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技术的利与弊
生物技术在动物方面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动物方面的应用
近年来,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在动物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多。
生物技术可以用于分析和
研究动物的遗传结构和DNA,以及它们在生活周期中代谢酵素活动和营养摄取情况,因此,生物技术主要在大规模畜牧业,宠物保健和动物疾病治疗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大规模农业中,生物技术能够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改良畜牧业的状况。
例如,
生物技术可以应用于畜牧业中繁殖动物的分类和优化,以增加它们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
还能实现营养摄取量的优化,提高动物对营养的利用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在宠物保健领域,也有许多生物技术的应用。
例如,可以应用分子诊断,以精
准诊断宠物疾病,例如基因分析技术可以检查犬疫苗和宠物基因组,以帮助识别和治疗遗
传病。
此外,还可以根据DNA检测分析宠物的品种,帮助业主全面了解宠物的起源。
此外,生物技术在动物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也日趋普及。
例如,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提高动物对疾病的抗性,减少感染风险,并通过抗体技术快速治疗动物疾病。
此外,还可
利用生物技术阻断病毒传播,比如 OX513A,这是一种针对某些病毒的有效抑制杀灭蚊子
的技术,可以在控制传播传染性疾病时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在动物方面的应用已经广泛,其在大规模畜牧业,宠物保健和动
物疾病治疗等领域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当然,生物技术的研究仍处于
初级阶段,我们仍有许多新技术探索,以满足更大范围的动物使用需求。
动物实验利与弊(2021年整理)

动物实验利与弊(2021年整理)动物实验指的是通过对动物进行实验来研究各种疾病和药物的安全性、效用等问题。
尽管动物实验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是其利与弊也始终备受争议。
本文将分别从实验效果、道德伦理、局限性等方面来讨论动物实验的利弊。
利:1. 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数据:许多重大的医学发现都是通过动物实验获得的。
这些实验数据对于认识人类生命系统,探索人类疾病机制和医药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保障人类安全:动物实验对于疾病的治疗、药品的研发等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比于人类直接实验,动物实验能够更大程度保障人类安全。
3. 与替代方法的结合:动物实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科研手段,它通过结合不同技术和方法,如细胞培养、生物芯片、人体模拟等来取得更好的研究效果,提高了研究效率,减少了动物实验所产生的动物痛苦。
弊:1. 动物人格:许多人认为动物具有一定的人性和情感,这使得动物实验的道德伦理问题备受争议。
虽然科学家认为动物与人之间具有本质的差异,但是很多人仍然会把动物看作有灵魂、有意识的生命,这使得动物实验时常引起公众的争议。
2. 生命权利:另外,一些反对动物实验的人认为,生命是平等的,人类无权剥夺动物的生命权。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许多实验动物会被栽钳、切割、注射毒药等,这些会给实验动物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3. 局限性:由于人类和动物之间存在本质的差异,因此通过动物实验得到的数据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些药物或治疗方法能够在动物体内成功,但在人体内无效。
因此,科学家们也在努力寻找新的研究方法和替代品来替代动物实验。
综上所述,动物实验在研究人类疾病和探索新药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其复杂的伦理问题和数据局限性也使得努力发掘新的研究方法和替代品成为必须。
最终,必须在利益、危害和伦理的平衡中,找到合理的动物实验道路。
生物转基因技术利与弊

发明与创新2010.07INVENTION&INNOVATION走进科学生物转基因技术利与弊陈亚光生物转基因技术是通过遗传工程,改变植物种子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然后把这些修改过的再复合基因转移到另一些植物种子内,从而获得在自然界中无法自动生长的植物物种。
上世纪80年代末,科学家们开始把10多年分子研究的成果运用到转基因食品上,1995年成功地生产出抗杂草黄豆,并在市场上出售。
现在他们利用基因技术已批量生产出抗虫害、抗病毒、抗杂草的转基因,如玉米、大豆、油菜、土豆、西葫芦、棉花等。
目前,转基因农作物的主要产地是美国、加拿大、欧盟、南非、阿根廷等国家。
中国也开始实验并种植一些转基因农作物。
在科研方面,中国的生物转基因技术水平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在世界上处于比较先进的地位。
那么,为什么要通过生物科研手段研究、开发转基因植物呢?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为了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抗逆的能力,而采用人工杂交、远缘杂交等方法来育种,希望将不同品种的作物,甚至是采用野生近缘物种中间的有益基因,转移到推广品种中间去。
为了实现这些问题,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方法,将我们所需要的基因进行定位,分离克隆,然后再将这个目的基因,通过载体转移到我们的目标生物品种中去。
这种以生物技术的手段来转移基因的过程就是我们现在常常提到的转基因。
转基因技术与自然杂交的或传统的通过人工杂交转移的基因技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这种用生物技术来进行转基因有很强的目的性———只转移需要的基因,而将不需要和有害的基因统统拒之门外。
同时,现代的转基因技术还可以从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中的基因,甚至是人工合成的基因转移到我们需要的品种中,扩大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改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
针对某一或某些特性,以一些生物技术方式,修改动物、植物基因,使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具备或增强次特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食品或食品原料的价值。
生物科技的应用所带来的利与弊

生物科技的应用所带来的利与弊作者:张宝月来源:《中文信息》2019年第02期摘要:生物科技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人类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得到极大的改善。
生物科技的发展是有其自身的规律,其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视。
生物科技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几多大的弊端,需要我们进行具体的分析来加以克服。
自己在学习生物以及化学等课程的时候相关知识对此都有所涉及,而且在课堂上教师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讲解,自己对此有所认识。
本文主要对生物科技发展的历史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弊端进行分析,以此来明确生物科技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这样人们才能更加客观真实地认识生物科技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生物科技应用好处弊端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1一、概述生物科技(biotechnology)主要包含两种技术。
一是科学技术,第二个是生物技术。
二者根据一定的规律结合起来就是生物科技。
生物科技对农业以及工业等领域的影响十分巨大,通过生物科技对其进行改造可以创造出许多新的领域,应用价值十分广泛。
生物科技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到目前快速发展的阶段。
目前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农业、医疗、军事以及工业等领域。
生物科技的发展其实是人类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也反映着人类的文明和发展进步。
从农业种植到工业生产,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体现了生物科技的发展和重要作用。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生物科技开始发展,到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生物科技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生物科技带来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也给人们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分析,加以区别对待。
二、生物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好处首先是对农业带来的好处。
生物科技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应用在农业领域提高农产品的品种以及产量和品质。
例如利用生物科技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运用生物技术提高农作物的生产速度缩短生长周期;运用生物科技的转基因技术提高农作物防虫抗病的能力;加强农作物品种以及徐产品品种的改良等工作。
【大学】生物技术发展与应用 带来的伦理学和社会学问题

相关法规
➢ 日本
➢ 1979年,《重组DNA实验管理条例》 ➢ 1992年,《重组DNA生物在农业、渔业、林业、食品工
程和其它相关工业中的应用准则》、《重组DNA生物在 饲料中应用的评估安全准则》、《重组DNA生物技术生 产食物、食品添加剂准则》、《重组DNA技术在制药等 行业中的应用准则》和《重组DNA技术工业化标准》等
.
争论问题
➢ 在克隆阶段,如果有关胚胎 发育的基因重新编排或启动 不完全,对新生儿可能产生 什么严重后果呢?
➢ 兄弟、姐妹、父母、子女? ➢ 器官克隆、干细胞培养的分
化器官,用于医学和临床治 疗?
克隆人涉及到伦理和宗教问题
.
四、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动物伦理
动物研究在生物医学中有特殊作用
动物的痛苦
2000年开始在美国三个州和加拿大进行田间试验都证明,抗虫玉 米花粉对斑蝶并不构成威胁,试验中用10倍于田间的花粉量来喂 大斑蝶的幼虫,也没有发现对其生长发育有影响;
斑蝶减少的真正原因,一是农药的过度使用,二是墨西哥生态环 境的破坏
.
中国Bt抗虫棉破坏环境事件
南京环科所与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召开会议
生物技术的负效应
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
.
一、生物技术对人类的贡献
生物医药 农业 环境保护
.
转基因食品已摆上餐桌
基因改造的食品称之为GM Food, 即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抗病毒和抗软化基因西红柿
.
二、生物技术的负效应
1、技术安全 2、食物安全 3、生物安全 4、环境安全
1. 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需遵循的原则
有利原则:多方利益;现实、未来的利益等 尊重原则:研究对象的自主权、知情同意权、保密与隐私权 公正原则:无肤色、性别、年龄、经济、地位的差别与歧视 互助原则:兼顾个人、集体、社会的利益、世代人的利益
动物生物技术

动物生物技术(Animal Biotechnology):是以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微生物)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对动物品质和性状进行改造的生物技术,包括:新型生物制品或饲料添加剂,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畜禽品种,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AB,is the us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 modify living organisms. The goal is to make products, to improve animals and to develop microorganisms for specific agricultural uses.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应用人工方法把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从细胞中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和拼接,并将重组后的DNA导入某种宿主或个体,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特征,育成新的品种或使新的遗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大量表达,以获得基因产物(多肽或蛋白质)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育、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征按照人们的意愿改良和创造新品种,加速繁殖动物个体(胚胎移植),获得某种有用的物质(抗体、药物蛋白如红细胞生成素、抗血友病因子)的技术。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指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将一些原料加工成有用物质,或者获得一些催化活性的酶类(蛋白质或多肽)。
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指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蛋白质晶体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蛋白质化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基因的人工定向改造等手段,从而达到对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拼接以产生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新型蛋白质的一种技术。
强调通过基因水平的修饰获得突变型蛋白濒危动物(endangered animal):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物种。
动物用于医学实验的利与弊

动物用于医学实验的利与弊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动物用于医学实验的利与弊从20世纪以来人类医学上的发展突飞猛进,而动物在医学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被用于不同的医药实验中,有在不伤害人类的基础上生产适于的药物的优点。
但这一行为并不人道且不完全被公众认可。
因此也有缺点。
首先,动物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础。
从人类原始社会开始,人类的医学事业就开始了发展的脚步,由于医学发展的初期人类文明有局限性,早期医学主要为原始医药和经验医疗,主要由人类自身实验完成,是靠偶然发现和经验积累而发明的治疗方法。
而到16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哈维通过对大量动物的解剖,提出了血液循环的理论,从而打破了宗教对人类医学的禁锢。
从此动物实验成为了现代医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所以呢?(自此,医学有了如何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次,动物实验有助于疫苗的发展。
20世纪以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灾难很多都是由恶性传染病的大规模扩散所引起,由于缺乏有效地手段控制,每次爆发都有很大量人病人死亡,尤其是鼠疫、天花、肺结核、白喉等传染病。
但提取这些传染病病原体,然后注射到动物体内,可以从这些动物体内分离出抗体,从而制成疫苗用于传染病的治疗。
疫苗的使用,最终基本上消灭了这些疾病。
所以疫苗的研制必须依赖于动物实验。
最后,动物实验对兽医学发展提供了帮助。
早在西周时期军队中就已经有了专职兽医来治疗“兽病”,并且他们为了治疗战马的“马肘溃”、“马膝折”、“马蝱”而进行了大量实验来找出合适的药材。
并发明灌药、手术及护养等综合医疗措施来提高军队战马和家畜的存活率。
同时早期兽医也通过宰杀不同的家畜并在《周礼》中总结了古代食品安全检测的标准。
由此看来动物实验在早期兽医学的发展上的作用不容小觑。
动物实验也有缺点。
第一,动物实验是非人道主义的,不被动物保护者所认可。
美国哲学家汤姆‧雷根在他的《论证动物权利》一书中提出另外一套理论,尝试用以下论据去证明动物拥有权利:(1)所有属于“生命主体”的动物均拥有相同的“内在价值”(2)所有拥有“内在价值”的生物都拥有生存以及不受伤害的权利(3)很多动物都符合“生命主体”的定义(4)故很多动物应拥有生存以及不受伤害的权利。
生物技术在畜牧兽医领域中的应用

X u m u s h o u y i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也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日常需求。
现阶段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对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各类传染性疾病都来自于畜牧业的传播,同时发病率也日渐提升,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生物技术是一项新兴产业,在多个领域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畜牧兽医领域中,通过生物科技的应用,引领畜牧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科学道理,有助于畜牧兽医的防疫工作,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在畜牧兽医领域合理的运用生物技术不但能够改善畜牧养殖的饲料资源,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预防疫病,做好科学的禽畜培育工作,全面推进畜牧兽医的现代化发展。
一、生物技术的概念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生物技术产业全面崛起,在我国多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生物技术主要是将科学与生物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并参照其他科学的原则,应用生物发酵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将生物分子学应用到实际中,从而衍生出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细胞工程等多项生物技术,此外,通过多项生物技术的应用,大力推进了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在很多领域中都有所突破,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贡献。
随着我国生物基因工程的飞速发展,生物技术也实现了全面改革,特别是在畜牧兽医领域中,通过生物技术的全面发展,在饲料生产,疫病防治和动物培育中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疫病防治和饲料质量的控制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科学优势。
二、畜牧兽医领域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分析1、在禽畜养育种环节中的应用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禽畜育种是一个重要环节,在此环节应用生物技术,可以全面提升动物培育质量,主要应用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DNA重组技术以及胚胎技术等,实现良好的育种效果。
通过生物技术的合理运用,将生物分子学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分子育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人工育种,大大提高了育种品质,同时也缩短了动物的培育周期,实现快速培育效果,提高了畜牧养殖的经济收益,对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克隆技术的利与弊

克隆技术的利与弊引言克隆技术是一种生物技术,通过复制和繁殖生物体,从而实现对基因组和生物性状的精确复制。
这项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动物领域,例如克隆羊多莉。
近年来,克隆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其他领域,包括医学、农业和生物研究。
然而,克隆技术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
本文将探讨克隆技术的利与弊,并评估其对社会的影响。
利与弊利1.传承优良基因: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复制出优秀品种的动植物,确保其基因在后代中传承下去。
这有助于维持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同时也可以保存濒危物种的基因资源。
2.医学应用: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例如,可以通过克隆技术生成器官和组织,用于移植和治疗疾病。
此外,克隆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和开发药物,加速药物研发的过程。
3.科学研究:克隆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通过克隆技术,科学家可以创建相同基因组的动物模型,用于研究疾病机制、基因功能等。
这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准确和可控的实验对象。
4.实现个性化医学:克隆技术还可以用于实现个性化医学的目标。
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制备与患者自身基因完全匹配的组织和器官,降低移植排斥反应的风险。
弊1.伦理问题:克隆技术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复制生物体可能导致人们对个体自由意志的质疑,甚至有可能催生出复制人的概念。
此外,克隆技术还涉及到是否应该克隆人类等伦理难题。
2.健康风险:克隆技术可能导致一些健康风险。
例如,克隆动物可能出现基因缺陷和突变,导致寿命缩短或生育能力下降。
此外,克隆技术可能会导致克隆动物与自然环境的不适应。
3.知识产权问题:克隆技术的应用可能引发知识产权纠纷。
例如,对于克隆动物的产权归属,以及克隆人的肖像权等问题,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规定和解决方法。
4.社会争议:克隆技术引发了很多社会争议。
有人担心克隆技术可能导致人类的滥用和剥夺自然的进化过程。
此外,克隆技术还引发了一些宗教和道德的争议,涉及生命起源和人类尊严等议题。
影响评估克隆技术作为一种生物技术,具有既利又弊的特点。
生物技术的利与弊

生物技术发展中的利与弊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生物技术的应用,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科技手段。
从广义上讲,生物技术是利用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用到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修复治理中,尤其是20 世纪70 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现,它能改变、取代物种的基因。
1 生物技术给农业带来的益处111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最初通过遗传工程获得而进入市场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
它们经转基因后具有抗除草剂和棉铃虫的能力。
这种玉米、大豆和棉花从Bt 细菌获得基因,经遗传改良后具有防害的能力。
利用Bt 细菌获得经遗传改良的作物的潜力是相当大的。
例如:美国有200 万hm2 的Bt 棉花,澳大利亚有40万hm2 ,两者各相当于2. 5 亿美元价值。
如果将Bt玉米引种在美国1 000 万hm2 的土地上,只要增产5 % ,就意味着能增加3. 5 亿美元收入。
这项技术进一步促进了Bt 制剂控制虫害在商业上的应用。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经转入特定基因的玉米品种,这些品种能同时抗除草剂和一些虫害。
112 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应用所获得的益处与在农作物上相似一方面,生物技术有助于提高畜禽的生命力以及消灭竞争者。
促进畜禽生长的物质有生长激素以及促进其生长的调节剂,这些物质可由基因工程而获得。
如利用鼠类基因(该基因能促进角蛋白的形成) 能获得了经遗传改良的绵羊,这种绵羊比普通棉羊产毛量能提高6 %左右。
另一方面,生物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例如,通过控制饲料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可提高畜牧业生产力;利用基因调控技术可以提高包括豆科作物在内一些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减少饲料作物中难消化的木质素含量等。
达比等人已生产出一种转基因三叶草,可应用于澳大利亚绵羊牧场。
该基因来自向日葵,经转基因的三叶草能制造富含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经食物链进入绵羊体内,进而能提高产毛量。
生物技术给农业带来的优缺点

生物技术给农业带来的优缺点一、生物技术给农业带来的益处广义上讲,生物技术是利用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作到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修复治理中,尤其是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现,它能改变、取代物种的基因。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
最初通过遗传工程获得而进入市场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
它们经转基因后具有抗除草剂和棉铃虫的能力。
这种玉米、大豆和棉花从Bt细菌获得基因,经遗传改良后具有防虫害的能力。
利用Bt细菌获得经遗传改良的作物的潜力是相当大的。
例如:美国有200万hm2的Bt棉花,澳大利亚有40万hm2,两者各相当于2.5亿美元价值。
如果将Bt玉米引种在美国1000万hm2的土地上,只要增产5%,就意味着能增加3.5亿美元收入。
这项技术进一步促进了Bt制剂控制虫害在商业上的应用。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经转入特定基因的玉米品种,这些品种能同时抗除草剂和一些虫害。
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应用所获得的益处与在农作物上相似。
一方面,生物技术有助于提高畜禽的生命力以及消灭竞争者。
促进畜禽生长的物质有生长激素以及促进其生长的调节剂,这些物质可由基因工程而获得。
如利用鼠类基因(该基因能促进角蛋白的形成)能获得了经遗传改良的绵羊,这种绵羊比普通棉羊产毛量能提高6%左右。
另一方面,生物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例如,通过控制饲料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可提高畜牧业生产力;利用基因调控技术可以提高包括豆科作物在内一些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减少饲料作物中难消化的木质素含量等。
达比等人已生产出一种转基因三叶草,可应用于澳大利亚绵羊牧场。
该基因来自向日葵,经转基因的三叶草能制造富含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经食物链进入绵羊体内,进而能提高产毛量。
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也包括在生态和环境两个方面。
利用生物技术提高现有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可以减低农业向原始的、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扩张的要求,因此,它有助于有人类保存、保护地球上仅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资源,有助于人们未来再利用其中的基因资源开发新的产品。
克隆的利与弊作文

克隆的利与弊作文篇一:克隆人的利与弊世界上的克隆动物1首只克隆羊多利第一只克隆牛委委第二只克隆牛科科中国成功繁殖克隆兔克隆出的转基因小猪《时代》封面故事争论“克隆人”克隆出的蝌蚪克隆出的绵羊胚胎什么是克隆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
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
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
什么是克隆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
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克隆的基本过程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
这一过程中如果对供体细胞进行基因改造,那么无性繁殖的动物后代基因就会发生相同的变化。
克隆人在思考克隆人的技术和克隆动物的技术是一样的,但是总有些事情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同意让克隆人出生1英国科学家鲍勃.爱德华兹教授于27年前催生了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他目前是剑桥大学人类生殖荣誉教授。
他认为,尽管人类生殖克隆目前在道德上存在很大风险,但一旦解决其安全问题,克隆将成为治疗不育的有效方法而为世人接受。
同意让克隆人出生1他认为一旦克隆技术能保证安全性,就不会遇到大的道德障碍。
他还认为,世人对克隆的道德批判缘于一种错误概念,即克隆的下一代是与父或母一模一样的复制品。
事实上,克隆婴儿虽然可以继承父母的全部或大多数基因,但形成人格、生理特性和行为的环境因素却是不可能克隆复制的。
和双胞胎相比,克隆婴儿与父母的差异可能更大,因为孕育的子宫及其培育过程根本就不一样。
同意让克隆人出生2在我们看来,克隆人也是人,他与我们这些通过被目前伦理体系所容纳的生殖方式降临这个世界的所有人一样,拥有一个人的所有权利,更拥有他做人的尊严。
生物技术的利和弊

我们所说的生物技术的利和弊主要指的是克隆,其利和弊是利:1) 克隆技术可解除那些不能成为母亲的女性的痛苦。
2) 克隆实验的实施促进了遗传学的发展,为“制造”能移植于人体的动物器官开辟了前景。
3) 克隆技术也可用于检测胎儿的遗传缺陷。
将受精卵克隆用于检测各种遗传疾病,克隆的胚胎与子宫中发育的胎儿遗传特征完全相同。
4) 克隆技术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的损伤。
成年人的神经组织没有再生能力,但干细胞可以修复神经系统损伤。
5) 在体外受精手术中,医生常常需要将多个受精卵植入子宫,以从中筛选一个进入妊娠阶段。
但许多女性只能提供一个卵子用于受精。
通过克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这个卵细胞可以克隆成为多个用于受精,从而大大提高妊娠成功率。
弊:1) 克隆将减少遗传变异,通过克隆产生的个体具有同样的遗传基因,同样的疾病敏感性,一种疾病就可以毁灭整个由克隆产生的群体。
可以设想,如果一个国家的牛群都是同一个克隆产物,一种并不严重的病毒就可能毁灭全国的畜牧业。
2) 克隆技术的使用将使人们倾向于大量繁殖现有种群中最有利用价值的个体,而不是按自然规律促进整个种群的优胜劣汰。
从这个意义上说,克隆技术干扰了自然进化过程.3) 克隆技术是一种昂贵的技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生物专业人士的参与,失败率非常高。
多莉就是277次实验唯一的成果。
虽然现在发展出了更先进的技术,成功率也只能达到2-3%。
4) 转基因动物提高了疾病传染的风险。
例如,如果一头生产药物牛奶的牛感染了病毒,这种病毒就可能通过牛奶感染病人5) 克隆技术应用于人体将导致对后代遗传性状的人工控制。
克隆技术引起争论的核心就是能否允许对发育初期的人类胚胎进行遗传操作。
这是很多伦理学家所不能接受的。
6) 克隆技术也可用来创造“超人”,或拥有健壮的体格却智力低下的人。
而且,如果克隆技术能够在人类中有效运用,男性也就失去了遗传上的意义。
7) 克隆技术对家庭关系带来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
一个由父亲的DNA克隆生成的孩子可以看作父亲的双胞胎兄弟,只不过延迟了几十年出生而已。
生物技术的利与弊

在 20世纪 70年代,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两项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具有深刻影响的技术突破:一个是重组DNA技术,另一个是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这两项革命性技术的出现,带动了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现代生物技术群及新兴产业。
六,世界第一个修补大脑的芯片问世(美国).
八,干细胞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美国科学家首次对人类胚胎干细胞完成了基因工程操作,在干细胞应用于医疗研究上前进了一大步;日本科学家用猴子胚胎干细胞成功生成血管和神经,大大拓宽了再生医疗的前景,日本科学家还首次培育出人体胚胎干细胞;法国科学家首次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生殖细胞;澳大利亚科学家首次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肺细胞;中国科学家首次将人类皮肤细胞与兔子卵细胞融合,培植出人类胚胎干细胞;美国科学家发现鼠的胚胎干细胞在培养皿中既能发育成精子也能发育成卵子,新发现对研究生殖细胞发育和某些不育症也许会有帮助.
7.浙江省农科院培育出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新品系.
9.北京大学医学部科学家初步揭开人类细胞衰老之谜.
2003年
世界
二,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科学家还完成了"非典"病毒基因组测序.
三,多国科学家相继破译人类第十四号,七号,六号和Y染色体.
生物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不断的探索下,已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众所周知,能源紧缺已是当下不能逃避的事实.而生物技术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能源紧缺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压力,(生物柴油,生物石油)
生物技术的利与害
专家预言,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已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
动物生物技术的发展

动物生物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动物生物技术也在日益发展壮大。
动物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动物进行改良、繁殖和利用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本文将从动物繁殖、基因编辑和生物医药等方面详细介绍动物生物技术的发展。
一、动物繁殖技术动物繁殖是动物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优化动物繁殖方式和提高繁殖效率,为农业生产和养殖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品种改良动物繁殖技术可以通过杂交育种、选择育种等方法,改善家禽、畜牧动物的遗传性状,提高产量和品质。
例如,通过选择育种,可以培育出肉质更加丰腴、生长更快的肉用动物品种,满足人们对高质量、高效益肉类产品的需求。
2.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一种常见的动物繁殖技术,它可以使优良的家禽、畜牧动物基因更好地传承下去。
利用人工授精,可以将某一品种的优良特性通过雄性动物的精液,传递给更多的母体,从而提高优良基因在种群中的比例。
3.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是另一种常用的动物繁殖技术,它可以将优质胚胎移植到受体母体中,提高育种效果。
该技术对于一些珍稀动物的繁殖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保护濒危物种、增加种群数量。
二、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是近年来动物生物技术的重要突破之一,它通过改变动物基因的DNA序列,实现对其性状的精准控制和优化。
1.CRISPR-Cas9系统CRISPR-Cas9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
该技术利用CRISPR序列特异性识别目标基因序列,再通过Cas9酶对目标基因进行剪切,进而实现对基因的修改。
通过CRISPR-Cas9系统,可以对动物的性状进行精确改良,如提高抗病能力、减少遗传缺陷等。
2.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中的方法。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为动物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如免疫基因、生长激素基因等,从而改变动物的性状和功能。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广泛,可以提高耐病性、耐逆性和生产性能。
转基因生物的利弊分析

转基因生物的利弊分析第二临床医学院2012101061 黄俊霖内容摘要:转基因生物指经遗传基因修饰了的生物体。
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工程药物和转基因作物,用转基因生物材料制成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现代生物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的产物,是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成功。
但它也与科学技术一样是柄“双刃剑”,福祸相依,如何趋利避害、化险为夷,在于对其正反两方面的关系和机制有充分的认识,要掌握得法、监管适宜、运用得当。
必须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给公众以充分信息,让公众从非理性的恐慌和迷茫中明智地走出来。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食品安全、基因经济、人类环境与健康20世纪以来,生物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并在医药、农业及食品工业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 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使其生物性状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
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亦称为“遗传工程”、“基因工程”。
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organism,简称GMO)。
目前, 转基因作物在一些发达国家像美国、阿根廷逐渐推广,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已达几千种,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给疾病的治疗、新药的制造带来了新的契机。
总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农业、医药的发展与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农业、医药的发展与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空间,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
毫无疑问,转基因技术将成为近期内发展最快、应用潜力最大的生物技术领域之一。
一、转基因生物的优点1、转基因植物1.1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杂草是农作物生产的大害,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栽培作物,可以有效地使用除草剂除治田间杂草,保护作物免受药害,从而增产增收。
抗除草剂基因植物是最先进入田间生产的转基因植物,也是当前种植面积最大的一类转基因作物。
是否应该废除生物技术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生物技术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生物技术的应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例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导致了农田土壤的退化,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存在着伦理道德的问题。
例如,克隆技术的应用引发了许多伦理争议,违背了自然规律,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
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给人类带来了健康隐患。
因此,为了维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应该废除生物技术的应用。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好处。
首先,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解决世界范围内的粮食问题。
例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能够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医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能够治愈一些遗传性疾病,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例如,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应该轻易废除。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这句话体现了生物技术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人类应该顺应生物技术的发展,而不是废除它。
经典案例,转基因水稻的种植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解决了许多人的吃饭问题。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的发展既有利也有弊,应该在充分考虑其利弊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应用和管理,而不是一味地废除。
分析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中的利与弊

分析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中的利与弊摘要:生物科学技术是近些年大热词汇之一,其主要是指利用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生物体来生产有用的物质或改良生物特性,以达到降低成本与创新物种目的的科学技术。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早已渗透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本文在分析生物科学技术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其在各个领域应用中的利与弊。
关键词:生物科学技术;应用发展情况;利与弊生物科学技术在设计、建立新的物质、品系时需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并以生物、生物组织及生物细胞等特点与功能为依据,其在向各个领域提供服务或加工生产时还需结合一定的工程原理。
生物科学技术在新世纪知识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其早被认定为最具发展前景的科学。
人们所熟知的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与生化工程等均属于生物科学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其核心。
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近些年,国内外生物科学技术均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其在艾滋病、克隆、基因组测及干细胞等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在我国,生物科学技术也有着较大的发展前景,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医药、农业领域,但其在环保、化工及食品等行业中也有涉及。
步入新世纪,我国加快了相关生物技术的研究力度,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已经第一次人工合成了胰岛素;70年代研究出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有力解决了我国粮食减产问题;80年代,我国在研究生物膜、蛋白质、酵母丙氨酸及其酶的人工合成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进入21世纪,生物科学技术更多地被应用于我国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中,效果卓著,不断发展的航天科技使得生物技术在航天科技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好处(一)生物科学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生物科学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约占生物科学技术应用的60%。
生物科学技术在生物制药方面的应用最为纯熟,目前约有70%的生物制药项目应用了生物科学技术,如治疗糖尿病的人工合成胰岛素、治疗侏儒症的人工生长激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物技术的利与弊
克隆1)克隆将减少遗传变异,通过克隆产生的个体具有同样的遗传基因,同样的疾病
敏感性,一种疾病就可以毁灭整个由克隆产生的群体。
可以设想,如果一个国家的牛群都是同一个克隆产物,一种并不严重的病毒就可能毁灭全国的畜牧业。
2) 克隆技术的使用将使人们倾向于大量繁殖现有种群中最有利用价值的个体,而不是按自然规律促进整个种群的优胜劣汰。
从这个意义上说,克隆技术干扰了自然进化过程.
3) 克隆技术是一种昂贵的技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生物专业人士的参与,失败率非常高。
多莉就是277次实验唯一的成果。
虽然现在发展出了更先进的技术,成功率也只能达到2-3%。
4) 转基因动物提高了疾病传染的风险。
例如,如果一头生产药物牛奶的牛感染了病毒,这种病毒就可能通过牛奶感染病人
5) 克隆技术应用于人体将导致对后代遗传性状的人工控制。
克隆技术引起争论的核心就是能否允许对发育初期的人类胚胎进行遗传操作。
这是很多伦理学家所不能接受的。
6) 克隆技术也可用来创造“超人”,或拥有健壮的体格却智力低下的人。
而且,如果克隆技术能够在人类中有效运用,男性也就失去了遗传上的意义。
7) 克隆技术对家庭关系带来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
一个由父亲的DNA克隆生成的孩子可以看作父亲的双胞胎兄弟,只不过延迟了几十年出生而已。
很难设想,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另外一个人的完全复制品,他(或她)会有什么感受?
生物技术会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因为,生物技术公司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输出生物技术产品而获得利润。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及其产品还远没有被广泛接受。
生物技术可能引起生产方式和人类健康的退变。
这种情况可能会随着需要特定处理的转基因作物的出现而产生,特别是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出现。
农民必须从同一公司购买种子和除草剂,否则除草剂起不了作用。
同样的问题也可能在需人造肥料的转基因作物上出现,这些转基因作物会取代传统的依靠有机肥的作物。
生物技术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麻烦。
近年来在英国已有这方面的报道。
特别是当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的基因转入农作物时,例如,坚果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若它的基因被导入其他作物,则有可能其他作物也会引起人体过敏,为了预防起见,转基因作物产品必须经免疫测定筛选后才能利用。
生物技术也可能引发环境问题。
人们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出抗旱、耐盐、抗病虫害作物的同时,也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甚至导致一些物种灭绝。
这一结果是由生物技术促进农作物向它原本不适应的地域扩张而造成的。
生物技术加速土壤侵蚀和沙漠化。
农业,尤其是耕作农业的扩张会增加除草剂、杀虫剂、人造肥料的使用,农业中不断投入的能源促进全球变暖。
与此同时,氮素生物化学循环的改变加剧了水体的富养化,直接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
许多有意或无意的动植物引发当地严重的生态问题。
第一,转基因作物使自生作物成为严重的杂草问题;第二,转基因作物通过杂交后产生杂种;第三,转基因影响食物安全。
一些通过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的移植或者试管婴儿等成果暗藏危机。
科学家对基因的结构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都了解甚少。
而且外源基因插入寄主细胞的DNA完全是随机的,在这些不确定因素之下有可能产生恶性后果,比如插入了外源基因的植物,可能因为基因键的微妙的不为人知的联系而私下产生某种毒性蛋白。
转基因生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人类利用转基因技术,扩大了某些物种的优势基因,抑制了有害基因,从而培养出有利于人类的物种。
如克服传统化学农药的高毒、高残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病虫类植物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
但是这些转基因植物是通过改变植物体本身的基因遗传密码来达到对病虫害产生致毒作用,以降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的,同时它对环境中的许多有益生物也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危害,并通过基因遗传、变异而进一步影响植物体后代的繁殖与发育,其影响将更大和难以控制。
增加目标害虫的抗性。
生物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对逆环境会产生抗性。
长期施用某种杀虫剂,害虫将对其产生抗药性,研究表明,第三、四代害虫已对转基因抗虫作物产生抗性。
因此,转基因抗虫作物的长期、大规模种植,必将对农业生态造成巨大影响,使目标害虫发生群体改变,产生抗性,从而增加农药的使用量,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另外,目标害虫还可能转移到其他作物上,人为地扩大了生物的毒性、过敏性和致病性。
基因漂移,出现杂草化。
在试验室,通过对试验条件的严格限制,可以避免转基因生物对其他生物造成的影响。
但一旦进入到自然界,限制被解降,转基因将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转移、扩散。
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作物,会发生该种作物与其邻近地域的同种属近缘野生植物发生杂交,将部分基因转移给它们,改变其部分生存特性。
如通过传粉,转基因植物可能将一些抗病虫、抗除草剂或对环境胁迫具有耐性的基因转移给野生近缘种或杂草,进而严重威胁其他作物的正常生长与生存,即出现杂草化。
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基因技术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界、门的局限,可以使动植物、微生物甚至人类的基因进行相互转移,是转基因生物具有普通物种不具备的优势特征。
若释放到环境,会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破坏原有自然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其次,转基因生物通过基因漂移,会破坏野生和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
再者,种植耐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必将大幅度提高除草剂的使用量,从而加重环境污染,导致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此外,通过转基因技术,人为控制生物的发展方向,必将导致物种单一,是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功能低下,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因此,转基因生物大规模释放到环境中,将可能造成难以驾驭的生态灾难。
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和影响。
转基因活生物体及其产品作为食品进入市场,可能对人体产生某些毒理作用和过敏反应。
例如,转入的生长激素类基因就有可能对人体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转基因生物体中使用的抗生素标记基因,如果进入人体,也可能是人体对很多抗生素产生抗性。
食品加工过程中所利用的酶技术和发酵技术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甚至致命的影响。
由于人体内生物化学变化的复杂性,有些影响还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表现和监测出来。
经济安全。
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对生物自身存在危害,而且对其不合理的占用,将人为地扩大和加剧其外在的危害性。
首先,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为解决普遍存在的生存与发展危机,往往又缺少这些技术与产品。
伴随着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生物技术的跨国转让,以及生物技术产品的越境转移,势在必行。
但在现代生物技术和产品的跨国越境转移中,发达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利用其技术优势从发展中国家夺取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大的利益;甚至采取非法手段汲取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各种资源以发展自己的生物技术,然而又以极高的价格出售给这些发展中国家,同时又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阻止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从而使其自身在国际贸易中占绝对优势,形成新的环境殖民主义。
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之间,也常因利益之争而引发贸易冲突,如美国与欧盟之间转基因生物产品的毛衣争端。
国家安全。
同许多先进技术一样,基因技术一出现就被首先运用于军事、国防之中。
人们利用基因重组技术,通过向微生物体内植入一些有害的基因,;来改变非致病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从而结合成更凶恶的基因武器。
同时,利用人种生化特征上的差异,使这种致病菌只对
特定的遗传特征的人群产生致病作用,以达到有选择的杀死敌方有生力量的目的。
如果把几种有害基因一起转移,制造出的生物战剂危害性将更难以预料,如果这些技术被用于战争、或恐怖活动,其危害将难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