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行政许可行为

合集下载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 第七章 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与行政强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 第七章 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与行政强制
1.撤销(第69条) 行政机关对于一个已经作出的违法行政许可,溯及既往地 使其丧失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 (1)撤销机关(许可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 ﹡不同于通过复议和诉讼的撤销
(2)撤销程序(依职权或依利害关系人的申请) (3)撤销事由 可以撤销的事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作出的;超越法定职权作出的;违反法定程序作出的;对 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作出的;依 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应当撤销的事由: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 得的行政许可 ﹡可以或应当撤销的行政许可,若撤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 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4)撤销后的赔偿(补偿) 应当赔偿的:可以撤销的行政许可被撤销 不予赔偿的:应当撤销的行政许可被撤销
• 行政处罚的种类
1.法定种类 (1)行政处罚法第8条第(一)至(六)项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 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营业 执照;行政拘留 (2)行政处罚法第8条第(七)项:法律、行政法 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劳动教养(《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若干问题的决 定》) 限期出境与驱逐出境(《治安管理处罚法》) 通报批评(如劳动法律、行政法规)
2.理论上的分类 (1)申诫罚:是向违法行为人发出警诫,申明其违法行为, 通过对其名誉、荣誉、信誉等施加影响,引起其精神上的 警惕,使其停止违法和不再违法的处罚形式。包括警告、 通报批评等。 (2)财产罚:是命令违法行为人缴纳一定的金钱或者剥夺 其有关财物的所有权、占有权的处罚形式。包括罚款、没 收违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物。 (3)能力罚:是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从事某种行为或活 动的能力和资格的处罚形式。包括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 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营业执照。 (4)人身罚:亦称自由罚,是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一定人 身自由的处罚形式。包括行政拘留、劳动教养、限期出境 和驱逐出境。

第七章 抽象行政行为

第七章 抽象行政行为

第七章象行政行为一、抽象行政行为概述(一)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抽象行政行为,指的是行政主体针对非特定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可以反复多次适用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以及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由于《行政诉讼法》正式使用了具体行政行为这一概念,理论界便提出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与之相对应。

这两类行为的区别主要在于两点:一是适用对象,抽象行政行为适用于不特定对象,而具体行政行为适用于特定对象;二是适用次数,抽象行政行为一经制定便可反复多次适用直至其失效,而具体行政行为只是一次性的处理,不能多次适用。

对于抽象行政行为,可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进行考察分析:从动态方面看,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不特定的事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行为;从静态方面看,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不特定的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包括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

概括起来,抽象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如下:第一,对象的不特定性。

抽象行政行为以不特定的人或事为行政对象,即它针对的是某一类人或事,而非特定的人或事,所以带有一种普遍性的特征。

第二,可反复适用性。

内容的可反复适用是抽象行政行为的明显特征,也是区别于具体行政行为的一个显著标志。

第三,不可诉性。

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是目前我国的行政行为的一个特点。

随着行政法治化进程的发展,这一特点正在发生改变并将发生深刻改变。

(二)抽象行政行为的分类抽象行政行为依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理论界比较认同而且比较方便实用的分类方法,是以抽象行政行为的规范程度与效力等级为标准所作的划分,即行政立法行为和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还有以抽象行政行为的权力来源不同为依据,将其分为依授权制定行为规则的行为和依职权制定行为规则的行为;等等。

第一,行政机关的行政立法行为。

关于行政立法行为,按效力等级可分为:制定行政法规的行为和制定行政规章的行为;从制定的机关来分,则可以分为:国务院制定、发布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制定、发布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发布地方政府规章。

公安行政法重点

公安行政法重点

公安行政法学(重点)第一章公安行政法概述一、公安行政法调整对象1. 公安行政管理关系2. 监督公安行政关系3. 公安行政救济关系4. 公安内部行政关系二、行政法功能1. 管理的依据2. 控制公安行政权3. 侧重于控制权功能:法治的本义在于控制权力;中国的文化背景需要控制权利三、行政法法源1. 成文法源:(1)宪法(2)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3)行政法规(国务院)(4)地方性法规(各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4)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

地方政府规章:各省、直辖市、较大市的政府)、(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理(民族自治区)(6)法律解释2. 不成文法源:习惯法、判例、法的一般原则3. 公安部颁布的规章是以“令”的形式4. 治安管理处罚法和行政处罚法是特殊法与一般法的关系5. 法律冲突的解决规则: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2、同位法: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第二章公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公安行政合法性原则1. 概念:是依法行政在公安行政法中的具体体现,是指公安行政主体必须依法行使公安行政权,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2. 内容:实体合法、程序合法、责任法定二、公安行政合理性原则1. 比例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现实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使二者处于适度比例。

(大陆法系)(1)妥当性原则:公安机关所采取的手段必须适合所追求的目的(2)必要性原则:在行政目的的实现有多项手段时,应选择对公民权利侵害最小的手段(3 )均衡性原则:手段对相对人权利的限制程度,不得与达成之行政目的的需要程度不成比例,不得造成公民过重的负担。

2. 平等对待原则3•正当考虑第三章公安行政法主体一、公安行政主体1. 概念:享有公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公安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行政法律责任的组织。

行政法学电子教案

行政法学电子教案

行政法学电子教案第一章:行政法学的概念与特征1.1 行政法学的定义解释行政法学的概念,强调其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1.2 行政法学的特征阐述行政法学的独立性、实践性和理论性等特征分析行政法学与其他法学分支的关系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1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述介绍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2.2 行政合法性原则解释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探讨行政合法性原则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第三章:行政主体与行政行为3.1 行政主体的概念与分类阐述行政主体的定义和分类,包括政府机关、公共企事业单位等3.2 行政行为的种类与特征介绍行政行为的种类,如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分析行政行为的特点,如单方意志性、强制性和可诉性等第四章: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4.1 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特征解释行政诉讼的定义和特征,强调其解决行政争议的职能4.2 行政诉讼的程序与诉讼主体阐述行政诉讼的程序步骤,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和判决等分析行政诉讼中的诉讼主体,如原告、被告和第三人等第五章:行政合同与行政强制5.1 行政合同的概念与特征解释行政合同的定义和特征,强调其行政性质和合同形式的结合5.2 行政合同的种类与实践介绍行政合同的种类,如公用征收合同、公共工程合同等分析行政合同在实践中的应用和问题第六章: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6.1 行政处罚的概念与种类解释行政处罚的定义和目的阐述行政处罚的种类,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6.2 行政处罚的程序与法律适用分析行政处罚的程序要求,如告知权利、听取陈述申辩等探讨行政处罚的法律适用和司法审查第七章: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7.1 行政许可的概念与特征解释行政许可的定义和特征,强调其作为一种法律行为7.2 行政许可的种类与程序介绍行政许可的种类,如审批许可、登记许可等阐述行政许可的程序,包括申请、审查、决定和公告等第八章:行政监督与行政指导8.1 行政监督的概念与法律依据解释行政监督的定义和目的探讨行政监督的法律依据和制度框架8.2 行政指导的概念与实践阐述行政指导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行政指导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作用第九章: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9.1 行政赔偿的概念与归责原则解释行政赔偿的定义和归责原则探讨行政赔偿的责任范围和赔偿标准9.2 行政补偿的概念与法律适用阐述行政补偿的定义和目的分析行政补偿的法律适用和补偿程序第十章: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10.1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定义和分类分析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10.2 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与特点阐述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定义和特点探讨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保护与限制第十一章: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11.1 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条件分析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条件和要素探讨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效果11.2 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与消灭解释行政法律关系变更与消灭的条件和程序分析行政法律关系变更与消灭的法律后果第十二章:行政法律规范与行政法律文件12.1 行政法律规范的概念与特点解释行政法律规范的定义和特点探讨行政法律规范的种类和效力等级12.2 行政法律文件的概念与格式阐述行政法律文件的概念和格式要求分析行政法律文件的制作和发布程序第十三章:行政法律适用与行政解释13.1 行政法律适用的概念与原则解释行政法律适用的定义和原则探讨行政法律适用的依据和程序13.2 行政解释的概念与种类阐述行政解释的定义和种类分析行政解释的效力与法律后果第十四章:行政法律顾问与行政法律监督14.1 行政法律顾问的概念与职责解释行政法律顾问的定义和职责探讨行政法律顾问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和地位14.2 行政法律监督的概念与制度阐述行政法律监督的定义和制度分析行政法律监督的机构与监督方式第十五章:行政法学的应用与实践15.1 行政法学的应用领域探讨行政法学在行政实践中的应用领域分析行政法学在解决行政争议中的作用15.2 行政法学的实践发展阐述行政法学在实践中的发展现状展望行政法学在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原则、行政主体与行政行为、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行政合同与行政强制、行政处罚与行政许可、行政监督与行政指导、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行政法律规范与行政法律文件、行政法律适用与行政解释、行政法律顾问与行政法律监督以及行政法学的应用与实践等内容。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

一、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案二、课时安排:每章2学时,共10学时三、教学目标:1. 了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调整对象。

2. 掌握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制度。

3. 理解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原则和程序。

4. 学会运用行政法律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行政法导论1. 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2.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与范围3.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1. 行政主体概述2. 行政相对方3. 行政授权与委托第三章:行政行为1. 行政行为的概念与分类2. 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3. 行政强制与行政征收第四章:行政复议1. 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征2. 行政复议的范围与程序3. 行政复议的决定与执行第五章:行政诉讼概述1. 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2.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排除事项3. 行政诉讼的程序与诉讼参加人五、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原则、制度和程序。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4. 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材。

2.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 法律法规:整理我国现行的行政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学时2. 第二章:2学时3. 第三章:2学时4. 第四章:2学时5. 第五章:2学时九、作业与课后辅导: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课后辅导:解答学生疑问,提供学习指导。

十、课程总结与反馈:1. 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总结,分享学习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19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19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19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9.04.23•【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九号•【施行日期】2019.04.23•【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许可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9年4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行政许可的设定第三章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第四章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第一节申请与受理第二节审查与决定第三节期限第四节听证第五节变更与延续第六节特别规定第五章行政许可的费用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第三条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本法。

第四条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原则。

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

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

未经申请人同意,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参与专家评审等的人员不得披露申请人提交的商业秘密、未披露信息或者保密商务信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涉及国家安全、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除外;行政机关依法公开申请人前述信息的,允许申请人在合理期限内提出异议。

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平等权利,行政机关不得歧视任何人。

第七章行政决定

第七章行政决定
一般来说,如果附款所设定的法律事实是必然 发生的,通常视为期限;如果相应法律事实的发生 是或然性的,则应视为条件。
3.负担(义务) 所谓负担,是指行政主体作出授益性行政决 定时对相对人所附加的一定作为或不作为义务, 是行政实践中最常见的一种附款。
负担与条件的区别在于:条件是对行政决定 效力的限制,而负担则是对行政决定内容的补充。
4.撤回权的保留 所谓撤回权的保留,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 决定的同时,预先向当事人作出的在未来可能撤回 行政决定的声明。
这类附款只能针对授益性行政决定,其目的在 于排除当事人的信赖保护权。
(二)附款的限制与救济 行政决定的附款应遵守下列规则:
●法律明文规定可以附加附款的,行政主体可以 规定附款;反之,法律明文禁止的,行政主体不得附 加附款。
一般来说,对于尚处在法定争议期间(包括复 议期间和行政诉讼期间)的行政决定,其效力的核 心是公定力,其他效力只是公定力的一个自然延伸, 是从属于公定力的。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 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 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旦行政决定经由法定机关依法定程序最终确 认了其合法性或超过法定争讼期间后,其公定力即 自然消灭,行政决定的法律效力主要由后三者构成。
三、行政决定的内容与方式
(一)行政决定的内容 行政决定的内容,是指行政决定所包含的行政
主体的意思表示,也就是行政主体通过特定行政决 定所确定的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的 总和。
1.设定权利或义务 2.变更权利或义务 3.消灭权利或义务 4.实现权利或义务 5.确认权利或义务 6.确认法律事实
5.行政决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 被有权机关修改、废止或撤销,原行政决定的继续 存在与新的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相抵触,且不 予撤回将可能危害公共利益的,可以撤回;但原行 政决定并不构成对公共利益的危害时,原则上不应 撤回。因此种原因被撤回的行政决定,相对人享有 信赖保护权。

(完整版)行政法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行政法重点复习资料

行政法重点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第一章行政法概述一、行政权的概念、内容、特点P11行政法研究的核心——行政权(一)、概念:一般认为,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关于该概念,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行政权是一种执行权;第二,行政权来自于国家法律的赋予或认可.(P11)(二)、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规范制定权、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指导权、行政决定权、行政执行权、行政裁决权、行政复议权等权利.(P12)(三)、特点:1、执行性 2、法律性 3、强制性 4、优益性 5、不可处分性(P12)二、行政法的特点:P17-181、形式上的特点:①、行政法在形式上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②、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庞大、形式多样;2、内容上的特点:③、行政法涉及领域广泛,内容十分丰富;④、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⑤、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

三、行政法的渊源P19-21 (着重记黑体字部分,非黑体字了解应该即可)(一)宪法:是行政法最根本的渊源,也是行政活动的基本依据。

(二)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法规范的基本形式;其效力低于宪法,高于其他行政法规范。

(三)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具体表现为“条例”、“规定"、“办法"。

其效力低于法律,高于其他行政法规范.(四)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其效力低于法律、行政法规,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前提: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五)行政规章:是国务院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以及较大的市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包括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六)法律解释:有权机关对法律法规所做的正式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地方解释.(七)国际条约和协定:我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协定,在国内具有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PPT课件
集会游行示威许可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的设立及运营 金融业的市场准入及经营活动 危险品的生产、储藏、运输及销售
2020/10/13
14
2)特许
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 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 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主要功能是合理 分配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如
国有土地使用许可、海域使用许可、出租车经营 许可、排污许可、公用事业经营许可等
2020/10/13
5
内容提要
行政许可的概念及种类 我国现行行政许可制度的弊端
制定《行政许可法》的基本思路和指导原则
2020/10/13
6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及种类
1、许可及行政许可的中文本义 许可
准许或容许
行政许可
行政审批
2020/10/13
7
2、行政许可的经济学含义
行政许可在经济学里一般被称为政府规制或者政府 的行政规制,其经济学含义是:
2020/10/13
12
4、行政许可的事项及分类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规定,行政许 可包括:
普通许可 特许 认可 核准 登记 其他行政许可
2020/10/13
13
1)普通许可
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 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 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 准的事项。主要功能是防止危险、保障安全。 如
《行政许可法》第二条:本法所称行政 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 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从三个层次把握其含义
行为的类别 行为的性质 行为的功能
2020/10/13
9
1)在行为类别上,行政许可是 依申请的管理性外部行政行为。

第七章 行政行为概述

第七章 行政行为概述

3、法律要素(影响) 行政行为应当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即 对他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 有些行政行为不具有法律意义,如气象预 报、发布统计数字、地震局发布地震预报 等行为。这类行为属于事实行为。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


(一)从属性(合法性)
1、行政行为的实施要有法律依据。(服从法律、 接受法律监督) 2、必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实施。(如, 行政处罚,发现违法行为立即处罚)


外部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 强制等。
针对外部行政行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申 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内部行政争议有特 殊途径解决(申诉、控告、仲裁),不能起诉, 不能复议。


(三)羁束行政行为&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针对具体行 政行为的分类,以作出行政行为时行政规范约束的程度的 不同为标准) 羁束行政行为:指法律对行为的范围、条件、形式、程序、 方式等作了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不能作出选择的具体行政 行为。
BD 例:下列哪些是抽象行政行为的成果? A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B 国务院《电信条例》 C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司法解释) D 北京市政府《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

(二)内部行政行为&外部行政行为 (是否与行 政主体具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 内部行政行为:如,行政主体对其公务员的奖惩、 任免、调动等
第七章 行政行为概述
第七章 行政行为概述

本章节将讲述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分 类、内容、形式,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合法要件,以及效力规则、瑕疵行为的效 力后果等。

下列哪些行为是行政行为: 1、公务员进超市购物

行政许可工作规章制度范本

行政许可工作规章制度范本

行政许可工作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行政许可工作,保障行政许可工作的公平、公正、高效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行政许可工作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条件对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并发放许可证书的行为。

第三条本规章适用于行政许可工作的规范管理。

第四条行政许可工作应当遵循依法行政、服务大局、保障公正和公平、整肃作风、提高效率的原则,按照依法办事、依规办事的要求开展工作。

第五条行政许可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行政许可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对失职、渎职等行为应当追究相应责任。

第六条行政许可工作实行综合管理,由行政许可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监督各部门行政许可工作的开展。

第七条行政许可工作应当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加强信息公开,健全行政许可工作的监督机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第二章行政许可的申请第八条行政许可申请人应当准确了解行政许可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规定提交真实、有效的申请材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九条行政许可申请人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提交真实、完整的申请材料,如需提供证明材料的,应当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明材料。

第十条行政许可申请应当通过行政许可办公室设立的申请窗口进行,提供申请表格、申请材料清单等必要文件,由行政许可工作人员协助填写申请表格。

第十一条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完整的申请材料,否则不予受理,并告知相关申请人补正事宜。

第十二条行政许可申请人因特殊原因需延长申请时限的,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书面延期申请,并说明延期原因。

第十三条行政许可办公室应当对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确保申请材料齐全、准确。

第十四条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行政许可办公室应当及时受理,并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第十五条行政许可办公室应当建立申请进度查询系统,以便行政许可申请人及时了解申请进展情况。

第十六条行政许可办公室应当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行政许可申请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行政法》期末复习资料(第七章至第十章)

《行政法》期末复习资料(第七章至第十章)

《行政法》期末复习资料(第七章至第十章)第七章行政行为原理第一节概念一.概念多歧的行政行为(1)行政活动(2)行政行为(3)行政处理(4)行政决定(5)行政处分(6)其他。

二.行政行为的不同含义(1)最广义:行政机关作出的所有行政行为(2)广义:公法性的行政行为(3)狭义:公法性的行政法律行为(4)最狭义:具体行政行为三.行政行为的定义(1)定义: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作出的能直接或间接引起法律效果的公法行为(2)特征1.公法行为2.包含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3.包含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第二节分类一.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区分标准(1)对象是否特定(2)效力朝向(3)发生效力的方式二.外部行政行为与内部行政行为三.违法的行政行为与合法的行政行为四.作为的行政行为与不作为的行政行为(1)作为义务来源:法定、约定、先行行为、法院生效裁判文书、上级机关交办、检察建议等(2)作为义务的形式:程序性义务(作出答复)与实体性义务(作出实质性履行的行为)五.程序性行政行为与实体性行政行为(1)程序性行政行为是指为了保障实体性行政行为的作出而产生的行为,例如受理、通知、送达、组织听证、调查等行为。

实体性行为是指最后产生的结果(2)传统的行政法理论,关注的是行政行为的结果,即行为的“瞬间摄影”,而对于行政的过程是关注不足的第三节功能一.设定权利与义务二.形成权利与义务三.确认权利与义务第四节形式(1)书面形式:最为常见的行政行为形式(2)口头形式:【法例】《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修订)第87条第2款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应当依据事实和本法的有关规定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予以处罚。

对于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指出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后放行(3)动作形式:比如交警指挥交通(4)电子形式:例如交通信号灯(5)默示形式: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市场监督管理法全文内容 -回复

市场监督管理法全文内容 -回复

市场监督管理法全文内容-回复《市场监督管理法》全文内容引言:市场监督管理法(简称“《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一部法律,为监督管理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本文将详细解读《法》的全文内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该法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明确了该法律的立法目的和依据,旨在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维护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

同时,该法律还明确指出,市场监督管理应当遵循法治原则和风险管控原则。

第二章监督管理机构第二章主要规定了市场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权限和职责。

其中规定了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对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统筹领导,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的市场监督管理工作。

同时还规定了市场监督管理机构的执法职责、查封、扣押、没收和罚款等执法手段的执行条件和程序。

第三章市场监管行为第三章明确了市场监管行为的范围和内容。

规定了打击市场违法行为的目标和措施,包括查处虚假广告、违法销售、生产伪劣商品等行为。

同时还规定了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在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当依法履行的职责,包括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公开执法信息、监督抽查商品和服务等。

第四章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第四章规定了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明确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市场竞争的基础,规定了对于生产、销售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有权采取查封、扣押、责令停产停业等措施,并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第五章食品安全监管第五章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目标和措施。

规定了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食品抽样检验、风险监测等监管行为,对违法食品进行查封、扣押、罚款等处罚措施。

同时还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定责任和追究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

第六章消费者权益保护第六章明确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原则和措施。

规定了消费者权益公益诉讼的范围和程序,明确了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消费者组织开展维权活动。

行政许可法讲解

行政许可法讲解

行政许可法讲解
行政许可法讲解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第一章总则。

规定了行政许可的定义、适用范围以及七项原则,包括合法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行政许可不得转让原则、监督原则等。

这些原则是行政许可实施的基本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行政许可制度。

第二章是行政许可的设定。

包括行政许可设定的事项范围,即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和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还包括行政许可设定的机关层级和法律位阶。

第三章是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

即行政执法主体,本法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有两类: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第四章是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包括行政许可的申请和受理、审查与决定、期限、听证、变更与延续以及特别规定。

第五章是行政许可的费用。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六章是监督检查。

这里包括两个层次: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等内部监督和许可机关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监督。

第七章是法律责任。

对于违法设定行政许可、不依法办理行政许可、未按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许可以及未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等行为,相关责任人可能会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信赖保护原则 1、行政机关无法定理由不变更、不撤销行 政许可; 2、由于法律、法规的修改,或者公共利益 的需要,使行政许可的效力无法继续致使 相对人遭受损失的,应当对相对人予以补 偿。
三、行政许可的类型 (一)权利返还式许可 (二)利用许可 1、自然资源的利用许可; 2、有限公共资源的利用许可。 (三)特许 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经营许可
(三)行政许可制度的含义 通过法律将特定的社会领域规定为禁止 领域,同时规定获得该领域行为资格或者身 份的条件,在相对人提出申请的情况下,经 行政机关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相对人解除禁 止,并由行政机关监督相对人被许可行为的 法律制度。 自由——禁止——解禁——秩序 注意:许可制度的起点是自由;许可制度 就其实质而言是公权对私权的限制和制约。
二、行政许可的原则 (一)行政许可法定原则 1、行政许可设定法定 、 第一,可设许可的范围法定。这是《 第一,可设许可的范围法定。这是《行政许可 最具意义的规定。 法》最具意义的规定。 第二,可设许可的主体法定。 第二,可设许可的主体法定。 第三,设定许可的程序法定。 第三,设定许可的程序法定。 2、行政许可实施法定 、 第一,实施主体法定(阅读许可法相关条文) 第一,实施主体法定(阅读许可法相关条文) 第二,实施程序法定(阅读许可法相关条文) 第二,实施程序法定(阅读许可法相关条文)
第七章 行 政 许可行 为
第一节 行政许可概述
一、行政许可概念 (一)行政许可行为的定义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依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以颁发 特定证照等方式,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赋予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的法 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行政许可行为的特征 1、行政许可是应申请的行政行为 2、行政许可是对法律禁止的解除 3、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通常以证照的形式表现 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