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二年级上册(全册)音乐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五课小毛驴)》(说课稿)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五课小毛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毛驴》这首歌曲来自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歌曲以一首儿歌的形式,描绘了一只小毛驴辛勤劳动的情景,歌词简单易懂,旋律轻松愉快,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
同时,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体验到音乐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小毛驴》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小毛驴》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以及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
2.采用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采用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劳动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描绘小毛驴劳动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教学:讲解歌曲背景,教授歌词和旋律。
3.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5.情境教学:创设劳动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小毛驴,小毛驴,(2)担负起沉重的家务,(3)每天忙忙碌碌,(4)从不叫苦叫累。
(1)简单明了,(2)节奏变化,(3)音高变化,(4)富有童趣。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湘艺版 二年级上册音乐《第十课 贝壳之歌 教案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十课贝壳之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贝壳之歌》是一首二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属于湘艺版。
歌曲以大海为主题,通过描绘贝壳的美丽,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广阔和神秘。
歌曲旋律简单,节奏明快,适合二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技能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贝壳之歌》。
2.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和音高知识。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节奏的把握。
2.音高的准确演唱。
3.歌曲情感的的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唱、对唱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3.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节奏和音高。
4.情境教学法:创设大海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场地:教室、音乐教室等。
4.教学辅助工具:音响、话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大海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贝壳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音高和节奏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编歌词、编排舞蹈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歌曲,加强家庭互动。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歌曲的关键词,方便学生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估计值,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贝壳之歌》是一首描绘大海美丽的歌曲,为了让二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教师需要创设一个生动的大海情境。
第七课(课件)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共25张P)

课堂小结
背背景景介介绍绍 音音乐乐 赏赏析析 课课堂 思堂考思 考课 堂 小课结堂 小 结
课堂小结
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它代表着悠远年代的历史遗存,是一笔特 殊的财富。 当代不少传统艺术都慢慢灭亡,我们更应 该珍惜保护我们祖国的灿烂瑰宝。
谢谢观赏
背背景景 介介绍绍
课堂思考
背背景景介介绍绍 音音乐乐 赏赏析析 课 堂课思堂考思 考课 堂 小课结堂 小 结
课堂思考
这首歌的演唱情绪怎样?几拍子? 是什么样的演唱情势?
背背景景介介绍绍 音音乐乐 赏赏析析 课课堂 思堂考思 考课 堂 小课结堂 小 结
音乐赏析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山西境内主要山脉:太行山、吕梁山、 恒山、五台山、中条山、太岳山等。山西境 内六大盆地: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 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 寿阳、襄垣、黎城、泽州等小盆地。
背景介绍 音乐赏析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音乐赏析
山西的八大文化品牌:“华 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 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 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 神韵”。
音乐赏析 黎族服饰
在衣饰方面,妇女束髻于脑后,押以 骨簪,披绣花头巾,衣无扣,对胸开襟, 有的地方穿“贯首式”上衣,下身穿裙。 妇女大都喜热爱耳环、项圈、手镯、有的 一直保持纹面和文身的习惯。男子结鬃, 有的结于额前,有的结于脑后,缠头,上 衣无领对胸开襟。
背景介绍 音乐赏析 课堂思考 课堂小结
音乐赏析 黎族住宅特色
黎族先民渡海入岛以后,充分利 用海南岛气候湿润,从事刀耕火种 的原始生产,同时把狩猎、采集和 捕鱼等劳动结合起来,作为农业生 产的补充。在认识自然,征服自然 的过程中,黎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 彩的民族体育活动。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六课蒙古小夜曲》说课稿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六课蒙古小夜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蒙古小夜曲》是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六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具有浓郁的蒙古风格,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蒙古民族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蒙古民族的文化背景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介绍。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蒙古小夜曲》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蒙古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蒙古小夜曲》的旋律和歌词。
2.教学难点:歌曲中蒙古风格的特色表现和音乐情感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聆听、学唱、分组练习、集体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民族的文化背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蒙古族音乐的片段,引导学生谈论对蒙古音乐的印象,从而引入本课。
2.教学歌曲:教师范唱《蒙古小夜曲》,学生跟随哼唱,注意体会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牧民、骑手等),分别演唱歌曲中的不同部分。
4.集体表演:全班学生共同演唱歌曲,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肢体语言和表情,表现蒙古民族的特点。
5.歌曲讨论:引导学生谈论歌曲中的蒙古风格,如:旋律特点、歌词内容等。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蒙古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歌曲的情感表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蒙古小夜曲》的旋律线条、歌词、蒙古民族的特点等,以便学生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
2.学生能简要描述蒙古民族音乐的特点。
3.学生在集体表演中能较好地运用肢体语言和表情,表现蒙古民族的特点。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调整。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 第三课 阿凡提骑驴》教案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三课阿凡提骑驴》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凡提骑驴》是一首二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属于湘艺版。
这首歌曲以幽默诙谐的曲风,描述了阿凡提骑着驴的故事,歌词中充满了趣味和智慧。
歌曲的旋律简单,节奏明快,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乐趣,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等。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词的含义不太理解,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阿凡提骑驴》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歌词中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趣味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趣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阿凡提骑驴》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准备歌词的PPT或黑板。
3.准备教学道具,如驴的造型、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或视频资料,播放《阿凡提骑驴》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同时,展示阿凡提骑驴的图片或道具,引起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在演唱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呼吸。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阿凡提、驴等),按照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进行表演。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再次演唱歌曲,教师观察学生的演唱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编,如改变歌词、增加动作等。
湘艺版 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五课 小毛驴(5)》(教案)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五课小毛驴(5)》(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毛驴》是一首二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歌曲曲调欢快,内容富有童趣。
歌曲以描述小毛驴的形象和特点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歌词和简单的旋律,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歌曲节奏明快,富有节奏感,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音高概念较为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此外,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小毛驴》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提高学生的节奏感、音高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地演唱歌曲《小毛驴》,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把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模仿榜样。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歌曲的学习。
3.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知识和技能。
4.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小毛驴》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文字、旋律等。
2.教学乐器:准备钢琴、吉他等乐器,为学生提供伴奏。
3.教学资料:搜集与歌曲《小毛驴》相关的资料,如歌曲背景、演唱版本等。
4.录音机:用于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小毛驴》的录音,引导学生跟随歌曲节奏摇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小毛驴》,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随后,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
二年级音乐上册全一册教案2湘艺版

第一单元我愿住在童话里学习目标:1.学唱歌曲《大鹿》并能分角色表演。
2.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角歌曲所表现的童话人物,能承受录音哼唱副歌部分。
3.欣赏乐曲《糖果仙子歌曲》,了解钢片琴及其单色,感受乐曲所具有的梦幻色彩。
4.学唱歌曲《小红帽》,了解童话故事,与现学合作编创,表演音乐童话剧。
5.学习音乐知识“音的高低”,能逐步感受、听辨音的高低,学习模唱唱名;学习“柯尔文手势”,能通过手势的变化感知音高的相对关系。
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歌表演《大鹿》学习内容歌表演《大鹿》学习目标:1.唱好歌曲中的跳进音程。
2.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不同角色,为歌曲四个乐句设计不同的速度、力度及音色,以表现歌曲形象。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编创,表演歌曲。
学习过程1.聆听范唱(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再次聆听歌曲,学生边听边以稳定的速度击拍(拍手、点手心)2.学唱歌曲(1)跟着老师按歌曲节奏读歌词,边读歌词边击拍。
(2)分角色按节奏读歌词(仍然应强调击拍):第一、第二句集体读,第三句女生读,第四句男声读。
(3)老师弹奏钢琴(慢速),学生在心里随琴默唱。
(4)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学生随琴轻声默唱。
(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歌曲。
3.表现歌曲(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①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②第一、第二乐句是谁演唱的?第三、第四乐句是谁演唱的?(2)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第一、第二乐句齐唱或领唱,第三乐句女生演唱,第四乐句男生演唱)。
(3)歌曲第三、第四乐句应该怎样演唱?①第三乐句应该怎样演唱才能表现小兔子的急迫心情?(速度稍快,力度稍强)②第四乐句应该怎样演唱才能表现大鹿保护小兔子的坚定决心?(中等速度,力度中等)③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分角色表现歌曲。
4.编创表演(1)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歌曲基础上编创、发展故事情节。
①分配角色,如故事叙述者、小兔子、大鹿、太阳公公、大树爷爷、花仙子等。
湘艺版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阿里里

《阿里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2、在聆听演唱《阿里里》时,能感受到纳西族音乐特点,并能随音乐律动。
3、能自主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能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教学难点:能为歌曲《阿里里》设计打击节奏、身势伴奏与表演动作。
教学准备:打击乐器、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一、融入情境,组织教学学生随音乐《阿里里》伴奏即兴律动。
二、导入新课1、教师导语:欢迎同学们加入我们的“快乐旅行团”。
今天由老师当导游,带领小朋友们到云南去旅行。
(出示云南纳西族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
)教学意图: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云南,并从视觉与听觉上真切感受云南纳西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了解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习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教学环节作铺垫。
2、观察并思考:图片将我们带到哪儿了?图片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师:出示旅游目的地:云南纳西族。
三、初听感受教师导语: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1、初听歌曲《阿里里》,出示课题。
师: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花花赛”等歌词,教师提示“阿里里、花花赛”是衬词,表示高兴、欢乐的意思)。
2、再听歌曲《阿里里》,感受纳西族小朋友劳动时的心情,模唱音高。
3、师生做回声游戏,熟悉衬词、旋律。
导语:老师也来扮演纳西族的小朋友,请大家用歌声跟我打个招呼吧!教师轻声慢唱“阿里里”,学生轻声模唱“阿里里”。
教师再唱“花花赛”,学生模唱“花花赛”。
学生与老师互换角色,相互模唱。
4、复听范唱,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你心情怎样?四、学习歌曲,再次感受音乐1、再听歌曲,随音乐律动师:纳西族小朋友有话要告诉大家。
纳西族人唱歌时还喜欢边唱边动,你也试试。
)(1)师引导学生边拍手,脚步随音乐左右踏步,感受欢乐心情。
(2)学生自己随音乐律动。
2、提问,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注意重复乐句)3、师生继续做回声游戏,熟悉歌词、旋律。
湘艺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_全册

摘果子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踵趾步的动作要领,能跟音乐较合拍地做摘果子及踵趾步的动作。
2、积极创编摘果子的动作,体验创编的乐趣。
3、感受并表现劳动的愉快心情。
教学重难点:积极创编摘果子的动作,体验创编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熟悉音乐,体验歌曲旋律,激发学习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样?〔欢快
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
2、在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时,能感受到XX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时欢歌竞舞的热闹情景,并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阿里里》
2、听《阿细跳月》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
二、歌曲学习
1、学习歌词
〔1你们去过XX吗?
〔2就象同学们说的,XX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
师总结:阿凡提是新疆人民心目中智慧和正义的化身,非常机智勇敢。
4、那少年时期的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物呢?
〔三聆听歌曲《阿凡提骑驴》
1、欣赏歌曲,找找少年阿凡提是怎么样的人物
2、感受歌曲的韵律及音乐情绪
3、复听歌曲,找出哪句旋律最独特,为什么?
〔四学唱歌曲
1、师范唱歌曲
2、生学唱谱子
3、生用"lu"母音代词来演唱歌曲
三、学习踵趾步的动作。
1、学会了摘果子真高兴,我们也去果园摘果子吧!那看一看老师是怎么去果园的呢?教师示范。提问:老师是怎样去的?让学生说出脚的动作。〔脚跟,脚尖,跑跑跑。
教师:像这种脚跟、脚尖、跑跑跑的动作叫踵趾步,它是舞蹈动作里的舞步的一种。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五课小毛驴)》(教学设计)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五课小毛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毛驴》这首歌是一首二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属于湘艺版。
歌曲旋律欢快,歌词简单易懂,易于学生记忆。
通过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小毛驴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感受农村生活的乐趣。
歌曲中的角色扮演和动作表演,能够锻炼学生的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活泼好动,喜欢通过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小毛驴》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了解小毛驴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3.通过歌曲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小毛驴》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对农村生活和小毛驴的认识。
3.动作表演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农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小毛驴的特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动作教学法:通过动作表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提高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小毛驴》的歌曲教材和音频文件。
2.准备农村生活和小毛驴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3.准备动作表演所需的道具和背景音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农村生活和小毛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小毛驴》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旋律和歌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小毛驴》,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互相纠正不足,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学生自编动作,进行角色扮演,表现小毛驴的形象和生活场景。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小毛驴》的特点和农村生活的乐趣。
湘艺版 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二课 金铃铛》(教案)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二课金铃铛》(教案)一. 教材分析《金铃铛》是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学习。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等,但仍需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金铃铛》的词曲,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韵律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跳动。
2.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并进行生动的表演。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运用示范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4.采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所描绘的场景,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金铃铛》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教学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准备金铃铛等教学道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金铃铛》,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韵律和旋律。
引导学生谈论歌曲中所描绘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金铃铛》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认识歌曲的结构。
教师进行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带领组员进行歌曲的练习。
重点关注学生对节奏和音高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表演,检验他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表现不足的学生进行指导和鼓励。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四课在钟表店里》(说课稿)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四课在钟表店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四课在钟表店里》是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的音乐课程。
本节课通过一首富有童趣的乐曲,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时间观念。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歌曲学唱、音乐欣赏、节奏练习等,旨在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曲的节奏和音高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尚不全面,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在钟表店里》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感知时间的流逝。
3.引导学生了解钟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4.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在钟表店里》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高转换、节奏变化,以及对钟表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钟表店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歌曲节奏。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钟表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钟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有趣的钟表谜语引发学生对钟表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歌曲学唱: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在钟表店里》,注意音高、节奏的准确性。
3.音乐欣赏:让学生欣赏其他与时间相关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节奏练习: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歌曲的节奏。
5.小组活动:分组进行钟表制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6.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课程重点。
可采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课程内容、步骤和关键知识点。
湘艺版二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湘艺版二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湘艺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一课教学设计1、阿里里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歌曲。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2、能力目标:愿意参与音乐活动,大胆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3、情感目标: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并能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点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教学难点体会节拍的强弱,能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一、巧设疑问、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信中有一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去作客,你们想不想去?可是这个小朋友有点粗心,他的地址没有写清楚,怎么办呢?还好,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些照片,看完后说说他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呢?2、看一看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说一说我们要去谁家作客?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纳西族的民俗,从视觉上感受纳西族的风土民情,了解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特色。
3、听一听、师:同学们、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初步感受歌曲,聆听范唱《阿里里》。
师设问: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讲解歌词“阿里里、花花赛、撒小秧”的意思。
4、出示课题《阿里里》。
二、实践体验、学唱歌曲。
1、读一读、拍一拍指导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有节奏的边读边拍歌曲歌词,为演唱歌曲时准确的咬字吐字和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做准备。
2、唱一唱⑴、采用听唱法随乐学习歌曲演唱。
⑵、小组练习并演唱,教师给予正确评价。
⑶、指导学生边唱边拍《阿里里》。
请学生说说哪儿强些,哪儿弱些?用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3、情感处理⑴、师设问:纳西族小朋友唱歌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在撒小秧的时候要唱歌呢?(引导学生:因为他们劳动时很开心、很快乐,所以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儿)⑵、每逢节日和高兴之事,纳西族朋友都有“对歌”的习俗,今天,纳西族朋友邀请我们加入有趣的“对歌”队伍中。
湘艺版小学音乐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阿里里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
2、在《彝家娃娃真快乐》的节奏接龙游戏中,体验与人合作表演的乐趣。
3、喜欢参与上述音乐活动,能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体验和理解,并大胆地、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时间: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
1、导入。
今天由老师当导游,带领同学们去云南的纳西族做客,你们愿意吗?2、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用歌声在迎接我们呢?3、师放范唱带,学生听赏。
师: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一些歌词?(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师:真聪明,“阿里里”是纳西族民歌中最具特色的歌曲衬词。
讲解“撒小秧”的意思。
4、师再次放录音,学生跟唱。
学唱《阿里里》。
你们看看能不能跟纳西族小朋友学上一、二句。
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生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学会的当小老师进行歌曲教唱。
集体随乐演唱《阿里里》。
5、为歌曲进行身势伴奏。
(1)师示范,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注意强弱的变化)(2)师弹琴伴奏,学生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3)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
(情绪—优美活泼,速度—中速稍快)6、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阿里里》,并用固定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
7、参与表现。
三、节奏接龙游戏《彝家娃娃真快乐》。
(1)师弹琴,生听音乐击固定节奏。
(2)师生接龙。
(3)游戏:将学生分成四个组,随音乐接龙,看看哪组接得既准确又流畅。
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授课时间:一、欣赏《阿西跳月》。
(1)同学们,目的地到了,你们闭上眼睛看我们到了哪儿?(2)播放音乐。
(3)你们睁开眼睛,我们刚才听到了什么?(4)对了,我们听到了很欢快的热闹的声音,是吗?在哪儿可以听到呀?(5)出示课题。
二、学习主题音乐。
(1)彝族的小朋友最喜欢围着篝火在月色下起舞了!(2)我们在来听听!(3)播放《阿西跳月》。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阿凡提骑驴》课件2.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阿凡提骑驴》课件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阿凡提骑驴》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三章“有趣的童谣”中的《阿凡提骑驴》这首歌曲,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的节奏和音高,同时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阿凡提骑驴》的歌词和旋律,并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阿凡提骑驴》,引导学生了解阿凡提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阿凡提骑驴》的歌词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知能力。
难点: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教学课件、歌词卡片、节奏乐器。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歌词卡片、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阿凡提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故事性。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跟随故事情节模仿阿凡提骑驴的动作。
2. 歌曲学习(10分钟)教师播放《阿凡提骑驴》歌曲,引导学生倾听并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音高。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歌曲演唱和表演。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挑选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节奏和音高,进行讲解和示范。
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歌词卡片,让学生自行练习演唱《阿凡提骑驴》。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5. 课堂小结(5分钟)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提高音乐素养。
六、板书设计1. 《阿凡提骑驴》歌词2. 歌曲节奏和音高示例3. 学生演唱评价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将《阿凡提骑驴》的歌曲演唱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2. 答案:无特定答案,以学生实际演唱效果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八课锣鼓歌》说课稿

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第八课锣鼓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八课锣鼓歌》是湘艺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传统的锣鼓文化,学会用锣鼓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锣鼓的基本知识、节奏练习、乐曲欣赏和实践活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锣鼓的基本演奏技巧,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音乐素养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锣鼓的基本知识,学会用锣鼓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锣鼓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锣鼓的基本演奏技巧,学会用锣鼓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
2.教学难点:准确地演奏节奏,协调团队成员的动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锣鼓乐器、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段精彩的锣鼓表演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基本知识学习:介绍锣鼓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演奏技巧。
3.节奏练习:学生分组练习简单的锣鼓节奏,教师进行指导。
4.乐曲欣赏:欣赏优秀的锣鼓作品,感受锣鼓文化的魅力。
5.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演奏,展示所学成果。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锣鼓文化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锣鼓的基本知识2.节奏练习3.乐曲欣赏4.实践活动5.锣鼓文化的魅力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