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幼儿园课程论》期末复习指导一、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1.以皮亚杰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有(B,C,D )A 光谱方案 B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C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D海伊斯科普课程2.下列属于综合性课程的长处的有( AC D)。
A 能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B 能符合儿童的兴趣与需要C 能促进儿童系统地把握知识、技能D 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3. 凯兹等人按活动目的将方案活动中的幼儿活动分为( ABD )A 建构活动B 调查活动 C日常生活联系活动 D戏剧扮演活动.4. “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人类发展生态学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 D )在发挥作用。
A 小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系统 D大系统5. 受唯理派哲学思想影响的是( B )A 蒙台梭利课程B 福禄贝尔设计的恩物 C 方案教学 D 直接教学模式6.“儿童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
”这个课程目标是( AD )???A 行为目标B 生成性目标C 表现性目标D 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目标7. 较多地体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游戏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多地以活动区的形式安排教育活动,儿童有较多地选择和参与机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引导和指导等方式影响或指导儿童的活动。
它体现了( D )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A.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B、师生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C、教师计划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8.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 B )。
A 主动学习B 发展-互动C 小步递进D 主题网9、( C )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
A 艾斯纳B 杜威C 斯坦豪斯 D 泰勒10.( D )等人按活动目的将方案活动中的幼儿活动分为建构活动、调查活动、戏剧扮演活动。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2.doc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2: 复习资料(1620)三、简答题1•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木规律。
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2.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3.试述学习学liij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此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站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4.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耍表现阶段。
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3)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5.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1)以无意识记忆为主,2)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忆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3)再认好于回记忆;4)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5)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彖。
6.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1)直觉行动思维阶段;2)具体形彖思维阶段;3)抽彖逻辑思维阶段;7.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
1)熟悉环境的改变;2)被他人惧怕情绪感染;3)后天经验所致。
8.简述儿童的H我小心语言及其表现范畴。
1)儿童不考虑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听他说话而口己讲话。
2)分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独白。
9.简述依恋及其表现。
1)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Z间形成的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
2)通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吮吸、喊叫、抓握、依偎和跟随等,以此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10.试述依恋的特征。
1)依恋对象具有选样性;2)有亲近行为;3)能从依恋关系中获取慰藉和安全感;4)依恋关系的破裂会导致分离焦虑和痛苦;。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1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1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需明确的几个概念(一)“学前儿童”的概念心理学中所涉及的“儿童”这一概念,略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儿童,其年龄跨度是从0~18岁。
学前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学前期等同于幼儿期,指的是3~6岁的儿童,而广义的学前期则指的是0~6岁的儿童。
一般情况下,没有特殊说明,本课程所指的学前期,指的是广义的学前期。
(二)“发展心理学”的概念1.发展的含义2.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0-----6岁)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容(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两大任务:(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表现(发展趋势、年龄特征、个别差异);(二)揭示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一)理论价值1.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2.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实践意义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第二章研究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同时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论原理。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有: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一)观察法:日记法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的全面的观察方法。
观察法要求有一定的技术训练。
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注意:1.观察前观察者要做好准备2.观察时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3.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二)实验法: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3. 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4. 8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一种是陈述,另一种是请求。
5.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水平分为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6. 学前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是学前儿童音乐表现能力、欣赏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7. 随着年龄的递增,儿童的社会性游戏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从平行游戏再到联合游戏,最后发展到合作游戏。
8. 儿童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
9. 华生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教育万能论强调对儿童发展的控制。
10.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1.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12.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
13.观察他人的过程有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动机等4个组成部分。
14.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知觉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15.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_ ,再前后_ ,然后是左右_ 。
16.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_感知者_ 、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17.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变换_ 、易冲动、易感染、易暴露的特点。
18.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19.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
20.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
2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名次解释: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2.个性是一个人的心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4.人脑由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构成。
5.皮层是控制整个机体活动的最好管理者和调节者,最新资料表明由1000亿个脑细胞分6层组成。
6.枕叶—视觉颞叶—听觉顶叶—躯体感觉额叶在人的心里活动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控制着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7.观察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得方法。
8.认知指的是那些使头脑中产生认识的内部处理过程和结果。
9.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10.感觉和知觉是人类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一切信息加工的资料来源,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11.6个月婴儿的视觉功能在许多方面已接近成人。
12.儿出生后2个月的婴儿对鲜艳明亮的物体,尤其是对人脸容易产生视觉集中,表现出意味深长的偏好。
13.波长较长的暖色,如红、橙、黄色,比波长较短的冷色,如蓝、紫色,更容易引起婴儿的喜爱,红色物体特别容易引起婴儿兴奋。
14.儿童在识别颜色过程中,一般先认识颜色,然后才学会标志颜色的词。
15.5岁是儿童颜色命名和再认能力发展的转折点。
16.婴儿对声音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及定时的差异具有一定的敏感,最典型的反应是低频声音对婴儿的安抚作用。
胎儿对父亲的声音比对母亲的声音更容易接受。
17.婴儿的听觉定位表现出令人费解的U型发展。
18.四个半月的婴儿听到自己的名字会转过头去。
19.儿童的听觉影响着语言的获得、思维的发展和人际交往的开始。
2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设计“注视箱”来研究婴儿的视觉特点。
21.范茨的偏爱物测验。
22.复杂程度越高的图形,婴儿注视的时间越长。
23.婴儿更倾向于中等复杂程度的视觉刺激物。
24.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和沃克1961年射界了视崖装置。
25.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
26.视觉恒常性包括亮度、大小和形状恒常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汇编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样的科学一、心理学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行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第二章新生儿心理的发生第三章婴儿心理的发展第二节婴儿动作的发展一、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也叫做从中间到两边)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第三节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一、亲子关系(家庭)与婴儿心理的发展1、母子交往在婴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母亲是婴儿心理发展需要的直接满足者,母亲是婴儿生活环境的核心因素(2)母子交往使婴儿产生安全感:获得爱与被爱的权利,避免恐惧,畏缩行为(3)母子交往是婴儿与客观世界的“中间人”(4)母子交往,为婴儿发展提供“应答性”环境母子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2、天真活跃反应(选择)什么是天真活跃反应第四章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第三节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1-3岁)一、实物活动在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先学前儿童是通过实物活动来认识世界的,实物活动是儿童思维的真正源泉。
二、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1、语言真正形成2、思维能力出现:先学前儿童思维总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不开事物额自身动作,具有直觉行动性。
3、自我意识的萌芽(1)爱做事(2)爱独立(说不)这一年龄阶段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刊,又是第一个危机期。
第五章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活动的发展幼儿的活动有三种基本形式:游戏、早期的学习、劳动一、游戏1、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游戏是最适合儿童,最为儿童所喜欢的活动2、游戏的心理结构(1)想象想象是游戏最重要的成分:有材料和角色想象(2)直接兴趣和愉快的情绪(3)动作和语言3、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在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1)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促进智力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首先:游戏使儿童获得初步经验其次,游戏时,幼儿的各种感官都要参加,促进了感知能力(观察力的发展)第三,游戏并非以往经验的简单再现,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过程第四,儿童总是在游戏中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第五,游戏以想象为前提,又不断增进想象的目的性,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2)游戏又是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和形成优良的个性首先,通过角色扮演,能够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其次,游戏能够加强儿童与同伴的交往第三,游戏能够克服“自我中心”倾向第四,游戏有助于相互理解,培养合作精神第五,游戏对儿童有巨大吸引力,能够幼儿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意志力。
(完整word版)《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任务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含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也就是说它包括了系统研究和个体研究两方面。
系统研究是指从人类心理的种系发展的角度或动物演化的过程来研究,也就是研究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人的心理,人的心理又是如何从原始人的心理演化到现代人的心理,这种研究由比较心理学或动物心理学来进行。
个体心理的研究一般是指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至直衰老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如何从简单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及其规律方面的研究,主要由学前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及一般的发展心理学来进行(研究)。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以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是指从0—6、7岁的学前儿童心理.二、如何理解研究对象在理解学前儿童心理研究对象时应搞清:1、学前儿童与动物不同2、学前儿童与成人的关系①学前儿童心理本质上与成人一样是人脑客观现象的主观反映,具有能动性。
②不能把学前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完全等同,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其特点,低水平.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发生指心理什么时候出现。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一词有时与发育、成长交替使用,但含义不完全等同。
发育、成长更多指身体、生理方面的生长成熟,且更意味着量的增长。
发展——含义更为广泛,指个体身心整体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
(三)学前时期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认知活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状态(注意、情绪、意志)人格特征(个性)(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四.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略讲)(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个体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二)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1.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B.从边缘动作到中央动作C.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2.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接触并抓取物体。
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所致。
A.近远原则B.大小规律C.首尾规律D.整体到局部的规律3.有的幼儿擅长绘画,有的善于动手操作,还有的很会讲故事。
这体现的是幼儿()A.能力类型的差异B.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C.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D.能力水平的差异4.婴儿喜欢将东西仍在地上,成人拾起来后给他,他又扔地上,如此反复,乐此不疲,这一现象说明婴儿喜欢()A.手的动作B.重复连锁动作C.抓我动作D.玩东西5.教师要根据幼儿园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不属于幼儿个体差异的是()A.某幼儿往常吃饭很慢,今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吃的很快B.有的幼儿吃饭快,有的幼儿吃饭嘛C.某幼儿动手能力很强,但语言能力弱于同龄儿童D.男孩通常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身体攻击行为6.下列哪一种活动重点不是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A.扣纽扣B.使用剪刀C.双手接球D.系鞋带7.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的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这说明()A.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平行的B.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较大C.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D.遗传和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相对8.为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的语言和动作等。
这一研究方法属于()A.访谈法B.实验法C.观察法D.作品分析法9.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10.教师根据幼儿的图画来评价幼儿发展的方法()A.观察法B.作品分析法C.档案袋评价法D.实验法11.儿童能以命题形式思维,则其认知发展已达到()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2.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说明儿童已经出现()A.直观的概括B.词语的概括C.表象的概括D.动作的概括13.抽象能力明显萌发的年龄段是()A.三岁前的儿童B.小班幼儿C.中班幼儿D.大班幼儿14.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C.给娃娃穿衣,喂奶D.儿童能算出2+3=515.幼儿难以理解反话的含义,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A.双关性B.表面性C.形象性D.绝对性16.按皮亚杰的观点2-7岁的思维处于()A.具体运算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D.前运算阶段17.小班幼儿玩橡皮泥时,往往没有计划性。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绪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概念〗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2.广义的学前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心理过程的内容: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具体过程:1)认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思维是认识的核心。
2)情感过程,它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的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3)意志过程,它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心理过程是统一的。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相互联系。
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
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1)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
它有以下两个特点:(1)具体性喝形象性(2)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3)抽象逻辑思维,就是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
学龄初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不自觉性与自觉性在思维活动中进行消长的过程。
三、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一)智慧发展的阶段,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细分为六个子阶段:(1)0~1个月,反射活动阶段(2)1~4个月,习惯动作时期(3)4~10个月,有目的的动作形成时期(4)10~12个月,手段和目的之间分化并协调的时期(5)12~18个月,感知运动智慧时期(6)18~24个月,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2.前运算阶段(2~7岁),分为两个子阶段:(1)2~4岁,象征思维阶段,已经出现了象征符号的机能。
(2)4~7岁,知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开始从表象思维向运算思维进展。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运算获得了可逆性。
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了接触自我中心的作用,并出现了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从11或12岁开始)(二)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教育必须要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20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易考通考试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判断题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A. 是B. 否答案:B知识点:依恋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2、判断题儿童在5岁以后才认识到性别的稳定性特征。
A. 是B. 否答案:B知识点:儿童的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3、判断题根据调查目的设计好问卷是搞好调查的关键。
A. 是B. 否答案:A知识点:实证研究法4、判断题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A. 是B. 否答案:A知识点:实证研究法5、判断题一个孩子到了6岁时说话流利,句法正确。
A. 是B. 否答案:A知识点: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6、判断题性格表现为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A. 是B. 否答案:A知识点:性格概述7、判断题维果茨基认为过早的教学或者过迟开展教学会阻碍儿童智力的发展。
A. 是B. 否答案:A知识点:教学发展观8、判断题观察学习其实模仿。
A. 是B. 否答案:B知识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9、单选题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独特性的集中表现,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学成分,其中()是个性中最核心的特征。
A. 性格B. 气质C. 能力D. 自我意识答案:A知识点:气质概述10、判断题3-4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A. 是B. 否答案:A知识点: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11、判断题儿童在2——4岁之间,攻击性形式发展总趋势是:身体攻击逐渐增多,言语攻击相对减少。
A. 是B. 否答案:B知识点:儿童的亲攻击性行为12、判断题人的表情、姿态、服饰上的表现反映了人的性格特征。
A. 是B. 否答案:A知识点:性格概述13、单选题()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A. 道德感B. 理智感C. 美感D. 依恋感答案:A知识点:学前儿童情绪的发生14、单选题以()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解释语言的发展,认为语言能力使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二认知结构的发展史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完整word版)最新学前心理学复习必备资料
最新学前心理学复习必备资料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研究对象):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广义的学前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学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
论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1.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包括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时间、出现的顺序和发展的趋势,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各种心理活动所出现的变化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2.儿童心理变化的原因,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原因,说明是什么因素影响儿童心理的变化,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学前教育理论奠定基础。
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
二、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幼儿教师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之前总为不能完成教育任务而苦恼,甚至认为幼儿故意和自己捣乱而生气,但在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后,变为欣赏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
三、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幼儿教师与孩子生活在一起,有条件系统地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但有的教师因不懂研究方法而失去机会。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
正确答案:心理现象2、____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儿童心理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个案法3、根据有无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____和有意注意。
正确答案:无意注意4、____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正确答案:感觉5、知觉的规律主要表现在知觉的____、整体性、理解性呵呵恒常性。
正确答案:选择性6、____是记忆过程的开端。
正确答案:识记7、____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正确答案:语言8、幼儿早期阅读的内容主要是____。
正确答案:画报二、名词解释11、观察法正确答案:观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言行,进行详细的记录,然后分析儿童心理活动特点的方法。
12、有意注意正确答案: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积极、主动的,与无意注意有着本质的不同。
13、感觉适应正确答案:感觉适应是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种变化可以是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是感受性的降低。
一般情况下,强烈的刺激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三、简答题16、简述研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的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1)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儿童观;(2)有助于做好学前教育工作;(3)有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4)有助于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17、简述成人应该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学前儿童的注意力。
正确答案:(1)以兴趣为媒介,培养学前儿童的注意力;(2)以活动目的为导向,发展学前儿童的有意注意;(3)在日常生活中丰富知识经验,发展学前儿童的注意品质(4)在游戏活动中训练孩子的注意力;(5)针对个别差异进行个别教育18、记忆的种类有哪些?正确答案:(1)根据记忆的目的性,可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2)根据记忆的理解性,可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3)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和逻辑记忆;(4)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19、简述幼儿想象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正确答案:(1)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初步发展;(2)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想象脱离现实或与现实混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docx
名词解释1.关键期,2.依恋3.最近发展区4.道德感5.观察法6.思维:7.意志8.性格、心理特征9.能力10.社会行为11.攻击性12.情绪13.深度知觉14.想象15.同化答案 1.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或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2.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3.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智能范围,即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完成,但可以在成人或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完成的任务范围。
4.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5.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研究方法。
6.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7.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8.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
它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9.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10.社会性行为:是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语言和行为反应。
11.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
攻击性行为泛指违背、破坏、触犯、损坏等行为的性质,但攻击性行为未必是反社会行为的。
12. 情绪:心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深度知觉: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14.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15. 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心理过程的内容: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具体过程:1)认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思维是认识的核心。
2)情感过程,它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的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3)意志过程,它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心理过程是统一的。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相互联系。
认识过程是最基木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
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貝有调控作用。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1)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屮进行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
它有以下两个特点:(1)具体性喝形彖性(2)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3)抽象逻辑思维,就是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
学龄初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貝体性。
(2)不自觉性与自觉性在思维活动中进行消长的过程。
三、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智慧发展的阶段,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细分为六个了阶段:(1) 0-1个月,反射活动阶段(2)1〜4个刀,习惯动作时期(3)4〜10个月,有口的的动作形成吋期(4) 10〜12个月,手段和目的之间分化并协调的时期(5)12〜18个月,感知运动智慧时期(6)18〜24个月,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2.前运算阶段(2〜7岁),分为两个子阶段:(1)2〜4岁,象征思维阶段,已经出现了象征符号的机能。
(2)4〜7岁,知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开始从表象思维向运算思维进展。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运算获得了可逆性。
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了接触自我中心的作用,并出现了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从11或12岁开始)(-)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教育必须要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具发展阶段來组织和实施。
教育对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重要的,但又不是无限和万能的。
教育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和现冇的认知结构水平。
教育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加速儿童的认知过程。
教育的最高要求应该使学牛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
(三)语言与儿童思维的关系第一,思维和语言是异源的。
第二,语言是构成逻辑的必要条件。
四、昂德将情绪的社会性参照的发展经历划分为四个水平:1)0〜2个月:不完整的面部知觉。
2)2〜5个月:无评价的面部知觉。
3)5~7个月:对表情意义的情绪反应。
4)7〜10个月:在因果关系参照中应用表情信号。
五、托马斯的气质分类:1)容易照看型,占40%这类婴儿生理节律有规律,比较活跃,容易适应环境,如容易接近陌生人,容易接受新的食物,容易接受安慰等;情绪比较积极、稳定、友好、愉快,喜悦的情绪占主导;求知欲强,在活动中比较专注,不易分心;爱游戏,容易得到承认的关爱。
2)难以照看型,占10%这类婴儿生理节律混乱,睡眠、饮食及排便等技能缺乏规律性; 情绪不稳定,易烦躁,爱吵闹,不容易接受承认的安慰,对新环境不容易适应,表现为易退缩和易激动;主导情绪消极,紧张,焦虑强烈;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容易分心;难以与丿成, 与丿成人系密切o3)缓慢发动型,占15%良类婴儿不活跃,情绪比较消极,表现较为安静和退缩,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比较温和和低调,对新环境的适应比较慢,通过抚爱和教育能逐步适应新环境。
4)混合型,除上述三种以外的占35%o六、依恋形成的阶段1)无分化阶段(0~3个刀)2)低分化阶段(3〜6个月)3)依恋形成阶段(6个月至2.5岁)4)修止目标的合作阶段(2.5岁以后)七、电视对儿童攻击行为有哪些影响?1)它教给儿童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方式2)它使儿童放松了对攻击行为的抑制,使暴力合法化3)它降低了儿童对暴力的皱感性,并习以为常4)它使儿童对现实的想象建立在自己的行动上,过分地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由报复发展到攻击八、(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道徳水平。
阶段一:以服从与惩罚为取向。
阶段二:以工具性口的为取向。
水平二:习俗道德水平。
阶段三:以“好孩了”为取向。
阶段四:以维持社会秩序为取向。
水平三: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五:以社会观念为取向。
阶段六:以价值观念为取向九、(简答)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1)换位思考问题2)移情作用3)父母抚养方式4)不同文化的影响十、(论述)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儿童自身的特点1、行为特征,它是儿童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
2、认知能力,它与鹅绒社交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
3、身体吸引力,5岁前,有吸引力的儿童和无吸引力儿童Z间的行为差异很少,但5岁以后无吸引力儿童的攻击行为多于有吸引力的儿童,且反应方式更消极。
(二)外部环境的作用1、父母的鼓励,父母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1)为孩了彼此间的接触提供便利的条件(2)通过捉供建议和指导彩响孩子的社会交往(3)父母自身的不同风格对儿童社会化地影响2、教师的影响,教师对一个儿童特征和价值的认可程度会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影响着其他儿童对这个儿童的接纳性。
3、玩具及电视,艺术、建筑类的玩具,积木和拼图游戏,往往和独立游戏以及平行游戏冇关;开放性的、非构造类的玩具则与合作性游戏冇关。
I—> (简答)游戏屮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儿童在游戏中不断获得并且检验自我力量,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2)儿童在游戏中逐步掌握应对挫折和宣泄压力的止确方法,口信心和白尊心不断增强。
3)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基本的社会技能,淫会协调并月•整合自我感情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探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记忆的三类模式1)感觉记忆是刺激信息作用于感觉器官,便得到暂时的储存,通常为1・3秒。
2)短时记忆是信息被加工后能保持在1分钟Z内的记忆。
3)信息长时期储存,甚至保持终身,成了长时记忆。
探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无策略阶段2)部分策略阶段3)策略效果脱节阶段4)有效策略阶段探儿童记忆策略的具体表现:1)视觉重复策略2)特征定位策略3)复述策略4)组织性策略5)提取策略探到了30个刀至36个刀之间,儿童已经习得了三个关于符号的概念:1、表征洞察2、双重表征3、表征特定性探幼儿的计数活动受五个原则支配:1)对应原则2)稳定次序原则3)基数原则4)抽象原则5)次序无关原则探情绪和感情对学前儿童成氏具有重要的心理价值。
第一,人类婴儿具有先天情绪反射,是今后情绪、感情发展的起点。
第二,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的行为和驱力,是对个体本能需要的加强和放大,也是各种复杂社会行为的信号。
第三,情绪具冇组织功能,能不断的发动和组织人的探究行为,促进或干扰认知的发展。
第四,情绪有人际交往功能。
如社会性微笑是亲子感情及至所有社会交往的媒介。
探科尔伯格把儿童性别守恒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性别标志。
2)性别固定。
3)性别一致性探儿童语言的准备:第一阶段,简单咅节(0〜3个月)第二阶段,连续音节(4〜8个月)笫三阶段,模仿音节(9~12个刀)标志着儿童说话己经开始萌芽。
探语法结构的发展:研究表明,2〜6岁的儿童的语法结构大致按照以卜•趋势发展:1)从浑沌一体到逐步分化2)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3)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4)句子长度由短到长探为什么母亲是婴幼儿的“第一重要他人”首先,母亲是婴儿最重要的刺激源。
其次,母亲是婴儿最丰富的影响源。
最后,母亲是婴儿最重要的情感源。
探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稳定的照看者,是儿童依恋形成的必要条件。
(二)照看的质量,首先照看的态度对依恋形成有重要影响;其次是照看的环境。
(三)儿童的特点,难以照看型气质的儿童和敏感一退缩型儿童,其母亲的抚养困难程度,显著高于容易照看型气质的儿童的母亲,另外儿童的智力水平及生理缺陷对依恋的发展具冇重要影响。
(四)家庭的因素,事业、婚姻失败、经济困难和其他一些因素都会影响父母对儿童的照看质量,从而破坏儿童的依恋安全。
探婴儿期同伴相互作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客体屮心阶段2)简单相互作用阶段3)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探豪斯将儿童的社会游戏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层次一,平行游戏层次二,共同关系焦点的平行游戏层次三,简单的社会游戏层次四,共同意识的互补性和互惠的社会游戏层次五,互补和互惠的社会游戏探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1)涂鸦期2)象征期3)定型期4)写实期探如何读懂儿童画1)作画的顺序2)形彖的大小3)人物关系4)细部处理5)图画的色彩探婴儿游戏心理的发展趋势1)游戏的类型以练习性游戏为主,并口主要表现为感觉一动作游戏。
2)游戏的认知结构不断分化。
3)游戏的社会成分不断壇加。
探幼儿游戏心理的发展趋势1)游戏类型日益齐全,并口以彖征性游戏为主导。
2)游戏的象征功能不断丰富、完善。
3)游戏的社会性成分F1益多样化。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2.个性是一个人的心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4.人脑由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构成。
5.皮层是控制整个机体活动的最好管理者和调节者,最新资料表明由1000亿个脑细胞分6层组成。
6.枕叶一视觉颛叶一听觉顶叶一躯体感觉额叶在人的心里活动屮具有特殊的作用,控制着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7.观察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木得方法。
8.认知指的是那些使头脑屮产生认识的内部处理过程和结果。
9.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10.感觉和知觉是人类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一切信息加工的资料来源,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11.6个月婴儿的视觉功能在许多方面已接近成人。
12.儿出生后2个月的婴儿对鲜艳明亮的物体,尤其是对人脸容易产生视觉集中,表现出意味深长的偏好。
13.波t较长的暖色,如红、橙、黄色,比波t较短的冷色,如蓝、紫色,更容易引起婴儿的喜爱,红色物体特别容易引起婴儿兴奋。
14.儿童在识别颜色过程中,一般先认识颜色,然后才学会标志颜色的词。
15.5岁是儿童颜色命名和再认能力发展的转折点。
16.婴儿对声音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及定时的差异具冇一定的敏感,最典型的反应是低频声音对婴儿的安抚作用。
胎儿对父亲的声音比对母亲的声音更容易接受。
17.婴儿的听觉定位表现出令人费解的U型发展。
18.四个半月的婴儿听到自己的名字会转过头去。
19.儿童的听觉影响着语言的获得、思维的发展和人际交往的开始。
2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设计“注视箱”来研究婴儿的视觉特点。
21.范茨的偏爱物测验。
22.复杂程度越高的图形,婴儿注视的吋间越长。
23.婴儿更倾向于中等复杂程度的视觉刺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