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新课改困惑与思考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困惑与思考
内容摘要:总结一年多来参加新课改的切身体会,反思教材、教学、评价及师生在课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困惑思考
我省是最后一批参加课改的省区之一,早期参加课改的省市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供我们学习,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供我们借鉴,那么我们的改革之路应该是顺风顺水的啦。其实不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遇到很多问题,也因此产生了不少的困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了其他省市的经验,比如山东省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也调整过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整合教材节约时间;编写教学目标具体化操作性强的导学案让学生课前独立完成等。经过改进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几次测验的结果表明,效果不明显。
我省新课改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了一年多了,作为第一批参加课改的一线老师,在这一年多的教学中,有困惑有思考,在此我不敢说新课改有什么问题,只能说我们自己存在不足。在此我想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反思:
关于教材
1、必修教材。新课程标准安排“高中语文必修课”,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系列,组成“必修一”至“必修五”五个模块,每个模块36个学时,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实现学生均衡发展为目标。
首先,教材的设置有别于传统教材。我们贵州省高中语文教科书统一选用了人教版教材,这套教材在必修课篇目的选择上表现出“守正出新”的特点,既融入了时代和社会生活发展的最新信息,又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留了一些经典篇目。同时教材编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又将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贯穿始终,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与传统教材最大的不同是突出强调语文的实践活动,尤其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共同基础的学习,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这个角度看,时间紧是必然的,因为实践活动需要时间,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时间给学生发表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个50人的班,一个问题给学生一分钟,那么45分钟的一节课还不够,因此教学预设也是达不到的。
其次,教材变成了“学材”。人教版教材的编写以学科理论为背景,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发展目标为核心,体现了“问题解决”的特色。教材很少或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性知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试图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自己悟出隐含的基本原理,力求“问题解决”的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突出学生学习成长的自我体验。从这个角度看,要达到个中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自主学习性高,基础知识扎实的条件才行。这对于扩招后的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不可能的。针对以上必修教材的问题我觉得可以试着用以下办法来解决:(1)实践活动要选择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项
目进行;(2)课堂探究要分组进行以便节约时间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3)要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该舍弃的一点要放手,可以以点带面进行以单元为单位的教学;
2.选修教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学语文课程应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内容。并要求选修课“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明确规定了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设计的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学论著研读。
我们学校就根据自己的实情以及其他学校的选择,主要选择了“诗歌与散文”“语言文字应用”这两大板块。首先学习的是《古代诗歌和散文鉴赏》这一块的内容背诵篇目多,任务重,学生理解难度大,刚开始教学我们明显感觉时间不够,学生也叫苦不迭。对于这种情况,还好我们学校备课组在选修教学开始之前就有了充分的考虑,大胆整合教材,采用单元教学的形式以点带面进行教学,节约了不少时间。
二.关于教学
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的原则,凸显学生地位,淡化“满堂灌”式的讲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材应以精讲、少讲为主,重在创设情境。通过营造轻松愉悦开放的氛围,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对话关系,推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放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下一步选修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为了实践新课程理念,
我们借鉴了山东昌乐二中个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进行教学,谁知理想是很丰满的,而现实却是很骨感的。在实践中小组讨论的时间成了懒者抄袭勤者机会;展示成了个别同学的专利。久而久之,勤奋者固然有恨大提高,懒惰者却更见其惰性了。在文言文教学中,这种高效课堂更是失去作用,学生连课文内容都弄不清楚何谈探究。于是,不少老师只好放弃这种教学改用传统模式教学了。我们的课改似乎走进了死胡同。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可以用以下方法解决:
1教师必须要明确新课标的要求,并以此为核心设计和组织教学。2教师要摸清学情,明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将夯实基础与训练能力并重,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3在教材的处理上,学会“用教材教”。不仅要适当对教材进行整合,而且还要将必修和选修结合起来使用。
4在教学方式上,不要完全抛弃传统教法。不妨“新旧结合”,将新课改理念、新课堂形式与好的传统教法结合,达到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
三.关于评价
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与传统评价体系相比,新课改的评价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师生多元;评价内容从单一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转向评价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评价
功能从甄别选拔转向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从我们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来看,只重视了学习模块的完成,对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没有考虑。即只要学生的学习达到学时,考试合格就能拿到该模块的满分,至于学习过程中有没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有没有违纪逃学则一概不管。试想,这样的评价会带给学生什么样的误导,后面的学习还有什么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