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英《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专题28 鉴赏诗歌的语言之“赏析语言风格”(解析版)
专题28 规范作答——鉴赏诗歌的语言之“赏析语言风格”一、真题速递1.【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答案】14.B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特别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
故选B。
15.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
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
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
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
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
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2019届高考语文语言文字综合运用一百练(4)(含解析)
语言文字综合运用一百练(4)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
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
”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_______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____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
”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
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____________.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牛刀小试蒸蒸日上众望所归庸人自扰B.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C。
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D.初露锋芒蒸蒸日上不负众望庸人自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
B.在俄罗斯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C.俄罗斯在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D。
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1周鉴赏诗歌的语言二含解析 含答案
鉴赏诗歌的语言(二)难易程度:★★★☆☆┇高考频度:★★★☆☆【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生动贴切;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②动中见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试题分析】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二)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考查炼句,古人非常重视炼句,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何谓炼句?炼句就是锤炼句子,使用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或是以少总多、婉曲坦陈等表现手法,使诗句精警动人。
高考诗歌鉴赏炼句题着眼于诗歌描景、抒情、情景交融、推陈出新、创意出奇等几个方面出题。
一般可分为“结合全诗,赏析句子”“分析诗句妙处”“比较鉴赏”等几种题型。
典例属于“分析诗句妙处”型。
这道炼句题的解题要领是这样的:(1)解释该句的意思。
(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 1述的景象。
(3)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简而言之就是: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两项是()A.上阕一二句写登高兴亭时的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写出了战火未熄的时代背景。
B.上阕三四句借用战国高渐离和荆轲的典故,“凭高酹酒”给人以惋惜悲哀之感。
C.上阕五句切“高兴亭”之亭名,“悠”字似喜实悲,为后文的想象蓄势。
D.下阕用灞桥等借指古都长安,“应待人来”暗示旧山河迫切等待着宋军的收复。
E.题目中,诗人登高远望长安南山,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达无疑。
八升九语文暑假班 第10课 鉴赏诗歌的语言(含答案)
第10课鉴赏诗歌的语言一、考点总结。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是中考古代诗歌鉴赏部分考查的重要内容。
“语言”主要包括炼字炼词和语言风格两类。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是要理解诗歌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进而做出评述。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来看,中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考查形式。
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语言的把握。
只有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考查内容。
主要包括:(1)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即分析其含义和作用;(2)品评某一字词的艺术表达效果;(3)理解诗歌中某一两个语句的含意;(4)概括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考生在备考时,应联系诗歌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和推敲,从而准确理解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
二、课堂小结。
鉴赏诗歌的语言1.抓动词。
动词的使用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使诗歌中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
2.抓形容词。
考生要注意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和活用。
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如“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中的“轻”,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且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使本不可触的梦有了重量,堪称妙绝。
3.抓数量词。
诗(词)人精心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如唐代诗人齐己《早梅》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枝”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4.抓表颜色的词。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感。
三、例题指引。
东坡①(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luò)确:石多而坚硬的样子。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水平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第三单元水平测试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日常的语言表达总是受一些因素的制约,使日常语言不得不通过一些非口头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东西。
语言都有从说出的东西中暗示未说出的东西的特点,这个特点就叫做语言的诗性。
语言一般皆有诗性。
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之处在于诗的语言具有最强的“思辨性”,它从说出的东西中暗示未说出的东西的程度最大、最深远,而一般的语言毕竟未能发挥语言的诗意之本性。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
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
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
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诗中的言辞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
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两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
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像鲍照的诗一样。
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的友谊的回忆来。
这个意思不是很清楚吗?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安徽省宿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宿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3分)C(观点绝对化。
“博弈论与语言研究的结合”不是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全部内容。
) 2.(3分)D(首先,第⑥段中格林只是对语言经济学概念进行了诠释,不能算下定义。
其次,全文并非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 3.(3分)B(A.以偏概全。
鲁宾斯坦只是最早将博弈论引入语言研究的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
C.原文表已然,本项是未然。
“语言经济学关注语言在经济活动中特殊的作用和价值,对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语言学和经济学研究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D.首先,强加因果。
前后两句不存在因果关系。
其次,逻辑混乱,概念分类不当。
) 4.(3分)B(放弃;舍弃。
) 5.(3分)A(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来”1)博尔术将马绳系在自己腰上,跪在地上拉弓至满,寸步不离所守位置,太祖赞许他勇敢。
(5分。
“于”1分,“跽”1分,“引”1分, “嘉” 1分;句式1分。
)(2)如今国家内部平稳安定,多是因为你们的力量,我与你们关系,就像马车有辕,身体有臂,你们应该体谅我的心意,千万不要懈怠5分。
“国内”1分, “犹”1分,“体”1分,“替”1分;句式1分。
) 8.(4分)“绕”字写了出涧水在竹林间回环往复、静静流淌的情态;“弄”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林西边草地上,花草随春风频频舞动、款款弄姿的情态。
表达了作者对钟山美景流连喜爱之情。
9.(4分) 同意:我觉得王安石的话有道理。
本诗写于他隐居钟山时候,虽然他退出了政治舞台,但内心并不平静,过去的成败利钝,当今的朝政得失,还时时萦绕于心怀,这种心态就必然在诗中有所表现。
所以“一鸟不鸣山更幽”就不单纯是描写山中的幽静,更重要的是表达诗人内心岑寂和对寂寞的不满足,以及对喧闹春天的期待。
一个“山更幽”的“更”字,便把作者的心境集中的表现出来。
不同意。
我认为“鸟鸣山更幽”更好,因为这句诗以动衬静,和无声的静寂相比较而言,用鸟鸣衬托山涧的幽静,一个“更”字使人感受到静的情趣和生命力。
单元检测14:第二单元 诗的灵性世界
单元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与传统文化同现代人的真实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首先,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任何一个现代人不管自觉与否,在其原初的意义上都是一个传统人。
关于这一点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在其专著《论传统》中就做了专门的论述,所以这本书的第一章的标题就是“在过去的掌心中”。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人是用语言来进行思维的。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也“是一个民族存在的家园”。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语言是一个民族认识外部事物,进行思考,实现人际交流,对外部世界事物做出判断的工具,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本身就积淀了一个民族群体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而形成并传承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宗教信仰等内涵,可以说它是一个民族群体传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宗教信念等固化、形式化了的一种文化符号。
这就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同是赞美人、贬斥人,或者同是表示喜悦、悲恸、追求等意念的内容,各民族的语言表达方式会截然不同,现代语言学对此可以做出充分的证明。
其次,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与传统文化是这个国家民族成员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事物的关系,实现其作为文化的存在物和进行文化创造的文化基因。
“基因”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生”,在古希腊时期原本是一个哲学概念,后来成为现代生物遗传学上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它是指一个生命体的内部组织结构的特殊方式,正是这种特殊方式成为遗传物质在上下代之间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决定着一个生命体的生命性状和发展轨迹,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在文化上有没有基因呢?也有。
这种基因和生物学上的基因一样,能够解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何以如此,为什么它不同于别的文化类型。
第三,传统与传统文化也是人们生存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矛盾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力量和文化途径,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某种秩序和意义,也让人们有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成为人们的一种内在的心理。
合肥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及答案)(1)
合肥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及答案)(1)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四书”包括:《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孟子》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大学》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四书”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中华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中庸》”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答案】(1)“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
(2)示例一:《中庸》论述了儒家人性修养,提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示例二:《中庸》是为人处事、人性修养的一面镜子,端正着人们的行为。
【解析】【分析】(1)认真阅读这段话,可知这段话分别讲了四书的主要内容,文段最后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可把这句话压缩到30字以下即可。
(2)《中庸》是一本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可从“修养”这个词进行生发联想,如可以把他比作一面镜子,一个心灵的导师等。
故答案为:⑴“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
⑵示例一:《中庸》论述了儒家人性修养,提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示例二:《中庸》是为人处事、人性修养的一面镜子,端正着人们的行为。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
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试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语言运用1.(XX)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要求:语音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
(4分)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
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
⑴ ,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
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⑵ 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
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
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答:⑴⑵2.(XX)某城拟开展以“自然、青春、团队”为主题的交友活动,全校同学将以班级为单位参与。
请代他们拟定标语。
要求:紧扣主题,语言鲜明、生动、至少使用一3.(XX)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分)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 写出浓浓春意,② 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
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 ,④ ,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⑤ 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②③④⑤4.(XX)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划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要求:不得改变愿意)(3分)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他在XX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答:5.(XX)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5分)我们为什么要过生日?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上提出这个问题时,同学们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当然是为了庆祝自己又大了一岁。
”“我觉得应该是为了感谢母亲给了我们生命。
语文79C答案
#"(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本题引导考生理性思辨!常识%与!改变常识%之间的关系&常识是社会对同一事物普遍存在的日常共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项$用汉文帝与冯唐的故事$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 边疆抗敌&+项$!垂钓%虽然用了姜太公典故$但毫无痕迹&' 项$运用 宋文 帝 刘义 隆的典 故$警 告主 战 权臣 韩侂冑不要草率出兵&) 项$用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表达人生如梦(往事 如 烟 之 意&根 据 文 中!反 对 "用典#之风$在艺术表现上追求自然本色$反对刻意雕琢的藻饰之美%的表述可知$只有 +项最符合钟嵘!雕 而无露%的观点&
#!(居然也出现了微塑料的身影微塑料的危害也逐渐浮出水面由于微塑料污染看不见)每处#分$ 其他答案符合语境的亦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补写的能力补写句子应注意前后语境$如第处$根据前文!随着各种研究的深入% 及后文!微塑料会威胁水生生物$还会与环境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进行推断&
晋文公向咎犯问道谁人可以派去做西河的郡守咎犯回答说虞子羔可以晋文公问不是你的仇人 吗咎犯回答说国君问的是可以做西河郡守的人并没有问我的仇人是谁虞子羔拜见咎犯并感激说多 承您赦免了我的过错向君王推荐了我使我能做西河郡守咎犯说我举荐你是为了公事我怨恨你是因 为私事我不能因为私事而损害公理你还是赶快离开吧再回头我就要用箭射杀你了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 页共"页
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Word版含答案.docx
第二节鉴赏诗歌的语言妙改对联明末清初的作家钱谦益,颇受明王朝的赏识,因此,他在自家门上挂了副对联:皇恩深似海;臣节凛如霜。
谁知清兵入关后,他便投降了清朝。
一天夜晚,有人偷偷地在这副对联后边各添一字,意思就带有了讽刺性。
第二天,钱谦益看了,十分尴尬。
你能猜出对联所加的两个字吗?答案:上联末加“矣”,下联末加“乎”。
,1.从近年的高考来看,对诗歌语言的考查重点是什么?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应该是高考诗歌鉴赏的必考点。
近三年高考,新课标卷在2015年考了炼句题,其他省份近三年的考题对炼字、炼句题多有涉及,可见高考对诗歌语言的考查重点应该是炼字、炼句。
2.考查形式有何特点?考查形式较稳定:题型上,以简答题为主;内容上,主要考查对语言含意的理解、语言表达技巧的把握、语言表达效果的分析等;要求上,强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把握“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3.鉴赏诗歌语言的考查角度主要有哪几个?常考角度有三个:品评诗歌的“诗眼”与炼字艺术、赏析诗歌的炼句艺术、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其中最常考的是前两个,在复习时尤其需要加强。
1.(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炼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字进行分析。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语言的魅力》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语言的魅力》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中国古典诗歌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历代诗人共同的追求目标。
刘勰云:“规范本体谓之镕,剪裁浮词谓之裁。
裁则芜秽不生,镕则纲领昭畅……一意两出,义之骈枝也;同辞重句,文之肬赘也。
”又云:“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这个原则虽然对各种文体都适用,但显然对于篇幅有限的诗体更为重要。
而古典诗歌的篇幅相当有限,作者又希望在有限的篇幅内承载更多的意蕴,所以不能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
从意象的角度来思考这种原则,显然会导出对于意象密度的追求。
何谓“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也就是意象的密度或密或疏,前者所承载的意蕴更加丰富,或者说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大,如此更可能达到言约意丰的效果。
但是,是不是意象密集的诗一定是好诗呢?或者说,是不是意象密度越大的诗就越好呢?下面以五律为例做些分析。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
但是它也招致了一些非议,有人就说:“‘水声’、‘飞泉’、‘树’‘松’‘桃’‘竹’语皆犯重。
”其实正是指此诗意象过于密集。
那么,为什么意象过于密集也会是一种缺点呢?简单地说,原因在于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
从上述论述可以得出两个貌似互相矛盾的结论:对于诗句来说,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是利弊参半的,有些作品因意象密集而见胜,有些作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名句和名篇的要求有所不同。
一般说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也就是说,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
由此可见,虽然不能说所有的`名句都是意象密集的,但是意象密集肯定是构成名句的重要条件。
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诗的“变”与“常”吕进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
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
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
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
“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
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
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
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
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
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
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
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
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
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
但这是创作状态。
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
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
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
鉴赏诗歌之语言参考答案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主备人:武传胜审核人:张宣成备课时间:2013.10.15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 了解炼字试题的类型;2. 掌握相应类型的答题模式。
学习重点1.梳理诗歌中常见的炼字试题类型;2.能鉴别出炼字试题类型,掌握炼字试题分析的方法、步骤,掌握并运用相应类型的答题模式。
课时数4课时考点阐释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2013年高考17套语文试卷中,共有4套针对语言设置了考题,江苏06-13年高考中,06、09两年对语言题进行考查。
重点考查考生鉴赏XXX用词、用语技巧的能力。
一、炼字(一)炼字的概念、理解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
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中“闹”字,“僧敲月下门”句中“敲”字。
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赏析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二)炼字的类型诗词中所炼的字包括一些的意象名词,写景状物类动词、形容词,程度加深的副词,修辞手法的词,叠词、数词、摹声韵律的词。
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XXX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2.动词:诗词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能让名词性的意象有生动形态的主要是动词,这样,对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栩栩如生。
2020届开原市三家子乡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开原市三家子乡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新诗的“汉语性”陈爱中一般来说,只有诗歌这种文学形式才特别强调其语言属性,这取决于诗歌处于一个民族语言的先锋性地位,其创造性经验是丰富语言词汇和表现力的重要源泉。
“五四”时期的胡适之所以急切而匆忙地用白话写诗,原因就在于他认为白话只有在诗歌创作领域取得成功,白话取代文言的革命也才算大功告成。
相对于小说和散文等趋向于说明性、逻辑叙述性的文体,人们常说诗歌是不可翻译的,否则会丢掉原文具有的独特“韵味”,而这个韵味也就是“新批评”理论中的“肌质”,比如声音、节奏和原型意象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元素,等等。
或者也可以说,什么时候有了只有汉语才能呈现的这种“肌质”,汉语新诗就拥有了与其他民族诗歌对话的前提和资格,进而涌现出可以和西方经典诗歌相媲美的经典文本。
汉语文化的近现代化是被动的,这种被动性既体现在现代汉语的生成模式上,亦是现代汉语新诗长时间不得已的选择,发展到后来则成为一种无意识行为,甚至成为汉语新诗开放性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新诗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提供的实践经验来看,有些批评者用“翻译体”来形容汉语新诗的语言样式,自有其深厚的历史依据与现实支撑。
他们在指出汉语新诗的历史局限性的同时,也忽视了现代汉语作为语言媒介在语言表现张力上的薄弱处,以及百年中西方历史现实的同质性所带来的诗学经验的同质性,由此而形成的汉语新诗的先天弱势和由之而来对异域诗歌的倾轧之势。
自然,无论是现代汉语还是汉语新诗,这种萌生期的孱弱和“别求新声于异邦”的历史轨迹,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常态,需要足够的时间积累和足以孕育出新质的文化土壤。
随着新时代文化语境的到来,诗人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元,具有民族文化自信和语言自信的时代氛围中,必然能够在创作中敏锐地将富有创造性的个体经验在愈发成熟和复杂的现代汉语中表现出来,从而创造出足以和西方经典诗歌相对话的汉语新诗“肌质”来。
菲翔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 4
墨达哥州易旺市菲翔学校民勤县第一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本卷须知: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上在答题卡上第一卷阅读题〔一共81分〕一、现代文阅读〔一〕阐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开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完毕而趋于僵化。
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
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
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
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
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开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到达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
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
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
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
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一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开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开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和宋(南北朝时期的宋)之际,详细地说是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
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
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鐻①乎。
〞详细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如今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语言综合运用和诗歌鉴赏答案
语言综合运用和诗歌鉴赏答案
•2、参考示例:
•(1)世上固然有许多虚假的东西,但我们不能 因此怀疑否定一切,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是否应 多几分信心呢?
•(2)如果是不动脑筋地读,读的遍数再多,终 究还是浮在表面;而对那些浅显的文章,又何须 读上百遍?
•(2)“安然居”。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安 心读书,辨明是非,看轻黑白;同时,坦 然做事,坦然面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 最终成就大事。
PPT文档演模板
语言综合运用和诗歌鉴赏答案
•4、 (1)漫画的标题为《小祖宗在军 训》。图中烈日下有两个孩子身穿 军装正在齐步走,一个孩子挥汗如 雨;另一个孩子脚下却有阴凉,原 来,他的母亲正隔着篱笆为他撑伞。 (标题与图中内容的顺序可以互换。 标题,1分;内容,3分;字数符合 要求,1分。 超过5个字计O分。) (2)讽刺了家长溺爱子女的现象。(2 分。意思对即可。)
PPT文档演模板
语言综合运用和诗歌鉴赏答案
•5、参考示例:许多时尚的发明,开 始并非都是乐事,而往往源自普通人 的苦涩经历。
•(与上文衔接自然,且能合理理解 故事内涵即得满分;答案不求一致。)
PPT文档演模板
语言综合运用和诗歌鉴赏答案
•6、自己需要的才是最珍贵的。 •(意思对即可)
PPT文档演模板
•(3)谁知这一别对方都干了些什么,有时时间 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纵使能改变,又焉知一定是 好方向?
PPT文档演模板
语言综合运用和诗歌鉴赏答案
•3、参考示例:
•(1)“弘毅阁”。选自《论语》“士不 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充满文化气 息,积极向上;且“弘毅”同样适用于高 三这个需要有目标需要有毅力的阶段。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 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 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包头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精选含答案
包头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精选含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收获如潮好评,九年级(5)班也开展了“教材经典咏流传”活动。
(1)【语言之妙我来赏】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思考并写出节目组所取名称中“咏”字的内涵。
(2)【教材经典我推荐】老师让同学们推荐适合传唱的教材经典(诗、词、文皆可)向节目组推送,请从课本的经典作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仿照示例写出推荐理由(至少用一种修辞,30字左右)。
示例:《大道之行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大同社会的道路。
【答案】(1)“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解析】【分析】(1)“咏”,本义是唱,声调有抑扬地念。
这个字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另外,“咏”和“永”谐音,永远的意思,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能从教材中推荐一篇适合传唱的经典文章,诗、词、曲、短小的散文等皆可,推荐理由可从思想感情方面考虑,注意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如: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故答案为:⑴“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⑵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节目名称内涵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实际分析节目名称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⑵本题既考查对经典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要认真学习,积累字词、文学及文化常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
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
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
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诗中的言词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
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
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对好友的回忆。
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
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单个的语词为象征的,例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例如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这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谢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生活。
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能理解丹橘的品质,从而使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得到今人的理解和同情。
张九龄的《感遇》可以说全诗都是用象征性语言暗示更深远的意境或情意。
又如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全诗写的是实情实景,然而这些富有象征性和暗喻性的语言却指向个没有说出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让读者能心领神会,恍若身历其境。
中国古典诗中有不少描写景物注重形似的好诗,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却更加崇尚画意与深
远的境界相结合的诗,崇尚有神韵的诗,而不是崇尚单纯形似的诗。
王维的《终南别业》诗中有画,而又在画的背后隐蔽着一种悠然、空寂的境界。
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
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上是一首描写田园山水的单纯写景的诗,但仅仅这样来看待这首诗,则显然未能真正领略其诗意。
这几句诗在描写“人境”的现实田园景物时,却隐蔽着语言文字所未说出的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正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摘编自张世英《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4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勰所说的“情在词外曰‘隐’”其实是指诗的语言具有暗示性,字里行间隐含着言外之意,需要读者在阅读时思考、感悟。
B.评判一首古典诗歌艺术水平的高下,不仅要看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还要看已经说出的言辞对其隐含着的意思是否有所启发。
C.在日常口语表达和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时可以长篇大论,反复铺陈,而诗的语言则讲究“言约旨远”,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
D.“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两句可以理解为“李白的诗像庾信的诗一样清新,像鲍照的诗一样俊逸”,正好体现了诗的语言“言约”的特点。
4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的语言具有象征性和暗喻性,中国古典诗歌中很多作品常常借描写具体场面或景物的语言进行象征和暗喻,从而营造深远的意境。
B.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借暮云春树表达对好友的思念,张九龄的《感遇》以丹橘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它们都用全诗进行整体象征。
C.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认为那些画意与深远的境界相结合、富有神韵的作品应该受到推崇,而一些描写景物时单纯注重形似的作品则相对逊色。
D.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这里的“画”不仅指非常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物,更重要的是“画”的背后还隐蔽着一种悠然、空寂的境界。
4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的诗性有多种表现,即便有些日常普通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读者和听众也能从中感悟到未直接表达出的潜在内容。
B.诗的语言往往在已经直接表达出的内容中,还隐含着很多未说出的内容,这一点是诗的语言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重要区别。
C.并非所有的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都具有象征性和暗喻性,但象征性和暗喻性语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却很常见,成为其显著的艺术特色。
D.陶渊明的《饮酒》通过组合意象来表达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因此,“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眼前的景象进行反复铺陈。
【答案】
43.C
44.B
45.D
【解析】
4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C项,“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有误。
4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B项,“都用全诗进行整体象征”有误。
4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项,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理解为“诗人对眼前的景象进行反复铺陈”欠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