明显的神经症状;病变主要表现为肝脏的变性和出血,这些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
六、防制
预防鸭瘟应避免从疫区引进鸭,如必须引进,一定要经过严格检疫,并经隔离饲养2周以上,证明健康后才能合群饲养。还要禁止在鸭瘟流行区域和野水禽出没区域放牧。平时对禽场和工具进行定期消毒。在受威胁区内,所有鸭,鹅应注射鸭瘟弱毒疫苗。产蛋鸭宜安排在停产期或开产前一个月注射。肉鸭一般在20日龄以上注射一次即可。发生鸭瘟时应立即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对鸭群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必要时剂量加倍,可降低发病和死亡。病鸭扑杀,停止放牧,防止病毒传播。
在自然条件下鹅感染鸭瘟的潜伏期为3~5d。其临床特征为头颈羽毛松乱,脚软,卧地不愿行走,食欲下降,甚至废绝,渴欲增加。体温升高达42.5~43℃。两眼流泪,鼻孔有浆液性和粘液性分泌物,下痢,粪便呈乳白色或黄绿色粘液状。肛门水肿。
四、病理变化
病变的特点是出现急性败血症,全身小血管受损,导致组织出血和体腔溢血,尤其消化道粘膜出血和形成假膜或溃疡,淋巴组织和实质器官出血,坏死。食道与泄殖腔的疹性病变具有特征性。食道粘膜有纵行排列呈条纹状的黄色假膜覆盖或小点出血,假膜易剥离并留下溃疡斑痕。泄殖腔粘膜病变与食道相似,即有出血斑点和不易剥离的假膜与溃疡。食道膨大部分与腺胃交界处有一条灰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肌胃角质膜下层充血和出血。肠粘膜充血、出血、以直肠和十二指肠最为严重。位于小肠上的4个淋巴环状出现病变,呈深红色,散在针尖大小的黄色病灶,后期转为深棕色,与粘膜分界明显。胸腺有大量出血点和黄色病灶区,在其外表或切面均可见到。雏鸭感染时法氏囊充血发红,有针尖样黄色小斑点,到了后期,囊壁变薄,囊腔中充满白色,凝固的渗出物。肝表面和切面上有大小不等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少数坏死点中间有小出血点,这种病变具有诊断意义。胆囊肿大,充满粘稠的墨绿色胆汁。心外膜和心内膜上有出血斑点,心腔里充满凝固不良的暗红色血液。产蛋母鸭的卵巢滤泡增大,卵泡的形态不整齐,有的皱缩、充血、出血、有的发生破裂而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精品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标准(适用于三年制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负责人:黄武光2010年1月畜牧兽医专业《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和主干课学分:3.0参考学时:112就业岗位:各养禽和孵化企业场长、场长助理(生产场长)、技术主管、车间主任、饲养员、操作员、人工授精员、疫病防治员资格证书:动物疫病防治员、家禽饲养员、家禽繁殖员、检疫检验员适用对象:三年制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一课程定位1.课程地位:《养禽与禽病防治》是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动物养殖和疫病防控两大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而开设的专业核心课,是本专业五大优质核心课之一。
2.前修课程:《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育》、《动物病理与药理》、《临床诊疗基础》3.后续课程:畜(禽)产品加工、动物检疫、中兽医、经济动物养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家禽养殖、禽病防治的相关知识,独立完成孵化、育雏、育成、产蛋及禽病防治岗位的工作任务,成为禽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
同时具有考取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家禽饲养工、家禽繁殖工等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
此外,在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工作任务的分析、计划、实施能力,自主分析并解决禽生产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
二 课程设计1. 设计理念(1)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畜牧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对禽类生产知识与技能需求为目标,秉承“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内容”的指导思想,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
(2) 突出地方特色 以学生来源和就业方向的地域性为重要参考点,归纳“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
(3) 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各个学院的实际情况,采取“课堂一养殖场”、“工学交替”、“岗位轮动”等多种教学模式,学习情境设计要反映出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方式和工作要求等,建设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禽病防治课程类别:专业能力课课程学时:56课程学分:4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1.前言1.1 课程性质《禽病防治》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临床常见禽病的诊断的防治技能。
本课程通过对临床常见禽病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禽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扑灭的专业技能。
加强学生对常见禽病防治措施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诊断禽病,并能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禽病防治课程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课程为基础。
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家禽疾病防治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新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畜牧人才需求的改变和现代畜牧业的需求,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兽医师考评部相关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模块。
课程内容设计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选取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场课、校内生产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等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常见禽病的发生病因、各种禽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临床症状、主要病理学变化、主要临床诊断方法及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的预防措施与发病后的治疗或控制措施。
使学生能对生产中的各种禽进行正确的诊断,并可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能对临床常见禽病进行初步临床诊断及控制。
养禽生产与疾病防治 教案24
(五)诊断
鸡白痢的诊断主要依据本病在不同年龄鸡群中发生的特点以及病死鸡的主要病理变化,不难作出确切诊断。但只有在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和鉴定之后,才能做出对鸡白痢的确切诊断。
(六)防制
鸡雏鸡白痢的防治,饲养者通常在雏鸡开食之日起,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一般情况下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四)病理变化
雏鸡:在日龄短、发病后很快死亡的雏鸡,病变不明显。肝肿大,充血或有条纹状出血。其他脏器充血。卵黄囊变化不大。病期延长者卵黄吸收不良,其内容物色黄如油脂状或干酪样;有心肌、肺、肝、盲肠、大肠及肌胃肌肉中有坏死灶或结节。有些病例有心外膜炎,肝或有点状出血及坏死点,胆囊肿大,脾有时肿大,肾充血或贫血,输尿管充满尿酸盐而扩张,盲肠中有干酪样物堵塞肠腔,有时还混有血液,肠壁增厚,常有腹膜炎。在上述器官病变中,以肝的病变最为常见,其次为肺、心、肌胃及盲肠的病变。死于几日龄的病雏,见出血性肺炎,稍大的病雏,肺可见有灰黄色结节和灰色肝变。
禽沙门氏菌病是一个概括性术语,指由沙门氏菌属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成员所引起禽类的一大群急性或慢性疾病。沙门氏菌属是庞大的肠杆菌科的一个成员,沙门氏菌属包括了2100多个血清型。在自然界中,家禽构成了沙门氏菌最大的单独贮存宿主。在所有动物中,最常报道的沙门氏菌来源于家禽和禽产品。本属中两种为宿主特异的,不能运动的成员━━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沙门氏菌分别为鸡白痢和禽伤寒的病原。副伤寒沙门氏菌能运动,常常感染或在肠道定居包括人类在内的非常广泛的温血和冷血动物,禽群的感染非常普遍。但很少发展成急性全身性感染,只有处在应激条件下的幼禽除外。诱发禽副伤寒的沙门氏菌能广泛地感染各种动物和人类,因此在公共卫生上有重要性。人类沙门氏菌感染和食物中毒也常常来源于副伤寒的禽类、蛋品等。随着家禽产业的飞速发展,由于禽沙门氏菌病的广泛散播,已使它成为家禽最为重要的蛋媒细菌病之一。由于这类感染不受国际边界的影响,加之很少有不易感宿主,因而全国范围的控制规划遇到了许多障碍。禽沙门氏菌病是养禽业各个时期的经济问题,从生产到上市。因为正常情况下能运动的沙门氏菌常出现在家禽与家禽产品中,因此,它们是那些让公共卫生领域的人们所感兴趣的问题。
禽病防治建设规划
《禽病防治》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一、《禽病防治》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目标
在《禽病防治》开课三年,将《禽病防治》课程建设成为市级一流的精品课程。
二、本课程建设步骤
1、第1年:巩固基础,建立实务性师资队伍,规范和加强教学管理。
(1)加强主讲教师队伍建设,突出教师的实务性,精心挑选具有禽病防治工作经历和创业经历的教师担任教学,且建立健全课程内任课教师间的有效合作机制。
(2)搜集、整理国内外《禽病防治》课程教学资料,不断丰富完善教学资源。
(3)不断修改和完善课程建设大纲,完善教学课件,进一步充实案例和丰富学生实践。
(4)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建立具有特色的课程教学体制。
(5)建立《禽病防治》实践教学体系,尤其是要建立校内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禽病防治》实践教学平台,建立校外创业实践基地。
2、第2一3年:在教学、科研、课程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果。
(1)开发与主教材配套的教学网站;逐步完善课程网站的教学交互功能。
(2)编写辅助教材,并发行;
(3)进一步完善多媒体课件;
(4)进一步完善试题库建设;
(5)与学校数字信息化中心一起进行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
(6)探索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禽病防治》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7)根据教学情况整合、优化教学资源。
三、三年内上网计划
三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一览表。
养禽生产与疾病防治 教案18
(二)肥肝生产
肥肝是采用人工强制填饲技术,使鹅或鸭的肝脏在短期内大量积贮脂肪等营养物质,体积迅速增大,形成比普通肝重5-6倍,甚至十几倍的肝脏。鲜肥肝质地细腻,呈淡黄色或粉红色,味鲜而别具香味。西方一些国家视肥肝为最受欢迎的美味佳肴之一,成为家禽产品中的高档食品。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课前介绍与回顾、导入:(5分钟)
1、清点人数
2、课程导入:
课程介绍:
2、学习与讲解内容任务17: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鹅的生殖生理特点
(1)季节性鹅繁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绝大多数品种在气温升高、日照延长的6-9月间,卵黄生长和排卵都停止,接着卵巢萎缩,进入休产期,一直至秋末天气转凉时才开产,主要产蛋期在冬春两季。
1.鹅品种的选择品种是影响肥肝生产的关键因素,不同鹅品种肥肝性能差异很大。欧洲鹅的颈粗短,体型大,填饲方便,肥肝性能好,但繁殖率较低。最为著名的肥肝专用鹅种为法国的朗德鹅,已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肥肝生产中。我国鹅种资源丰富,大、中、小三种类型的鹅种均有,有利于选择提高和杂交利用。一般大型鹅种产肝性能好,中型鹅种次之,小型鹅种较差。国内以狮头鹅、淑浦鹅肥肝性能最为突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生产优质肥肝出口。
大型鹅产肝性能虽好,但繁殖率较低,而繁殖率高的品种,往往体型不大,产肝性能欠佳。国外的肥肝生产已从用纯种鹅生产肥肝逐渐发展为品种或品系间杂交,利用杂种生产肥肝。通常采用肥肝性能好的大型品种做父本,繁殖率高的品种作母本,以获得肥肝性能好,生活力强,数量更多的杂交商品鹅用于肥肝生产。我国多数鹅种体型较小,利用杂交生产肥肝势在必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课程定位
《
养
畜 牛动 牧
禽 与 禽 病 防
专 业 领
临 床 诊 疗 技 术
养 猪 及 猪 病 防 治
养 禽 及 禽 病 防 治
羊 生 产 与 疾 病 防
物 疫 病 检 疫 与 检
治验
经 济 管 理 与 市 场 营 销
淡 水 养 殖 技 术
5.教学设计
(1)课时分配
表5-1 《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
序号
学习情境
1
禽蛋(鸡蛋和鸭蛋)的孵化
2
肉鸭(樱桃谷鸭)的饲养
3
优质肉鸡(桂香鸡或湘黄鸡)的饲养
4
(海兰或罗斯)蛋鸡的饲养
5
禽病防治
6
一个能够进行孵化、肉鸡肉鸭和蛋鸡养殖的 养禽实训基地的设计
合计
14 16 20 34 20
学时分配
《养禽及禽病防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将各阶段理论知识融合到具体的学习情境中,绝 大多数学习内容在实训基地中完成。
2.课程定位
养禽业在畜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核心任务就是为人们提供禽肉和禽蛋。
图4-1.1 全国肉产量统计(摘自中华人民共 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课程定位
5.教学设计
(2)实施的顺序
设 计 导 向 类
技 能 学 习 岗 位 轮 动 类产
品 导 向 任 务 驱 动 类
6.一个能够进行孵化、肉鸡肉鸭和蛋鸡养殖的养禽实训基地的设计 5.禽病防治
4.(海兰或罗斯)蛋鸡的饲养 3.优质肉鸡(桂香鸡或湘黄鸡)的饲养
2.樱桃谷鸭的饲养 1.鸡蛋和鸭蛋的孵化
进阶学习过程
协作能力,对工作任务的分析、计划、实施能力,自主分析并解决禽生产过程
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
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 生产一线的经营管理人员
解决禽生产过程中 各种问题的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
3.课程设计
设计理念(三个突出) (1)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畜牧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对禽类
生产知识与技能需求为目标,秉承“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 工作完成学习内容”的指导思想,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 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 (2) 突出地方特色 以学生来源和就业方向的地域性为重要参考 点,归纳“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 (3) 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各个学院的实际情况,采取 “课堂一养殖场”、“工学交替”、“养殖任务驱动”、“养 殖岗位轮动”等多种教学模式,学习情境设计要反映出工作对 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方式和工作要求等,建设充分 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育雏
4 蛋鸡的生产
(孵化育雏)育成与产蛋
5 禽病防治
禽病防治
6 养禽场的建设及经营管理
综合
4.课程内容
4.课程内容
(
杨
慧
芳 主传 编统 高的 职课 高程 专内 规容
划
教
材
)
章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内容 家禽品种 家禽繁育 家禽孵化 禽舍环境调控 蛋鸡饲养 肉鸡饲养 水禽饲养 禽场的规划与建设 禽场废弃物的利用与处理 养禽场的经营管理 禽病的发生与控制 家禽常见传染病及其控制 家禽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制 家禽常见普通病及其防制
3.课程设计
设计思路
解
构
工
1.职业岗
作 领
位群调研
域
2.典型工 作任务遴
选
3.典型工 作任务知 识与技能
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知识与技 能要素表
重
构
学
4.教学内
习 领
容选取
域
5.学习情 境设计
3.课程设计
(1)通过企业走访与行业调研,列出与本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群
3.课程设计
(2)分析禽类生产过程和各岗位从事的主要工作,遴选出典型工作任务
知识点 岗位技能 现场教学或案 企业生
讲解 训练
例分析 产实训
2
10
2
8
2
14
6
22
12
4
2
4
4
6
4
半年
8
2
6
总计
112
24
60
26
通过以上课时分配表即可看出本课程主要依靠任务过程中的技能训练、现场教 学或案例分析,约占77%(86/112),而其中在实训基地中完成的占95% (82/86),实验室中占5%。
析出的五大关键工作任务
1 孵化
2 育雏
3 育成
4
蛋鸡生产
5 禽病防治
(3)细分典型工作任务,析出任务各环节的知识点与技能点
典型任务 1.孵化
2.育雏
《养禽与禽病防治》典型工作任务知识与技能要素表
子任务 孵化前的准备 孵化过程控制 出雏及后期处理 育雏前的准备
日常饲养管理
知识点
① 孵化的工艺流程
①
② 孵化室的环境要求பைடு நூலகம்
5.教学设计
(3)组织方式
完整的工作过程的6个步骤
1.明确任务/获取信息
2.制定计划
3.做出决定
6.评定反馈
5.检查控制
4.实施计划
5.教学设计
(4)教学进程
30天
30天
第4学期 30天
鸡蛋孵化 (21天)
优质肉鸡 (60~80天)
禽病防治 (1~3个月内穿插于孵化和肉禽养殖任务过程中)
鸭蛋孵化 (28天)
②实训项目指导书的开发:配合学 习情境开发实训项目指导书。
根据学习情境的推进,编排了 25个实践技能训练项目,象“禽病 诊断试剂盒的使用”(实训24)、 “养禽企业建设方案书的制作” (实训25)等均为增加的较新颖的 内容。
4.课程内容
(2)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③教学资源库不断完备。 多媒体课件、养禽及禽病图片库视频库、养殖案例及病例分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养禽与禽病防治》工学结 合教材计划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4月出版。 教材由广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陵养殖有限公 司董事长黄雄先生直接参与,结合企业生产,兼容南 北差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够成为学生在不同地域 的发展的工具书或参考书。
4.课程内容
(2)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动 物 解 剖 生 理
础
料良
职
公 共 关 系
企 业 文 化 讲 座
应 用 语 文
计 算 机 应 用
应 用 化 学
英 语
体 育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业 道 德 与 就 业 指
政 治
军 训 与 入 学 教 育
导
处
领
的
域
位 置
实训手段:校内实验实训
实训手段:校内实践活动
专业基础领域
人文素质领域
2.课程定位
湖南省永州市养禽企业统计 (永州市畜牧局,2019.12)
3.课程设计
内容选取应该以优质肉鸡、肉鸭、 蛋鸡的养殖为主其他禽类养殖作为选 学或扩展内容。
蛋鸡
肉鸭
优质肉鸡
4.课程内容
《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内容选取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关系
序号
课程内容
针对的典型工作任务
1 禽蛋的孵化
孵化
2 水禽的生产
育雏
3 肉鸡的生产
岗
位
学
习
岗
位
轮
动
产
类
品
导
向
任
务
驱
动
类
6.一个能够进行孵化、肉鸡肉鸭和蛋鸡养殖的养禽实训基地的设计 5.禽病防治
4.(海兰或罗斯)蛋鸡的饲养 3.优质肉鸡(桂香鸡或湘黄鸡)的饲养
2.樱桃谷鸭的饲养 1.鸡蛋和鸭蛋的孵化
进阶学习过程
(1)以“禽产品生产为导向”的任务驱动类教学模式
特点: ①以生产出某种禽产品为学习导向,将学习内容溶于 工作任务中;
肉鸭 (40~60天)
30天
15天
蛋鸡 (21~28天)
规划设计 (7天)
6.方法手段
(1)教学模式
(1)以“禽产品生产为导向”的任务驱动类教学模式
(2)以“岗位技能学习为导向”的岗位轮动类教学模式
(3)以“养禽企业建设规划为导向的”设计导向类教学模式
6.方法手段
(1)教学模式
设 计 导 向 类
②学生分组采用岗位轮动的方式在校内蛋鸡养殖场或 校外蛋鸡养殖企业进行学习;
②
③ 种蛋的选择、运输、存放要求
③
④
① 各种禽蛋的孵化期
①
② 禽胚胎的生长发育规律
②
③ 孵化的条件
③
④ 照检的时间与次数要求
④
⑤
⑥
出雏时的环境条件要求
①
衡量孵化效果的指标及其意义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① 雏鸡和雏鸭的生理特点和习性
①
② 育雏的各种方式及其优缺点
②
③ 育雏所需的设备及用品
③
④
⑤
⑥
育雏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所需的环境条件(温 ①
4.课程内容
(1)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4.课程内容
(2)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①教材开发:2019年初,组织行业专家与企业合作开 发了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同年12月,在由中国农业大 学出版社组织,北京农职院承办的“工学结合教材研 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得到了同行专家一致认可,并 积极参与完善,组成了由本课程项目负责人为主编, 郑州畜牧兽医专科学校、宁夏农职院、商丘农职院、 杨凌职院、新疆农职院、广西金陵养殖有限公司同行 专家共同参与的教材编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