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10 讲 五行学说:基本内容(二) 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 讲五行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一)

上一节我们讲述了五行学说的概念,五行的属性,五行学说的基本

内容,讲述了五行相生,五行相克的规律。

二我们讲五行制化的规律,这个就是把生和克结合起来。第一、什

么叫五行制化?我们定义五行制化就是五行之间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结合,五行之间这样的关系叫做五行制化。这个规律勿须

大家去背它,比如,五行制化牵涉到三行之间的关系,讲五行生克

都是两行之间的关系。说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能克木,这三者

处于这种状态下,有生有克,才能保持五行木、土、金之间的动态

平衡。仅有木克土,无法保证木、土、金之间的平衡。仅有土生金,只有生,没有金克木,木去克土,它被抑制,也无法保证三者之间

的平衡,注意制化规律是指三行之间的关系而言,它包括生和克,

它们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保证了五行之间的动态平衡。这个只要

同学们掌握一个什么叫制化的概念就可以啦。从这个概念来联想到

它的规律,掌握它的基本思想。五行之间要想平衡,单纯有生,单

纯有克都不可以,必须是生克同时存在,既要互相促进又要互相制约,这才能保证五行之间处于一个平衡状态,才保证了事物和生命

过程中处于正常状态,掌握到这样就可以了。

三、讲五行乘侮。一、五行相乘。定义,五行相乘就是指五行之间

相克太过,用四个字,相克太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谓之相乘。那

么相乘的规律,次序,与相克同,这是第一。但是被克者更加虚弱,加上后一句话,就表述了五行相乘的规律。五行相侮,最简单的表

述方法,五行之间反克就是五行相侮。那么相侮的规律与相克次序

相反,或者说与相乘的次序相反就可以。它反向,相乘的反向,这就是五行乘侮的规律。

这个菱形图,一、它表达了五行之间乘侮是同时存在的,在异常情况下乘侮是同时存在的,表达了这样一个思想,有乘必有侮,有侮必有乘。这是个经典的示意图,菱形图。以木、金、土为例,当木太过的时候叫气有余。一、木可以克土,二、木可以侮金。只要木太过,同时产生两个结果,既可以乘土,就是说异常的克,又可以侮金,两个结果。那就是说乘侮同时存在。当木不及的时候,就是它的功能低下的时候也会出现两种结果。一、金能够加强对木的抑制,金克木;二、土侮金。它不及的时候也是两种结果,一是乘,二是侮。这个菱形图的核心思想乘侮同时存在的,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比如,木旺乘土,这个最经典的例子说肝胃不和,肝脾不调。如果大家治疗的时候,确定治疗原则的时候,好,木旺,要亢者抑之,针对的重点就调整木,行不行呢?按照这种思想就不全面了。那么旺和衰同时存在,所以既要考虑木,还得要考虑土。治疗肝脾不调,那我就治疗肝可不可以?不可以。既要调肝又要调脾,那么从两个方面来调整,达到木土之间的平衡。读这个菱形图的思想,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也体现了中医学那个系统思想,整体思想,用五行学说来指导临床实践,开一个复方来调整,从整体来调节,还有一个重点,绝不是肝有病就调肝,脾有病就调脾。最简单的方法那是调整两脏,高明的方法调整三脏。调整三脏叫制化;调整两脏不是相生就是相克,不是相乘就是相侮。所以最低级最简单的方法,是调整两脏之间的关系,高明的方法是调整三脏之间的关系。将来同学们在学习方剂学的时候,如果认真

地去读方剂的方解,古书的方解,认真思考方剂的配伍的原理,就

能把这个思想读出来。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第四、讲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一、它确立了中医学的科学观。什么样的科学观呢?它和气一元论,和阴阳学说有同还有异。相同

的是:其一、确立了有机的整体观。我们前面讲气的时候说天地万

物本原于气,它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中医学从整体角度去看问

题这样一个观点。天地万物本原于气,天地人三才一体,奠定了这

个基础。而阴阳学说从矛盾对立统一这个角度来阐述了世界的统一性,天地万物都处于矛盾运动的状态。而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

用五行的生克制化,进一步详细地论证了世界万物和生命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建立起了科学的整体观念。具体怎么做的呢?是以五行

为纲。我们看刚才那个表,有时间,有空间,有自然,有人体,从

时空、自然和人体,以五行的属性为纲,将时空、自然和人体复杂

的事物一分为五,分为五类,这是一。二、用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

来表述时空、自然、人体各类复杂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天地人

三才一体这样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观。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源于中国

古代哲学的整体观念,那么这个整体观念,不同的哲学学说都做出

了贡献,只是在五行学说表现得更加突出。阴阳学说仅仅是两分法,而五行学说就是五分法。阴阳学说仅仅提到事物之间具有互根,相

互联系,相互对立。而五行学说又进一步详细地阐明了在对立互根,对立统一基础上它们有生克制化这样一个复杂的关系,就这样形成

了中医学的整体观。一用这个观点看世界,中医学认为世界天地人

是一个整体。二看人,人自身各个系统之间也是一个整体,它们之

间是具有生克制化这样复杂的关系。这是第一、进一步科学地、详

细地论证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同气一元论和阴阳学说一起奠定了中

医学的整体观念的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的基础。其二、发展变化观。五行之间是不断的进行生克制化的变化,而且特点又是如环无端,

循环往复,就是不断的在运动变化。它变化的形式,生克制化,乘

侮胜复,我们这里没有讲到乘侮胜复,仅仅讲正常的生克制化的关系。通过生克制化的规律的运动变化而且循环反复不断的运动,奠

定了中医学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世界,看待生命运动,看待健康

问题,看待异常的生命过程,而不是用静止的观点。其三、联系作

用的观点。五行生克制化,反应了五行之间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

这样一种规律,用这样一种观点来认识世界,来认识生命过程,来

认识人体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中医学认为人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体各个系统之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二、确立了中医学的方法论。第一、确立了中医学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叫朴素的普通系统论思维方式,我们在这里称它为朴素的系统

思维方式,记住是朴素的系统思维方式,而不是现代的科学的系统

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思维的规律是什么呢?观物——取象——比类——运数——求道,这样一个思维过程。中医学这个思维过

程是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气、阴阳、五行,特别五

行学说为我们建立个朴素的系统思维方式,它的基本规律,思维过程,是什么样的过程呢?我们看前面讲那个表的时候,事物的五行

分类的时候讲,强调说以五行的属性,用事物类比的方法,将事物

进行分类,分为五个系统,在这个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

来阐述事物之间的关系。说第一要观物,类比类比,那么首先要观

察事物,观物,要取什么,要取这个物的形象。先观察,然后看,

后看事物的外部的形象,取象。比类,用五行的属性来类比所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