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17 讲 五脏:脾的生理功能 脾的生理特性(一)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脾
糟粕
粪
传导
脾失健运
胃丌降:腹胀、纳少 脾丌升:便溏
上
纳少
中
腹胀
下
便溏
脾的生理病理
脾
主要功能
生理 功能
常见 病理 表现
1、主运化 运化水谷、运化水液
2、主统血 3、主升清 4、喜燥恶湿
1、运化水谷失职 纳少、腹胀、便溏
运化水液失职 痰饮水湿、浮肿(虚胖)
2、脾不统血 慢性出血
3、脾不升清 内脏下垂,头晕目眩
脾气下陷,则可引发内脏下垂,如胃下垂、 子宫脱垂等或发为久泄脱肛等病症。
脾的生理病理
脾
主要功能
生理 功能
常见 病理 表现
1、主运化 运化水谷、运化水液
2、主统血 3、主升清 4、喜燥恶湿
1、运化水谷失职 纳少、腹胀、便溏
运化水液失职 痰饮水湿、浮肿(虚胖)
2、脾不统血 慢性出血
3、脾不升清 内脏下垂,头晕目眩
当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口 唇红润有光泽。 当脾失健运,则食欲丌振,口味异常,如 口淡、口腻、口甜等。口唇淡白无光泽。
脾的生理病理
脾
主要功能
生理 功能
常见 病理 表现
1、主运化 运化水谷、运化水液
2、主统血 3、主升清 4、喜燥恶湿
1、运化水谷失职 纳少、腹胀、便溏
运化水液失职 痰饮水湿、浮肿(虚胖)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篇脾
│残
│
│渣
│
│
└肾受脏腑之精而藏之
大肠
│粪
│便
│
体外
运化水液:脾运化水谷精微的过程,也包括了对水液的吸收、输布作用。
①脾气转输,上输于肺,宣发肃降,布散全身;
②水液代谢枢纽 上行水液依赖于脾上输于肺 下行水液依赖于脾下输于肾
宣发至皮毛,形成 汗液
赖肾之气化,形成尿 液
病理变化 内经原文(了解)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口唇红润光泽; 病理: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口味异常,
口唇淡白不泽。
3、在志为思 思虑伤脾
4、在液为涎 (唾液中较清稀者为涎)
• 5.脾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 五行皆属土; • 长夏时湿气较盛,易困脾。
• 另外,又有“脾主四时”的说法。
本节复习题
• 1. 脾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别称、形窍志液时。 • 2. 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 • 3. 如何理解脾气主升?
热·公馆中医基础理论
脾
• *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 • *生理特性:脾气主升则健,喜燥恶湿 • *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肉,主四肢;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在液为涎; 在志为思; 与长夏气通。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字面理解:运,
化,
转运、转输; 消化(变化)。
饮食物是人类出生后的主要营养来源,是生成气、血、津液的主要物质基础。而饮食物的消化, 以与其精微的吸收、转输,都由脾所主。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详解(脾)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详解(脾)
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
(一)脾的解剖形态
1.脾的解剖位置: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下面,在左季胁的深部,附于胃的背侧左上方,“脾与胃以膜相连”(《素问·太阴阳明论》)。
2.脾的形态结构:脾是一个形如刀镰,扁平椭圆弯曲状器官,其色紫赤。在中医文献中,脾的形象是“扁似马蹄”(《医学入门·脏腑》),“其色如马肝紫赤,其形如刀镰”(《医贯》),“形如犬舌,状如鸡冠,生于胃下,横贴胃底,与第一腰骨相齐,头大向右至小肠,尾尖向左连脾肉边,中有一管斜入肠,名曰珑管”(《医纲总枢》)。“扁似马蹄”是指脾而言,“形如刀镰”,“犬舌”、“鸡冠”是指胰而言。
总之,从脾的位置、形态看,可知脏象学说中的“脾”作为解剖学单位就是现代解剖学中的脾和胰。但其生理功能又远非脾和胰所能囊括。
(二)脾的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实际上,脾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
饮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输,是在脾胃、肝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其中脾起主导作用: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脾气升清和脾阳温煦的作用:脾宜升则健。“人纳水谷,脾气化而上升”(《医学三字经·附录·脏腑》),“脾升而善磨”(《四圣心源》),水谷入胃,全赖脾阳为之运化。故“脾有一分之阳,能消一分之水谷;脾有十分之阳,能消十分之水谷”(《医原》)。脾的运化功能,统而言之曰运化水谷,分而言之,则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五脏——脾的生理特性、肝的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五脏——脾的生理特性、肝的生
理功能
现在上课,上一节我们讲脾的生理特性,讲了第一个特性,叫脾主升清,又称脾气宜升,得出来脾宜升则健这样一个著名的原理。由这个特性,推理出脾宜升则健。
下面我们讲脾第二个生理特性,脾喜燥恶湿,这也是咱们中医理论当中的一个难题,在这一节也是一个重点,涉及到中医的气化、涉及到运气,在这里只要求同学们做一般了解,旨在了解它的实践意义就可以了。根据气化学说、运气学说(至于什么是运气学说?以后同学们再学习,暂时就这样理解),规定脾和胃在五行中同属土。根据运气学说,还要分阳土和阴土,是湿土还是燥土,脾和胃这二者规定它们的阴阳属性,胃为阳,脾为阴。同属土,胃为阳土,脾为阴土。就气化来说,胃为燥,脾为湿。湿和燥两者相比较而言,按照阴阳的属性,湿属阴,燥属阳。把阴阳去掉,从气化来说,燥湿来说,规定脾为湿土,胃为燥土,同学们先理解到这个程度。湿土指脾而言,燥土指胃而言,那么燥和湿有什么关系呢?根据阴阳学说,燥湿相对,阴阳相对,应该处于和谐状态。也就是说脾湿和胃燥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意味着脾胃的生理功能是正常的。这是一。
第二、就燥与湿相比较而言,中医还认为燥能胜湿,燥能抑制湿,使湿处于和谐状态,叫做无过无不及。那么燥和湿,燥属阳,湿属阴。
我们上一节课讲阳和阴的关系,阳起主导作用。为什么强调湿与燥的问题?强调阳燥能胜湿,没有阴湿能胜燥。这里也体现了阴阳之间的关系,阳主阴从的关系,强调是阳气的重要作用。所以第二记住,燥能胜湿。至于为什么燥能胜湿?有兴趣的同学就这个问题将来学习运气的时候再进一步探讨。这里只记住脾湿胃燥这两者比较而言,燥能胜湿,胜湿的结果使湿处于无过无不及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脾的功能正常。燥不能胜湿,那就是会出现湿太过,也就说胃的燥不能抑制脾的湿,达不到两者和谐状态,就会出现脾的湿太过,在这种情况下脾由正常生理状态转化为病理状态。就这个意义讲脾恶湿,和燥相对,所以古人得出结论叫脾喜燥恶湿。由于这个性质,我们有两点需要注意,脾是运化水液,脾要运化水湿,换言之,脾能运湿,而这里讲脾恶湿,那就是说脾既运湿又恶湿,运湿保证燥和湿处于和谐状态,使体内的水液代谢维持正常状态,不致于有水湿停聚。那么又恶湿,一旦湿气太重,就要影响了脾的功能,这就有些矛盾,这也体现中医思维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就这个意义讲脾喜燥恶湿。我们今天理解喜燥,什么意思呢?本来燥能胜湿,不应是喜应该是怕燥。所谓喜燥,在这里是指燥对湿要有一定的抑制程度,如果燥太过也不可以,这里喜燥理解为需要燥和它(湿)维持平衡。恶湿是恶湿之太过,不是湿之适度。湿之适度是它正常的状态,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这样来理解脾喜燥恶湿,这是脾的一个重要生理特性。这样一个生理特性,在理论上我们从脾胃,脾为湿土,胃为燥土,从燥湿之间的关系强调燥与湿的和谐;从性能上也可以进一步的论证,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第15、16、17讲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
讲稿第以16. 17讲
第15讲五脏:肺的生理功能(一)
二、肺
上一节我们讲了心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我们接下来讲肺,讲肺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肺的生理功能,一叫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由于它具有这样的作用,中医称之为肺为气之本,这也是一个原理,
我们今天看它这个判断,表达一个原理,肺为气之本。
第一、讲肺主呼吸之气。首先讲一讲呼吸的含义和调节。中医怎么样定义呼吸?中医学怎样来认识呼吸过程的调节?换句话说,中医对呼吸的生理过程,它的调节机制是什么?呼吸是指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的交换过程,呼吸是一个动态的术语,是一个过程,是机体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调节机制是什么呢?在中医藏象学(说)里面,五脏都参与调节,其中最重要的是肺和肾。肺在呼吸过程中,它有什么作用
呢?叫肺主呼,称之为肺为气之主。也就
是说,肺在呼吸调节过程中占有主导作用。仅仅完成肺的调节,还不能完成呼吸的过程,还需要肾来调节。肾在呼吸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叫肾主纳气。肺主呼,肾主纳。由于肾主纳气的作用,和命门学说的肾阴、肾阳为一身诸阴诸阳之本这个理论,强调肾在呼吸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叫做肾为气之根。根,是根本。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一个是主宰、是主导,一个是根本,到底孰轻孰重啊?中医学传统就这样来表述。这个主和根在汉字里都有不同的意象,如果说我们把它理解为根本,那么呼吸的调节是
以肾为主,而不是以肺为主。在这里面就相对意义的比较来理解,那么呼吸的调节
过程是肺肾共同参与,它们所起的作用不同,但是总的来说,前提肺为气之本、肺为气之主。除肺肾之外,其他脏腑都参与呼吸调节过程,至少我们还应该想到脾啊。大家将来学习临床课的时候,咳嗽,不管是喘和咳这两大系统的疾病,不管有多么复杂的临床表现,其中概括起来只有三个字,咳、痰、喘。用中医藏象学说来说,咳是呼吸的异常,喘也是呼吸的异常,首先想到肺和肾。所以中医治疗咳嗽,“初病在肺,久病在肾”。那么怎么样理解痰呢?至少想到
脾的生理功能中医基础理论
脾的生理功能中医基础理论
脾在中医的心说中是五脏之首,是滋阴养血、湿热调和、敛收司空的重要器官。据
《黄帝内经》所言:“脾者,天下之母,谓之主五藏,其气淫湿,其味辛甘。”它与肝、肾、心、肺几大器官互相调节,维持身体的物质物理平衡。
中医学认为,脾脏负责消化吸收,调节胆汁分泌,控制水湿平衡,促进血液循环,促
进细胞及机体内元素的代谢作用,并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脾虚的基本表现是消化系统的功能失调,消化不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牙关紧闭,胃虚,大便不定,舌苔稀薄,脉双细。脾虚徐徐会加重,伴随出现口干、发热、心悸、乏力、腹胀、便秘等症候。
脾虚与血液循环有关,表现为抗氧化能力减弱,血液变得浓稠,引起全身脉搏慢,但
伴有不顺畅,容易出现症证,尤其是痒痒、偏头痛、消渴而多饮,痒痒性螨虫病,头痛,
眩晕,手足心热等症。
对脾虚的治疗,根据症状与证候来选择方法,先要做好调理机体的基础阻断,通过清热、收气、滋阴的方式来滋补脾胃,然后进行中药煎煮,以滋补脾胃,健脾消食,调颠股,疏肝化痰,活血止痒,活血宣肝,活血祛瘀,调和胆汁等手法。同时还要加强锻炼身体,
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减少负担,保持脾胃气血畅通,改善脾虚症状。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笔记
气、气化、气机:
气是生命的本源,是一种物质。
这种物质气运动起来以后,发生了运动变化,称之为气化。气化过程和表现的形式,升降出入这种运动称之为气机。
01 阴阳五行概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0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03 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
04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二)
05 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内容
①: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②:20.00,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内容:
06 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一)
①:气一元论:
②:45.19,阴阳学说:
54.00,阴阳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56.03,阴阳的医学意义。
07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二)、基本内容(一)
08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
09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五行学说: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一)阴阳盛衰五行属性
五行属性:
属性在不同的学科的不同定义;
在中医学里面,涉及到两个学科,一;哲学,二;逻辑学,
一;从哲学上来说,属性;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
二;从逻辑学来说,属性;是指事物对象的性质和对象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包括对象的状态和动作。
五行的属性;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具有的特有属性的统称。具体而言,就是;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五行之间的关系;
一;以次相克,反复无穷。木克土、、、、
二;两行之间相克的关系叫所胜所不胜关系;如;水能克火,那么,水是火之所不胜,而火又能克金,那么金又是火之所胜。任何一行都有所胜所不胜。
脾--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之一
脾--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之一
脾胃的重要性
脾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
脾在五行属土,在五脏阴阳属阴中之至阴。
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
人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都赖脾所生化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
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
脾位于腹中,在膈之下,与胃相邻。“脾与胃以膜相连。”
脾的位置、形态看,脏象学说中的“脾”作为解剖单位学中的脾和胰,其生理功能非脾和胰所能概括。
一、脾的生理功能
(一)脾主运化
脾主运化是指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功能的总称。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消化水谷、吸收、转输精微和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于脾气的气化和升清以及脾阳的温煦作用。
1.运化水谷:水谷为各种饮食物的泛称。
运化水谷,是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作用,即消化饮食物和运输水谷精微。
脾运化水谷的过程:
(1)饮食入胃后,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胃在小肠内进行的。
胃主受纳,并对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通过幽门下移于小肠,经小肠的“化物”泌别作用,作进一步的消化。
但必须依赖于脾的磨谷消食作用,才能将水谷化生为精微。
(2)吸收转输精微。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其水谷精微又靠脾的
转输和散精作用而上输于肺,由肺脏注入心脉而化为气血,再通过经脉输送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各个器官。
五脏六腑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水谷精微,有赖于脾的运化作用。
脾主运化水谷,包括了消化水谷,吸收转输精微并将精微转化为气血的生理作用。
脾运化水谷的机制:
(1)脾气升清。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升降相因,才能纳运相济。
脾
(二)脾主升清是指脾气具有使水谷之精微
1、脾统血的主要机制,是通过脾气的固摄作用 来实现的,即脾气的摄血作用。脾的统血功能与脾 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运化功能正常,生气有源, 则脾气充足,气足则能摄血。 2、生理表现:脾气旺盛,摄血力强,则血液在 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即不会出现出血现象。 3、病理变化:脾气虚弱,摄血无力,则血不循 经而外溢,即产生出血现象。
3、脾在志为思:
主要是脾的运化功能,即脾吸收水谷精微为思虑 情志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又因心总领情志,故又有思 发于心应与脾之说。 病理上若思虑太过,则会影响心脾,引起脾气郁 结,运化失常,可见食欲不振、腹胀、泄泻等症;亦 可引起心神不安,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4、脾在液为涎:
(1)生理上,脾胃功能正常,气阴充足,能分泌 涎液润泽口腔而不溢于口外。 (2)病理上,若脾胃阴虚,涎液分泌不足,可见 口干舌燥;若脾气虚弱,气不摄津,可见涎液从口角 流出;若脾胃不和,可导致涎液的增多或减少,影响 食欲和消化。
上升与输布以能营养全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维持人体内脏位置 相对恒定的作用。 1、脾主升清的功能是脾主运化功能的具体表 现形式。脾之所以能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靠的 就是脾的升清功能。 2、生理表现:脾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等 营养物质才能正常吸收和输布,气血充盛,人体 生机盎然。脾气升发又能使机体内脏不致下垂。 3、病理变化:脾不升清,则水谷不化,气血 生化无源,即可出现神疲乏力、眩晕、泄泻等症 状。脾气下陷则可见久泻脱肛甚或内脏下垂等。 (三)脾主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脉中 运行而不溢出于脉外的功能。 1、脾统血的主要机制,是通过脾气的固摄作 用来实现的,即脾气的摄血作用。脾的统血功能 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运化功能正常,生气 有源,则脾气充足,气足则能摄血。
李德新精深中医基础理论讲稿子75讲实录-第17讲五脏:脾地生理功能脾地生理特性(一)
第17 讲五脏:脾的生理功能脾的生理特性(一)
三、脾
上一节我们讲到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这一节我们接着往下讲,讲脾
的生理功能。
脾的第一个生理功能叫脾主运化,运即是转运、输送,化有消化、
吸收的含义。所谓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
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作用。这个定义包括两个要素,一、将水谷转化为精微;二、吸收精微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组织的
作用。脾主运化的功能可以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我们首先讲
它的运化水谷的功能,什么叫做水谷?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所谓
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对水谷精微的转输作用。脾
运化水谷的具体作用,饮食水谷经口摄入以后,经过胃的受纳和腐
熟作用,在此基础上靠脾的运化作用,将水谷化为精微,通过脾的
升清、转输和温煦作用完成化和运的过程,化是指将水谷转化为精微,脾将水谷转化为精微,具体的地点是在小肠,为什么在小肠?
我们后面在讲六腑的时候再进一步讲,在完成了在把水谷化为精微
之后,通过它的转输作用——运,吸收并转输水谷精微,将精微物
质通过脾的升清作用,上输给心肺化为气血而后输布全身,这就是
脾运化水谷的具体机制和作用。通过脾运化水谷的作用和机制,我
们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来:一、脾为后天之本;二、脾为气血生
化之源。这是中医学著名的两个原理,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
之源,这两个原理就是根据脾主运化的功能推理出来的。第一、我
们讲脾为后天之本,这个原理涉及到的概念:一、脾;二、后天;三、水谷精微;四、气血。通过这些概念经过逻辑推理后得出的结
论为后天之本。我们来看中医学是怎样推理得出这个结论的呢?首
【免费下载】中医基础理论 李德新讲稿 每讲的题目
第四讲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二)
第五讲 中医学的特色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
第六讲 气一元论 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一)
第七讲 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二) 基本内容(一) 第八讲 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二) 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 第九讲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 五行学说:基本概念 基本内容(一) 第十讲 五行学说:基本内容(二) 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一) 第十一讲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二) 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一) 第十二讲 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二) 第十三讲 脏象学说概述 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 第十四讲 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二) 心的生理特性 第十五讲 五脏:肺的生理功能(一)
第十六讲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中医基础理论》讲座(75讲)辽宁中医学院李德新
《中医基础理论》讲座(75讲)辽宁中医学院李德新
•第一讲导论、中医学和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讲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第三讲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第四讲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二)、导论小结
•第五讲中医学的特色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内容•第六讲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一)
•第七讲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二)、基本内容(一)
•第八讲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第九讲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五行学说: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一)
•第十讲五行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第十一讲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一)
•第十二讲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二)
•第十三讲脏象学说概述、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
•第十四讲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二)、心的生理特征
•第十五五脏:肺的生理功能(一)
•第十六讲五脏:肺的生理功能(二)、肺的生理特性
•第十七讲五脏:脾的生理功能、脾的生理特性(一)
•第十八讲五脏:脾的生理特性(二)、肝的生理功能(一)
•第十九讲五脏:肝的生理功能(二)、肝的生理特性(一)
•第二十讲五脏:肝的生理特性(二)、肾的生理功能(一)
•第二十一讲五脏:肝的生理特性(二)、肾的生理功能(一)•第二十二讲六腑:胆、胃(一)
•第二十三讲六腑:胃(二)、小肠、大肠
•第二十四讲六腑:膀胱、三焦
•第二十五讲齐恒之腑:脑、髓、女子胞
•第二十六讲齐恒之腑: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附:精室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17 讲 五脏:脾的生理功能 脾的生理特性(一)
第17 讲五脏:脾的生理功能脾的生理特性(一)
三、脾
上一节我们讲到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这一节我们接着往下讲,讲脾的生理功能。
脾的第一个生理功能叫脾主运化,运即是转运、输送,化有消化、吸收的含义。所谓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作用。这个定义包括两个要素,一、将水谷转化为精微;二、吸收精微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组织的作用。脾主运化的功能可以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我们首先讲它的运化水谷的功能,什么叫做水谷?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所谓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对水谷精微的转输作用。脾运化水谷的具体作用,饮食水谷经口摄入以后,经过胃的受纳和腐熟作用,在此基础上靠脾的运化作用,将水谷化为精微,通过脾的升清、转输和温煦作用完成化和运的过程,化是指将水谷转化为精微,脾将水谷转化为精微,具体的地点是在小肠,为什么在小肠?我们后面在讲六腑的时候再进一步讲,在完成了在把水谷化为精微之后,通过它的转输作用——运,吸收并转输水谷精微,将精微物质通过脾的升清作用,上输给心肺化为气血而后输布全身,这就是脾运化水谷的具体机制和作用。通过脾运化水谷的作用和机制,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来:一、脾为后天之本;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这是中医学著名的两个原理,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这两个原理就是根据脾主运化的功能推理出来的。第一、我们讲脾为后天之本,这个原理涉及到的概念:一、脾;二、后天;三、水谷精微;四、气血。通过这些概念经过逻辑推理后得出的结论为后天之本。我们来看中医学是怎样推理得出这个结论的
解读《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之——“脾”
四肢与 躯干相对而言, 是人体之末, 故又称 “四末”。人体的四肢同样需要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营养滋润, 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脾气健运, 则四肢营养充足, 活动轻劲有力; 若 脾失健运, 则四肢营养缺乏, 可见倦怠无力, 甚或痿废不用。 所以 《素问· 太阴阳明论》说: “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 (径至), 必因于脾乃得禀也。 今脾病不能为胃 行其津液, 四肢不得禀水谷气·····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 故不用焉。”
4.在液为涎
涎为口津,即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由脾气布散脾精上溢于口而化生,故说脾在液为涎。涎具有保护口腔、润泽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旺盛,以助食物的咀嚼和消化, 故有 “涎出于脾而溢于胃” 之说。
脾精、脾气充足,涎液化生适量,上行于口而不溢出口外。若脾胃不和,或脾气不摄, 则导致涎液异常增多,可见口涎自出。若脾精亏虚,涎液分泌减少,则见口干舌燥.
据以上两生理特性,可以推测脾气下陷的病机主要有二:
一是脾气虚衰,无力升举,又称为中气下陷,当以健牌益气治之;
中医专长考点: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中医专长考点: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是中医专长考试中医基础考试的内容,为帮助大家顺利备考,我们为您整理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如下:
1.脾的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的功能两个方面。运化水谷精微,是脾对饮食物的消化,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布散的作用。饮食物由胃受纳腐熟,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转输到心肺,布散于全身,从而使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营养,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2)脾主统血: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循行于脉内,而不逸出脉外。脾统血的机理,是与气对血液的固摄作用密切相关。脾的运化功能健旺,气血充盈,固摄作用正常,则能统摄血液,使血液循行于脉内,不逸出脉外。
(3)脾主升:一是指升清,指脾气将精微上输心肺、头目,以化生气血,滋养清窍,营养周身。脾不升清,精微失于上输,气血生成不足,则清窍失于滋养,可见面色无华、头目眩晕;清阳不升,水谷并走大肠,则见腹胀、泄泻等症,故《素问middot;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二是指升举,脾气上升对内脏起着升托作用,使其恒定在相应位置。如果脾气虚损升托作用减退,易致下坠感或内脏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也称为阴挺)和直
肠脱垂(也称为脱肛)等症,此称之为脾气下陷或中气下陷。
2.脾的生理特性
(1)脾宜升则健:脾的气机运动特点
脾
脾 (一)脾的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将水谷化为精微,并且将精微物质吸 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作用。 (1)运化水谷: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水谷) →受纳(胃)→腐熟(胃)→(脾)升清、 转输、温煦→(1)化→(小肠)水谷化为精微。 (2)运→吸收转输精微→心肺→ 气血→输布全身。
(1)运化水谷: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水谷) →受纳(胃)→腐熟(胃)→(脾)升 清、转输、温煦→(1)化→(小肠)水谷化为 精微。 (2)运→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收转输精微→心 肺→ 气血→输布全身。
(2)运化水湿: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
水饮→胃----脾(1)转输→肺→肺主行水。 (2)转输→肾→膀胱→尿。
2.脾主生血统血:
水谷精微→脾→(1)上输→心肺→化而为 血。 (2)气的固摄→血行脉中。
3.脾主升清: 升→上升、升举。 清→轻清的精微物质。 作用: (1)将水谷之精微上输心肺——化生气 血——营养全身。 (2)维特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 讲五脏:脾的生理功能脾的生理特性(一)
三、脾
上一节我们讲到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这一节我们接着往下讲,讲脾
的生理功能。
脾的第一个生理功能叫脾主运化,运即是转运、输送,化有消化、
吸收的含义。所谓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
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作用。这个定义包括两个要素,一、将水谷转化为精微;二、吸收精微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组织的
作用。脾主运化的功能可以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我们首先讲
它的运化水谷的功能,什么叫做水谷?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所谓
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对水谷精微的转输作用。脾
运化水谷的具体作用,饮食水谷经口摄入以后,经过胃的受纳和腐
熟作用,在此基础上靠脾的运化作用,将水谷化为精微,通过脾的
升清、转输和温煦作用完成化和运的过程,化是指将水谷转化为精微,脾将水谷转化为精微,具体的地点是在小肠,为什么在小肠?
我们后面在讲六腑的时候再进一步讲,在完成了在把水谷化为精微
之后,通过它的转输作用——运,吸收并转输水谷精微,将精微物
质通过脾的升清作用,上输给心肺化为气血而后输布全身,这就是
脾运化水谷的具体机制和作用。通过脾运化水谷的作用和机制,我
们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来:一、脾为后天之本;二、脾为气血生
化之源。这是中医学著名的两个原理,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
之源,这两个原理就是根据脾主运化的功能推理出来的。第一、我
们讲脾为后天之本,这个原理涉及到的概念:一、脾;二、后天;三、水谷精微;四、气血。通过这些概念经过逻辑推理后得出的结
论为后天之本。我们来看中医学是怎样推理得出这个结论的呢?首
先,我们(看)后天,后天是指人从出生之后到死亡这一段生命历程。人出生以后,必须摄取食物,通过食物转化为精微,由水谷精微转化为生命必须的物质气和血,这是第一。第一点讲的就是后天必须有充足的营养物质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这里面涉及到两个概念,一个是精微,一个是气血。精微是指水谷精微。后天,他生存的必要条件:一、要有水谷;二、水谷必须转化为精微;三、精微转化为气血,才能构成有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二、脾主运化,水谷只有通过脾的运化作用才能转化成精微。在脾运化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水谷不断地转化为精微,为化生生命的基本物质——气血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以维持后天的生命历程。第三、将水谷化为精微,这个过程是由脾来完成的。就这个意义讲,脾称之为后天之本。这就是中医学一个著名的原理,脾为后天之本。这样一个原理不仅有它的理论意义,而且有它重要的实践意义。我们前面在讲绪论的时候,讲到了李东垣称之为补土派,也叫补脾派,他有一个著名的著作叫做《脾胃论》,强调“脾胃一伤,百病由生”。那么脾为后天之本,在后天的生命历程当中,脾在维持正常的生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脾的功能一旦异常,就会使后天的生命历程从正常过程转化为异常过程,就是说从生理转化为病理。正因为这样,李东垣才提出来“脾胃一伤,百病由生”的著名论断。这一原理对指导我们在临床实践、养生、防病、治疗疾病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比如,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如何运用中医中药来延缓衰老,期望人们能够永保青春。调理脾胃,从古到今,都是一个重要的延缓衰老的手段,它的根本原因,脾为后天之本。第一个问题讲脾为后天之本这样一个原理是怎样得出来的。第二个原理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论证这样一个命题,论证这样一个原理,它所涉及到的概念,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一、气血;二、源,就是源泉;三、水谷、精微;四、脾。中医学是通过这些概念,通过推理得出脾为气血生化
之源这样一个判断。第一、气血,中医学认为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
的两大物质,基本物质。也就是说人要想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
须有充足的气血作为物质基础。二、中医学认为水谷精微是化生气
血的主要物质来源。第三、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水谷转化为精微
是通过脾的运化功能来完成的,因此得出结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这两个命题或者说这两个原理,它们使用共同的概念,它的根据:一、最根本的就是脾主运化的功能。在这个条件下,前提下,涉及
到水谷、精微、气血、后天这样几个概念。中医学应用中医的科学
概念,按照中医学的思维逻辑,推断出来这样的结论。脾为气血生
化之源这样一个原理,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的理论意义在于
中医强调脾在化生生命物质当中的重要作用。气血化生匮乏,中医
在治疗上首先想到是脾。这就是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重要实践意义。下面我们讲脾主运化水液。运化水液,又称运化水湿。什么叫做运
化水液?脾主运化水液就是指脾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换言之,
就是脾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脾运化水液和运化水谷是同时进行的。为了学习方便,我们分别讲运化水谷的作用机制、过程,讲运化水
液的作用、机制和过程,两者是同时进行的。脾运化水谷、运化水
液的具体机制、过程是什么呢?大家看这个示意图,这里面的水饮
是饮食物的同义词,就是水。饮和水,我们喝的饮料,水液进入胃
以后,经过胃的受纳腐熟,将饮食物当中的水饮转输,运输到脾。
换句话说,脾接受了由胃传送来的,经过胃初步消化的水饮,通过
它的转输作用,将有用部分的水液,我们可以称之为清。在这里面
讲水液的清浊,清是指对机体有用这一部分的水液,我们称之为津
液,通过脾的升清转输作用上输于肺,而后通过肺主行水的作用来
敷布全身经脉系统。脾到肺这是它第一个机制,通过脾的升清作用、转输作用,将经过脾的运化以后,这个水液,这个水湿,将其有用
那部分,我们称之为清,有营养作用的部分,通过它的升清转输作
用上输给心肺,上输给肺,脾的作用到此结束。由肺主行水的作用,那是我们上一节讲肺主行水是靠肺发挥它的作用,通过它的机制来
进行调节。这是第一。它的机制,第二、通过脾的转输作用,在它
运化以后,那个水液,经过运化的水液,其中有一部分是暂时不能
为机体所利用的,我们称之为水液的代谢产物。如果说清是有用的,那我们这里称这部分代谢产物暂时不能对机体被利用的,无用的,
与有用的那个清相比较而言,我们可以称这部分水液叫做浊。这部
分水液通过脾的转输作用,通过三焦的水道,这又一次提到水道,
脾到肺也要通过水道作用,脾到肾也要通过水道作用,也就是说省
略了三焦水道这个概念,这里面包含了水道的概念,省略了这个,
那就是脾通过它的转输作用,将经过它代谢以后暂时不能被机体利
用的代谢产物称之为浊,下输到肾。到此结束它的功能。至于说通
过肾的气化作用,促进膀胱的气化作用,将这部分产物转化为尿液
排出体外,维持机体内外水液代谢的平衡,那是肾和膀胱的作用。
脾的作用过程和机制,就在于它接受了胃所传输给它的水液,经过
运化以后分为清和浊,清通过它转输升清作用上输于肺,到此结束;浊,通过它的转输作用下输于肾,到此结束。那么脾在水液代谢过
程中相当于一个枢纽,上至上焦的肺,下至下焦的肾。这就是脾调
节水液代谢的过程和机制。这样一个理论,一、它回答了脾为什么
能够调节水液代谢,就是说脾在水液代谢的机制和过程。第二、它
回答了脾在水液代谢当中的重要作用,起个枢纽作用。现在我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