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和日本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和日本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比较研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韩、日造船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掀起国际造船业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高潮,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中日韩造船业竞争与发展的问题,备受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可以通过详细梳理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整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原因、目的进行深入的分析,对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成效进行客观的评估,对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发展前景进行一定程度的展望。

一、具体可以通过三个视角来研究

1.是以韩日在中国投资为视角,观察韩日造船业的整体发展状况;

2.是以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小见大,评估韩日造船产业在中国投资的成效;

3.是在论述的过程中结合了国际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使理论更具研究价值和说服力。通过这种研究方法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韩日本造船产业的发展现状,还可以看到韩、中、日三国造船业的优势与不足,并从中得出一些对造船产业发展有益的启示。

二、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原因及目的

1.从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分析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原因

国际产业转移(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

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过程。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造船业主要经历了两次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西欧向东亚的转移,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50年代日本造船业的崛起,打破了西欧造船国一统天下的局面。第二次是从日本向韩国的转移。韩国造船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壮大,并赶超日本。2000年,韩国造船产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新的世界造船霸主。当前,国际造船业正在经历第三次产业转移,即从日、韩向中国的转移。2010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三大指标均超越韩国,打破了韩国造船业7年来三大指标位居世界第一的格局,成为新的世界造船第一大国。

从产业转移的角度看,无论是西欧到东亚的转移、还是东亚内部的转移,其基本的驱动力都来自于资源和要素的比较优势。当前正在发生的第三次产业转移也不例外。近年来,韩日造船业都遇到劳动力成本昂贵、人才短缺、海岸线资源不足等问题,相比而言,中国在这些方面更具比较优势。

因此,韩日造船企业向中国进行投资,是国际产业转移的必然趋势,符合先行工业化国家向后起工业化国家转移,劳动力成本高的国家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转移的客观规律。

此外,按照边际产业的转移理论(小岛清模式),(边际产业转移理论的概念)在某个产业已经或者即将陷入劣势的时候,必须以对外投资的方式将产业转移至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同时保留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依靠本国资本和技术等优势,来维持本国该产业的优势地位。从这个角度讲,韩日造船企业到中国投资是符

合产业发展的正确选择。

2.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战略目的

在产业转移客观规律的带动下,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目的在于:

(1)充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各种资源,获取成本优势。据统计,韩国在中国生产船体分段,再运回韩国组装,总成本比在韩国国内生产整船低20-30%。

(2)缓解国内岸线资源不足,间接实现产能扩张。韩国、日本造船业因受其国内海岸线资源不足约束,难以实现产能快速扩张,将低端产能(如船体分段制造)移至中国,则可突破地理条件的制约。

(3)将船舶市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引入中国,抢占中国市场份额。自中国全面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以来,韩日造船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在中国投资建厂,不仅可以与中国船企竞争国际订单,还可以吸引中国国内订单,达到抢占中国市场份额、保持行业领先的目的。

(4)转嫁造船产能过剩危机。全球造船产能整体过剩已成为现实。韩、日在中低端造船市场上难以与更具成本优势的中国造船企业展开正面竞争。中国拥有庞大的中低端市场,韩日以投资的方式将过剩的中低端船舶产能转移至中国,可降低本国造船业发展的风险。

三、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总体情况及特点

1.投资方式多样化

韩日在中国投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设立独资企业,如2006年,stx(大连)集团在辽宁省大连市长兴岛兴建的造船基地。二是建立合资企业,如1999年,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与中国中远集团在江苏省南通市合资建设的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三是收购中国中小型造船企业,如2004年,韩国现代综合商社收购了山东省青岛市灵山船业股份公司,成立青岛现代造船有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韩日船企并没有以他们在欧洲投资常用的技术输出或者技术合作的方式在中国协助建厂,主要原因就是担心先进技术流向中国。

2.投资规模扩大化

在拥有绝对技术优势的情况下,韩日纷纷通过扩大在中国的投资规模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此外,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也是韩日扩大投资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众多韩日船厂纷纷开始营建二期、三期工程。

3.投资地点集群化

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的地点,基本都选择在中国造船产业聚集的环渤海湾、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些地区都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雄厚的工业技术基础以及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政策环境。韩日造船企业的加入,使这些地区的产业集群化优势更加突出。

4.产品制造整船化

近年来,韩日船企开始改变对华投资战略,不仅加强了中低端造

船厂的投资,也逐渐将船体分段制造向整船制造过渡,加大与中国在中低端市场上的争夺,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如,大宇造船海洋(山东)有限公司和三星重工(宁波)有限公司,近年来都开始接受整船建造订单。

四、韩日造船企业在华投资案例对比

为更好的评估韩日船企在中国投资的成效,得出对造船业发展有意的借鉴和启示,选择了韩国与日本船企在中国投资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stx(大连)造船有限公司(stx dalian shipbuilding co., ltd.)与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公司(nacks),来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选择这两家企业的原因在于,两家企业都具有强大的造船实力,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时间与韩日造船业进军中国的时间基本吻合,投资的方式完全不同,却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因此,选择这两家企业进行对比分析,结论更具参考价值。

1.投资现状

stx(大连)造船有限公司是韩国stx集团在中国建立的大型造船生产基地。韩国stx集团是世界第四大造船企业,被誉为垂直系列化企业发展模式的成功典范,为韩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实现2010跻身于世界顶级造船厂的目标, stx 集团开始在中国进行投资,准备向中国移植其造船与垂直系列化生产体系。

2006年9月,韩国stx集团同中国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正式签约投资建设造船海洋综合生产基地。该基地位于大连市长兴岛西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