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化学必修1高中《铁铜的获取及应用》word教案二

苏教版化学必修1高中《铁铜的获取及应用》word教案二

苏教版化学必修1高中《铁铜的获取及应用》word教案二一、教材分析1、在人类认识的金属元素中,铁、铜是较早被人类认识、对人类社会的进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两种金属。

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传统模式,而是从人们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对“它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人类如何猎取这些物质?”的摸索,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如此的安排,是为了使学生在更宽敞的视野下,认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化学在资源的利用和爱护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说明或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2、在本单元有关铁、铜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应注意把实验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觉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解决新问题,将探究引向深入。

在实验探究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确定实验目的,减少实验的盲目性,加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3、本单元的第一部分从铁、铜的存在和提取着手,介绍了它们的冶炼方法,回忆比较了铁、铜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把握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之间的转化,使学生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更完整、更系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把握Fe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学会用图示法自主构建“铁三角”关系。

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2+与Fe3+。

系统把握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材的交流与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摸索、比较并回忆往常学习过的知识;依照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从实验中总结体会以获得自我探究乐趣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通过列表比较和图示联系的方式,在了解、把握Fe2+、Fe3+的性质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3.2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Fe2+、Fe3+的检验及转化 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3.2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Fe2+、Fe3+的检验及转化 教案设计

Fe2+、Fe3+的检验及转化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专题三第二单元的内容,是继钠、镁、铝等常见金属元素之后的一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既有金属的通性,又有金属变价的新问题,也是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了铁元素的特殊性。

Fe2+、Fe3+转化规律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示出化学科学的实用性。

采用实验设计、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规律,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也体现学科魅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铁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基本性质,知道如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在给定试剂的条件下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解释实验结果。

教学目标: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2+、Fe3+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实现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在了解、掌握Fe2+、Fe3+的性质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体会Fe2+、Fe3+转化规律的应用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教学重难点Fe2+、Fe3+的鉴别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教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Fe2+、Fe3+的检验及转化一、Fe2+、Fe3+的检验1、外观2、加NaOH溶液3、加KSCN溶液Fe3+ + 3SCN- = Fe(SCN)3 (血红色)二、Fe2+、Fe3+的检验及转化Fe2+→Fe3+,加氧化剂:O2, Cl2, Br2, HNO3, KMnO4, H2O2Fe3+→Fe2+,加还原剂:Fe, Cu, H2S, I-2FeCl2 + Cl2 = 2FeCl32Fe2+ + Cl2 = 2Fe3+ + 2Cl-2FeCl3 + Fe = 3FeCl22Fe3+ + Fe = 3Fe2+。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铁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取自苏教版《化学1》第三专题第二单元第二节《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重铁轻铜,因此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将铁单独取出。

铁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金属材料,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节内容的展开重点依托氧化还原以及离子方程式的知识,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教学目标】1.知道铁的物理性质,了解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2.熟悉铁元素常见的三种价态;3.学会使用化学方法检验Fe2+和Fe3+;4.掌握Fe2+和Fe3+的主要性质以及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Fe2+和Fe3+的检验;难点:Fe2+和Fe3+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一、铁的物理性质及应用教师:幻灯片投影生活中常见的含“铁”物质。

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以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铁的物理性质以及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认识到铁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由幻灯片中的补铁要出发,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一句俗话:“铁锅炒菜能够补铁”,创设生活情境:铁锅炒菜到底能不能补铁?活动1:观看电视节目《是真的吗?》节选,解决“铁锅炒菜到能否补铁”这一问题。

同时抛出新的问题:如何确定铁锅炒菜后,菜中含有的铁元素是+2价还是+3价?活动2:Fe3+的检验。

学生结合学案上给出的信息提示,了解检验Fe3+的灵敏方法。

活动3:铁在什么情况下转变为+2价?什么情况下转变为+3价?结合学案上的课前前置作业,师生共同总结。

结合学案信息:视频中用到的西红柿里含有一定量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

继续向学生追问:按照这样推理,菜中增加的铁元素应该为几价铁?继续设疑。

活动4:结合刚才的分析,铁锅炒菜后的铁元素应为+2价,但最终检测到为+3价,结合氧化还原知识,分析其中的化学原理。

Fe2+→Fe3+:化合价______,说明Fe2+具有一定的_________性。

实现这一转化,需要加入________剂。

2019最新苏教版化学必修1高中《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一

2019最新苏教版化学必修1高中《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一

2019最新苏教版化学必修1高中《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一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一课时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自主学习]:1、铁、铜的历史:、是人类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两种金属,人类的历史经历了以它们命名的青铜器时代和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不断有各种新型的金属材料问世,但、仍然是重要的基础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铁、铜的存在:自然界中单质铁来自于,故铁有“天石”之说。

铜在地球上有少量单质存在。

铁、铜在自然界主要以的形式存在。

常见的有磁铁矿()、赤铁矿(),常见的铜矿有黄铜矿(),孔雀石()等。

3、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并查阅有关资料,写出能够实现铁、铜从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4、人类使用铁器铜器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人类最早利用的铁和铜来自于,古代人们通过方法来获取铁和铜,现代有获取铁和铜。

[课堂学习]:5、铁的冶炼①原料:②反应器:③反应原理:④工艺流程:涉及的方程式:6、铜的冶炼工业上用高温冶炼黄铜矿得到铜。

此法冶炼得到的铜,其含量为99.5%~99.7%,通过法精炼铜,铜的含量达99.95%~99.98%。

另外还有:湿法冶铜:生物炼铜:[巩固练习]1、高炉炼铁生产中,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A、焦炭和一氧化碳都是还原剂B、采用富氧空气可以得到纯铁C、加石灰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得到CO2D、用于冶炼生铁的矿石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和黄铁矿2、被视为现代湿法冶金先驱的反应是()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B、高温下用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C、氢气还原热的氧化铜得到铜D、高温下木炭还原氧化铜得到铜3、在烧制砖瓦时期,用黏土做成坯经过烘烧后,铁的化合物转化成而制得红色的砖瓦。

容烘烧后期从窑顶向下慢慢浇水,窑内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它们把该红色物质还原成黑色的化合物是,同时还有未烧完的碳粒,而制得青色砖瓦。

教学设计——从自然界获取铁与铜

教学设计——从自然界获取铁与铜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教材分析】“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是《化学1(苏教版)》中专题3第二单元铁和铜的获取及应用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自浙江省高考改革以来,专题3中第一单元有关Al的部份作为选考内容,该课时内容就成为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触到的从矿石中冶炼单质的知识。

专题二中涉及到的活泼金属的获取方式、氧化还原反映、离子反映和初中时期关于氧化铁和氧化铜的还原的学习为该课时提供了知识的保障。

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关于铁和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而关于金属的冶炼、是应用金属的基础和前提。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铁和铜的冶炼进程中涉及到的几个要紧的方程式,而在专题2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如何从自然界中提取钠、镁这种活泼金属的大体方式,为铁和铜的获取提供了必然基础的理论指导。

而且在专题2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映和离子反映的相关知识,为铁和铜的冶炼提供了知识的保障。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了解自然界中铁元素与铜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其矿石的要紧成份;(2)把握铁与铜的冶炼方式和涉及的要紧反映;(3)了解铁与铜的合金的组成及特点。

二、进程与方式(1)通过分析金属冶炼与应用的相关历史学习铁与铜的冶炼;(2)运用氧化还原反映原理归纳总结冶炼铁与铜的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中国金属冶炼的历史,感受化学在社会进展进程中的重腹地位;(2)通过学习金属冶炼方式的选择,体会生产中所包括的“绿色化学”原理。

(3)通过学习铁与铜的提炼,体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自然界中铁元素和铜元素的要紧存在形式和铁和铜的冶炼。

教学难点:高炉炼铁的原理。

【教学进程】【讲述】我们将利用、等还原剂来冶炼铁矿石的方法叫做热还原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冶炼铁矿石的方法——块炼法以及现代冶炼铁矿石的方法——高炉炼铁实质上就是一种热还原法。

【提问】下面,请大家从高炉炼铁的介绍中总结高炉炼铁需要哪些原料、涉及到哪些化学反应【总结】高炉炼铁需要的原料主要有三个:铁矿石()、碳酸钙()、焦炭()。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3.2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Fe2+、Fe3+的检验及转化 教案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3.2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Fe2+、Fe3+的检验及转化  教案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名称:《F e2+和Fe3+的相互转化》所属课程:苏教版必修一所属专业:化学《F e2+和Fe3+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内容分析:“Fe2+、Fe3+的转化”是新课标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三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的重点之一。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通过了解铁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为什么补铁的时候需要同时服用维C效果会更好”。

然后结合专题一和专题二的氧化还原的有关知识,推测Fe3+和Fe2+之间是否能发生转化?再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最后总结出Fe3+和Fe2+之间转化的条件,从而解决一开始提出的补铁问题。

实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又从化学回归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力图使学生将“铁离子的检验”与“氧化还原反应”、“铁盐转化”等知识有机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Fe2+和Fe3+的还原性和氧化性。

2.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Fe2+和Fe3+的相互转化探究实验,学生学会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2.预测和验证未知物性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氧化还原反应的普遍存在,并能举例说明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通过了解铁与人体健康的内容,知道化学无处不在,真正感悟到生命健康与化学的紧密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掌握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2.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

3.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验证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四、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以及离子反应之后一次非常重要的综合升华,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对上述知识的掌握不太到位,给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同时这节课本身也属于高中知识的难点,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要求,所以,想要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的设计和组织上要多花点心思。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学设计要点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学设计要点

【设计理念】1、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及家庭实验,搭建探究学习的良好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我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大化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遵循科学的认知规律。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符合由感性到理性、进而上升到实践的一般规律。

本节设计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以及探究实验,对铁、铜的性质和应用形成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铁和铜在自然界的存在,理解铁和铜的冶炼原理。

2.学习铁、二价铁、三价铁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运用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分析转化过程,掌握铁离子及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3.理解钢铁腐蚀的原理,了解防护办法。

二、过程与方法1.增强学生新旧知识联系的能力,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将已有的氧化还原知识作充分的运用和扩展。

2. 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归纳,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我国炼铁、炼铜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求知激情。

2.通过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和各种实验现象的预测,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教学难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铁三角”)【课时分配】共四课时从自然界中获得铁和铜一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二课时钢铁的腐蚀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引入〗通过一段视频展示:铁和铜的各种生活用品,我国古代和现代在炼铜和炼铁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求知激情。

铁和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铁和铜在自然界中如何存在?如何从自然界中获得铁和铜呢?一、从自然界中获得铁和铜〖阅读〗教材P69,总结得出(一)自然界中铁和铜的存在游离态化合态铁的存在天然铁(陨铁)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铜的存在天然铜(少量)黄铜矿(CuFeS2)孔雀石(CuCO3·Cu(OH)2)〖交流与讨论〗如何将化合态的铁和铜转化为游离态?〖讲解〗(二)炼铁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化学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高温下用还原剂把铁矿石里的铁还原出来主要化学反应(1)还原剂的生成: C+O2CO2CO2+C2CO(2)铁的还原:Fe2O3 +3CO2Fe+3CO2(3)炉渣的生成CaCO3CaO+CO2↑CaO+SiO2CaSiO3主要设备高炉〖说明〗用这种方法冶炼得到的铁是含碳2%--4.5%的生铁,将生铁进一步炼制,就可以得到钢(含碳0.03%--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铁 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1 苏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铁 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1 苏教版必修1
资料卡:学生阅读——生物炼铜
阅读:
练习:
思考归纳
设疑:金属铁、铜的冶炼历史悠久,它们有哪些用途呢?
问题讨论:
1、如何处理大量的废旧铁制品和铜制品?
2、矿产资源有限,高含量的矿石日趋减少,低含量的矿石利用率低,如何高效可持续利用?
我们高中生能做什么?
练习:1.下列物质混合时,铁能溶解但无气体产生的是
A.铁粉与盐酸
实验
现象
原因
浓硫酸
浓硝酸
归纳板书:铁与冷的浓硝酸、浓硫酸发生钝化
过渡:3、盐溶液的反应
设疑:金属铁可以与哪些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那反应呢?
设问:以上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金属铁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
过渡:三、铜的化学性质
设疑:请大家回忆我们以前学习内容,归纳铜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归纳)
设问:自然界中是否有单质铁和铜呢?
介绍:远古时代,人类对于金属的利用限于已有的金属单质:
铁——陨铁
铜——少量的单质铜
介绍:元素的存在形态
游离态——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介绍:我国的冶金技术在古代一直居于世界的前列,在此基础上形成高超的锻造技术。如我国古代铸造的司母戊方鼎、颐和园的铜牛、越王的铜剑等。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1苏教版必修1
教学课题
从自然界里获取铁和铜
教学课时
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工业炼铁的原理
2、了解铁、铜的存在形态
3、由铁、铜的冶炼过程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铁、铜的获取》教案设计

《铁、铜的获取》教案设计

《铁、铜的获取》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化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炼铁、炼铜的相关资料。

4、教师课准备:①准备有关铁、铜用途的图片。

②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课题Ⅰ、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铁铜的存在形式,掌握炼铁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和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2、知道工业炼铜的原理和方法。

Ⅱ、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铁铜的冶炼的制取原理及方法及对方法的评价,提高从化学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Ⅲ、情感、态度、价值观:1、介绍我国悠久的铁铜冶炼史,增强爱国主义意识,体会铁铜的冶炼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介绍铁和铜使用情况,认识到化学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材分析《铁、铜的获取及应用》这一课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Ⅰ专题三第二单元的内容。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从自然界获取钠、镁、铝等活泼金属的方法,为铁铜获取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章知识的学习是进一步完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同时为下一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以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事先搜索我国古代炼铁术,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再搜索现代的炼铁技术,相互交流讨论高炉炼铁的知识,从而掌握这节课的重点。

【展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铁铜【交流讨论】1、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是什么形态的铁、铜?2、铁、铜在自然界以何种形态存在?我国纪念1996年钢铁产量超亿吨而发行的邮票【交流讨论】你知道哪些炼铜的方法? 【展示】火法炼铜,湿法炼铜,生物炼铜法。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1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1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第一课时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教学资源:工业炼铜简介铜矿石中铜的含量在1%左右(0.5%~3%)的便有开采价值,因为采用浮选法可以把矿石中一部分脉石等杂质除去,而得到含铜量(8%~35%)较高的精矿砂。

从铜矿石冶炼铜的过程比较复杂。

以黄铜矿为例,首先把精矿砂、熔剂(石灰石、砂等)和燃料(焦炭、木炭或无烟煤)混合,投入“密闭”鼓风炉中,在1 000 ℃左右进行熔炼。

于是矿石中一部分硫成为SO2(用于制硫酸),大部分的砷、锑等杂质成为As2O3、Sb2O3等挥发性物质而被除去:2CuFeS2+O2Cu2S+2FeS+SO2一部分铁的硫化物转变为氧化物:2FeS+3O22FeO+2SO2Cu2S跟剩余的FeS等便熔融在一起而形成“冰铜”(主要由Cu2S和FeS互相溶解形成的,它的含铜量在20%~50%之间,含硫量在23%~27%之间),FeO跟SiO2形成熔渣: FeO+SiO2FeSiO3熔渣浮在熔融冰铜的上面,容易分离,借以除去一部分杂质。

然后把冰铜移入转炉中,加入熔剂(石英砂)后鼓入空气进行吹炼(1 100~1 300 ℃)。

由于铁比铜对氧有较大的亲和力,而铜比铁对硫有较大的亲和力,因此冰铜中的FeS先转变为FeO,跟熔剂结合成渣,而后Cu2S才转变为Cu2O,Cu2O跟Cu2S反应生成粗铜(含铜量约为98.5%):2Cu2S+3O22Cu2O+2SO22Cu2O+Cu2S6Cu+SO2↑再把粗铜移入反射炉,加入熔剂(石英砂),通入空气,使粗铜中的杂质氧化,跟熔剂形成炉渣而除去。

在杂质除到一定程度后,再喷入重油,由重油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等还原性气体使氧化亚铜在高温下还原为铜。

得到的精铜,含铜量约为99.7%。

第二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片断:Fe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引导:综合分析铁分别与盐酸、氯气等反应的实验现象和产物。

你有何发现?针对这一发现,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发现:反应后的产物有+2、+3两种价态。

高中化学教案-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高中化学教案-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单元小结一、铁1.铁的性质(1)物理性质:铁是一种可以被磁铁吸引的银白色金属,纯铁的熔点较高(1535℃),防腐能力强。

密度7.83g/cm3,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但是通常炼制的铁中含有碳等杂质,使铁的熔点降低,防腐能力大大下降。

(2)化学性质:铁是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形式,如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等。

①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3fe + 2o2 fe3o4(fe2o3·feo),2fe + 3cl2 2fecl3, 2fe + 3br2 2febr3,fe + i2 fei2 , fe + s fes②高温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fe3o4 + 4h2↑。

③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使铁钝化。

非强氧化性酸:铁与酸反应有氢气放出。

④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fe + cuso4==cu + feso4 , fe +2 fecl3==3fecl2等。

2、铁的氧化物feofe2o3fe3o4(fe2o3·feo)铁元素的价态+2+3+2、+3俗称铁红磁性氧化铁色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类别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复杂氧化物水溶性难溶难溶难溶稳定性不稳定稳定稳定主要化学性质有一定的还原性易被氧化为三价铁的化合物与酸反应生成三价铁盐化合物中+2的铁有还原性,易被氧化。

3、铁的氢氧化物fe(oh)2fe(oh)3主要性质白色难溶于水的沉淀,不稳定,易被氧化成氢氧化铁,颜色变化为: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反应式:4fe(oh)2 + o2 + 2h2o==4fe(oh)3。

因此在制备时常采取措施:除溶液中的氧;加有机溶剂封住液面;胶头滴管要伸入到溶液中。

红褐色难溶于水的沉淀,受热易分解。

2fe(oh)3 fe2o3 + 3h2o ,能溶于强酸溶液,生成相应的盐。

4、fe2+、fe3+的检验:离子fe2+fe3+常见方法①直接观察溶液是浅绿色;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沉淀的颜色变化是:白色-灰绿色-红褐色;③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氯水,溶液变血红色。

高中化学《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8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8苏教版必修1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课目的1、认识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以及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2、认识几种铜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教课要点2+3+掌握 Fe 、 Fe 的性质及互相转变关系。

[ 发问 ]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接触的许多的金属元素有哪些?有铁、铝、铜、钙等等;我们已经熟习了此中铝的性质,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铜和铁的性质。

依据一般的研究物质的方法,我们第一研究他们的物理性质。

[ 板书 ]一、物理性质展现铁、铜样品,要同学自己概括他们的部分物理性质,其余老师增补。

金属应用物理性质铁铜二、化学性质与前方研究金属性质规律同样,我们第一看一下他们作为金属能否拥有金属的通性。

请大家想一下你已经见过铁和铜参加过哪些反响?[概括]:(1)铁与盐酸的反响(2)铁与氯气的反响(3)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响(4)铜与氯气的反响经过上边的反响我们会发现铁在反响中能够显+2、 +3 价,铜在反响中一般显+2 价,但在反响中两者均和其余金属同样充任复原剂。

下边我们分别研究铁和铜的化学性质:(一)铁的化学性质( 1)铁与氯气的反响重申该反响的产物和现象,及铁在此中的价态;( 2)铁与盐酸等非氧化性酸及硫酸铜等盐溶液的反响;重申铁在这些置换反响中的价态。

(3)铁与浓硫酸、浓硝酸在常温下发生钝化概括:当铁碰到强氧化剂时显 +3 价;遇弱氧化剂时显 +2 价。

(二)铁的重要化合物⑴铁的氧化物氧化物色态水溶性与酸反响FeO黑色固体不溶于水FeO+2HCl=FeCl2+H2OFe2O3红棕色粉末不溶于水Fe2O3+6HCl=2FeCl 3+3H2OFe O黑色晶体不溶于水Fe O+8HCl=2FeCl +FeCl +4H O 3434322⑵铁的氢氧化物化学式Fe(OH)2Fe(OH)3化学Fe(OH) 2H Fe 2Fe (OH ) 3H Fe 3性质Fe(OH) 2H2O O2Fe(OH) 32Fe(OH) 3 Fe2O3+ 3H2O制法可溶性碱与亚铁盐溶液反响可溶性碱与铁盐溶液反响2+-3+-Fe +2OH=Fe(OH)2↓ ( 防备氧化 )Fe +3OH =Fe(OH)3⑶铁的化合物和亚铁的化合物之间的互相转变O 、 Cl 、Br 、HNO 、H SO 、 H O 、KMnO 、(强氧化剂)Fe 3Fe2 222324 2 24复原剂 Zn、 Fe、Cu、H 2 S、KI 、SO2(三) Fe2+(浅绿色)和 Fe3+(棕黄色)离子的查验:⑴加 KSCN,溶液呈红色的是Fe3+ , 加入 KSCN,无明展现象 , 再滴入氯水 , 溶液变为红色的是Fe2+。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5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5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1课时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一、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铁、铜的存在形式,掌握高炉炼铁的化学原理,简单了解湿法炼铜的过程。

(2)通过介绍我国悠久的铜、铁冶炼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会铁、铜的冶炼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

(3)通过介绍铁和铜的使用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工业炼铁的原料、原理、设备、工艺流程与产物三、设计思路从学生熟悉的铜、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对“它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人类如何获取这些物质”的思考,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帮助学生掌握铁和铜的冶炼的内容,同时让学生感受化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漂亮的流星雨。

【讲述】流星雨落下的有的是陨石,有的是陨铁。

【展示】新疆大陨铁【讲述】古代的人们就用陨铁制作工具,如种植时所用的铁锹、镰刀、斧头等,这就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铁。

人类最早利用的铜,是来自于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少量单质铜。

但是,陨石是稀有之物,比黄金和钻石还稀有。

单质铜也很稀少,是绝对满足不了人类对铁和铜的巨大需求的。

所以,简易的冶炼的方法也就慢慢地应运而生了。

我们先来看下自然界中存在的铁和铜的矿石。

【创设情景】展示自然界存在的各种铁、铜矿石的实物。

【提问】它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板书】一.铁、铜存在形式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设疑1】为什么地球上只存在少量单质铜,而铁单质只存在于陨铁中?【设问】铁、铜是人类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两种金属,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请同学举例常见的铁制品和铜制品有那些?铁和铜的用途有那些?【设疑2】1.你们知道如何将铁从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吗?2.选用哪些还原剂?【学生活动】: 通过教材了解炼铜、炼铁的方法和工艺。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小组交流讨论更多其他的炼铜、炼铁的方法。

【学生反馈】从铁、铜的化合物中提取铁、铜的其他可能途径:制铁:Al2O3+2Fe 2Al+Fe2O33H2+Fe2O32Fe+3H2O制铜:H 2+CuO Cu+H2O CO+CuO Cu+CO2Fe+CuCl2Cu+FeCl2【板书】二.铁的冶炼【展示】古代铁的冶炼图【展示】请下面在座的同学们想一想,古代炼铁方法中所包含的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分别是什么呢?【过渡】即使科技水平发展到现在,目前所用的冶炼方法基本还是此法,只不过设备已先进许多,生产已形成规模化,冶炼的水平已大幅度提高,所冶炼出来的铁的纯度已提高,生产工艺也得到了改进,对空气的污染也已减少。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

《Fe2+与Fe3+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依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化学必修①专题3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中“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开发的一节实验探究课。

几种重要金属化合物中铁及铁的化合物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金属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主要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涉及金属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金属元素铁的阳离子(+2和+3)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设计化合价的变化,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专题1和专题2已经学过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Fe2+与Fe3+的相互转化”这一探究性学习课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教学的良好素材。

对于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启发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转化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增加Fe2+与Fe3+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设计,并组织学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化学的魅力在实验,学生对化学实验情有独钟,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更是充满着期待与好奇,用这一特点,深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教材在专题1中就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使得学生有了基本的实验技能,为这节课的探究实验的操作奠定了基础。

而且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的难度不大,适合学生采用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

但是,学生对金属化合物的性质规律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仍需加深认识,尤其是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元素知识对大多数学生可能并不熟悉。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做好知识教学,更要注意让学生对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形成清晰思路,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最后,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存在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课堂上获益。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亚铁盐和铁盐固体和溶液的颜色;知道Fe2+与Fe3+的常用检验方法;2、掌握Fe2+、Fe3+的相互转化关系,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2+被氯气氧化和Fe3+被铁还原。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3(苏教版必修1)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3(苏教版必修1)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传统模式,而是从人们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懂得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思考,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本节课主要研究的是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根据新课程内容特点、学习目标确实定、学习者情况的分析可丛三方面着手:〔1〕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发现两者性质上的差异。

〔2〕从学生已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旧知识迁移出铁、铜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3〕把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推测、设计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认识Fe2+与Fe3+的区别和转化。

从而强化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的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思考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最后由学生总结归纳三方面的结论要点,尝试用简洁的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三角〞关系。

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专题三第二单元第二局部。

重点介绍了铁的化学性质。

从学生已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旧知识迁移出铁、铜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是本节课的难点,关于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教学,启发学生运用氧化复原的观点理解转化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响过程。

增加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设计,并组织学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可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观察、分析实验后,总结铁的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换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以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重点与难点:重点:铁的化学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铁的化学性质(2)使学生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3)使学生了解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4)使学生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方法2、能力目标:〔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铁 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6 苏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铁 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6 苏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6 苏教版必修1一、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已学的铁、铜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学习铁、铜的新的化学性质;学会用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的不同价态相互转化的关系。

(2)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Fe3+、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体验自主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体会铁、铜及其化合物的使用对人类生产、生活及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Fe3+与Fe2+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Fe3+与Fe2+的相互转化。

三、设计思路主要采用师生共同讨论、归纳知识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回顾前面学习的知识来比较铜与铁性质上的异同,找出铁、铜反应后产物的不同与氧化剂强弱的规律,并通过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以及Fe2+、Fe3+的相互转化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铁三角”关系。

四、教学过程【播放】古代的铁和铜制品。

(ppt2、3)【设问】古代的时候,人们已经知道利用铁和铜制作各种物品了。

提起“铁”,大家对它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引导】虽然铁外表看起来是黑色的,其实,纯铁是银白色的,质软的。

【展示】一块铜片、一块铁片(用砂纸打磨过)、一小瓶铁粉。

【提问】根据实物和我们生活中铁、铜的应用,归纳下铁铜的物理性质。

【讨论投影】一.单质的物理性质:(ppt4)【提问】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铁、铜与其他物质发生的一些反应,请你归纳一下这些反应。

【投影】(ppt5)二.单质的化学性质:【设问】分析铁和铜分别与盐酸、氯气等反应的实验现象和产物,你有何发现?【引导】请同学们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思考:铁反应产物的化合价与什么因素有关?【小结】(ppt6)1.Fe、Cu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某些酸、非金属单质、某些盐溶液、某些还原剂等发生反应,在反应中充当还原剂。

铜在反应中一般转化为+2价的铜的化合物,铁在反应中可以转化为+2和+3价的铁离子。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学案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学案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专题3 第2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3-2-1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学海导航】1.了解铁、铜在自然界的主要存在形式和铁、铜的冶炼方法2.掌握高炉炼铁、湿法冶铜的原理,体会铁、铜的冶炼对人类文明的重要。

重点:常见冶炼的原理、高炉炼铁的原理【主干知识】人类最早发现的应用最广泛的两大金属是、一、铁、铜的存在:铁、铜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

常见的铁矿有磁铁矿、赤铁矿,常见的铜铁矿有黄铜矿(CuFeS2)、孔雀石等。

完成课本72页的交流与讨论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二、铁的获取1.存在(1)含量: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____位。

(2)形态:主要以________形式存在,铁单质只有在______中存在。

2.铁的冶炼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回答以下问题:23①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是 ; ②气球的作用是 。

工业炼铁(1)设备:____________。

(2)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

(3)原理:高温下,用__________把铁从铁矿 石中还原出来。

(4)主要反应:①还原剂的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铁矿石的还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炉渣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铁合金:含C__________的为生铁,含C____________的为钢。

三、铜的获取1.存在(1)形态:__________及少量单质。

(2)常见铜矿石主要成分:黄铜矿__________、孔雀石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二课时
钢铁的腐蚀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通过一段视频展示:铁和铜的各种生活用品,我国古代和现代在炼铜和炼铁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求知激情。
铁和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铁和铜在自然界中如何存在?如何从自然界中获得铁和铜呢?
2. 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归纳,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我国炼铁、炼铜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求知激情。
2.通过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和各种实验现象的预测,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教学难点】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铁三角”)
【课时分配】
共四课时
从自然界中获得铁和铜 一课时
色 态:银白色固体,金属光泽
硬 度:较硬(比铁合金软)
延 展 性:良好
电热导性:良好
密 度:>4.5 g/cm3
熔 沸 点:较高(比铁合金高)
抗腐蚀性:较强(比铁合金强)
注意强调铁的特性(可被磁化)和铁的分属类别。
〖过渡〗继续回到故事:千年之后,兵器出土,当年削铁如泥的宝刀也光彩不再。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来着重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学设计
———————————————————————————————— 作者:
———————————————————————————————— 日期:

【设计理念】
1、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及家庭实验,搭建探究学习的良好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大化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遵循科学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过程应符合由感性到理性、进而上升到实践的一般规律。本节设计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以及探究实验,对铁、铜的性质和应用形成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形成知识体系。
〖实验活动〗
活动第一阶段:请学生根据已有氧化还原知识分析铁的各种价态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
结果:0价铁单质仅具有还原性,+2价亚铁离子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3价铁离子具有氧化性。
活动第二阶段:请学生尝试将一些试剂按照氧化还原性分类。
形式:提供告示板标签,让学生在黑板上分氧化剂、还原剂粘贴。
活动第三阶段:明确研究目的——这些氧化剂和还原剂究竟是否可以使得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之间实现相互转化。如何通过实验加以鉴别?
活动第六阶段:总结出“铁三角”。
(二)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铁三角”)
〖实验活动〗铁的两种氢氧化物形成及性质比较
学生讨论、总结,得出下表:
(三)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化学式
Fe(OH)2
Fe(OH)3
颜色、状态
水溶性
稳定性
与H+反应
转化关系
〖实验探究〗
铜、FeCl3溶液、AgNO3溶液、稀硫酸、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铁和铜在自然界的存在,理解铁和铜的冶炼原理。
2.学习铁、二价铁、三价铁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运用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分析转化过程,掌握铁离子及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3.理解钢铁腐蚀的原理,了解防护办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增强学生新旧知识联系的能力,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将已有的氧化还原知识作充分的运用和扩展。
B. 2Cu2S + 3O2= 2Cu2O + 2SO2
C. 2Cu2O + Cu2S = 6Cu + SO2
2.铜的精炼
将高温冶炼得到的粗铜通过电解精炼就可以得到含铜量99.95%以上的铜。(在化学原理中详细介绍)
〖拓宽视野〗生物炼铜简介
〖引入〗由故事引入主题: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陕西害他,所以阿房宫的北门门洞用磁石砌成,这样若有人带刀剑或穿盔甲走过此门,就会被发现,以此来预防刺客。
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化学原理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
在高温下用还原剂把铁矿石里的铁还原出来
主要化学
反应
(1)还原剂的生成:
C+O2 CO2
CO2+C 2CO
(2)铁的还原:
Fe2O3+3CO 2Fe+3CO2
(3)炉渣的生成
CaCO3 CaO+CO2↑
CaO+SiO2 CaSiO3
主要设备
高炉
〖说明〗
学生经过实验、讨论、分析得出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四)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与O2反应: 2Cu + O2= 2CuO
2Cu + O2+H2O + CO2= Cu(OH)2·CuCO3(潮湿空气中形成铜绿)
2.与非氧化性酸反应,一般不生成H2:
用这种方法冶炼得到的铁是含碳2%--4.5%的生铁,将生铁进一步炼制,就可以得到钢(含碳0.03%--2%)。
(三)炼铜
1.粗铜的制备:
(1)原料:黄铜矿(CuFeS2)
(2)主要反应:
A. 2CuFeS2+ O2= Cu2S + 2FeS + SO2
或 2CuFeS2+ 4O2= Cu2S + 3SO2+ 2FeO
〖总结〗
鉴别Fe2+、Fe3+的离子的方法
1、直接观察溶液颜色
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颜色
3、加入硫氰化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
〖实验活动〗
活动第四阶段:将部分试剂提供出来加入硫酸亚铁和氯化铁中,证实学生对氧化还原的预测。
活动第五阶段:引导分析将铁和氧化剂反应,何时会生成+3价铁,何时会生成+2价铁。
一、从自然界中获得铁和铜
〖阅读〗教材P69,总结得出
(一)自然界中铁和铜的存在
游离态
化合态
铁的存在
天然铁(陨铁)
磁铁矿(Fe3O4)
赤铁矿(Fe2O3)
铜的存在
天然铜(少量)
黄铜矿(CuFeS2)
孔雀石(CuCO3·Cu(OH)2)
〖交流与讨论〗如何将化合态的铁和铜转化为游离态?
〖讲解〗
(二)炼铁
原 料
提问:
1、为什么刀剑会被磁石门阻挡在宫殿之外呢?可以看出古人的兵器原材料是什么?
2、这种材料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才被古人广泛用于制作兵器呢?
〖学生回答〗
学生甲:古人用铁制作兵器,铁可以被磁石吸引,所以能够保护秦始皇。
学生乙:铁有坚硬的特点,而且有延展性。
〖小结〗
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一)铁的物理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