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方法(1)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耕地是国家的粮食安全的基础,耕地质量的保护和管理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是指通过对耕地进行定期调查监测和综合评价,对耕地质量进行科学评估,为耕地管理和保护提供可靠数据和科学依据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从调查监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调查监测的目的1.了解耕地面积、结构和分布情况,为农业生产规划和土地调控提供依据。
2.掌握土壤质量的基本状况,为土壤调理和施肥决策提供参考。
3.监测土壤污染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耕地污染问题。
4.追踪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效果,评价农田治理和保护的效果。
二、调查监测的内容和方法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确定调查区域和调查对象,制定调查方案和统计表格。
2.现场调查:实地勘察,采集土壤样品,记录土壤属性和有关数据。
3.实验室分析: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分析,得到土壤质量和污染情况的数据。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进行分析和评价。
5.结果报告: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报告,提供给政府部门和农民使用。
三、评价指标耕地质量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养分含量、氮素利用率、抗风蚀能力等方面的指标。
具体评价指标如下:1.土壤质地:包括砂粒、粉粒和粘粒的含量和比例,反映土壤的物理性质。
2.有机质:反映土壤的肥力状况,可以通过测定有机质含量和腐殖酸含量来评价。
3.养分含量:包括氮、磷和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反映土壤的肥力水平。
4.氮素利用率:反映土壤对氮素的利用效率,可以通过测定土壤中的全氮和碱解氮来评价。
5.抗风蚀能力:反映土壤的抗风蚀能力,可以通过测定耐蚀性指数和风蚀等级来评价。
四、加强管理和保护为了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的管理和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调整农田布局,优化耕地资源配置。
2.加强耕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3.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和污染。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理论与方法通用课件

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可根据该成果确 定整治的重点区域和目标,制定针对 性的整治措施。
同时,该成果还可以为土地整治工程 的后期管理和维护提供参考,确保工 程效益的持久发挥。
05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市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案例
调查目的
全面了解某市耕地的质量等别情 况,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
定义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是对耕地 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进行综 合评估,确定耕地的质量等级及 其在生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目的
为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和 改善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可 持续发展。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的重要性
1 2
有利于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调查评价,了解耕地的适宜性、生产潜力等 ,为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 依据。
04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成果应用
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的重要依据,而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 价与监测成果为其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可根据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成果,确定土地利用 结构和布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利用现状资料
收集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籍资 料等,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分
布和变化情况。
土壤类型与分布资料
收集土壤类型图、土壤普查资 料等,了解土壤类型、理化性 质和分布情况。
气候条件资料
收集气象观测资料、气候分区 图等,了解气候条件对耕地质 量的影响。
地形地貌资料
收集地形图、地貌图等,了解 地形地貌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发展趋势
随着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时,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耕地质量等 别调查评价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方面的考量。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一、引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全面掌握耕地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农业部制定了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以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1.耕地质量调查内容耕地质量调查主要包括土壤质量、耕层厚度、田间灌溉条件、地力状况、土壤持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耕地进行综合调查,了解土壤基本性质、肥力状况以及土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为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数据支持。
2.调查方法(1)采用实地调查方法,结合现场勘查和样品采集。
对耕地进行综合调查,通过土壤类型划分、土壤剖面观测等方式,全面了解土壤的质量状况。
(2)通过室内分析实验,对土壤样本进行质量分析,包括土壤颜色、质地、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的测试,以及土壤酸碱度、盐分等指标的测定,以便更准确地评价土壤的质量。
(3)结合农业生产调查资料,对耕地的施肥、灌溉、耕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三、监测与评价1.监测方法(1)建立耕地监测体系,通过采集实时数据和样本,对耕地质量进行动态监测。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对耕地进行多角度、多尺度的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耕地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耕地质量动态变化的模型,以便更加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变化。
2.评价方法(1)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土壤质量、耕层厚度、田间灌溉条件、地力状况、土壤持水能力等方面的指标为主要评价指标。
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得分,评价耕地的质量,并进行等级划分。
(2)根据评价结果,对各个地区的耕地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政策,以确保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四、保护与管理1.加强耕地保护(1)建立耕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与应用1 相关概念1.1土壤质量(健康)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壤具有不同等级的质量,这是与土壤的各种形成因素以及土壤耕作引起的动态变化有关的一种固有的土壤属性。
它是土壤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形成这些性质的一些重要过程的综合体。
简言之,即“土壤运行能力”。
单一的土壤性质无法定量表达土壤质量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工作是根据已知的土壤外部性质对土壤的内在属性进行量化表达。
常用评价方法是指数和评分法,简称指数法。
1.2 耕地地力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2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2.1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耕地地力评价大体可分为以产量为依据的耕地当前生产能力评价和以自然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
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是指耕地用于一定生产方式下,在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生产潜力评价又可分为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
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县域),气候要素相对一致,耕地地力评价可以根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揭示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的高低。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一:指数法IFI= b1X1+b2X2+……+bnXn式中:IFI=耕地地力指数;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层次分析方法或专家直接评估求得)。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二:回归模型法Y=b0+b1X1+b2X2+……+bnXn式中:Y=单位面积产量;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解多元回归方程求得)。
2.2 评价内容耕地地力评价实质是评价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障碍因素等要素对作物生长限制的强弱。
由于影响耕地地力的因子间普遍存在着相关性,甚至信息彼此重叠,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时没有必要将所有因子都考虑进去。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

第28卷 第2期2014年2月Vol.28 No.2Feb.,2014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3-04-27修稿日期:2013-07-08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项目。
第一作者:程锋(1975-),女,江苏南通人,博士,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评价与规划。
E-mail: caucf@通讯作者:郧文聚(1963-),男,河南南阳人,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整理、土地评价与规划。
E-mail: yunwenju@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程 锋1,2,王洪波1,2,郧文聚1,2(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北京 100035;2.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5)摘要:研究目的:系统介绍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的背景、主要过程、技术方法、评定结果及成果应用。
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
研究结果:全国耕地划分为15个等别,平均质量等别为9.80等,质量水平总体偏低。
研究结论:该项工作第一次全面查清了中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键词:土地评价;耕地质量等级;土地调查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4)02-0075-08Study on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in ChinaCHENG Feng 1,2, WANG Hong-bo 1,2, YUN Wen-ju 1,2(1.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systematically describe the background, main processes, technical methods, assessment result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n quality grade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Methods employed are inductiv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15 quality grades in China. The average quality grade is 9.8, which shows the quality generally is low.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first-time work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China. It also provides necessary supports for achieving a management mode of quantity and quality-oriented simultaneously.Key words: land assessment;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land investigation1 背景耕地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均对查清其面积、评价并划分等级给予高度重视。
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方案

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方案首先,确定评价指标。
耕地质量评价应从土壤质地、土壤肥力、土壤水分等多个指标来综合评价耕地质量。
土壤质地评价指标可以包括颗粒组成、颗粒度系数、容重等。
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有机质含量、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
土壤水分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持水能力、渗透性等。
根据各指标的权重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土地的质量等级。
其次,建立样地调查体系。
样地调查是耕地质量定级的基础,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耕地样地进行实地调查。
样地的选择要考虑不同地理位置、土壤类型、农业类型等因素,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样地的规模和数量要满足统计学的要求,同时要保证调查工作的高效和及时性。
然后,确定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是通过对样地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建模来完成的。
评价模型可以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如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等。
通过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和归一化处理,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评价模型要经过实地验证和调整,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最后,确定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评价结果,将耕地分为不同的质量等级。
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可以根据土地利用的需求和农作物的要求来确定。
一般可以将耕地分为优质、良好、中等和较差等几个等级,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表示。
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以方便农业管理和土地利用决策。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方案还应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评价结果的呈现和报告编制等环节。
数据采集和处理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评价结果的呈现要直观、易懂,报告编制要规范、科学,以便于决策者和农民的参考和应用。
总之,耕地质量定级技术方案是评价和分级耕地质量的科学方法和程序,它可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注重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求和土地利用的变化。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已经2016年5月3日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2016年6月21日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条农业部指导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
农业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指导地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具体工作。
第四条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对从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并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农业部审核批准。
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发布制度。
农业部负责发布全国耕地质量信息,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信息。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方法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方法一、引言耕地质量评定是指根据土地的肥力、水分保持能力、土壤质地等指标对耕地进行等级划分的过程。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方法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管理者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适宜作物的选择,从而优化农业生产。
本文将介绍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方法和步骤。
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指标1.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评定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评定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等。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化学分析,可以确定土壤肥力等级。
2. 水分保持能力:水分保持能力是指土壤对水分的保持和供应能力。
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决定了其水分保持能力。
质地较细的土壤通常具有较好的水分保持能力,而质地较粗的土壤则较差。
通过测定土壤质地和颗粒组成,可以评定水分保持能力等级。
3.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颗粒的组成比例。
常见的土壤颗粒有砂粒、粉粒和粘粒。
土壤质地的不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颗粒分析,可以确定土壤质地等级。
三、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方法和步骤1. 采样:在耕地中选取代表性的样点,使用土壤钻取器或铲子采集土壤样品。
样品应该从不同深度采集,并混合均匀,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首先,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然后使用筛网将样品分为不同颗粒大小的组分。
接下来,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等指标。
3. 数据处理和评定:根据化学分析的结果,将土壤样品的指标数值与耕地质量等别标准进行比对。
根据不同指标的数值范围,将耕地划分为不同的质量等别,如优质耕地、良好耕地、一般耕地和较差耕地等。
4. 结果解读:根据评定结果,对耕地质量进行解读和分析。
对于优质耕地,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保护和管理,以保持其优良的耕地质量。
对于较差耕地,可以采取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四、总结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方法是评价土壤肥力和适宜作物选择的重要工具。
四川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流程、调查内容、区域划分、检测项目及方法

附录 A(资料性附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流程图A.1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流程图。
图A.1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流程AB(规范性附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内容表B.1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时需填写内容。
表A.1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内容填表说明:I. 带*号数据项为区域补充性指标仅青藏区各县填报。
2•经纬度:根据GPS定位填写,以度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五位。
3•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土壤分类命名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修正稿(GB17296)进行填写,表格上记载的土壤名称应与土壤图一致。
4. 地貌类型:填写大地貌类型,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
5. 地形部位:指中小地貌单元,填写山间盆地、宽谷盆地、平原低阶、平原中阶、平原高阶、丘陵上部、丘陵中部、丘陵下部、山地坡上、山地坡中、山地坡下。
6. 海拔高度:采用GPS定位仪现场测定填写,单位为米,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7•田面坡度:实际测定田块内田面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度数。
8•耕层质地:填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黏土。
9•质地构型:按1m 土体内不同质地土层排列组合形式填写,分为薄层型、松散型、紧实型、夹层型、上紧下松型、上松下紧型、海绵型。
10. 生物多样性:通过现场调查土壤动物或检测土壤微生物状况综合判断,分为丰富、一般、不丰富。
II. 农田林网化程度:农田四周的林带保护面积与农田总面积之比,填高、中、低。
12. 盐渍化程度:根据耕层含盐量与盐化类型统一测算,填轻度、中度、重度、无。
13. 盐化类型:填氯化物盐、硫酸盐、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盐、氯化物盐硫酸盐、氯化物盐碳酸盐、碳酸盐氯化物盐。
14. 障碍因素:填盐碱、瘠薄、酸化、渍潜、障碍层次、无等。
15. 障碍层类型:1m 土体内出现的障碍层类型。
16. 障碍层深度:按障碍层最上层到地表的垂直距离来填。
17. 障碍层厚度:按障碍层的最上层到最下层的垂直距离来填。
18. 灌溉能力:填充分满足、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方案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一、工作背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丰富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内涵,提升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管护工作,现需做好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提升耕地质量管理水平;切实做好年度基本农田日常管护工作。
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农用地分等工作,初步掌握了我国农用地资源的质量状况。
海南省已完成了全省农用地分等工作,建立了全省农用地等别体系。
随着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工作的完成,以及近几年各地开展了大量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高产农田建设、低丘岗地改造、土地开发等系列国土整治活动,使得耕地数量及空间位置、耕地质量等级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耕地质量的原有耕地质量等发生较大变化。
因此,为了提升耕地质量管理水平需做好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国土资厅发〔2012〕60号)、国土资源部《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08号)要求,各地开展耕地质量等级定位、监测工作,通过加强质量等级监测,全面掌握耕地质量等别动态变化。
二、工作目标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底图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根据全县土壤类型、生产条件、耕作制度、环境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监测点位置,在监测地块的中心点用GPS 定位。
根据监测目标不同,监测点划分成不同监测小区。
通过对监测点的立地条件和农业生产概况、土壤剖面特征、作物种类、作物产量、施肥量、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参数等的监测,及时动态掌握耕地土壤肥力及环境质量的变化,根据监测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更新后的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同时结合年度更新评价结果,汇总分析形成年度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报告。
三、工作任务1、构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技术路线、资料调查,确定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方法;2、耕地质量监测点设置;3、监测点监测内容的确定;4、样品检测与统计;5、耕地质量状况与变化趋势分析;6、根据监测基本结论提出对策建议;7、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8、编写年度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报告。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技术规范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XX省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乡镇级行政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17296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B/T33469耕地质量等级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B51/T1048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第1部分:适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耕地cu1tivated1and用于农作物种植的土地。
3.2耕地地力cu1tivated1andproductivity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立地条件、自然属性等相关要素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3.3耕地健康状况cu1tivatedhea1thcondition耕地作为一个动态生命系统具有的维持其功能的持续能力,用清洁程度、生物多样性表ZjSo注:清洁程度反映了土壤受重金属、农药和农膜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影响的程度;生物多样性反映了土壤生命力丰富程度。
耕地质量cu1tivated1andqua1ity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XX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3.5耕地质量等级cu1tivated1andqua1itygrade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通过综合指数法对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XX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的质量安全的能力进行评价划分出的等级。
4内容与方法4.1概述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是在基础资料收集、调查点布设、调查采样、样品检测基础上,构建耕地质量基础数据库,形成耕地质量评价单元,利用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划分耕地质量等级并进行验证,形成最终耕地质量等级的过程。
农业部号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已经2016年5月3日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2016年6月21日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条农业部指导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
农业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指导地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具体工作。
第四条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对从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并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农业部审核批准。
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发布制度。
农业部负责发布全国耕地质量信息,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信息。
第二章调查第八条耕地质量调查包括耕地质量普查、专项调查和应急调查。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方案一、工作目的和意义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是指对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为科学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其目的是为了掌握耕地质量状况,了解土壤特性和植被状况,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和保护措施,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此外,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还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承包经营以及土地资源整治等提供依据。
二、工作内容和方法1.耕地质量等级分类根据耕地土壤的肥力、水分状况、土壤质地、土壤深度、土壤酸碱度、土壤排水状况、土壤腐殖质含量等指标,将耕地划分为优质、良好、中等和劣质四个等级。
具体的分类指标和标准可以参考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2.田间土壤采样和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耕地样点,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
可根据耕地面积和分布情况,确定采样点位数和采样深度。
土壤样品的分析项目可以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PH值等指标。
3.田间植被调查利用遥感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耕地植被进行调查。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面积的植被信息,而实地调查可以对植被种类和覆盖度进行详细记录和观测。
4.数据分析和等级评定根据耕地质量等级分类指标和样品分析结果,对耕地进行等级评定。
可以采用多因子评估模型,根据各项指标的权重来计算得到耕地质量等级,并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评定。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1.编制工作计划和调查方案:确定调查范围、区划、样点布设等,制定调查和实验流程。
2.样点布设和土壤采样:根据调查方案在耕地中合理布设样点,采集土壤样品,并记录位置和相关信息。
3.样品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土壤分析。
4.田间植被调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植被信息,并结合实地调查进行植被调查。
5.数据整理和分析:整理土壤和植被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耕地质量等级。
6.等级评定和编制报告:根据计算结果和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等级评定,并编制调查报告。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例子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例子摘要:1.引言2.调查评价方法3.评价结果4.结果应用5.结论正文: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例子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为了农业和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任务。
本文以某地区为例,详细介绍了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方法、结果和应用情况。
首先,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采样点布设、野外采样调查、样品处理和分析、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等。
在这一阶段,调查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地区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其次,评价结果揭示了不同质量等级耕地的面积、分布和质量变化趋势。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优质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和盆地地区,而低质耕地则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区。
此外,耕地质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这与长期的农业生产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密切相关。
针对评价结果,我们提出了针对不同质量等级耕地的管理措施和建议。
对于优质耕地,应加强保护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对于低质耕地,应实施土壤改良和培肥措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地质量的影响。
最后,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在土地资源管理、农业生产决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评价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为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评价结果还可以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参考,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种植作物和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此外,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还有助于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案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成为当前重要的问题。
我国提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旨在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提高农田的产出和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评价耕地质量等级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重要一环,它对保障粮食、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概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农田进行整治、设施建设和管理,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该项目旨在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三、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案1.评价指标(1)土壤养分含量:包括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指标。
(2)土壤结构:包括土壤粒径组成、土壤密度、土壤容重等指标。
(3)土壤水分状况:包括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等指标。
(4)土壤酸碱度:包括pH值、阳离子交换量等指标。
2.评价方法(1)采用实地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耕地进行全面评估。
(2)利用专业设备和仪器,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性质进行检测。
(3)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对土地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
3.评价标准(1)结合国家土壤质量标准,制定相应的评价等级标准。
(2)根据土地利用的不同用途,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案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科学评价和分类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产品的品质。
评价方案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促进农业现代化。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不断完善评价方案,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五、总结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它通过科学评价和分类管理,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产品的品质。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原则和依据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原则和依据(原创版)目录一、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原则二、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依据三、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方法四、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预期目标正文一、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原则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性原则:评定过程应当遵循科学的方法,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客观性原则:评定过程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评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3.综合性原则:评定过程应当综合考虑耕地的土壤、地形、气候等多个方面,确保评定结果的全面性。
4.可操作性原则:评定过程应当遵循简便易行的原则,确保评定结果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依据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标准:评定过程应当遵循国家标准《耕地质量等级和产能核算技术规范》(GB/T 28407-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GB/T 28405-2012)。
2.地方标准:评定过程应当参考地方标准,如《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
3.实际情况:评定过程应当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如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三、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方法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资料收集:收集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相关资料。
2.实地调查: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耕地质量的实际情况。
3.数据分析: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对耕地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
4.等级划分:根据分析结果,将耕地质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5.成果编制:编制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报告,提出耕地质量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四、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预期目标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预期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耕地质量:通过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找出存在问题的耕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良,从而提升耕地质量。
2.指导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结果可为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06.21•【文号】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施行日期】2016.08.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已经2016年5月3日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2016年6月21日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条农业部指导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
农业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指导地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具体工作。
第四条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对从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并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农业部审核批准。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 农业农村部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条【职责】农业部所属的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相关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制定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规划,指导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的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相关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具体工作。
第四条【能力建设】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相关工作机构(以下简称“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相关工作机构的能力建设,对从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技术规范】农业部负责制定并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技术规范。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第六条【数据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同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信息发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发布制度,统一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质量信息。
第二章调查第八条【调查制度】国家建立耕地质量调查制度。
耕地质量调查包括耕地质量普查、专项调查与应急调查。
第九条【普查】耕地质量普查是以全面摸清耕地质量状况为目的,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由国家统一组织、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相关工作机构负责实施,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对全国耕地自下而上逐级实施现状调查、采样测试、数据统计、资料汇总、图件编制和成果验收的调查。
农业部令2016第2号-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 业 生产布局建设耕地 质量 区域监测 站 。 耕地 质量 区域 监 测 站 负责 土 壤 样 品 的集 中检 测 ,并 做 好 数据 审核和信 息传 输 工 作 ⊙ 第 二 十条 农 业部 耕 地 质 量 监 测 机 构 根 据 耕 地 土 壤 类 型 、 种
植制度和质量水平 在 全 国布设 国家耕地 质 量监测 点 。 地 方耕地 质 量监测 机构根据 需 要 布 设 本行政 区域耕地质量监测 点。 耕地 质量监测 点 主 要 在 粮 食 生 产 功 能 区 、 重 要 农 产 品生 产 保 护 区、 耕地 土壤 污 染 区等 区域 布 设 ,统 一标 识 ,建 档 立 案 。 根 据 实
耕地 质 量 特定指标 现状及 变化趋势进行评价 。 第 二 十九条 县级 以上地 方人 民政 府 农 业主 管部 门应 当对 新
占补平衡 补充耕地 开展耕地 质量评价 ,并 出具评价 意见 。 增耕 地 、 第 三 十条 各 级 耕地 质 量 监 测 机 构 应 当根 据 应 急调 查 结果
,
配合 相 关部 门对 耕地 污 染 或破 坏 的程度 进 行 评 价 ,提 出修 复 治 理 的措 施建议 。
,
” 量监测 机构 )应 当具各 开展耕地 质量调 查 监 测 与评价 工 作 的条
—
2—
件和 能力 。 各级 人 民政府农 业主 管部 门应 当加 强 耕地 质 量监 测 机 构 的能 力建设 ,对 从 事耕地 质量调查监测 与评价 工 作 的人 员进行 培 训 。 第五条 农 业 部 负责制定 并发布耕地 质 量调 查 监 测 与评价 工
作 的相 关技 术标 准和规 范 。 省级人 民政府 农 业 主 管部 门可 以根 据 本 地 区 实 际 情 况 ,制 定 本行政 区域 内耕地 质 量调查 监测 与评价技术标 准和 规 范 。 第 六条 各 级人 民政府农 业主 管部 门应 当加 强耕地 质 量调 查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例子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例子【实用版】目录一、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背景和意义二、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三、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的内容和意义四、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预期成果五、政策依据和主要资格六、结论正文一、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耕地质量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是对耕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和分类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结构和提高农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通过采集土样进行分析,评价耕地质量等级,并编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
2.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对不同区域和土壤类型的耕地质量进行长期监测,制定相应的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措施,并提交耕地质量监测报告。
3.监测指标内容:包括土样研磨过筛、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pH 值、土壤容重、土壤机械组成、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碳)等。
三、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的内容和意义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是为了长期跟踪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分析耕地质量变化原因,为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预期成果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预期成果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报告、耕地环境质量(清洁度)评价报告、耕地质量监测报告、耕地质量图册和耕地质量等级及其变动表等。
五、政策依据和主要资格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政策依据包括《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NYT1119-2019)、《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令 2016 年第 2 号)等技术标准。
主要资格包括专业的团队、优质的服务和丰富的经验等。
六、结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结构和提高农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198,(一)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构中“耕地等级监测”内容自2014年之后已经改变,不再是文中所述内容。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自2011年开始国家级试点,2013年后扩大了工作试点范围,同时技术路线也在不断调整中。
直至2015年,确定了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技术方法,在耕地质量等级渐变耕地上全面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
主要内容:通过抽样监测渐变耕地,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耕地等级变化情况,分析耕地等级和产能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耕地质量分等体系的修改、完善意见。
程序与技术方法如下:
1、建立省域耕地等级渐变类型集
在充分考虑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空间分布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初步提出并建立省域耕地等级渐变类型集,并结合县级质量渐变耕地等级监测工作的具体实践逐步更新完善。
2、确定耕地等级渐变主导因素
依据各期耕地等级数据,全面分析区域内耕地资源本底分布情况,揭示区域耕地质量分布及变化特征,结合农业气象资料、土地利用规划资料、土壤普查资料和农业调查等资料,结合初步建立的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初步确定区域内耕地等级渐变主导因素。
3、确定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
结合县级农用地分等更新工作和耕地等级渐变主导因素,确定耕
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
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可以包含主导因素一致耕地等级不同的农用地分等单元。
4、选取耕地等级渐变监测单元
(1)数量要求。
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的各等级上都至少有一个监测单元,优先选择农用地分等中布设的标准样地。
(2)代表性要求。
监测单元要分布在该类型分布范围该等级的典型部位上,要远离城市、道路。
5、调查、评价与分析质量变化信息
对各监测单元耕地等级渐变的主导因素进行长期监测,并对其引起的耕地等级渐变做出定量评价。
评价监测主导因素变化对耕地等级的影响。
结合区域内各耕地等级类型等级的升降和面积的消长,对区域耕地质量平均等级和耕地产能变化做出评价。
6、成果应用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成果可应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土地整治、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耕地质量建设、建设项目用地管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