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测设已知高程点几种方法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测设已知高程点几种方法的探讨测设已知高程点,就是根据附近水准点的高程或假定水准面,用水准测量

的方法将给定的设计高程在地面上标定出来。

在铁路、公路及房建等其他专业施工测量中,如平整场地、桥涵开挖基地、房建基础开挖及铺设地下管线等,常常需要将已知点的设计高程测设到地面上,即在地面上打木桩,使桩顶或桩侧面某一位置的高程等于点的设计高程。

下面就测设已知高程点的几种方法,分别叙述之,比较一下它们的优缺点,看那一种方法更适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1.移动法

用水准测量测设已知高程点

的一般方法如图1所示。设A为

邻近的水准点,其高程为H A ,现要

求在B点测设出设计高程为H B的

点的位置。我们可以在A 、B两

点间安置水准仪,然后整平,读

出A点的后视读数a,根据水准测

量的原理,再计算出B点水准尺应

有的前视读数b,从图1可知:b=|

H A+a-H B| (m)。

测设时,将水准尺沿B点木桩侧

面,根据前视读数b的大小,上下

移动,等到快接近读数b时,上下慢慢移动,直到前视读数正好为b 时,停止移动,此时尺底位置即为要测设的高程,我们在尺底的木桩侧面上画一条红线或画一个三角符号“▼”,以表示所要测设的高程位置。

此法简单易行,直观明了,容易掌握。但唯一一个缺点,就是当所要测设已知高程点的尺底位置超过桩顶或低于地面,我们就无法在桩上画出所要测设已知高程点的位置标定线。

2.锤击法

此法计算和上述方法完全相同,就是测设方法稍有区别。计算出前视读数b后,将水准尺放在B点桩顶上,读出B点桩顶读数b桩顶,若b>b桩顶,徐徐锤击木桩,然后再读出桩顶读数,直至b=b桩顶时,则桩顶即为要测设的高程位置。

此法和上述方法比较,实际上就是把水准尺的移动变成了桩的相对移动。桩的移动肯定不如水准尺移动方便。此法不易达到目的,特别是当锤击用力过大,桩顶的位置低于要测设已知高程的位置,那我们只有把桩向上拔起,这样桩就松动了,我们要测设的已知高程位置易发生变位,不容易保持。此法在现场几乎不用。

3.比较法

以上方法是计算出所放样点的前视读数,直接把所需测设的高程标定出来。而此法是找一个基准面,把所测设的高程点位置和基准面比较,上下移多少米就行了,暂时不用标出,记录好相应桩号的放样数据即可,施工时直接量

取就是了。此法分成两种,下边分别叙述之。

(1)读数比较法

如图1所示,把水准尺放在B点桩顶上,读出B点桩顶读数b桩顶,再计算出要测设出B点高程应有的前视读数b前视,然后用b前视和b 桩顶进行比较。若b 前视

(2)高程比较法

如图1所示,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出B点桩顶高程H B桩顶,然后用所要测设的已知高程H B和H B桩顶进行比较。显而易见,若H B >H B桩顶,则所测设B点高程位置应在B点桩顶以上∣H B-H B桩顶∣处;反之,所测设B点高程位置应在B点桩顶以下∣H B- H B桩顶∣处。

比较法简单明了,比较直观,计算也不复杂,就是计算的桩号和施工现场放样的桩号要一一对应,要一致,不然的话,就容易放错。

以上三种方法测设时,水准尺都是正立的,在某些工程中,例如在隧道坑道掘进中,若把高程点测设在坑道中,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容易碰到桩,这样桩容易变位,为克服此缺陷,常常需要把测设的高程点设置在洞顶,这时只要将水准尺倒立,倒立读数变为负,这样计算高差的公式和测设已知高程点的方法均适用于以上情况。如图2所示,设A为已知高程H A的水准点,B点为待测的高程点。在测设顶部的高程点时,应将水准尺倒立在B点上。故在B点应有的前视读数为:b=H B-(H A+a)。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当需要测设的已知高程点与已知水准点的高程相差很大时,即计算出的应有前视读数超过水准尺的长度时,则可采用悬挂钢尺的方法测设。如图3为测设建筑工地基底的高程情况:钢尺悬挂在支架上,零点在下,下端挂一重锤,A为已知的水准点,B为待测的已知高程点。在地面上置水准仪于测站I,读出A点水准尺上后视读数a1及钢尺上前视读数b1。将水准仪置于基坑内测站Ⅱ处,读钢尺上后视读数a2和B点水准尺上前视读数b2,B点水准尺上应有的前视读数b2=H A+a1-(b1-a2)-H B。这是向下测设已知高程点,向上测设,测设点的前视读数也是同样的公式。

测设已知高程点的方法,都是水准测量原理的运用,只是稍有变化而已,关键是我们要找到一种适合施工现场情况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既快又准省工省力,提高放样的效率。

2011年6月28日

参考文献:《铁路测量》邱国屏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8)《铁道工程测量》王兆祥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