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六年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六年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吴冬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各一个、长方体框架一个、课件;

(学具)正方体、长方体的物体各一个、土豆和小刀、若干小棒和三通接头。

教学过程:

一、切物成形,导入新课。

学生动手切土豆,认识“面”、“棱”、“顶点”。

先切一刀。摸一摸新切的面,比较和切之前有什么变化。

再切一刀,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指一指新增的边,并想

一想它是怎么形成的。揭示: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

切第三刀,观察又有什么新变化。指一指新增的点,并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揭示: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继而通过屏幕演示,将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

二、循序渐进,探究特征。

1.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

(1)独立数一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

(2)交流结果和数法。

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交流:长方体面的个数你们是怎么数的?长方体棱的条数你们又是怎么数的?

(3)提出研究角度:这堂课将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继续研究长方体。

2.渐次展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动手操作,探究“棱”的特征。

以高楼大厦的建造一般是以长方体框架为基础引入,提出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建筑师”,试着用小棒来制作长方体框架,从中寻找长方体更多的奥秘。

①活动提示。

●材料说明:材料中配有颜色不同的小棒和连接小棒的接头。

●学会合作: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长方体框架。

●自主探究:仔细观察完成的作品,结合活动单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②动手操作。

③汇报交流。

搭一个长方体框架一共使用了几根小棒?这些小棒分别是什么颜色的?每种颜色的各几根?这些小棒在搭的时候有什么规律?

从而发现: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直觉判断,认识直观图。

①初步认识。

相机出示直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面”和“棱”。

②直觉判断。

寻找看不见的棱,知道在直观图中用虚线来表示看不见的棱。

③形成表象。

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长方体的样子。

(3)变式呈现,理解长、宽、高。

①逐次擦去棱,想象长方体。

先擦去一条,展开想象。

再擦去三条,继续想象。

最后,发现最少保留三条不同方向的棱就可以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

相机揭示: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②辨认长、宽、高。

变换教具的摆放位置,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哪些棱的长度。

(4)展开想象,探究“面”的特征。

①根据长、宽、高想象长方体的6个面,选择合适的长方形配面。

②交流演示,引导发现面的特征: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③变化棱的长度,认识特殊的长方体。

动态演示变化过程。

观察发现:长方体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完全相同。

寻找身边这样的特殊长方体。

3.自主探究,发现正方体的特征。

(1)继续变化棱长,得到正方体。

(2)引导学生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自主探究正方体。

(3)讨论交流正方体的特征:

6个面,都是正方形,完全相同;12条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

相机揭示棱长的定义。

(4)比较发现: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说一说理由。

相机出示集合图。

4. 概括总结,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三、巩固练习,发展能力。

1.链接生活,运用新知。

出示冰箱的外形尺寸(cm):70×60×180。

思考:看到这组数据,你知道这台冰箱的哪些信息?你还知道这台冰箱哪些面的面积呢?

2.展开想象,正确选择。

根据所给数据选择对应物体。

(1)长、宽、高分别是10米、2.5米、3米,教室、公共汽车、家用冰箱

(2)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6厘米、6厘米,魔方、粉笔盒、骰子

(3)长、宽、高分别是20厘米、15厘米、1厘米,数学书、新华字典、文具盒

(4)当长、宽、高分别是20厘米、15厘米、0.1毫米,猜猜是什么物体?

四、畅谈收获,总结课堂。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有收获吗?现在,如果请你来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小结:本节课同学们经过自主探索,在操作中探究了棱的特征,又由棱联想到面,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并独立探究出正方体的特征。

情境让“探索特征”和“发展空间观念”比翼齐飞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吴冬冬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第10~11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我觉得,从学科内容上考量,相对于“复式统计表”来说,知识点多未尝不是它的优点,可深度挖掘的空间更大,教学的组织形式也更丰富;相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来说,受到学生前期知识基础和经验积累的限制相对较小,在选择教学年段时更自由些。而选择了这个课题,沿袭照搬原有的设计只能重复昨天的故事,我必须另辟蹊径,探索出一条新路来。

一、课前慎思——

1.特征教学如何探索出一条新路?

特征认识是本节课的主体内容,如何组织教学这部分内容是执教本节课首要思考的问题。广泛收集资料后,我发现特征教学的思路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先从实物入手,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认识面的特征;接着借助长方体框架,通过量或推理等方式认识棱的特征;最后认识顶点的特征。第二种,结合准备的长、正方体自主探索,然后汇报交流面、棱、顶点的特征,形成共识。第三种,结合用物体切、用长方形纸围、用小棒搭等动手操作,在汇报交流中逐步构建,

不断完善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其中,第一种方式是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逐个展开的,后面两种面、棱、顶点的特征是同步进行的。

我思考,空间建构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面和棱的特征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何一定是先研究面后研究棱,而不先研究棱后研究面呢?

我思考,长方体的“面”与“顶点”特征的认识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因为这两者在长方体中相对于棱而言属于强刺激,而且学生在第一学段中已经初步接触。长方体特征的认知难点在于棱的特征的认识,因为如果让学生根据现成的长方体物体总结棱的特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存在困难的。创设怎样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探究棱的特征,使得棱的特征成为一个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呢?发现面的特征除了以直观观察为基础,还可以以怎样的方式去发现,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数学思考,增进空间观念呢?

受到以上思考的触动,我尝试着突破特征教学的传统设计,通过先发现棱的特征,然后由棱及面,发现面的特征,体现由“线——面——体”螺旋上升的认识。这样的认知过程也有助于学生建构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整体认知。

在认识长方体棱的特征时,我创设了一个“小小建筑师”的操作情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小棒去搭建长方体框架,在做中观察、做中探索、做中发现。在面的特征的处理上,有了对棱认识的基础,在学生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我设计了根据长、宽、高想象长方体的面这样一个想象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想象、推理,从而寻找到长方体的6个面,继而观察这6个面,理性地思考总结长方体面的特征。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思维的层次性,由直观走向抽象,由实物操作过渡到表象操作,从直观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数学思考,增进空间观念。

2.发展空间观念如何从“附属”走向“核心”?

相对于几何知识的习得而言,空间观念的发展意义更为重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由二维向三维发展的转折阶段,这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如何引导学生由原有的面

的认识过渡到体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是教学的关键。而在传统的长、正方体教学中,我们过多地还是把它当成了“附属产品”,把“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我认真地思考:如何把培养空间观念和发展数学思考由“附带产品”转变成“核心目标”呢?如何实现“基础知识”和“发展空间观念”的比翼齐飞呢?学生究竟应该怎样学,才能使空间观念建立得更好呢?

空间观念是以现实生活为源泉,在积累丰富的几何知识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我们在教学中应当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在观察中积累感性知觉,在操作建构空间观念,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对比转化中深化空间观念,在综合运用中提升空间观念,根据“感知———表象———思维”的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中,想象是空间观念培养的主要途径,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应该是本节课的着力点。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展开想象的机会,给学生留下充分想象的空间。我从“长方体的大小是由长、宽、高决定的”这个数学常识中汲取到灵感,在教学长、宽、高的概念时我没有直接告知学生,而是创设了一个想象情境,“如果擦去一条棱,你也能够想象出这个长方体原来的样子吗?”“再擦去三条呢?”“至少保留几条棱,你就能够想象出这个长方体原来的样子?”这个情境充满了挑战性,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最终引导学生发现至少保留三条不同方向的棱就可以想象出长方体的样子,水到渠成地抽象出长、宽、高的定义。将一个原本“人为规定”的数学知识演绎成为了一次富有挑战的想象过程,不仅使知识获得了更为鲜活的意义,更使得想象力和空间观念都在其间得以有效发展。由棱到面的特征认识也为展开想象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认识面的特征时,我创设了又一个想象情境,引导学生根据长、宽、高想象长方体的6个面,促使学生将眼前简约的三条棱和已经获得的相关表象结合、重组,然后在脑海里从已有的三条棱出发,依次描画出其它的看不见的棱,进而呈现出一个完整的长方体。这个想象的过程不仅顺利引出了面的特征,也进一步发展了空间想象力。再比如巩固练习中,“根据所给长、宽、高的数据想想是什么物体?”“联系储物柜的前面,观察想象,应用新知根据前面选择其它面。”

这一系列持续的想象活动使得长方体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了清晰又简约的表象,实现了“基础知识”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充分交融和比翼齐飞。

3.课堂结构如何构建才能既流畅又有梯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包含的知识点有:认识直观图,认识长、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和长、正方体之间的关系,认识长、宽、高。这么多纷繁的知识点融入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构造不当,很容易造成零散、杂乱,给人“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感觉,让学生难以抓住重点。

如何线性组合,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由棱到面的特征认识恰好提供了一条优化的途径。首先,在操作情境中,探究“棱”的特征。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觉积累,接下来引导学生从面和棱两个角度观察抽象的直观图,在寻找看不见的棱的过程中完善对直观图的认识。接下来,逐次擦棱,在想象长方体的过程中感知长方体的大小是由从同一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决定的,长、宽、高的认识水到渠成。最后,根据长、宽、高想象长方体的面,探究“面”的特征。可以看出,直观图的认识和长、宽、高概念的揭示、面的特征的发现都是以“棱”为线索而展开的,实现了整体的连贯性。

线性的组合还必须具备思维的梯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直观入手,在操作中思考探究,然后逐次抽象,认识直观图,擦棱想象,在表象操作中发现面的特征,进而根据直接直观图观察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的特征,并独立地探索正方体的特征,最后又回归生活。在一系列优化的情境中,进行观察、操作、想象、感悟,教学内容逐次铺展,感官活动不断丰富,认知层面渐次抽象,研究角度由局部到完整,自主探索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

二、形成初案

在以上思考的基础上,历经了学校备课组和崇川区数学中心组的多次研磨,最后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案——

一、观察演示,导入新课。

再现储物柜的组合过程。

二、循序渐进,探究特征。

1.切石成形,认识“面”、“棱”、“顶点”。

(1)再现石块切割过程,揭示“面”、“棱”、“顶点”。(2)自主观察,发现“面”、“棱”、“顶点”的数量。

(3)提出研究角度:这堂课将从面、棱、顶点继续研究长方体。2.渐次展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动手操作,探究“棱”的特征。

①提出要求。

●材料说明:材料中配有颜色不同的小棒,和连接小棒的接头。

●学会合作:四人小组共同讨论制作方案,合作完成一个长方体。

●讲究效率:音乐声响起开始活动,听到铃声,结束活动,将作品和剩余材料放在桌角。

②动手操作。

③汇报交流。

(2)直觉判断,了解直观图。

相机出现直观图。

引导学生寻找隐藏的棱,了解直观图中实线与虚线表示的不同含义。

逐一擦去棱,抽象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变换长方体摆放的位置,分别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借助实物,同桌互说长方体的长、宽、高。

(4)展开想象,探究“面”的特征。

根据长、宽、高想象长方体的6个面,选择合适的长方形配面。

在操作交流中发现:相对的棱长度

(3)变式呈现,理解长、

交流演示,引导发现面的特征: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认识特殊的长方体。(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1)变化棱长,得到正方体。

(2)引导学生从面、棱和顶点三个角度自主探究正方体。

(3)讨论交流正方体的特征:

6个面,都是正方形,完全相同;12条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

相机揭示棱长的定义。

4.对比概括,揭示课题。

(2)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三、巩固新知,发展能力。

1.联系生活,正确选择。

根据所给数据选择对应物体。

长宽高分别是10米、2.5米、3米 教室 公共汽车 家用冰箱

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6厘米、6厘米 魔方 粉笔盒 骰子 长宽高分别是20厘米、15厘米、1厘米 数学书 新华字典 文具盒 (1)比较发现: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

2.由体到面,沟通联系。

变化数学书的高,在动态演示中

感受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联系。

3.观察想象,图形还原。

联系储物柜,应用新知根据前面选择其它面。

四、畅谈收获,总结课堂。

1.学生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如果请你来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2.回顾总结。

同学们经过自主探索,在操作中探究了棱的特征,又由棱联想到面,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并独立探究出正方体的特征。

三、反思提升

5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获得南通市青年教师优课评比一等奖。赛后,老师们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了这节课思路新颖、结构巧妙,有效进行了空间观念的培养等优点,同时就这节的存在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围绕这些问题和建议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追问——

聚焦一:“乒乓式”问答锁住学生发展的空间

纵观全课,一问一答“乒乓式”的教学形式过密,显得较为琐碎,“牵”得太多。能放手的要放手,要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思考能力的边界内给予学生最大的探索空间和感悟空间。

片断一:切物成形,认识面、棱、顶点

起初,我是这样预设的——

师:同学们,你们看屏幕所显示的这三个物体(储物柜、大理石块、摩天大楼),它们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

师: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长方体形成的过程。先看储物柜是怎样形成的——(动态演示6个面的拼合)

师:从这段演示中你看到了什么?

总结:像这样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我们把它称为长方体。

师:再看长方体大理石是怎样形成的。这是一块原石,先切割一次,就切出一个?这是石块的上面。

再切一次,又得到了一个面,这是石块的?

上面和前面相交的地方还有一条?这条边在数学上有一个专用的名称——叫做棱。

再切一刀,现在有几个面?有几条棱?这条棱是由哪两个面相交而成的呢?这条呢?

你们看,这三条棱还相交到一个点,这个点你们知道它的名称吗?数学上叫做顶点。

师:如果再相对着切三刀就得到了一个长方体的大理石块。

在逐步提供观察材料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了解了什么是长方体,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虽则拼合储物柜、切割大理石块的动态演示清晰逼真,深深吸引了学生主动观察,有助于学生概念的建立。但是,贯穿前后的一问一答的形式,步子迈得太小,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深入地体验。

针对这个环节,丁锦华老师提出了“切物成形”认识面、棱、顶点的金点子。删去长方体定义的介绍,开门见山,让学生试着切一切土豆,伴随着学生的操作、观察、感觉,从一个不规则的土豆中体悟着面、棱、顶点的产生过程。李吉林老师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重演数学家和劳动大众创造、应用数学最初阶段的那个情境,让孩子如临其境。”这样的更改就带领着学生走进面、棱、顶点产生的原点,不仅在学习形式上更为丰富,还激发了学生更热烈的学习兴趣,学习体验也更深刻。具体是这样设计的——

师:(手持土豆)这是一个?

非常熟悉,地球人都知道。吃过吗?

今天,老师还想请同学们切一切。

师:请看屏幕——(电脑演示切土豆)

先沿着竖直方向切一刀。

来,动手试一试。

师:摸一摸你切出来的面,和切之前有什么变化?

师:说得好。原来是凹凸不平的面,现在是一个怎样的面?

师:(电脑演示切第二刀)接着将切出的平面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再切一刀。

看清楚了吗?你们也试试。

师:切了第二刀,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一起指一指这条边,想一想它是怎么形成的?

师:没错,是由切出的两个面相交而成的。这条边在数学上叫什么呢?(电脑出示:棱)一起说。

师:(电脑演示切第三刀)接下来,将前面还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又切一次,使它变成现在的样子。

明白了吗?开始吧。

师:你发现切了第三刀之后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师:你认为的这个角在哪里?(指出:你所指的其实是一个点)。

我们一起指一指这个点,再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

像这样由三条棱相交而成的点在数学上叫做?

小结:在切土豆的过程中我们一起认识了面、棱和顶点。

一起看屏幕(电脑演示),如果将这块土豆再这样切三次,就切成了一个?

省赛课后曾经有老师提问:“切土豆是一个早已为大家所熟知的桥段了,为什么在参加省级赛课时你还选择这样设计呢?”我想:无论方法是新还是旧,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经典是不要束之高阁的。而且,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也有创新的元素,首先是全体同学一同参与,每个人都有体验的机会,而不是老师独自在展台前示范;其次,只切三刀,既达到了认知效果,又节约了时间,也避免了切出的长方体不标准的实际问题。

片断二:动手操作,探究“棱”的特征

学生尝试着搭出了长方体框架,汇报交流搭建过程和发现时,起初我是这样预设的——

师:哪一组到前面来介绍一下你们搭成的长方体?

师:先告诉大家你们选择了怎样的12根小棒?

那这12根小棒是随意搭的吗,其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生:同种颜色的小棒都是在同一方向,在位置上是相对的。

师:仔细观察他们的作品,相对的小棒都是同种颜色的,是这样吗?

师:真了不起!不仅搭出了长方体,还有了新发现。

你们看,这组相对的棱都是?颜色相同代表长度?那这组相对的棱呢?这组呢?

从这里,你能发现长方体中相对的棱有什么特点?

生:长度都是相等的。

精细的导航毫无悬念地总结出长方体棱的特征,但是在老师步步为营的追问下,学生的思维迈着小碎步,缺乏了对问题的整体性把握和思考。怎样才能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间,将以上在教师引领下逐步发现的过程转变成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重新设计了这个环节——

将原来的操作要求三“讲究效率:音乐声响起开始活动,听到铃声,结束活动,将作品和剩余材料放在桌角。”更改为“自主探究:仔细观察完成的作品,结合活动单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在操作材料中提供了一份供同学讨论的活动单。活动单如下:

(操作结束后)

师:哪一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搭成的长方体?派两位同学,结合活动单,一人演示,一人交流。

生:我们一共使用了12根小棒。分别是蓝色的、绿色的、黄色的,每种颜色各4根。同种颜色的小棒在搭的时候都是相对的,我们发现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结合长方体框架,具体地向大家介绍一下哪些棱长度相等?

师: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是这样吗?

师:真了不起!不仅搭出了长方体,还有了新发现,把掌声送给他们。

重新设计后的操作环节,因为加入了活动单,观察、思考有了明确的方向,让操作活动不只停留在表层的动手阶段,走向了对长方体特征的深入探索。而且,有了活动单这个扶梯,既引导学生自主地展开探索,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汇报提供了一个提纲,避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问一答单调的教学方式。

片断三:展开想象,探究“面”的特征

还比如,在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时,起初我是这样设计的——

①想象普通长方体简化图。

师:根据长、宽、高,你能想像出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吗?

(出示6个不同的长方形)想想它的上、下、前、后、左、右面应该是下图中的几号呢?利用手中的长方体边观察边思考,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随机选择两个面让同学结合这幅图说说想法。)

师:根据长、宽、高,我们找到了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仔细观察这6个面,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师:同学们真善于学习,在想象面的过程中又发现了面的特征。

②想象特殊长方体简化图。

师:老师注意到,刚才还有小组搭出了这样的长方体(出示前面操作活动中搭建的特殊长方体框架,这个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我们也用三条棱来表示,仔细看,从第一个长方体到第二个长方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小,长和宽一样,有的面也变了。

师: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又发生什么变化呢?

上下面是几号?前后是几号?左右面是几号?

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前、后、左、右4个面完全相同。

师:再来看看上、下面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正方形。

师:看来,长方体的6个面中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观察一下,你们的课桌上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吗?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这个环节中,认识普通长方体面的特征和特殊长方体面的特征的呈现方式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根据长、宽、高判断长方体的6个面,然后观察发现,得出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长方体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练习 一.填空题。(18%) 1.长方体有()个顶点,有()条棱,有()个面。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3.7.9立方分米=()升8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980立方分米=()立方米9.4立方米=()立方分米 4.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5.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6、把30升盐水装入容积是250毫升的盐水瓶里,能装()瓶。 7.至少要()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8、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 1.所有的长方体都有六个面。…()2.长方体的表面中不可能有正方形。()3.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4.一瓶白酒有500升。() 5.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7%) 1.我们在画长方体时一般只画出三个面,这是因为长方体()。 A.只有三个面 B.只能看到三个面 C.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A.21600平方厘米B.150平方厘米C.125立方厘米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 A.3倍B.6倍C.9倍D.27倍 4.用一根长()铁丝正好可以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A.28厘米 B.126平方厘米 C.56厘米 D.90立方厘米 5.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与体积比较() A.一样大B.表面积大 C.不好比较大小 D.体积大 6.把一个长方体分成几个小长方体后,体积()。 A.不变B.比原来大了 C.比原来小了 四.实践与应用(35%) 1.做一个长方体的浴缸(无盖),长8分米,宽4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如果每平方分米玻璃4元钱,至少需要多少钱买玻璃?

(完整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题 一.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的面积相等。有()条棱,()的棱的长度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的面积都相等,有()条棱,它们的长度() 3、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当a =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5、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a、b、h,那么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二、判断: 1、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一个长方体中,可能有4个面是正方形。() 三.看图,并填空单位:厘米 1、 5 3 3 (1)这个长方体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 (2)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厘米。 (3)棱长总和是()厘米。(4)上下两个面是()形。 2、 5 (1)这是一个()体(2)正方体的棱长是()厘米。 (3)棱长之和是()厘米(4)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三、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2、用72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3、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4、有一根长52厘米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接成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多少厘米的长方体? 5、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4厘米,求正方体的棱长。 6、用一根铁丝刚好焊成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根铁丝焊成一个长10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它的高应该是多少厘米? 7、一个面的面积是36平方米的正方体,它所有的棱长的和是多少厘米? 8、一个长方体的水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占地多少平方米? 9、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18厘米,最大的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最小的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10、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和高都是8厘米,这个长方体前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后面呢?下面呢?(请画出长方体立体草图,标出相应数据后再计算)

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常 考题目赏析

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综合练习 一、棱长总和有关习题 1、一个长方体框架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做这个框架共要 ()厘米铁丝。 2、一个正方体纸盒,总棱长6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3、用一根52厘米长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成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厘米的长方体教具。 4、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已知长方体长6㎝,宽4㎝,高2㎝,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5.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棱长之和是()。 6.中秋节到了,妈妈买了一盒月饼回家,已知月饼盒的长是40厘米,宽是30厘米,高是8厘米,如果用绳捆扎一下(便于提携),请你算一算需要多长的绳子?(打结处需15厘米) 二、表面积有关的习题 1、一个长方体框架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在表面贴上塑料板,共要()平方厘米塑料板,是求()。 2、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棱长总和是80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木制的抽屉,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做这样一个抽屉至少要多少平方分米的木板? 4、小红的妈妈加工了一个长方体的电冰箱的布套,长是60厘米,宽是70厘米,高1.6米,做这个布套至少用布多少平方米? 5、一个通风管的横截面是边长是0.2米的正方形,长2.5米,如果用铁皮做这样的通风管50只,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6、一间平顶教室,长是7.5米、宽6米、高3.6米,教室的门窗和黑板的面积一共有32.8平方米。要粉刷教室的顶面和四壁,粉刷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7、一个房间长5米,宽3米,高2.8米,现用立邦漆油漆四壁和天花板,扣除门窗的面积4.5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用油漆0.5千克,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三、体积有关的习题 1、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3分米,如果每升油重0.8千克,这个油箱最多能装油多少千克? 2、实验小学修一个长10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直跑道,先铺10厘米厚的三合土,再铺3厘米厚的的塑胶。需要三合土和塑胶各多少立方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知识点及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知识点及练习题 发表时间:2011-5-31 18:45:56来源:访问次数:6690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知识点 1、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 形体 相同点不同点 关系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的大小棱长 长方体 6 12 8 一般都是长方形,有时也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 形。 相对的面的面积 相等 平行的四条棱 长度 相等 正方体是特 殊的长 方体 正方体 6 12 8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面积相 等 六条棱长都相 等 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12条棱有3组,每组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长+宽+高)×4 长方体放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正方体的展开 1).“141型”,中间一行4个图: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2).“231型”,中间3个作侧面,共3种基本图形。见上图 3).“222”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33”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由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所以可以先求出前面、后面和下面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就可以求出表面积了。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六个面完全相同,所以计算时只要算出其中的一个面,再乘6就可以了。 正方体的表面积 = 棱长×棱长×6 5、在解决一些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想清楚要算几个面。在解答时,可以把这几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再减去不需要的那个(些)面。 一个抽屉有5个面,分别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底面。所以做这样一个抽屉所需要的木板,只要算出这5个面的面积就可以了。

六年级长方体与正方体测试题

长方体与正方体 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37分) 1、一个正方体棱长5厘米,它的棱长和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2、一个长方体木箱的长是6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棱长和是(),占地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3、一个长方体方钢,横截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2分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底面积是25平方米,水深1.6米,这个水箱能装水()升。 5、一块正方体的钢锭,棱长是10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锭重()千克。 6、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棱长和扩大()倍,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7、用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这样的小正方体()块。 8、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米、b米、h米。如果高增加2米,体积比原来增加()立方米。 9、把30升盐水装入容积是250毫升的盐水瓶里,能装()瓶。 10、3.13m3=()dm3=()cm313m3=()L 2.8立方分米=()立方厘米3.8升=()升()毫升0.8升=()毫升 2.7立方米=()升 1L=()mL=()dm3=()cm38000毫升=()升=()m3 0.08m3=()L=()mL=()dm3=()cm3 1200mL=()cm3=()dm3=()m3=()L 二、判断(每空1分,共7分) 1、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2、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3、a3表示a×3。() 4、体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它们的表面积一定相等。() 5、将一个长方体切成两个相等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长方体表面积的一半。() 6、一瓶白酒有500升。() 7、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4个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加工一个长方体油箱要用多少铁皮,是求这个油箱的()。 A、表面积 B、体积 C、容积 2.把一个长方体分成几个小长方体后,体积()。 A.不变B.比原来大了C.比原来小了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 A.3倍B.6倍C.9倍D.27倍 4.用一根长()铁丝正好可以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A.28厘米B.126平方厘米C.56厘米D.90立方厘米 5.3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小方块排成一行后,它的表面积是()。 A.18平方厘米B.14立方厘米C.14平方厘米D.16平方厘米 6、下面的正方体展开后,可能是四个平面图中的( ) 四、解决问题: 1、计算(4分) 52= 0.043= 33= 1.13=

小学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调研试卷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调研试卷及答案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19分): 1.一个长方体有()个顶点,有()条棱,有()个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面。 2.用36c m长的铁丝,弯制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在框架的表面蒙上一层彩纸制成一个无盖的纸盒,至少需要彩纸 ()c m2,这个纸盒的容积是()c m3。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5d m3=()L26c m2=()d m2 360d m3=()m3 2.3L=()m l 4.一根长方体的木料长2m,横截面积是0.04m2,它的体积是()m3。 5.做一个长6d m,宽4d m,高5d m的无盖的长方体玻璃鱼

缸,至少需要玻璃()d m2。 6.用棱长为6c m的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块,拼成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c m2,体积是()c m3。(创新题) 7.一个正方体石头的占地面积是9m2,它的表面积是()m2,体积是()m3。(创新题) 8.将一个长为12c m,宽为6c m,高为4c m的长方体木块锯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木块,表面积最多增加()c m2,最少增加()c m2。(创新题)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计10分): 1.所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2.一个容器的容积一定小于它的体积。()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4.把一个正方体的橡皮泥揉捏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创新题) 5.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三、选择题(每题2分,计14分):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A.3456平方厘米B.24平方厘米C.8立方厘米 2.27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在这个大正方体表面涂色,那么三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创新题) A.4个B.6个C.8个D.不能确定 3.用一根长()铁丝正好可以做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A.12厘米B.94平方厘米C.48厘米D.60立方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设计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设计者】郑州航空港区第十六小学王永胜 【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景和实物认识长方体。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首先呈现四幅情景图,图中分别有长城、高楼大厦、冰箱、柜子、电视机纸箱。这些情景都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如,垒长城的砖是长方体,电视机纸箱是正方体等等。教材把这些物体都用红色箭头标示出来,由此引出长方体,让学生了解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材通过例1,从身边实物开始观察,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观察认识长方体。在此基础上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使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一些直观的认识。 教材通过例2,教师指导学生用小棒做长方体,认识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1)一年级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可以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图形。 (2)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能简单归纳出几何图形的特征。 2、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 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3、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出现的困难: 学生空间观念较差,观察立体图形有困难。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评价任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墨水瓶盒等,课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学生说) 不错,那谁来说以说它们当中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边叙述,边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新授 1、老师今天带来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正方体)。 2、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 (学生说: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 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要看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现在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我请。。。。。。 (学生说) 3、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又是指哪一个部分?请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顶点) (课件出示) 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首先研究长方体,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讨论要求。 (学生读要求) 现在每排的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老师发放的表格中。(教师板书) 好、停,哪个组派一名同学来汇报长方体的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汇报的真棒!你们同意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吗?同意的请举手。看来其他小组也和他们的讨论结果一样。(不同意的小组请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六个面。 你怎么知道是六个面,用的什么方法?

六年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吴冬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各一个、长方体框架一个、课件; (学具)正方体、长方体的物体各一个、土豆和小刀、若干小棒和三通接头。 教学过程: 一、切物成形,导入新课。 学生动手切土豆,认识“面”、“棱”、“顶点”。

先切一刀。摸一摸新切的面,比较和切之前有什么变化。 再切一刀,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指一指新增的边,并想 一想它是怎么形成的。揭示: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 切第三刀,观察又有什么新变化。指一指新增的点,并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揭示: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继而通过屏幕演示,将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 二、循序渐进,探究特征。 1.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 (1)独立数一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 (2)交流结果和数法。 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交流:长方体面的个数你们是怎么数的?长方体棱的条数你们又是怎么数的? (3)提出研究角度:这堂课将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继续研究长方体。 2.渐次展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动手操作,探究“棱”的特征。 以高楼大厦的建造一般是以长方体框架为基础引入,提出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建筑师”,试着用小棒来制作长方体框架,从中寻找长方体更多的奥秘。 ①活动提示。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包装盒上的数学,导入新课(5分钟) 1、师:同学们,先让我们走进生活,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数学。(课件播放)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包装盒,这样的包装盒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其实,在包装盒上就有数学知识,同学们想想看,这上面有哪些数学知识呢? 生:提出有关图形、面积等的问题。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是本节课我们就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基本的“图形问题”开始研究! 大家请看,这几个包装盒是什么形状的呢?(出示课件) 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现在我沿着这些物体的外沿给它“画个像”,然后把它藏起来,就得到了这样的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3、师:要想研究立体图形,我们还得借助手中的实物来研究,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学具摸一摸,然后用手指沿外沿滑动“画个像”,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不能想象出这个立体图形的样子呢?(生活动) 4、师:好了同学们,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刚才摸到了什么? 生:说一说,同时(课件展示:面、棱、顶点的形成过程)在数学上给出专门的名字并板书。(板书:面、棱、顶点)(简单介绍面、棱和顶点) 二、循序渐进,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2分钟)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题讲解学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 识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题 一.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 )的面积相等。有( )条棱,( )的棱的长度相等。 2、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 )的面积都相等,有( )条棱,它们的长度( ) 3、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当a =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5、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a、b、h,那么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二、判断: 1、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一个长方体中,可能有4个面是正方形。() 三.看图,并填空单位:厘米 1、 5 3 3 (1)这个长方体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 (2)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 )厘米。 (3)棱长总和是( )厘米。 (4)上下两个面是( )形。

2、 5 (1)这是一个( )体 (2)正方体的棱长是( )厘米。 (3)棱长之和是( )厘米 (4)每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三、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2、用72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3、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4、有一根长52厘米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接成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多少厘米的长方体? 5、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4厘米,求正方体的棱长。 6、用一根铁丝刚好焊成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根铁丝焊成一个长10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它的高应该是多少厘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练习(4)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 1、一个正方体棱长5厘米,它的棱长和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2、一个长方体木箱的长是6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棱长和是(),占地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3、一个长方体方钢,横截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2分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底面积是25平方米,水深1.6米,这个水箱能装水()升。 5、一块正方体的钢锭,棱长是10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锭重()千克。 6、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棱长和扩大()倍,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7、用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这样的小正方体()块。 8、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米、b米、h米。如果高增加2米,体积比原来增加()立方米。 二、判断: 1、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2、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3、a3表示 a×3 。()

4、一个长方体(不含正方体),最多有两个面面积相等。() 5、体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它们的表面积一定相等。() 三、操作题: 右图是长方体展开图,测量所需数据,并求长方体体积。 四、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体铁块,长10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每立方分米铁块重7.8千克,这个铁块重多少千克? 2、一节长方体形状的铁皮通风管长2米,横截面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做这节通风管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铁皮? 3、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金鱼缸,长8分米,宽6分米,高7分米。制作这个鱼缸共需玻璃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鱼缸能装水多少升?(玻璃厚度忽略不计) 4、有一个底面积是300平方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里面盛有5厘米深的水。现在把一块石头浸没到水里,水面上升2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10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几何特征还是第一次。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探索图形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其数学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宽、高的价值,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确定研究视角 1.引入:出示长方体直观图,并在长方体上剥离一个长方形。 2.谈话:比较长方体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3.过渡:研究长方形时我们研究了它的边和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引出:面、棱、顶点

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起始课,研究方法的迁移和积累至关重要,通过唤醒学生研究二维平面图形的研究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三维立体图形的研究视角。】 二、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1.发现长方体“面”的特征 (1)借助长方体物品,你能发现长方体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四人小组交流) (2)集体汇报。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方法,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相对的两个面为正方形时,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2.发现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 (1)同桌两人合作搭一个长方体框架,边操作边思考: ①支架点需要几个?为什么? ②小棒选几种?每种几根?为什么? (2)集体汇报:搭成功的小组介绍成功经验,没搭成功的说说失败的原因,在搭的过程中感悟到了长方体棱有什么特征? (3)小结:通过搭一搭,我们知道了长方体共有12条棱,将12条棱按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可分成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出示长方体直观图,想象看不见的三条棱在哪儿? ②想一想,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追问: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 ③相机教学:长方体相较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变化长方体摆放方向,请学生指长方体的长、宽、高。 ④变化长、宽、高,感受长方体大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长、宽、高的认识不能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机械记忆,通过想象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确定原来长方体的样子和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长、宽、高的价值,即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练习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一、谨慎填空。 1.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长方 体(或正方体)体积=()×() 小正方体后,余下部分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 米。 3. 一个长方形的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3厘米、4厘米,这个长方体切成一个最大的正 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 4. 建房时需挖一个长48米、宽8米、深1.5米的地基,挖出的土填在底面积1000平方米 的废沟里,填土的厚度是()米。 5.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木块,如果它的高增加4厘米,则表面积增加96平方厘米;如果高减少5厘米,则长方体木块的体积减少()立方厘米。 6.一个长4分米,宽2分米,高5分米的长方体木块,可以切成( )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行,长( )米。 7.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侧面展开是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它的体积是()。8.我们常用单位面积降雨的高度来描述降雨量的大小,据统计:去年七月份某市降雨量为4厘米。那么该市平均每公顷地面降雨()立方米。 9.把一个长方体木块,截成两段完全一样的正方体,这两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比原长方体增加40厘米,每个正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0.把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增加2倍,那么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扩大()倍,表面积扩大 ()倍,体积增加()倍。 11.把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这个长方体 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2.用一块棱长是6米的正方体钢坯,可镕锻成横截面是边长0.2米正方形的长方体钢材()米长。 13.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侧面展开是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它的体积是()。 14 为7,A、B、C处所填的数分别是()、()、()。 二、判断题 1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分米,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

【典型例题】 1.填空题。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上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前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右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平方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2)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铁丝( )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9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5分米,这个长方体有( )个面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其余四个面是长方形,其面积大小( ),每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4)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一个面是边长( )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判断题。 (l)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2)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一定相等。() (3)长方体的六个面中有可能有四个面是正方形。() (4) 一张很薄的纸,只有正反两面。() (5) 一个长方体如果有四个面是正方形,这个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6)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棱长和扩大2倍,表面积扩大2倍。() (7)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有4条棱,正方体有6个面,所以正方体有24条棱。 ( ) (8)如果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那么其余的四个面的面积都相 等。( ) (9)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放在桌子上,纸盒所占桌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 ) (10)把一个长方体木料锯成两个长方体,一共增加了4个面。 ( ) 3.选择题。 (1)下图中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A.B.C.D. (2) 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 ) A.表面积大 B.体积大 C.-样大 D.不能比较大小 (3)用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 ) A.4块 B.6块 C.8块 D.9块 (4)从一个体积是30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中,挖掉一小块后(如下图),它的表面积 ( ) A.和原来同样大 B.比原来小 C.比原来大 D.无法判断 4.应用题。 (1) 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60厘米,它的长是12厘米,宽是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厘米? (2) 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4厘米。求正方体的棱长。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

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实验版数学第十册的内容。教材以学生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彩图为切入点,语言表述不多,给教师留下了充分的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的机会。教学中可采用观察彩图和实物、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材还注重了知识的整体性,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同一节中呈现,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设计理念: 1、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学习。 2、以活动为主,把学生“学数学”变成为“做数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3、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体验”是学生内心知识的形成过程,它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目的之一。 4、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是“主导者”为“引导者”。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价值。 3、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增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对知识进行内化。 4、培养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兜实物和模型。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的实物及萝卜、小刀。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走在街上,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朋友,这是因为你的朋友有他自己的特征。比如说:我,细高个儿,戴着金丝眼镜,有两颗虎牙,30岁左右。你能不能也给我介绍一位朋友,他与别人不同,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你不说他的名字,我们也能听出来。 生:他,胖胖的,肩宽腰圆,小眼睛,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 生:…… 师:同学们描述得还真不错,抓住了人的不同特点。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通过师生对话,可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活动。先以“我”为例来介绍一个人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要介绍一个人,就要抓住他的特点,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 ㈠自学教材,初步感知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本中的内容采用你自已喜欢的方式读一遍,看能不能找到答案。我提个要求:读完后,你要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会产生什么疑问?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不陌生,理解课本文中的内容对我们这里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因此我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同时也很好地运用了教材。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师: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两人或四人交流一下,课本中讲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的在想,有的在讨论。) 师: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了什么?可以随便说,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学生自由发言)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 长方体与正方体测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方体正方体练习卷 姓名得分 一、请你填一填 1、有一个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相邻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16m 2、10 m2、15 m2,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m2。 2、一个长方体长5cm,宽4cm,高2cm,这个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 )cm2,前面的面积是(??? )cm2,右面的面积是(??? )cm2,它的表面积是(??? )cm2,体积是(??? )cm3。、一个棱长6dm的正方体,它的棱长总和是(??? )dm,它的表面积是(??? )dm2,体积是(??? )dm3。 4、单位换算我第一。 230cm3=(??? )mL??? =(??? )L=(??? )ml 6800ml=(??? )L??? =(??? )dm3。 2500 cm2=(??? )m2???? 15 m26 dm2=(??? )m2 ?24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升(??? )毫升 5、挖一个容积为48m3的长方体土坑,占地面积为24m2,这个土坑深(??? )m。 6、每瓶红药水50毫升,装200瓶,需要红药水(??? )升,如果有立方分米红药水,一共可以装(??? )瓶。 7、40升水倒入长米,宽米的玻璃缸中,水深(?? )分米。 二、聪明的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540dm3=540ml?(??? ) 2、有时候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样大。?(??? ) 3、求水箱的容积就是求它的体积。?(?? ?) 4、把体积1dm3的纸盒放在桌面上,纸盒所占桌面的面积是1dm2。?(??? ) 5、把表面积6 cm2的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2 cm2(??? ) 6、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不一定相等。(??? ) 7、把一个小长方体紧靠墙角摆放,露在外面的面有4个。(??? ) 8、一个长方体的长扩大2倍,宽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扩大6倍。??()???????????????????????????????????????????????? ?? 三、快乐ABC(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长6dm,宽4dm,高5dm的长方体盒子,最多能放(??? )个棱长为2dm的正方体木块。

(word完整版)六年级上正方体和长方体经典难点题型

一、填空 1.把一块棱长是0.6米の正方体钢坯锻造成横截面是0.09平方米の长方体钢坯, 锻造成の钢坯长()分米。 2.正方体の棱长扩大3倍,它の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3.用3个棱长是2分米の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比3个正方体少 ()个面,表面积减少()平方分米。 3.一根长0.5米の长方体木料横截面是正方形,把它平均锯成两段,表面积比原 来增加了30平方厘米。原来这根长方体木料の体积是( )立方厘米。4.右图是用棱长1厘米の小正方体拼成の,右图中物体表面积是( )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5.把一根长6分米の铁丝,做成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2厘米の长方体后, 还剩()厘米。 6.一个长方体の底是面积为3平方米の正方形,它の侧面展开图正好是一个正方 形,这个长方体の侧面积是()平方米 7.长方体(不含正方体)の6个面中,最多有()个正方形. 8.长都是2分米の正方体中,一个是木块,另一个是铁块.它们の体积相比() 大 9.一根3米长の方钢,把它横截成3段时,表面积增加80平方厘米,原来方钢の体积是_________ 10.一块长25厘米,宽12厘米の,厚8厘米の砖,所占の空间是立方厘米,占地面积最大是______ 平方厘米. 11.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成了正方体,而且表面积要增加56平方厘

米,原来这个长方体の体积是__________. 12.一个棱长6分米の正方体铁丝框架,若把它改成长10分米,宽5分米の长方 体框架,这个长方体框架の高是多少分米? 13.华荣商店要做一个长2.5m,宽50cm,高80cmの玻璃柜台,现要在柜台各边 都安上角铁,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 14.一个长方体(如图),如果高增加4厘米,就变成了棱长 是10厘米の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各增加了多少? 15.一个长方体の容器,底面积是16平方分米,装の水高6分米,现放入一个体 积是24立方分米の铁块.这时の水面高多少? 16.把一个长方体の一端截下一个体积是1800立方厘米の长方体后,剩下部分正 好是一个棱长为30厘米の正方体.原来长方体の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7.一个礼堂长20米,宽15米,高8米,要粉刷礼堂の顶棚和四周墙壁,除去门 窗面积120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用涂料0.45千克,一共需涂料多少千克? 18.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 (1)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厘米? (2)在鱼缸里注入40升水,水深大约多少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