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笔译基础》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翻译专业使用)

《笔译基础》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翻译专业使用)

《笔译基础》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翻译专业使用)Ⅰ前言本课程是为翻译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基础课,是翻译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翻译观,掌握部分翻译理论,增强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正确理解原文,正确把源语言译成目的语。

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笔译处理技巧,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进入高年级学习高级翻译课程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课程内容:什么是翻译,翻译的基础理念,理解和表达,翻译中的矛盾,翻译的功能理念,“独立成篇”的理念,观摩篇。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笔译技能,能够从事中等难度的文学、政论、议论、报告、说明等类文体的翻译,以期达到为将来各方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的目的。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翻译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学时。

四教材:《基础笔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刘继春,2015年第1版。

II 正文第一章什么是翻译一教学目的了解的翻译概念,形成学生个人对翻译的理解。

二教学要求在通用翻译理念的基础上,形成学生个人对翻译的理解。

通过实例分析,学习处理源语言中的微妙处。

三教学内容(一)翻译的概念。

(二)个人对翻译的理解。

(三)常见的翻译错误。

作业: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第二章译者需要哪方面的修养一教学目的了解掌握译者具备的基本修养。

二教学要求讲解、讨论译者修养的基本内涵。

以案例分析译者内涵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一)译者修养的内涵。

(二)追求更好,言需尽意。

翻译学教学大纲

翻译学教学大纲

翻译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翻译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交际和翻译实践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优秀的翻译能力。

本课程旨在:1. 帮助学生掌握翻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水平;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帮助学生了解翻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二、教学内容1. 翻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2. 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翻译的语言学基础4. 翻译实践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5.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6. 翻译伦理与法律规范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授课:老师为学生介绍翻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2. 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翻译实践案例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批判思维和沟通能力的培养;3. 实践:学生进行翻译实践训练,提高翻译能力;4. 研究:学生开展课外研究项目,深入研究翻译学相关领域,拓展视野。

四、教学评估评估方式包括: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课程论文:学生需提交一篇翻译作品,并附加翻译理论分析。

五、参考教材1. 《翻译学概论》2. 《翻译原理与方法》3.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4. 《翻译伦理与法律规范》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实施,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翻译技能,拓展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的翻译实践和学术研究奠定扎实基础。

愿学生在本课程中有所收获,不断进步!。

英语笔译基础英译汉课程教学大纲.doc

英语笔译基础英译汉课程教学大纲.doc

英语笔译基础(英译汉)教学大纲(2013年6月修订)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二○一三年六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英语笔译基础(英译汉)课程编码:0411056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必修课程计划总学时:54学时课程学分:3适用专业: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课程归属系(部):外国语言文学系本课程是否有单独的实验(实训、实习)教学大纲:无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英语笔译基础(英译汉)》是为英语专业翻译方向高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课程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基本的翻译知识及常用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的翻译熟练技能。

以翻译知识为先导,英汉语言的对比为基础,翻译技巧为主干,通过讲解、范文赏析、译文对比、练习和讲评等具体措施为学生打开思路,提高双语的转换能力,使学生们掌握必要的翻译知识与技能。

通过介绍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以及不同翻译方法,结合大量实践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和巩固,使学生能够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英汉翻译基本技能。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避免不求甚解、逐词死译和望文生义,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翻译人才。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后续课四、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院级考试课;本课程考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含考勤、作业、课堂表现、测验等),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五、学时分配一览表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一)建议教材王恩冕.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三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二)教学参考书目[1]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 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 程永生.汉译英理论与实践教程(第一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七、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翻译概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基本了解我国翻译简史,并掌握翻译定义与分类、翻译的悖论和翻译的标准。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翻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课程名称: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类别:选修学分:2总学时:32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在基础阶段,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将难度略低于课文的英语短文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

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为每小时250汉字。

”在高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将难度略低于课文的英语短文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为每小时350个英语单词。

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汉语文字翻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为每小时300汉字。

”按照此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翻译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学对象本大纲的教学对象为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

在学习翻译课程之前,他们应已掌握基本的语音和语法知识,领会式掌握4200个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2500个)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词组和短语。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翻译课的目的就是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和理论素养,使学生在翻译题材熟悉,难度适中的英汉语语篇时,做到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表达上通顺流畅。

三、教学内容:1.翻译的重要性2.翻译的标准2.1 严复的“信,达,雅”2.2 钱钟书的“化境”2.3 奈达的“等效论”2.4 辜正坤的“多元互补”2.5 刘重德的“信,达,切”2.6 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的标准:忠实、通顺、艺术性3.翻译的性质:3.1 翻译与创作的区别3.2 翻译的性质:再现原文语篇的信息4.翻译方法:4.1 直译与意译的区别4.2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意结合,灵活运用5.翻译过程:5.1 分析——透过原文表层结构,抓住其深层的信息5.2 传译——用目的语将原语所表达的信息转述出来5.3 重组——按译语的规则重新组织译文,做到通顺流畅5.4 检验——检验译文是否做到忠实、通顺6.翻译腔及其对策:6.1 什么是翻译腔6.2 翻译腔的根源6.3 如何克服翻译腔7.英汉语言的差异与翻译:7.1 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7.2 英语的静态与汉语的动态7.3 英语被动意义的显性特征与汉语的隐性被动与中动的区别7.4 英语复句的多层次性和汉语复句的单层次性7.5 英语的直线思维与汉语的螺旋形思维8.中西文化的差异与翻译9.翻译技巧:9.1 增词法 9.2 减词法9.3 省略法 9.4 改变词类9.5 调整词序 9.6 正反、反正表达法9.7 拆句法与合句法10.翻译单位:10.1 以句子为单位 10.2 以段落为单位10.3 以语篇为单位11.教学内容的设计:11.1 翻译理论的介绍11.2 名家名译赏析11.3 分项训练四、教学安排翻译课为选修课,为期一学期。

应用翻译教学大纲

应用翻译教学大纲

应用翻译教学大纲应用翻译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将源语言转化为目标语言,并掌握在翻译过程中应对各种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策略。

二、课程内容1、翻译基础知识(1)翻译的概念与原则(2)翻译的标准与技巧(3)翻译的流程与策略2、语言知识与技能(1)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2)语言文化的差异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3)翻译工具和技术的学习与实践3、翻译实践(1)文本分析能力的训练(2)翻译技巧的实际应用(3)翻译任务的评估与改进4、跨文化意识(1)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2)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文化交流与翻译的互动关系三、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6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翻译基础知识(2课时)2、语言知识与技能(4课时)3、翻译实践(4课时)4、跨文化意识(2课时)5、翻译任务评估(2课时)6、自由讨论与复习(2课时)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座:教师讲解翻译基础知识和技巧,分析翻译实例。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翻译问题,分享翻译经验。

3、案例分析:学生分析真实翻译案例,评估翻译质量。

4、实践活动:学生进行翻译实践,提高翻译技能。

5、在线学习: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翻译知识和技巧。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方面:1、出勤率(20%)2、作业(30%)(1)翻译练习作业(2)翻译评估报告3、期末考试(50%)六、教学资源1、教材与参考书:提供相关翻译教材和参考书,供学生阅读和学习。

2、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使用翻译相关的在线资源和工具,如语料库、翻译软件等。

3、实验室资源:提供实验室或机房,供学生进行翻译实践和在线学习。

七、教师要求1、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

2、熟悉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

3、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翻译知识和技能,并解决实际问题。

八、注意事项1、学生应按时参加课程,认真完成作业和考试。

“翻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

“翻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

“翻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翻译学院课程名称:翻译概论课程编号:223106英文名称:A Course on Basic Translation Theory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限选课总学时:36 理论学时:26 实验学时:10学分:2开设专业:翻译专业先修课程:无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翻译专业和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是翻译专业(包括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学生学习和掌握翻译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翻译的本质、内在规律及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等问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具备翻译学科发展的基本理论素养,培养其进行理论探讨与分析相关翻译领域问题的研究能力。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 了解基本的翻译理论概念;2. 掌握翻译活动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3. 了解翻译及其研究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4. 能够运用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翻译中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翻译研究。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1单元翻译理论学习的意义及基本要求1. 了解翻译理论在翻译学科的重要意义及其学习的基本要求;2. 重点掌握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展开今后的课程学习。

第2单元对翻译概念及其本质的认识1. 了解国内外不同时期对翻译的经典诠释;2. 重点掌握构成翻译概念的几个关键因素;3. 形成对翻译本质的全面认识第3单元翻译的价值与功能1. 了解翻译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功能及其内在价值;2. 重点掌握翻译在社会、文化、生产等方面的主要功能。

第4单元翻译的历史发展1. 了解国外翻译及其翻译研究的历史线索;2. 了解国内翻译及其翻译研究的历史线索;3. 重点掌握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人物及其观点或者翻译贡献。

第5单元翻译的过程研究1. 了解翻译过程涉及到的关键要素及其内在规律;2. 重点掌握奈达等学者关于翻译过程的研究成果。

英语翻译方向教学大纲

英语翻译方向教学大纲

英语(翻译方向)课程大纲目录1.基础英语(Ⅰ、Ⅱ、Ⅲ、Ⅳ)Basic English(Ⅰ、Ⅱ、Ⅲ、Ⅳ)2.高级英语(Ⅰ、Ⅱ)Advanced English(Ⅰ、Ⅱ)3.语音English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4.听力(Ⅰ、Ⅱ、Ⅲ、Ⅳ)Listening(Ⅰ、Ⅱ、Ⅲ、Ⅳ)5.口语(Ⅰ、Ⅱ、Ⅲ、Ⅳ)Oral English(Ⅰ、Ⅱ、Ⅲ、Ⅳ)6.阅读(Ⅰ、Ⅱ、Ⅲ、Ⅳ)Reading(Ⅰ、Ⅱ、Ⅲ、Ⅳ)7.写作(Ⅰ、Ⅱ、Ⅲ、Ⅳ)Writing(Ⅰ、Ⅱ、Ⅲ、Ⅳ)8.语法(Ⅰ、Ⅱ)Grammar(Ⅰ、Ⅱ)9.交替传译(Ⅰ、Ⅱ、III)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Ⅰ、Ⅱ、III)10.翻译理论Translation Theory11.英汉翻译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12.汉英翻译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13.英语视听说Audio-visual-oral English14.语言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15.英国文学(Ⅰ、Ⅱ)British Literature(Ⅰ、Ⅱ)16.美国文学(Ⅰ、Ⅱ)American Literature(Ⅰ、Ⅱ)17.学术论文写作Academic Thesis Writing18.英美概况An Introduction to Britain and America19.英语词汇学English Lexicology20.英语报刊选读Selected Readings of English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21.文体与翻译Stylistics and Translation22.修辞与翻译Rhetorics and Translation23.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24.汉英对比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Chinese andEnglish25.中西文化比较Comparative Studi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26.翻译欣赏与批评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Appreciation27.科技翻译Science Translation28.法律翻译Legal Translation29.视译Sight Translation30.语用与翻译Pragmatics & Translation31.影视翻译Film and TV Translation32.商务翻译Commercial Translation33.日语Japanese基础英语(Basic English)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基础阶段的一门主干课程。

《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英语双学位
学时:56
学分:3.5
教学目的和任务:
翻译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要求学生在掌握了一定语法知识和语言背景的情况下,能够将汉英两种语言通顺互译,既能保持原文风格又能让读者所接受。

基本要求:
1.对于翻译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掌握,并能合理运用。

2.英译汉,能翻译相当于英美报刊上中等难度的文章,科普材料和浅近的文学原著。

3.汉译英,能翻译相当于我国《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较浅近的文章和浅易的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
1.翻译的定义,历史和含义
2.翻译的标准,过程和要求
3.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
4.翻译常用方法和技巧
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

词类的转译。

词的增译与略译。

重复法。

被动语
态的译法。

定语从句的翻译。

状语的翻译。

长句的译法。

5.习语的翻译
6.应用文体的翻译
公函的译法。

广告的翻译。

科技英语的翻译。

主要参考书:
[1] 吕瑞昌, 汉英翻译教程,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7
[2] 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9
[3] 范仲英, 实用翻译教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6
教研室主任(签名):
分院(系)领导(签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331042
课程英文名称: Bas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俄语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翻译基础理论是俄语专业第五学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培养俄语翻译人才的基础理论课程。

翻译基础理论的教学目标是授予学生必要的翻译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教学工作和翻译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翻译中处理词汇和语法现象的方法
2.掌握正确地语义传达、翻译技巧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词汇的翻译问题、语法范畴的翻译问题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各种翻译技巧解决实际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基本技能:通过翻译实践练习来供学生从事翻译实践使用。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重视教材重点、难点的选定和启发式讲解,重视实践环节,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环境。

课后要布置合理的复习任务和预习任务,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第二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掌握翻译基础理论的能力。

2.教学手段:为了贯彻“翻译课首先是一门实践课”的原则,本课程中配有各种形式的重点思考题,包括填空、校对、翻译等,用以提示和巩固讲授的重点。

3.计算机辅助设计:无。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要求学生能独立、自主的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课后题;并且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翻译实践。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试。

2. 考核目标:考核学生掌握所学的重点词汇和翻译理论基础,重点考核学生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10%,期中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

(七)主要参考书目:
1.《俄译汉教程增修本(上)》,蔡毅,靳慰然,曹书勋,孙桂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
2.《俄译汉教程增修本(下)》,蔡毅,靳慰然,曹书勋,孙桂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
3.《俄汉翻译基础教程》,杨仕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二、中文摘要
《翻译基础理论》是俄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翻译基础理论课是为培养专业的翻译人才而开设的一门翻译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解析,为他们在实践中通过具体的翻译实践来理解翻译基础理论,从而更好的为实践服务。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词汇的翻译问题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
2)词的搭配
重点:
词义的褒贬
难点:
表示特有事物的词和新词语的译法
第2部分语法范畴的翻译问题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名词数的译法
2)名词若干格的译法
重点:
动词体和时的某些译法
难点:
某些代词的译法
第3部分语义的传达问题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所指意义的传达
2)语用意义的传达
重点:
语言内部意义的传达
难点:
意思结构意义的传达
第4部分翻译技巧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词类转译
2)加词、减词
重点:
词义引申
难点:
成分改变
第5部分某些名词的译例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вещь, вообще, группа, дело
2)место, момент, мысль, область
重点:
Основа, позиция, положение
难点:
Порядок, работа, сила, система
第6部分某些前置词结构的译例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ввиде, винтересах, влице, впользу2)впорядке, врезультате, всвязис
重点:
Всмысле
难点:
Вчастности, засчёт
第7部分某些语气词和感叹词的译例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бы, ведь, вот, едва
2)же, и, просто, только
重点:
Едване, едвали
难点:
Едвалине
第8部分俄汉对照阅读材料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Предисловие«Геройнашеговремени»2)Онациональнойспецификеискусства
重点:
Социал-демократияиееперспективывРоссии
难点:
ФридрихЭнгельс
编写人:马佳
张静
王晓焕
审核人:张静
批准人:杨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