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赏析及答案

合集下载

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

它说明作者“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

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诗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诗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诗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词注释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 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5.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6.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7.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8.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诗词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诗词赏析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蹊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理解及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理解及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理解及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理解及答案
【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问题】
10.“起舞弄清影”的“弄”字用的极妙,妙在何处?(2分)
11.请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2分)
【参考答案】
10.弄,“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联想到舞姿的美好。

(2分)
11.这句话意思是:远隔千里之人,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虽不能团聚,也能有所安慰了。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美好的祝愿,也表达了诗人乐观旷达情怀。

(说出字面意思1分,理解1分,共2分)。

[精]高考语文必考题型之诗歌鉴赏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含答案

[精]高考语文必考题型之诗歌鉴赏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含答案

高考语文必考题型之诗歌鉴赏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含答案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及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语文必考题型之诗歌鉴赏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含答案【阅读问题及答案】1.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

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分)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苏轼的水调歌头有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有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有阅读答案及赏析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阅读问题及答案】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分)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曲。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非常有浪漫色彩的,她非常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与憧憬。

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非常豪放、气质非常浪漫的人。

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圍、婵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

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与不凡的气魄。

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脱化出来的,李白的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

“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我们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

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

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他非常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及赏析.pdf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及赏析.pdf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饮欢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何时起照耀人间?我手举酒杯向苍天发问。

不知道天上的仙宫宝殿里,今年是那一年?我真想驾长风,归月宫,又怕那儿的碧玉楼阁,孤高而严寒。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月光转过装饰华丽的楼阁,又低低地透过门窗,照着窗内的不眠人。

明月不应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人们别离时才圆?人生一世,有相逢之乐,就有离别之悲;月出一轮,有圆满晴朗,就有残缺阴霾。

这种事自古就难两全。

但愿远方的人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我们也能共同沐浴明月的光辉。

◇赏◇析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宋熙宁九年,那年中秋,苏轼在密州任太守,与弟弟苏辙已分别七年,不禁对月思人。

他便乘着酒兴,尽抒情怀,写下了这首名篇。

词的上阕写作者对月遐思,以问句开头,而问的又是明月,苍天,一下子把人们的思绪引到了浩渺的仙境,如梦如幻,意境深远。

“不知天上宫阙”几句跌宕起伏,妙笔生花,表现了作者内心之中的波澜起伏。

当时的苏轼正徘徊与“出世”与“入世”之间,不知所从。

“何似在人间”是作者给出的最后的答案——还是人间的美好更值得去珍惜,去留念。

词的下阕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

“转朱阁”三句,写月下之人,徘徊不定,心事重重。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上接“照无眠”,运笔流畅,表面写对月圆人不“圆”的怨恨,其实蕴含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三句,是作者自己的解答,是他经历风雨人生之后的领悟——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

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并答题①词的上片问天;下片问月;但归根结底是问人生。

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山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抒怀,结尾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与弟苏辙都是唐宋八大散文家。

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引出下文。

3、但愿:只希望。

从全词来看,这两句诗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与深深的祝福的感情。

4、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如李白的《静夜思》: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煜《相见欢》: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5、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一句包含怎样的人生哲理?赏析:作者由月引出离别,把人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联系在一起,说明世间万物不可能十全十美,表达出作者乐观豁达的心态。

哲理:人世的聚合离散犹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既然如此,就不必再慨叹和悲伤了,显示了作者旷达的胸襟。

6、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并解释“婵娟”。

这两句表明情谊的相通,不受空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福,表达了词人乐观豁达的情怀,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婵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7、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如何理解?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福,表达了词人乐观豁达的情怀,8、本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表达了诗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豁达情怀。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翻译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翻译赏析
⒀共:共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人们都能身体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婵娟,指月亮.
⒁婵娟:美丽的月光。这里指明月。
译文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分离的人们的同情。词人思想是豁达的,他需要自我解脱,所以他一质问的语气发泄佳节思亲的情感。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这里以大开大合之笔从人生写到自然,将各种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结束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全词情感放纵奔腾,跌宕有致,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字展开,忽上忽小,一会离尘,一会入世,语句精练自然,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语言能力及浪漫洒脱超逸的词风。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答案及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阅读问题及答案】1.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

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分)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原文、注释、赏析、练习及答案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原文、注释、赏析、练习及答案

水调歌头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⑵,欢饮达旦⑶,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⑸。

不知天上宫阙⑹,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⑺,又恐琼楼玉宇⑻,高处不胜寒⑼。

起舞弄清影⑽,何似在人间⑾。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⑿。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⒁。

但愿人长久⒂,千里共婵娟⒃。

【注释】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⑵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⑶达旦:到天亮。

⑷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⑸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⑹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⑺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

归去:回到天上去⑻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宫。

⑼不胜(shè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⑽弄清影: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弄,玩弄,欣赏。

⑾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一说何时。

⑿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⒀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亮)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⒁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⒂但:只。

⒃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共,共同,一起。

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形容月亮。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苏轼《水调歌头》诗词翻译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诗词翻译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诗词翻译赏析苏轼《水调歌头》诗词翻译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译文] 人们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伏晴出、团圆亏损,这些事古往今来难以让人称心。

出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①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

②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③把酒:端起酒杯。

④天上宫阙:指月中宫阙:宫殿。

,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⑤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

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⑥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

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⑦ 琼楼玉宇:琼楼玉宇,美玉建筑的楼宇,指月中宫殿。

⑧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⑨不胜:不堪承受⑩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⑾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⑿起舞弄清影:在月下起舞,身影摇曳.⑩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⑾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⑿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⒀共:共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人们都能身体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婵娟,指月亮.⒁婵娟:美丽的月光。

这里指明月。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

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初中语文文言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

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

但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

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

上阕写月下饮酒。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几时:什么时候。

把酒:端起酒杯。

这里是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

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

为什么向往月宫呢?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乘:驾。

归去:这里是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造成的楼宇,这是想像中的仙宫。

不胜:经不住,承担不了。

胜,能承担,经得起。

“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他的这种意念。

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

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弄:玩弄,欣赏。

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

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

“何似在人间”,这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全诗翻译赏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全诗翻译赏析

精心整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翻译赏析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苏轼简介: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祭等。

也是中秋词中最着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赏析二】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一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

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

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熙宁九年(1076)苏轼在密州任所写作的一首中秋词,词首有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通常认为这是一篇怀人之作,一“兼”字说明并非止于此,同时,“兼怀”,一定意义上有附带的意思,只是顺便怀念而已,只是因为是中秋月圆之夜,是怀人念远的时刻,是团圆的时刻,而自己独处异乡,自然少不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读《明月几时有》,我自己读出的更多的是东坡对生活的瞬间感受,瞬间思考。

他捕捉了一个生命的特殊的瞬间。

《明月几时有》,只要认真去读,认真去听,读出的,听到的,应该是一份心的平和,心的广博,广博中找寻自己,平和之后是希望。

《明月几时有》,是刹那的遐想,是刹那之间生命的感受,是捕捉到的瞬间之情。

明月,在我们的诗歌中早已成为一种意象,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的意境出:广博永恒,似乎寄托着整个人类的所有的过往,“广博”源于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一个“生”字,又寄予了明月永恒的生命力。

基于月的特殊意蕴,我们望月,就有了一种对时间空间的永恒的无常感,对一己的渺小的无奈感。

李子小栋丫莆试隆罚骸敖袢瞬患攀痹拢裨略展湃恕9湃私袢斯擦魉部疵髟陆匀绱恕!绷跤砦小督鹆晡逄?8226;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有一种时间和岁月的无常感,是对千古的一种探寻和找寻,月,往往勾起的是我们的一种思考,是一种兴亡,是一种结束,是一种无奈,可以让人感到美好却又是绝对落魄的,是永恒与刹那的永远比照。

伴随着明月,东坡完成了一次神游,完成了今与古的契合。

词的上阕,“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同样是对时间的一种反思,“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天上”,“今夕”,古往今来在眼前尽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基础过关】1. 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

其中说的“子由”是作者的,其名为,他和苏轼及并称文坛“三苏”。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的“ ”。

3、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一个是。

【答案】1.交代作词的时间和缘由弟弟苏辙苏洵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3. 又恐何似【解析】考查与苏轼及本词相关的文学常识。

平时要注意积累。

4.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每空0.5分,共3分)①宫阙()②琼()楼③朱阁()④绮()户⑤婵()娟⑥不胜()寒【答案】①què②qióng③gé④qǐ ⑤chán⑥shèng【解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

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5.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把酒:(2)天上宫阙:(3)归去:(4)不胜:(5)起舞弄清影:(6)何似:(7)何事:(8)别时圆:(9)此事:(10)婵娟:【答案】(1)端起酒杯。

把,执、持。

(2)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3)回到天上去。

(4)胜,承担、承受。

经受不住。

(5)意思是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跟着舞动。

(6)哪里比得上。

(7)为什么。

(8)在人们分别时圆。

(9)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10)指月亮。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

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运用了拟人、反问。

这一问似乎是对月亮的埋怨,责怪月亮故意作弄人,给人增添离愁,其实是写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愁帐,抒发了词人对亲人的怀恋之情,含蓄地表达了对不幸的分离者的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

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及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写出词中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

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写月抒怀的诗句,你能举出两例吗?
答:
4.本词上阕写______,下阕写______,其实是__________。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

答:
(以下是2006年新疆乌鲁木齐中考题)
6.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赏读诗词,应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律,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这首词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上阕感情缠绵悱恻,下阕则__________。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你略作赏析。

答案:
1.转朱阁,低绮户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略
4。

问天问月问人生
5.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

7.乐观旷达
8.以行云流水的语言和美妙的境界结束全词。

表现了词人乐观的情怀和美好的祝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