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乞讨者问题的调查报告
流浪乞讨救助情况汇报
流浪乞讨救助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城市中流浪乞讨者数量逐渐增多,这些人生活困难,面临种种困境。
我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长期关注着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我将对流浪乞讨救助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流浪乞讨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我的观察和调查,大部分流浪乞讨者年龄在40岁以上,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失业、家庭破裂、重病等原因无法维持正常生活,只能流落街头乞讨。
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人没有固定住所,生活无着,饮食不规律,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
其次,流浪乞讨者面临的困境。
在城市中,流浪乞讨者经常受到歧视和排斥,他们的生存空间受到限制,很难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由于缺乏有效的救助措施,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艰难,很多人长期处于饥饿和寒冷之中,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同时,一些流浪乞讨者也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由于长期的孤独和绝望,他们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甚至有的人会产生极端行为。
再次,流浪乞讨者救助情况的现状。
目前,城市中的流浪乞讨者救助工作主要由社会福利机构和慈善组织来承担,但是由于资源有限,救助工作并不够全面和有效。
一些救助机构在提供食宿和医疗救助的同时,也缺乏对流浪乞讨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帮助。
同时,一些救助措施也存在滞后和不足的情况,无法满足流浪乞讨者的基本需求。
最后,对流浪乞讨者救助工作的建议。
为了改善流浪乞讨者的生存状况,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爱和救助。
首先,应加大对流浪乞讨者的心理健康关注,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和生活希望。
其次,应建立更加完善的救助体系,提供更全面的食宿和医疗救助,确保流浪乞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流浪乞讨者的社会融入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流浪乞讨者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我们需要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和救助力度,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重建幸福生活。
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流浪乞讨者的救助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对乞丐的社会调查报告2篇
对乞丐的社会调查报告 (2)对乞丐的社会调查报告 (2)精选2篇(一)标题:乞丐的社会调查报告引言:乞丐是城市中常见的一群特殊人群,他们靠向过路人或社会公众乞讨生活。
本报告旨在对乞丐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包括乞讨原因、生活状况、影响因素、社会反应等相关内容。
一、乞丐的乞讨原因:1. 贫困和失业:部分乞丐是因为贫困和失业而无法维持生计,迫不得已选择乞讨。
2. 残疾和疾病:一些乞丐因身体残疾或患有严重疾病而无法工作,只能依赖乞讨维持生活。
3. 治安环境:一些乞丐是逃避家庭或社会的不良环境,选择到城市乞讨。
二、乞丐的生活状况:1. 居住环境:绝大多数乞丐没有稳定的居住地,通常在公园、桥下、地下通道等处露宿。
2. 饮食和卫生条件:乞丐的饮食和卫生条件较差,很多乞丐都依赖于社会救助机构或善心人士提供的食物和洗漱用品。
3. 社会支持:一些乞丐通过救助机构和慈善团体得到一定的援助,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
三、影响因素:1. 社会贫富差距:社会贫富差距导致资源分配不均,一些人陷入贫困境地,成为潜在的乞讨者。
2. 城市化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失去了原有的土地和收入来源,成为乞讨的一部分。
3. 就业机会不足:一些个体乞丐由于学历和技能匮乏,难以找到稳定的就业机会。
四、社会反应与帮助:1. 同情与帮助:一些公众对乞丐持有同情态度,会慷慨解囊帮助他们,提供食物、衣物等必需品。
2. 社会批评:部分人认为乞丐是社会问题的一个方面,呼吁社会对其进行更为全面和系统的援助,以帮助他们脱离贫困。
结论:乞丐是城市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乞讨原因主要有贫困和失业、残疾和疾病、治安环境等。
他们生活状况较差,饮食、卫生条件有待改善。
社会贫富差距、城市化发展、就业机会不足等因素是影响乞丐现象的重要原因。
社会对乞丐的态度既有同情和帮助,也有批评和呼吁。
为帮助乞丐摆脱贫困,社会应加大对乞丐的关爱与援助,同时将问题的根源纳入社会改革议程中。
流浪乞讨救助情况汇报
流浪乞讨救助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对流浪乞讨者的救助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
通过实地走访和相关
数据收集,我们对这一群体的现状和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发现流浪乞讨者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城市街头、商业区、交通枢纽等地,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他们大多来自贫困地区,因为家庭贫困、失业、家庭破裂等原因,被迫外出流浪乞讨。
他们生活无着,食宿无保障,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
其次,流浪乞讨者的生存状况堪忧。
他们长期生活在街头,饱受风吹雨打,饥
寒交迫。
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条件,他们的健康状况往往较差,患病率较高。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流浪乞讨者更是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再次,流浪乞讨者的救助需求亟待解决。
他们急需基本的食宿保障、医疗救助、心理关怀等方面的帮助。
同时,他们也需要重新融入社会,重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因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关爱这一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救助和支持。
最后,我们将继续关注流浪乞讨者的救助情况,积极组织相关的救助活动,为
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怀。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份汇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行动,共同努力,改善流浪乞讨者的生存状况,让他们重拾信心,重新融入社会。
通过此次调查和汇报,我们深刻认识到流浪乞讨者的困境和需求,也坚定了我
们继续救助工作的决心。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让更多的流浪乞讨者得到温暖和帮助,重拾生活的希望。
关于城市流浪乞讨者的调查报告范文_城市流浪乞讨人员
关于城市流浪乞讨者的调查报告范文_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关于城市流浪乞讨者的调查报告一、调查内容(一)调查主题:广东省城市流浪乞讨者的调查情况。
(二)调查时间:20某某年某月某日---20某某年某月某某日。
(三)调查人员:在某某居住的市民,以在校大学生为主。
(四)调查地点:广东某某某某某某学院、某某某某某某和某某某某第一附属医院附近。
(五)调查方式:2、设计调查问卷。
设计调查问卷发给被调查者填答。
(附件1与附件2)3、访问相关人士。
询问他们有否积极改善社会生活质量,提出保护弱势群体的意见。
二、调查背景与目的:我国弱势群体的规模依然庞大,构成了对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威胁。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很快,使得相当规模的人群摆脱贫弱的地位,改善了生活水平,但是,目前依然有相当数量的弱势人群,并在近期内有增长的趋势,一些弱势群体的弱势程度还在继续加深。
现阶段,我们的社会存在着许多不公正、不公平、不和谐的现象,城市乞讨者现象就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
在我们的省会某某市,在某某、商场、广场或者车站等地方,我们仍然能够经常见到乞讨者的身影。
城市大量乞讨者的存在,既影响了城市的美观和文明,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公共社会秩序,更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而解决这个问题,又涉及到国家、社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一步地推进进程。
今天我讨论的是某某市弱势群体---乞讨者。
三、调查的过程本人于2022年1月9日至13日在广东某某某某某学院校内,2022年1月14日至17日在某某市某某某某某某,2022年1月18日至20日在某某某第一附属医院附近,展开了问卷调查,并在1月21日至25日对这几天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都积极配合调查,认真作答问卷,有极少部分被调查者由于赶时间等原因而放弃接受调查。
总而言之,这一次调查任务完成得很顺利。
四、调查的结果分析(一)城市中的乞讨者数量较多从我们的问卷答案可以得知,有将近7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他们经常在城市中见到乞讨者。
流浪乞讨人员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doc
流浪乞讨人员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是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按照“自愿救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坚持积极依法救助的原则,成功实现了从强制收容遣送到关爱救助管理的转变,更好地保护了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
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的加速,一些家庭监护的缺失,社会保障的不完善等因素,各种流浪乞讨人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国的街道上,影响了城市文明的进步,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给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基于实际工作,我对我县流浪乞讨人员的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高度重视领导,加强救援管理,努力净化我县社会环境,促进和谐建设。
(1)分布范围。
据街道积极救助和巡逻统计,每天约有20名流浪乞讨人员滞留在市区,主要分布在以下相对固定的区域:白鹤滩客运站门口2人,_ _路3人,塘朗文化广场1人,老人民医院门口2人,普通桥头3人,华侨桥下2人,国税局后街1人,边境路口3人,农贸市场3人。
(2)人员组成。
从以上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情况来看,我县城镇的流浪乞讨人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职业乞丐。
这种人主要不愿意工作,选择乞讨作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乞讨被用作赚钱的手段。
他们通常在街上展示残疾人的尸体,播放悲伤的音乐,编造悲伤的经历来获得市民对乞讨的同情。
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外观和环境,也干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大约有3个这样的人,占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总数的15%。
2.失去家庭监护权的特殊群体。
这些人由于妄想、愚蠢、愚蠢和精神失常而离家出走或被家人抛弃。
他们住在街上,靠垃圾桶里的食物为生。
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都不会说自己的名字、户籍和其他基本的个人信息。
他们经常住在城市里肮脏、肮脏和贫穷的角落里。
他们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食物和水没有卫生保证。
他们极易成为各种流行病的源头和传播者,影响城市的环境卫生和防疫。
流浪乞讨督查情况汇报
流浪乞讨督查情况汇报根据最近的督查情况报告,我对流浪乞讨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汇报。
在这次督查中,我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在督查中我发现,流浪乞讨现象在城市中依然存在,并且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
这些流浪乞讨者大多来自贫困地区,由于生活困难而不得不外出谋生。
他们通常选择在繁华的商业街、车站或者景点等地方乞讨,给市容和市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他们的乞讨行为也给市民带来了困扰,甚至有些人因此感到恐慌和不安。
其次,我还发现一些流浪乞讨者并非真正的贫困者,而是利用乞讨行为谋取个人利益。
他们有组织地在某些地点进行乞讨,有时还会采取一些欺骗手段来感染市民的同情心。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城市形象,也对正当的慈善捐助活动构成了一定的干扰。
针对上述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加强对流浪乞讨现象的监管和治理。
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加强对流浪乞讨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那些利用乞讨行为谋取个人利益的人,应该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对真正的贫困者给予帮助和救助。
其次,加强对流浪乞讨者的帮助和救助。
对于真正的贫困者,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提供就业机会和技能培训,让他们有能力脱离乞讨,实现自立更生。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市民正确对待流浪乞讨现象。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市民正确看待流浪乞讨现象,增强社会的同理心和责任感,同时对于那些利用乞讨行为谋取个人利益的人,市民也应该提高警惕,不给予支持和帮助。
总之,流浪乞讨现象的存在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和谐美好。
流浪乞讨巡查情况汇报
流浪乞讨巡查情况汇报近期,我对城市中流浪乞讨现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巡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首先,我对城市主要街道、公园、商业区等地进行了巡查,发现了大量流浪乞讨者。
其中,有的是老年人,有的是残疾人,还有一些是年轻人。
他们或坐在街头,或蹲在路边,手中拿着一个碗或者一张写有“求饭”“求救”等字样的纸板,向过往行人乞讨。
其次,我对这些流浪乞讨者进行了一些简单的采访。
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了解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非出于自愿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而是因为生活困难、失业、家庭问题等原因导致无法维持正常生活,只能选择流浪乞讨来维持生计。
在巡查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一些流浪乞讨者的生活状况十分艰难。
他们往往没有固定的住所,食物和饮水来源不稳定,生活环境恶劣,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
在寒冷的冬天,他们没有温暖的衣物和住所,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流浪乞讨者的生活状况。
首先,可以加强对流浪乞讨者的救助和关怀,提供临时的住所和基本生活物资,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其次,可以加强对流浪乞讨现象的管理和治理,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重建生活。
此外,我还建议加强对流浪乞讨现象的宣传和教育,增强社会公众对流浪乞讨者的关注和理解,促进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共同努力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流浪乞讨现象在城市中仍然存在,并且影响着城市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改善流浪乞讨者的生活状况,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共同努力,为流浪乞讨者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对乞丐的社会调查报告
对乞丐的社会调查报告一、研究背景乞丐问题是当前社会带有持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更加明显。
乞讨现象的出现,既是贫困的表现,也是社会问题的外化。
了解乞丐的生存状态和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社会底层人群的困境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二、研究目的1.了解乞丐的人口特征和生活状况。
2.探究导致乞丐问题存在的原因。
3.分析社会对乞丐的态度和对策。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针对乞讨街道上的乞丐,包括人口特征、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背景、乞讨原因等内容。
实地观察以社区为单位,考察乞讨人群的生活环境、住房状况以及周边社区对乞丐的反应等。
四、研究结果1.乞丐人口特征:本研究调查参与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至59岁之间,占比超过50%。
性别分布中男性占绝大多数,约占80%。
大部分乞丐处于未婚状态,教育背景普遍较低。
2.生活状况:绝大多数乞丐靠行乞维持生计,收入极低且不稳定。
许多乞丐无固定住所,居无定所成为其日常生活的常态。
由于生活环境恶劣,加之日常饮食的不规律,乞丐普遍面临健康问题。
3.乞讨原因:乞讨主要因贫穷、失业、残疾等原因。
研究发现,失去工作和家庭破裂是导致乞讨现象增加的重要原因。
经济困难导致的贫困是乞丐问题的根本原因。
4.社会态度与对策:社会对乞丐的态度多种多样,有些人对乞丐持同情和帮助态度,但更多人抱有冷漠和嫌恶心态。
一些社区试图通过提供避寒避雨的场所及基本救助服务,给予乞丐一定的帮助。
然而,更好的解决乞丐问题的对策应包括对贫困人群的就业培训、住房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提供。
五、研究结论六、研究建议1.加强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为贫困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2.完善就业培训机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加强社会救助服务,提供临时住所、食物和医疗救助等基本服务。
4.加大对乞讨行为的执法力度,保护乞丐的人身安全和尊严。
5.加强乞丐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努力改变生活的重要性。
对乞丐的社会调查报告
2023-11-11contents •调查背景和目的•调查方法和样本•调查结果和分析•结论和建议•相关文献和参考文献目录01调查背景和目的乞丐在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面临着乞讨为生的问题。
乞丐现象的普遍性社会舆论的关注政策层面的探讨乞丐问题经常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政府对乞丐问题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在政策层面进行了探讨和尝试。
03调查背景020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可以深入了解乞丐的生活状况,包括他们的饮食、住宿、健康等方面。
了解乞丐的生活状况探索乞丐的乞讨动机分析乞丐现象的社会影响提出解决乞丐问题的建议调查可以探索乞丐的乞讨动机,包括他们是出于何种原因选择乞讨为生。
调查可以分析乞丐现象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对城市管理、社会治安、公众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调查可以针对乞丐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为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参考。
02调查方法和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乞丐进行社会调查。
问卷设计包含个人基本情况、生活状况、乞讨经历、收入支出等方面。
访谈对象为乞丐中的代表性人物,以深入了解其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调查方法样本来源和基本情况基本情况:乞丐以中老年人为主要群体,男性多于女性,多数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或无业人员。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乞丐处于贫困状态,生活状况较差,收入不稳定,且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样本来源:乞丐主要来源于城市街头、公共场所、商业街等。
03调查结果和分析乞丐群体以中老年为主,其中老年乞丐所占比例较高。
部分年轻乞丐也占一定比例,但总体来说,年轻乞丐的比例相对较低。
乞丐群体的基本特征年龄结构乞丐群体中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但女性乞丐的比例略高。
这可能与女性在某些文化背景下更容易获得同情和施舍有关。
性别结构乞丐群体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旅游景点等繁华区域,其中大城市中心地段的乞丐数量较多。
地域分布居住状况01大部分乞丐没有固定的住所,他们通常在街头露宿或依靠公园、桥梁等公共场所过夜。
流浪乞讨年度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浪乞讨现象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流浪乞讨人群的生存状况不仅关乎他们的基本权益,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更好地了解流浪乞讨现象,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我们于本年度对流浪乞讨现象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
现将调查结果和年度总结如下:二、流浪乞讨现象现状1. 流浪乞讨人群构成根据本年度的调查,流浪乞讨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因家庭困难、生活无着落而流浪乞讨的人员;(2)因失业、残疾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而流浪乞讨的人员;(3)因犯罪被遣返回乡、家庭无法接纳而流浪乞讨的人员;(4)部分流浪乞讨人员存在精神障碍、智力障碍等问题。
2. 流浪乞讨现象分布流浪乞讨现象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城市繁华地段、交通枢纽、商业街区等地方。
其中,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流浪乞讨现象较为严重。
三、流浪乞讨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1)家庭贫困:部分流浪乞讨人员因家庭贫困,无法维持基本生活,被迫流浪乞讨;(2)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导致家庭成员无法正常生活,部分人选择流浪乞讨;(3)家庭破裂:家庭破裂导致部分成员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
2. 社会因素(1)就业困难: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部分行业就业岗位减少,导致失业人员增多;(2)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无法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充分的生活保障;(3)社会救助体系不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尚不健全,部分流浪乞讨人员无法得到及时救助。
3. 个人因素(1)道德观念缺失:部分流浪乞讨人员道德观念缺失,不思进取,选择流浪乞讨;(2)法律意识淡薄:部分流浪乞讨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遵守法律法规,选择流浪乞讨。
四、流浪乞讨问题应对措施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3)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
2. 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1)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提高救助能力;(2)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救助中心等救助机构的建设和管理;(3)提高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质量,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流浪乞讨巡查情况汇报
流浪乞讨巡查情况汇报最近一段时间,我对城市中流浪乞讨者的巡查情况进行了汇报。
根据我的观察和了解,流浪乞讨者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求助方式也有所变化。
首先,我发现城市中的流浪乞讨者数量有所增加。
在我进行巡查的过程中,经常能够看到在街头巷尾、商场门口、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出现了更多的流浪乞讨者。
他们中有一些是老人,有些是残疾人,还有一些是年轻人。
他们有的举着写有求助信息的牌子,有的在地上摆放着一些小商品,有的则是直接向行人发出请求。
这种情况让我感到非常担忧,因为流浪乞讨者的增加不仅反映了社会的一些问题,也给城市的整体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流浪乞讨者的求助方式有所变化。
以前,我们经常看到流浪乞讨者在街头乞讨,但最近我发现一些流浪乞讨者开始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进行求助。
他们在一些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求助信息,或者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方式向社会大众发出求助。
这种方式虽然给了流浪乞讨者更多的曝光机会,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安全隐患。
因此,我们需要对这种新的求助方式进行更加细致的关注和研究,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同时也要防范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欺诈和诈骗。
最后,我还发现一些流浪乞讨者的生活状况比以往有所改善。
在我进行巡查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流浪乞讨者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
有的得到了临时的救助和资助,有的得到了医疗和庇护,有的还找到了工作和住所。
这些变化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也表明我们的努力和关注是有成效的。
综上所述,城市中流浪乞讨者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但也存在一些积极的变化。
我们需要继续加大对流浪乞讨者的关注和帮助力度,同时也要警惕一些新的求助方式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流浪乞讨者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让城市更加和谐美好。
对乞丐的社会调查报告[推荐5篇]
对乞丐的社会调查报告[推荐5篇]第一篇:对乞丐的社会调查报告对乞丐的社会调查报告春节期间,各街道人山人海,但令人纳闷的是乞丐也越来越多了。
一次,竟有三、四个赤膊端着乞丐碗的儿童绕着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又不难看出,那是一种有组织的“丐帮集团”,那老太婆便一定是“丐帮帮主”了,他们正在开他们的丐帮代表大会,制定乞讨纲领。
大概过了10分钟以后,他们便散了。
回到他们自己的位置继续它们的乞讨。
更令人可愤的是在公交车站,为了乞讨,一个小孩竟为一个年轻人下跪,那好心人便掏出了一角钱投入其碗中,出乎意料的是,那小孩却嫌钱太少,便抱住了那人的腿苦苦哀求,让人见了既可愤又可怜,那年轻人只好再掏出一元钱投入了那小孩的碗中,方才离开。
竟会出现这么荒唐的事,我便开始了一次社会调查。
乞丐主要集中在各公交车站、五马街、人民路这三大版块,可分为5大主要人种:1.学生求学;2.老人乞讨;3.残疾求助;4.儿童赤膊求助;5.卖艺求生。
(各数据见下表)地点数据人种公交车站(大南门车站)五马街人民路合计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学生求学 0 / 2 15.4% 3 42.9% 5 20%老人乞讨 3 60% 2 15.4% 3 42.9% 8 32%残疾求助 2 40% 4 30.8% 1 14.2% 7 28%儿童赤膊求助 0 / 3 23% 0 / 3 12%卖艺求生 0 / 2 15.4% 0 / 2 8%总计 5 100% 13 100% 7 100% 25 100%(注:某一天我所见的情况)他们这些乞丐的真面目不知到底是什么,是真正的向人求助,还是通过各种手段向好心人骗取同情心,得到不正当的金钱,从而使许多好心人不敢献爱心。
倘若他们是真正的求助,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愿意去帮助他们,而且会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们。
望有关的部门对此情况重视。
第二篇:关于某地区乞丐生活调查报告调查人员:环境专业张海林等调查内容:旧城区乞丐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关于乞讨现象的社会实践调查(大学论文)(共5篇)
关于乞讨现象的社会实践调查(大学论文)(共5篇)第一篇:关于乞讨现象的社会实践调查(大学论文)对乞讨现象的调查报告一、背景分析与概况自古以来,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乞讨者一直都存在,尽管我国对乞讨者有一系列必要的救助、安顿和管理措施和救助制度。
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背景下,贫富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日益严峻,以及在利益的驱使下,当代我国的乞讨群体是个鱼龙混杂的群体,更多乞讨者是被迫地选择了流浪乞讨这种生存方式,面对日益泛滥的“职业化”乞讨行为趋势的存在和现行政策种种弊端的凸显,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调查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救助办法,并建立和完善对乞讨人员的救助制度。
二、调查目的与宗旨1.通过调查和研究,让社会更多的人一起来关注乞讨者,呼吁大家共同为建设和谐文明社会尽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2.政府和相关组织要更好地解决乞讨人和乞讨问题,更需集思广益,发挥群众的智慧。
3.通过调查,让社会的弱势群体得到真正实在的救助,对不良拐卖小孩等不法分子更是要严惩不贷,还正义一个公道。
三、调查计划1、调查时间2014年2月18日至2014年2月19日2、调查地点家乐福、肯德基、香山公园以及附近住宅区人流较多处。
3、调查对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社会群体以及乞讨者4、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制作调查问卷,通过向市民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并广泛面向不同的社会群体,老﹑中﹑青以及一些小孩都要涉及如调查对象。
(2)实地考察法:秘密的观察乞讨者。
(3)文献法:通过网络和书籍报刊资料查找有关乞讨者的资料,相关问题和理论。
四、调查结果分析1、行乞现象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1)乞讨者人数剧增,严重影响城市美观在酒店、商业大厦、购物广场、旅游景点、天桥、客运汽车站、十字路口红绿灯等附近,随处可见的乞讨者,严重影响城市美观和与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观念相违背。
(2)乞讨者形式多样化,方式复杂化有残疾趴在地上乞讨的、有两鬓花白的老人拄杖弯腰乞讨的、母亲怀里的孩子还嗷嗷待哺的、学生没钱上学兼称父母都有病的、有到异地旅游被劫身无分文求回家钱等等。
社会实践关注城市流浪乞讨现象
社会实践关注城市流浪乞讨现象在当代社会,城市流浪乞讨现象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这一现象涉及到贫困、社会福利、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社会实践对于了解、解决这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社会实践的角度,从城市流浪乞讨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
一、城市流浪乞讨现象的原因城市流浪乞讨现象的存在根源于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经济因素是导致贫困人口增加的重要因素。
不稳定的就业市场、低工资收入以及缺乏社会保障机制等问题都使得一部分人陷入了贫困的困境。
第二,社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城市流浪乞讨现象的发生。
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紧张和家庭暴力等问题使得一些人无法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
最后,个人原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些人可能由于自身疾病、精神问题或药物滥用等原因而无法融入社会。
二、城市流浪乞讨现象的影响城市流浪乞讨现象不仅给个体带来了困扰,也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乞讨现象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乞讨者往往在公共场所乞讨,给城市的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乞讨者长期在城市街头生活,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
一些不法分子也会借乞讨之名进行诈骗等违法行为。
此外,乞讨者缺乏基本生活保障,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犯罪等。
三、解决城市流浪乞讨现象的措施针对城市流浪乞讨现象,社会实践可以提供许多有益的解决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
政府应提供贫困人口的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基本福利,以帮助他们脱离贫困。
其次,要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辅导和社会融入培训。
通过心理咨询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提高就业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另外,社会应当加强对流浪乞讨现象的宣传和教育,培养社会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关怀,推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结论城市流浪乞讨现象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社会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机会。
通过深入实地调研和参与,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乞讨背后的诸多原因和影响,并能够制定出更加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暑期社会实践_乞丐
随着暑假的到来,为了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我选择了进行一次关于乞丐的社会现象调查。
此次社会实践旨在了解乞丐这一社会现象的成因、现状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以期对这一特殊群体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调查背景乞丐,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乞丐现象却日益严重。
一方面,乞丐数量的增加给城市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乞丐的存在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治安、道德、心理等。
因此,对乞丐现象进行调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为了全面了解乞丐现象,我采用了以下调查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书籍、论文和新闻报道,了解乞丐现象的历史、现状和成因。
2. 实地观察法:选择几个乞丐较多的地点进行实地观察,记录乞丐的生活状态、活动规律等。
3. 访谈法:与乞丐、社区居民、社会工作者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乞丐现象的看法和建议。
4.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市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乞丐现象的认知和态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获得了以下成果: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乞丐的成因:(1)社会因素:经济不发达、贫富差距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
(2)个人因素:家庭贫困、教育程度低、心理障碍等。
(3)政策因素:救助政策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
2. 乞丐的现状:(1)乞丐数量增加:近年来,乞丐数量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城市地区。
(2)乞丐种类多样化:既有因病致贫的乞丐,也有因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而沦落为乞丐的人。
(3)乞丐活动规律:乞丐通常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商业区等地方活动。
3. 乞丐对社会的影响:(1)影响城市形象:乞丐的存在给城市带来了负面影响,损害了城市形象。
(2)引发社会问题:乞丐可能导致治安、道德、心理等问题。
(3)加重社会负担:乞丐的救助和管理需要大量社会资源,加重了社会负担。
四、思考与建议1.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政府应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救助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乞丐问题。
乞讨现象调研报告
乞讨现象调研报告乞讨现象调研报告一、引言乞讨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已不是新鲜事物。
然而,在当今社会,仍有许多人沦为乞讨者,乞讨现象在某些城市中逐渐增多。
为了加深对乞讨现象的了解,本报告对该现象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的方法。
问卷调查涵盖了不同群体的受访者,包括乞讨者和市民群众。
实地观察则通过参与者进入城市的不同区域,观察和记录乞讨现象。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相关统计数据,以加深对乞讨现象本质和根源的认识。
三、乞讨现象的原因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乞讨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贫困是导致乞讨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乞讨者都来自贫困农村地区或者是下岗工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职业岗位的消失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一些人陷入经济困境,只能依赖于乞讨生活。
其次,缺乏社会保障也是乞讨现象的原因之一。
一些乞讨者由于年老、疾病等原因无法工作,但是又无法获得足够的社会救助。
这使得他们只能选择乞讨来维持生计。
此外,一些不良环境和家庭问题也导致乞讨现象的增加。
家庭暴力、荒唐种旁和不良家庭关系等因素,使得一些人无法回归正常生活,不得不依靠乞讨。
四、乞讨现象的影响乞讨现象对社会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乞讨现象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乞讨者给游客和市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降低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其次,乞讨现象引发社会安全问题。
一些乞讨者为了获取金钱,采取了非法手段,如抢劫、诈骗等。
这增加了城市的治安压力,危及市民的人身安全。
此外,乞讨现象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扶贫难题。
乞讨者只依赖乞讨获得资金,而不去寻找正常工作,这使得扶贫计划的实施变得困难。
五、对策建议针对乞讨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政府应加强社会救助和福利政策,为贫困人群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
2. 需要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庭关系和谐度,降低乞讨现象的发生。
3. 社会应加大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职业技能的提升,帮助乞讨者重新回归就业市场。
关于流浪乞讨人员的调查报告
关于流浪乞讨人员的调查报告【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然而,就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个社会群体,他们就生活在人们的“眼皮底下”,日常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
他们就是:流浪乞讨人员。
伴随经济的发展,这一群体的生活水平不仅没有得到提高,反而生活过得越来越艰难,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被迫成为这群体中的一员。
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逆流呢?这个问题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作为一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群体引起了我的关注。
为此,本人参加了这次寒假社会调查活动,在肇庆、广州两地发放并回收了73份调查问卷,其中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
旨在调查社会各阶层人员对社会上流浪乞讨人员的认识及看法,以及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相关立法做出了初步的探讨。
以上内容将会在以下的叙述中反映出来,本人在调查中的所见所闻亦会贯穿在本报告中,最后本报告会给出解决流浪乞讨人员问题的一些基本构想。
【关键词】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同情疲软贫富差距【目录】一、前言二、调查结果(一)认识及看法(二)对相关立法的初步探讨(三)原因分析及解决设想三、总结【正文】一、前言:流浪乞讨人员,指的是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简称流浪乞讨人员。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积极地朝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奋进。
然而,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群体的发展壮大,带来了不和谐的音符,给这一目标的实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流浪乞讨人员不断增多,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在车站、地铁站出口、大型广场,甚至普通街道,随时都可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他们有的蹲坐在地上,有的游荡在人群中,有的穿梭在车流间……流浪乞讨人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生型乞讨”,另一类是“职业型乞讨”。
对于前者,他们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和劳动机会,个人或家庭遭受了天灾人祸,通过个人努力解决不了问题,又缺乏社会救济,所以被迫走上乞讨之路。
当得到社会救助后,他们通常愿意终止乞讨行为。
这一类人理应是我们的救助对象。
对乞丐的社会调查报告
对乞丐的社会调查报告乞丐是社会中一群特殊的存在,他们通常没有固定的工作或收入来源,靠乞讨为生。
对乞丐进行社会调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背景、生活条件和问题,以便寻找解决办法。
调查方法:1. 采访:通过面对面或电话访谈,与乞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经历和生活困难。
2. 观察:在街道、公园等乞讨热点地区进行观察,了解乞丐的数量、行为和环境。
3.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如收入状况、居住条件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调查结果:1. 人口统计数据:乞丐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情况。
2. 收入状况:乞丐的日均收入、赚钱方式和收入来源。
3. 生活条件:乞丐的住房状况、饮食水平、卫生条件等。
4. 健康问题:乞丐的身体健康状况、就医情况、患病率等。
5. 心理健康:乞丐的心理健康状态、挫折感、孤独感等。
6. 社会融入程度:乞丐与社会其他群体的交往、互动、社会支持等情况。
调查结果分析:1. 社会因素:乞丐形成的主要社会原因,如失业、贫困、家庭破裂等。
2. 个人因素:乞丐个人的自身经历、教育背景、技能等因素。
3. 政府支持:政府对乞丐提供的援助、福利、庇护所等服务。
4. 社会意识:社会对乞丐问题的认知、关注程度、态度和行动。
5. 解决办法:针对乞丐问题的现有解决办法,评估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建议和解决办法:1. 关注乞丐群体并加强帮助:提供就业培训、教育机会、经济援助等,帮助他们重返社会,摆脱乞讨生活。
2. 社会援助机构的建设:增加庇护所数量,提供临时住宿、食物、医疗等基本生活需求。
3. 提高社会意识:通过媒体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乞丐问题的认知,减少歧视和排斥行为。
4. 加强与乞丐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以上是乞丐社会调查报告的一个大致框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一步细化,针对乞丐问题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市乞讨者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当今社会存在着诸多的不公正、不公平、不和谐的现象,在城市的乞讨现象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无论在何地我们随时都可以见到乞讨者的身影,乞讨者的存在不仅影响社会秩序,而且会影响城市美观。
为了了解城市乞讨者的相关情况以及人们对他们的态度,我们组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采访本校大学生与访谈相关乞讨者,获悉乞讨者自身的难处所在,以及大学生对乞讨者的态度和看法。
通过分析乞讨者的相关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与意见,希望得到相关部门与社会上的人的关注。
二、调查时间:2012年11月——12月
三、调查地点
四、调查人员
五、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与乞讨者
六、调查方式:自填式与访谈式
七、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自填式问卷与结构式访问的方式,对湖北文理学院大一到大三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其中自填式问卷总共打印150份,回收141份,调查问卷问卷131份。
其中大一32份(男生10份,女生22份),大二52份(男生24份,女生28份),大三47份(男生25份,女生22份)。
访谈问卷10份,只要是到市区寻找相关乞讨者进行访问,并给予他们相关帮助。
八、调查分析:
以下是调查问卷中的相关问题的反映情况:
1、
2、你在街上遇到过乞丐乞讨吗?()
A.经常(60%)
B.偶尔(37%)
C.从来没有(3%)
3、你通常在什么地方遇到乞丐?( )[多项选择]
A景点(13% ) B.商场(44%) C.天桥(19%) D.车站(24%) 4、遇到乞丐时你会施舍他们吗?()
5、你一般会以什么方式来帮助乞丐?()
6、当你帮助乞讨者时,抱着什么样的心态?( )[多项选择]
A.为尽快打发他们(26%)
B.同情可怜(66%)
C.不耐烦(25%)
D.为了博得他们的感激(12%)
E.为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23%)
F.其他(32%)
7、你见到的乞丐大多是什么境遇?( )
8、你觉得“乞丐”是一种职业或是......?( )
A.是一种职业(23%)
B.是一种生存方式(52%)
C.其他(25%)
9、你是否认为大街上的乞讨者的乞讨行为是一种欺骗?( )
10、你觉得乞讨者上街乞讨的原因是什么?( )[多项选择]
A.不劳而获(31% )
B.生活所逼(54%)
C.丧失劳动力(41%)
D.受不法分子胁迫(34%)
11、你觉得乞丐对城市造成什么影响?( )[多项选择]
A.影响市容市貌(35%)
B.影响社会治安(38% )
C.影响公共卫生(27%)
D.其他(19%)
12、你觉得政府是否应该帮助乞丐?( )
13、你觉得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管理乞丐?( )[多项选择]
A.妥善安排就业(42%)
B.遣送回家(24%)
C.进行收养管理(40%)
D.设立禁讨区(18%)E其他(25%)
14、你对管制乞讨者持什么态度?( )[多项选择]
15、对乞丐进行强制执行管制,你的意见是?( )[多项选择]
A.非人性化的举措(52%)
B.城市管理需要(23%)
C.无所谓(15%)
D.其他(10%)
从本次调查可以发现达到60%的学生在街上会遇到乞丐乞讨,可见乞讨者的境况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般而言有44%的学生在商场上会遇到乞丐,而且在景点、天桥跟车站附近也可以看到乞丐。
从侧面可以知道乞讨者的不在少数,其踪影随处可见,这为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埋下隐患。
当遇到乞丐时59%的学生会经常施舍他们,也有21%的学生会偶尔性的进行施舍。
从学生善良的举动上也可以看到知道,社会并没有抛弃乞讨者,还是会有人出于善心给及他们救助。
在帮助乞丐的方式上,42%的学生会选择直接给钱,也有38%的学生会买食物给他们。
这样的帮助方式也是情理之中的,学生毕竟没有相关收入,只有通过这种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帮助他们。
帮助乞讨者时66%的学生是由于同情、可怜他们,而拿出那么点微薄之力。
但也有少部分是觉得那些乞丐讨人厌,之所以帮助他们只是为了尽快打发他们。
这种对待乞讨者的恶劣态度,对于社会上的人而言也是司空见惯了。
有31%的学生见到乞丐都是些年老体弱之人,也有遇到一定比例的残障人跟疾病缠身之人。
可以看出乞丐的境况是悲惨的,不管是天
生如此,还是人为造成的,这样的乞讨者应该得到社会的同情与帮助。
52%的学生认为乞丐在街上乞讨纯粹是一种生存方式,毕竟健康正常之人上街乞讨是少部分。
但也有少部分人觉得乞丐是一种职业,这就要涉及到那些四肢健全之人,懒散庸碌不想劳作而从事乞讨。
有45%的学生觉得大街上的乞讨者是一种欺骗性的乞讨行为,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多人都想通过最轻松而便捷的途径得到最大利益,因此有人会选择乞讨去博得人们的同情,而获取不菲的收益。
但也有35%的学生认为并不是这样的,相当大比例的人真的是无法生存下去而进行沿街乞讨。
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那些人被逼无奈而进行乞讨。
相当大比例的学生认为乞讨者之所以上街乞讨,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丧失基本劳动力。
但也有34%的学生觉得不少幼小老弱的乞讨者是被不法分子胁迫而从事乞讨的,也有人认为有些乞讨者是年轻人想要不劳而获而放弃尊严去乞讨。
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乞丐会影响社会治安的不稳,同时35%的学生认为乞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市容市貌。
这些理由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乞丐人数过多,很容易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而且严重影响到城市美观。
42%的学生认为政府应该出面帮助那些乞丐,这个对于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这样要求的,毕竟那些乞讨者的境遇太过悲惨,无论资助金额多少,政府都应该去救济一下他们。
不过也有一定比例的人认为事不关己,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这种人基本上是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而对社会上那些弱势群体没得一点同情观念。
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认为政府应该妥善安顿乞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他们到相关地方进行就业。
40%的学生以为应对乞讨者进行收养管理,也有少部分的人认为可以将乞丐遣送回家。
52%的学生认为应该对乞讨者进行设立教养资助机构,也有一定比例的人认为应该强制管制乞讨者并设立禁讨区。
相当大比例的学生认为对乞丐进行强制管
制是非人性化举措,但少部分人觉得对他们进行管制是城市管理的需要。
九、调查结论及其建议
(一)结论
1、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同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一般城市中的人有优越的生活环境与工作条件,而对于广大的农村人却没有固定的工作来维持基本生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或是疾病缠身,没有政府相关政策的救济下,他们只有进行沿街乞讨来维持生计。
2、政府无救助机制
城市乞讨者的出现,由于各方面因素造成的,而一旦出现乞讨现象,政府却没有相应的救济举措,而是听之任之。
而对于那些不法分子,却没有进行严厉打击,这样造成社会上的人都将那些老弱病残之人视为欺骗行为,而没有对其进行帮助。
3、乞讨者自暴自弃
在访谈式问卷中,大部分乞讨者出于无奈生活的无奈而从事乞讨。
其中乞讨者要么是子女不孝顺无人搭理他们,要么是老弱病残无法从事相关工作。
但也有少部分的人是健康正常之人,这或许是没有对自己进行相关反思,以自己力所能及的生存技艺去工作,而大都是由于失去信心,而丧失自尊沿街乞讨。
4、社会的冷漠无视
乞讨者上街乞讨并非出于自愿,大都是生活所迫或丧失劳动力,才会选择乞讨来生存。
但社会上的人对此种行为总是一副冷漠的态度,从心理歧视他们,大都没伸出援助之手,任其自生自灭。
(二)建议
1、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国家应该扩大农村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再就业渠道,让农村人可以维持基本生活,从源头上消灭乞讨现象的出现。
2、规范乞讨者行为,在城市中设置相应的“禁讨区”,以保持社会治安稳定与城市美观,牺牲乞讨者少部分利益是需要的。
3、加大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受不法集团与分子的胁迫而从事乞讨,政府应该出动相关警力,进行严厉打击,让那些祸害无处可逃。
让人们多去帮助那些确实需要救济的人。
4、乞讨者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学会自立根生,而不应该自暴自弃。
从事相关体力劳作维持基本生存,不断进行学习与实践,让自己摆脱困境。
5、社会上的人应该多给予他们鼓励与帮助,而不是一味的冷眼相对,以一种阳光的态度,让乞讨者感到温暖,找回自信而从根本上摆脱乞讨,融入社会从事相关事业。
十一、局限性
1、此次调查是局限于湖北文理学院的学生与市区,调查范围过窄,在调查问卷上分布不均,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关调查不是很到位。
而对于乞讨者的访谈调查虽然进行相关访问,但是被调查人不是很乐意配合,这样使调查对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2、出于该课题的首次调查,相关方面不是很熟悉,因此问卷设计上欠缺针对性,内容涵盖范围小,基本上在调查报告分析时得不出相关结论。
3、在调查问卷上存在少数重复调查的情况,这样不可避免会让调查数据跟
实际情况不符,造成问卷结果的局限性。
4、由于缺乏老师的理论指导,使得问卷的设计存在很大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相关困难,还有组员在任务分配上有好恶之分,这样影响了数据的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