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八下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下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案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学习目标】1.运用地形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阅读图文资料,说出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点及对民俗的影响。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

4.通过实验、材料及小组探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概括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及经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说出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点及对民俗的影响。

难点: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及经验。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航拍中国——陕西》黄土高原片段。

教师: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内陆腹地,该地有多厚的黄土就有多深的奥秘。

今天,我们跟随航拍中国摄影团队,一起飞越黄土高原,去探访高原上的窑洞,见识该地深处的别样生活,开启我们的寻根之旅。

新课讲授:(一)高原之魂——中华文明的摇篮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观察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学生观察黄土高原的地形图,得出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结合中国的行政区划图得出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大部分。

2.为什么黄土高原能成为文明的发源地?讨论:为什么黄河流域能成为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学生发言,教师总结: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3.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点观察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总结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

学生观察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得出“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二)高原之情——多彩的风土民情1.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讨论:举例说说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生活及民俗,以及这些“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发言,教师补充总结: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且不易崩塌,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冬冷夏热,且黄土土层深厚,具有直立性,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案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案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6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黄土高原,这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黄土高原的独特之处,以及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等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

2.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3.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地貌特征。

2.讲解法: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讲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上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黄土高原的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

2.准备PPT课件,对黄土高原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3.准备案例资料,用于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4.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点评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让学生对其地貌特征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内容。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重点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黄土高原的独特地貌和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掌握黄土高原的特点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教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关注,提高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

2.难点: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地貌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2.图片: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3.视频:黄土高原地貌形成的过程4.课件:教学PPT5.学生活动材料:小组讨论报告、问题思考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美丽与独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共21页)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共21页)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篇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

但也有不少学生没兴趣,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希望能通过各种方法改善这种情况。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

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和。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

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播放黄土高原视频)看一看这是哪个地区?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讲授新课]教师播放——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知识,对于中国的地理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和生态环境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进行地理现象的解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其成因,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怀,增强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分析其地貌特征、生态环境及其成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准备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案例,用于分析。

3.准备课堂提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特殊的地理区域。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7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7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它的形成与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地质作用、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本节教材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使学生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和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土高原的特殊性以及其形成机制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机制、地理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分析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形成机制。

2.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机制、地理特征等基础知识。

2.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展示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案例分析法: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实地考察点位的介绍和安排。

4.学生分组讨论的相关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地图,详细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机制、地理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但对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难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理解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讨论问题,准备好相关案例。

3.安排好课堂活动的时间和流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吗?”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有哪些?”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和北方地区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提升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已经有了较好的习惯,但个别学生缺乏兴趣,学习方法不当,希望通过本节课堂有趣的实验活动改善这种情况。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认识黄土高原的地貌和地表特征,并解释其成因。

3、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4、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黄土高原景观图说出本区文化习俗及地貌特征。

2、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培养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水利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以及分布范围的寻找与确定。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

2、黄土高原内部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课前:自主预习,知识梳理。

环节名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预习预习书本P23~31第六章第三节的知识内容圈画出重点知识内容预习新课完成学霸智慧课堂P97~98上相应的课前预学内容利用速记手册和课本完成练习册的课前预学内容为新课教授做准备课堂: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评述评书讲解导学课件播放视频《黄土高原》风景,提出问题:1.在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景观?2.视频中的景观属于我国哪个地区?3.你对这个地区的了解还有哪些?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详细了解它。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问题:1.在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景观?2.视频中的景观属于我国哪个地区?3.你对这个地区的了解还有哪些?带着问题观看黄土高原的视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板书: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环节一:文明的摇篮1、黄土高原在哪?——图说位置提供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和黄土高原的范围图。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期的地理学习中,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读图能力,能够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有一定的基础认识,但对其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可能较为陌生。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初步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素质方面,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逐渐增强,有利于开展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需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针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至少包含10个问题,以便了解人们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2. 作业反馈:
(1)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治理措施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论文论述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2)针对学生在地理位置图绘制中存在的问题,如标注不准确、描述不清楚等,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1. 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哪个地区的土地被称为‘黄土’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位于我国北方的黄土高原。那么,它为什么会被称作黄土高原呢?它有哪些独特的地理特点?”
2. 讲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与形成原因
(1)展示地图,指出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让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
- 治理措施部分使用绿色粉笔,象征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
- 治理成效与挑战部分使用红色粉笔,表示成效的显著性和挑战的紧迫性。
3. 艺术性与趣味性:
- 在板书右侧,绘制黄土高原典型地貌的简图,如沟壑纵横、丘陵起伏。
- 在治理措施部分,绘制简化的树木和梯田图案,直观展示治理成果。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而闻名于世。

本节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特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特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环境保护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2.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好黄土高原的相关资料,以便进行深入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特殊的地理区域。

提问:“你们对黄土高原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视频资料,介绍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生态环境。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土高原的独特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防治措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原因。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

3.能够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并能够通过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

4.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文原因,并能够提出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二)德育目标: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通过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3.对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方法探讨过程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4.造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美丽的大脚》的一段录像。

教师:从录像的画面中同学们是否能够判断出录像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学生:黄土高原。

教师:从录像中同学们能够认识这是我国的黄土高原,看来同学们对黄土高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

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黄土高原有多大?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怎么形成了今天这种独特的外貌?现在我们就来对黄土高原进行一次全面的认识。

二、进行新课(一)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教师:我们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有人曾经形容如果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做成1米宽和1米厚的黄土墙,则能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

下面哪个小组能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具体分布范围?学生:指图7-1-1“黄土高原的范围”,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包括: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东部和宁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章:黄土高原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掌握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

3. 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保护意义。

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位于中国北方,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2. 黄土高原的特点:地势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少,土壤贫瘠。

3.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风力沉积作用,水力侵蚀作用,地壳运动等。

4.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5. 黄土高原的保护意义: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 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

4. 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保护意义。

5. 开展实践活动,如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提出防治措施。

第二章: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 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3. 了解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现状和成效。

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地表破碎,植被覆盖率低,土壤抗侵蚀能力弱。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地资源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下降。

4.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现状: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产业结构调整。

5.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成效:生态环境逐渐恢复,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 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3. 分析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现状和成效。

4.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成果。

第三章:黄土高原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资源种类和分布。

2. 掌握黄土高原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 了解黄土高原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

人教版八下地理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下地理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与范围,识别本地区主要的地形类型;知道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探讨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干旱的主要措施;了解黄土高原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的煤矿。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简要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描述、辨别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结合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通过小组协作探究解决措施;通过数据材料等了解该地区丰富的能源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和解决措施”的分析,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了解丰富的能源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培养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能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典型的三种景观:塬、墚、峁。

【教学方法】情景设计法、读图分析法、资料归纳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平凡的世界》的小段宣传片)前一段时间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被拍成电视剧,很火,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看。

这部作品的背景是我国的陕西榆林,即黄土高原地区(展示电视剧中的背景图片)。

那黄土高原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我们首先来看看它的地理位置。

二、新课学习(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思考:地理位置可以用什么来描述?1.经纬度位置观察中国地图,辨认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

读教材89页图B黄土高原地形图,找出其大致经纬度范围。

2.相对位置读教材89页图B黄土高原地形图,圈出黄土高原四周的地形区,据此描述黄土高原在地形方面的相对位置;(二)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展示电视剧中的黄土高原背景图和梅县的景观图)大家看这两幅图,有什么明显的差异?(黄土多)好,那这里的黄土是这个地区本身就有的还是从哪里来的呢?阅读书本91页的阅读卡片,回答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风成说”)(三)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平凡的世界》这部剧给我们的感受是很震撼的,这不仅仅是指心灵上的,也有视觉上的。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章:黄土高原的地理概况1.1 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的中部,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起长城,南抵秦岭。

掌握黄土高原的总面积,约为50万平方公里。

1.2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认识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类型,如黄土丘陵、黄土塬、黄土茆等。

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形成原因,包括风力堆积、水力侵蚀等自然因素。

第二章:黄土的成因与特性2.1 黄土的成因学习黄土的来源,了解黄土主要由风力从中亚、蒙古高原等地搬运而来。

掌握黄土的风化过程,以及它在搬运和堆积过程中的变化。

2.2 黄土的特性描述黄土的主要物理和化学特性,如颗粒细小、质地疏松、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等。

分析黄土的工程性质,如强度低、抗冲性差、易侵蚀等。

第三章: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3.1 黄土高原的植被了解黄土高原的植被类型,如草原、灌木丛、落叶阔叶林等。

认识植被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保持水土、减缓侵蚀等。

3.2 黄土高原的水资源学习黄土高原的水文地质特征,了解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分布。

掌握水资源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以及水资源短缺对当地农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4.1 黄土高原的农业生产了解黄土高原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旱地农业、梯田农业等。

分析农业生产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

4.2 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学习黄土高原治理的主要措施,如退耕还林、植树造林、草地建设等。

理解治理措施在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方面的作用。

第五章:黄土高原的文化与旅游5.1 黄土高原的民俗文化了解黄土高原的民俗文化特点,如民居建筑、饮食习惯、民间艺术等。

分析民俗文化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潜力。

5.2 黄土高原的旅游资源认识黄土高原的旅游资源,如壶口瀑布、华山、延安等。

探讨旅游资源在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旅游开发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__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__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__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独特之处。

此外,学生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但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及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及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难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深入理解,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图表等教学素材。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PPT课件,展示黄土高原的相关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独特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及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PPT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5分钟)针对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3.1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6.3.1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第三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高原文化。

2.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

4.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

5.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和经验。

(二)综合思维目标1.结合图文、视频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

2.结合图文、视频资料,了解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3.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环境问题,学会根据问题找到解决措施。

4.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三)地理实践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

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

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概括能力。

(四)人地观念目标1.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二、重点和难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三、教材设计思路本节介绍的黄土高原原则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特殊地形区,所以教材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突出其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地形单元之一,在八年级上册我国的地形中已经接触过这部分知识,黄土高原以黄土广泛、深厚闻名于世,同时也以水土流失严重而著称。

本节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生产带来的巨大危害,使学生感悟本区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优势和环境问题,树立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黄土高原的视频。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地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环境素养。通过学习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将能够:
1.运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分析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培养地理科学素养。
2.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提高环境素养。
3.通过对黄土高原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学生需要理解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以及这一过程与地质时期的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学生要掌握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的特点,并能够通过地形图识别这些地貌类型。
2.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我使用了图表和示意图辅助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但在此过程中,我对部分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未能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今后,我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3.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然而,在讨论过程中,我未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致使部分学生角度思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解决: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以及为什么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等措施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媒体演示、实地照片、模型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探讨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途径,从而突破教学难点,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核心知识。
4.在小组讨论环节,我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分组讨论与黄土高原相关的主题。但我在点评学生讨论成果时,过于关注内容而忽视了表达方式,导致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未得到充分锻炼。今后,我要在点评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
1.黄土的老家在哪?
2.通过什么力量将黄土运到黄土高原?
3.受什么风的影响?
【师】
西北风将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燥的岩石颗粒往东南吹,粗大的砾石残留原地,形成了戈壁;颗粒较粗的沙子在近处堆积,形成了沙漠;而颗粒细小的尘土,则随风东移南下,当风力减弱便纷纷扬扬地降落下来,经过几百万年不断地累积,才形成了今天这样深厚的黄土层。
【生】区分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和川。
严重的水土流失
【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
【师】我们知道高原的表面是比较平坦的,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说明黄土高原存在严重的什么问题?
【师】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什关系
黄土高原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黄土高原“风成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原因及水土保持。
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原因及水土保持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板书设计
6.2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引导学生读图6.36“黄土高原某县生态建设”
【生】
(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4)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总结
反馈练习
教学反思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范围
2、地形、河流黄土高原和黄河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西北风)
二、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风成说”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四、水土保持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师】请看视频《黄土高坡》
【师】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师】带走了肥沃的土壤,生态环境恶化;泥沙对下游的河床、水库造成了威胁。
【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生】地表植被越少,水土流失越严重
2.沙土、陡坡、暴雨使得水土流失严重。
【生】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保持
【过渡】怎样才能改善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让这里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这里因为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做好黄河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根本。具体怎么做呢?读图6.36分析。
课题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时
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授课年级
初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风成说”。
3.知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进一步培养读图能力及分析、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师】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
【展示】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和黄帝陵
【师】我们来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窑洞和信天游。
【播放】
视频《杭天琪-信天游》
【生】在图上指出:黄土高原和黄河。
【生】
欣赏
风吹来的黄土
【师】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那么,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对此,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设,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请阅读P26的阅读材料。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P27活动。
【师】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看图6.29和图6.30,认识区分塬、梁、峁、川。
【生】阅读并回答:
1.老家在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2.风运
3.西北风
【生】运用“风成说”解释。
【生】欣赏
位置范围
【师】我们来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展示】北方地区的地形图
1、位置
【提问】
黄土高原在我国四大地理区的哪区?
黄土高原周围的地形区分别是?
2、范围
【师】
在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边界:太行山脉、长城、乌鞘岭和秦岭。
【师】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师】从省区(全称、简称)说明黄土高原的范围?
【生】
北方地区
指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
【生】
指图
【生】主要是:山西省(晋)、陕西省(陕、秦)、甘肃省(甘)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文明的摇篮
【师】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黄土高原的地形图,在图上找出黄土高原和黄河。
【师】黄土高原主要是黄土地,黄土土质疏松,便于耕种。
2.讨论不同的土质(沙土和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水强度(暴雨和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切多暴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过垦过牧、修路、采矿等活动。
【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何危害?就P29活动3结合生活常识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