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冲意识形态和权利角度分析乔治凯南八千字电报

合集下载

2014高二历史月考卷2选3

2014高二历史月考卷2选3

新教材卷二一、选择题1.凯南八千字电报指出:“我们面对这样一支政治力量,它狂热地为之献身的信仰认为:若要使苏维埃国家获得安全,就应该,也必须扰乱我们社会的和谐,推毁我们传统生活方式……(苏联)势力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必须以实力遏制苏联。

”从这段材料我们看出凯南提出遏制理论的主要原因是()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不同 B.战后的和平愿望强烈C.苏联努力扩大势力范围 D.美国的霸权政策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

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

这一政策转变()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4.“冷战”时期有一幅漫画,内容是赫鲁晓夫(牙医)对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

”这幅漫画反映了()A.柏林危机 B.马歇尔计划C.苏联导弹击落美国U-2飞机D.古巴导弹危机5.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

左图摄于1961年8月,右图摄于1989年11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6.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7.1989年11月,“柏林墙”开放后不久,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孩子抱到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

试论乔治凯南遏制思想的来源——苏联对欧洲的威胁

试论乔治凯南遏制思想的来源——苏联对欧洲的威胁

试论乔治·凯南遏制思想的来源——苏联对欧洲的威胁摘要:乌克兰危机中西方与俄罗斯的交锋,使人们开始重新探讨新冷战的可能性。

考虑到西方遏制战略在冷战中取得的重大胜利,研究该战略的提出者乔治·凯南的思想显得十分重要。

笔者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认为凯南眼中苏联对欧洲的威胁是一种防御性的被动威胁,正是在这样的基本判断下他才在其《苏联行为的根源》论文中提出了相应的遏制理论。

关键词:乔治·凯南苏联欧洲防御型威胁遏制早在20世界30年代中期乔治·凯南在莫斯科任职时,他就提出美苏关系将处于长期的相互误解、相互失望以及相互反诘之中①。

二战后,伴随着国际反法西斯任务的完成,凯南进一步明确西方自由世界与苏联的关系将是竞争对手而不是伙伴②。

在此基本判断上,探讨苏联对欧洲是否有威胁,是一种什么样的威胁,对美国及其盟友制定对苏战略意义重大。

一、苏联对欧洲威胁的具体内容笔者认为,凯南眼中苏联对欧洲的威胁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领土范围的扩张,在西方输出红色革命,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安排,封闭的单边主义行为模式。

(一)领土范围的扩张凯南通过多年的观察,认定苏联领导人依然保留了过去沙皇扩张主义传统③。

他认为,克里姆林宫中的沙俄式的外交家们的领土与政治影响力扩张的计划,在1939年8月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包括在芬兰、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波兰东部、北布科维纳以及比萨拉比亚地区重建俄国的力量,在波兰西部地区建立保护国,在东普鲁士地区为俄国找到出海口,在中欧以及巴尔干地区所有斯拉夫人聚居区确立统治性的俄国影响力,在奥地利与匈牙利之间打通一条连接西部与南部斯拉夫人聚居区德走①George F. Kennan. Memoirs, 1925-1950[M]. Boston: Little Brown & Company,1967:p.74.②[美]乔治·凯南著,张小明译.苏联行为的根源[J].政治研究,1988(1):79-86.③George F. Kennan. “Russia—Seven Y ears Later”, in George F. Kennan.Memoirs, 1925-1950[M]. Boston: Little Brown & Company,1967:pp.503- 531.廊,以及通过建立相应的据点,控制达达尼尔海峡,使整个黑海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

《凯南日记》——5分钟总结一本书

《凯南日记》——5分钟总结一本书

《凯南日记》关于作者本书作者乔治·凯南是美国最重要的一位外交家,他开创了冷战的格局,被誉为“冷战之父”,对20世纪下半叶的国际局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关于本书这部日记是从乔治·凯南将近2万页的日记手稿当中筛选出来的精华部分,忠实还原了他将近一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包括他所有的政治评述,以及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方面。

透过这部作品,我们能了解乔治·凯南这样一位20世纪的伟大人物,他内心脆弱的时刻,他最细腻、最隐秘、最深入人心的思想轨迹。

核心内容乔治·凯南人生中的三重矛盾,包括事业、家庭和俄罗斯情结,塑造出他多面复杂的人格特点。

这是乔治·凯南人生的三重底色,也是我们理解他政治生涯高峰的几把钥匙。

乔治·凯南一生中最为光彩夺目的高峰,他全部冷战思想的精华,都凝结在著名的8000字长电报和《苏联行为的根源》这两篇文章中。

他深刻地剖析了苏联政府的心理和行动逻辑,并向美国政府提出了长期遏制苏联的政策。

在冷战开始之后,整个20世纪的下半叶里,冷战的发展与乔治·凯南的预期事与愿违,这位“冷战之父”在他的后半生里,一直在为冷战的纠偏做着不懈的努力。

一、乔治·凯南人生中的三重矛盾1. 渴望建功立业与悲观厌世之间的矛盾乔治·凯南一生的成就,其实没有达到他自己的期望。

他总是梦想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富有影响力的人,他认为自己是世界级的政治家,可以和印度总理尼赫鲁相提并论。

乔治·凯南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他1947年预言苏联解体的方式,和1991年实际发生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超前了将近半个世纪。

虽然人生中有过辉煌的时刻,但是乔治·凯南常常感到忧郁和悲观,这在他的日记里体现得非常明显。

他19岁就在日记里担心,“虽然这个世界五彩缤纷,但是我觉得一切可能都会变得枯燥乏味,没有任何意义。

”31岁的时候,他又在担心,“我觉得自己在想象力枯萎之前,在变成白发人之前,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世界了。

乔治·凯南“遏制”思想探究

乔治·凯南“遏制”思想探究

3 )这一思维在政府政策层面的反映 ( 4 )这一思维在非政府层面 对遏 制 思想 进行 研 究 ,并取 得 了 丰硕 的成 果 。其 中提 出 的 一 些 观 (
点颇 有启 发 意义 :“ 凯南 遏 制 的特 质 在 于 均 势遏 制 ” , “ 凯 南 的 遏 的反 映 ( 5 )从美 国政 策 角 度 的 可 行 性 推 断 。 ”在第 五部 分 中 ,凯
美 国的 战略 利益 构成 了严 重 的挑 战 ,因此 ,必 须 采取 强 硬 的 措施 , 才能 阻止 苏联 的对外 扩 张。
政 治性格 主 要体 现在 两个 方 面 , 即传 统 的 意 识 形 态 理论 尚未 被 放 弃 ,克里 姆林 官 是一 贯正确 的 。 ”在 这种情 形下 ,乔 治 ・ 凯南 主张 ,
制思 想 就是 一种 和平 演 变或 者是 和平 变革 的战 略思 想 ”等等 。此外 南 指 出 ,美 国对 苏联 进 行 妥 协 是 根本 不 可 能 的 ,苏 联 对 于美 国 而 还有 一 些相 关研 究论 著 都为 我们 提供 了宝 贵借 鉴 。 言是一 种政 治力 量和 政治 威 胁 。 同时 提 出美 国完 全 具 有 解决 这个
自的国 家利 益 出发 ,基 于共 同 的反 法 西 斯 目标 而结 成 同盟 ,共 同 南 遏制 思想 的基 础 ,对 2 0世纪 后半 叶的世 界政 治产 生 了重大影 响 。
对 抗 法西 斯 。但 在战 后 由于 意识 形态 的对 立 以及 争夺 世 界 霸权 的
1 9 4 7年 7 月 ,乔 治 ・ 凯南以 “ X 先生 ” 的名 义 在美 国 《 外 交
乔治 ・ 凯 南 的 遏 制 思 想 作 为 冷 战兴 起 之 初 的 一 种 重 要 思潮 , 科 向美 国 国务 院发 回了一 篇 长 达 八 千 字 的 电 报 。电 报 总 共包 括 五 受 到世 界各 国研 究 专 家 的关 注 ,改 革 开 放 以来 ,我 国学 者 也 逐 渐 个 部分 ,即 “ ( 1 )苏 联战 后思 维的基 本特 征 ( 2 ) 这一 思维 的背景

“遏制政策之父”乔治·凯南与中国

“遏制政策之父”乔治·凯南与中国

“遏制政策之父”乔治·凯南与中国作者:张小明来源:《世界知识》 2019年第17期张小明在国际战略学界,乔治·凯南(George F.Kennan,1904?2005)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他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作为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临时代办提出对苏遏制政策主张而闻名于世。

1947年7月,凯南化名"X"在美国《外交》季刊发表了《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即著名的"X报告",至今仍是国际政治学者们必读的经典文献。

这篇文章是我30多年前翻译成中文的。

我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就一直关注凯南,和他本人有过信件交流,也到过凯南的母校普林斯顿大学查阅其私人文件。

我的学士、硕士和博士论文都与凯南有关,博士论文《乔治·凯南遏制思想研究》已于1994年出版。

此外,在2008年也发表过一篇题为《乔治·凯南与冷战时期美国的东亚政策》的学术论文。

今年5月,我发现不少同仁又把凯南的《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找出来发到微信朋友圈传阅。

为什么凯南又开始被中国学界所关注?我认为与中美关系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有很强关联性。

众所周知,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之后,美国政府公开把中国界定为首要的"战略竞争者",进而单方面发动对华贸易战,两国关系急转直下,有关中美进入"新冷战"以及美国试图"遏制"中国的言论日益增多。

今年4月,美国媒体披露的时任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室主任斯金纳(已因"领导无方"被解职)有关中美关系属于"真正的文明冲突""今天的中国比冷战时期的苏联对美国威胁更大"等言论,更是语惊四座、引发热议。

我们都知道,凯南正是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室的第一任首脑(1947~1949年),该机构在他领导下参与了冷战初期美国一系列重大对外政策的制定,包括美国对东亚政策的制定,他本人也正是由于时任该机构首脑的特殊身份而以"X"的署名在1947年7月《外交》季刊发表了那篇著名文章、系统阐述了"遏制"苏联的政策主张,因而享有"遏制政策之父"的称号。

乔治凯南对俄罗斯的热爱激发了他传奇般的“遏制”策略

乔治凯南对俄罗斯的热爱激发了他传奇般的“遏制”策略

乔治凯南对俄罗斯的热爱激发了他传奇般的“遏制”策略乔治F.肯南一生中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旨在阻止苏联扩张主义的冷战“遏制”战略的设计者是多么热爱俄罗斯。

相关内容,包括演员、运动员和领导人保罗·罗伯森(Paul Robeson)肯南可以说在塑造美国对俄罗斯的看法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一个主要的外国大国,因此我们与这个大国的关系,比现代史上任何一个美国人都重要。

有关的权力是苏联,而有关的时间是二战后的关键时期,这使得他的超大型影响力更加显著。

他将学术和经验的权威融合到外交官、大使、国务院政策顾问的职位上,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从*** 内外对美国战略施加影响。

对于在冷战中指导国家外交政策的整整一代美国官员来说,凯南成了俄罗斯一切事物的卓越向导。

他的主要遗产是:建议美国人如何最好地抑制苏联的威胁。

然而,尽管他在对抗关系的美国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肯南深深地迷恋着俄罗斯。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洲各地的外交职位上,他掌握了这门语言,据一位同事说:“没有美国人像乔治那样讲俄语。

”。

在他漫长的一生中(肯南于2005年去世,享年101岁),他阅读并重读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伟大作品,并尽可能频繁和广泛地周游俄罗斯。

1958年5月在伦敦时,他去看了安东·契诃夫的《樱桃园》的一场演出,并在日记中记录了一个强烈的反应:看到樱桃园激起了过去和我年轻时所有生锈、不协调的弦:Riga、俄罗斯风景和令人震惊的,它激起了我对契诃夫世界出乎意料的熟悉和信服,换句话说,我的俄罗斯自我,完全是一个契诃夫人的自我,比美国的更加真实,所有这些都在我心中浮出水面,我坐在那里像个孩子一样大哭,拼命不让公司的其他人注意到它。

他的俄罗斯自我和美国自我会造成冷战时期的不安。

尽管肯南深深地钦佩这个国家,但他为列宁和斯大林如此残忍地改变了自己的道路而感到心痛。

肯南对俄罗斯的热情甚至被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所了解,他于1987年在华盛顿与肯南会面并告诉他,“我们国家相信,一个人可能是另一个国家的朋友,同时仍然是他自己忠诚和忠诚的公民;这是我们对你的看法。

乔治凯南8000字电报

乔治凯南8000字电报

时间:1946年2月22日地点: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人物:大使级代办乔治·凯南和秘书多萝西·海斯曼主题:凯南就美国财政部询问苏联会否加入世界银行及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一事回电内容:如下国务院2月3日第284号电令要求回答的问题,既复杂又非常敏感,既与我们常规思考极为不同,又对分析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十分重要,我实在无法将我的回复压缩在一份简单的电文中,又避免造成我认为是非常危险的过分简单化。

据此,我希望国务院能够容忍我将我的回复用五个部分提出。

这五部分的小标题分别是:1、苏联战后(战略)思维的基本特征;2、这一思维的背景;3、这一思维在政府政策层面的反映;4、这一思维在非政府层面的反映;5、从美国政策角度的可行性推断。

请允许我先就对电报通讯所造成的负担表示歉意。

然而,所涉及的问题,特别是考虑到目前发生的事件,是那么的急迫、那么的重要,我认为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如果这些问题确实需要我们予以重视的话——(采用如此长电的形式)是值得的。

下面是我的解释。

第一部分苏联政府宣传机器所宣扬的战后(战略)思维的基本特征如下:一、苏联仍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长期看来,取得并保持永久的和平共处是不可能的。

正如斯大林1927年对一个美国工人代表团所表述的:“在国际革命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将会出现两个世界规模的中心:一个是社会主义中心,吸引着所有倾向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一个是资本主义中心,集结着那些希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际。

这两个中心之间为了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的斗争将会决定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命运。

”二、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受到它本身固有的多种矛盾的困扰。

这些冲突无法通过和平的妥协得以解决,其中最大的是美国与英国之间的冲突。

三、资本主义内部的冲突不可避免地要导致战争。

由此产生的战争可能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资本主义内部两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一种是对社会主义世界的侵略战争。

聪明的资本家们,为了规避资本主义内部的冲突,尽管是徒劳的,但会倾向于发动第二种战争。

乔治·凯南:苏联行动的根源(译文)[精彩]

乔治·凯南:苏联行动的根源(译文)[精彩]

苏联行为的根源(译文)乔治〃凯南一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苏联政权的政治性格是意识形态和环境的产物苏联现今领导人从产生也们政治背景的那个运动中继承下来的意识形态和他们在俄国执掌已近三十年的政权的环境。

很少有心理分析的工作比弄清这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及每个因素在决定苏联行为中的地位这个工作更难的了。

尽管如此, 为了理解和有效地对付苏联的行为, 必须作这样的努力。

要概括出苏联领导人夺取政权时所带着的一整套意识形态观念是困难的。

马克思的理论在俄国共产主义版本中总是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作为其理论基础来源的材料是广泛而又复杂的。

但是年时, 俄国共产主义思想的最主要内容可以归纳如下人类生活的中心因素是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制度, 它决定社会生活的性质与“社会面貌” ,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罪恶的, 它必然导致资本拥有者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不能充分发展社会经济和公平地分配劳动者创造的物质产品资本主义包含着导致白身毁灭的种子, 由于资本拥有者阶级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 它必然引起革命和使政权转移到工人阶级手中,作为资本主义最后阶段的帝国主义必定导致战争和革命。

其也内容可用列宁自己的话来概括“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这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既然剥夺了资本家并在本国组织了社会主义生产, 就会起来反对其余的资本主义世界, 把其池国家的被压迫阶级吸弓到自己的方面来, ? ?”1应当指出, 他们认为如果没有无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不会自行灭亡。

为了推翻摇摇欲坠的制度, 一定要有来自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最后推动力。

这种推动力被认为迟早是要到来的。

在俄国革命爆发以前五十多年中, 参加革命运动的人们狂热地信奉这套思想。

由于受挫, 不满、无自我表现的希望或急于自我表现以及在沙皇统治制度的严密控制下选择流血的革命作为改善社会境况的手段此种行为缺乏“泛的支持, 这些革命家们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为自己本能的欲望找到了极为方便的理论依据。

论新时期我国国家政治安全中的意识形态要素

论新时期我国国家政治安全中的意识形态要素

政工论坛论新时期我国国家政治安全中的意识形态要素翟金一(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江苏南京210039)1政治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根基国家安全是保卫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

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等,其中政治安全是根本与核心。

政治安全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国家主权、领土疆界、民族尊严、意识形态、价值文化、国家制度和权力体制等方面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自主和免受各种干扰、侵袭、威胁和危害的能力和状态。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根本的象征,是国家利益的最高目标一个国家的政权是否能够长治久安,关键有两点———正义性和军事实力,而这两点都属于政治范畴。

2政治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要素意识形态是指“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状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

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作为意识形态安全范畴中的政治意识形态安全指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不受侵害,使其稳定存在和健康发展。

我国政治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

冷战初期,著名的“八千字电报”撰写者、冷战设计者之一的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处主任乔治·凯南曾说:“美国没有文化部,中央情报局有责任来填补这个空白。

”中央情报局在对外宣传上身负重大责任,实际上是在起着一个文化部的作用。

在国家视角下,使国民聚合在一起的观念主要是民族意识和政治意识形态,如果没有大多数人对国家民族意识和政治意识形态的认同,国家也难以存在或长治久安。

3新时期我国政治意识形态所处的环境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它既能抵御外来思想文化的渗透,也能瓦解别国民众的政治意识形态。

当前,国际局势并不平静,虽然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国际社会主旋律,但是我国所面临的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并未减弱,反而更加复杂隐蔽,斗争形势并不容乐观。

[整理版]意识形态分析与媒介批评

[整理版]意识形态分析与媒介批评

意识形态分析与媒介批评在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中,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和见解。

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把意识形态看成是“一种某个阶级特有的信仰系统”,同时也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可能与真实的或科学的知识相矛盾的幻想信仰系统,即伪思想与伪意识”。

(这种看法揭示维护统治者利益的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看来,意识形态建构和塑造了我们对现实的认识,不存在真实或虚假的问题。

一、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脉络1、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评(1)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背景)“意识形态”一词最初是由法国哲学家托拉西提出的。

在托拉西那里,意识形态的职责就是要科学地分析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批判对观念的神秘主义理解。

然而,托拉西在其《意识形态的要素》中却体现出一种实证主义的非批判倾向。

据俞吾金教授的观点,这部著作,“至少是作为这部著作的第四、第五篇的‘意识及其作用’本身是从属于国民经济学的,因而也是对真实的社会关系的一种歪曲和神秘化”。

于是,意识形态的含义就逐渐出现了逆转,意识形态被指认为粉饰现存、掩盖真实的观念和思想。

马克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使用意识形态概念的。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通过对普鲁士政府书报检查令的批判,通过林木盗窃法的辩论,认识到统治阶级思想观念的虚伪性和隐蔽性,意识到这些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的关系。

他开始认为,这种具有虚伪性和隐蔽性的统治阶级思想观念是这个社会的主流意识,与国家机器一起发挥维护社会、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功能。

他开始以自己在托拉西的基础上创制的Ideologie(意识形态)来指认这种思想观念。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主要由生产工具(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

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的拥有者不从事劳动,而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

简言之,生产资料的占有者靠剥削无产者而获得统治地位。

于是,不劳动的人掌握了上层建筑的观念、价值和信仰。

阶级身份、政党、社会利益都是根据对这种生产方式的占有、控制和利益所得在社会组织层面得以建立。

乔治凯南千文电报名词解释

乔治凯南千文电报名词解释

乔治凯南千文电报名词解释
乔治凯南千文电报是指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的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战后苏联政策动向的电报。

电报中详细分析了战后苏联的有关“理论、意图、政策和做法”,并提出了美国应采取的对策等,同时强调美国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遏制苏联的影响和势力外延,尤其是在欧洲。

这份电报得到了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高度重视和赞赏,并责令政府有关部门及驻外使馆官员必须参阅,同时通过报刊披露其主要精神,引起世人的主意。

不久凯南被召回国,提升为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主席,并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名为《苏联行为根源》的文章,全面地阐述了“遏制”的思想,正式提出了对苏的“遏制”政策。

乔治·凯南与冷战的起源

乔治·凯南与冷战的起源

乔治·凯南与冷战的起源乔治·凯南是美国冷战遏制政策的提出者,他的苏联观受到叔父的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驻苏经历使其成为“苏联通”。

1946年他在一封八千字长电报中提出对苏战略,即美国要运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途径抑制苏联的发展和对外扩张。

次年他在《苏联行为的根源》中完善了自己的遏制思想。

在欧洲,他主张以德国为中心建立欧洲联邦抵御苏联的渗透;在亚洲,他忽视新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希望通过民主改造重塑日本。

他的这些思想对日后美国的冷战政策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尽管凯南誉满天下,但不善妥协的性格给他的职业生涯造成困境,对中国的误判也证明他的局限性。

标签:乔治·凯南;冷战;遏制思想;外交影响乔治·凯南是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家,外交家,外交评论学者,历史学家,尤其在苏联问题方面研究成果显著。

凯南在学界被誉为“遏制之父”,他倾其一生为美国的冷战政策尤其是冷战时期的对苏政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凱南生于1904年,在威斯康星州的一个爱尔兰裔移民家庭。

他日后成为“苏联通”很大程度上到受了他叔父老凯南的影响。

老凯南是一位美国记者,职业生涯中曾多次到访俄国,其中1885—1886年间他实地考察了俄国的西伯利亚流放地,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了老凯南对苏联印象。

他还就调查结果出版了一本书,真实地记录了当时西伯利亚流放地政治犯们忍受的非人的痛苦。

可以说老凯南是美国研究苏联问题的先驱。

凯南也追随他叔父的脚步,选择了研究苏联问题的道路,他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说道“脑中有老凯南创立的家庭传统。

”这也成了凯南一生的转折点。

1925年他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1926年进入外交机构,被派往欧洲。

1929—1931年进入柏林大学东方学院,专门学习俄国的语言,文化,历史地理法律以及经济,这些学习也为他日后研究苏联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1—1933任职于拉脱维亚里加美国大使馆。

在里加的那段时间里凯南在处理公务之余,还会通过当地的报刊体验旧俄文化生活等方法了解苏联,这也成为凯南研究苏联问题的起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4章第2课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练习).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4章第2课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练习).docx

第1课美苏对峙一一冷战局面的形成(练习)1、凯南八千字电报指出:“我们面对这样一支政治力量,它狂热地为之献身的信仰认为:若要使苏维埃国家获得安全,就应该,也必须扰乱我们社会的和谐,推毁我们传统生活方式……(苏联)势力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必须以实力遏制苏联。

”从这段材料我们看出凯南提出遏制理论的主要原因是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不同B.战后的和平愿望强烈C.苏联努力扩大势力范围D.美国的霸权政策2、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承认,“为了和平,我们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让步”,“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

他所指的是()A.第一次柏林危机B.第二次柏林危机C.古巴导弹危机D.越南战争3、1955年3月,丘吉尔指岀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

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 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其观点的核心是() A.核均势使世界相对和平 B.应该尽力缓和美苏关系C.核武器使美苏对抗升级D.英国应大力发展核武器4、下列事件中,标志着国际关系格局中欧洲政治中心地位的丧失是()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雅尔塔体系的形成D.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结束5、苏联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影响有()①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②美、苏停止核军备竞赛③美、苏核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④美苏围绕核武器的研制和运载工具进行新一轮竞争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6、1961年柏林墙的修建反映出的现象有()①两大军事政治集团间的对抗②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峙③徳意志的民族分歧极为严重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③ 7、“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冷战的形成

冷战的形成
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 陆交通,并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柏林危机”
③影响: A 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B 造成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世界的动荡不安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北约组织
华约组织
1、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
英国请求美国承担对希土的援助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咨文 中要求国会授权美国政府向 希腊、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
的经济援助,并指出“这 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 点”,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 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 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 有关。”
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
1.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 A.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侵略 B.稳定希腊和土耳其的社会秩序 C.帮助受援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以抵制社会主义
√D.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
2.标志“冷战”正式开始的是: A.“马歇尔计划” 的提出 B.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 C.两大阵营的出现
√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 ①背景: 英国请求美国承担对希土的援助……
②内容: 美国必须帮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
③影响:是美国向全球扩张的宣言书;
标志美国由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主义 的转变; 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④实质:是以维护美国安全、反苏反共为幌子,
干涉各国内政,全球扩张,称霸世界
⑤苏联的对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冷战的影响
⑴消极影响:
①美苏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政策; ②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古巴导弹危机) ③造成一些国家的分裂和领土纠纷(德国、朝鲜) ④愈演愈烈的对抗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动荡 ⑤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立

模块综合检测(人民版选修3)

模块综合检测(人民版选修3)

模块综合检测(人民版选修3)(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俾斯麦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

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

”这里的“两个大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有可能是指()A.俄国和奥匈帝国B.英国和法国C.法国和俄国D.英国和德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及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商业收入”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再依托教材知识可知当时英德两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市场的冲突激烈,故选D。

答案:D2.20世纪初出现的新式武器中,把战争带到海底和空中的武器包括()①坦克②远程大炮③潜水艇④飞机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上述四种武器都是20世纪初出现的新式武器,其中把战争带到“海底”和“空中”的分别是潜水艇和飞机。

答案:C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说明当时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是()A.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B.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利益不同C.英、德矛盾激化,各自寻求支持者D.列强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最终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答案:A4.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对扩张殖民地的要求最迫切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解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对殖民地的要求也最迫切。

答案:C5.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并没有出现十分悲哀的氛围,而德奥统治者都欣喜若狂,这是因为()A.斐迪南大公在奥匈帝国并不被人们拥戴B.塞尔维亚人帮助德奥集团消除了一大祸害C.德奥集团正图谋合并成统一国家D.德奥两国终于找到了发动战争的极好借口解析: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正好为德奥集团发动战争找到了借口。

作为理性对立面的意识形态——乔治·拉伦意识形态观评析

作为理性对立面的意识形态——乔治·拉伦意识形态观评析
乔 治 ·拉 伦 意识 形 态 观 评 析
杨 生平
内容提要 面对 通过对理性历史观和 非理 性主义历史观利弊的辨析 ,试 图在交往理性基础上重建理性历史观 并展 开意识形 态批 判。他这种对理性充 满 信心并将 主观理 性与交往理性 结合起来 重建历史观 的做法及其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拓 展式研 究,有很强 的现 实 意 义 ,但 由于 未 能依 据 客 观 理 性 且 没 有 系统 历 史 思 想 作 基 础 ,因而 又 使 其 理 论 显 得 苍 白与 零 散 。
46
济 学 、马克 思 主 义 、韦 伯 的 现 代 化 理 论 和 新 自 由 主 义 等 。 在 这些不 同的理 性历史 观中 ,马克 思主义 是最有说 服 力 的 ,它 不 仅 科 学 地 揭 示 了资 本 主 义 社 会 的 根 本 矛 盾— — 资产 阶 级 与 无 产 阶 级 的 矛 盾 ,还 对 种 种 虚 假 性 的 理 性 历 史观进行 了有力批判 。马克思 曾有力 地批驳 了以青年 黑 格 尔派 为代 表 的德意 志意识形 态 ,认 为他们 用 自己的空 话去反对宗教神学 的空话 ,不 知道意识形 态是对 “颠倒 世 界”反映后的“颠倒认识”,意识形态 的本 质是对现实世 界 矛盾 和压 迫 的 掩 盖 与 再 造 。不 过 ,乔 治 ·拉 伦 认 为 马 克 思主义理 论与其 他理性 历史 观也有共 同之 处 ,它们都 相 信工具理 性 的力 量与 历史进 步 ,只不过 马克思将 其理 性 历史 观依 赖 的理 性力 量 从 资产 阶级 转 移 到无产 阶级 身 上 。他说 :“马克思 非常 相信 理性 ,但他 认 为要使 人类 获 得 解 放 ,理 性 的承 载 者 应 该 是 新 生 的无 产 阶 级 而 非 资 产 阶级。承载者换 了 ,解放 的信念依 然未变 。这样 ,马克思 完 成 了 意 识 形 态 内涵 的 第 一 次 重 要 转 变 ,意 识 形 态 从 科 学变为特定形式的歪 曲,但保 留了对理性 和解 放 的信 仰 , 并且仍 然认 为有必要 批判那 些掩 盖社会 真正 问题 、阻碍 解 放 力 量 的 观 念 。”

乔治·凯南的“X”文章

乔治·凯南的“X”文章

乔治·凯南的“X”文章时间:1947年7月地点:美国主题:《外交事务》季刊发表题为《苏联行为探源》的文章作者:“X”(即乔治·凯南)内容:如下一如我们所知,苏联政权的政治特性乃是意识形态和环境的产物。

意识形态是指现任苏联领导人从他们最初参加的政治运动中继承下来的意识形态,环境是指他们迄今在俄国执政近三十年所处的环境。

试图探究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各自在决定苏联采取官方行动时所起的作用,这是一项极为困难的心理分析任务。

不过,要了解那种行为并进行有效的还击,就不得不做这种尝试。

要总括苏联领导人用以掌权的一套意识形态观念是困难的。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俄国共产党的运用中,始终是处于微妙演变的过程之中。

其本身所依据的材料是广泛而复杂的。

但是,也许可以把1916年共产党人思想的突出之点概述如次:(1)人类生活中的主要因素,即决定公共生活和“社会面貌”性质的是顺产和交换物质产品的制度;(2)资本主义是个极坏的制度,它不可避免要导致资本占有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而且不能充分开发社会的经济资源,也不能公平分配人类生产的物质产品;(3)资本主义含有毁灭自己的种子,并且鉴于资本占有阶级不具备使自身适应经济变化的能力,终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政权向工人阶级的革命转移;以及(4)帝国主义,即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将直接导致战争与革命。

其余的要旨可以用列宁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这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既然剥夺了资本家并在本国组织了社会主义生产,就会起来反对其余的资本主义的世界,把其他国家的被压迫阶级吸引到自己方面来。

”必须指出,不存在不经过无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就会灭亡的设想。

必须由革命的无产阶级运动给予最后一击,以推翻这个摇摇欲坠的结构。

不过,这一击是迟早会发出的,因为据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

从文化视角解读乔治·凯南的长电和X文章

从文化视角解读乔治·凯南的长电和X文章

作者: 陈欢云[1];刘再起[2]
作者机构: [1]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出版物刊名: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页码: 83-87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3期
主题词: 乔治·凯南;遏制政策;苏联;民族性格;外交行为
摘要:乔治·凯南是美国著名的“苏联通”,也是美国“遏制政策”的提出者。

1946年他向美国发回长电,1947年又发表X论文,分析苏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根源,在美国政坛和民众中引起震动。

时隔半个多世纪,我们再分析凯南的这两篇文章,仍被他惊人的洞察力和预言所折服。

他对苏联的民族性格、苏联外交的行为方式有着深刻理解,他的这一认识正是建立在对俄罗斯(苏联)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

2020-2021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羽佳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羽佳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羽佳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在改版时都改作“洋”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参考答案:A2. “雾霾”其实是人类活动过度扩张的一种衍生品,古已有之。

针对能和生态环境问题,世界各国已采取各种相应措施,推行节能政策,加强循环经济。

为改变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1997年12月通过的有关文件是()A.《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B.《全球21世纪议程》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京都议定书》参考答案:D3. 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参考答案:D4.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来讲,大多为百姓而“鸣”,只有一“家”为统治者而“鸣”。

这一思想流派应该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依据材料文字“为统治者而‘鸣’”即为统治者服务,法家的“集权观”、“法制观”、“改革观”符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割据的需要,代表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故选B。

5. 1924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在《国家主义与国民教育的改造》一文中说:“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记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合人道;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

”从材料可以得出( ) A.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B.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人的思想C.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参考答案:A五四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