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本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
课本剧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式计算 , 以免浪费时间或算出的结果不符合生活实际。其实, 在
小学数学教学 的各个方面时都存 在估 算 , 教师要常抓不懈 , 坚持
总之 , 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成为教学 的有心人 , 充
位数从 而判断 出计算是 否正确 。例如 : 3 2 5 6 + 2 5 9 7 = 6 5 9 , 这 道题 估算训练 , 使学生养成估算 的习惯 。 的结果是三位数 , 而四位数加 四位数不可能得到三位数 , 所以结 果一定是错 的。 如3 2 4 ×7 8 , 学生可以根据这一经验推出它的积 是 四位或五位数 。 ( 3 ) 循规估算 法 。学生利用有 关的规律和性质进 行估算和
算的应用意识。 2 . 探 索估算方法 , 提 高学生估算技能 学生估算技能如何 , 很大程度上是看 学生 面对实 际问题时 , 能否 主动尝试着从估 算的角度运 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找到
3 . 渗透估算训练 , 养成估 算习惯
估算能力 的培养和提高并非短时期内就能养成 ,需要教师
保 留整数 , 因为 3 X 7 = 2 1可以估算 出它 的积 是 2 1 左右 , 从 而判 学 生 的空 间观念 ; 认识质 量单位 时 , 让学生估 计一 下物体 的质 量, 可以更好 地建立质量观念 ; 解决 问题时先估算一下结果再列
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 2 ) 数位估算法 。在估算时遇到多位数加 、 减、 乘或除时 , 根
估算技能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
对估 算与精确计算结果 的比较中 , 讨论 交流 出一些基 本的估算
方法 , 让他们在实 际运用的过程 中进一 步感 悟 、 内化 , 形 成 自己
试谈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试谈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李丽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5年第05期摘要:历史课本剧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种新方法。
就“历史课本剧的意义、作用以及具体操作”的问题,谈一些感悟。
关键词:课本剧;具体操作;评价阶段通过表演歷史课本剧的形式学习初中历史,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种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历史知识,而且在改编创作与表演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一、历史课本剧的意义和作用1.创作历史课本剧——使学生的历史知识更加丰富学生要创作历史课本剧,首先要对历史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所了解,因此,学生为了更好地塑造丰满的历史人物,必然会收集和阅读大量的历史资料,很多的历史知识点就这样被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补充和完善起来。
2.表演与观赏历史课本剧——使学生增强了历史学习的兴趣历史教学中有很多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比如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影响等,在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课本剧活动时,可以将易混内容进行反复比较,通过概括历史情节,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加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经过,在加深历史知识记忆的同时,学生会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当中。
3.组织历史课本剧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组织历史课本剧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遇到问题或产生分歧时,通过协商讨论,积极发表个人的观点,同时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历史剧本修改得更加完美,角色表演得更加成熟,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也越来越强。
二、历史课本剧的具体操作历史课本剧在具体的操作中有以下三个步骤:1.历史课本剧的创作阶段(1)历史教师根据教学实施方案,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2)对收集到的历史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围绕中心任务与事件开始编写历史剧本,剧本的内容要实事求是、基本切合教材;(3)对初稿进行讨论和修改,理顺故事脉络,突出剧本的矛盾冲突,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课本剧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本剧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郁树梅来源:《成才之路》 2015年第15期郁树梅(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苏州215000)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创新教学形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课本剧就是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综合整理,结合教学资源和历史背景,将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编排,然后让学生进行历史课本剧的表演,这样的教学形式比较新颖,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本剧;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5-0074-02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一些课程在教学方面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来迎合教育改革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参考课堂,在课堂教育的形式以及理念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希望能够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历史课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感觉枯燥乏味,为了改善教学的状况,教师应把历史课本剧表演的教学形式逐渐地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来。
所谓课本剧就是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综合整理,结合教学资源和历史背景,将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编排,然后让学生进行历史课本剧和表演,这样的教学形式比较新颖,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热情。
一、注重目标——把握初中历史课本剧的重要作用1. 整合突出教学重点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可能会觉得学习几千、几百年前发生的事情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这些历史事实的学习是非常具有难度的,不知道学习的时候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课本剧的形式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整理,将教材上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来,然后进行组织和编排,让学生参与到表演的过程中来。
比如,在学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设那样的表演情境,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然后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实际的表演。
“历史课本剧”在课堂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浅, 人生观 、 世界观 尚未形成 , 对于塑造历史人物 的火
候 较 难 把 握 。因此 , 排 演 过 程 中教 师 的 内容 细 节 指 导 非 常必 要 。帮 助 学生 摒弃 假 材 料 , 注意 史 实 的 准 确 性
、
“ 历 史 课本 剧 ” 在 内容 细 节上 应 弃“ 假” 存“ 真”
揭示 历史本质 。毋庸置疑 , “ 历史课本剧” 作为一种新 的教学辅助手段 , 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供 了广阔的
空 间 。它 既 能让 学生 在 编剧 和 表演 中享受 历 史 学 习的 快乐 , 加 深 学 生 对 课 文 的理 解 , 又 能 把 零 散 的 知识 紧 密 地 联 系起 来 。它 还 能 培养 学 生 的综合 归纳 能 力 , 提
张 玉梅
( 青 岛 市六 十 四中学 ,山东 青岛 2 6 6 0 0 0 )
所谓“ 历史课本剧 ” , 就 是 把 历 史 课 本 中具 体 的历 史史实 , 改编 成 剧 本 , 通 过 学 生 不 同角色 的扮 演 , 再 现
当年 历 史 情 景 和 历史 人 物 ,缩 短 学 生 与历 史 的距 离 ,
可塑性 和模仿性。因此 , 我们必须教学生求真知, 学真 本领 , 养真道德 , 说真话 , 办真事 , 追求真理 , 做真人 。 所 以, 教人求真 , 学做真人 , 还须从课堂求真做起。“ 历
史课本剧 ” 要尽量再现历 史 , 重 要 情 节 与历 史 真 实 相 符 。历 史 不 断变 迁 , 每个 历 史 时期 的文 化 、 社会生活 , 都 会 有 种 种差 别 , 从 而 构成 那 个 历 史 时 期 的特 征 。 比
T e a c h i n 蚕 g 嚣 R e . a r c h f o r P — m a Ⅳ a n d M d J e S c h o o J S
课本剧教学初中历史论文
课本剧教学初中历史论文课本剧教学初中历史论文一、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一)课本剧创作创作之初,要进行资料收集。
课本是最先考虑的资料,但还需要课本以外的更多的资料来支撑,应鼓励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历史博物馆、网络上查找史料,首先确定编写课本剧的整体框架及故事的发展梗概,要符合剧本的特点,涵盖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方面,还应有戏剧冲突。
有可看之处,吸引同学的注意力。
另外,剧本的内容应符合历史的真实性,观点鲜明,实事求是。
(二)课本剧排演课本剧在角色的安排时,要综合考虑,合理分配角色,注意外貌的相似性,气质声音等诸多方面也要考虑周全,这要求我们的老师或者学生导演能掌握演员的特点、技能,把有限的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提高同学们参与表演的积极性。
排演期间,要求演员能对剧本有初步的了解,记住自己的台词,清楚自己扮演的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注意自己的表情动作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配合默契,服装道具准备充分。
(三)课本剧演出课本剧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要适时导入,实际教学时要注意衔接得当。
虽然课本剧能让学生更加直观有效地学习历史知识,增加历史课教学的趣味性,但教师依然要积极引导学生听课时注意力集中,善于思考。
为了教学的需要,对于某些历史事件的理解,适时引入课本剧。
让学生带着学习历史知识的态度来观看,而不是图热闹,看完之后,一无所获。
二、历史课本剧在教学时的实用价值(一)使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有层次性编写课本剧的过程,也是学生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对知识进行不断概括总结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学生熟悉了历史事件,了解了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了关键的知识要点,理清了历史事件的顺序,更直观地再现了历史事件和人物,思维更清晰,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更有层次性。
另外,通过课本剧的编排,熟悉了课本剧的流程,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对历史的兴趣。
(二)有利于学生对于难点的解读历史事件往往比较繁琐,学习过程中难免产生困惑,记忆也有相当的难度。
浅谈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很多 , 比如可 以去图书馆翻找历史资料 , 现今社会 向着信息化模 式发展 ,互联 网极为流行 ,学生可以应用互联 网来查找历史资 料 。资料收集完成 , 就要对 收集 的资料进行整理 , 设计剧情 的开
端、 发展 、 高潮 、 结尾四部分 。 ( 2 ) 课本剧排 演阶段 : 历史剧 的排演 阶段 , 需要 团队的配合
德情操意义重大 。
课 堂教 育中, 教师应该擅长对于时机 的掌握 , 在适 当的时候引发 学生的积极 思考 , 并且 带入历史课本剧 。 例如, 对鸦 片战争课程 的历史剧 , 在课 堂上 , 老师先讲 解一
遍鸦 片战争过程 , 然后 提出鸦片战争对于历史的意义 。 对历史意 义理解 上 , 学生很 难有 明确概念 , 之后 引出历史剧表演 的小组上
台表演 , 经过同学精心设计 和老师指导的剧本 , 可 以生动的展现 历史场景 。有助于学生对于历史意义 的理解 。 ( 4 ) 课本剧评论 : 课本剧的本质是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
习中的重难点 , 在历史 剧演 出之后 , 应 及时 回归课堂 , 对于之前 提 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 教师也应该对历史剧进行 评价 , 鼓励
参 考 文献 :
固掌握 , 当时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 掠夺 中国资源 , 销售商 品, 对 中国进行经济上 的侵略 。 在编排过程 中 , 可以在历史剧 中设置 中国朝廷 、 英 国人 、 念旁 白的人 、 中国百姓等角 色 , 然后 由导演把 设计好 的台词分发下去 , 进行排 练。 ( 3 ) 培养学生 团队意识 : 一个历史 剧演绎 , 需要几 个学生 的
学 生发 表 自己 的观 点 。
出了以学生 为本 的教学观点 , 锻炼学 生的思考 、 创造能力 。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剧的运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剧的运用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习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只有学生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乐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会并且享受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
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做到课堂教学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又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巧妙运用了历史情景剧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让学生熟悉教材相关内容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即兴表演,既要表现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又要表现出林则徐的英雄壮举。
学生们都非常兴奋,马上分组讨论并且组织素材,积极讨论台词和表演动作。
课堂剩余15分钟时间时,同学们争相上台表演,有的同学表演清政府的对外妥协和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情景,有的同学表演林则徐大义凛然销毁鸦片的场景,同学们在台下为台上的同学不断鼓掌,演到精彩之处更是群情激奋。
通过这样的教学,鸦片战争的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形象就像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一样,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妙运用历史情景剧进行教学还在于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实现教学预期目标。
历史情景剧在历史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适合学习的氛围,而不能是简单地照抄照搬和人物对话,更不能弄成一部乏陈无味的电影,让学生失去兴趣。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国人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变化,我安排学生将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在课堂中表演一遍。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课本剧的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课本剧的应用作者:梁带娣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24期摘要历史是现今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本文中,将就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历史课本剧;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511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实施,在初中教学中,对于历史这门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们也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其中,历史课本剧是一种非常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将戏剧元素融入到历史教学活动之中,以此在更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表现力以及想象力能够得到提升。
2 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重点2.1 精选剧本素材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可以称之为一种“模块”式的教学,在单元间往往缺少联系,具有着较为枯燥的特点,并因此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而通过课本剧方式的应用将不同单元间的历史故事、历史事件进行串联,则能够在对单元间模块界限进行有效打破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具有一个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初中历史课本剧教学中,需要以教科书为基点,严格按照我国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对历史教学课本剧进行创作与改变,并在教学课标的指引下对教科书内容进行适当的梳理与整合,使课本剧能够对新课标要求进行良好满足的基础上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历史这门课程来说,不同知识、单元间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间具有紧密作用与联系的,通过在课本剧中对课文中历史事件、历史地点、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等要素的深入挖掘,则能够使学生在表演、参与的过程中更好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掌握与理解。
如在三国相关知识的讲解时,“了解三国基本知识,对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及史实进行了解”是新课标中的要求。
从上述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对三国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时间等进行掌握。
课本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赵小玲)
课本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赵小玲)课程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赵晓玲历史教科书戏剧教学是一种课堂艺术表现形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或帮助学生表演、创设特定情境、再现历史知识点或用简单情节升华知识点。
它以独特的戏剧小品形式丰富了课堂教学,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第一次正式将教科书戏剧的形式引入课堂教学是在课程改革开始之前。
这是一个学校级的公开课,我的主题是“有血有肉的长城建设”的课型:活动课。
整个班级由三部分组成,即抗日战争时期有血有肉的长城建设、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这一课主要有两点:第一,台儿庄战役;第二,百政权战争。
其中,台儿庄战役的知识点以教科书剧本的形式出现。
课前准备:班里的42名学生被分成两组。
每组被分成两组。
每个小组都经历了选择主题、咨询材料、写剧本、选择导演和演员的过程。
这是一个自我编辑、自我指导和自我行动的学习过程。
教师密切关注准备过程,并在选题、排练和学生合作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帮助。
课堂效果:短剧是关于赤峰城教师招募台儿庄战役死亡班成员的情况。
这个短剧将持续大约5分钟。
舞台上的学生展示了敢死队的爱国精神,一些故事引发了这场战斗。
斗争的残酷,而教师们及时恰当的评论进一步夸大了在国家和民族危机中英勇牺牲的中国军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下课后,我觉得这部教材剧的应用不仅培养了学生查阅和筛选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写剧本、口头表达和表演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偶尔会用课本中的剧本作为教学方法。
例如,在“美国内战”的九年级课程中,难点——内战的起因——也以课本游戏的形式来处理。
学生们独立安排了“关于奴隶制存在或废除的争论”的小品。
在安排和观看的过程中,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到内战的根源是奴隶制的废除,并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拥有一个 较完 整满 意 的剧本 , 接 下来 就可 以按照 剧本角色来分配人员 , 这时就需要具有 导演 才能 的学 生 , 能 够仔细观察 同学 的特点 , 然 后将 其与 历史 人物形 象结 合起 来, 选择合适 的同学扮 演历史人 物。也可从外 形 、 气 质等方 面来进行选择 , 例如《 三 国鼎立》 这一 课 中, 可选 择与 曹操 、 许攸 、 袁 绍这 几个角色特点 相符 的同学进行 排演。 3 . 历史课本剧的演 出与评价 历史课本剧是教学 的工具 , 学生是 课堂 的主体 , 教师在 其 中起到指导与推进课堂流 程的作用 。历 史课本 剧的演 出 充分调动 了学生 在课堂 上 的积极 性 , 教师 只需适 时地 引导 学生对该历史事件进行思考 。例如《 北方 民族大融合 》 这一 历史课本剧 中, 始于北魏孝文帝改革 , 学 生创建 出两种不 同 的历史场景 , 教师要 引导 学生 对于 民族 、 文化、 文明进 行思 考: 历史的变动对人类生活所产生 的巨大影 响 ; 正 确评价北 魏统一与汉 化前 后 人们 生 活发 生 的变 化 , 例 如 对通 婚 、 服 饰、 书籍 等方 面进 行客观的评价 , 要让学生 明 白历史 的进步 就 是 人 类 的进 步 。 最 后 教 师 对 参 演 的 学 生 进 行 评 价 , 对课 本 剧 的表 演 给 予积 极 评 价 , 让 学 生 自由发 言敢 于 说 出观 后感 。 四、 结 束 语 综上所述 , 历史课 本剧是一种新 型 的教 学方法 , 通过 以 学生 为主体来 主动参 与课 堂的方 式 , 让学 生在 学习历 史知 识的 同时 , 还 学会 了收集 资料 、 编写与创作 、 表演等 , 多方 面 能力得到提高 , 使 学 生 在 整 个 活 动 中喜 欢 上 学 习 历 史 。 目 前, 历 史 课 本 剧 在 初 中 历 史 教 学 实 践 中还 存 在 诸 多 不 足 之 处,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 , 经过 对此不断 的摸索 和 学习 , 终 会实现历 史课本剧 与历 史教 学的有机 结合 。
课本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本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各种新思路新方法层出不穷。
其中,历史课堂里最受学生欢迎的大概要属课本剧了。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积极探索利用课本剧这一形式,创设情景,整合知识,让学生在编演中享受学习历史的快乐。
下面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在课堂中使用课本剧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
1 课本剧能营造精彩的历史情景,让学生走进历史,如临其境的体验中感受历史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18 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为了更好的体现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是蓄谋已久,感受中国守军的爱国之情,我和同学们一起编排了课本剧《卢沟桥事第一幕:两个日本军官在中国地图前的对话。
军官甲(贪婪):中国这块肥肉我们一定要拿下!军官乙(指着地图):嗯,目前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拿下北平。
北平三面都已被我军控制,只有西南方向还没有行动,而卢沟桥是北平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夺下卢沟桥,北平唾手可得。
军官甲沉思片刻(阴笑):我们可以借口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以武力进城强行搜索,如果中方不答应,我们就炮轰北平城。
第二幕:中方守兵的坚决抵抗日兵(蛮横):我们演习有一名士兵失踪了,我们要进去搜查!中方守兵(毫不畏惧):不行,上面有命令,没有通行证任何人都不准进!日兵:命令?不行!快让开!中方守兵(义正言辞):中国领土岂能容你们随意践踏!(日军掏枪打死中国守兵,发信号枪,日军开始攻击)通过日本军官的对话,日本侵略野心昭然若揭,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日本侵略是蓄谋已久,卢沟桥事变绝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
中方守兵的毫不畏惧、义正言辞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守军体现的强烈的民族精神。
通过这个历史剧,把学生带入到日本发动侵华的情景,看出卢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从而很自然理解七七事变的影响,对于七七事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起到好的效果。
2 历史剧能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课本剧”从改编、排练到演出,实际就是一次艺术实践。
最新 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精品
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历史教学是根据课本资料为学习背景,老师通过课堂延伸,让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
而历史课本剧就是以学生学习的材料为背景,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材料,师生之间相互收集历史资料补充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片段,整合成一个历史剧本,然后在课堂上以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大家。
这样通过知识的学习、材料的整合、剧本的编写使学生所学历史深刻地被学生理解,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效果,对历史人文、历史事件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历史课本剧始终将学生作为主体,恰恰迎合了“以学生为中心”新的教学理念。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课本剧的应用现状历史剧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加以学生自己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再以表演的形式共享给大家的习方式,大大區别与传统教学中老师边讲边演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通过表演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历史片段进入教学课堂,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印象,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但由于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历史剧排练时间不充分为由,课本剧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还不够,加上新教师对历史教学经验尚不够完全,对历史事件的串联不够通顺,造成了课本剧教学缺乏真实性和新颖性,这就是目前制约历史课本剧发展的因素。
二、历史课本剧的编写原则既然是剧本就要有编写依据,舞台表现效果是课本剧表现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历史知识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求学生要充分了解历史剧本要展现的特点,编写剧本时应依据下面几个编写原则。
1.选取集中的时间和空间历史事件发生在固定的时间段或空间范围,这也是剧本不同于小说和散文的地方,小说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剧本则集中展现在舞台范围内,在单位空间内将故事人物的特点,故事情节完整地展现出来,还得保持事件的真实性。
2.重点突出矛盾和冲突我们知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矛盾冲突和事件导火索是推动故事发展、引人进入历史情境的关键。
所以,编写历史剧本过程中要注重突出事件矛盾,并把矛盾和冲突贯穿在剧本的始终,作为整个剧本的主题思路,渲染舞台表现效果,加深学生对历史实践的认识。
课本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赵小玲)
课本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赵小玲历史课本剧教学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或协助学生表演,创设一定情景,用简单的情节再现历史知识点或升华知识点的一种课堂艺术表现形式。
它以独特的戏剧小品形式丰富了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从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第一次正式将课本剧形式引进课堂教学,是在课程改革开始前。
那是一节校级公开课,我开课的选题是:《血肉筑长城》课型:活动课。
整节课由三部分组成即抗日战场血肉筑长城、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
本课重点有二:一、台儿庄战役;二、百团大战。
其中,台儿庄战役这个知识点是以课本剧形式出现的。
课前准备工作:全班42位同学分为两大组,各组同学分工、合作,经历了确定选题、查阅资料、编写剧本、推选导演及选拔演员的过程,是一次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学习过程。
教师密切关注着准备过程,对选题、排练、同学间的合作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帮助。
课堂效果:短剧内容为池峰城师长招募敢死队员血战台儿庄的情景。
短剧演出约5分钟左右。
台上同学把敢死队员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几句旁白烘托出了战争的残酷性,而教师适时、适度的点评则将中国军人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渲染,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开课结束后,我感觉本次课本剧的应用,不仅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写作剧本、口头表达和表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在此后的教学中我偶尔也采用课本剧这一教学方式,如在九年级的《美国内战》一课中,在对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的处理时也采用了课本剧的形式,学生自主编排了小品“奴隶制存废之争”。
学生在编排和观看的过程中直观地了解到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的废存,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虽然在教学中课本剧给我带来了甜头但我更多的是看到了它的局限性:1.课本剧课前准备工作量大,增加了学生负担每个成功的课本剧,需要学生、老师课前付出大量的心血、精力来准备。
“历史课本剧”在课堂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历史课本剧”在课堂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作者:张玉梅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年第01期所谓“历史课本剧”,就是把历史课本中具体的历史史实,改编成剧本,通过学生不同角色的扮演,再现当年历史情景和历史人物,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分尝历史的原汁原味,让学生跨越时空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去体验、去感悟人生的历程,得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进入积极、兴奋的思考状态,正确地分析历史客体,揭示历史本质。
毋庸置疑,“历史课本剧”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它既能让学生在编剧和表演中享受历史学习的快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把零散的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
它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表演、合作等综合素质。
并且使历史知识记忆起来非常轻松,很长时间也不容易忘记。
正因为如此,“历史课本剧”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
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历史课本剧”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不良倾向:如表演泛滥化、内容虚假化、主题边缘化、课堂趣味化等等。
所以,正确把握“历史课本剧”课堂教学适度性原则,为历史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是我们亟待处理的教学问题。
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和观摩了多堂初中历史课后,发现一些历史教师在利用“历史课本剧”进行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这样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有时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当前的“历史课本剧”课堂教学,谈一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以求教于诸位同行。
一、“历史课本剧”在内容细节上应弃“假”存“真”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现实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意大利历史学家贝内德托·克罗齐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未来走向社会的活生生的人,然则,青少年时期又是人的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他们的意志较脆弱,行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
让学生享受历史课本剧的快乐
让学生享受历史课本剧的快乐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实施六个年头,各种新思路新方法层出不穷,令人欢欣鼓舞。
我们认为,所有的改革都应该让学生享受学习快乐为出发点。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积极探索利用课本剧这一形式,创设情景,整合知识,让学生在编剧和表演中享受历史学习的快乐。
一、课本剧能营造氛围、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介绍新文化运动出现的背景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小剧情:侍从:总统阁下,属下看您最近这一段时间心情郁闷,我听说前几天天津来了一个很有名的旦角,要不要把她招来解解闷?袁世凯:(无精打采的坐着)你下去吧,我哪有心情看这些。
侍从走到稍边一点的地方站着。
袁克定(从前堂跑来,喊道):父亲,父亲,我把您交给我的几个任务都完成了,您总该赏赏我吧?袁世凯:赏,那是应该赏的。
克定啊,你说当皇帝该是什么滋味啊?袁克定:当了皇帝感觉当然好啊,整个天下都是我们袁家的,享尽荣华富贵,还可以千秋万代地继承下去。
袁世凯:我这一生真想尝尝做皇帝的滋味啊!这个剧情看起来较稚嫩,但有了这个小情景剧,学生对袁世凯的野心就一目了然了,同时也看出了袁世凯的顾虑,毕竟他是中华民国的总统。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窃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是想借孔教做为他复辟帝制的舆论工具。
这种旧思潮的出现必将遭到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强烈反对,新文化运动就应运而生。
学生借助这个情景短剧不仅深刻理解了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而且记忆起来非常轻松,很长时间也不容易忘记。
二、课本剧能把零散的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表演、合作等综合素质历史的发展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而教材的编写常常受体裁的限制,因而任何版本的教材都很难做到把有关联的事件一次兼顾到。
《历史》课本剧
《历史》课本剧简介《历史》课本剧是一部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校园剧,旨在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教授学生有关历史的重要概念和事件。
通过表演和表达,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历史内容。
剧本构思选择历史事件在编写剧本之前,我们需要选择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作为故事的脉络。
这些事件可以包括中国古代的帝王、战争、革命等,也可以包括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选择这些事件时,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理解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选择。
创作角色根据所选择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创作一些角色来讲述故事。
这些角色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虚构的人物,用于代表不同的历史角度和观点。
设计情节在剧本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些情节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这些情节可以是历史事件的重要环节,也可以是角色间的互动和冲突。
通过这些情节,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相关影响。
添加互动元素为了增加剧本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添加一些互动元素。
例如,观众可以参与剧中的角色互动或回答问题,以加深他们对历史的理解。
这种参与感将使学生更加热衷于研究历史。
剧本演出配置舞台和道具剧本的成功演出离不开适当的舞台布置和道具配置。
通过合理的舞台设计和道具使用,可以更好地展现历史事件的氛围和背景,提高观众的参与感和研究效果。
指导演员表演在演出过程中,导演需要指导演员的表演。
这包括角色的塑造、对话的表达、动作的配合等。
导演的指导将使剧本中的历史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并促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引导观众参与剧本演出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观众的参与。
例如,导演可以在剧中安排一些互动环节,观众可以加入表演或回答问题。
这种互动参与将使观众更加投入,提高研究效果。
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历史》课本剧的效果,可以进行教师和学生的反馈调查。
通过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对剧本的编写和演出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研究兴趣。
结束语《历史》课本剧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内容。
新课标背景下历史课本剧对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作用
新课标背景下历史课本剧对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作用【内容摘要】历史教学工作一直以来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任务,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认识,这对历史教学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后,历史课堂教学又迎来了新一波改革和调整。
除了现有基本的教学方式外,历史课本剧作为一种不算特别新颖,但却可以做到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的一种方式,再次引起重视。
我们在学科素养的视角下,再次审视这一种方式,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实用价值。
如果在日常历史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利用这一种方式,会对教学工作大有裨益。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本剧;历史教学《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这对开展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更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要想实现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历史学科素养的指引下,我们大胆改革,不断创新,融合许多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力图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
课本剧教学现在已经不算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在许多学科像中小学语文、中小学英语等都进行过类似的尝试,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在历史学科也已经早有先例,但是对于历史课本剧的开展,一直有着不同的声音和质疑,导致这种教学方式没有被真正地理解,在2022年新课标出台后,围绕历史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对于课本剧教学或许可以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一)历史课本剧可以让学生学会树立时空观念课本剧教学在进行过程中,一定会以创作剧本为首要,历史剧本与一般其他学科的剧本不同的地方在于,剧本的历史背景必须是清晰的,时间和空间也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
这就是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它又与一般影视剧中使用架空的甚至混乱的历史背景大相径庭。
我们会紧扣历史课本,以真实的历史时间和地点为切入点,这就要求学生在编写剧本之前,对于基本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地理,有一定的把握和考究,才能开始搭建历史剧本的架构。
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谢建辉
【期刊名称】《中学课程资源》
【年(卷),期】2017(0)12
【摘要】历史课本剧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从时间与空间上进行自主探索、自主思维,进而完成知识的内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历史课本剧,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创设恰当的历史教学情境,消除知识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从而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谢建辉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试谈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J], 李丽
2.课本剧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郁树梅
3.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李杨
4.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戴艳宁
5.分析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一课为例 [J], 刘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课本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在的历史课程教学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要求将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教学活动既是认识过程,也是活动和实践过程。
历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很多,编演历史剧就是其中一种较好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程度,展现课堂的生命活力,并且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什么事历史课本剧呢?就是把历史课本中一些故事情节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方式展示出来,以达到加深学生理解的作用。
历史课本剧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活化历史课堂,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历史课本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素材能够设计编纂成历史剧,让学生进行表演,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和团队精神,从而真正体现历史新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理念。
正确运用“历史课本剧”教学手段,能起到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有助于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脉络。
通过创设历史情境,穿越时空,把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们生动的表演再现出来,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学生鲜活的语言也增强了课本剧的情趣,在笑声中理解了知识。
同时根据同学们演员的表演,搜集有效信息。
通过角色的扮演,可以充分理解人物。
演的过程是学生体会、再现历史情境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学生全身心的感触历史。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特定的环境下更能触发学生的无意识,产生直觉思维。
布鲁纳教育理论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表演中学生不光是历史情境的感受者,也是创造者。
被动与主动相交融,体现出积极的一面。
历史课本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当然,这些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同学们根据改编的课本剧,来充当里面的角色,并通过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把这个角色活生生的表演出来,从而充分理解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时代特征。
(二)能寓教于乐,起事半功倍之效。
以往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学生看一遍课文,了解一下内容,老师提几个问题,学生答答题,或者老师满堂灌,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很肤浅。
而采用“课本剧”这一教学手段,学生就不再感到内容单一,而是觉得妙趣横生,每每总是记忆犹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
历史课本剧的表演能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
它把历史作为师生共同认识、解剖的对象,通过极具个性化的表演情境下群体角色的设置,来共同体味历史,思索历史。
学生的学习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从而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另外,历史课本剧形式新颖,学生乐于接受,也积极参与,课本剧源于课本,经过学生的补充、加工,由学生自编自演,生动形象,形式活泼,深受学生欢迎。
更重要的是编写历史课本剧、扮演历史人物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归纳、整理资料的方法,也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对历史人物的印象,从而获得一定的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而整个编制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从而得到一举多的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能陶冶情操,增长知识。
课本剧”从改编、排练到演出,实际就是一次艺术实践。
学生在编写课本剧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握历史人物和历史脉络。
为了把课本剧演好,学生不得不去寻找大量的史料,研究各个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动作习惯,编写台词等。
教师则在旁边进行指导与点拨。
经过积累、体会、揣摩,这无形之中就使他们获得很多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
此外,他们感到,以前是看别人表演,而今也要成为一名演员上台表演,所以各个都抱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排练当中。
在排练过程中,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要说上、做上几遍,甚至几十遍,使他们深切地体会到,看似容易的事情却非易事,从而也培养了他们吃苦、坚韧的性格。
历史课本剧作为历史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是感性到理性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双方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学生全程参与、内心体验、形成知识经验与构建价值观的教育全过程。
若将这一过程分解,则可分为三部分,即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以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教师为实施教学目标而采取相关方式、方法、手段与策略;学生由知识储备、行动表现到感知体验过程等。
也正因为如此,在历史课堂上运用历史课本剧需要一定的策略性。
第一,精心策划,把握历史剧的选题一般来说,以说明和分析为主的内容、以概述和介绍为主的内容、没有重大冲突或转折性事件的内容及没有典型人物形象可以塑造的内容,不适合利用历史剧和角色表演进行情景再现和课堂教学。
而那些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既有冲突性和转折性的事件,又有典型人物可以塑造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采用历史剧教学。
如“昭君出塞”“陈桥兵变”“文成公主入藏”“岳飞抗金”“交子的出现”等。
第二,求真务实,指导好历史剧剧本编写。
要编写好适合历史学科特性的情景剧,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学科的课本剧讲求的是“务实”。
引入历史课本剧的目的,只是我们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历史、更准确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一种方式与手段,而不是历史教学的全部和最终目的。
教师在指导学生编写历史课本剧的过程中,要防止学生编写的剧本过于拖沓,应以务实的精神在所选的教学内容中精选一个或几个更为典型的片段,确保整个教学过程有足够时间来实现自身的历史课堂教学计划与目标。
2.还应确保“真实”,坚持“真实”的原则。
这是历史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的要求,一方面,只有“真实”才能保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做到科学性。
另一方面,只有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下,学生才能感受到和理解真正的历史。
3.历史剧的编写步骤上坚持创新。
学生缺乏相应的历史剧编写与组织排演的能力,教师不能因此而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
情景剧的编写、排演、表演的过程就是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讨,独立于教师之外的一个创新性的学习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编写,只需做到以下几个步骤的有效参与即可:研究课文,明确故事主题;分解场面,设计背景;安排人物,构思情节;提炼台词,设计动作;配置音乐,设计道具等。
第三,摆正历史课本剧表演的位置,注重课堂教学各部分的联系。
课本剧表演是教学的手段,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个过程。
表演是为授课服务的,而不能因其可看性而喧宾夺主,代替课堂教学,各环节要紧密配合,为主旨服务。
历史课本剧一般出现在它该适时出现的地方,由教学重难点所在的教材位子与教师教学时间的预控能力决定,所用时间由教学重难点本身价值决定,3分钟到8分钟为宜。
如讲述《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佛教的产生与发展及其教义是教学的重难点,在突破重难点时,引入历史课本剧《种姓与佛教》:历史短剧——种姓与佛教旁白:雅利安人在印度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实行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
婆罗门:我是第一等级,婆罗门,我是祭祀贵族,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制定法典,地位最高。
刹帝利:我是第二等级,是军事贵族,包括国王和各级官吏,掌握军事大权和行政大权,地位仅次于婆罗门。
吠舍:我是第三等级,普通的雅利安人,从事农、牧、工商业,向国家缴纳赋税,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
首陀罗:我是第四等级,是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我是奴隶,生活悲惨,世代从事各种低贱的职业,要为高级种姓的人服务。
旁白:古代印度各个等级之间贵贱分明,界限十分森严,特别是在前三个等级之间,有着深深的鸿沟,不同种姓的社会地位、权利、义务和生活方式各有区别,相互的婚姻也受到限制。
后来又出现了“贱民”。
贱民:我是不可接触者,地位比首陀罗还低,必须住在村落外面,不能到城里或村里走动。
婆罗门:一切生物中最优秀的是动物,在动物中最优秀的是有理性的动物,在一切有理性的动物中最优秀的是人,在一切人中间最优秀的是婆罗门。
我掌握最高特权,任何阶层的人都得听我的。
刹帝利:婆罗门,你是乞讨者,谄媚人者,接受施舍者,而我是受赞美者,乐善好施者,受人谄媚者。
我的力量强大了,我应该掌握最高权力。
吠舍:婆罗门太压榨我们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旁白:社会各阶层都反对婆罗门,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元前6世纪,反对婆罗门的佛教兴起了。
释迦牟尼:我是乔达摩·悉达多,我原是释迦部落的王子,我在29岁出家,修行七年成了佛,大家都尊称我为“释迦牟尼”。
旁白:释迦牟尼游历了印度很多地方,传教40多年,收了许多门徒。
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和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
释迦牟尼:神与人及众生都是平等的,不需要通过特殊的祭祀阶层引导,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修行,达到不生不灭的极乐世界。
佛教弟子:人生一切皆苦,而苦的根源在与人有欲望,要摆脱苦难,就要消灭欲望,就要修道,消灭苦因,最终才能达到无欲无求、不生不灭的最高境界。
我正在修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大家都来入教吧,我们不排斥低级种姓的人入教,只要你信仰,就可以入教。
吠舍:太好了,佛教让我看到了希望,我要加入佛教。
贱民:我也要加入佛教。
刹帝利:我们可以利用佛教,扶持佛教,来加强和维护我们的统治,并以此号召各阶层共同反对婆罗门。
旁白:佛教产生后,很快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持并流行起来。
佛教成为了印度的国教。
现在佛教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遍及世界各地。
学生通过表演和观看这一历史剧,很容易地了解了佛教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教义,“化繁为简,变难为易”,这就是历史课本剧的优势,运用得当能有效地克服一些重难点问题。
在运用历史课本剧进行课堂教学之后,我进行了反思:历史新课标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全面达成三维教学目标以及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
同时新课标也要求老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倡导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这就要求学生转变以往在传统教学中对老师产生的依附心理,真正的以学习主体的身份,自觉的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
当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肯定会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教师应以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给以宏观的纠正和指导。
当然不是任意一课内容都适宜进行历史剧教学的,一般来说,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有冲突性和转折性的事件,又有典型人物可以塑造的内容,比较适合运用历史剧教学。
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二是少封闭,多开放。
要以探究性问题为主,要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性、独创性。
形式上要活泼、力求多样化,内容上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将历史问题扩展到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中去,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