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研究社会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重要课程,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该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社会现象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1. 剩余价值的概念和含义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超出其自身生存和再生产所需的价值部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使用,而劳动力的价值只是其维持生存和再生产的价值。

然而,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和支配劳动力,能够从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中获取额外的价值,这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2.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剩余价值理论基于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中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生产是以价值增殖为目的的,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

根据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剩余劳动所创造的。

剩余劳动是指劳动者在完成其自身生存和再生产所需劳动后的剩余时间里,为资本家创造出的价值。

3. 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解析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批判和剖析。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作为资本的增殖形式,是建立在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基础上的。

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使得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获取不断扩大其财富,而工人阶级则处于被剥削的地位,陷入贫困和剥削的境地。

4. 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剩余价值理论对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剩余价值理论也提醒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工人阶级的权益,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综上所述,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社会问题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现象,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剩余价值理论课件

剩余价值理论课件
剩余价值可以通过股息、利润、工资等多种方式进行分配。
剩余价值的分配不均
由于市场机制、垄断等因素,剩余价值在不同企业、行业和地区之 间的分配存在不均衡现象。
剩余价值的分配与经济增长
合理的剩余价值分配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03
剩余价值理论的应用
资本主义经济分析
01
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统一关系
劳动者通过提高自身技能、素质等,增加劳动生 产率,从而提高剩余价值,获得更高的工资待遇。
3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动态平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和剩余价值之间存在动 态平衡关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剩余价值理论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政策制定中的剩余价值导 向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剩余价值的 分配问题,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 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与影响
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本质,为无产 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影响
剩余价值理论对现代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是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
02
剩余价值的产生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定义
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
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认为 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生产过程中所投入 的劳动量。
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一些现象,如技 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对商品价值的影 响。
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
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 图到现代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劳动 价值论在不断发展完善。
剩余价值的来源
和新剑桥学派等经济学派别。

剩余价值理论综述

剩余价值理论综述

剩余价值理论综述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利息、地租。

同时,剩余价值理论也是马克思的生产理论以及企业理论的主要部分。

它是剩余劳动或经济剩余的特殊形式。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理论: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的总公式1.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

1资本在历史上最初到处都是以货币形式。

22.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在流通形式上的区别货币流通的运动形式是:W G W --; 资本流通的运动形式是:G W G --。

两种流通形式的共同点:这两种循环都可以分成同样两个对立阶段。

它们都是买和卖两个对立阶段的统一。

每个流通过程都有三个当事人登场,一个是买者,一个是卖者,一个既是买者又是卖者。

3两种流通形式的区别:W G W --和G W G --这两个循环从一开始就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以卖开始,以买结束。

作为资本的货币以买开始,以卖结束。

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期中介作用的,前一个形式是货币,后一个形式则是商品。

4并且,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本质区别。

作为货币的货币仅仅是流通手段,作为资本的货币则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

5 3.资本的总公式G W G '--(G G G ∆+=')是资本流通的总公式。

这是为贵卖而买。

它不仅适用于商人资本,而且对产业资本和生息资本一样都是适用的。

G W G '--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

6(二)总公式的矛盾1、作为资本的货币在流通形式上的矛盾。

G W G '--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

货币转化为资本即采取资本流通形式,看起来是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是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

7简单商品流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71页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71页3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73页4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73页5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76页.6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81页.通中,除了一种使用价值被另外一种使用价值代替以外,只是商品的形态变化。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和剥削现象的深刻分析,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深刻揭示。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剩余价值的产生、剩余价值的实现和
剩余价值的分配。

首先,剩余价值的产生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
造的价值与自己劳动力价值之间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价值,而雇佣劳动者的资本家只支付
劳动者劳动力的价值,剩下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也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根本来源。

其次,剩余价值的实现是指剩余价值在商品交换中的实现过程。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通过商品交换实现为利润、地租和利
息等形式。

资本家通过出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从而获取利润。


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途径。

最后,剩余价值的分配是指剩余价值在社会中的分配过程。


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分配主要表现为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的大部分,而劳动者只能获得很少的一部分。

这种不公平的分配关系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根源之一。

总之,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深刻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过程和原因,也为我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只有深刻理解和运用剩余价值理论,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剩余价值理论
在竞争均衡下,各个部门的利润率趋于一致形成的利润率水平。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在平均利润率的调节下,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即成本加上 按平均利润率计算的利润。
生产成本
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 低界限。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
在流通领域中发挥职能的资本,主要形式包括商 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
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矛盾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 间的矛盾,表现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即资本积累、贫困积累的冲突以及资本 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趋势。
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总结词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 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详细描述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工人可以在 同样的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相对剩余 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竞争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剩余价值 理论
汇报人: 202X-01-02
Hale Waihona Puke 目 录•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 •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剩余价值的分配与流通 •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与影响 • 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发展与挑战
01
剩余价值理论概述
剩余价值的定义
剩余价值
劳动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下)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要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应该拿剩余价值和雇佣劳动者的可变资本相比,而不应该把它去同全部资本相比。

用公式表示:m'=m/v在该公式中,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由于工人的必要劳动是用来生产劳动力价值或可变资本的价值的,而剩余劳动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因此,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或者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三)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第四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ppt.Convertor

第四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ppt.Convertor

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第一节利润和平均利润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成本价格:K= c+v 利润p: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价值增值。

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利润率p’=m/C(二)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1)数量大小不一样。

(2)反映的经济关系不一样。

(三)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3)资本周转速度。

(4)不变资本的节省。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一)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

围绕生产条件展开的竞争。

(二)部门之间的竞争,社会平均利润率形成。

围绕有利的投资场所展开的竞争。

不同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不同。

资本的逐利性使资本不断流向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出利润率低的部门。

(二)利润平均化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重新分配。

剩余价值总额社会平均利润率=——————╳100%社会总资本(工业产业资本)(三)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平均利润形成后的分配原则: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似乎利润只与预付资本的大小有关,与工人的劳动无关。

(四)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

(1)工人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

(2)工人要同整个资本家阶级斗争。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

生产价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原因在于:(1)平均利润总额仍等于剩余价值总额。

(2)生产价格总额仍等于价值总额。

(3)生产价格随价值变动而变动。

平均利润形成后,仍存在超额利润。

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一、商业资本商业资本:产业资本运动中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

商业资本的职能:代替产业资本家完成销售工作。

二、商业利润(H)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商业利润和产业利润趋于平均化,形成社会资本同一的平均利润率。

商业资本参加剩余价值分配后平均利润率的计算。

三、流通费用和商业资本家对店员的剥削商业资本家垫支的纯粹流通费用和生产性流通费用都是预付资本,必须取得平均利润率。

第4章 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

第4章 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理论1848-1849年革命失败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再次离开了祖国,几经周折,于1849年下半年先后抵达伦敦。

历史再次使马克思从社会革命的前台退回书房,重新进行因革命而中断了的经济研究工作。

制定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五六十年代理论研究工作的中心,直至与世长辞,他还在呕心沥血、日夜不停地为无产阶级锻造这一革命的锐利武器。

第一节揭示革命的经济根源,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一、马克思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准备革命的失败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重新审查自己的理论,特别是要求他们结合1848年革命的实践,具体地阐明革命的经济根源、社会基础、革命的动力和革命失败的原因和革命的前途。

这些问题的最终答案当然只能在“对市民社会的解剖”中寻找。

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抵达伦敦后,立即着手准备进行经济研究工作的根本原因。

不过,马克思最初预料革命将会很快重新开始。

所以,他并未立即着手写大部头的经济学著作,而只是想筹办一份名为《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的杂志,以便详细地科学地研究作为整个政治运动的基础的经济关系,说明正在进行斗争的各政党的性质,以及决定这些政党生存和斗争的社会关系。

但是,革命并没有象马克思所期望的那样快地到来。

这就使他有可能系统地研究政治经济学。

这段时间,他几乎整天都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内研究经济学著作,读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富拉尔顿的《论通货的调整》、托伦斯的《罗·皮尔爵士法案原理》及其他人的著作;同时还研究了近十年的经济史,读了图克的《价格史》、雷登的《文化的比较统计学》。

从1850年10月份起,马克思着重研究了货币理论方面的著作。

其中有布莱克的《论调节交换过程的原理》、吉尔巴特的《银行论》、加尔汉的《货币史》,1851年3月马克思阅读了李嘉图的《金银条块价格高昂》及图克的《对货币流通规律的研究》等著作。

他在阅读这些著作的过程中,做了详细的摘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社会化生产——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相互联系 相互联系 相互协作 相互联系 相互协作 彼此需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封 建 社 会
奴 隶
社 会
简单商品经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发达商品经济
商品的二因素(183)
使用价值
商 品 二 因 素
交换价值
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
生产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自发地调节、配臵社会资源。
供过于求 追 加 投 资 价格下跌 利润下降 减 少 投 资
1只羊的价值表现为2把斧子,再表现为一两银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价值形式和货币的起源
1.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1)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商品价值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 个商品表现出来 1只羊 2把斧子 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
(2)扩大的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通过许多商品表现出来 2把斧子
1 只 羊
交子:宋初(公元995年) 四川
会子、关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南宋会子
北宋交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英镑
美元
法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瑞士法郎
电子货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支付手段: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如清偿债务、

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剩余价值是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中,扣除了他们自身的劳动价值后剩下的部分,也即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论的提出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阶级性质和剥削程度,从而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剩余价值理论的概念、形成和作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扣除了劳动者自身的生活资料价值后剩下的部分。

这个剩下的部分就是资本家所占有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的劳动力是一个商品,他们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而资本家得到劳动力后,就可以利用劳动者的劳动力进行生产,生产出商品,并将商品卖掉获取利润。

而劳动者则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

正是这部分被剥削的价值,形成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必然结果,它揭示了劳动者的剥削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阶级对立。

剩余价值的形成包括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保持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首先是绝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会通过延长工作日的方式来剥削劳动者,即使用同样的工资换取更长的工作时间,从而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方式导致劳动者的身体和精神受到极大的摧残,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技术的进步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能够在同样的工作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资本家会利用这一点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使工作时间不变,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方式使得劳动者在同样的工作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更多,然而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也会相应增加,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秘密,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重要经济学理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即资本家剥削工人所赚取的超过工人劳动价值的部分。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利润的本质表现,也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核心。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利用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来获取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三、剩余价值的分配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和再投资,从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更多的利润。

剩余价值通过资本的循环和积累,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实现了分配。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秘密,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剩余价值理论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核心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剥削工人所赚取的超过工人劳动价值的部分是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实现的重要目标。

在当代社会,剩余价值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剩余价值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和规律仍然没有改变。

无产阶级仍然在为解放自己和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而剩余价值理论则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结合了生态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的知识,旨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形成和剩余价值产生的基本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源泉与流转方式,对于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分析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一、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是在商品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在工资和生活资料等付出之外所创造的具有价值的部分。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而劳动力的使用与其价值相比价值实现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了剩余价值。

二、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以工资的形式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而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工资的支付,这就形成了剩余价值。

在流通过程中,剩余价值在商品交换中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资本家的统治地位。

三、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剩余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商品交换和资本运动来完成。

在商品交换中,通过市场实现剩余价值的转化,即通过销售商品使剩余价值转化为现金,并成为资本家的利润。

在资本运动中,剩余价值通过资本的再投资和扩大规模,进一步实现价值的增殖与积累。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本质和产生机制,深刻揭示了剥削的实质和阶级矛盾的对立,为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特点,还为解决阶级矛盾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

总之,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实现方式的阐述,为我们认识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深入研究和应用剩余价值理论,对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一 100 80C+20V+20m=120 二 100 80C+20V+20m=120 三 100 80C+20V+20m=120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指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家不是把剩余价值全部 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 分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 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 在原有的规模上扩大进行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 m’=100%,积累率50%
剩余价值率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家对雇佣工 人的剥削程度,因而又叫剥削率。

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的“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 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 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根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 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 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可是,他没有料到,英国工人一到
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洲,就跑的无影无踪,结 果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都没有了。马克思因此 打趣说:“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 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
资本从本质上说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
就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和扩大,再生产比例遭到破坏,产
品实现困难,引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自动化水平达到了 空前规模。20世纪60年代工业机器人的出现,使得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中,除了“蓝领”和“白领”以外又增添了“钢领”即机器人。据此,西方一 些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声称劳动价值论过时了,现代化的机器和劳动 一样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比如丹尼尔•贝尔说:“在电子计算机时代 技术起着决定作用,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要改变,过去是劳 动创造价值,现在是知识与技术创造价值。”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 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指出:“在信息经济社会,价值的 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来实现的。” 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评析上述材料观点是否正确并阐明理由。

(完整版)剩余价值论

(完整版)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2、劳动力成为商品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4、生产要素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三、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3、资本有机构成四、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2、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3、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4、借贷资本和利息5、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6、土地所有权和地租7、股份资本和股息8、土地价格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首先要有一定量的货币,以便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

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是有区别的,这表现在简单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相区别。

简单商品流通公式即:W-G-W(W代表商品,G代表货币);资本流通公式即:G-W-G。

这两个流通公式的区别是:第一,流通形式不同。

具体表现在买和卖的顺序不同,即前都是为了买而卖,后者是为了卖而买;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即前者两级都是商品,后者两级都是货币;流通的媒介不同,即前都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第二,流通内容不同。

前者的实际内容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而后者的实际内容是价值增殖,因此,资本流通公式实际上是G-W-G' (G'=G+△G)。

第三,流通目的不同。

前者是为了获得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多的货币,在G-W-G'中,G'=G+△G,即预付的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这个增殖额(△G)称为剩余价值(用字母m表示)。

第四,流通的运动限度不同。

前者在获取使用价值时目的就达到了,流通过程就结束了,而后者的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这就决定它的运动是无止境的。

在简单商品流通中,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而在资本流通中,作为资本的货币则能带来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引言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深刻分析和批判的基础,也是阐述资本主义剥削的机制和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剩余价值的概念、产生的过程、意义与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深入了解剩余价值理论的内涵和意义。

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其实际工资之间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者以劳动力出售的方式,将自己的劳动力转化为商品,而资本家则以经济手段将劳动者劳动力的价值与其实际工资进行剥削。

剥削的过程使得资本家获得了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剩余价值的产生主要是由剩余劳动引起的。

剩余劳动是指劳动者在满足自身生活物质需要后,继续为资本家创造价值的工作。

剩余劳动的比例决定了剩余价值的多少。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劳动的产生主要是由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引起的。

从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售给资本家,以换取工资。

2. 劳动者进行必要劳动:劳动者利用劳动力进行生产,以满足自身生活物质需要。

这部分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等同于劳动者工资的价值。

3. 劳动者进行剩余劳动:在满足自身生活物质需要后,劳动者继续为资本家创造价值,即进行剩余劳动。

这部分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4. 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归属于资本家,作为资本家的收入。

剩余价值的意义与影响剩余价值的存在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1.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占有是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占有的核心。

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占有,获取了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并积累更多的财富和资本。

2.剩余价值是阶级矛盾的经济表现: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占有,导致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

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但仅获得了工资的一部分,导致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对立和冲突。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欧阳学文摘要: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创立的。

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或转化等理论。

关键字:剩余价值,生产过程,马克思主义正文:马克思科学地揭示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关键在于把“劳动力”与“劳动”区分开来,并且依据价值规律阐明了劳动力这个商品的特殊性质。

资本家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后,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实现了价值增殖,这样资本家才有利可图。

于是,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性质也就昭然若揭了,剩余价值无非是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马克思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之后,又考察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马克思根据他创立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入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工人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即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工人的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和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过程。

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是劳动过程也是价值增殖过程的科学论断。

进而通过对劳动过程中不同要素的不同作用的分析,又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即原料、辅助材料、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因而称之为不变资本。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因此叫可变资本。

由于代替可变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力,以其具体的有用劳动创造出有用产品,把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同时由于支出了抽象劳动,它再生产出自身的等价物和一个超过这个等价物而形成的余额即剩余价值。

资本自身内部的这种区别,反映了不同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突出了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第四章 剩余价值的实现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四章  剩余价值的实现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物质磨损又叫有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物质要素受到损失 。造成物质磨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 中引起的;二是由自然力引起的。
精神磨损又叫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价值上受到的损 失。造成精神磨损的原因也有两个:
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同样的机器设备所需要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使原有的机器设备价值降低;
②资本集聚的规模受限 于个别资本的规模,资本集 中是社会总资本的重新组合 不受规模等限制;
③资本集聚比资本集中 的速度慢。
21
(三)相对过剩人口
(1)相对过剩人口——就是超过资本对其需要的劳动人口。 这种人口过剩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资本的需要来说 的,有一部分劳动人口成为剩余的或多余的人。
(2)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存在形态: 一是流动的过剩人口 二是潜在的过剩人口 三是停滞的过剩人口
第四章 剩余价值的实现
第一节 资本的流通过程
一、资本的循环 (一)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值,资本的运动表现为从生 产到流通,从流通到生产的不断转换过程,在这个不 断的转换过程中,它具有了循环的形式。 资本的循环过程是资本在运动中实现其价值增值—— 剩余价值的过程。
(一)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二)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是:第一部类可变资本与 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用公式表示为:
Ⅰ(v + m)=Ⅱc 由Ⅰ(v + m)=Ⅱc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引申出另两个实现条件: Ⅰ(c+v+m)=Ⅰc+Ⅱc,即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
二、社会总资本及其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一)社会总资本 社会总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社会总产品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 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两个方面:

第四章 剩余价值实现理论

第四章 剩余价值实现理论
素之一.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有所 削弱,而日本的经济在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呈现跳跃式的发展.其中的原因之
一,日本的各个经济部门的装备设施得到及时更新 ,固定资产使用年份远比美国要
短得多,甚至是世界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1.6倍.
案例2:石头怎样在水中漂起来?
1996年5月, “小天鹅”转为社会公众公司,它通过发行7000万股B股,又募得资 金 3 亿多元 . 同年 6 月 , 它成功地向国外投资者发行 7000 多万股B股 , 共募得资金 31248 万元人民币 .B股发行后 ,到1996年7月末 ,公司总资产已达 12.06亿元,比 1995 年末增长45.34%;净资产达9.52亿元, 比1995年末增长56.09%;资产负债率由1995 年末的26.44%降到21.06%. 1997年3月18日它又向社会公开发行了6000万股A股,每股发行价达12.24万元
在一次关于“业务流程再造”的高级经理人培训会议上,海尔 集团cEO张瑞敏目光炯炯地看着讲台下的中层干部们,提出了一个 象脑筋急转弯的问题。 “ 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 “把石头掏空”,有人喊了一句,张瑞敏摇了摇头。
“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又有人答道,张瑞敏又摇了摇头。
“做一快假石头”,这个回答引来了一片笑声,张瑞敏还是摇 了摇头:“石头是真的”。 “速度“海尔集团见习副总裁喻子达回答道。 “正确”张瑞敏脸上露出了笑容:“《孙子兵法》上水果:‘激水 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网络时 代,速度同样决定了企业能否越上新的高峰!”
公式:n(周转次数)=U(年)/ u(周转一次的时间)
关系: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正比,与周转时间成反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千方百计缩短资 本周转时间,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流通公式 货币
商品
更多的货币
GW

G’

G’=G+ G △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两者的区别
货币流通公式
商品
货币
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
货币
商品
更多的货币
买卖顺序、流通的起终点、流通媒介物不同
流通的目的不同
Hale Waihona Puke 流通的内容不同 运动的限度不同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普通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 区别
第一节第四章货剩余币价值转理论化为资本
三、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完全自由的人 除了劳动力之外没有 其它的谋生手段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
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
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
剩余价值m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初步概念
当货币以G—W—G+ΔG的形式运动, 从而带来增殖额Δ G时,这个货币就不 再是一般的货币,它已经转化成资本, 尽管在表面上看它与一般货币没有区别。
作为资本的货币在运动中带来的增
殖余额ΔG,我们称之为剩余价值m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A.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B.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C.工人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D.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思考
单选: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和(
)的统一 A、价值实现过程 B、价值分配过程 C、价值增殖过程 D、价值转移过程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历年考题:多选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历年考题
2012年10月(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 石是
A.商品学说 B.货币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资本积累学说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论的内容
1、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剩余价值由可变资本带来 4、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5、剩余价值与劳动力价值(工资)的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预 生产资料
付 价值(48元)


劳动
价 劳动力
值 价值 (3元)
(总计51元)
具体 创造使用价值 ………………(48元)
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抽象 创造新价值 ………… (6元)
劳动 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劳动过程 资本 主义 生产 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 54元)
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

产 过 程
价值 形成 过程
抽象 劳动
形成
使用价值 旧价值
价值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本 主
劳动 具体 创 造 过程 劳动
使用价值
义 的
旧价值
生 产 过
价值 形成 过程
抽象 劳动
形成

A 价价值值 剩余价值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商品生产过程
预 生产资料
历年考题
2013年4月(多选):
34.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劳动者
A.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 B.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 C.有人身自由 D.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E.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历年考题
单选 7.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的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D.价值增殖与等价交换的矛盾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普通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
区别
5、流通的限度不同
W
G
W
获得使用价值后, 流通即结束。
G
W
G'
为追求价值增殖, 运动无止境。
“资本的目的不是取得一次利润,而是谋取利润 的无休止的运动”——《资本第四论章剩》余价值理论
思考
简答: 资本与货币的区别 单选题:2013年4月(单选): 资本的总公式是: A、G—W—G B、W—G—W C、G—W—G’ D、W—G—W’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如何解决?
G
W
G'
货币所有者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 使用能够创造出价值,并且能够创造出 比自身更大的价值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三、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 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 和。
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 成过程。 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 价值等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 所以,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 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历年考题
8.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 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
第一节第四章货剩余币价值转理论化为资本
三、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 商品
价值
使用价值
不仅能创造出
劳动力本身的价 值,而且能创造 出比自身价值更 大的价值。
第一节第四章货剩余币价值转理论化为资本
劳动力这个商品,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它独特的 使用价值,可以创造出比自身价值大得多的价 值
途——让人家来鞣。”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三、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 商品
价值
使用价值 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第一节第四章货剩余币价值转理论化为资本

生产和
生产和
动 力 价
再生产
再生产
= 决定
劳动力 所花费
劳动力 所花费
的社会
的生活

必要劳
资料的
动时间
价值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劳动力 价 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G的 来源 (剩余 价值)
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
又离不开流通中产生 商品离开流通不能增值 货币离开流通也不能增值
进一步分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资本到底为什么增值了?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解决G—W—G ‘矛盾的条件是: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
生,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从表面上看, G W G ' 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G的 来源 (剩余 价值)
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



等价


交换




不等价


交换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思考
单选: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随着使用价值的消费能
创造出大于( )的新价值 A、使用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价值 D、不变资本价值
多选:
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因素: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历史因素
C、道德因素 D、个别劳动时间
E、劳动强度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四、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本章【重点与难点】
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及劳动力商
品的特点 3、资本的划分及其重大意义 4、价值形成的过程与价值增殖的关系 5、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方法 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其基本形式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1、买卖的顺序不同
商品(货币) 流通
资本流通
WG

GW

W

G’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普通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 区别
2、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WGW
货币
G W G’
商品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普通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3、流通的目的不同
W
G
W
为买而卖,取得使用价值
35.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A.工人有权利参与对劳动过程的管理 B.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C.工人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D.工人劳动产品的一部分归资本家所有 E.工人拥有劳动力的使用权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2020/11/28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本篇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心是 研究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 本质——剩余价值生产。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劳动价值理论
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剩余价值理论
阐明剩余价值的本质和剩余价值规律,完成了政 治经济学的革命,建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理解经济关系的一把钥匙 。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就是由劳动者 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 部分价值。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
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 值,是两个不同的量,这两个价值的差额,构成 了剩余价值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