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思维课程标准 (2)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水平以及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方面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适用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
该课程主要讲述计算机与计算思维、互联网与物联网、计算机求解问题基础、人工智能基础和计算问题案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思维和人工智能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计算思维的概念、本质及应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方法,熟悉典型的计算机操作环境及工作平台,具备使用常用软件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该课程应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并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三、师资队伍课程负责人:具有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硕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
主讲教师配置要求: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或受聘计算机相关学科中级及以上职称。
四、教材及教学参考1. 建议教材2.参考书五、教学组织1.教学构思、教学设计、教学手段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结合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授课模式。
2.课程服务授课教师除了组织课堂研讨外,周末为学生提供答疑服务。
按照教学进度布置课外作业,教师对每次作业批改量达到1/3,并及时对作业进行讲评。
六、课程考核本课程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小学二年级计算思维训练教学计划安排
小学二年级计算思维训练教学计划安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练习,促进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巩固和扩展他们的数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数学概念的巩固和应用2. 数字逻辑思维的发展3. 数学问题解决技巧的训练三、教学方法1. 游戏化教学:通过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参与度。
2. 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提出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探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和进度安排第一周:基本数学概念的巩固和应用-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年学习的基本数学概念,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
- 设计一些练习题和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这些概念,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第二周:数字逻辑思维的发展- 引导学生学习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如递增、递减、奇偶等。
- 设计一些逻辑思维训练的活动,如数列填空、数字推理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三周:数学问题解决技巧的训练- 学生学习一些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找规律、列方程等。
- 设计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周:综合训练和总结- 安排综合训练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解决一系列综合性的数学问题。
- 总结本学期的学习成果,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五、教学评估针对每个教学环节,设计相应的评估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能力等。
六、教学资源和教辅材料1. 数学教材:根据教学计划的内容,选择适合的数学教材。
2. 集体活动材料:设计各类游戏活动的道具和材料。
3. 个人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教学方案的改进和完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并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五年级计算思维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计算思维教学计划控制字数和排版要求,是为了使文章更加整洁美观,语句通顺,全文表达流畅。
在教学计划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并且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小学五年级学生培养和发展计算思维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2. 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其能够从具体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运算。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解决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列的推理:通过给定数列中的规律,让学生预测并推理出下一个数。
2. 网络游戏:运用网络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3. 排列组合问题:通过给定条件,让学生进行排列和组合,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
4. 问题解决:设置一系列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化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其合作与交流能力,并且能够从他人身上学习到不同的解题思路。
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阶段:通过一个生活场景或游戏,激发学生对计算思维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与计算思维相关的问题。
2. 概念讲解阶段:讲解计算思维的概念和相关知识,通过示例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巩固阶段: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巩固,逐步培养其计算思维能力。
4. 拓展延伸阶段:设置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测试卷及答案2022版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测试卷及答案2022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完整详细难度适中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2分)1 .《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要以落实根本任务为导向以与为目标,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为起点,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系统设计学习活动,突出用信息科技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的学习情境和知、、意、行融合发展的成长环境。
2 .小学低年级注重;小学中高年级初步学习和体验其应用;初中阶段,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 .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o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和自我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4 .注重评价育人,强化素养立意。
坚持与相结合,加强学习结果的和,服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坚持与相结合,综合运用纸笔测试、上机实践、作品创作等方法,全面考杳学生学习状况。
坚持和相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的、行为自律等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6 .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围绕、、网络、、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
7 .具体学习内容由内容模块和跨学科主题两部分组成。
六三学制第一学段包括与分享信息隐私与安全,数字设备体验第二学段包括在线学习与生活数据与编码数据编码探秘,第三学段包括身边的算法过程与控制小型系统模拟第四学段包括与与探索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互联智能设计。
8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信息科技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在每个学段的学习结束后,对学生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应达到的学业成就及表现特征进行的总体描述,是考试评价的主要依据,对()()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附录附录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一)内涵与表现形式│附录│续表(二)水平划分与描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续表水平素养1 :信息意识(5)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水平1用新技术处理信息。
(1)针对较为复杂的信息问题,能综合分析获取的信息,评估信息的可靠性、真伪性和目的性。
(2)在较为复杂的信息情境中,能认识到数据管理与分析对提高信水平2息价值的重要性,利用多种途径甄别信息,判断其核心价值。
(3)具备选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安全防范的意识。
(4)能判断他人信息选择的合理状况并给予适当提示。
(1)在较为复杂的信息情境中,确定信息的关键要素,发现内在关联,挖掘核心价值。
水平3(2)针对复杂的信息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综合判断信息,确定解决问题的路径。
(3)具备服务信息社会,为信息社会积极作贡献的意识。
│附录│续表水平素养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1)在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网络和相关资源的教育优势。
预备级(2)依据学习任务进行学习资源的需求分析,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
(3)能利用简单的数字化工具,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创作。
(1)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评估常用的数字化工具与资源,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水平1(2)针对特定的学习任务,运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策略管理学习过程与资源,完成任务,创作作品。
(3)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开展协作学习,建构知识。
(1)在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中,能有效评估多样化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对特定学习任务的价值。
(2)针对较复杂的学习任务,使用网络工具快速搜索、获取和甄别水平2学习资源,在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个性化的作品。
(3)根据不同学科的特征,有效运用相应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提高学习质量。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续表水平素养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1)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和个体学习需求的特点,合理运用数字化环境,主动参与协作学习与协同创作。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计算思维解读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计算思维解读
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是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思维活动,如抽象、分解、建模和算法设计等。
计算思维的核心特征包括:
1. 抽象思维: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更简单、易于处理的抽象表达形式,以便于分析和解决。
2. 分解问题: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小的子问题,分别解决,从而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3. 算法设计:通过设计有效的算法,将解决方案转化为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实现问题的自动化解决。
4. 评估与优化: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效果。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编程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计算思维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计算思维的核心素养。
总之,计算思维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养计算思维,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
它是高中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四个核心要素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具体内涵表述如下。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够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分析数据中所承载的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愿意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更大价值。
2.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
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学生,能够认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性,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用于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助力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基于新课标的中小学生计算思维量表构建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中小学生计算思维量表构建研究张屹;陈邓康;付卫东;刘金芳;林裕如;丁双婷【期刊名称】《电化教育研究》【年(卷),期】2024(45)3【摘要】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已成为数字时代的核心议题,科学、精准的评价则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基础。
然而,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计算思维测评,目前国内尚无依托相关课程标准制定的本土化的、权威的量表。
为此,研究首次依托《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计算思维定义及培养要求,共以12920名(N1=1029,N2=1458,N3=10433)小学生和初中生为研究样本,运用收敛混合方法构建一个面向我国教育实际的、经严格论证的中小学生计算思维量表。
结果显示:经过两轮的收敛混合分析,修改后的计算思维量表共包含5个因子及15个题项,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经过大样本实证检验分析,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且具有跨性别、年级和地区测量等值性,可以用来测量中小学生的计算思维水平。
【总页数】9页(P90-98)【作者】张屹;陈邓康;付卫东;刘金芳;林裕如;丁双婷【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34【相关文献】1.基于专业思维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计算机多媒体专业为例2.基于教学胜任力的师范生计算思维评价量表开发——以斯滕伯格成功智力理论与思维教学理论为支点的探索3.区域推荐STEAM 课程培养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研究——基于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量表的数据研究报告4.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计算思维5.新课标视域下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以图形化编程《动物表演》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计算思维课程标准
计算思维课程标准
计算思维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它强调将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一些计算思维课程的标准:
1. **教学目标**:计算思维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通过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让学生掌握计算思维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教学内容**:计算思维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如算法、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同时也应该包括计算机科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计算思维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编程实践来掌握计算思维的方法和技能,同时也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 **课程评估**:计算思维课程的评估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思维能力。
5. **课程资源**:计算思维课程的资源应该包括教材、案例、实验、视频、网络资源等,同时也应该注重资源的更新和维护,以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计算思维课程的一些基本标准,具体的课程标准可能会因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计算思维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计算思维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科技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教育界也开始关注信息科技课程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计算思维。
而计算思维作为信息科技课程的核心素养,不仅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成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
一、计算思维概述计算思维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科学的思维方式,通过抽象化、自动化和分析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了计算机科学知识,还涵盖了逻辑思维、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有了计算思维,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计算思维的重要性1. 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培养计算思维,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创新意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他们能够通过计算机科学的思维方式,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2.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计算思维让学生能够从问题的角度出发,分析、抽象和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计算思维,他们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更好地解决复杂的问题。
3. 适应未来发展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未来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三、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的计算思维要求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计算思维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应具备使用计算机科学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编程实现等方面。
1. 问题分析学生应该能够从现实生活和学科实践中提取问题,进行问题分析,并运用计算机科学相关知识进行解决。
2. 算法设计学生应该具备设计基本算法的能力,能够将问题抽象为算法,并进行适当的优化和改进。
3. 编程实现学生应该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编程实现,解决问题。
四、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的计算思维培养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方法。
计算思维——精选推荐
计算思维1. 计算思维是什么?1982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肯尼斯·威尔逊在他的获奖演讲中提到计算在他的⼯作中扮演的重要⾓⾊,他认为计算是所有科学的研究范式之⼀,区别于理论和实验,所有的学科都⾯临算法化的“巨⼤挑战”。
所有涉及⾃然和社会现象的研究都需要借助计算,使⽤计算模型做出新发现和推进学科发展。
他的⼯作和对于计算⽅法的⼤⼒推荐,激发了⼈们对于计算科学的认识和重视。
2006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学的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为了帮助⼈们更好地认识机器智能的不解之谜,发表了题为 Computational Thinking的⽂章,提出了⼀种建⽴在计算机处理能⼒及其局限性基础之上的思维⽅式——计算思维。
她认为,计算思维就是运⽤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类⾏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度的⼀系列思维活动,能为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系列的观点和⽅法,它可以更好地加深⼈们对计算本质以及计算机求解问题的理解,⽽且还能克服“知识鸿沟”,便于计算机科学家与其他领域专家交流[2]。
2007年,周以真教授在卡内基·梅隆⼤学成⽴了计算思维研究中⼼,并修订了该⼤学⼀年级学⽣的课程,籍此培养该校⾮计算机专业学⽣的计算思维能⼒。
2008年,周以真进⼀步指出计算思维是⼀种分析思维,在问题解决的不同阶段会⽤到数学思维,在设计和评价复杂系统时会⽤到⼯程思维,在理解概念时会⽤到科学思维。
可以看出,计算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应⽤。
计算思维不是要让⼈类像计算机那样思考,⽽是要培养有效使⽤计算解决复杂问题所必需的⼀组⼼智⼯具集。
美国计算机协会( ACM) 2008 年在对CC2001( CS2001) 的中期审查报告《CS2001 Interrim Review》(草案)中明确将“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课程绑定在⼀起,并要求该课程讲授计算思维的本质。
此外,卡内基·梅隆⼤学在美国国家科学基⾦会( NSF) 的⽀持下,设计了⼀门全新的包含计算机和计算思维基本概念的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标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标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标准是指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能力,在学校教育中设计和制定的一套标准。
该标准包含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他们在课程学习中应达到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标准的内容:
1. 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问题分解、模式识别和抽象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2. 编程能力:教授学生基本的编程概念和技巧,如变量、循环、条件语句等,让他们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问题。
3. 算法和数据结构:教授学生基本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如排序、搜索、链表、树等,让他们能够设计和实现高效的算法。
4. 数据库和数据管理:教授学生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如数据建模、SQL查询、数据库设计等,让他们能够有效地管
理和利用数据。
5. 网络和网络安全:教授学生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如
TCP/IP协议、网络拓扑、网络安全等,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应
用网络技术。
6. 软件工程:教授学生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测试和维护等,让他们能够合理地进行软件开
发。
7. 人机交互和界面设计:教授学生人机交互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如用户体验、界面设计、人机交互评估等,让他们能够设计用户友好的界面。
8. 信息系统和应用开发:教授学生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如需求分析、系统集成、应用开发等,让他们能够开发实际应用系统。
这些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校和教育体系进行调整和细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计算思维解读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计算思维解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是指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当培养和发展的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而计算思维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要素,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素养,是指一种依靠计算机思维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计算思维和传统的数学思维有所不同,它强调通过应用计算机科学的原理和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不仅是简单的计算,更注重的是如何用计算机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思维强调的是对问题的分析、建模和解决方法的实践,而不是单纯的计算或编程。
它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计算思维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仅是在编程课程中,在其他各个领域都需要运用计算思维。
在网络安全领域,学生需要通过计算思维来分析和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在数据分析领域,学生需要运用计算思维来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在人工智能领域,学生需要通过计算思维来设计和实现各种智能算法等等。
计算思维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计算思维,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中的计算思维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 问题分析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通过计算思维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包括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等。
他们需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拆解,找到问题的关键因素和解决方法。
2. 模型建立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通过计算思维来建立各种模型来描述和解决问题。
他们需要了解各种问题的内在关系和规律,然后通过建立模型来描述这些关系和规律。
3. 解决方法实施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通过计算思维来设计和实施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需要掌握各种计算机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技术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小码王计算思维课程大纲
小码王计算思维课程大纲
小码王计算思维课程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计算思维基础:介绍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计算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算法与数据结构:学习算法的分类、设计和分析方法,以及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树等。
3. 程序设计语言:学习一门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如Python或C++,掌
握基本的语法、程序结构和编程技巧。
4. 算法设计与实现:通过实践项目,让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实现和优化算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计算机系统与网络: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网络通信和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6.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简要介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趋势。
7. 课程总结与展望:总结计算思维课程的主要内容,展望计算思维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计算机科学和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思维培养作用于创客课程案例开发
计算思维培养作用于创客课程案例开发2022年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和2022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都将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体现了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一体化过程。
其中计算思维,突出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什么是计算思维计算思维,一个古老但又年轻的概念,经过几年的萌发,现犹如海啸般正在教育界激荡和蔓延,许多地区把计算思维作为技术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内在核心价值加以引入,期望实现技术学科的稳定性和核心性,并因此而展开了实践探索。
不同专家对计算思维的定义侧重有所不同。
目前从文献看,多数人认可的计算思维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周以真教授提出的概念。
2006年她首次提出计算思维的概念,将计算思维定义为一种思维模式,认为计算思维是一种运用计算机科学基本概念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活动。
国际教育技术学会(ISTE)曾指出:计算思维的核心能力是CPS能力,CPS(Computa-tionalProblem-solving)是计算机化解决问题。
2022年版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计算思维的,“个体运用计算机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从这个表述看,“计算思维”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关注学生个体问题解决方案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像计算机科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是计算思维培养的宗旨。
由此可见,计算思维核心点为:基于问题需求,进行过程设计、结果评估,提升内化成思维能力。
二、计算思维培养的路径和方法1.收集阅读增强学生信息意识。
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表达、交流与支持自己的观点。
2.分类归纳培养数据管理方法。
3.甄别整理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4.对比发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5.图形结合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三、创客教学案例开发的意义1.什么是创客。
“创客”一词具有一种经过实践去发现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方案的含义,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只有想不到,没有创客做不到”,实质是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两方面状况的反映。
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数学思维(低年级)
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数学思维(低年级)数学思维是什么?通俗的讲就是用数学的观点、方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数学课标(2022版)》这样描述:“能够根据已知事实或原理,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构建数学的逻辑体系;能够运用符号运算、形式推理等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计算思维将各种信息约简和形式化,进行问题求解与系统设计。
”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能力)。
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2.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培养探究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指出:“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些方法都能促进学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1)认真听——让数学思维在静学、互学、真学中悄然生长。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说:“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
”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强,会争着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专心倾听他人的表达,失去了向同伴学习来修正和完善自己思维的机会,不能全面理解和建构知识。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提一些引导学生注意倾听的问题,如“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听听他是怎么想的?”“你能把他刚才说的内容复述出来吗?”追问启思:“听了他们的交流后,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对他的回答你还有什么疑问?”“再深入思考,会有什么新发现呢?”这些语言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倾听,还可以诱发深度思考,在交流中与思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慢慢的形成。
(2)仔细看——在观察与比较中发展数学思维。
在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图画的成分相对较多,孩子们识字量少,缺乏对事物的基本判断能力,对于数学书中大量的文字和也无法独立地提取。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为其观察事物进行有序的指导。
如,学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简单到复杂的有顺序的观察;指读图和文字,适当的做一些不同的标记,在观察的过程中做到不遗漏、不重复;解决问题从审题到答题,每一项环节循序渐进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从幼稚的思维中走出来,逐渐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数学思考方法,并在有序的逻辑中对数学问题进行推理,优化自身的判断能力。
计算思维课程标准
《计算思维》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计算思维是计算机软件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课程代码为71093301。
课程学时为48课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上机16学时。
该课程的后续课程为C#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本课程采用教材为:郭艳华,马海燕主编的《计算机与计算思维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二)课程定位大学计算思维课程是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与大学数学、大学物理有一样地位的通识类思维教育课程。
本课程为计算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发展历程、基础知识、宏观与微观的计算机系统、信息存储的基本概念、网络世界的信息共享与计算以及计算思维问题求解思想,对计算机的历史、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均获得一定了解,为后续的计算机相关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
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从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视角出发,以满足本专业就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专业基础为目标,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岗位工作目标与任务分析,分解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采用并列和流程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构建教学内容的任务和达到工作任务要求而组建的各项目,以及教学要求和参考教学课时数。
通过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本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标准本课程主要针对计算机软件行业、电子商务、信息家电、工业企业等部门,从事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移动应用开发、数据库管理与开发等岗位的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工作岗位有软件开发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软件测试人员以及系统维护员等所有与计算机相关的岗位。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同学在了解计算机相关历史、原理、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发明和创新的能力及处理计算机问题时应有的思维方法、表达形式和行为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思维》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计算思维是计算机软件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课程代码为。
课程学时为48课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上机16学时。
该课程的后续课程为C#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本课程采用教材为:郭艳华,马海燕主编的《计算机与计算思维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二)课程定位大学计算思维课程是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与大学数学、大学物理有一样地位的通识类思维教育课程。
本课程为计算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发展历程、基础知识、宏观与微观的计算机系统、信息存储的基本概念、网络世界的信息共享与计算以及计算思维问题求解思想,对计算机的历史、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均获得一定了解,为后续的计算机相关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
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从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视角出发,以满足本专业就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专业基础为目标,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岗位工作目标与任务分析,分解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采用并列和流程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构建教学内容的任务和达到工作任务要求而组建的各项目,以及教学要求和参考教学课时数。
通过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本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标准本课程主要针对计算机软件行业、电子商务、信息家电、工业企业等部门,从事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移动应用开发、数据库管理与开发等岗位的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工作岗位有软件开发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软件测试人员以及系统维护员等所有与计算机相关的岗位。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同学在了解计算机相关历史、原理、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发明和创新的能力及处理计算机问题时应有的思维方法、表达形式和行为习惯。
计算思维要求学生能够对获取的各种信息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从而产生新信息。
因此,在大学里推进“计算思维”这一基本理念的教育和传播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计算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像是教学生“怎么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维”,这应当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具体目标1、能力目标(1)专业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信息存储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的计算机系统、网络世界的信息共享与计算、计算思维的问题求解思想、计算机发展新技术等内容。
从宏观角度对这门学科有全面的了解(2)方法能力:本门课程主要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能力,让学生理解和建立“信息、计算、智能”这三大核心科学概念,围绕计算思维的精髓培养学生掌握以“合理抽象、高效实现”为特征的构造性过程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展示计算之美。
(3)社会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深入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奠定基础,同时使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实现学生就业与岗位的零距离。
2、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掌握计算机能做什么,了解什么是计算思维;(2)了解为什么计算机内部只能用0与1来表示,了解二进制如何来呈现数字世界、文字世界以及声色世界;(3)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软件应用、个人电脑等概念;(4)理解计算机的存储体系,包括内存储系统、外存储系统、数据库系统;(5)掌握信息的传输平台网络、互联网、网络安全、物联网、云计算等;(6)了解如何用计算思维来求解问题以及什么是算法。
3、素质目标(体现教书育人、培养素质的理念)培养科学的认知理念、认知方法和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学习态度;培养科学、独立的思考和辨识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细心踏实、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
三、内容标准(一)内容标准1、内容设计(二)能力(技能)训练项目设计(三)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1教学模式《计算思维》采用理实一体化的启发式的教学模式,理论讲解的同时,不断启发同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发明和创新的能力及处理计算机问题时应有的思维方法、表达形式和行为习惯。
将案例分析、知识拓展、启发思维及实践训练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以及针对性。
2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师讲解、教师演示操作、学生上机实践、交互讨论、总结问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根据其特性组合使用讲解、引导、互动、示范操作和实践进行教学,将任务驱动、启发式思考融入教学过程中,注重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分层的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可以对学生进行三个层次的训练,第一层培养计算机使用能力。
即基本的使用计算机和应用程序的能力,例如使用word编辑器,读写文件以及使用浏览器等。
第二层培养计算机系统认知能力。
这是一种较高水平的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主要包含在深入了解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知识和原理,第三层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计算思维反映了计算机学科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核心的解决问题方法。
计算思维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发明和创新的能力及处理计算机问题时应有的思维方法、表达形式和行为习惯。
根据每个同学的基础、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可以对同学做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位同学都能学有所得。
四、考核方案(一)考核目的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践项目参与情况、理论掌握情况等。
(二)考核方式(三)考核标准1过程性考核标准2实践技能考核标准计算思维共有4次上机实验,学生必须完成其中2项实验。
3终结性考核标准(主要知识点、重点、要求和分值比例)五、实施保障(一)师资保障1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说明相关任职要求)(1)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2)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有相当了解;(3)对计算机的硬件构造、软件体体系较深认识;(4)掌握物联网的相关专业知识(5)对云计算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6)有一定的算法基础,能独立设计完成较为复杂的算法。
2课程实训指导教师(说明相关任职要求)(1)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2)能够独立设计、完成较复杂的算法;(3)能够熟练安装操作系统(4)能熟练安装及使用常用软件(5)有丰富的实践能力,拥有独立的项目设计、编码、测试、调试以及实施能力;3双师素质教学团队(说明相关双师素质教师任职要求)(1)熟悉操作系统的安装、开发平台的安装配置与调试(2)熟悉应用软件的安装使用;(3)能独立进行算法设计、编码、测试、调试以及实施能力;(4)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保障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师讲解、教师演示操作、学生上机实践、交互讨论、总结问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根据其特性组合使用讲解、引导、互动、示范操作和实践进行教学,将任务驱动、项目驱动、启发式教学融入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获取的各种信息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处理,从而产生新信息。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发明和创新的能力及处理计算机问题时应有的思维方法、表达形式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资源保障1、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料,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单位时间的教学容量,多媒体教学率达100%。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组将形象化教学、实训项目开发、项目式管理等多种功能融于一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建设立体化网络教学平台,包括各类教学实训平台、资源库(教学标准、教学内容、课件、案例等)、素材库、资源下载平台等。
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博客、QQ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师生交流与互动,达到良好效果。
4、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借鉴网络上的优秀的精品课件、录像等教学资源。
5、利用校企合作条件,安排企业工程师讲授工作经历以及与本课程尽力联系的实用案例。
(四)实验实训教学条件保障1、硬件条件:软件工程教研室拥有2个专业实验室,基于云平台的软件基础实验室学院A305(共有50台可用台式机),软件开发综合实验室学院A301(共有台式机器60台),1个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
各功能实训室内均安装有烟雾报警传感器、红外监控,且配备有灭火器。
各功能实训室外部均配有监控摄像装置,充分保障了实训人员生命安全和固定资产安全。
2、师资条件:本课程授课教师除了具备理论知识的讲授能力外,还应有一定的C#应用程序开发经验,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解决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另外,定期聘请企业专业来校进行讲座。
六、教学实施建议(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教学设计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教师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培养学生数据组织、存储、操作、算法分析、程序设计的综合应用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课程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做到教学相长。
(三)针对岗位需求精选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教师要根据岗位能力需求精选教学内容,确实把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教学过程要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制作内容丰富、效果明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应做到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技术革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七、课程标准编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