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研究现状
1 沉积相研究现状及进展
一、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及开题意义(一)国外相关产业和技术现状、发展趋势沉积相相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丹麦地质学家斯丹诺(Steno,1669)引入地质文献,并认为相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地表某一部分的全貌。
1838年瑞士地质学家格列斯利(Gressly)开始把相的概念用于沉积岩,他认为“相是沉积物变化的总和,它表现为这种或那种岩性的、地质的或古生物的差异”。
自此,相的概念逐渐为地质界所接受和引用[1]。
沉积相的研究对象是沉积物,研究不同环境有何不同的产物及表现,以及如何从产物本身反演出过程和环境,也就成为有关沉积相研究的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根据[2]。
自Homes(1965)提出沉积体系概念以来,沉积相研究形成了又一个新高潮。
近年来,沉积体系的概念在层序地层和沉积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类型三角洲、深水沉积体系、不同类型河流沉积体系研究与相应砂体油气勘探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目前,沉积学理论日益丰富和完善,研究技术和手段日益先进,学科的交叉渗透出现了一系列与沉积学相关的学科,如沉积动力学、成岩作用和成矿理论、层序地层学、构造沉积学、生物成矿作用的学说和储层沉积学、测井沉积学等。
随着沉积学的发展,目前已从对局部沉积环境的研究扩大到了对整个盆地范围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的阶段。
此外,随着仪器设备的日益更新和计算机的应用,对沉积学进行定量化研究己成大势所趋。
(二)国内相关产业和技术现状、发展趋势沉积相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沉积相研究正在努力赶上国际研究的步伐,在碳酸盐岩、湖泊沉积、潮汐沉积、风暴沉积及重力流沉积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18-21],同时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陆相研究方面业已形成特色[2]。
目前,沉积相分析有向纵横两方面并行发展的趋势。
纵向上研究逐渐深入,精细地质研究成为重点,随着油田开发程度提高,已开始砂层沉积微相的识别;横向上由单一分析向综合研究发展。
王官屯油田官3断块北沉积微相研究与注水见效分析
通过对区块所有井 的注水见效分析 , 位于河道主体的油井优先见效 , 由河道到侧翼过度 , 位 于边部的沉积厚度减薄 、 储层物性相对变差. 注水
效果不明显 。因此通过沉积微相研究 ,可 以指导油田注水开发 ,是提高 油 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 .结 论
沉积相研究是研究地质工作 的基础 , 在大的沉积体 系环境下 ,可 以 进行指导工作 ,沉积相分析可以指导对 比工作研究、储层分析工作 、以 及 由于解决油水关系问题导致构造系统的分析等 ,因此对于沉积相的研 究对于开发阶段 的前期工作意义 比较重要 。 沉积相分析与开发效果分析相结合 ,可以指导开发阶段注水井网的 调整和部署 ,位于河道 主体的油井优先见效,同意相带 内注水见效,由 河道到侧翼过度 , 位于边部 的沉积厚度减薄、储层物性相对变差. 注水效 果不 明显。因此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可 以指导油 田注水开发 ,是提高油 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 。
一 .
课 题 的研 究 目的 及 意 义
状河道、河间滩及河漫滩 ,其沉积微相分布具有 以下特征 :
当油 田 进入开发阶段,采用注水开发是我国油 田常用的保持地层 能 量的一种方法。而沉积相研究的 目的不仅是对区域沉积背景 的分析 , 更 重要的目的是用于油 田开发时期井网调整和部署,以及注水井效果的影 响对整个油田的开采及提高采收率都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开发阶段的储层研究 ,相分析必须分析到微相级别。由于同一
呈北北东一 南西方 向。
[ 2 】 庞 宵等,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方法研 究,石油工业 出版社,
1 9 8 9 .
2 . 通过统计 , 官3 断块枣 I 一Ⅱ 油组 内心滩沉积微相钻遇率为 3 0 %。
辫状河道沉积微相钻遇率为 5 0 %,河漫滩及河 间滩沉积微相钻遇率为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1. 引言沉积相和沉积体系是描述地质研究中重要的概念。
沉积相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形成的沉积特征和岩石特征的综合,而沉积体系则是沉积相在相互关联的空间上的总体表现。
本报告旨在对沉积相和沉积体系进行分析和解释。
2. 沉积相的定义沉积相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尺度内具有相似沉积特征的地质单元。
它反映了在该地区沉积作用发生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条件。
沉积相的研究对于研究过去的环境条件、沉积作用的影响以及油气和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相可以根据沉积构造、沉积物类型、沉积结构和岩石组合等方面进行划分和定义。
常见的沉积相包括三角洲相、海滨相、湖相、河道相等。
不同的沉积相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沉积物组合,可以通过地层剖面、物相图和地球物理资料等进行识别和解释。
3. 沉积体系的定义沉积体系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尺度内具有一致性的沉积相相互组合形成的地质体系。
它是由多个沉积相所组成的,反映了不同沉积相之间的空间和时间关系。
沉积体系的研究对于解释区域地质演化、预测沉积物储量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体系可以根据主导沉积相、地貌和沉积层序等特征进行划分和描述。
常见的沉积体系包括海陆过渡体系、断陷湖盆体系、潮汐沉积体系等。
不同的沉积体系具有不同的沉积相组合和沉积构造,可以通过钻井、地震资料和岩心分析等进行研究和解释。
4.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分析方法4.1 相关地质图件分析方法 - 根据地层剖面图、物相图和陆地地貌图等进行沉积相的识别和分析。
- 利用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设备对沉积岩样本进行岩相和矿物分析。
4.2 钻井分析方法 - 通过钻井岩心的不同组分、厚度和孔隙度的变化,来判断不同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存在与分布。
- 利用钻井测井资料,如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声波测井数据,解释沉积体系的特征和性质。
4.3 地震资料解释方法 - 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等信息,分析沉积体系的展布、结构和时空变化。
细粒沉积学研究进展
细粒沉积学研究进展摘要:细粒沉积学的发展,对于盆地内富有机质页岩分布预测、页岩油气甜点段/区评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就细粒沉积学研究进展从概念、分类、内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关注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细粒沉积岩;细粒沉积学;研究进展前言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出现了现有适用于常规油气开发的理论与非常规油气开发不相适应的矛盾,非常规油气开发亟需新的理论发展支撑。
本文在对国内外细粒沉积学研究的系统调研基础上,梳理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细粒沉积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中国细粒沉积中的有机质富集机理、非均质性分布特征、纹层类型及组合特征、沉积模式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基于目前的认识,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重点。
总体上,细粒沉积学的发展,将推动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勘探不断创新前进。
1细粒沉积岩的概念及分类细粒沉积岩是由细粒物质所组成的岩石。
细粒物质是指颗粒粒级小于0.0625mm的组分,主要包括碳酸盐、粘土矿物、有机质、生物碎屑、石英等[1-2]。
对于细粒沉积岩的分类,目前没有比较公认统一的分类方案。
一般原则是从矿物成分因素和适用因素来考虑的,但由于细粒沉积岩的研究与油田的非常规油气实际生产开采关系紧密,另一类细粒沉积岩的分类方案则偏向于更具有实际生产的工业用途意义,如郝运轻根据工业用途将泥岩页岩分为室内和录井两大类。
Milliken 基于对传统的以沉积结构、颗粒大小及成分为标准的细粒沉积岩分类的改进,提出根据颗粒来源和成分,以细粒沉积岩的主要组分陆源—粘土、碳酸盐—粘土和硅质—粘土为三端元,陆源—粘土的盆外来源超过75%、碳酸盐—粘土的盆外碎屑来源少于75%,生物成因的盆内碳酸盐颗粒占优势、硅质—粘土的盆外碎屑来源少于75%且生物硅质成因颗粒比碳酸盐颗粒占优势为界分为3大类。
2细粒沉积学内涵细粒沉积学是研究细粒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和成因、沉积过程与分布模式的基础学科。
主要研究对象是黑色页岩、泥岩、粉砂质泥岩、页岩、混积页岩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岩石组分、结构构造、命名与分类、物源、古气候、水深、介质环境、火山灰影响、有机质富集分布模式等;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薄片分析、X衍射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XRF)、扫锚电子显微镜矿物分析技术(Quemscan)、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物理模拟技术、测井解释技术、地球物理预测技术等;研究重点包括细粒沉积层序地层分析、纹层结构类型、组合方式及沉积动力学条件、有机质富集因素、“混源沉积”模式、细粒沉积水槽实验等。
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
见习论文单位:中原油田采油一厂题目:浅谈文25块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姓名:高静完成时间:2010年8月1日摘要文25块断块区处于文东大断层的下降盘。
文25东块位于由文56和文66断层所夹持的断阶带内,断块中部构造简单,南北两端构造比较复杂。
油藏受断层控制,油水关系十分复杂。
文25西位于由大致北北东走向的文55、文66断层区形成的断阶带内,构造非常复杂。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开采及多次综合调整治理,文25块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进一步挖潜的难度越来越大。
在开发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的角度出发,分析微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为下一步油藏的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关键词:沉积相沉积微相文25块目录摘要 (1)目录 (2)前言 (3)1 沉积相研究 (3)1.1文25东块沙二下沉积环境 (3)1.2沉积特征 (4)2 文25块沙二下沉积微相研究 (6)2.1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 (6)2.2沉积模式 (10)2.3沉积序列 (11)2.4剖面相分析 (14)3主要认识与结论 (15)致谢 (17)参考文献 (18)前言文25东块属于文留构造北部东翼的一个主要断块。
文25断块区处于文东大断层的下降盘。
文25东块位于文25断块区内由北北东走向,断层西倾的文56和文66断层所夹持的断阶带内,断块中部构造简单,南北两端构造比较复杂。
地层产状为单斜,倾向东南,倾角25°左右。
文25东块油藏含油层位为沙二下1-8和沙三上1砂组,油藏埋深-2130~-2600m,含油面积2.64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48×104t。
表1-1 文25东块基本地质参数表不同的沉积相,砂体特征不同,正确认识沉积相、沉积微相类型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对于正确认识砂体时空演变规律、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流体流动规律,指导油田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文25东块沙二下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进行了研究,并对砂体演变规律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山东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研究报告
在我国地质学界,山东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我国重要的寒武纪地质地层之一,山东地区的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对于揭示古地理环境、地层构造和沉积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山东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对这一主题的个人理解和观点。
一、地质历史背景在论述山东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我国寒武纪地层的总体分布和地质历史背景。
我国寒武纪地层广泛分布于华北、西南、华南和新疆等地区,其中山东是华北地区最为发育的一个寒武系地层。
寒武纪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地层和沉积特征对于认识古地理环境和古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山东寒武纪地层特征山东地区的寒武纪地层主要分布于中部和东部地区,以泰山、太白山、山东断陷带和胶东地块为代表。
在不同地点和地层中,具有不同的岩性、古生物化石和构造特征。
泰山地区的寒武系地层主要由页岩、砂岩和灰岩组成,其中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如三脚架类、三叶虫和古腕足类等。
这些岩性和古生物化石对于研究古地理环境和古海洋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山东寒武纪地层沉积相特征在论述山东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不同沉积相的变化特征和古地理环境的演化。
根据研究成果,山东地区的寒武系地层主要包括海相和陆相沉积。
海相沉积主要以碎屑岩、页岩和灰岩为主,反映了古海洋环境的演化和古生物演化的变化。
陆相沉积主要包括砂岩、泥岩和煤系,反映了古陆地环境的变化和古气候的演化。
这些沉积相特征对于认识古地理环境和古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回顾本文所涉及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山东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对于认识古地理环境、古生物演化和地层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山东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的综合研究,以期更加深入地认识其演化规律和地质意义。
在个人理解和观点方面,我认为山东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的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为地质学和古生物学领域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料,还可以为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沉积构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55卷 第6期2009年11月 地 质 论 评 GEOL O GICAL R EV IEW Vol.55 No.6Nov. 2009注:本文为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30425008;200604255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503003)国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06CB202401)的成果。
收稿日期:2009205202;改回日期:2009209229;责任编辑:章雨旭。
作者简介:钟建华,男,1957年生。
现为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构造与沉积学的教学和研究。
Email :zhongjh @ 。
沉积构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钟建华1、2),梁刚1)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信学院油藏地质研究所,山东东营,257061;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内容提要:本文简要的总结了近20年来沉积构造研究方面的成果,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沉积构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①继续探寻新的沉积构造;②通过各种方法,包括野外观察、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来探讨某些已有(老)沉积构造的成因。
③纠正人们对某些沉积构造的成因及环境意义的过时或错误认识;④重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soft 2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及流水逃逸构造(flow escape structures )和液化构造的研究;⑤继续发掘和拓展沉积构造在沉积学研究(环境分析、层序地层学等)中的应用功能及范围。
我国在沉积构造研究方面近年来成果不多,需要迎头赶上。
关键词:沉积构造;软沉积物变形 沉积构造是沉积学的重要基础和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历来受到重视,即使是沉积学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今天,人们对其的热情也丝毫未减,以国际著名沉积学期刊“Sedimentology ”为例,几乎每期都有1~2篇论文是专门或半专门讨论沉积构造的。
沉积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_陈云华
沉积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X陈云华(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 摘 要:沉积地球化学是一门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本文详细介绍了沉积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沉积地球化学研究两个大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沉积岩1 沉积地球化学的概念沉积地球化学是一门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新兴边缘学科。
是以沉积物和沉积岩为对象,研究其在沉积——成岩过程中所含元素及稳定同位素的迁移、聚集与分布规律来判断、恢复沉积古环境。
现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沉积地球化学特点不仅有助于恢复确定古环境(古气候、古盐度、古水温、氧化——还原条件和古水深等),还可以判断当时海平面变化旋回,为层序地层学研究提供证据。
2 沉积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的对象内容涉及面甚广,归纳起来主要涉及到两个大的领域:研究沉积中的化学成分、化学元素及同位素的分布与分配、分散与集中、共生组合与迁移也就说是“研究物质的化学运动和变化过程”,研究控制和影响元素和同位素运动和变化的各种因素,亦即沉积物质中化学运动和变化过程中的控制因素。
研究内容涉及到沉积岩形成的全过程:风化产物在搬运过程中的元素的迁移形式和沉积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沉积物中元素的沉积方式、机制、元素集中、分散规律及控制因素;成岩作用过程中元素及同位素的转移、分配及化学机制;元素和同位素分配和组合,元素在沉积岩中的丰度、赋存状态、分配规律;地史时期沉积岩中化学成分的地球演化历史、规律;有机地球化学的演化及其在沉积成矿的作用。
3 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现状3.1 元素地球化学主要研究沉积岩中元素的静态和动态变化,及控制因素。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地壳中的元素再分配和重新分布的过程。
沉积物在风化、搬运、沉积过程中,不同的元素可以发生一些有规律的迁移、聚集,沉积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古气候、源区母岩性质、沉积盆地地形、沉积环境和沉积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元素的分异和聚集均有影响。
山东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研究报告
山东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研究报告1. 引言寒武纪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地层和沉积相特征对研究古地理和生物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山东地区寒武纪地层和沉积相的研究,提供具体的描述和分析。
2. 地层特征在山东地区的寒武纪地层中,我们发现了一系列特征明显的地层单元。
根据地层特征,我们将其分为下部、中部和上部三个地层,分别是xxx地层、xxx地层和xxx地层。
这些地层属于不同的时代,不仅在岩性上有所区别,而且在化石组合和生物特征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3. 沉积相特征寒武纪在山东地区的沉积相主要包括海洋相和非海洋相。
在海洋相中,我们观察到海陆相互交替的特征,沉积物主要由泥岩、砂岩和灰岩组成,存在明显的分层结构,反映了寒武纪海洋环境的变化。
而非海洋相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沙漠等类型,沉积物为砂岩和粉砂岩,显示出陆地环境的特点。
4. 分析和讨论通过对山东寒武纪地层和沉积相特征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在山东地区的寒武纪地层中,各个地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地质差异,这可能与地层形成时的环境变化有关。
- 寒武纪海洋相和非海洋相的沉积相特征反映了当时山东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变迁。
- 寒武纪地层中的化石组合和生物特征对研究生物演化和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论本报告通过对山东寒武纪地层和沉积相的研究,全面描述了其特征和相互关系。
这对于理解寒武纪时期的地质环境、生物演化以及地球历史的重要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结果不仅丰富了山东地区的地学知识,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6. 参考文献[列出所参考的文献列表,不包含具体链接]。
地震沉积学原理及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6一09—25
2016年第11、12期
朱其等 地震沉积学原理及研究进展
155
研究。 地震沉积学主要包括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
两大分支。地震岩性学是将三维地震数据体转换为 测井岩性数据体,在岩性数据体中利用各井点岩性 测井(如GR、SP)以很小的允许误差与井旁道建立 关系,以确保储层段井数据与地震数据的最佳匹配 (曾洪流等,2011)[2]。地震地貌学是将地震数据进一 步转换为沉积相图。地震地貌学关键是在地震数据 中提取明确地质意义的多种属性,使反射界面的地 貌特征和沉积体系在地震属性平面图上直观成像
内容和研究方法仍然需要完善和提高,这对于勘探目的层分析和油藏开发精细描述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地震沉积学原理;地震沉积学研究进展
号:1006—7981(2016)11、12一0154一04
地震沉积学是在沉积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 层学、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边缘交叉学科;简单地讲,地震沉积学是应用地震信 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1-4]。“地震沉积 学”问世要追溯到1998年,曾洪流,Henry,Riola等 在((geophysics》上发表利用地震资料制作切片的论 文,并首次使用了“地震沉积学”[1]。
细粒沉积岩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细粒沉积岩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细粒沉积岩是沉积学中相对薄弱的领域,其研究水平远低于粗粒碎屑岩。
然而,随着页岩气、致密油等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细粒沉积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结合国内外细粒沉积岩的研究现状,从岩石定义、层序划分、储集特征、油气勘探现状等方面对我国细粒沉积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为今后细粒沉积岩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细粒沉积岩;研究现状;非常规油气一、细粒沉积岩的研究现状(一)定名及分类传统的细沉积岩类型的划分以沉积物来源作为其基本类型划分依据,如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等,再以其成分、结构、构造作为进一步的划分依据,如砂岩、粉砂岩、泥岩等,而这种定性的岩石定名方案已无法满足当前细粒沉积岩的研究需要。
国内细粒沉积岩主要采用三端元的分类方法,对细粒沉积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即以矿物含量的10%,25%和50%分为四类,以粉砂、黏土和碳酸盐为3个组分端元,参照传统的沉积岩命名方式,并结合其矿物含量及沉积构造特征,将细粒沉积岩划分为粉砂岩、黏土岩、碳酸盐岩及混合型细粒沉积岩四类。
第四类混合型细粒沉积岩又可根据其主要矿物含量划分为硅质碎屑型细粒沉积岩、碳酸盐型混合细粒沉积岩。
同时,结合研究区特点,还提出了有机质、碳酸盐和黏土矿物的三端元分类方法。
(二)层序地层划分层序的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构造、古气候、物源供给、海(湖)平面升降4个参数的影响,不同的层序格架内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
采用分子地层学对研究区沉积相的进行了精细划分,并建立和完善层序地层格架,揭示了古沉积环境重建中微生物的存在和类型。
采用矿物成分、岩相、地球化学、测井曲线及古生物等指标来划分三-四级层序及准层序。
以“成因控层”原理为指导,以气候、相对湖平面及物源输入3种成分的组合变化来指代层序主控因素的变化及其间的相互作用,结合岩性组合,划分出了层序格架,为深水细粒沉积层序地层分析提供了解决方案。
(三)存储特征研究泥页岩的存储特性主要受到矿物组成及岩石类型、有机质类型及丰度、微观孔隙结构、成岩作用及埋藏演化等因素影响。
沉积学发展状况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2.1 沉积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沉积学的研究越来越显得非常重要,油气田的发现直到油气田的开发,这门学科的研究自始自终都惯穿于全过程。
对于我国陆相复杂的储层来说,特别是表现在从部分高含水向全面进入高含水的油田,沉积学的研究更要深入,油藏的开发调整,只有把油田沉积相研究清楚了,油气田的开发才能找到有利储层相带,扩大含油面积,提高采收率,增加储量。
沉积学的概念源于 18 世纪,在18世纪下半叶,近代地质学建立的初期,发生了水成学派(德国Werner A. G.,1749~1817)与火成学派(英国Hutton J.,1726~1797)的大论战。
19 世纪初到19 世纪中叶人们利用偏光显微镜对沉积岩的岩石观察标志着沉积岩石学的诞生,19世纪后半叶,沉积岩石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地质学科出现。
1850年英国地质学家索比(Sorby,1826~1908)首先使用显微镜研究沉积岩,沉积岩的研究由宏观到微观,这是一个沉积学史上的一个大发展。
1)沉积岩学初始阶段。
自 19 世纪初至 20 世纪30 年代德国人瓦德尔创造了沉积学这一术语,标志着人类对沉积岩的认识步入了从特征描述到成因研究的阶段,沉积学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1]40 年代,沉积学研究主要是结合地层学进行的,主要研究“沉积岩”,主要是野外研究和室内鉴定工作占主导地位。
2)沉积学阶段。
20世纪上半叶,沉积岩石学有了较全面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沉积岩石学的专著。
1913年,Hatch的《沉积岩石学》,标志着沉积岩石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地球科学分支学科的诞生, 1922年,Milner所著《沉积岩石学导论》问世 1925年,由Twenhofel主编的《沉积作用教程》问世,6年后《沉积作用教程》再版,以后又多次重版,1949年,Pettijohn编写了《沉积岩》。
3)沉积地质学阶段。
从 20 世纪到50年代,在石油工业得到飞速发展,特别是新油田的不断发现,在沉积岩石学领域里有两个重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革命性的进展。
深水扇沉积研究现状和展望——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深水扇系统为例
1 深 水 扇 沉 积 研 究 现 状
国外 深水 扇油 气勘 探取 得 的巨大 经济 效益极 大
祥辉 等 ,0 9 , 2 0 ) 以南 海 北 部 珠 江 口盆 地 白云 凹 陷 中 新统 珠江 深水 扇系统 及其 油气 资源 为主要 战 略选 区
和 目标之 一 , 于 2 0 并 0 6年 4月取 得 了荔 湾 31气 田 — 的重 大发 现 , 定 了珠 江 口盆地 巨大 的油 气 资源 潜 确
6 7 地 质 论 评 1 曹
GOOI L EI Vl 2 ELG A V W C R E o5 4 J N O 16O u o . y . 1
深 水 扇 沉 积 研 究 现 状 和 展 望
— —
以 江 盆 白 凹 珠 深 扇 统 例 珠 口 地 云 陷 江 水 系 为
力。
地推 动 了深水 扇 系统 的研 究 热潮 , 得 了大 量 研 究 取
成果 , 行 了 多 次 影 响 较 大 的 讨 论 会 , : 9 7年 举 如 19 AAP 深水 碎 屑沉 积过程 及储 层 意义 : 们 能预 测 G“ 我 什 么 ? 年会 ; 9 8年 4月 伦 敦 地 质 学 协 会 举 办 的 ” 19 “ 当今 深水 研究 最重 要 进 展 ” 的讨 论 会 , 细 成 果 见 详
的地质 概念 ( rbr, 0 3 和 沉积 模 式 等 方 面 的认 P ai 20 )
识 仍存 在较 大分 歧 , 而 影 响人 们 把 握 油 气 勘探 的 从
成 功率 。我 国深 海 油气 勘 探 在 即 , 水 沉 积 的科 学 深
问题 同样 不 可逾 越 ( 雄 等 ,0 7 ) 庞 2 0 c 。鉴 于深 水扇 沉 积 本身 的复 杂性 及 我 国研 究 较 薄 弱 的 现状 , 文 以 本 国外深水 扇研 究 成果 为基 础 , 合 我 国近 期取 得 的 结
海相深水沉积研究现状及展望-地质找矿论丛
深水领域 , 20 多年的勘探实践证明 , 深水区是油气 蕴藏极为丰富的领域。特别是近十几年 , 南美、 西非 大西洋沿岸、 墨西哥湾、 北海、 巴伦支海、 喀拉海以及 东南亚、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等海域相继发现了许 多大型油气田 , 其 勘探领域已扩展到水深 3 000 m 的深海区。据 1997 年统计, 西非地区石油新增储量 31. 6 10 桶, 其中有 28. 6
[ 1, 22]
。
我国海域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都比较优越, 有 30 多个沉积盆地 , 面积近 70 万 km 2 。据有关科 学家预测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量 。随着油气勘探 和开发的进展以及沉积相研究的深入 , 现已发现许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 : 2007 12 20
[ 7]
韩小锋 ( 1982 ) , 男 , 陕西宝鸡人 , 助理工程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地震解释、 沉积储层等油气地质勘探研究。 通信地址 : 甘肃省 兰
[ 13, 14]
图 1 影响深海环境中有机质 ( OM) 保存的主要因素 ( 据 D . A . V . Sto w, 2001) Fig. 1 Diagr am sho wing the ma in facto rs influencing preserv atio n o f hydrocar bo n in deep w ater environment
海洋深 水区经横向搬运而形成的沉积 , 它是相对于垂直降落 沉积作用 形成的原地 沉积而言 的。通 常前者 形成的沉积物比后者的粒度粗。深 水异地 沉积主 要包括 重力流 沉积和深 水牵引 流沉积 两 大类 ; 深水原地沉积主要包括深水泥页岩沉积。重力流沉积还 可以按其 发育的沉积 环境而划分 为 扇状沉 积体系( 海底扇或湖底扇 ) 、 沟道或 槽谷沉 积体系、 层状 或带状 沉积体 系等。深水 牵引流 沉 积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沉积学 迅速发 展的一 个新的 研究领域。 目前深 水牵引 流沉积的 研究 主 要集中 于等深流沉积和内潮汐、 内 波沉积。 深水牵引 流沉积 的储集 性能优 于浊流 沉积 , 故具有 非 常重要 的含油气潜能。 关键词 : 重力流沉积 ; 牵引流沉积 ; 深水环境 ; 油气资源 P512. 32; P618. 1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1412( 2008) 04 0275 06 中图分 类号 :
沉积相研究在油田注水开发分析中作用
沉积相研究在油田注水开发分析中作用沉积相研究在油田注水开发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沉积相的研究,可以了解沉积物在地质历史中的形成过程和分布特征,为油田注水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和指导。
本文将从沉积相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沉积相对注水开发的影响、沉积相研究在注水开发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沉积相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沉积相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具有一定特征的沉积物组合。
一般来说,沉积相包括主要沉积物类型、沉积构造、沉积层序、相对海面水平变化等多个要素。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沉积物的环境条件、成因机制等关键信息。
沉积相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地质剖面观测、地震地质解释、钻孔分析、岩心描述、沉积物粒度分析、地震地层分析等。
其中,地震地质解释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解释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形变化,研究不同深度和地层中的沉积相特征。
其次,沉积相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沉积相研究可以揭示油田地质中的储集空间和流动路径。
在注水开发中,油田中的油水两相通过孔隙和裂缝等储集空间进行流动,而沉积相对储集空间的形成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不同的沉积相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和流动性能,因此对注水开发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在通过注水开发提高油田产能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考虑注水层的分布和储集性能。
沉积相的研究可以确定注水层的分布范围和水平连通性,为注水工艺和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另外,沉积相也对注水效果的评价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沉积相的特征和改造前后的变化,可以评估注水后储层的改善情况和油水流动的调整效果。
最后,沉积相研究在注水开发中的应用。
沉积相研究可以为不同类型的油田注水开发提供一系列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例如,在碳酸盐岩油田的注水开发中,沉积相研究可以帮助确定合适的注水位置和注水层位,避免非有效油层的注水。
在高渗透油田的注水开发中,沉积相研究可以评估沉积岩中的储藏空间和流动性能,指导注水井的布置和控制。
沉积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沉积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沉积学是描述沉积过程的学科。
它专注于研究古生物的演化、现代沉积环境的形成、沉积特征及其可解释性等方面,并利用沉积层中的物质记录建立地质演化的历史过程。
因此,沉积学的研究已经在地质学和地球科学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沉积学的研究正在快速发展,有许多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下面将简要介绍。
首先,数字沉积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字沉积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数字沉积学结合了传统的沉积学方法和现代数字技术,以使研究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地质研究对象,使研究项目能够更加快速、精确地完成。
其次,岩石学和高分辨率沉积学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岩石学研究了沉积物中各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等组成要素,以及沉积物对环境的响应。
高分辨率沉积学研究的是沉积物的构成元素的微观结构图案,其目的在于更加详细、精确地了解沉积物的成因和构成,从而获得更好的沉积历史记录。
此外,环境沉积学也受到了重视。
环境沉积学研究的是沉积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的演变和变化,更好地把握目前的环境情况。
最后,沉积物与水质工程也受到了重视。
沉积物与水质工程研究的是沉积物对水体的影响,如水的污染物的吸收、分解和淋滤等,可以帮助人们控制水体的污染,保护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全面梳理了沉积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可以得出结论:沉积学在地质学和地球科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研究已经进入到数字化、物质性、环境可持续和水质工程等新领域。
未来,沉积学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并在地质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综上,近年来,沉积学的研究正在不断发展。
数字沉积学、岩石学与高分辨率沉积学、环境沉积学和沉积物与水质工程等新兴领域的研究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更好地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历史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未来,沉积学将以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发展,并在地球科学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国内砂岩型铀矿沉积环境研究现状分析
Ke wO d :a d t n - p a im p s ; e i na vrn e t Ree rhS au y r sS n s et eUrnu De o i S dme tr En i m n ; sac tts o y பைடு நூலகம் y o
0 引 言
上 世纪 9 0年代 , 岩 型铀矿就 已成 为我 国 四大 砂
环境 。 1 国内砂岩铀 矿沉积 环境 研 究基 本现 状
足够的开采价值 。层问氧化型一般形成于氧化一还 原过渡带中, 此类矿床规模 大, 可形成大型或超大型 矿床, 该类矿床所处盆地具有明显的地下水补给 、 径
流、 排泄条 件, 间承压含水层具有稳定 的隔水顶 、 层 底板, 铀矿化受水文地球化学控制, 有明显 的地球 具
d p st n e t e 1 0 ,Sa so —y r n u d po i h sb c m e o e o e f u i r n u o e t pe f e o i.Sic h s 99 nd t ne tpe u a i m e st a e o n ft o rma n u a i m r y so h
一
P ee tC n i inA a y i o oe tc Sdm na yEv rn e to ad tn- y eU a im D p st r sn o d to n ls fDm s i e ie tr n iom n f S ns0 e tp rn u e o  ̄ i
。
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可划分为两大类 型, 即近代层间
氧化 带 型 和古层 问氧 化带 型 。
从 核工业 系统 四十多 年在 盆地 中找矿 走 过 的道
内 国
砂 石 型 铀 矿 沉 积
山东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研究报告(一)
山东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研究报告
一、背景介绍
在山东省,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一直备受关注。
寒武纪时期是地球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其地层及沉积相特征对于理解地球演化及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层划分
1. 寒武纪地层的基本特征
寒武纪地层主要由砂岩、页岩、泥岩等岩性组成,其中以页岩为主要代表。
这些地层在山东地区分布广泛,对于区域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2. 地层划分的方法与依据
地层划分是基于地层内部的特征,如岩性、古生物化石等,通过地质调查和实验分析来确定地层的划分。
三、沉积相特征
1. 沉积环境
寒武纪地层的沉积环境主要包括海相、湖相和陆相,其中海相沉积占据主导地位。
这些沉积环境的特征对于研究古地理和古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2. 沉积构造
寒武纪地层的沉积构造主要以波浪痕迹、水流构造等为主要特征,这些构造特征对于理解当时的沉积动力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四、地质意义与研究展望
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的研究对于山东地区的地质演化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可以通过更加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进一步完善对于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的认识,为地质科研和资源勘探提供更为准确的地质信息。
结语
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的研究对于山东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的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寒武纪地层及沉积相特征,为地质科研和资源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沉积地质学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沉积地质学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岳亚东【摘要】沉积地质学结合现代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可用来探索资源、能源矿产分布,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以我国沉积地质学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我国沉积地质学发展历程,结合当今趋势分析沉积地质学的发展方向.【期刊名称】《黑龙江科学》【年(卷),期】2018(009)001【总页数】2页(P9-10)【关键词】沉积学;地质学;回顾与展望【作者】岳亚东【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测队,哈尔滨15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在沉积岩石学阶段,以沉积岩的各方面研究为主,发展到沉积学阶段,增加了沉积作用这一研究对象,到了沉积地质学阶段,开始探讨四维空间中沉积物的运动规律,至此达到沉积学的拓展与升华。
对比中外沉积地质学的进展,我国虽然在基础理论方面仍有不足,但我国在短短五十余年间迅速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因此未来的发展轨迹也会更加光明。
1 沉积地质学的研究进展回顾1.1 沉积地质学的奠基阶段我国沉积地质学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存在密切联系,上世纪50年代,由于各类能源物质支撑着国民经济建设,使得各类矿产地质勘探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沉积地质学的发展。
首先取得进展的是锰的沉积环境,这是由于钢铁工业对锰矿石的需求,在多次实践过程中,我国学者叶连俊为我国锰的沉积条件的研究做出了较大贡献,并带动了铁、铝、磷等矿石的研究进展。
在这一时期沉积岩石学与沉积学的研究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尤其是粒度分析和重矿物方面的分析为有关矿产的研究提供了极大帮助。
同时我国也取得了很多较好的研究成果,四川与玉门的石油地质人员经过大量利用重矿物对比地层工作,编出了含油层位的岩相古地理图,相关分析数据常用以古地理解释。
我国学者刘鸿允编制的以地层学为基础的第一部完整的古地理图集——《中国古地理图》正式出版,成为研究古地理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