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文油气储运系统自动化-第二章 2 联合站自动化
张树文《油气储运系统自动化》第一章3节2 力控组态软件培训

按钮制作
创建的按钮上有一个标志“Text”(文本)。选定这个按钮,单击鼠 标右键,弹出右键菜单。选择“对象属性(A)”,弹出“按钮属性” 对话框,在其中的“新文字”项中输入“开始”,然后选择“确认”
键确认。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创建“停止”按钮。
2.2.3 定义I/O设备
(1)在导航器中选择“I/O设 备驱动”项使其展开,在 展开项目中选择“PLC”项 并双击使其展开,选择项 目“仿真PLC”下的 “Simulator(仿真PLC)”
2.1 创建简单工程
一、工程总体概况
工业控制中一个项目总的要求可分 为5个部分,即控制现场及工艺,执行部 件及控制点数,控制设备,现场模拟和 监控、数据库。
应用实例
化学液体存储罐控制组态仿真
存储罐液面 的实时高度、 入口阀门、 出口阀门、 启动和停止 两个按钮; 有1个工艺, 为罐中液体 的配方
在对话框: 单击 “变量选择”按钮, 展开“本地数据库” 项,然后选择点名 “IN1”在右边的参 数列表中选择“PV” 参数,
然后单击“选择”按钮,“颜色变化”对话框 “条件表达式”项中自动加入了变量名 “IN1.PV”,在该表达式后输入“==1”,使最 后的表达式为:“IN1.PV ==1”(力控R中的所 有名称标识、表达式和脚本程序均不区分大小 写)。
端应用模式,标准服务器端只授权5客户使用,客户端在5个客 户端的基础上可增加10、20、50、无限客户端。 • 3) WWW网络版 • 用标准的IE浏览器作为“瘦”客户端,在Internet/Intranet上 来监控WWW服务器的上的数据,瘦客户端在5个客户端的基础 上可增加10、20、50、无限客户端。 •。
入口阀门和出口阀门用电磁阀控制,液面的实时高度用 高精度液位传感器检测,
油气储运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

油气储运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且也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油气储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自动化技术的定义、应用范围、技术特点和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自动化技术是指通过使用各种自控设备、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对设备、生产流程、工程系统的自动操作和控制。
在油气储运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可以应用于油气管道、储罐、输油泵站、气体分离装置等设施,实现对于油气的运输、储存、处理等环节的自动化控制。
油气储运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生产、输送、储存、检测、监控等多个方面。
在油气生产环节,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油气生产设施的自动化控制,包括油井开采、气田开发、原油采集等环节。
在油气输送环节,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管道输送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包括原油、天然气、石油产品的输送。
在油气储存环节,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油气储罐、储气库、储油库等设施的自动化控制,保证其安全运行。
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油气检测、监控系统,实现对油气质量、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油气储运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事故风险,保证设施的安全运行。
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设备和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提高产品质量。
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可追踪性和数据记录,为生产管理提供便利。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油气储运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将会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自动化技术将会更加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对设备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
自动化技术将会更加数字化,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生产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
自动化技术将会更加网络化,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设备和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张树文《油气储运系统自动化》第一章3节1 组态软件概述-PPT精品文档

•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组态软件技术: • 图形界面技术 • 面向对象编程技术(Object 服务器 Oriented Program,OOP)
• 组件技术(Component Object Model, COM)
• 1.组态及组态软件的概念 • “组态”的概念最早来自英文configuration, 含义是使用软件工具对计算机及软件的各种 资源进行配置,达到使计算机或软件按照预 先设置,自动执行待定任务,满足使用者要 求的目的。也就是通过对软件采用非编程的
4.标准通信与接口开放。采用标准通信技术与外部设备接 口,如ODBC、OPC、DDE数据交换技术。 5.可扩展性与二次开发。当用户的企业发展壮大,原有的 计算机控制规模需要扩大时,组态软件具有方便的、像搭接积 木一样灵活的扩展能力。 6.网络控制与远程控制。具有网络控制功能的组态软件可 以连接成对等网,也可以连接成服务器/客户机的结构。计算机 网络控制的发展正在向以太网靠拢,通过网卡将各种控制设备 挂接在Internet网上,实施远程控制,打破了由 Ethernet/Controlnet/Devicenet三层网络组成的控制结构,出现了 “一网拉平”的概念,即每个工控设备都具有独立的IP地址, 通过Internet网直接进行通信和远程控制。
• 二次开发人员根据具体的系统要求,建立模 块(创建对象)然后定义参数(对象属性), 最后生成可供运行的应用程序。 • 组态实际上是生成一系列可以直接运行的程 序代码,这些程序代码可以在用于组态的计 算机上直接运行,也可以下装到其他的计算 机上。 • 组态可以分为离线组态和在线组态两种。
• 3.HMI/SCADA软件 • 组态软件的更确切称呼应该是人机界面 HMI (Human Machine Interface)/ 监控与数 据采集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软件。
张树文油气储运系统自动化-第一章3节1 组态软件概述

• 1.操作系统 • 2.组态软件 • 3.数据库 • 4.应用软件
3.2 监控组态软件原理
• 监控组态软件概述
• 现代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除了 完成基本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外,还要完 成故障诊断、数据分析、报表的形成和打印, 与管理层交换数据,为操作人员提供灵活方 便的人机界面。另外,随着生产规模的变化, 计算机接口的部件和控制部件也随着系统规 模的变化进行增减。
• 2.组态→二次开发→监控组态软件
• 开发商事先开发好一套具有一定通用性的软 件开发平台,生产若干种规格的硬件模块 (如I/O模块、通信模块、控制模块),然后, 再根据用户的要求在软件平台上进行二次开 发以及硬件模块的连接。这种软件的二次开 发工作就称为“组态”,相应的软件开发平 台就称为“监控组态软件”,简称“组态软 件”。
• (2)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
• ①进程管理
• 进程是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可并发的一次 运行活动。
• 操作系统对进程的管理:进程的建立、终止、 挂起、激活、阻塞和唤醒。同时,操作系统 还要为运行的程序以及相关的数据分配内存 空间,并为各进程间的通信进行管理。
• ②作业管理 • 作业就是用户为完成一次事务处理而交给计
• 1.定义
• 计算机监控是利用传感装置将被控对象中 的物理参量转换为电量,再将这些代表实际 物理参量的电量送入输入装置中转换为计算 机可识别的数字量,并且在计算机的显示装 置中以数字、图形或曲线的方式显示出来, 从而使得操作人员能够直观地而迅速地了解 被监控对象的变化过程。
• 2.计算机监控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 • 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接口技术、通信
• 实时数据库、实时控制、SCADA、通信及联 网、开放数据接口、对I/O设备的广泛支持。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中的运用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中的运用摘要:油气管道储运就是油和气的储存和管道运输,主要包括油气的集输及处理、长距离输送、转运过程中的储存和装卸、分配等环节。
本文主要探讨自动化技术在此过程中运用。
关键词:油气管道储运自动化技术随着油气管道的快速发展,系统的压力、流量、温度、液位、密度、静电的测量,自动调节系统、数字化管道、泵房自动化、管道在线泄漏检测等自动化技术与监控技术在油气管道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控。
该系统中的预测模型能分析出可能发生的运行状况及处理方案,可以自动检测管道泄漏并确定泄漏位置、工程模拟、培训模拟。
油气储运系统的可靠与否不仅影响国家经济建设,同时也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油气储运系统对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与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油气管道储运随着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油气储运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新,在业务范畴及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进步,同时也赋予了时代的新内容。
在今天的油气储运领域不仅向上游延伸到如何把井口开采出来的油气原料处理成商品原油和商品天然气的矿场集输系统,而且向下游拓宽到将炼油厂出来的成品油输往城市加油站的成品油管道和将商品天然气分输给居民用户的配气管网。
从陆地到海上,从东部到西部,储运自动化系统也在随之延伸。
二、油气集输工艺流程油气集输工艺流程是油气在油气田内部流向的总的说明,它包括以油气井井口为起点到以原油库或输油、输气管线首站为终点的全部工艺过程。
油气集输工艺流程是根据油田的地质特点、采油工艺、原油和天然气物性、自然条件、建设条件等制定的。
油气集输工艺流程的分类方法有:一级布站集输工艺流程(只有集中处理站)、一级半布站集输工艺流程(有计量阀组和集中处理站)、二级布站集输工艺流程(有计量站和集中处理站)、三级布站集输工艺流程(有计量站、接转站和集中处理站);按照集输工艺流程加热方式命名为:不加热集输工艺流程、加热集输工艺流程、掺热水集输工艺流程等;按照通往油井管线的数目命名为:单管集输工艺流程(在井口设加热炉加热油气)、双管集输工艺流程(一管集输油气,一管输送热媒以保证必要的温度)和三管集输工艺流程(一管集输油气,一管输送热水,一管是热回水管,对油气管线伴热保温);按照油气集输系统密闭程度命名为:开式流程和密闭流程。
油气储运系统管理自动化PPT课件

张树文油气储运系统自动化-第三章--油库管理自动化-2019-1

2023/11/2
28
4 自动计量系统
4.1系统目标和作用 4.2 系统组成结构 4.3 系统主要功能 4.4 实现效果及特点 4.5 系统主设备技术参数及特点
2023/11/2
29
4.1系统目标和作用
(1)实现储罐监控与计量的自动化,提高效率; (2)实现储罐监控与计量的实时性 (3)提高计量精度 (4)保证库区运行安全 (5)堵塞管理漏洞
系统设计原则
2023/11/2
8
2.2 系统设计原则
开放性标准化原则 可靠性安全性原则 准确性可测试性原则 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原则
2023/11/2
9
2.3 系统设计目标和内容
利用现代控制技术,构建多点自动化测控系统 采用先进、可靠、简单、实用的工控技术 利用现场总线技术,构建油库自动化控制网络 建立集油库库区自动化测控系统于一体的自动化
2023/11/2
16
管理层
油库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以数据库、网络技术为基础,依 托油库自动化子系统,面向油库日常作业,提供流程化、 信息化管理手段,为油库领导及上级管理部门提供油库自 动化监控信息,作业调度信息、业务管理信息的综合分析、 查询功能,为油库内部管理提供更准确、有效的决策支持。 通过接口与业务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为上级管理部门 迅速掌握油库实时信息,加强检查、指导提供技术支持手 段。
油库自动化 -1
2023/11/2
1
油库自动化? 温度
压力
流量
测量
液位
成分
油库+自动化 控制
泵 锅炉
阀门
设备
管理
安全
经营
2023/11/2
2
油库自动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油气储运系统管理自动化PPT课件

2020/5/10
21
3.3.3系统的网络结构
采用总线型接入,在内网中有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采集服务器和IP21服 务器。
油库采用总线型接入,使用硬件防火墙进行内外网隔离。内网分成两个网段即网段A (办公网络)和网段B(控制网络)。网段B采用数据冗余技术。网段A有若干台办公 PC机组成,网段B有数据采集机,数据库服务器,计量管理机,付油开票机、付油管 理机,可燃气体报警机,电视监控设备等组成。库内网段A(办公网)和上级公司网络 不能直接访问库内网段B(控制网)内的计算机,访问网段B(控制网)内控制机数据 必须通过网段B(控制网)的数据采集机,网段B(控制网)内所有计算机与网段B (控制网)以外任何数据交互也必须通过数据采集机。
调度
阴极保护 变配电
2020/5/10
6
2、 自动化系统设计
2.1 系统设计思想
信息管理体系结构 符合整个石化行业的ERP建设的需要 为逐步形成支持决策层、利润层和生产成本控制
层三层管理体系的信息集成系统提供可能。 为实现集团自动处理有关财务、原料及设备管理、
生产计划、以及整个供应过程中的销售和分销活 动提供了基础。
2020/5/10
16
管理层
油库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以数据库、网络技术为基础,依 托油库自动化子系统,面向油库日常作业,提供流程化、 信息化管理手段,为油库领导及上级管理部门提供油库自 动化监控信息,作业调度信息、业务管理信息的综合分析、 查询功能,为油库内部管理提供更准确、有效的决策支持。 通过接口与业务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为上级管理部门 迅速掌握油库实时信息,加强检查、指导提供技术支持手 段。
系统结构如下
2020/5/10
13
张树文《油气储运系统自动化》第四章6节 scada系统国内应用

• 首末站 还配有全组分气体分析仪。硫化氢分析仪、 水分分析仪用于全组分分析和计算。
• 4座计量站 只有少数人值班。 • 监控 调节流程切换
• (3)就地手动控制
05:22
5
• (1)调度中心---远程监视和控制 • (2)站控系统---ACS集中监视、分散控制 • (3) 就地手动控制 • 现场阀门操作 ---就地进行
• A 站远程操作— • 站上设备由调度中心实现远程操作,如全线各种关闭和
带RTU的阀室关断。 • B 站就地操作 • 站上设备---如电动阀等,由站控系统界面操作完成。 • 就地方式 可以转换为 远程
05:22
6
• 设备维护 • 设备维护分为阀门维护和变送器维护 • 阀门维护 需要就地维护 远程不能控制 • 变送器维护 对4-20mA信号
3
• (1)调度中心---远程监视和控制 • 北京调度中心负责对全线进行统一调 度管理,监视沿线各站的运行参数和 状态--- 压力、温度、流量 • 阀门、阀室 • 远程参数下载
• (2)站控系统---ACS集中监视、分散控制 • (3)就地手动控制
05:22
4
• (1)调度中心---远程监视和控制 • (2)站控系统---ACS集中监视、分散控制
05:22
10
• 1.4 站控系统 • 站控RTU Modicon PLC
• (1) 计量站
• (2) RTU 阀室
• (3) 清管站
05:22
11
• 1.5 SCADA系统核心软件---VS750
• VS750是德国GECEL CE AEG 公司自主开发的监视控 制系统。
油气储运国家级示范中心“云实验室”建设初探

油气储运国家级示范中心“云实验室”建设初探陈婧;梁法春;曹学文;张树文【期刊名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年(卷),期】2014(033)012【摘要】针对油气储运国家示范中心建设存在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拓展性差,管理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将“云计算”思想引入实验教学.建立了油气储运虚拟“云实验室”模拟实验系统,应用安装在云端的模拟计算系统快速获得压力、持液率、速度等关键流动参数,采用三维视角全方位展示油气两相流流型等实验细节.教师、学生可利用个人PC、手机等终端进入云实验室,自主设计和开展仿真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实践表明,云实验室改变了传统被动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和拓展了学生创新思维,增加了实验教学的生动性和交互性,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总页数】4页(P139-142)【作者】陈婧;梁法春;曹学文;张树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91;G642.0【相关文献】1.油气储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 [J], 梁法春;张树文;曹学文2.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数字化实验室建设 [J], 柯红岩;钱大益;刘云;孙建林;李帅3.对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的再认识——基于“第三届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暨虚拟仿真技术与教学资源建设论坛” [J], 刘琼;张韦深;龙天澄;汪雪兰4.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指标权重中看实验室建设 [J], 吴春燕;张晓春;周书颖;李之坚5.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论坛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系列报告会开幕式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树文油气储运系统自动化-第二章 2 联合站自动化

• ②热媒入口流量Q1 • ③燃油流量QF
通 • ④炉出口热媒温度T0
道 • ⑤烟囱过剩氧量Q2%
9 • ⑥盘管壁度
模出通道3个
• ⑨火嘴温度
①热媒质量流量计调节
②燃油流量调节
③助燃风量调节
2020/5/7
25
• ◆过程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
• 主要为了保证热媒炉系统安全运行及自动顺序起 炉设置的。
2020/5/7
2
三相分离器
二、 自控系统
分离器自控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气路、油路和水路, 分别采用常规仪表对三相分离器油(水)室液位及压力进行 控制。
控制系统由被控对象(液位、压力)测量单元、调节器 和执行器组成。压力检测采用电动压力变送器,油(水)室 液位检测采用雷达液位计,远程调节器采用电动调节阀;现 场显示采用磁翻板(柱)液位计,现场执行机构采用浮球液 面调节阀。
2020/5/7
16
串级调节系统由主回路和副回路组成。
加热炉控制主回路由炉出口温度变送器TT0,调节环节TIC1
组20成20/5。/7
17
• 副回路由炉膛温度变送器TT、调节环节 TIC2、电气转换器I/P、调节阀TCV组成。
• 副回路对扰动有抑制作用。 • 影响加热炉出口的扰动2个:
• 扰动1:影响炉膛温度变化的干扰因素 • 扰动2:被加热原油的进炉温度和流量
• 在串级调节系统投用时,先投副回路,后投主回 路
2020/5/7
13
2020/5/7
14
3、前馈调节系统
• 利用输入或1517:36扰动信号的直接控制作 用构成的开环控制系统。
2020/5/7
15
4、复杂调节系统
• 串级调节系统 • 前馈调节系统 • 串级+前馈调节系统
油气储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

油气储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
梁法春;张树文;曹学文
【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作用巨大。
以中国石油大学油气
储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例,总结了该中心在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及内容、打造全新实验教学模式、自主研发实验教学平台、凝聚优秀教学团队、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以及创新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所取得的经验。
教学实践表明:该中心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学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所研发的实验装备被多所高校引用,发挥了示范中心的领引和示范作用。
【总页数】4页(P115-117,148)
【作者】梁法春;张树文;曹学文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
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 张洪奎;朱亚先;夏海平;施芝元
2.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 王佳;侯其考;孙欢
3.地方高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探索与实践 [J], 刘冉;刘润静;戎欣玉;于奕峰
4.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五化一体"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 [J], 陈静;刘伟韬;刘音;秦忠诚;张培森;刘进晓
5.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 [J], 伍超;杨亚龙;张鸿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8度
21.03.2021
26
• ◆过程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
– ⑩燃油温度过高过低 – ⑾烟道温度过高 – 氧含量过低 – 火嘴温度过高 – 燃油流量计失灵 – 点火失灵 – 微机测控系统断电 – 原油换热器出口温度过高、过低 – 原油换热器出口流量过低
• ◆用户软件
21.03.2021
27
6
21.03.2021
7
21.03.2021
8
二、电脱水器测控系统
• 主要内容
• 1、自动监控参数
• 油水界面位置、出油含水率、压力、温度、 电场电压与电流
• 2、自动调节系统
• 保持油水界面、保持电场电压
• 3、自动报警与保护
• 超高、超低压力、超温
•21.03.2021
9
三、加热炉自动调节
21.03.2021
15
4、复杂调节系统
• 串级调节系统 • 前馈调节系统 • 串级+前馈调节系统
控制系统的作用 ---- 抑制扰动
21.03.2021
16
串级调节系统由主回路和副回路组成。
加热炉控制主回路由炉出口温度变送器TT0,调节环节TIC1来自组21成.03.。2021
17
• 副回路由炉膛温度变送器TT、调节环节 TIC2、电气转换器I/P、调节阀TCV组成。
(AI)和模出(AO)组件、开关量输入(SC)和输 出(DO)、逻辑量输入(LI)输出(LO)、多路传 输器(MX)、电源。
21.03.2021
24
• ◆过程变量模入/模出通道
• ①热媒入口温度T1
模 入
• ②热媒入口流量Q1 • ③燃油流量QF
通 • ④炉出口热媒温度T0
道 • ⑤烟囱过剩氧量Q2%
• 副回路对扰动有抑制作用。 • 影响加热炉出口的扰动2个:
• 扰动1:影响炉膛温度变化的干扰因素 • 扰动2:被加热原油的进炉温度和流量
21.03.2021
18
• 流量温度时,取进炉温度T1作为前馈参数。 • 前馈作用由进炉温度变送器TT1、前馈系统K1及
加法器∑引入系统。 • SP2 副回路给定值
9 • ⑥盘管壁温度 个 • ⑦烟囱温度
• ⑧燃油温度
模出通道3个
• ⑨火嘴温度
①热媒质量流量计调节
②燃油流量调节
③助燃风量调节
21.03.2021
25
• ◆过程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
• 主要为了保证热媒炉系统安全运行及自动顺序起 炉设置的。
– ①鼓风机启动失灵 – ②鼓风机压力过低 – ③热媒入口流量过低停炉 – ④热媒出口温度过高停炉 – ⑤辐射室压力过高停炉 – ⑥燃油压力过低 – ⑦雾化风压力过高过低 – ⑧仪表风压力过低
三相分离器
四、 工作特点
三相分离器将原油的脱气、脱水结合在一起综合处理, 工艺简单,投资少,管理和维护简单,有利于实现原油处理 工艺的密闭。
适用于油田原油脱水、脱气等工艺,既能将含水原油处 理为净化油,也可用于高含水油田原油的预脱水工艺,可人 为控制出口原油含水率,操作方便简单。
21.03.2021
21.03.2021
21
21.03.2021
22
• 热媒炉微机测控系统 • (1)功能
自动报警与停车 自动顺序点火 连续自动调节热媒流量、燃油流量、助燃风量 显示打印各过程变量 与站控RTU的通讯功能
• (2)硬件配置
21.03.2021
23
• (2)硬件配置 • 主机与外设组成 • 主机计算机为模块化结构,配置各种模入
21.03.2021
19
• SP2 副回路给定值
21.03.2021
20
5、热媒炉自动化系统
• GE-NATCO热媒加热微机测控系统 • 热媒炉工艺流程 • 系统由热媒加热系统、热媒原油换热系统、热媒
稳定供给系统和压缩空气供给系统组成 • 炉主体---燃烧设备、辐射段、过度段、对流段与
烟囱组成。
21.03.2021
11
• 图中,简单调节系统由炉出口温度变送器TT0、温度指示控制环节 TIC、电气转换器I/P、调节阀TCV组成。TIC根据出口温度PV与给定 值SP之偏差按PID 规律改变燃油量qm。
21.03.2021
12
2、串级调节系统
• 一种由主、副两个调节器彼此串接的双回路调节 系统。
• 主要内容 • 1、参数测量 • 温度、压力 • 2、控制系统 • 进油量、风量 • 3、自动报警与保护 • 超高
21.03.2021
10
四、典型加热炉的控制方案
• 常用的控制方法有简单调节系统、串级调节 系统、前馈调节系统。
• 1、简单调节系统 • (1) 用自力式调节装置,TT0,TIC,TCV一体 • (2)就地式调节装置,TT0与TIC一体 • (2)单元组合仪表式,各有对应的仪表与装置
• 主调节器根据主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输出信号, 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值,副调节器同时接受副参数 信号和给定值并控制调节机构。副调节器的工作 是随动调节,主调节器的工作是定值调节。
• 在串级调节系统投用时,先投副回路,后投主回 路
21.03.2021
13
21.03.2021
14
3、前馈调节系统
• 利用输入或1517:36扰动信号的直接控制作 用构成的开环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