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教授讲马克思

合集下载

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三次: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
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 二位的休谟得票率为 12.6 %,远远落在其后。 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等更是望 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进前 20 名。
第四次:2005年德国评选最伟大人物
在德国《图片报》和 国家第二电视台携手主办 的评选中,马克思被评为 “德国最伟大人物”。
路透社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 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
英国公众认为,今天世界各处发生的一切并不能否定马克 思,只能证实他写的内容。
上述答案说明?
➢ 说明西方人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有了进一 步的认识。
➢ 说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揭露和批 判是正确的。
所用时间 40年 30年 27年 10年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成功实践
1848年 《共产党宣言》
诞生
1917年 第一个 社会主义 国家建立
二战后 一批
社会主义 国家兴起
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充分印证了社会理想实现的道 路是长期的、艰巨的和曲折的。
教学内容
1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2
崇高的理想信念
3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找问题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只 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 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 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终于 逃脱了。
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 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 精力,扰乱视线,以至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 上岔路,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

李敖在北大的演讲稿

李敖在北大的演讲稿

闵:
【看讲稿,念:】尊敬的李敖先生【鼓掌】,尊敬的刘长乐先生【鼓掌】,尊敬的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今天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十分荣幸的邀请到台湾著名学者李敖先生来到北京大学发表演讲。
首先我仅代表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向首次回到大陆进行神州文化之旅的李敖先生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致以良好祝愿【热烈掌声】。
什么叫做反求诸己,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台湾在过去清朝统治之前是给郑成功来统治,这是了不起的中国民族英雄,郑成功,他爸爸投降了,郑成功不肯投降,郑成功妈妈在福建被清朝的兵轮奸了,郑成功很痛苦,发现母亲被轮奸了,怎么办,我告诉你怎么办,他把他母亲身体切开,注意哦,用水冲,冲洗洗他的母亲的尸体,他认为他母亲被轮奸以后,脏,这个女人脏,他的母亲脏了,我们说,奸污,奸是一个动作,污是一个结果,被奸污了,什么办法呢,用水来冲,才能够解开郑成功自己心头的这个压力和痛苦。各位想想看,在五四时代,在新文化运动时代,有一个问题只有胡适先生解决了,别人解决不了,就是有一个北大学生提出来,说他的一个朋友的姐姐被土匪抢走了,绑票了,当然,也发生了刚才我所说的那种不幸的结果,问北大的这些思想家们,你们怎么样解释这个现象,大家解释不出来,胡适先生做出解释,他说,如果有男人要讨这个被害的女孩子做太太,我们要尊敬这个男的,这是胡先生的话,胡先生的意思是说,一个女人被强暴了,在生理上其实变化很小,手,被创了一下,割了一下;心理上,难过,所以呢如果有这个男的能够破除这种情结,这个男的了不起,我们应该尊敬他。
我跟大家,我谈一件事情。在克林顿站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他很大胆地引用了一句话,就是,他说,以前北京大学有位教授,叫做胡适,讲了一段话,这段话呢,就是有人说,你要为了国家牺牲你个人的自由,可是呢胡适说,争取你个人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克林顿引证这句话的时候没引证完,他身边的那些顾问呢有了问题。下边还一句话,没引到,就是说,胡适说,一个真正的开明进步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造成的,是要有独立个性,有自由思考的人造成的,所以克林顿的演讲引证有错误,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1)知识分子是中国社会中四大劳动者之一: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即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专业技术劳动者。如:教师、医生、工程师和科学家都是典型的知识分子。
2)知识分子是古代读书人,或古代“士”的现代延续。古代读书人的抱负是要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帝)分忧,为民请愿,并且皇帝也确实会礼遇和尊重他们。从这个角度,现代中国社会已无知识分子。
今天我们在使用“知识分子”这个词时,它的涵义早已远远超出中国古代的“士”,与西方的用法也不完全相同,通常是指受过一定程度的专门教育、具有专业知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具有相应职称的脑力劳动者。
二、典型的知识分子具有那些基本特征
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知识分子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恩格斯指出:“当人的劳动生产率还非常低,除了必需的生活资料只能提供微少的剩余的时候,生产力的提高、交换的扩大、国家和法律的发展、艺术和科学的创立,都只有通过更大的分工才有可能,这种分工的基础是,从事单纯体力劳动的群众同管理劳动、经营商业和掌管国事以及后来从事艺术和科学的少数特权分子之间的大分工。”这就是说,知识分子是社会分工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的产物。由此而论,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就是“脑力劳动者”。
理清“知识分子”这个概念,可以从三个不同层面入手:第一,“知识分子”这个词指称的对象是什么?第二,典型的知识分子具有那些基本特征?第三,在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实际上包括那些人?
一、“知识分子”这个词指称的对象是什么?
不少中国学者认为“知识分子”这个词是西文的译语。台湾大学社会系的叶启政教授对此有比较详尽的讨论。按照叶启政的看法,“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来自西方。欧洲有关知识分子的概念有两个,就现行较常用的英文来说,一个是intelligentsia, 另一个是intellectual。这两个词分属东欧和西欧,含有不同的历史意义。intelligentsia来自俄国,1860年由作家波波里金(Boborykin)提出,专指19世纪30到40年代把德国哲学引进俄国的一小圈人物。当时的沙皇俄国相当落后,留学生带回西欧社会思想及生活方式,不满当时俄国的状况,或者满怀乌托邦的理想高谈阔论并模仿西欧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或者着手实际的社会改革,他们当中后来产生出不同的思想群体,如民粹主义、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新康德主义等。另有学者认为,intelligentsia这个词源于波兰,1844年即由李贝尔特(Karol Libelt)使用。当时的波兰有一个文化上同质性很高的社会阶层,他们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社会地位、价值体系都独具特色。这个阶层是拥有土地的城市贵族,与正在兴起的中产阶级有别,为了维持其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设立了一套自己的教育体系。在此体系中,学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突出培养强烈的领导意识与社会责任。由此环境培养出来的人非常重视自己的学历并以此为荣。后来这种贵族式的精神为波兰受高等教育的人所继承,他们勇于批判社会,以国家大事为己任。当波兰被列强分割时,这批人成为救国和反抗统治者的主要力量。因此,从intelligentsia这个词的历史含义来看,知识分子是一群受过相当教育、对现状持批判态度和反抗精神的人,他们在社会中形成一个独特的阶层。这个阶层及其传统特性在十月革命后已经逐步瓦解消失。苏联时代以及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先后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把知识分子定义为从事脑力劳动的专业人才,不再指具有强烈社会意识及批判态度的特殊阶层。西欧“知识分子”一词的来源与东欧不同。Intellectual来自法国,起源于1898年的德雷弗斯(Dreyfus)案件。左拉在1898年1月13日以《我控诉!》为题给总统写了一封公开信,呼吁重审德雷弗斯被诬案。第二天,这封公开信在《曙光》报上刊出,主编克雷孟梭用“知识分子宣言”(Manifeste des intellectuels)几个字来形容它。此后,只要一提intellectuels,人们就理解为主张或同情为德雷弗斯平反的作家、教授、新闻记者们,他们对时政和时局多所指陈訾议,是政治上激进色彩很浓的人。因此,法文中的intellectuels专指一群在科学或学术上杰出的作家、教授及艺术家,他们批判政治,成为当时社会意识的中心。这种传统渊源于法国大革命后一批受过教育的人。他们反抗当时社会既有的标准及措施,谈论、鼓吹实证哲学,具有相当浓厚的革命气息。这些人大都不在学术界,而是长年逗留在咖啡馆中高谈阔论,带有波西米亚圣徒(Messianic Bohemians)式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就此传统来看,intellectual没有社会阶层的含义,而注重个人心态及其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由于这两个词的历史含义有所不同,因而在现代英语中通常intellectual泛指“知识分子”,而intelligentsia则专指“知识阶层”。

马克思主义演讲稿

马克思主义演讲稿

坐在下面听台上人演讲,我觉得感到最失落的事情就是听到演讲的内容枯燥,乏味,空洞,没有实质性。

而站在台上演讲呢,我觉得最害怕遇到四件事情:第一就是有人在玩手机,第二就是有人上厕所了,第三就是当你发现你的演讲快要结束的时候,那个上厕所的人还没有回来,第四嘛,就是没有掌声。

之前每次演讲结束之后,老师都要点评一番,点评本身无可厚非,可每次点评都采取了调和的方式,这个我倒有些自己的看法。

就如之前有同学讲动车事故,老师说你不能这么看,凡是有好有坏,你不能这么偏激。

好吧,我们不偏激。

一个部长贪污几个亿,我们不偏激;管理层松懈,我们不偏激;你花了我们所有纳税人的钱修路说为人民服务,我们依旧不偏激;可出了事故,上演了闹剧,我们的人民当了炮灰,我们还要不偏激吗?就算技术太高,就算条件有限,可发发红头文件就能解决问题吗??不仅老师如此,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遇到调和的现象。

什么叫调和?调和简单的来说就是“中庸之道”。

就是处理事情不偏不倚的折衷主义思想。

无论对于什么问题总是一分为二来看,物质永远大于民意。

表面上看来好像是公正,没有偏颇,实际上却偏袒了一方,放弃了自己的权力,甘愿妥协,起了包庇,麻痹的作用。

有的时候,唯物主义真的不是万能的。

这么些年,唯物主义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以及我们生活的环境。

无论对于什么事,我们总是先把唯物主义往前一摆,然后坐下来谈。

可唯物主义终究是一种信仰,一个理论而已。

钱钟书说:“理论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

”现如今我们实践了多年,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可还有些人对事情推卸,以中庸来麻痹自己。

有人提出意见,甚至还会被打上偏激的烙印。

在自己的国家,如果每个人都不谈论国事的话不就没人谈论国事了吗?既然无人关心国家大事,那政治还要来干嘛,舆论监督还要来干嘛,人民还是国家的主人吗?儒家学派有一种说法叫“利不百,不变法”,意思就是没有百分之百的利益,绝不可以改革,这种观念正是现在社会上有些方面不能进步的原因,就如高考改革一般。

第五届全国师范大学商学院(经管学院)院长联席会在我校召开

第五届全国师范大学商学院(经管学院)院长联席会在我校召开

发 表 主题 演 讲 。分组 会 一 I , 与会专 家学 者 刖绕 “ 逻辑 教 学 与逻 辑 理论 ” 、 “ 现代 逻 辑 f . j 逻 辑哲 学 ” 、 “ 逻 辑 史” 等 多个 主 题
展 开 了热 烈讨 论 与 交流 沟通 。 奋 战在 基 础 教育 第 一线 的教 师也 干 j { 极 参与 到逻 辑 教 学 与 学 术 研 究 中 来 , 提 _ r未 来 基 础 教育 要 把逻 辑 与批 判 性思 维 的 培养 和 训练 提 到 重要 地位 的侗 议 。会 议 的学 术研 讨 成果 已引起 学 界广 泛关 注 。
我校承办“ 第 八 届 两 岸 逻 辑 教 学 与 学术 会 议”
日. t , 同逻辑 学 会 主办 , 四 川 帅 范 大 学 马 克思 主 义 学 院 承 办 , 《 四 川 师范 大学 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 2 ( ) 1 7年 1 0月 1 4 编辑 部 、 四川 I 省 逻 辑 学会、 南 交 通 大 学 峨 眉 校 协 办 的 “ 第 八 届 两 岸 逻 辑 教 学
第五届全 国师 范大 学 商 学院 ( 经 管学 院) 院长联 席会 在我校 召开
2 O 1 7年 1 0月 l 4日, 中 同 社 科
院《 经济 管 理 》 杂志社 主办 、 四 川 师 范 大学 商 学 院 承 办 的“ 第 五 届 全 国
师 范 大 学 商学 院 ( 经管 学 院 ) 院 长 联 席会暨‘ 舣一 流 ’ 建 设 与 经 管 学 科 建 设 和 国 际 化 人 才 培 养 研 讨 会” 住 我 校 成龙 校 I X召 开 。 来 自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华 东师 范 大学 、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等 2 O余 所 师 范 类 院 校 商 学 院 ( 经 管 学

跨文化视角_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史学主要趋势_对话王晴佳教授_林漫

跨文化视角_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史学主要趋势_对话王晴佳教授_林漫

年版 。 [ : 《邂逅: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 , 2007 年, 波]埃娃·多曼斯卡 彭刚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 266 页。 ④
122
史学理论研究
2016 年第 2 期
答: 后现代主义, 语言学转向是否已经完成历史使命? 《史学理论研究 》 跟《历史研究》 都做过类 “超越后现代” 。 所谓“超越 这一类的笔谈, 但我个人不怎么同意, 因为很难讲什么“超越后现代 ” 似 , 后现代” 就是说你还是用一种现代性的思维在考虑问题 。后现代主要不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当然 “历史性” , 有人认为它有 比如杜克大学的詹明信 ( Fredric Jameson ) 。但一般人, 比如说海登 · 怀特, 他们不会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当然, 有一些条件孕育了后现代的历史思维, 那是因为现代 社会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 产生了一些问题让别人去反省、 反思。 从理论上来说后现代主义是对现 20 年前就已 代社会或者现代性的一种批判和反省 。现在中国也在反思现代性问题, 坦白地讲我 15 、 — —拓宽马路和大力发展汽车工业, 经说过中国的现代化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的模式 — 这肯定会造成问 题, 应该多发展公共交通。当前中国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比如北京的地铁建设就很出色, 其他城市 — —准时! 而拥堵就是现代性带来的问题。 也都在造地铁, 这是好的方向。 地铁有很多方便的地方— 美国是一个只有中国四分之一人口的地方 , 发展汽车工业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美国城市也常 ” 所以美国人到中国反而会感觉: “我们是第三世界, 我们在基础建设方面很弱。 这 遭遇拥堵的问题, 就说明现代化其实有很多不同道路, 如果当时中国借鉴日本或者欧洲的话, 我们的空气和环境等方 当时我就感觉有很多好的地方, 就是说现代化 面都可能会比现在好一些。所以有关后现代的讨论, 的模式不是单一的。为什么把现代化的模式看成单一的呢? 这就是现代主义, 就是我们原来的思 维, 那么后现代就是要突破这样一种思维 。所以说我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超越” 啊什么之类的? 其实 已经潜移默化地被人们所接受。 后现代主义的很多观念现在都已经内化了 , 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冲击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对大写历史、 历史规律的冲击。 在西方讲 “西方领导全世界” 历史规律, 通常隐含着 这样一种预设。 而在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之下, 他们就必须 其实没有一条唯一的现代化道路, 没有一条线性的发展道路。 现代化模式是多元的, 历史发展 承认, 也是这样的。 还有一点, 就是对小写历史、 对历史认识论的讨论。 后现代主义的一些批评, 如“虚构跟事实没 这一类的, 有的人选择接受了, 有的人不接受, 但并不是不接受就完全拒绝他们 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所有的观点。现在的历史学家不再认为历史研究可以做到完全客观, 以前法国史家古朗治就说过: “在我的历史著作中, , 不是我替历史说话, 而是历史通过我讲话 ” 那就是把语言本身看作透明的, 但 “写” 现在的情况不是这样, 现在大家都认为 本身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对于后现代主义, 有的人接受了, 有的人没接受, 但后现代主义的很多观念现在已经内化了, 已 经潜移默化地被人们所接受。当然, 它像一个浪潮一样拍打过来的那个过程, 确实已经过去了。 我 他们现在做研究也用档案, 我自己也用档案, 但是大家并不认为档案就是一切, 或 的一些美国同事,

驳台湾师大曾仕强教授的错误观点

驳台湾师大曾仕强教授的错误观点

驳台湾师⼤曾仕强教授的错误观点台湾师范⼤学曾仕強教授国学功底深厚,修养堪称楷模,但这不应妨碍我对曾⽼讲座中的错误观点予以反驳。

曾⽼虽有他的⼀位前辈是精通命理的,也听得出也从他那⾥获得了⼀些命理知识,所以在讲到⼈的命运那⼀章节时,也有⼀些精彩之处。

然⽽,必竟曾⽼不是专门从事命理研究的,仅凭道听途说的⽪⽑,难免讲出错话。

曾⽼在讲到⼈后天的努⼒与先天的命之间的关系时将⼆者完全割裂,他举例说:“⼀个⼈若事先知道了他是当宰相的命,啥也不⼲,躺躺躺好啦,就当上宰相了?”(见曾⽼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讲座)此话乍听似乎很有道理,然⽽事实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我们不妨反问曾⽼,您能举出⼀个确是当宰相的命,啥也不⼲在躺躺躺的实例吗?您能提供⼀份⽀持您的这种观点的⼋字和DNA样本吗?答案⼗分肯定:不可能!正所谓事怕⾏家。

真正的命家都知道,这样的⼋字压根就不存在,真正的科学家都知道,这样的DNA样本也不可能有,⾃然这样的⼈物实例更不可能有。

曾⽼把毫⽆根据的个⼈主观想象当依据,将⼈的后天努⼒与先天的命完全割裂并将⼈后天的努⼒完全排斥在天赋之外的观点,显然站不住脚,进⽽依此导出否定命定论的结论,更加荒谬。

常识表明,凡当官的命必然同时具有社会责任感或者是对权⼒的欲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或者权利欲望必然驱使他们为此⽽倾尽⾃已的⼼⾎,否则不成其为当官的命。

例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民鞠躬尽瘁,死⽽后已,⽽贪官污吏则不择⼿段、处⼼积虑,挖空⼼思地为个⼈谋取权利,以满⾜⾃已不断膨胀的权利欲。

他们怎么可能会啥也不⼲,光去“躺躺躺”呢!说句⼤⽩话,⼀个啥也不⼲就知道躺躺躺的⼈,他根本就不可能是当宰相的命。

曾⽼⽆中⽣有的说法,有悖命理,有违常理!这⾥特引曾⽼⾃已在《胡雪岩》讲座中曾经过说的⼀句话:“我们很少笑⼀个⼈没有知识,却会笑⼀个⼈没有常识。

”然⽽,这不恰恰正是曾⽼⾃已缺少常识的精典例证吗?命学认为,⼈的后天努⼒来⾃天赋,天赋就是命。

何谓天赋?命学告诉我们,天赋就是⼈命中所喜的那个东西。

给90后讲讲马克思(全文)

给90后讲讲马克思(全文)

第一讲:最熟悉的陌生人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总是听人提起他的名字,如雷贯耳,可实际上你却对他知之甚少?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你在书本上、电视上无数次见到过他的名字,可实际上这个名字对你来说,只是一个符号?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与你生活的世界联系特别紧密,可实际上你又打从心里觉得陌生?的确有这样一个人,他生活在动荡奔腾的十九世纪,他有一把浓密的大胡子,他目光如炬、身形魁梧、意志坚定,他一生劳碌奔波、博学多识、著述无数。

有人特别敬他,有人怕他,有人追随他,有人诋毁他,却很少有人说我不知道他。

这个人,就是卡尔·马克思。

早在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和BBC电台先后发起了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活动,在汇聚全球投票后的结果显示,爱因斯坦排名第二,位居第一的是马克思。

在随后十年左右的时间内,类似的投票活动层出不穷,而榜首却从未易主。

有一位奥地利的经济学家,叫熊彼特。

他曾这样说,他说“大多数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短的是饭后一小时,长的达到一个世代,就完全淹没无闻了。

但是马克思的学说却不是这样,它遭受了批判,但它又复活了,是穿着自己的服装,带着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自己的瘢痕复活了”。

的确,纵观人类整个思想史,还真的没有一个名字,能像马克思那样,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如雷贯耳;没有一种理论和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的思想、文化、行动以及整个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如此深厚的影响,并且今后还在持续不断地影响着。

总之,你可以赞同他,支持他,你也可以反对他,批评他,但你绝对绕不开他。

他的学说和思想,经常是以“大道日用而不知”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

从今天起,我们就一起揭开层层迷雾,走进他波澜起伏的灿烂一生,还原一个最真实的他。

两百年前,在德国的西南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这座小城叫特里尔。

清澈的摩泽尔河静静地穿过这座小城。

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河谷里的桃树、樱桃树都会竞相开花,山丘上成片的葡萄树都冒出了蕾芽,点缀着美丽的原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的女性解放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的女性解放思想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没有专门去讲女性解放,但是从他散见于各处的关于女性解放的理论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马克思的女性解放思想。

马克思的女性解放思想是在人类解放的高度之下的女性解放思想,是从人的解放的角度出发,将女性解放纳入到现实的人类解放的阶级革命中。

马克思的女性解放理论首先是通过两种生产理论分析了女性问题的缘起,指出随着物质生产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统治力量,人类自身生产的作用遭到削弱,退居次要的位置,女性问题就产生了。

其次指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私有制。

随着财富的增多,财产私有制的出现,出现了女性家务劳动私人化和对家务劳动的轻视,女性被排除出公共领域成为受压迫的对象。

最后,女性解放不能仅仅是对相应政治权利的追求,要在人类解放的前提下实现女性解放,所以女性解放的目标应该是女性的全面发展。

西方女性主义对马克思的理论虽然有较多批判,但是马克思的理论却是女性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

女性主义自身又遭遇发展困境,马克思的女性解放思想虽然没有为女性解放指出具体的政治目标,但是它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总体目标与总体思路,有利于指导女性主义摆脱当前的困境。

关键词:马克思理论女性解放政治解放人类解放女性主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Though Marx has never mentioned the concept of feminine liberation obviously, we can see it in sum between the lines. Showing the great foresight of human liberation, Marx had brought feminine liberation into the class revolution in reality.In Marxian concept of feminine liberation, first of all, he analyzed the origin of the feminine issues by right of two kinds of production theories: while the material production became more important, even predominant, the self-production of human beings was weaken, becoming subordinate, which leading to the feminine issues. Secondly, he pointed out that the origin of oppression on female lay in the private ownership. The increase of wealth led to the private ownership, which caused the privatization of female housework and the disdain to it. As a result, female became the oppressed, isolated from the public. At last, the goal of feminine liberation was not only the pursuit for their corresponding politic rights, but also their overall development, as we should achieve the feminine liberation on the premise of human liberation.Marxism has suffered plenty of criticism from Western Feminism, whereas it remains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source of feminism, which is confronted with difficulty to further development recently. Though Marxian concept of feminine liberation has not described a detailed politic goal, it offers a general goal and theory to liberate female, which in the favor of guiding feminism out of the recent crisis.Key words:Marxism, Feminine liberation, Politic liberation, Human liberation, Feminism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社会学,我的礼赞我的反思

社会学,我的礼赞我的反思

彭华民:社会学,我的礼赞我的反思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接受社会学院周晓虹教授多次盛情之邀,我站在以中国社会学先驱孙本文先生和心理学先行者潘菽先生冠名的报告厅,向2015年入学的社会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向各位来宾和老师致2015年欢迎辞。

这份荣誉我感到有些担当不起。

我看到网络疯转据说掌声把屋顶掀翻的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医生《不负此生,不负我心》毕业致辞。

2003年我还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他在SARS病因还未探明,大家恐慌逃离的情况下,在SARS最严重的威尔斯亲王医院救护病人,在前线与疫症对抗,被《时代周刊》列为当年的“亚洲英雄”。

他曾在顶尖国际期刊发表超过680多篇论文。

他是虔诚的基督徒,致辞说自己“低头为你们每一位祷告。

我祈求你们离校后,都能过着’不负此生’的生活。

”我还读到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胡适先生的致辞《如何不堕落》。

胡适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

他说“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我还读到社会学同仁同学们疯传的致辞,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学博士林国明、现任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社会学是最好的公民教育》:“我始终相信,社会学是最好的公民教育。

带着这些公民能力,去走你们的路吧,你们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合理,更美好。

”同学们老师们,我刚才列举的三位学者学缘深厚,用词经典,致辞感人,我如果套用他们主题发表致辞,东施效颦,话没讲完,听众必成低头一族。

深夜静思,回想起1978年,我心情激动将新生报到日子看错,拿着2月23号报到的新生录取通知书于2月22日跑到四川大学报到,吃了闭门羹。

想起1981年2月我受四川大学推荐,手持教育部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班通知到南开大学报到,成为中国社会学黄埔一期社会学专业班成员。

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与社会学结缘35年。

从南开社会学专业班走出了20多位教授,如王思斌、孙立平、宋林飞、李友梅、蔡禾、边燕杰、周雪光等,走出了中国社会学会五位会长副会长,走出了中国社会学界十几位院长系主任。

欧丽娟 台湾大学公开课 中国文学史导论

欧丽娟 台湾大学公开课 中国文学史导论

欧丽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唐代诗歌,红楼梦;第一章绪论一、何谓文学(文学定义、文学起源、文学研究)文学史跟诗选课不一样,跟文选课不一样,跟文学批评也不一样,它有自己内部的任务,有它跟别的学科不一样的要处理的问题。

所以我们不分析文本,只从文学史的角度来处理文本。

这是文学史一个无可奈何的特质。

也有人写的文学史,是用文本的解释来串联文学史,但是这样的做法会瓜分掉文学史的功能,所以我们不讲文本。

什么叫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有它自己的功能跟特质,有这个学科的特性,所以有讲授它的一门特殊方式。

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以文学作品为主,从历史性的角度来加以诠释、定位的一个学科。

什么叫文学作品?首先,什么叫做文学?文学的来源是什么?文学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有文学的创作?如果限定在人为的一切艺术表现上,文学当然就是文字的艺术表现,但是人类在进行这些艺术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只有文字的形式,所以我们先看艺术是怎样产生,这就是所谓的艺术起源论,透过文学的社会来源来了解文学产生的背后有什么动力。

文学是在人类生活当中所产生的艺术活动的产品,背后有它的社会交涉的脉络。

人类为什么会有艺术活动?为什么会有文学作品?(1)“宗教说”。

是纯粹西方式的,西方的宗教根深蒂固,渗入到每一个人的灵魂。

法律不是由外而来的约束,法律是上帝内化在他们心里,所以他们要时刻要面对内心的审判,在这样强大的宗教力量之下,为了崇拜神——唯一的上帝,会用各种各样美好方式去礼赞,去崇敬,就会产生所谓的艺术;(2)“劳动说”。

是马克思,恩格斯讲无产阶级专政,配合政治需要提出的说法。

赋予无产阶级劳动者一个更大的价值,甚至给他们一个艺术来源,这样重要的身份。

劳动说认为艺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因为劳动的过程有各种节奏,导致产生了艺术的初级形式。

在“劳动说”席卷之下,很多学者在中国传统文献里找到了符合“劳动说”的文献资料,《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马克思演讲稿

马克思演讲稿

所以,这些也就说明了为什么我们知道很多 外籍华人获得诺贝尔奖,却到现在才只有一 位中国国籍诺贝尔奖获得者。
小组成员: 黄煜楠(讲),尤俊朝 陈锡志,陈佳麓 林晓峰,濮智存 梁汉高,陈浩翔
为什么中国直到现在才出现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一、中国的科学文化与西文的科学文化背景不同,这是 大多数中国人能够理解的事实,先不说中国的科学本身, 先说中国的教育本身,学生一定要听老师的,下级要听 上级的,长期的这种思想教育,不可能让后代有变异的 思想,没的变异的思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 思想进步,所以中国这个国家稳定发展了多少年,而 诺贝尔奖要求在短时间内对科学有巨大进步的要求;
三、中国的经济实力因素。我们分析事物要 事实求是,中国的本土经济实力也是造成中 国本土科学家至今没有拿到诺贝尔奖的直接 原因 。
而在国外,一个学生的优秀那面 总会被发掘出来并被发展。这说 明了什么?外国的伯乐比中国 多 ?其实不然,在中国一个学生 单科优秀也会被发现,可是由于 种种原因这个单科优秀却无法被 发展,例如这一科虽然优秀另外几科也许会很差, 这样一来在中考或高考时由于总成绩较低而被甩 到录取分数线以下,无法接受更高等的教育。想 一想有多少人因为这个原因而无法发展自己喜欢 且自己擅长的学科,中国又因为这种教育制度失 去了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于说明:人永远是宇宙中最宝贵的,生命具有无可争辩的意义, 是第一本位的,“种”的繁衍生殖(即上官金童的重要与受宠)自 然就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生命的承传、沿袭是人类赖以永恒 存在的源泉。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因为有了生命的存在才显示了自 身的价值和意义。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新作。在这部神品妙构 的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 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 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灵活现 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农民运动,一桩 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 大书。在这次神圣的“认祖归宗”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 方想象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 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的故事充 满了吊诡和狂热,唏嘘和罹难。当转世为人的“大头儿”终于执著 坚定地叙述时,我们看到了一条生气沛然的人与土地、生与死,苦 难与慈悲的大河,流进了我们的心田。

现代名人爱读书的故事

现代名人爱读书的故事

现代名人爱读书的故事篇一:现代名人爱读书的故事成功名人的,总能激励我们奋发进取,尤其是现代名人的励志故事,离我们的生活更加贴近,更有参照意义。

今天来讲述现代之的读书故事。

郎咸平教授,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中国著名经济学家。

他是2010年网民投票推选的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2011年上榜作家富豪榜。

郎咸平的读书求学经历其实就是一本励志书籍。

他当过差劲生,考试也做过弊,他也经历了跟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样的迷惘和痛苦。

成为名人以前,他也经历过很多失败,但一颗我能成功的坚定信念一直在他心中。

一起来看看这位知名财经人物的励志读书故事。

一、爱生病的孩子1956年郎咸平出生于中国台湾桃园县,他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有算命先生对郎咸平的父亲国民党空军少将说:这个孩子活不过12岁。

不祥预言的阴影,时时笼罩在这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的头上——扁桃体发炎、一周三次的抗生素注射、吃各种药片这是郎咸平回忆童年时记忆最为深刻的一幕。

二、学校里的后进生郎咸平小学5年级时,父亲拿了一份数学模拟考试的试卷给他做,满分100分的试卷,他辛苦做完后,只得了5分。

被列为后进生的痛苦一直延续到中学。

初三分班的时候,郎咸平被分到放牛班。

放牛班就是不升学班,专门给后进生开的班,这个班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当时社会最底层家庭的孩子。

因为班里同学都没接受过太多的,流氓和太保之类的同学也多。

中学时代的郎咸平,在学校几乎是天天打架。

三、改变命运的那次作弊郎咸平开始喜欢做学问也是从这个放牛班开始的。

据他自己回忆说,当时的理想就是准备出来先做木工学徒,再开个木工厂。

因为他妈妈学的是化工,所以在学校教化学。

她在台湾是化学界的名师,所以忙着到各地补习班教书。

一个星期最多教到76个小时的课,为了养家,非常辛苦。

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坚强、慈爱。

郎咸平的母亲也很爱孩子们。

正是母亲的德行潜移默化影响了少年时代的郎咸平,恍惚的少年,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他放弃了想做木工学徒的想法,用心做学问,选择了继续升学念高中。

唯物史观的创立、基本原理及其伟大意义

唯物史观的创立、基本原理及其伟大意义
然认识的同时便开始了对自身的认识。而后者比前者要困 难得多,复杂得多,漫长得多。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认识, 经历了一个从“神”到“人”,再到用物质生产和社会关 系去说明社会历史的、漫长的、曲折的发展进程。回溯人 类的自我认识史便会发现,历史越是久远,人们对自己历 史的认识便越是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在一个相当长的历 史时期内,人们既不能正确说明自然界,更不能正确解释 社会现象,而把这一切都归之于一种超自然的神秘的力量。 “神”是当时人们回答历史之谜的总答案,神学历史观禁 锢着人们的头脑。这种情况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 是如此。这是人类对自己历史认识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 但是,社会实践是强大的推动力,随着工商业和自然科学
• 从总体来说,不论是神学历史观还是人道
主义历史观,实质都是用某种观念来解释 历史的唯心史观。因为,不论是“神”还 是“人”,都是被抽象化了的观念的产物, 并把它们“描述成历史的动力”。德国著 名的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更是把这些形形 色色的认识抽象化为绝对观念,认为这种 绝对观念才是世界万物的终极动因。黑格 尔不仅使这种理论更加精致,而且还赋予 它以辨证的因素。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 唯心主义历史观统治着人们对社会现象的 认识。
• 1999年12月19日《澳门日报》报导了这个
消息,发表了评论,并刊登了三位“千年 伟人”的大幅照片。12月25日,台湾《中 国时报》在报导时指出:“马克思有关资 本积累及资本集中的说法,放在当今大购 并潮的背景之下似乎更具意义,苏联瓦解、 中国大陆也已改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年, 这么多学者肯定马克思,的确有些出人意 表。”这些活动不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媒体, 而是在资本主义媒体开展的,就更加发人 深省。
• 一,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伟人”
说明了什么
• 在千年之交、世纪更替之际,西方媒体和学界曾

朱维铮

朱维铮
朱维铮
中国历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01 人物简介
03 讲授课程 05 主要著作
目录
02 学术生平 04 社会职务 06 个人成就
07 人物事迹
09 学术谱系
目录
08 传世作品
朱维铮(1936.07.14~2012.03.10),男,祖籍江苏无锡。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门化,留 校任教。朱先生治学严谨、功力深湛,是中国经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学术史、中国史学史、中西文化交 流史和中国近代史等多个领域的著名历史学家,在海内外享有史学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上海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诸职十多 个。现仍兼《九州学林》常务编委和多个学术文化机构的学术顾问。
二十多年来相继应聘担任过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哥廷根大学、海德堡 大学、埃森高等文化研究院,韩国高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等客座教授十五次。曾任 台北驻市学者。2006年由德国汉堡大学授予荣誉哲学博士。近年曾任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重读近 代史”的专栏作家。
奠定朱维铮学术基础的第二个特殊机缘,是他遇到了周予同。周予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主持编写......
传世作品
朱维铮或许像一些人所说,留下的传世作品太少了,凭着他的才气和勤奋,他确实应该多留下几部著作。朱 维铮或许后来为声名所累,不敢轻易出手,最能表现他学识与见解的《中国史学史》《中国经学史》其实都没有 出版,前者他至少讲了三十遍,后者也不下于十多次。他个人太看重这些了,因而一遍又一遍地检视增补,不厌 其烦。
朱维铮师承著名学者陈守实、周予同先生,在中国经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史学史、中西文化交流史、 中国学术史、中国近代史等多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被公认为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 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是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先行者。他继承了复旦优秀的史学传统,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从张尚德教授《中国人是真的》说开去

从张尚德教授《中国人是真的》说开去

从张尚德教授《中国人是真的》说开去作者:田钦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0年第02期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中国人,生于2O世纪3O年代的中国,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样的大动乱、大变革;随着政治势力的裹挟迁到台湾,在台湾接受大学教育,为了弄明白“人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社会烂到这个地步?宇宙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这些问题,他读的是台湾大学哲学系;入学之后,感觉找不到答案,大学二年级的暑假,他准备跳河自杀;在对真理不断的求索中,终于逐渐找到了那些困惑他多年的问题的答案;曾任“中国文化大学”、“中央大学”、警官学校副教授、教授,当过“国民大会”英文机要秘书,他还在蒋经国举办的政工干校教“匪党理论批判”,实际就是在那里宣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后来又放弃教授不当,跑到山里去种地当农夫;2O世纪9O年代,他单枪匹马来到大陆,扮演沟通大陆与台湾的和平使者。

作为一位文化大师,他是“中国哲学会总干事”、“大陆中华孔子学会名誉副会长”、“北京中国文化书院导师”、“贵阳中国文化书院名誉院长”、“达摩书院创办人”、“达摩出版社发行人”……他叫张尚德,我的案头放着他的一本书——《中国人是真的》。

他是怎么谈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乃至谈世界和中国的呢?好奇心驱使我打开了案头这本书。

一西哲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翻开张尚德教授这种大家的书,尤其使人清心明目、开智醒脑。

可以说《中国人是真的》是一本哲学书。

它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精华,探求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之源头,讲述中西文化与哲学的区别。

在这本书中,我们中国那些千古流传的经典,像《墨子》、《中庸》、《学记》、《乐记》、《老子》,被作者重新解读。

但是透过哲学,《中国人是真的》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

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充满智慧的洞察力、敢于想象和超越的创造力。

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9

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9

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关键词:领导者基本素质引言:当今社会处于不断竞争的时代,如何处于不败之地?如何在困境中崛起?如何做好领头羊?这些都与我们的领导者有很大关系,就领导者的能力素质谈谈我的一己之见。

摘要:领导者责任心素质重要性。

领导者要具备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品德素质、身心素质等几方面,要在这些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内外因相结合,才能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素质。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你的孩子十一二岁就开始抽烟,你该负多少责任?夫妻关系紧张,你该负多少责任?你是销售经理产品质量出了问题,还有下大雨你没带伞,你该负多少责任?有人会说孩子抽烟我大楷负80%,忘记带伞负100%,夫妻关系负50%,至于产品质量就少负点20%吧,上层决策失误,我就无能为力了。

等等的回答你是否与之相似,如果事情跟我有关,我就负责。

上级出了差错跟我无关,你当然可以这样看,但是就不会对事情产生影响力,神经语言学研究认为每个人“已拥有所需一切资源,来对付他们面临的任何处境。

”朱镕基总理负的责就比你多很多,当然,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什么事都负责。

可是无人知道你到底有多大的能力,负不负责任不是道德问题也不是法律问题,而是素质问题,小至百姓尚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至国家元首皆不同程度的富有责任心。

如果认为比空气重的东西永远不可能在天上飞,就不会出现空中旅行的便利。

回到前面的问题,如果夫妻关系出现问题责任在自己,你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具有处理问题的能力。

同样,作为销售经理质量跟自己有关就会促使他们改进生产质量,很快对生产部门具有发言权,一段时间后你就有管理销售与生产两个部门的能力了。

责任和荣誉是相互相成的。

如果你担负着某种责任那么就享受着某种荣誉,如果享受着某种荣誉而没尽到相应的责任,一定会出现问题,荣誉可以是称谓可以是职位。

当有人对你说“这个由你负责”也就是把这个荣誉交给了你。

如果你承担不了便要付出代价,比如:引咎辞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引言时代背景:几十年前,在台湾一听到马克思主义,总是令人感到紧张,似乎他的思想是个禁忌,一旦讨论便会引申不好的联想或者色彩,但是,今天再谈马克思,便没有这个问题,目前在台湾地区到处都能够找到马克思著作的翻译,比如有名的《资本论》,这是以往难以想象的,但是,虽然今日,我们可以自由阅读他的著作,却产生难以理解的困境,比如他的《资本论》,是建立在系统经济理论上的系统著作,倘若缺乏当时系统经济学的背景,则无从进入他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影响之强,整整主导这个世界一百四十多年之久,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之后,到前苏联瓦解,其思想的实验过程可谓惊天动地,几乎一半的人类都受他的影响,何以一个人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难道只是一种政治斗争或手段,还是人们只不过是受到迷惑而盲从,以至产生这样的结果?我想问题恐怕没有这么单纯,他的思想一定具有某些强烈的因素,使得当时人们感到十分着迷,这便是人类所真正需要的。

不过,今天,当我们再度回顾马克思的思想,最好采取超越时代的观点来看待,以免受到一些既有成见的束缚。

马克思主义所以崛起,首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的时代背景。

当时,资本主义的弊端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简单而言,就是贫富不均,社会不义,贫富不均是由于资本集中,但资本一旦集中于少数人,便不免造成贫富差距过大,马克思认为这个问题的发生在于产品的交换上出了问题,一个社会总有交换、交易,现在我们以钱换取所需,而原始社会则是以物易物,直接以东西换东西,交易时一个东西的价格,但赖于这件东西上所付出的劳动量而定,一个人花了一天做鞋子,那么这些鞋子,就相当于一个人一天劳动量的价值,但是,这鞋子贩买时往往被多得一些钱,超过所付出的劳动量,而多出的钱,被老板拿去,称为剩余价值,换言之,每件东西都有一定的价格,这个价格是按照劳动量在这件东西上付出多少为准,因此,做一张桌子,需要三天,做一双鞋子需要一天,桌子应该比鞋子贵三倍,这是基本原则,因为劳动量的多寡,便足以决定他的价格,但是,大量生产之后,工人拼命工作,工人本身的劳动量造成物超所值,所以,价格卖得很高,工人仍然得到基本的薪水,并且,基本薪水很低,工人花了许多劳动量,所得的剩余价值,却被老板占有,工人自己仅得到少数的基本工资,这就是剥削。

因此,造成资本家越来越富有,一般人却仅足以维持基本生活而已,于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贫富差距太大以后,会导致社会不义,所谓不义就是不公平,因为人除了维持基本生活之外,需有宽裕的经济,可以从事一些享受。

但有钱人对穷人的剥削一旦增多,就会造成社会不义,有钱人亦有许多精神享受,例如,听歌剧,欣赏艺术品,阅读新出版的书籍,这些高级的享受,大部分已让有钱人刮分,不过,社会危机越来越深,许多对人内心的冲突不满,似乎,随时随地一触即发,这样的社会问题是哲学家所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而马克思身为一位哲学家,二十三岁即得哲学博士,本身深具学术研究能力,在生活经验中也洞悉当时资本主义的弊端,并且对人文主义有新的要求,所谓人文主义就是肯定人的尊言,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不义中,人的尊言,却被践踏了,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原始出发点,在是试图为人们找回失去的尊言。

思想背景一,黑格尔的绝对唯心论。

黑格尔的基本思想是绝对唯心论,何谓唯心论?唯心论的意涵,即人类的意识的所有东西发展的最后基础,整个宇宙,包括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变化都是一个绝对精神的开展,何谓绝对唯心论,绝对唯心论,即指心灵或者精神是宇宙真正的存在,物质只不过是心灵的外在化,或者说是心灵的堕落,所以,对于这个世界不要太执著,他不过是堕落过程,将来人将回到精神本身,由以上说明可知,整个宇宙、历史,宇宙就就是大自然,历史就是人类所经的过程,都是精神回归自己的现象,所以,我们就从事艺术、哲学、宗教活动,一步步地回归精神的世界,这就是黑格尔的绝对唯心论,黑格尔的唯心论的特色,在于强调辩证法,何为辩证法,即肯定宇宙万物在不断变化之中,而这个变化是从肯定到否定,再否定这个否定而变成新的综合,成为一个“正——反——合”不断往上提升的过程,辩证法是对宇宙变化的内在规则之洞察,从肯定到否定,再否定这个否定,就变成超越,举例子而言,任何社会,只要存在,便是一个事实,任何事实其内在都有自相矛盾的因素,即使一个家庭也不例外,一家三口,内在便存有矛盾因素,夫妻之间是两个端,会有一些对立,比如,夫妻赚的钱是否要拿出来,花钱时用谁的钱呢?亲子之间同样会有对立关系,一个家庭内部就存在许多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关系发展会成为反,若是成人间常常出现冲突,将如何解决呢?此时便应寻找彼此之间的协调之道,因而矛盾便以协调化解,化解之后,超越原有的矛盾,就变成“合”,比如,经过家庭协调的辅导,便成了比较和谐的家庭,但内部的人不免潜藏矛盾,因为存在本身就是变化,换言之,真正存在的是精神,精神的本质是不断的自我超越,比如,此刻我对自己感到满意,明天可能转成不满意,这种经验我们并不陌生,以前,我曾以为只要大学毕业,便已愿足矣,结果发现,大学毕业后,不满足感更强、更严重,还想更上一层读博士,当教授,可见,存在本身乃是不断地否定自身,而自我超越。

马克思从黑格尔的唯心论中,得到了辩证法的启发,但马克思宣称,我是绝对唯物论,他把“心”倒过来,以“物”取代心的地位,马克思何以如此持论?基本上,你以为心灵意识乃是受物质、身体乃到实际条件所决定,先有那样的实际的条件,才有那样的思想,产生那样的意识,试问:每个人都想些什么?我们每个人平时所想的无非是生活中实际经验的过程与其他内容,我们能否撇开经验内容而思考呢?例如,一个三餐不济,住在贫民窟的穷人,当他脑部有问题时,他的内心可能想着贝多芬、巴赫、莫扎特吗?此时,他心心念念,只想着去得到面包,他只想研究如何合法地拿到一个面包;有钱人则不同,当物质生活不过于匮乏,他想着满足精神需求。

由此看来,一个人内心想什么,也要端赖于物质条件所决定。

二,费尔巴哈的人类学唯物论。

费尔巴哈的名字的意义是“火的息”,马克思曾说:“你要追求真理,一定要追求火的息。

”这当然是个比喻,但他何以如此重视费尔巴哈呢?我们可以从费尔巴哈的人类学及唯物论的思想谈起。

在台湾地区,有人一听到唯物论,都不免反感。

主要是受了唯心论的洗礼,认为精神比较重要,可是唯物论未必不好,唯物论强调的是,真正存在的是大自然,就是物质第一,精神是后来才演变出来的,这便是唯物论。

这种唯物论是偏向自然主义,强调自然界的实在性,而反对用意识去思考超越现实的东西,费尔巴哈的人类学是什么呢?他有句格言:上帝是人造的。

我们一般人相信上帝造人,费尔巴哈却主张人造上帝,何为人造上帝?举例而言,如果要让信徒画出上帝的样子,则每个信徒画的上帝都和自己很像,或许跟他自身某些有形的特征很接近,因为他认定最完美的就是自己所画的,但事实上却不过是自己的投射,因此,费尔巴哈认为,人类其实是信仰一个完美的人,将人无限扩大,迎面一切缺点,而成为一个完美的结果以及上帝,我们常认为上帝全知全能全善,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的愿望,哪一个不希望能力变得多一点,强一点?于是这个愿望就变成上帝,由此看来,他是主张一种人类学中心,认为人的一切都是由人的理解能力表达出来的。

比如黑格尔一贯的论点,当我们要认识一个东西,必须把它变成我们的东西才能够认识它,比如,我们不可能认识狗自身,只能认识人的狗,换言之,狗对人而言,并非狗本身,我们认识狗,一定是从人的角度来认识,狗被我们所了解,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一部分的狗,推而广之,我们认识大自然也是一样的道理,大自然并非其本身,而是大自然被我们所认识的一面,大自然如何被我们认识呢?他按照我们的模式被我们认识,这是一种唯心论的基本解释,这种解释看起来相当合理、正确,我们每个人所看到的世界,都是我们想看的世界,以及我们能看的世界,并非世界本身,又如,我们与人交往,结识一个朋友多年,最后却发现,他所给我的印象,和他给别人的印象不同,但是,我所认识的他本来不是他本身,事实上,我也不可能完全认识他内在所真实的一面,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角色本来就不同,而人的一生,往往受到初次相识印象的影响,很难转变,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相结合,便成了辩证唯物论,认为宇宙真正存在的是这个世界,然后他不断地发展,人类意识是对这个发展不断反省之后,才能表达出来的一种了解。

三,犹太教、基督新教及无神论的背景。

马克思是犹太人,在基督教历史中,犹太人是一个特殊的民族,因为这个民族的传统很深远,我们常讲,中国人有悠久的传统,但中国悠久的传统似乎没有什么作用,有时候反而变成反效果,因为一提到传统便心生厌恶,这实在是现代中国人的悲剧。

犹太人的传统则不然,整个民族代代相传,并以之为荣,对传统相当珍惜,犹太传统本身有其民族性,传统并且相当封闭,孩子一出生,便自动成为犹太教教徒,所以,他们的传统和宗教完全结合在一起。

马克思本身便是犹太人,我们常说,三个犹太人改变了世界,宗教界的耶稣,政治理论的马克思,科学界的爱因斯坦,其他著名的思想家也不少,如斯宾诺莎,弗洛伊德,胡塞儿……为什么犹太民族会有那么多天才呢?因为,他们有传统,传统是一种深度,如果一个人从小被传统接触,生命的深度便不易受表面现实世界所影响,而一旦这种深度表现出来,其他活在表面生活的人能是他们的对手呢?人多未必有用,中国十几亿人,大多只是浮在表面上,不易在文化上有深刻的表现,马克思是犹太人,从小笃信犹太教,他六岁时,他的父亲改信基督新教,加入路德教派,改信路德教派很麻烦,犹太社会非常封闭,一位犹太人居然敢信基督新教,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所以,犹太人便与他疏离,而信了基督新教后,教会知道他是犹太人,也不太理睬他,所以,马克思家人成了两边都不受欢迎的对象,由此可知,马克思从小深深体会疏离的滋味,疏离是一种奇怪、陌生、不认识的东西,翻译上一方面是指疏离,另一方面,学术上称作“异化”,异化是我跟一种东西隔阂、对立,跟它没有任何关系,这叫做异化,马克思从小就有被疏离的经验,那么他如何面对呢?一般人碰到这种情况就会悲伤,不过,但马克思不一样,他把这种情况合理化,并压制下来,所以从小他有一种能力,当任何痛苦降临,马克思就把他压制下来,在他内心有很强的力量来掌握住自己,把他合理化、客观化,把它当作不可避免的事实,马克思后来更彻底,上了大学,变成无神论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马克思读大学时,正好是,黑格尔学派全盛时期,在1831年,黑格尔去世前,其系统在德国教育部的规定下,已经成为所有问题的正宗解释,换言之,黑格尔在逝世,其思想成为大学的必修课,一种思想一旦笼罩全局,反而会产生问题,产生什么问题呢?即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及批判,所以,当黑格尔尚未去逝前,其学派便已分为二系,右派及左派,右派继续发展唯心论,偏重人的精神价值,左派则注意社会经济,较关心物质世界的情况,因此,黑格尔左派自然容易走向唯物论,马克思读大学时,便加入了黑格尔左派,青年黑格尔学派成为左派大将之一,所以,他的思想在大学时代便走向唯物论、无神论,通观马克思所表现的心路历程,变化却是相当彻底,犹太人向来最虔诚,最信神,虽然父亲改信基督新教,但所信的神并未改变,最后,马克思却成为无神论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他认为,神对人而言,是一种异化,疏离,人创造神,让自己满意,但这个神,事实上,是人造的东西,我造了一个东西,然后去崇拜他,与他站在对立的一端,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