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改出现问题反思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问题思考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问题思考论文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问题思考论文一、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问题的思考(一)高中语文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古板,就会造成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下降。
教师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不足之处,再对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创新,这属于不断更新的过程。
像现在我们玩的手机一样,手机中下载的软件也是需要不断更新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玩这款软件,如果一直停滞不前,就会面临淘汰的危机。
教学方法也是一样,能够得到学生青睐接受的好方法,教师的教学质量才会提高,进而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二)一味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教育。
语文学科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有历史、哲学、人文、地理等各个领域,包含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蕴藏的情感也是十分丰富的。
学习高中语文,会接触到古典文学、历史人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产物,从中可以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具魅力。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而不是对文章简单的理解,要对文章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理解文章丰富的情感,使学生与文章产生情感的共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三)教学缺少生活情趣,忽视学生的差异。
语文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生活中有许多经历、感受可以运用到语文学习中。
但是,高中生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与社会的接触非常少,学生缺少实践经验,对语文的'学习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太过于局限。
对于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想问题的角度不同,最后导致对文章的理解不同。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同学们对“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这句话进行翻译,学生就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有的同学能够正确翻译出来,而有的同学却把意思跌倒了,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
如果老师将理解能力强的同学作为统一标准,把问题简单讲解,一带而过的话。
就会造成不理解的同学一直不理解,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对高中语文新课改困惑与思考论文
对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困惑与思考内容摘要:总结一年多来参加新课改的切身体会,反思教材、教学、评价及师生在课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困惑思考我省是最后一批参加课改的省区之一,早期参加课改的省市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供我们学习,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供我们借鉴,那么我们的改革之路应该是顺风顺水的啦。
其实不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遇到很多问题,也因此产生了不少的困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了其他省市的经验,比如山东省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也调整过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整合教材节约时间;编写教学目标具体化操作性强的导学案让学生课前独立完成等。
经过改进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几次测验的结果表明,效果不明显。
我省新课改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了一年多了,作为第一批参加课改的一线老师,在这一年多的教学中,有困惑有思考,在此我不敢说新课改有什么问题,只能说我们自己存在不足。
在此我想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反思:关于教材1、必修教材。
新课程标准安排“高中语文必修课”,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系列,组成“必修一”至“必修五”五个模块,每个模块36个学时,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实现学生均衡发展为目标。
首先,教材的设置有别于传统教材。
我们贵州省高中语文教科书统一选用了人教版教材,这套教材在必修课篇目的选择上表现出“守正出新”的特点,既融入了时代和社会生活发展的最新信息,又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留了一些经典篇目。
同时教材编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又将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贯穿始终,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与传统教材最大的不同是突出强调语文的实践活动,尤其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共同基础的学习,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这个角度看,时间紧是必然的,因为实践活动需要时间,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时间给学生发表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个50人的班,一个问题给学生一分钟,那么45分钟的一节课还不够,因此教学预设也是达不到的。
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困惑思考认识探讨论文(共3篇)【语文教学论文】
第1篇:对高中语文新课改的认识传统的语文教学,给人的印象就是老师在不断地对每一篇文章的字词句进行不厌其烦的讲解,而学生就是大量地背诵,花的时间多,但成效似乎不大。
学生普遍对学习语文兴趣不大,觉得学的东西与考的东西不一样。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先更新教学思想,而最根本的,应从教学方法上作出改变。
1.领悟新教学目标现在的语文新课程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首先,教学目标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
其次,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还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再次,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不能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动情境来满足学生发展语文素养的需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转变教学思想,优化课堂教学现在的语文教学课本只是课堂的一小部分,很多老师过分地强调课本,跟着课本走,没有扩展其他课外的知识,一味地死板地讲授课本上的文字知识,讲台下也是一群眼睁睁看着老师的眼神,丝毫看不见学生有什么兴趣。
这样的课堂限制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思维受到禁锢,没有自己的思考空间,任何新奇的想法都被扼杀了,学生们也对课堂渐渐失去了兴趣,甚至是厌恶情绪。
高中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现在的学生都处于活力迸发向上的年龄,应该充分体现在课堂上。
教师要根据新课改要求,改善教学方法,激活课堂。
课前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讲一个冷笑话,这样先激发起学生的精神,让他们感觉到乐趣,从而就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课堂上去了。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言,不管对与错,都是可以激活课堂的,有时候学生发言引起的小笑话更可以很好地让课堂不再死气沉沉。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涉及到学科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教育目标的更新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相关的对策和思考,以期为语文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存在的问题1. 学科内容调整不足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学科内容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学科内容的调整不够积极和及时,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和现代性。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述和灌输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在新课改下,需要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更多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3. 教育目标不清晰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对教育目标的清晰理解和把握,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对策与思考针对学科内容调整不足的问题,语文教师们需要加强自身的学科素养和课程能力,及时了解学科内容的最新动态和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际,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科内容更具针对性和现代性。
在教学方法上,语文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增加互动性和实践性,引入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加强多媒体教学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使教学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3. 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教育目标的把握上,语文教师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品格培养和情感态度的引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使教育目标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高中语文新课改五点论文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五点思考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整体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学生不喜欢语文,家长不重视语文;语文课堂走不出一言堂、气氛沉闷的怪圈;就同等时间的付出而言语文学科远没有数理化见效快,学生更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其他学科。
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其目的就是革除上述弊端,创造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革,笔者有五点浅陋之见: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语文教学要从根本上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语文教师要从根本上走出难、苦、累的心理阴影,就必须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冲破传统教学的框框,丢掉包办代替、生怕学生不知道的思想包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老师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
二、提高兴趣,享受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当你把某件事当做一种享受的话,那你一定会做得趣味盎然。
许多老师回忆起自己刚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总是那么神往,那时教语文的心境多好,就是因为那时的我们把教语文当做一种享受,当做一种事业去追求。
每位教师都要保持那时的热情和那时的心态,感悟生活,享受语文,并把这种思想也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感悟,一起享受,让学生青春与激情共飞扬、感动与成功齐收获。
这大概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吧。
三、激情洋溢,充满活力真心地投入才能收获回报。
一个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一个激情洋溢的磁场去吸引你的学生,让他们和你一起去体会、去感动、去燃烧。
有激情的教师是最有魅力的教师,有激情的课堂是最有成效的课堂。
四、回归生活,体会感悟语文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人学,她与现实人生联系密切。
古人讲:“诗穷而后工。
”只有切实的人生体验,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所以说语文教学要回到生活中去,要让学生认真体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多开展课外活动,比如户外写生、课外阅读、演讲比赛、课本剧演出等等,让学生的心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生活中获取“源头活水”。
五、刻苦自励,提高素养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面对头脑活跃、思维敏捷的学子,我们老师深感自身的不足,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思维方式,我们都有不断丰富、不断改善的必要。
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共2篇)【语文教学论文】
第1篇: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及专业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可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也是新时期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技能要求。
因为语文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不强,涉及内容又非常广泛,有其自身的复杂性。
多反思,多改进,多提高,使自己的教学更富有新意,更能赢得学生的喜爱。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怎样进行呢?下面笔者按教学的过程,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方面来谈谈语文教学反思:一、教学前反思沟通与合作: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性教学运作可以在建构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的问题,教学模式中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沟通和合作。
语文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运作过程中以问题的方式把学生引进“最近发展区”,引导、启发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见解。
这个教学过程是主客交互、建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过程。
例如在反思性教学的运作过程中,不论是新授课,还是语文总复习课,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制定学习目标,粗略设计学习策略,热烈地争论问题,让他们畅所欲言,懂什么说什么,人人都有发表自己主张和见解的权利和机会。
沟通和合作的浓厚氛围逐渐形成。
这都要靠教学前的准备去实现。
如:在学习论文选读《知其不可而为之》一课时,我估计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在备课时设计的较为简单。
谁知道在预习课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的疑问,表现出少有的困惑,再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我发现备课太不充分,学生提到的问题,我却在备课的时候忽略了,也就是只顾备教材、备教法却忽视了备学生这一重要环节。
因此,我又重读教材,认真备课,进一步修正了教案,将学生预习中认为难以理解的内容补充了进去,让教学方案更加完备。
这样的教学前反思,有利于教师更进一步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更好地把握新课程,更快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中反思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反思,不断调整,不能按照课前制定的教学方案一成不变地上下去,而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思考论文
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思考论文一、转变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新课改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定,是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广阔语文老师必需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需更新理念,尤其是教材观。
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
注意人文性、注意力量的培育、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开随便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同学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主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
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意考试成果,而忽视同学学习的过程,或只注意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
“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
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讨论、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
我想在教学中,老师要讨论自己的教学行为,细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
老师要落实教学的详细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穿,做到教学流程合理。
老师要因人施教,走进每个同学的生活世界、阅历世界和学习过程,尤其留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胜利的.喜悦。
老师要使教学内容根据同学的认知规律和学问建构的需要,循序绽开。
老师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侧重评价同学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激发同学学习爱好是新课程改革的契机爱好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
爱好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爱好,它才能引导你在学问的乐园里游览。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知识点多、内容广的问题。
由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综合、全面,导致教师需要涉及更多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这给教师的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学习负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精选教材,选择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抓住核心知识点,剔除一些比较次要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过去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讲述为主,学生大多只是被动听讲,缺乏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主要以笔试形式为主,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考察,忽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的评价。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语表达、写作能力、阅读理解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学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的关注,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足。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案例分析、游戏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也需要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为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2篇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与创新。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也必然会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和改革。
本文将讨论高中语文新课改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高中语文新课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习内容主要围绕文言文和古代文学作品展开,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关注较少。
新课改强调多元化教学内容,包括现代文学、新闻与传媒、科技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这样的改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思考和探索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高中语文新课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教学内容,还包括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新课改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口头表达、写作、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水平。
再次,高中语文新课改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新课改中,强调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
学生不再只是盲目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去思考文本中所包含的意义和价值。
这样的改革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性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高中语文新课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新课改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从实践中获取素材和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这样的改革使得语文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高中语文新课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养、促进思维发展和提高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当然,新课改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包括政府、教育机构和家长的合作。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语文人才,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第二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中语文课改中几个问题困惑与思考论文
高中语文课改中几个问题的困惑与思考《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要求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性质,充分体现了新语文教学对学生特定的心理特征的尊重。
一、人文性、工具性孰轻孰重?如何结合?这是一个与语文科目一同出现的话题。
课改前,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
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
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
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其工具性又被淡化了。
眼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
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基础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知识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于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才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
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
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问题与对策[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究新课改是落实素质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新挑战的需要。
新课改实施至今,它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
本文探讨了新课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初步的解决方法。
素质教育高中语文教学理念一、学会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筛选语文人教版必修模块教材容量大,仅是阅读部分,每册就有四个单元共12篇文章,还有表达交流5个专题,梳理探究3个专题。
一册必修课本实际的上课时间为半个学期,加之相当多的选文有一定难度,一篇课文(尤其是文言文)按传统教学就需3~4个学时,教学上时间非常紧。
这就需要我们通读教材,对教材内容加以适当的整合和筛选。
举例来说语文必修一和二中的几个表达交流模块其实是对前面教材内容的模仿和落实,要求学生从所学的范例当中吸取精华,从而学会如何应用语言文字去传情达意。
如《荆轲刺秦王》一文,其写作特点就是文笔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而后面的写作单元则要求学习写得具有波澜。
所以我们应在课文的学习当中渗透作文的写作方法,指导他们如何将别人写作的高超技法为我所用。
这样内容的整合和筛选无形中替我们节省了时间。
二、转变教育理念,提升业务素养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我们一定程度上还在沿用陈法,信奉高考考什么我就教什么。
根据高考题目所设的板块图解语文课程。
所以成语就是全面撒网广博积累,病句就是那六大模式,背会了再用,阅读甚至按题目的分值来计划答题要点。
殊不知当前的教育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高考试题越来越灵活。
为什么?高考的选拔更注重能力的提升,它要求我们培养给社会的应该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虫”。
我们亟需淡化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真正围绕新课程所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来指导我们的教学。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语文教师还应当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提高修养,只有业务素养提升了,我们才更有底气驾驭我们的课堂,才能更稳的站好这三尺讲台。
2022年语文课改反思(精选3篇)
2022年语文课改反思(精选3篇)2022年语文课改反思篇1经过三年的教学磨合,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已由浮浅的理解、机械的践行阶段逐渐转入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科学求实的操作阶段。
随着20xx年以来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三省一区等“新课标高考试题”的陆续推出,大家对新课标和新高考的关系也逐渐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
我省20xx年秋季实施新课改,至20xx年高考一轮教学结束。
结合20xx年黑龙江新高考卷,进一步反思、总结新课程教学,使之走上科学、高效、理想的轨道更为必要。
课改现状:理想与现实的碰撞20xx年国家颁布高中课程标准,课改陆续展开。
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亮点和主要目标是,重新界定了语文学科性质,提出了四条基本理念,设计了新的课程思路和课程结构。
意在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1、转变语文教育的观念,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能力、过程和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改革课程结构,设置选修和必修两大板块,实行学分制。
3、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对话式教学观,提倡个性化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转变评价观,实现以评价促进语文学习的转变。
这种美好的理想和现实的撞击,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呢?三年课改的实践来看,目标部分实现,有的做得很好,有的做得不够,有的地方做得有点“过”。
1、观念的转变基本得以实现,对保守教师的思想产生了冲击。
但部分学校、个别老师理解机械,过犹不及,放任课堂,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教师的点拨、主导、引领缺失,美其名曰“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动起来了,气氛活起来了,交流热闹起来了,但学生学到什么了却没能很好的关注。
高中三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语文素养没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感觉和没学语文一样。
较之课改前,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明显提高。
教学实施层面出现不少问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非常突出。
2、选修课程设置是本次课改的最大亮点,能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必修立足于共同基础,选修是必修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新课改从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出发,提出了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教育等理念,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在教学内容方面,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但是实际上,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学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课文默写、背诵等单一形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教师应该深入学生,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需要更多地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学方法依然比较单一,缺乏活动性和趣味性。
教师应该积极学习和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教学资源方面,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学资源。
但是现实情况是,许多学校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教学设施和设备不够完善,很难支持新课改所需要的多样化教学活动。
学校和教师要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更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设备,如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和教师自身素质的不足。
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要重视高中语文教学,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入,提高教学资源的建设水平;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学生也要积极参与自己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发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思考论文
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思考前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课改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各个学科的改革都有了新的变化,而新课改对于语文学科的改革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思考,分析其优缺点,并探讨一些推行新课改的方法。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育的影响优点:1.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更能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新课改使得高中语文教育去除了传统的“把所有文学作品梦想式地灌输给学生”的做法,改为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
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还会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新课改中,高考作文增加了 subjectiveargumentative essay,即主观议论文的要求。
这种要求需要学生理解观点、选择材料、创造合理的逻辑贯通和流畅的表达,而这些也是学生需要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具备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
在新课改中,口语表达变成了必修课程之一,这使得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教学时有机会表达自身的见解,同时也需要对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评价,这种学习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缺点:1.导致选学生文学作品的能力下降。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语文的课程体系不断调整,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也被舍弃。
而新课改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可能会导致学生选择将通识文学作品进行深度阅读,而忽略了经典的文艺作品。
2.学生对历史时期的理解能力下降。
新课改中,历史时期的背景和作品的价值逐渐丧失了,在学生的目光中,文学作品可能只是个图画,可能会丧失理解历史的能力。
3.文本解析变为倾向于知识点的点读。
新课改之后,学生可能会更多地关注作品的语法和修辞技巧而忽略作品本身所包含的主题、形式、结构和内容等更本质的问题。
推行新课改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推行新课改,可以将如下几种方法作为参考:1. 开展革命军事活动,探索并积极改变语文教育内容.在探索语文教育内容的过程中,需要改变语文教育“把所有文学作品梦想式地灌输给学生”的做法,鼓励学生进行文本分析,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三方面。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及对策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高中语文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视应试而忽视素养培养的问题。
在高考制度下,学生为了追求高分,往往会将重点放在应试技巧的掌握上,而忽略了文学素养的培养。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阅读和讨论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思辨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材内容有些过于晦涩难懂。
为了追求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深入,教材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较为复杂的文言文或现代文,这使得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这些内容。
教师应该注重语言的解读和语境的讲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教材中的知识。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作文教学和批改方面的问题。
在学习作文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面临着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困惑。
而在批改方面,教师通常面临工作量大和时间紧的困境,往往只能粗略批改,无法给学生提供详细的指导和反馈。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合理安排批改时间,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需加强学科间的融合。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学往往与其他学科教学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融合。
教师应该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视应试而忽视素养培养、教材内容难度较大、作文教学和批改方面问题以及学科间融合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素养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教材内容,加强作文教学和批改,合理安排时间和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同时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高中语文课改反思优秀(精选14篇)
高中语文课改反思优秀(精选14篇)高中语文课改反思优秀篇1我们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各个学科都已经较好地完成了从旧课程向新课程的平稳过渡,全校教师在学校的领导下都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理念,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没有任何理由不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只有不断反思自我,瓶颈一破才会别有洞天。
如何在课改新形势下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我觉得必须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我们冷静的思考和探索。
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语文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以及解读语文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 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给别人的印象就是老师在不断地对每一篇文章的字词句进行不厌其烦的讲解,而学生就是大量地背诵,花的时间多,但成效似乎不大.学生普遍对学习语文兴趣不大,觉得学的东西与考的东西不一样,没有能意识到学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过程.所以,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教师要内修外治学无止境。
见贤思齐。
一位语文教师要想很好的进行新课改,就必须注重修养和才学的提高,于内要提高文化修养,于外要勤奋治学,要做专家型老师,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控课堂。
高瞻才能远瞩,深入才能浅出。
对当今的教改教研动态,要入乎其内,也能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是指作为一个课改参与者的身份积极融入其中去亲身践行;“出乎其外”是指作为一个评判者的身份对我们付出的劳动和成果进行冷静的审视和探讨。
有了深厚的学识和才干,研究深入了,思想深刻了,对“课标”以及一些新思潮新流派就不会出现全盘照搬的情形,而是会采取“拿来主义”。
点滴的积累成不了海洋,也能成为小溪甚至是江河。
二、自主·合作·探究应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课程标准》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新课改出现的问题与反思【摘要】2004年开始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是以往历届语文课程改革中力度最大的一次。
它不仅是一般的人才培养,更是关系到中国民族性格塑造的重大问题。
这次改革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比如:将语文课定位在“语文实践上”;变原来的“听说训练”为“口语交际”;“语文素养”一词的提出;等等。
然而理性地反观这次改革,其中存在着很多改革的困境,需要我们作深刻的反思,切实的行动,从而真正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中国语文教育质的飞跃。
【关键词】困境;反思;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2095-3089(2012)03-0060-01
一、困境:生机与活力的背后
(一)教师语文课程意识的欠缺。
课程意识即教师运用课程观指导自己教学的意识。
语文课程改革首先是语文观念的改革,我们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用老观念来教新教材。
语文教师的课程意识有许多需要变革的地方。
1.语文学科的功利性价值替代了语文学科的自身价值。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就是语文学科本身的内在价值。
但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这种以语言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的把握却不够。
我们过于看重语文学科的功利性,而忽视了语文自身的美和真。
2.语文教材代替了语文课程的全部。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是“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但道德负荷和评价滞后这两大困境的存在,使这种教育理念很难实现。
而教学理念难以实现的一个最重要原因,便是学生语文学习资源的缺失。
(二)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偏差
1.教学生成的泛化。
课堂活动的生成是认识基础上的生成。
课堂生成源于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
语文学科充满了鲜活的生命意识,但要让学生理解、获得并把握这种生命意识,进而在自己的行为中养成这种生命意识,却需要一个艰苦的积累过程。
语文素养的养成应是长期的刻苦积累,而不是一夜之间的生成。
没有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怎能感受到唐诗的雄奇伟大、宋词的柔美婉约?读书、做学问都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积累,语文课堂才能绽放出智慧的花朵,结出生命的果实。
2.选修课教学必修化。
选修课的教学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选修课进行了这样的描述“: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对选修课的开设却不能很好地贯彻这一指导思想。
教师有选教的权利,学生却没有选修的权利,一所学校一套课本,学校教务处说了算,或者上级教研室说了算。
选修课“选”的过程中只考虑学校的条件、教师的状况,对学生的需要却无法顾及。
教学过程中,选修课的教学与必修课的教学并无大的区别,以致教师感到教学内容太多,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学生则学得吃力,对教学内容无力完全消化吸收。
这是教学观念的偏差导致的教学行为的偏差。
3.课堂评价庸俗化。
主要表现为对考试结果的过分依赖和对学生的观点过分地赏识、无端地拔高。
就前者而言,教师只根据学业考试的结果来评定学生,而不能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力表现来评定学生。
就后者而言,当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教师不是从问题本身出发,而是从学生心理感受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表扬性评价。
长此下去,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就往往会停留于表面,不愿意对问题作深入全面的思考。
这就必然会对学生思维品质全面而深刻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必去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
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热闹”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一改以往教师“独霸”课堂而造成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了,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接受知识了。
这种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情境的“热闹”,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它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进,即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师作为课堂主宰者”转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从“一言堂”
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互动与对话。
我们应大力提倡和推广这种扭转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局面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而一些教师却有意无意地走入了误区。
有的教师热衷于“大讨论”,以为这就是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一上课,就把设计好的大量问题一下子抛给学生,然后布置学生展开大讨论。
且不说设计的问题是否抓住了教材重点、是否科学合理,也不说没有层次、没有梯度地一下子抛出这么多问题是否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单说没有引导、没有启发、教师完全放手听凭学生去进行沙龙闲谈似的讨论的做法,我们不禁要问: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里?讨论的质量怎么保证?
有的教师追求“看点”,哗众取宠。
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一直被人们口诛笔伐,因此,实行新课改,有些教师就特别注意营造热闹的课堂气氛,刻意制造所谓“看点”。
他们的语文课笑声、掌声不断,可谓热闹非凡,但是不少课只顾追求表面的繁华,看似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浮华空洞、流于形式,有些时候甚至为引学生发笑而启发一些无聊的问题,这是不可取的。
三、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或模式,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要求,都应该具有以下这些特征:“第一,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该体现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并重;既要重视预设目标,
又要重视可能出现的非预设性目标。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不仅包含科学学习内容,而且要注意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第三,在教学的方法上,注意多种方法在日常教学乃至一堂课中的结合使用。
第四,在教学的呈现上,注意利用问题情境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
第五,在教学的顺序上,遵循’先学后讲’的次序,亦即先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教师再进行点拨。
第六,在教学的组织上,尽可能多地利用师生、生生互动,加强合作与交流。
第七,在教学评价上,采取多元、发展、综合性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的生成、发展、问题解决能力、自主性等高水平的学习结果作为评价依据。
”
因此,课改中教师不必用否定传统的“全新”目光看新课程改革的教学。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如启发式、点拔式、讨论式等。
更何况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优良传统,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而不断发展。
如魏书生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的“自习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的“四式教学法”,这些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为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我们还要有新的创造与改革。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2]《语文课程标准 ( 实验 ) 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