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云雀音乐教案
七年级音乐云雀教案
![七年级音乐云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73739769dc5022aaea00b5.png)
七年级音乐云雀教案【篇一: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工作计划及全套教案】七年级上册2015.8城郊中心校季一任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
农村小学没有音乐教师,音乐课基本不开设。
学生兴趣浓但基础弱,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在完成课时内容的同时,多抓基础,拓展课外知识。
二、教材分析(基本内容、重难点、教学目标)人音出版社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共六个单元(《歌唱祖国》、《缤纷舞曲》、《草原牧歌》、《欧洲风情》、《劳动的歌》、《江淮风情》),每个单元一首学唱歌曲,其他均为欣赏内容。
教学重难点:教唱课中学生对歌曲的音准和节奏的把握。
培养学生在欣赏课中对乐曲的领悟能力。
教学目标:1. 教唱课中,学生尽量把握乐曲的音准和节奏。
2.在教唱课中逐步教会学生如何识简谱。
3.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每个单元的学唱歌曲。
4.在欣赏课中引导学生领会乐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抒发的感情。
5.在欣赏课中多聆听一些世界名曲,了解不同风格乐曲的特点,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
三、教学措施及具体工作计划1.在教唱课中多渗透一些乐理知识,让学生从不识谱到能识谱。
2.歌唱当中的音准把握,把不容易唱的句子单独拿出来唱,把难唱的音叫准,再连贯的唱整首歌曲。
3.在欣赏课上课之前,复习前一课学唱的歌曲。
4.在欣赏课中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能说出对乐曲的感受。
5.每周一歌,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每节课下课前5分钟,给学生播放一首与流行音乐,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第一课时《彩色的中国》教案教学内容:唱:《彩色的中国》拓展: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乐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
并用线条或简单图形在谱中画一画,然后再唱一唱。
途径与方法:视唱、感受、实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教材分析:这首歌的歌词从环保的角度表达了对祖国山河与中华文化的热爱。
云雀-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云雀-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5bee6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f.png)
云雀-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 教学内容与目标1.1 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涉及以下教学内容:•声音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人声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演唱技巧•云雀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式1.2 教学目标•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人声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演唱技巧•学习并掌握云雀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现能力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声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人声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演唱技巧•学习和掌握歌曲云雀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式2.2 教学难点•学生对声音的深度理解和分类,以及对人声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技巧的把握•帮助学生掌握歌曲云雀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式,达到正确的演唱效果3. 教学方法和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授、分组讨论、示范演唱和实践演唱的方式。
3.1 准备工作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准备好讲义和PPT等教学资料。
2.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准备好分组讨论和实践演唱的环节。
3.2. 教学过程3.2.1 知识讲授1.首先向学生介绍声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解释人声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演唱技巧。
2.介绍云雀这首歌曲的歌词和背景,以及演唱技巧和表现方式。
3.2.2 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自主讨论和分享自己对声音和人声音乐的理解,以及对云雀这首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2.帮助学生发掘对声音和人声音乐的理解和云雀这首歌曲的感受,以便更好地进行实践演唱。
3.2.3 示例演唱1.老师可以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地演唱云雀这首歌曲,包括发音、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
2.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老师演唱的技巧和表现方式,以便更好地进行实践演唱。
3.2.4 实践演唱1.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实践演唱,并互相帮助和指导。
2.鼓励学生多次尝试和练习,熟练掌握云雀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式。
4. 教学评价和反思4.1 教学评价1.通过查看学生的实践演唱情况和听取他们的演唱效果,来全面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欣赏《云雀》示范课教学设计【七年级音乐上册人音版】
![欣赏《云雀》示范课教学设计【七年级音乐上册人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a4e0c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7.png)
《云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聆听音乐。
2.能够对欧洲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思想。
教学准备录音机、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音乐导入1.聆听音乐《我的太阳》片段走入欧洲音乐。
设问:这首歌熟悉吗?是哪个国家的歌曲?那么就让我们走入欧洲音乐。
2.引导同学们感受美好的乐曲。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欧洲的歌曲《云雀》。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音乐片段导入欧洲音乐,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欣赏歌曲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曲家是怎样来表现这首曲的。
1.初次听赏。
设问:你们感受音乐最深的是什么?(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引导学生听排箫音乐。
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云雀?生回答。
师:同学们根据日常所见的云雀来感受作者的思想。
2.再次聆听,抓住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
(1)引导学生听出歌曲的力度变化,了解力度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2)再感受歌曲的速度、旋律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以及多次感受歌曲的速度旋律等,为学生学习演唱歌曲打下基础。
三、小结作为罗马尼亚作曲家迪尼库独具特色的作品,《云雀》在小提琴高音E弦上有着绝无仅有的颤音。
乐曲巧妙地运用了小提琴上下滑指的颤音技巧,以极为明快欢腾的旋律,简练而富于动感的钢琴伴奏,表现了山林中云雀争鸣、阳光明丽、风景如画的一幕。
在小提琴E弦亮丽清悦透明的音色表现下,高超的颤音绝技一气呵成。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曲的简单总结,让学生明白音乐的美好。
《云雀》教案教学设计
![《云雀》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652ef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e.png)
《云雀》,教案教学设计《云雀》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云雀英勇、快乐的生活态度。
2、学习将动(植)物人格化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该文,体会云雀英勇、快乐的生活态度以及将动(植)物人格化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赋予云雀的文化内涵,把握写作意图。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运用多媒体出示鸳鸯、孔雀等的图片,再出示云雀的图片,通过比拟,让同学们谈谈对云雀的初步印象。
明确:外表平凡、朴素。
师:云雀看起来很普通,很平凡,但它在法国人眼中却被尊为“国鸟”,到底云雀身上有什么特殊的魅力,会成为“国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儒勒米什莱的《云雀》,去认识一下这位得意的朋友!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1、我们知道云雀肯定有特殊的地方才让法兰西人民尊为“国鸟”,那么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云雀的特点?[她的羽毛并不美丽,然而天性英勇,充满快乐]2、“她的羽毛并不美丽”从外形上说出了云雀的特点,同学们用两个字概括一下?3、那“天性英勇,充满快乐”说出了云雀哪方面的特点?[内在]那同学们想一想是内在重要还是外在重要?4、我们先来找一找哪一小节讲了云雀的“天性英勇”这一内在特点?[第二小节](全班朗读该段)5、读完之后,大家认真看这一段落,找一找哪些词更是把云雀的“英勇”表达的淋漓尽致!6、接下来是哪一小节表述了云雀“充满快乐”这一内在特点呢?[第三小节] 散读该段,同样找一找那些词写出了云雀的快乐?7、我们根本上理解了云雀的外形和内在的特点,那么第四小节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8、作者写云雀仅仅是为了介绍云雀吗? 是为了赞美云雀的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和法兰西民族精神是一致的。
三、比拟分析^p ,学习写法出示云雀的一段说明性文字,将它和原文进展比拟,在四个人一个小组讨论。
四、小结刚刚大家一起学习了《云雀》这篇文章,大家知道了什么呢?又从云雀身上学到了什么?五、老师小结我们应该搜集生活中点滴的阳光与欢乐,也学云雀那样,做一个快乐的精灵,享受生活给我们的磨练,让我们在磨练中不断成长。
初中云雀教案
![初中云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56006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6.png)
初中云雀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云雀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 通过学习《云雀》,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 感受云雀的形象特点,理解音乐与自然的关系。
2. 学会《云雀》的演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难点:1. 音乐中云雀的形象描绘,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2. 歌曲的高音部分演唱,提高学生的音准和唱功。
教学准备:1. 教学录音机、音响设备。
2. 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录音机,播放《云雀》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云雀的形象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云雀的印象,如:欢快、自由、高远等。
二、教学歌曲(15分钟)1. 教师分发乐谱,让学生跟唱《云雀》。
2. 教师对歌曲的高音部分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音准和唱功。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音乐活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动作表现云雀的形象特点。
2.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云雀的形象特点和音乐表现。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音乐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云雀》,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歌曲的高音部分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音准和唱功。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的魅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云雀音乐课教案
![云雀音乐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e7600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3.png)
云雀音乐课教案教案标题:云雀音乐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云雀音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云雀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云雀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3. 听取云雀音乐的经典作品并进行欣赏。
4. 学习云雀音乐的基本节奏和节拍。
5. 学习演奏云雀音乐的基本技巧。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介绍云雀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激发学生对云雀音乐的兴趣。
主体:2. 分析云雀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如其轻快的旋律、明快的节奏等。
通过示范演奏或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云雀音乐的独特之处。
3. 听取云雀音乐的经典作品并进行欣赏。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中的旋律、节奏、乐器声音等要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4. 学习云雀音乐的基本节奏和节拍。
通过打击乐器或身体动作的方式,让学生模仿云雀音乐中的节奏,并进行简单的合奏。
5. 学习演奏云雀音乐的基本技巧。
选择一首简单的云雀音乐曲目,教授学生如何演奏其中的乐器部分,如钢琴、小提琴等。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尝试在云雀音乐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意。
总结:6. 结合课堂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的云雀音乐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拓展活动:7.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欣赏和研究云雀音乐,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更多相关的资料和音乐作品。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创作作品或演奏录音,进行评估和点评。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视频等多媒体工具。
2. 云雀音乐的经典作品录音。
3. 打击乐器和乐器模型。
4. 云雀音乐的乐谱和创作素材。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云雀音乐的学习和创作,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表达能力。
《云雀》教案1(定稿)
![《云雀》教案1(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061a572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e.png)
《云雀》教案1(定稿)第一篇:《云雀》教案1(定稿)《云雀》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云雀》体会歌曲,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2、能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分析作品,并用歌声表现音乐的变化。
3、通过欣赏《云雀》,体验乐曲带给人们欢快的情绪,认识小提琴,了解它的音色。
教学难点:学习《云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的民歌带来的不同感受。
教学器具:多媒体,小提琴。
教学过程:一、欣赏意大利音乐欣赏和复习《我的太阳》,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从歌手的音色特点及歌曲风格特点进行感受)。
二、欣赏乐曲《云雀》1、初听乐曲:你听到了什么?(鸟叫)2、介绍曲名:罗马尼亚乐曲《云雀》。
3、再听乐曲: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4、再听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5、介绍小提琴:出示小提琴的图片及演奏方式图,聆听小提琴优美华丽的音色。
三、学唱《云雀》1、完整聆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
2、老师讲解。
3、学生自己讨论。
四.总结下课。
第二篇:《云雀》教案《云雀的心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2—13自然段,理解:森林为什么实在是太重要了。
2、朗读训练:(1)根据人物说话的语气朗读训练(2)抓住重点字词的体会进行朗读训练。
3、句式训练: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
教学重点:理解“森林为什么实在是太重要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的第14、15自然段,知道了云雀和妈妈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还记得是什么?2、指名回答,板书: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过渡: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的呢?这节课老师请大家跟着小云雀和云雀妈妈一起去旅行。
二、整体感知。
1、默读第2—13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他们到过哪些地方?小云雀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用笔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2)、指名回答,小云雀到过哪些地方。
(板书:沙漠大河森林)(3)、师:小云雀旅行的第一站先来到哪儿呢?2、细读第2—4自然段。
云雀教案初中音乐
![云雀教案初中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a454a0c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5.png)
云雀教案初中音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云雀的形象和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云雀》,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感受云雀的形象和音乐特点。
2. 学会《云雀》的演唱和演奏。
教学难点:1. 理解云雀的形象和音乐特点。
2. 掌握《云雀》的演唱和演奏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云雀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展示云雀的形象。
2. 教师准备音乐《云雀》,用于教学和欣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云雀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云雀的形象。
2. 教师简要介绍云雀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引发学生对云雀的兴趣。
二、欣赏《云雀》(15分钟)1. 教师播放音乐《云雀》,引导学生认真聆听。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云雀的音乐特点,如音色、节奏、旋律等。
3.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云雀》的感受和理解。
三、学习演唱《云雀》(15分钟)1. 教师教唱《云雀》,引导学生跟唱。
2.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3.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学习演奏《云雀》(15分钟)1. 教师介绍《云雀》的演奏技巧,如吹奏、弹奏等。
2. 教师进行示范演奏,引导学生跟随学习。
3.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自己创作一段关于云雀的音乐或舞蹈。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乐器或舞蹈动作,进行创作和表演。
3.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和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云雀的形象和音乐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云雀主题的艺术创作,如绘画、摄影等。
2.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云雀的踪迹。
云雀初中音乐教案
![云雀初中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ebfb4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d.png)
云雀初中音乐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云雀的形象,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 通过学习《云雀》,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1. 感受云雀的形象,理解音乐与云雀之间的联系。
2. 学会演唱《云雀》。
教学难点:1. 理解音乐中的云雀形象,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2. 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云雀的叫声,让学生猜测这是哪种动物的声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测,教师揭晓答案。
3. 教师简要介绍云雀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云雀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二、学唱《云雀》(15分钟)1. 教师播放《云雀》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云雀模仿赛(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扮演云雀。
2. 教师播放《云雀》歌曲,扮演云雀的学生需要在歌曲中模仿云雀的叫声和动作。
3. 各小组依次进行表演,其他学生欣赏并投票选出最佳云雀模仿者。
4. 教师给予最佳模仿者表扬和奖励。
四、音乐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其他与云雀相关的音乐作品,如《云雀鸣翠柳》、《云雀舞》等。
2. 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中的云雀形象。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云雀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2. 学生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悟,以及在课堂中的收获。
3. 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并提出课后练习要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唱《云雀》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云雀形象,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同时,通过云雀模仿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
云雀教案初中
![云雀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c854954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0.png)
云雀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云雀》。
2.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口语交流。
4.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2. 重点单词和短语的掌握。
3. 句型的运用和口语交流。
教学难点:1. 课文难句的理解和朗读。
2. 重点单词和短语的运用。
教学准备:1. 课文《云雀》的文本和翻译。
2. 课文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的列表。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课文《云雀》的内容和主题。
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Step 2: 朗读课文(10分钟)1. 让学生跟随录音机或音响设备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Step 3: 理解课文(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和重点单词。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Step 4: 学习重点单词和短语(10分钟)1.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
2. 学生跟读并模仿,教师纠正发音。
Step 5: 口语交流(10分钟)1.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句型,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流。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句型进行对话。
Step 6: 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布置作业:让学生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并运用句型进行口语交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云雀》,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口语交流。
同时,学生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朗读和口语交流,及时纠正发音错误,并引导学生运用句型进行对话。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激发,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第四单元欧洲风情云雀》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欧洲风情云雀》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9287ba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9.png)
《云雀》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初中音乐课程《云雀》”,这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通过对它的学习,我们将探索音乐的情感表达与民族文化的交融,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云雀》的创作背景及曲式结构,学会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律动等多种形式,感受《云雀》的旋律美和节奏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音乐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及对音乐的理解与表达。
2. 作品欣赏评价:评价学生对《云雀》的欣赏能力,包括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及情感表达。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对作品的个人感悟。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云雀》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感受音乐的魅力。
2. 知识讲解:介绍《云雀》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及基本理论知识。
3. 作品欣赏: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作品欣赏,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 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感受和体会,共同探讨音乐的情感表达。
5. 演唱实践:指导学生演唱《云雀》,通过演唱实践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及对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云雀》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及作品欣赏能力。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云雀》的作品分析报告,包括作品背景、曲式结构、旋律特点及个人感悟等方面。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学习,拓宽音乐视野。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要反思本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及对音乐的理解与表达等方面。
云雀-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云雀-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8cf26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c.png)
云雀-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材内容1.1 歌曲介绍《云雀》是一首描绘自由和梦想的歌曲,由日本歌手三浦大知演唱。
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也暗示了追逐自己梦想的人们。
歌曲以欢快的旋律,配合流畅的歌词,营造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氛围,对于初学者学习音乐十分适合。
1.2 教学目标1.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2.学会通过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3.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和节拍的感知能力;4.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5.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步骤2.1 热身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个名字。
老师会依次念出一些名字,每次念到一个名字,对应的小组需要快速站起来并唱出一首歌曲。
旨在使小组之间互相了解,锻炼学生的配合能力。
2.2 学习歌曲2.2.1 听歌部分老师播放《云雀》音频,让学生用耳朵仔细聆听歌曲的旋律,并打出基本的节奏。
2.2.2 跟唱部分1.熟悉歌词,和齐唱出整首歌曲;2.小组内分角色进行唱歌练习:让其中一名学生单独唱一个小节,其他同学跟唱出来;3.教师通过调整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尽可能地与原唱接近。
2.3 团体合唱表演让学生按照不同的角色进行合唱表演,并且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动作来增强表演效果。
同时,老师需要给出指导和意见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
三、教学评估3.1 学生自我评估让学生自行评估自己在唱歌、表演方面的表现情况,并列举出需要改进的方面。
3.2 教师评估1.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把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2.学生是否能用宏观和微观角度来理解和诠释一首歌曲;3.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是否能够合理地分配角色,敬业认真;4.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一些针对性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
四、教学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因为三浦大知的演唱风格比较特别,这也使得教学的难度有所增加。
要求学生在掌握旋律和歌词的前提下,还要做到情感和表现的表达,需要专业老师来进行指导和引导。
初中音乐 云雀教案
![初中音乐 云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834e1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5.png)
初中音乐云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聆听《云雀》,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感受音乐的美感。
2. 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云雀》,了解小提琴的音色特点,增加学生对乐器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聆听《云雀》,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用歌声表现音乐的变化。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的民歌,理解其带来的不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器具:多媒体、小提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欣赏意大利音乐《我的太阳》,引导学生谈感受,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云雀》。
2. 欣赏乐曲《云雀》(1)初听乐曲:学生自由发表听到的是什么(鸟叫声)。
(2)介绍曲名:罗马尼亚乐曲《云雀》。
(3)再听乐曲:学生描述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再听乐曲:引导学生关注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引入小提琴。
3. 介绍小提琴(1)出示小提琴的图片及演奏方式图,让学生聆听小提琴优美华丽的音色。
(2)讲解小提琴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其产生兴趣。
4. 学唱《云雀》(1)完整聆听乐曲,让学生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
(2)老师讲解乐曲的结构和音乐要素,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5. 实践活动(1)让学生模仿小提琴演奏《云雀》,体验音乐的表现力。
(2)学生尝试用歌声表现《云雀》的音乐变化,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乐曲《云雀》的情绪和音乐要素。
(2)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乐曲《云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用歌声表现音乐的变化。
同时,学生对小提琴的音色特点有了认识,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分享部分,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乐曲,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得到了提升。
教案:云雀教案
![教案:云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634a2558f5f61fb6366669.png)
沃尔塔瓦河教学目标:1、通过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感情及所蕴涵的美好意境,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
2、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的品味和修养。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表达的感情和美好意境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前两节课我们演唱和聆听了一些歌颂祖国的爱国歌曲,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外国朋友是用怎样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二、放送《沃尔塔瓦河》主题歌曲。
(放CD)1、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它的旋律优美、委婉如歌,知道它是哪个国家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它是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曲,由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创作。
)2、这首旋律有什么特点?它描绘了什么景色?(这首旋律流畅舒展,优美迷人,富有诗情画意。
e小调,它描绘了捷克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选自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二首,是六首交响诗中最通俗、最受欢迎,也是在世界乐坛上代表捷克民族音乐之魂的一首)。
三、简介斯美塔那和他的代表作《沃尔塔瓦河》斯美塔那(1824——1884)在少年时期就是才华惊人的音乐神童。
他1848年参加了反抗奥地利统治的布拉格起义。
起义失败后在国外流亡五年,1861年回国。
他是李斯特的学生,他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丰富了世界音乐文化宝库。
《我的祖国》是他失聪后之作。
《沃尔塔瓦河》1874年11月20日——12月8日写作于布拉格。
它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于音画的作品,它运用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描绘了发源于舒马瓦山的两条小溪,汇合后成为沃尔塔瓦河,。
《云雀》教学设计
![《云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2b120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6.png)
《云雀》教学设计《云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云雀旅行的全过程及所见所闻所感。
3.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云雀旅行的全过程及所见所闻所感。
难点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想带领大家一同走进动物的世界,来领略动物们优美的身姿。
边看边跟老师来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听了刚才大家的分享,老师觉得每个同学都是一个很爱小动物,很有爱心的人。
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种可爱的鸟类,看看它身上有什么精彩的故事。
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云雀的心愿》。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土壤枯枝败叶乱砍滥伐树冠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明确:文章记叙了云雀和妈妈进行一场特殊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看到黄沙漫天、洪水泛滥,并逐步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性,也深刻地点出了森林具有大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
最终云雀有一个心愿,沙漠变绿洲。
(三)深入研读1.云雀的心愿是什么?明确:沙漠变绿洲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请同学们朗读全文,找一找云雀和妈妈在旅行中都看到了什么?(1)在沙漠上空,漫天飞舞的黄沙,睁不开眼睛。
(2)在大河上空,浑黄的河水咆哮不惜,淹没村庄。
3.旅行中遇到这样的场景,云雀和妈妈有怎样的感受呢?明确:埋怨、心疼、叹息、害怕。
4.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场景云雀妈妈找出了造成这样场景的原因,你能说一说吗?明确:人们对树木的乱砍滥伐,造成上有水土流失严重。
5.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该如何改变现状呢?明确:植树,让森林起作用。
6.小组讨论:为什么森林能改变现状?明确:森林有“大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
(1)大水库:森林可以蓄水,树冠充当大伞的作用,苔藓和枯枝败叶吸收水分存储水分。
云雀之歌教学设计
![云雀之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bffa4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e.png)
云雀之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云雀之歌这首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一些基本音乐技巧和听觉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和欣赏云雀之歌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2.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谱,培养学生的音乐阅读能力;3. 学习歌曲的节奏和曲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云雀之歌的歌曲录音;- 云雀之歌的歌词和曲谱;- 班级音乐器材(如钢琴、小提琴等);- 打击乐器(如鼓、铃鼓等);- 贴纸和奖励小物品。
2. 学生准备:- 笔和纸;- 乐器(如有)。
三、教学过程1. 欣赏歌曲(10分钟)- 教师播放云雀之歌的录音,让学生听一遍;- 学生用心聆听,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曲调。
2. 学习歌词和曲谱(20分钟)- 教师提供云雀之歌的歌词和曲谱,让学生一起阅读;- 学生可以大声朗读歌词,学习歌曲的发音;- 教师解释曲谱的基本符号和标记,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节奏和音符。
3. 学唱歌曲(30分钟)- 教师分段教唱云雀之歌,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 学生可以分角色唱歌,如有条件可以配合舞蹈动作;- 教师和学生一起多次练习,熟悉歌曲的整体和细节。
4. 探索乐器伴奏(30分钟)- 学生可以尝试用音乐器材伴奏云雀之歌;-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使用乐器,如钢琴伴奏和小提琴伴奏等;-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乐器进行探索,培养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
5. 合作演出(20分钟)- 学生分组合作,准备一场云雀之歌的小型演出;- 每个小组可以进行排练和创意展示,如舞蹈、合唱、乐器合奏等;- 教师可以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并奖励他们。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音乐的学习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合作意识。
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演出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认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初中音乐云雀教案
![初中音乐云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d81a8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6.png)
初中音乐云雀教案教学目标:1. 聆听《云雀》乐曲,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体会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2. 能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分析作品,并用歌声表现音乐的变化。
3. 通过欣赏《云雀》,了解乐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分析作品,并用歌声表现音乐的变化。
2. 理解乐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音乐软件等。
2. 小提琴、排箫等乐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声音。
2. 播放《云雀》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二、乐曲欣赏(15分钟)1. 初听乐曲:请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乐曲,感受乐曲带来的情绪。
2. 复听乐曲: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音乐要素,如节奏、音高、音色等。
3. 分段欣赏:将乐曲分为若干段,让学生分别聆听,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音乐分析(10分钟)1. 介绍乐曲的背景:《云雀》是一首罗马尼亚民间乐曲,描绘了春天云雀欢快的鸣叫情景。
2. 分析音乐要素:引导学生从节奏、音高、音色等方面分析乐曲,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3. 对比不同乐器的音色:播放小提琴和排箫演奏的《云雀》,让学生对比两种乐器的音色特点。
四、学唱歌曲(10分钟)1. 教唱《云雀》: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云雀》,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高。
2. 分组演唱:让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提高演唱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课堂内容:回顾乐曲《云雀》的特点,强调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2. 拓展学习:鼓励学生课后欣赏其他类似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聆听、欣赏、分析和学唱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乐曲《云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对比不同乐器的音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在学唱歌曲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云雀》教学设计
![《云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b1024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b.png)
《云雀》教学设计《云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云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云雀》教学设计1一、新知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云雀吗?听到过云雀的叫声吗?这样的声音会引发你的哪些想象和联想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雪莱笔下的云雀,诗人从云雀的叫声中联想到了什么,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他想借助云雀表达什么。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雪莱的相关常识,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3.赏析诗歌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重点词语、句子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意象的特点,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三、作家作品雪莱,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
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
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
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
1822年7月8日逝世。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代表作有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倩契》《西风颂》《致云雀》等。
四、关于诗歌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
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
《云雀》-人音版五线谱七年级第13册教案
![《云雀》-人音版五线谱七年级第13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46c50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2.png)
《云雀》-人音版五线谱七年级第13册教案一、前置知识回顾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我们应该回顾一下前面所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大调和小调•五线谱的基本符号•节奏符号和音符长度在这里,我们介绍人音版五线谱,它是一种针对初学者设计的简化版五线谱,方便学生上手并快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
二、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能力,学会演奏《云雀》这首曲子,同时掌握以下知识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区别•用人音版五线谱表示音乐音符和符号•体验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感三、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云雀》这首曲子的背景,并播放录音或视频版本,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和动感。
2. 学习乐谱分别讲解人音版五线谱表达的音乐符号、拍号和练习曲《绵羊》。
•了解人音版五线谱标记与五线谱标记的异同•学会人音版五线谱表达的音乐符号•学会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不同•学会有起伏的曲调如何表达3. 引领学生掌握演奏技巧当学生熟悉了乐谱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始演奏,实践如下:•先一步步弹奏作者所指出的基本节奏,勿需精细掌握各符号的位置和强度•逐渐提高轻重音的掌握,参数不是音量,而是发音的轻重程度•把乐谱的速度慢慢推向正常水平,体验音乐的节奏感4. 辅导学生达到最佳演奏状态针对学生的演奏情况,教师可以发现问题并进行辅导:•对于一些演奏的错误,解释这个符号的意思,分析错误原因,用人音版五线谱指导学生规范弹奏•要引导学生注意细节。
比如,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音乐连续性如何体现,对节奏感的影响如何体现,等等5. 进一步学习,展望未来通过人音版五线谱的学习,我们已经把学生带进了无限的音乐世界。
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更多复杂的曲子,不断提高自己的乐感和演奏水平。
四、总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人音版五线谱与五线谱之间的异同,以及如何用人音版五线谱表示音乐符号和符号。
同时,学生初步掌握了演奏技巧和练习曲《绵羊》,对音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音乐学习生涯中,学生将进一步发掘和理解音乐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云雀音乐教案【篇一:《音乐中的动物》教案】《音乐中的动物》参考教案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螃蟹歌》2、欣赏乐曲《云雀》、《四小天鹅舞曲》和《杜鹃圆舞曲》3、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4、活动《动物联欢会》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歌声表现不同情绪的歌曲。
认识换气记号,并能在歌曲中正确运用。
2、初步认识小提琴并熟悉它的音色;欣赏芭蕾舞;了解世界地域文化,扩大音乐视野。
3、学习运用地方方言演唱四川民歌《螃蟹歌》,了解中国地域文化,扩大音乐视野。
教材分析:2、《云雀》这是一首流传于罗马尼亚的民间乐曲。
乐曲欢快活泼,由小提琴演奏。
通过听赏乐曲,感受罗马尼亚音乐风格,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认识小提琴并了解它华丽优美极富表现力的音色。
3、《四小天鹅舞曲》芭蕾舞剧《天鹅湖》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在1876年写成的。
《四小天鹅舞曲》就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中的一段舞曲。
全曲篇幅不长,#f小调,4/4拍,快板。
开始由大管奏出由连续的八分音符组成的、活泼跳跃的伴奏音型。
4、《螃蟹歌》这是一首流传于四川地区的民歌。
歌曲2/4拍,徵调式,由上下乐句构成。
旋律诙谐、活泼,表现了在河边玩耍的孩子们观察到螃蟹和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
5、《杜鹃圆舞曲》这是挪威作曲家约纳森所作的一首管弦乐曲,该曲在曲调和节奏上都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
6、《动物联欢会》大型综合性活动《动物联欢会》是这个单元的一个综合练习,从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上看,出现了以往学习过的一些歌曲和乐曲的图片,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的插图,回忆曲名并复习演唱。
教学重点:复习所有学习演唱和聆听过的歌曲和乐曲。
教学难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地表演、歌唱。
教学时间:五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2、为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伴奏。
教学目标:运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利用分段听赏模拟动物的叫声记忆歌词,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学生选择课堂常用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1、教师在课前将黑板布置成一个美丽的村庄。
2、学唱歌曲:(1)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中出现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小狗、大马、小鸭、小猪、小鸡、小牛、小驴、小羊)(2)再听歌曲前两段并提问:小动物是怎么叫的?谁能模仿它们的叫声?学生回答出一种动物,教师将这种动物的画片贴在黑板上。
小狗叫:wangwang大马叫:hui----小鸭叫:gaga小猪叫:heng(3)再播放歌曲前两段: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在歌曲规定的地方模仿这种动物的叫声。
(4)再播放歌曲前两段:你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分别找四个学生带上相应的头饰模仿动物的叫声)(5)跟录音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由四个同学分别模仿四种动物的叫声。
(6)再听歌曲后两段并提问:歌曲中还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叫的?谁能模仿它们的叫声?学生回答出一种动物,教师将这种动物的画片贴在黑板上。
小鸡叫:jiji小牛叫:mou----小驴叫:aa小羊叫:mie----(7)再播放歌曲后两段: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在歌曲规定的地方模仿这种动物的叫声。
(8)再播放歌曲后两段:你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分别找四个学生带上相应的头饰模仿动物的叫声)(9)跟录音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由四个同学分别模仿四种动物的叫声。
(10)完整演唱歌曲:分别由八个同学模仿八种动物的叫声。
(11)认识唤气记号:3、歌表演:(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2)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歌曲?(3)分组汇报并表演,其他小组为他们的表演打分,评选出最佳小组。
4、选用课堂常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1)分组讨论选用什么乐器?在乐曲的什么部分伴奏?(2)小组汇报。
5、总结下课。
随笔:学生能够运用听赏模拟动物的叫声来记忆歌词,能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云雀》。
2、欣赏乐曲《四小天鹅舞曲》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云雀》,体验乐曲带给人们欢快的情绪,认识小提琴,了解它的音色。
2、通过欣赏《四小天鹅舞曲》,记忆乐曲的旋律主题,并了解一种艺术形式——芭蕾舞。
教学过程:1、欣赏乐曲《云雀》。
(1)初听乐曲:你听到了什么?(鸟叫)(2)介绍曲名:罗马尼亚乐曲《云雀》。
(3)再听乐曲: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4)再听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5)介绍小提琴:出示小提琴的图片及演奏方式图,聆听小提琴优美华丽的音色。
(6)完整聆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
2、欣赏《四小天鹅舞曲》:(1)欣赏动画片《天鹅湖》的片段,简单介绍故事情节,引出乐曲《四小天鹅舞曲》。
(2)初听乐曲: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3)记忆主题: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学生哼唱记忆。
(4)再听乐曲:乐曲主题反复出现几次?(5)观看芭蕾舞剧《天鹅湖》片段:四小天鹅舞。
(6)教师钢琴演奏《四小天鹅舞曲》。
3、活动:听乐曲填序号。
(1)将听赏过的乐曲的图标贴在黑板上。
(2)教师播放乐曲的片段(主题),全体学生选择乐曲图标,并说出曲名。
顺序:《口哨与小狗》、《云雀》、《大象》、《荫中鸟》、《四小天鹅舞曲》、《快乐的小熊猫》、《狮王进行曲》。
(3)教师播放乐曲的主题,学生在书上填写序号。
顺序:①《大象》②《口哨与小狗》③《荫中鸟》④《四小天鹅舞曲》⑤《狮王进行曲》⑥《云雀》(4)教师将此次练习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将评价记录在音乐网页中。
4、总结下课。
随笔:欣赏音乐,体验乐曲个人们带来的欢快情绪;认识小提琴,了解它的音色;了解芭蕾舞。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歌曲《螃蟹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螃蟹歌》,体验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学习运用四川的地方方言演唱歌曲,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将歌曲内容扩展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1、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动物?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螃蟹,它有一对大夹子)2、初听歌曲:歌曲的情绪怎样?和我们以往学习的歌曲有什么不同?3、介绍歌曲:这是一首四川民歌,在演唱上运用了四川方言。
4、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一段:哥:guo、只:zi、脚:jiuo、个:guo、壳:kuo、河:huo。
5、学唱歌曲第二、三段歌词。
6、分组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歌曲。
7、汇报创编结果。
8、总结随笔:学习本歌曲,体会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教学目标: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记忆乐曲的第一主题,并能区分出乐曲的其他段落,理解乐曲的情绪,能够随着音乐律动,掌握三拍子的舞步;选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第一主题伴奏。
教学过程:1、初听乐曲:描写的是什么动物?2、听赏乐曲的第一主题:(1)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学生用拍手、拍腿等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3)随音乐哼唱、记忆主题旋律。
【篇二:八下音乐教案】音乐教案(八年级下学期)李淑琴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同学们了解与森林有关的音乐及歌曲2.通过聆听和欣赏,感受森林的蕴含的丰富资源从而爱护我们的地球和家园3.在知道了森林的重要性之后用带着深厚感情的情绪演唱歌曲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教法:欣赏、教唱教学重点:乐曲欣赏教学难点:带着感恩的心情演唱歌曲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森林资源,森林对于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请你说说知道森林,本单元带大家走进森林,去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新课:一、组织教学二、导入1、在钢琴协奏曲《山林的春天》音乐声中,全班齐声朗读诗歌《又见丛林》2、请学生讲讲对这首诗歌的理解3、又是一年芳草绿,我们该做些什么呢?三、新课释疑(一)学习歌曲《林中那间小屋》1、全班齐读歌词《林中那间小屋》请学生讲讲歌词写了什么2、听范唱,请学生说出基本感受3、听录音学会这首歌4、重点句子教唱特别要注意四、五、七度大跳音程、变化音降75、全班齐唱歌曲(二)歌曲演唱处理1、请你讲讲身边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代表任务的故事2、歌曲的情绪如何?3、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4、请你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5、请你为歌曲设计演唱力度6、教师指挥,学生用正确的速度、力度、声音演唱这首歌曲(三)活动与创造1、学生跟琴齐唱《在遥远的森林里》2、学生分小组将括号里的歌词再创作。
3、学生作品展示。
四、拓展听赏好歌赫哲族民歌《我的家乡多美好》教学所得: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森林对于人类的意义教学偶得:通过聆听对森林资源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本单元的音乐风格也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智慧火花:在聆听时也能想象一些画面和音乐相匹配,能开心的唱歌教学败笔:拦路虎:第二课时《绿荫》教学内容:学会歌曲《绿荫》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绿荫》,用甜美的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甜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新课导入1、学生在管弦乐《九寨沟音画》第五乐章《瀑布与溪流》的音乐声中,诵读巴金的散文《鸟的天堂》的片段。
2、你听过鸟叫吗?你会模仿鸟叫吗?学生模仿鸟叫。
3、布谷鸟的叫声是怎样的?53 ––︱31 ––‖布谷布谷引导学生用甜美柔和的声音演唱。
4、声部的练习。
参考教材p10,注意引导学生用优美动听的声音表现。
5、这么好听的鸟叫声!什么地方才有鸟鸣呢?(森林)6、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绿荫》三、新课学习1、全体同学在歌曲《绿荫》的音乐声中一起诵读歌词。
2、听老师范唱歌曲。
3、全体同学跟琴学唱这首歌。
四、创造、实践。
1、歌曲表现了什么?2、歌曲力度如何处理?(以学生回答为主,教师即时进行补充)3、学生有感情的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五、教学拓展1、为了我们能有一个优美的环境,我们大家该怎么做?【篇三: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工作计划及全套教案】七年级上册2015.8城郊中心校季一任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
农村小学没有音乐教师,音乐课基本不开设。
学生兴趣浓但基础弱,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在完成课时内容的同时,多抓基础,拓展课外知识。
二、教材分析(基本内容、重难点、教学目标)人音出版社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共六个单元(《歌唱祖国》、《缤纷舞曲》、《草原牧歌》、《欧洲风情》、《劳动的歌》、《江淮风情》),每个单元一首学唱歌曲,其他均为欣赏内容。
教学重难点:教唱课中学生对歌曲的音准和节奏的把握。
培养学生在欣赏课中对乐曲的领悟能力。
教学目标:1. 教唱课中,学生尽量把握乐曲的音准和节奏。
2.在教唱课中逐步教会学生如何识简谱。
3.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每个单元的学唱歌曲。
4.在欣赏课中引导学生领会乐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抒发的感情。
5.在欣赏课中多聆听一些世界名曲,了解不同风格乐曲的特点,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