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PPT1-PPT精美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完整课件PPT1-PPT精美课件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 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 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 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 步而行。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精读细研
新雨初晴。晴,这里指晴夜。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 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渔歌在夜半响起。
译文:二十余年如同做了一场梦,此身劫后虽存,但想起一切,就觉得魄悸魂 惊!如今我闲登小楼,观赏雨后初晴的月夜美景。感叹古往今来多少兴亡旧事 ,都寄托在这三更唱起的渔歌声中。
精读细研
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2.意境深邃,内蕴丰富。 诠释了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出作者的精神追求。
临江仙·夜登小阁, 忆洛中旧游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 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南宋初官至 参知政事。诗尊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 和陈师道,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 之一。宋室南渡时,经历了战乱生活,颇多感 怀时事的作品,诗风大变。又能词。有《简 斋集》《无住词》。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 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点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们抚琴弄笛, 那情致高雅的笛声此起彼伏。
作者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 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 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作者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 地反映了出来。
词人以清新之语,写怅惘之情,在追昔抚今中,抒发了落寞孤寂的情怀。
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完整版PPT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马上/相逢/无/纸笔,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又感情真挚。
故园/东望/路/漫漫, 《逢入京使》这首诗作于天宝八载(749)诗人赴安西途中。
代凭表君作 /传品语有/报《/平白安雪这。歌送两武判句官归是京》写《逢遇入京到使》入等。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 马《上逢/入相京逢使有/无》/纸这纸笔首,诗笔作于的天宝情八载形(74,9)诗完人赴全安西是途中马。 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 分传神。 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欲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满因面为龙 岑钟参两是故袖第淋一人漓次,到带西域封涕,泪他平依告然别安不了干在家。长安信的妻回子,去踏上,漫漫可征途偏。 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
指马长上安 /相和逢作了/无者/纸在,笔长,安只的家好园。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双袖/龙钟/泪/不干。 只有托你捎个口信, 回家报个平安。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
岑参(约715—770),唐代著名边塞 本诗表现了诗人远涉边疆的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什么?
《逢入京使》这首诗作于天宝八载(749)诗人赴安西途中。 因为岑参是第一次到西域,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踏上漫漫征途。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 路途遥远迷漫; 只有托你捎个口信, 回家报个平安。
泪流纵横的样子。
故园/东望/路/漫漫, 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马上/相逢/无/纸笔,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又感情真挚。
故园/东望/路/漫漫, 《逢入京使》这首诗作于天宝八载(749)诗人赴安西途中。
代凭表君作 /传品语有/报《/平白安雪这。歌送两武判句官归是京》写《逢遇入京到使》入等。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 马《上逢/入相京逢使有/无》/纸这纸笔首,诗笔作于的天宝情八载形(74,9)诗完人赴全安西是途中马。 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 分传神。 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欲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满因面为龙 岑钟参两是故袖第淋一人漓次,到带西域封涕,泪他平依告然别安不了干在家。长安信的妻回子,去踏上,漫漫可征途偏。 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
指马长上安 /相和逢作了/无者/纸在,笔长,安只的家好园。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双袖/龙钟/泪/不干。 只有托你捎个口信, 回家报个平安。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
岑参(约715—770),唐代著名边塞 本诗表现了诗人远涉边疆的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什么?
《逢入京使》这首诗作于天宝八载(749)诗人赴安西途中。 因为岑参是第一次到西域,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踏上漫漫征途。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 路途遥远迷漫; 只有托你捎个口信, 回家报个平安。
泪流纵横的样子。
故园/东望/路/漫漫, 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课件第1课时(共29张ppt)
自我研学
背景简介
月亮是李白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他写过不少咏月的 作品,《峨眉山月歌》是最早的一首。这首诗写于他出蜀 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当时,李白怀着建功立业的政 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 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升腾 起丝丝缕缕的留恋之情。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首句 点题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这首诗从“峨眉山月”写起, 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首句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 还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整体感知
诗词释义
指清溪驿,在四川犍 为峨眉山附近。
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 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 南津关,由瞿塘峡、巫 峡、西陵峡组成 。
朗读指导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qiāng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yú 州。
太白诗风
整体感知
诗词释义
峨眉山月歌 半圆的秋月,即上弦
月或下弦月。
江名,即今青衣
李白
江,在峨眉山东。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译文 秋高气爽,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 江那清澈的水面,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在中国古代,落花意象的寓意很多,比如形容人衰 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等。在本诗中,“落花时节”比 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家 国情怀。
合作探究
2.《江南逢李龟年》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 零的感慨之情。
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部编版(新版本)《课外古诗词诵读》PPTPPT
【句解】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纷纷争奇斗艳。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 之“无才思”,只知道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朗读指导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主旨归纳
诗人通过“草木”有 “知”、惜春争艳的场景 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 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人一样感到快乐。
象。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韩愈的《晚春》与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 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两首诗中描绘的景物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同:都是描绘晚春景物。 异:钱诗描写的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春光逝去, 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景象。韩诗描绘的是百花盛 开、万紫千红、杨花榆荚如雪花漫天飞舞的晚春繁丽景象。
b.“转”“舞”二字,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既出色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也传神地写出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体现了词人魂
魄的昂扬风飞动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
作者采用了动静结合和拟人的手法描写鱼儿,表达了游小石潭的快乐和对鱼儿的喜爱。“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明丽的阳光透过清
“无才思”和“惟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 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和积极好愿望。
鉴赏评价 试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5)其人曰:“奈地坏何?”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1.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
品味赏析 1.《晚春》一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
部编七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完美版)公开课PPT课件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中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 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的心境和 豪迈的胸襟。
夜雨寄北
李商隐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
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他的诗 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 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 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 诗也常有所寄寓。一些爱情诗和无题 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 诵。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 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山诗 集》传世。
精读细研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后两句写诗人的希望,预想将来会面的时候,能把今 夜的情景向妻子诉说,写出了诗人怀念妻子的内心活动。
【译文】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 诉你今夜的秋雨和我痛苦的情等词语,这样写有何作用?
整体感知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诗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秋词(其一)
刘禹锡
liáo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zhāo
晴空一鹤/排云/上, xiāo
便引/诗情/到/碧霄。
精读细研
秋词(其一)
悲叹冷清萧条。
刘禹锡
春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赏析:首句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 对秋天的感觉——寂寞、萧索、悲 凉,“自古”和“逢”,极言人们悲 秋这一传统的时代之久远,以及人 们不可改变的思维模式。
刘禹锡(772—842),字梦
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 学家。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 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 柳”。有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 卷,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PPT1-PPT精美课件
人 教 部 编 版 九级语 文上册 课件: 课外古 诗词诵 读
4.请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默写完整。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 声 茅 店 月, 人 迹 板 桥 霜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 思 杜 陵 梦 ,凫 雁 满 回 塘。
人 教 部 编 版 九级语 文上册 课件: 课外古 诗词诵 读
人 教 部 编 版 九级语 文上册 课件: 课外古 诗词诵 读
5.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描写白露既降,天 气转凉,并借月来表达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的诗句 是: 露 从 今 夜 白 , 月 是 故 乡 明 。
6.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描绘沉寂、悲凉的边 塞秋景图的诗句是:
戍 鼓 断 人 行 ,边 秋 一 雁 声 。 7.《长沙过贾谊宅》中,诗人把自己的遭遇同 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的诗句是: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人 教 部 编 版 九级语 文上册 课件: 课外古 诗词诵 读
人 教 部 编 版 九级语 文上册 课件: 课外古 诗词诵 读 人 教 部 编 版 九级语 文上册 课件: 课外古 诗词诵 读
谢谢观看
Exit
•
1 . 每 个 人的 童年, 都是一 片宽阔 的原野 ,在这 上面, 你可以 栽植世 界上所 有的花 草,可 以放飞 所有的 希望, 可以撒 播一生 的幸福 ,可以 荡漾一 生的笑 意。
首联交代“早行”。颔联纯 用名词组成诗句,借助极具 典型特征的景物,写早行情 景宛然在目,是“意象 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颈联写刚上路的景色,暗扣题目。 尾联补出夜间在茅店思家的心情, 照应开头;梦中的景色与旅途中的 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
1.请默写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初中语文部编版(新版本)《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_
亦复人人胸臆语。——《唐诗别裁》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 司业诗》
扩展学习
《逢入京使》与《秋思》的异同?
相同: (一)都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二)两诗语言质朴清新,明白如话,平淡而又通畅,像生活一样自 然。叙事不加渲染,却描写细腻,蕴含无限深意。用字准确、平常, 但透露出神韵。
内容赏析
“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 交横,涕泗滂沱,这当然有点夸张,但“ 夸而有节, 饰而不诬 ”(《文心雕龙·夸饰》篇),仍不失为真 实 ,甚至可以说是更形象地表现了思乡的真情实感。
内容赏析
“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 简单,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洁之中寄寓着诗 人的一片深情。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 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 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 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 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7.题目中的“望”有几层含义?
6.
亡(wú):无,没有。
“奇巧”二字是文眼,表现了王叔远雕刻技艺之精湛,后文对核舟的具体说明都是围绕着雕刻者雕刻技艺的“奇巧”展开的。
3.其两膝相比者
谢 谢 ①中轩敞者为舱。(“为”表示判断)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
总体赏析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 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 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 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扩展学习
《逢入京使》与《秋思》的异同?
相同: (一)都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二)两诗语言质朴清新,明白如话,平淡而又通畅,像生活一样自 然。叙事不加渲染,却描写细腻,蕴含无限深意。用字准确、平常, 但透露出神韵。
内容赏析
“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 交横,涕泗滂沱,这当然有点夸张,但“ 夸而有节, 饰而不诬 ”(《文心雕龙·夸饰》篇),仍不失为真 实 ,甚至可以说是更形象地表现了思乡的真情实感。
内容赏析
“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 简单,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洁之中寄寓着诗 人的一片深情。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 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 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 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 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7.题目中的“望”有几层含义?
6.
亡(wú):无,没有。
“奇巧”二字是文眼,表现了王叔远雕刻技艺之精湛,后文对核舟的具体说明都是围绕着雕刻者雕刻技艺的“奇巧”展开的。
3.其两膝相比者
谢 谢 ①中轩敞者为舱。(“为”表示判断)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
总体赏析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 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 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 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标准课件PPT1-PPT精美课件
骊山四顾,阿房 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指公元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 毁阿房宫。
译文: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 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
精读细研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开头三句回顾骊山历史。作者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 调了对从古至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 引出下文。
译文:无限(美好的)山河,似乎也在落泪,(而今我被俘)谁说天地宽 阔无边。
颔联写别情。前后“别”时境况不同,心情也不同。前时之别 尚冀抗清有望,河山可复;这次别后不能再起兵抗清,面对破碎的 河山流不尽自己的伤心之泪。
这两句抒发了诗人的英雄末路之悲。
精读细研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黄泉路,指死亡之路。
译文:(我)已经知道死期不远,(然而)想到永别故乡(确实)犯难。
颈联写死别。前次离别故乡,是怀着慷慨的心情参加抗清队伍, 别还容易;此次却难了,此去必当一死,死后家乡父老、慈母贤妻如 何,都令人依恋忧虑。
诗人在此已抱定了杀身成仁的决心,但又难以告别家乡和亲人, 表现出了他情感和心理的矛盾,抒发了依恋故乡之情。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焚毁阿 房宫。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创作了这首小令。前三 句回顾骊山的历史,六、七句讽刺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 败亡的教训,结尾写出张养浩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lí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课外古诗词诵读》ppt部编版初中语文1
三、学习《秋词》(其一)
1、诵读作品,细读注释,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集体交流) 2、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朗读,体会诗的韵味和 节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
问题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问题2、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 ? 问题3、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的 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本单元 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 色 五 彩 缤 纷
秋
词
刘情鹤日秋 到排胜悲 碧云春寂 霄上朝寥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的进取精神。 4、背诵默写全诗。
一、了解作者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 诗人,文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祖籍中山(今 河北定县)。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生 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 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 极多。有《刘梦得文集》。
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 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 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原文: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sŎu)人狂。
四、小 结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 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 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一反过去文人悲秋 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唤醒人 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让人们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第一句中的“自古”有 什么作用?合作探究
自古,包含一切, 也有例外,为什么还这 么说?是为了突出下文 的“我”。反映作者的 豪迈的气概。
为什么诗人直率坦言 “我言秋日胜春朝”?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教学PPT1-PPT精美课件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 夜,短松冈。
人教部编版九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外古 诗词诵 读《定 风波( 莫听穿 林打叶 声)》
苏轼为什么会做这个梦?
对亡妻的思念,深厚的感情 历经尘世沧桑,失落的自叹
人教部编版九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外古 诗词诵 读《定 风波( 莫听穿 林打叶 声)》
❖
3.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 一种不 加色彩 或很少 用色彩 ,而只 用墨线 在白底 上勾勒 物象的 画法。 作为一 种描写 方法是 指抓住 事物的 特征, 以质朴 的文字 ,寥廖 几笔就 勾勒出 事物形 象的描 写方法
❖
4.用几个凝练的动词形象逼真地写出 了父亲 攀爬月 台时的 努力, 没有过 多形容 、修饰 的语言 ,只是 白描, 只是写 实,乍 读很平 淡,细 细品味 ,却情 真意浓 。
❖
1 . 每 个 人的 童年, 都是一 片宽阔 的原野 ,在这 上面, 你可以 栽植世 界上所 有的花 草,可 以放飞 所有的 希望, 可以撒 播一生 的幸福 ,可以 荡漾一 生的笑 意。
❖
2 . 好 玩 是孩 子的天 性,三 味书屋 后面的 小园, 虽远不 如百草 园那样 多彩有 趣,却 也是孩 子们开 心的好 去处, 在这里 ,孩子 们同样 玩得有 滋有味
❖
10.是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 则的要 求。坚 持为人 民服务 的工作 态度, 坚持求 真务实 的工作 作风, 坚持从 群众中 来到群 众中去 的工作 方法.
❖
11在现代政治生活中 , 要实 现“ 让 市场 主体 和人 民 群众 有真 真 切切 的感 受” , 必须 要完 善 决策 机制 ,促 进 政府 科学 决 策民 主决 策, 同 时加 强对 权 力的 制约 ,完 善 法律 法规 约 束行 政权 力, 一 定要 把每 一 笔钱 都用 在刀 刃 上紧 要处 。
人教部编版九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外古 诗词诵 读《定 风波( 莫听穿 林打叶 声)》
苏轼为什么会做这个梦?
对亡妻的思念,深厚的感情 历经尘世沧桑,失落的自叹
人教部编版九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外古 诗词诵 读《定 风波( 莫听穿 林打叶 声)》
❖
3.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 一种不 加色彩 或很少 用色彩 ,而只 用墨线 在白底 上勾勒 物象的 画法。 作为一 种描写 方法是 指抓住 事物的 特征, 以质朴 的文字 ,寥廖 几笔就 勾勒出 事物形 象的描 写方法
❖
4.用几个凝练的动词形象逼真地写出 了父亲 攀爬月 台时的 努力, 没有过 多形容 、修饰 的语言 ,只是 白描, 只是写 实,乍 读很平 淡,细 细品味 ,却情 真意浓 。
❖
1 . 每 个 人的 童年, 都是一 片宽阔 的原野 ,在这 上面, 你可以 栽植世 界上所 有的花 草,可 以放飞 所有的 希望, 可以撒 播一生 的幸福 ,可以 荡漾一 生的笑 意。
❖
2 . 好 玩 是孩 子的天 性,三 味书屋 后面的 小园, 虽远不 如百草 园那样 多彩有 趣,却 也是孩 子们开 心的好 去处, 在这里 ,孩子 们同样 玩得有 滋有味
❖
10.是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 则的要 求。坚 持为人 民服务 的工作 态度, 坚持求 真务实 的工作 作风, 坚持从 群众中 来到群 众中去 的工作 方法.
❖
11在现代政治生活中 , 要实 现“ 让 市场 主体 和人 民 群众 有真 真 切切 的感 受” , 必须 要完 善 决策 机制 ,促 进 政府 科学 决 策民 主决 策, 同 时加 强对 权 力的 制约 ,完 善 法律 法规 约 束行 政权 力, 一 定要 把每 一 笔钱 都用 在刀 刃 上紧 要处 。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标准课件PPT1-PPT精美课件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此联抒情主人公由自己转到对爱人的描写,想 象着对方别后的可怜生活。当她早晨起来,照镜 子的时候,也许觉得镜中人的秀发已经不同于往 常,容颜憔悴了。分别后她独自一人,夜深难眠 的时候,月色之下,吟诗怀人,该会感觉天上洒 下的月光是多么的凄清和寒冷。此联中“但愁云 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一个“改” 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 “应觉月光寒” 忖度对方的处境和感受,可谓一往情深。
咬文嚼字——赏诗韵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此联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表 现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春蚕到死丝方尽”是说,自 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 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却又表明相会无 期。可是,虽然相会无期,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所以, 这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激趣导入
他是晚唐最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他与杜牧齐名, 被誉为“小李杜”,他一生的运与愿违,被人排挤,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也因哀 婉的情调,含蓄的语风,成为了我国古代诗歌朦胧 美的开创者,同学们,你知道老师说的是哪位诗人 吗?
对,他就是李商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 他的《无题》,一起感受他浓烈细腻的感情 和委婉幽深的诗风。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探望。
齐心协力——明诗意 诗 句 大 意
咬文嚼字——赏诗韵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首联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 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首句的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 “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受的意思。 “东 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点出分手时的季节,也是抒 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暮春 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 可奈何的。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 更使她悲怀难遣。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 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 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所以此句渲染抒情主人公悲伤难禁的 心情。
此联抒情主人公由自己转到对爱人的描写,想 象着对方别后的可怜生活。当她早晨起来,照镜 子的时候,也许觉得镜中人的秀发已经不同于往 常,容颜憔悴了。分别后她独自一人,夜深难眠 的时候,月色之下,吟诗怀人,该会感觉天上洒 下的月光是多么的凄清和寒冷。此联中“但愁云 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一个“改” 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 “应觉月光寒” 忖度对方的处境和感受,可谓一往情深。
咬文嚼字——赏诗韵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此联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表 现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春蚕到死丝方尽”是说,自 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 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却又表明相会无 期。可是,虽然相会无期,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所以, 这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激趣导入
他是晚唐最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他与杜牧齐名, 被誉为“小李杜”,他一生的运与愿违,被人排挤,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也因哀 婉的情调,含蓄的语风,成为了我国古代诗歌朦胧 美的开创者,同学们,你知道老师说的是哪位诗人 吗?
对,他就是李商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 他的《无题》,一起感受他浓烈细腻的感情 和委婉幽深的诗风。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探望。
齐心协力——明诗意 诗 句 大 意
咬文嚼字——赏诗韵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首联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 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首句的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 “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受的意思。 “东 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点出分手时的季节,也是抒 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暮春 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 可奈何的。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 更使她悲怀难遣。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 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 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所以此句渲染抒情主人公悲伤难禁的 心情。
初中语文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PPT精选课件
意,来相映照。
整体感知
1.《竹里馆》中表现作者安闲 自得的生活的诗句是什么?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2.诗歌大意。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
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 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3.《竹里馆》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 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悠然自得、自在)和 愉悦的心境。“独坐”“弹琴”“长啸”。
背景资料
本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 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 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 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 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运笔成篇的。
品味赏析 品味《竹里馆》最后两句。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运用了拟人的 手法,把天上的明月当作知己,表现出诗人新颖而 独特的想象力。
主旨归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 月下独坐、弹琴长啸 的悠闲生活,表现了 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
鉴赏评价 试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陶渊明,名潜,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 隐逸诗人之宗 ”。此篇需背诵。
朗读指导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诗句解读
竹里馆
幽深的竹林。
王维
嘬口发出悠长清越
篁,竹林。
独
坐
幽
篁
里,
的声音,类似于打 口哨。
弹 琴 复 长 啸。
与“独坐”相应,意思
这里指“幽篁”。 深 林 人 不 知,是说,独坐幽篁,无人
整体感知
1.《竹里馆》中表现作者安闲 自得的生活的诗句是什么?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2.诗歌大意。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
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 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3.《竹里馆》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 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悠然自得、自在)和 愉悦的心境。“独坐”“弹琴”“长啸”。
背景资料
本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 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 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 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 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运笔成篇的。
品味赏析 品味《竹里馆》最后两句。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运用了拟人的 手法,把天上的明月当作知己,表现出诗人新颖而 独特的想象力。
主旨归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 月下独坐、弹琴长啸 的悠闲生活,表现了 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
鉴赏评价 试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陶渊明,名潜,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 隐逸诗人之宗 ”。此篇需背诵。
朗读指导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诗句解读
竹里馆
幽深的竹林。
王维
嘬口发出悠长清越
篁,竹林。
独
坐
幽
篁
里,
的声音,类似于打 口哨。
弹 琴 复 长 啸。
与“独坐”相应,意思
这里指“幽篁”。 深 林 人 不 知,是说,独坐幽篁,无人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优品课件1-PPT精美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外古 诗词诵 读浣溪 沙(一 曲新词 酒一杯 )
人教部编版八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外古 诗词诵 读浣溪 沙(一 曲新词 酒作埏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
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 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人教部编版八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外古 诗词诵 读浣溪 沙(一 曲新词 酒一杯 )
人教部编版八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外古 诗词诵 读浣溪 沙(一 曲新词 酒一杯 )
人教部编版八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外古 诗词诵 读浣溪 沙(一 曲新词 酒一杯 )
体会这首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 台”“夕阳”“落花”“归燕”分别象 征什么? “去年天气”,“旧亭台”——生命之 中看似不变的事物、 “夕阳”——时光的一去不回 “落花”——生活中消逝的美好 “归燕”——似曾相识的新的美好
•
10.是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 则的要 求。坚 持为人 民服务 的工作 态度, 坚持求 真务实 的工作 作风, 坚持从 群众中 来到群 众中去 的工作 方法.
•
11在现代政治生活中,要实现“让市场主体和人民 群众有真 真切切的 感受”, 必须要完 善决策机 制,促进 政府科学 决策民主 决策,同 时加强对 权力的制 约,完善 法律法规 约束行政 权力,一 定要把每 一笔钱都 用在刀刃 上紧要处 。
感谢聆听,欢迎指导!
•
5.上述情境体现了观众在体育赛事中 文明有 礼的行 为,也 体现了 我国良 好的国 家形象 。
•
6.这种文明有礼的行为有助于人们友 好交往 ,增进 人们的 团结友 爱,有 利于形 成安定 有序、 文明祥 和的社 会。
•
7.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支持按 联合国 宪章精 神所进 行的各 项工作 ,积极 参加联 合国及 其专门 机构有 利于世 界和平 与发展 的活动 。
部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ppt-精美1
探究质疑
1、从诗中可以看出女子有怎样的性格?
痴情、热情奔放、感性,且具有独立、自 主、平等的思想观念的女子。
2、从诗中找出表现女子行为动作的字,并分 析她的情感变化 。 挑、达 由浓浓的爱意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式微》 《子衿 》课件( 共23张 PPT)
动的样子。指情状、情貌、样子。 【7】城阙què:城门两边的高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式微》 《子衿 》课件( 共23张 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式微》 《子衿 》课件( 共23张 PPT)
翻译诗句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一直在我的心间萦绕。 纵然我不前往与你相会,你难道就不能捎个音 信给我?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二首古诗 2、预习《关雎》和《蒹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式微》 《子衿 》课件( 共23张 PPT)
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 “境界具于词语之外, 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式微》 《子衿 》课件( 共23张 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式微》 《子衿 》课件( 共23张 PPT)
2、“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 躬,胡为乎泥中”?
课外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诗歌的 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 章法节奏的特点;
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4、背诵默写诗歌。
走近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 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 诗歌,共305篇。
1、从诗中可以看出女子有怎样的性格?
痴情、热情奔放、感性,且具有独立、自 主、平等的思想观念的女子。
2、从诗中找出表现女子行为动作的字,并分 析她的情感变化 。 挑、达 由浓浓的爱意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式微》 《子衿 》课件( 共23张 PPT)
动的样子。指情状、情貌、样子。 【7】城阙què:城门两边的高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式微》 《子衿 》课件( 共23张 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式微》 《子衿 》课件( 共23张 PPT)
翻译诗句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一直在我的心间萦绕。 纵然我不前往与你相会,你难道就不能捎个音 信给我?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二首古诗 2、预习《关雎》和《蒹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式微》 《子衿 》课件( 共23张 PPT)
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 “境界具于词语之外, 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式微》 《子衿 》课件( 共23张 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 古诗词 诵读《 式微》 《子衿 》课件( 共23张 PPT)
2、“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 躬,胡为乎泥中”?
课外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诗歌的 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 章法节奏的特点;
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4、背诵默写诗歌。
走近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 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 诗歌,共305篇。
《课外古诗词诵读》ppt部编版初中语文1
•
8.人生道 路总是 迂回曲 折,难 免会遇 到坎坷 和困难 ,我们 在厄运 面前决 不能低 头,一 定要坦 然面对 ,迎难 而上, 做一个 奋发有 为,昂 扬向上 的人。
感谢观看,多谢指导!
中国古代文学之宝藏——“建安风骨”
以三曹及建安七子为代表,他们的诗文慷慨多气,悲凉豪壮, 语言质朴。《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 于比喻。《赠从弟》这三首诗分别用苹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 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勉励,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资料链接
赠从弟(其三)
【汉·刘桢】
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我的收获
通过学习本诗,你有了怎样的 收获呢?
作业
1、推荐阅读建安七子的咏物诗,对比它们的 异同点; 2、将你喜欢的咏物诗漂亮地抄写在摘抄本上。
•
1.太守周 围的人 情事物 无一不 让他愉 悦动情 。他所 治理的 滁州这 一方水 土,可 谓政通 人和, 百姓安 居乐业 ,快乐 无比, 太守自 然也就 乐得其 醉了, 他沉醉 于这方 山水之 乐,也 更沉醉 与民同 乐之中 。
中国古代文学之精髓——“松柏”意象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岑参《感遇》 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苏辙《服茯 苓赋叙》 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苏轼《寄题刁景纯 藏春坞》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迎寒冒暑立山冈,四季 葱茏傲碧苍。 —— 陆蕙心《咏松》
•
4.至于背 着东西 的人在 路上歌 唱,走 路的人 在树下 休息, 前面的 人呼喊 ,后面 的人应 答,老 老少少 的行人 ,来来 往往络 绎不绝 的,是 滁州人 在游山 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 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 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 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 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 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 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 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 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 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 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 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 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 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 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 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 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人教部编版九级语文上册第六课外古 诗词诵 读《丑 奴儿》 课件
阅读拓展 人教部编版九级语文上册第六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课件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6分)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 壁
• (1)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什么字。(2分) (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为什么在 “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4分)
• (1)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什么字。(2分)
• 下面是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对这首词的解说不. 恰当的一项是 ( A)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A.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指作者年少志高,目光远大.
B. 强说愁":没有愁而硬说愁,即无病呻吟. C. "识尽愁滋味": 经过生活的磨难和亲身的体验,真正领会,深刻理解 了"愁"的内涵. D. "欲说还休":想要说,但哀愁太深,愁绪太乱,一时不知从何说,于是欲 言却止.
•
答:对比 愁
(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为什么在
“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另一方面, “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日非,自己报国无 门,直言此“愁”犯忌,因此作者不便直说。有愁而 不能直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 洒脱,实则深沉凝重,意味深长。
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 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 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 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在当 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 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 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 “愁”的深沉博大。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词外表 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 不满的情 绪。……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 全篇,用这样一句 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 高妙的抒情法。 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 耐人寻味。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走近诗人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 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的美称。与苏轼合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 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 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 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
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 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我们知道, 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 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 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 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 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 “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 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 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 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 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 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 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 “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 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 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 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 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 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 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礡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 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 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 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 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 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 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人教部编版九级语文上册第六课外古 诗词诵 读《丑 奴儿》 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级语文上册第六课外古 诗词诵 读《丑 奴儿》 课件
• 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 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 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 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像。 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 《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 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 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 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 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 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 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本来有碗饭吃便不 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 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 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 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
“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 字,有什么作用?
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 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 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 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 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作者为什么会“欲说还休”?
词中“欲说还休”实际上是统治者不许他发表 救国的言论。由于他是个北方归正军民,处处受 到猜忌,所以连话也不敢明讲。
•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 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
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
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
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 烈的艺术效果。
人教部编版九级语文上册第六课外古 诗词诵 读《丑 奴儿》 课件
背景介绍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 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至宋 光宗绍熙三年(1192)间。辛 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 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 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 己却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 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 了这首词。
朗读诗词,初步体会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人教部编版九级语文上册第六课外古 诗词诵 读《丑 奴儿》 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级语文上册第六课外古 诗词诵 读《丑 奴儿》 课件
把栏杆拍遍 梁衡
•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 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 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疏通诗意
词牌名,又称 采桑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高楼
竭力,极力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 为写一首新词,极力说愁。
“顾左右而言他”。 • C 本词主要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
D 全词跌宕有致,今昔两相对照,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2、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 这一叠句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两个“爱上层楼”各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