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学习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现代文明必须具备的一种文化。
为了学生适应将来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本课程从应用出发,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介绍有关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办公自动化套件,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知识。
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编排图文并茂的文档,学会制作实用高效的电子报表和制作幻灯片,具备在网上获取信息和交流的能力,具有熟练地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过程3.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并具有使用微机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4.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掌握字处理的基本知识,具有一种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能力5.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具有使用电子表格的基本能力。
6.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7.掌握计算机安全使用知识三、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深度和广度本课程重点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过程。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和DOS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基本操作。
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能够编排图文并茂的文档。
具有使用电子表格的能力。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安全使用的知识。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2.教材皆秀玲《计算机应用基础》出版社:电子出版社2002年版3.参考书曾秀玲《大学计算机基础习题与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05月第八、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典型材料,考试改革,用于以CA1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授课对象: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学分:3学分课程时间:36学时(18周)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的整体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原理,掌握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计算机基本单元和基本组成模块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能够独立使用计算机进行常见应用软件的操作,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1.计算机硬件基础(4学时)1.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1.2中央处理器(CPU)的基本原理和功能1.3存储器和主板的基本知识1.4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知识2.计算机操作系统(12学时)2.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2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2.3文件管理和磁盘存储2.4进程管理和线程管理2.5内存管理和虚拟存储2.6设备管理和中断处理3.计算机网络基础(8学时)3.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3.2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3.3网络拓扑结构和局域网3.4网络传输协议和数据传输3.5网络通信和网络安全4.程序设计基础(12学时)4.1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编程语言4.2程序、变量和数据类型4.3运算符、表达式和控制结构4.4函数和库的使用4.5数组和字符串的处理4.6文件和异常处理5.课程实践(2学时)5.1计算机硬件实验5.2操作系统和网络实验5.3程序设计实践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理论。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和编程练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1.平时考核(20%):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等。
2.期中考试(30%):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xxxx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大纲适用专业:高职所有专业编制单位: xxxxxxx年xx月xx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专科层次学习二、学分与学时总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16。
平均周学时2。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课程属性: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大学各专业计算机教育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课程属性:必修课。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性质:《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是当代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属于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第一层次的课程。
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印、、不仅要让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目的: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扩展视野,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的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本课程无先修课程六.考试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试考核方式为:上机考试成绩评定为:平时成绩40%(平时作业20%+平时出勤20%)+上级考试成绩60%(理论知识成绩30%+实际操作成绩30%)七、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分章节)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知识【目的要求】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超级计算机发展现状及应用介绍(重点))、与数据的概念、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代信息技术数字化、多媒体化、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特点、维的概念、内涵、应用介绍2、熟悉计算机应用领域(重点介绍典型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电子商务等)3、了解计算机发展史(第一台计算机出现的历史时刻及特征、计算机发展史上的3次飞跃及其特征、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史、)4、掌握进制转换的方法,包括其他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十进制转换成其他进制,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够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同时,本课程还将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原理和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4.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1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1.3计算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2.计算机硬件系统2.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2.2处理器和存储器2.3输入输出设备2.4主板和总线3.计算机操作系统3.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3.2操作系统的分类和发展历程3.3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4.常用应用软件4.1办公类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4.2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4.3多媒体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5.计算机编程基础5.1编程语言的分类和选择5.2程序的设计思路和方法5.3常用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
2.实验:通过实验设计、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通过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4.作业布置:通过布置练习和小组项目等任务,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等。
2.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课程。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规律,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技能密切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向学生系统介绍以操作系统、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包括计算机系统构成、操作系统、办公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与安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等内容的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全面提升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层次,体现文化和信息意识,突出计算机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较全面和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和网络的基本概念,具备在网络环境下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和信息处理原理。
2.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般知识和操作技术。
3.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和操作。
4.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简单的html网页设计语言的使用,掌握dreamweaver网页制作基本技术。
5.了解多媒体图像、音频、视频等基本原理,掌握flash、firework软件的一般使用。
7.了解和掌握信息检索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应用与相关知识概述1.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特点和分类,了解和掌握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定义、研究范畴,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2.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的新发展,计算机分类及应用。
第二章计算机硬件系统与信息存储1.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进位计算数制,掌握计算机中数和信息的表示方法。
2.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计算机的五大部件,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微型机的板、卡、芯片,微机工作原理;各进位计数制,中英文信息编码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和微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教学难点:进位计数制。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与结构
计算机基础知识
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系统 的组成和结构、数制与编码等基础知
识。
网络基础及应用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协 议和网络安全等知识,以及常用网络
工具的使用方法。
操作系统及应用
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操 作方法,以及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技 巧。
数据库基础及应用
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和 数据库设计方法,以及常用数据库管 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错误排查方法
介绍常见的错误类型和排查方法,如语法错误、逻辑错误、运行时错误等。
软件开发流程和团队协作模式
软件开发流程
介绍瀑布模型、敏捷开发等常见的软件开发流程,帮助 程序员了解项目开发的整体过程。
团队协作模式
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团队协作模式,如分 工协作、对等协作等,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06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大纲
汇报人:XX
20XX-02-07
目录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应用 • 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技术 • 编程思想与算法设计初步 • 实验环节与创新能力培养
01
课程概述与目标
计算机基础课程重要性
01 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素养
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 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 计算机应用能力。
数据处理方法
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 、数据分析和数据呈现等 。
数据处理步骤
明确处理目的、收集原始 数据、选择合适处理方法 、进行数据处理、检查与 处理结果等。
数据库系统组成及关系型数据库介绍
数据库系统组成
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课程编号:080620001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适用专业:所有专业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开课学期:一年级上学期先修课程:无二、课程教学目标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学科发展,弘扬计算机文化,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的识知能力。
目标2:让学生理解和建立“信息、计算、智能”这三大核心科学概念,理解计算机完成问题求解和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式,培养学生掌握以“合理抽象、高效实现”为特征的构造性过程即“计算思维”的能力。
目标3:培养学生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和依托信息技术的共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各自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系统设计和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1、课程教学要求(1)让学生熟悉计算机分类、计算机特点、应用领域,了解普适计算、网格计算、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初步、大数据等技术;(2)熟悉进位计数制的基本概念、转换,计算机中非数值数据的表示;(3)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关系、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4)了解与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熟悉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的表示及三种控制结构,熟悉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5)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特征和类型;(6)理解与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基本概念、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像及二级数据独立性、关系代数运算;(7)熟悉软件工程基本概念,了解软件工程生命周期,软件分析与软件设计方法;(8)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Internet信息检索技术;(9)了解信息安全基本概念,熟悉掌握算机病毒概念及防范措施。
2、教学方法以融入计算思维的问题/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课堂研讨等教学法为主,以知识性的课堂讲授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方法。
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科学思维的训练。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后续学习和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使用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操作。
熟练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
具备一定的网络应用能力,如网络搜索、邮件收发等。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分类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和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数制与编码,如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以及 ASCII 码、汉字编码等。
2、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磁盘管理、控制面板的使用等。
3、办公软件Word 文字处理软件,包括文档排版、表格制作、图片插入等。
Excel 电子表格软件,涵盖数据输入与编辑、公式与函数的使用、数据图表的制作等。
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如幻灯片的设计、动画效果的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等。
4、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
网络协议,重点介绍 TCP/IP 协议。
网络连接方式,如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的设置。
网络应用,如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收发、文件的上传与下载等。
5、多媒体技术基础多媒体的概念、类型(音频、视频、图像等)。
多媒体文件的格式及处理软件。
6、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防治信息安全的概念、重要性及面临的威胁。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及防治方法。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实践教学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160236学时:48(讲课32,上机实习16)学分:2.5授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教材(名称、主编或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大学计算机基础王保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迟丽华,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主要参考资料:大学计算机基础冯博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大学计算机基础李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刘春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基础范慧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本课程是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
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技术概述(包括日常办公处理、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性、概念性知识及典型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信息安全和社会道德问题等。
课程定位为计算机知识非零起点的大学新生,目的是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层次上认识和应用计算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技术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按照本大纲开课的各专业同一教材、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考试。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讲解,并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典型软件工具的使用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1)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软硬件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
(3)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压缩软件、系统维护等实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其他常用微机操作系统的特点。
2024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2024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2024学年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熟悉
和掌握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并能根据实际需要,利用相应的计算
机程序来解决问题。
2、认识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体会其丰富多彩的、独特的
知识内容,并通过学习这门学科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等。
二、教学内容
1、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历史及其应用:带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
历史,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行介绍,让学生更清楚明白计算机技术在日
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人类发展多义的重大影响。
2、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结构、操作系统,学习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管理,以及软件的安装、配置和使用。
3、计算机网络基础: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网络
技术的应用,能够正确识别网络环境中的设备,掌握网络结构和拓扑结构
的构造。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应当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一、课程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该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计算机的运行原理以及计算机网络等。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2. 编程基础编程是计算机科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如C、C++或者Python,并掌握基本的编程概念和技巧,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
通过编程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等,并掌握它们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场景。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常见的算法,如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并能够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4. 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SQL语言,能够进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查询。
5. 软件工程基础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
通过软件工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英文名称: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基础课课程属性: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书学时学分:总学时54 实验学时27 实验学分3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一学期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本科一年级制订时间:2014年8月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100字左右)它是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入门性课程;是后继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为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理论及计算机应用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使用各种常用现成软件的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仪器设备主流配置的学生机、教师机以及局域网必须的网络设备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所有实验均需上机进行,每个实验都明确规定了实验目的,并配有若干个与实验内容相关操作题来练习。
为提高上机的效率,达到实验目的,应注意以下事项:(1)学生按照实验要求,上机前做好预习。
(2)每次上机按照学时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3)完成的实验文档或数据按老师要求提交或由老师检查评分。
五.考核与报告学生应根据实验指导书按老师的要求进行上机操作,完成的实验文档或数据按老师要求提交或由老师检查评分。
六.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七.说明第一部分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时数:6学时实验目的:1、掌握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2、了解键盘的布局以及各种键的功能;3、掌握键盘操作的基本指法;4、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5、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以及计算机各种接口的功能与用途。
(完整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性质:公共必修2.课程学时与学分:48学时,2学分3.适用专业:全校各院、系各专业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继续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而设置。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本使用、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基础知识、Internet基本应用、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及应用。
课程内容以计算机基本操作为基础,重点介绍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能够熟练地应用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和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一)熟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熟悉计算机的典型应用领域。
(二)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
(三)熟练掌握中文、英文(键盘)输入方法。
(四)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等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
(五)熟悉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掌握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应用。
(六)了解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及其基本应用。
四、教学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性能及其应用领域2.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和数据的基本单位3.计算机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基础4.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5.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6.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和软件层次关系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教学内容】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Windows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3.利用Windows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管理4.程序管理、磁盘管理和控制面板第三章Word字处理软件【教学内容】1.Word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2.文档的编辑和排版3.表格的制作和修改4.文档的图文混排5.页面设置与打印第四章Excel电子表格软件【教学内容】1.Excel工作界面和相关基本概念2.工作簿、工作表的基本操作3.数据的输入和编辑4.工作表的格式化5.公式与函数的使用6.数据的图表化7.数据管理与分析8.工作表的打印第五章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教学内容】1.PowerPoint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2.演示文稿外观的设计3.幻灯片的制作4.演示文稿动画效果的设置5.演示文稿的放映、打包与打印第六章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2.计算机局域网的基础知识3.Internet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4.网络安全基本常识5.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第七章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内容】1.多媒体的基础知识2.数字图像技术3.数字音频技术4.数字视频技术5.数据压缩技术五、学习过程设计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设计“学前操作水平摸底测试—因材施教,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夯实基础、典型应用案例驱动—实践并解决问题,课后自主完成综合设计—提高能力”的学习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选修/必修
计划学时:35
计划学分: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计算机培训班的教材或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的自学参考书。
课程负责人:
二、课程简介
本书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
全书共14个项目,主要包括了解并使用计算机、了解计算机新技术、学习操作系统知识、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编辑Word 文档、排版文档、制作Excel表格、计算和分析Excel数据、制作幻灯片、设置并放映演示文稿、认识并使用计算机网络、做好计算机维护与安全等内容。
三、课程教学要求
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
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
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
1. 理论配合实战训练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实战动手能力;
2. 熟练操作Windows 10操作系统;
3. 能够使用Office常用软件制作各类常用文档;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
该课程为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教材,教学形式为基础知识掌握+案列讲解+实例训练。
相对于过去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方式,改革后更注重实际操作的学习,通过更多案列,让学员学习到更实用的知识。
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在线学习习题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
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总评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