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采松果精品教案 (39)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采松果”》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动物”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采松果”的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分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善于模仿和动手操作。
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分数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是很清楚分数的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含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基本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基本读写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分母表示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采松果”的故事情节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分数的含义。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采松果”的故事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分数卡片、松果模型等教具。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采松果”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同时,展示松果模型和分数卡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分数的读写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分数的含义。
例如,将一个松果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表示为分数2/3。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含义。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采松果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采松果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采松果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36页至第37页的“采松果”一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将退位减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松果图片、卡片、小黑板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小棒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PPT,展示一片松树林,引导学生关注松果。
(2)教师讲述一个关于采松果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一张松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松果的数量。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采走了几个松果,还剩下几个松果呢?”(4)学生尝试用减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减法中的规律。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道退位减法的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
4.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6页的“练一练”题目。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讲解错误之处。
5. 应用拓展(1)教师出示一个关于采松果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退位减法解决。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解答过程,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采松果(松果图片)采走几个松果?(退位减法计算过程)还剩几个松果?(答案)七、作业设计1. 教材第37页的“做一做”题目。
2. 家长协助孩子运用退位减法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过程和答案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采松果”》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数学课,主要内容是通过“采松果”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对于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对加减法的运算顺序、运算规则等方面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交流分享等方式,深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采松果”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采松果”》的教学PPT,包含故事情境、运算示例、练习题等内容。
2.松果道具:准备一些松果道具,用于教学演示和学生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10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采松果”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松果道具,向学生介绍加减法运算的概念和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采松果》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简单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一节内容。
通过学习《采松果》,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认知,对加法和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运算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模式还不太熟悉,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合作学习的模式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和总结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采松果》的故事情境,教学PPT,教学卡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学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采松果》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松鼠和小鸟摘的松果数量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采松果》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松鼠和小鸟摘的松果数量,提出问题:“松鼠摘了5个松果,小鸟又摘了几个松果?一共摘了多少个松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教学卡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采松果-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采松果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章“有趣的动物”,第七节“采松果”。
本节课主要通过采松果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松果图片、卡片、小动物玩具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松果、卡片、小动物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松果,引导学生发现松果的多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加减法意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如,学生手中有一个松果,再拿一个松果,就是加法;学生手中有一个松果,去掉一个松果,就是减法。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小明有3个松果,小红有5个松果,一共有多少个松果?”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他们运用加法解决问题。
再出示类似的减法例题,让学生运用减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加法:3 + 5 = 8减法:8 3 = 5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明有5个松果,小红有3个松果,一共有多少个松果?(2)小明有8个松果,给了小红2个松果,小明还剩多少个松果?2. 答案:(1)5 + 3 = 8(2)8 2 = 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采松果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需加强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采松果》北师大版doc
在本次《采松果》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10”的分解和组合这一概念表现出很大的兴趣。通过松鼠采松果的故事情境,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运算。然而,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新课导入环节,我意识到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发学生兴趣是非常有效的。他们能够迅速地将自己的经历与课堂内容联系起来,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多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入环节,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10”的分解和组合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加减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1)理解“10”的分解和组合的概念:一年级学生对于数字的概念尚在形成阶段,理解“10”的分解和组合可能会存在一定难度。
突破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操作,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10”的分解和组合。
(2)灵活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对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运用感到困惑,特别是涉及到进位和借位的情况。
(4)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局限于固定的思维模式,难以发挥创新性。
突破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表扬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具体实例和有效突破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核心知识,提高数学学科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2课时 采松果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采松果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采松果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个课时,主题是“采松果”。
我们将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入这个主题。
在这个故事中,小松鼠们正在森林里采松果,但是它们遇到了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帮助它们解决这些问题。
教材中的相关章节是《小松鼠采松果》。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2.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PPT、松果图片、加减法算式卡片等。
学具包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松果图片,并告诉学生小松鼠们正在森林里采松果,但是它们遇到了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帮助它们解决这些问题。
2. 讲解:我会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小松鼠们遇到的问题。
然后,我会向学生解释并演示如何使用20以内的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3. 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他们根据课堂上的讲解,自己尝试解决一些类似的数学问题。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采松果2. 20以内的加减法公式3. 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示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松鼠采松果题目1:小松鼠有5个松果,它又摘了3个松果,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答案:5 + 3 = 8题目2:小松鼠有8个松果,它吃掉了2个松果,还剩下多少个松果?答案:8 2 = 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2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但是,有些学生在解决更复杂问题时还是有些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辅导。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采松果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采松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采松果》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开火车游戏(大屏幕显示整十数相加减算式),学生口算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大屏幕展示主题图,讲故事导入:冬天到了,松鼠妈妈为了教会自己的孩子生活,首先带领自己的孩子小松鼠去采松果准备过冬,大家看看小松鼠和妈妈分别采到了多少松果?听了这个故事,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
生1: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生2: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它们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2.预习反馈,探索计算方法:(1)根据提出的问题列算式。
生:我列的算式是25 – 4。
师:第二个问题怎样用算式表示?生:我列的算式是25+4。
(2)怎样计算25+4和25 – 4,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3)交流反馈:请小组长汇报自己小组内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算法演示和讲解。
生1:我用5+4=9 20+9=29生2:我是用小棒一根一根数的。
生3:我是用计数器先拨25,再在个位上拨4就得29。
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计算方法(可以用小棒一个一个数,也可以用计数器拨,还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几,然后进行两个一位数的加法,再加上这个数。
)三、深入练习,巩固新知1.用所学的知识解决52页第1题和第2题。
教师激发引导: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数学问题,,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的知识解决吗?(独立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
)2.反馈: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和理由。
3.试一试:(课本52页第3题),独立解答,同桌交流。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采松果》北师大版(2023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采松果》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基础运算能力:通过加减法运算,使学生掌握数字5和6的基本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问题解决能力:以小松鼠采松果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四:解决混合运算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教师可以通过分步骤解题,先将问题简化为单一运算,再逐步过渡到混合运算,帮助学生建立解题步骤和逻辑思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采松果》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公园或者森林里玩耍时,有没有看到过小松鼠捡松果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小松鼠如何用数学来解决采松果的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数与和、被减数与差的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操作教具,比如用松果模型来举例和比较,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加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比如小松鼠捡松果的情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每个小组用松果模型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亲身体验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为运用数字5和6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以下是具体的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即加数+加数=和;
-理解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即被减数-减数=差;
采松果 (教案)-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采松果 (教案)-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松果的外形、颜色和特点;
2.学会正确采摘松果的方法;
3.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 教学内容
1.松果的外形、颜色和特点;
2.松果的采摘方法。
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感受松树和松果的外形和形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松果的形状、大小、颜色和特点。
2. 学习新知识
教师介绍松果的外形、颜色和特点,让学生感受不同种类的松果之间的差异,激发他们的好奇和探究欲。
3. 操作实践
让学生到校内或周边地区的松林采摘松果,同时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探讨松果的采摘方法,并正确使用工具采摘松果。
4. 活动总结
采摘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享采摘松果的过程,同时让学生互相观察对方采摘的方式是否正确。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采摘松果的方法,并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四. 教学反思
采松果是一项注重实践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大自然,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这项活动还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采松果》是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个关于采松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简单易懂,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故事情节,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然而,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有趣的活动来吸引他们。
在学习加减法运算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数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故事情节,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减法运算。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故事情节、图片、动画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卡片:准备加减法的教学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松果道具:准备一些松果道具,用于课堂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采松果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故事中,两个小松鼠采了8个松果,又采了5个松果,一共有多少个松果?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故事情节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提问:两个小松鼠采了8个松果,又采了5个松果,一共有多少个松果?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答案:13个松果。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采松果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采松果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设计——采松果。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第六章的第三节,主要内容是利用数数和简单的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小明采了9个松果,小红采了6个松果,他们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或者是小明采了13个松果,然后又采了7个,他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数的组成,能够利用数的组成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利用数的组成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松果的模型,以及一些写有数字的卡片,学生们需要准备的是一本数学书和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我会拿出一些松果的模型,问学生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一种著名的树叫做松树吗?松树的果实就叫做松果。
今天,我们就用松果来学习数学。
”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写有数字的卡片,让他们按照我给的数字进行数数,比如数到9,然后再数到13。
在数数的过程中,我会穿插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小明采了9个松果,小红采了6个松果,他们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我会让学生们进行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的设计主要是一些数字和加减法的符号,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题目。
七、作业设计作业的设计主要是一些实际的题目,比如小明采了9个松果,小红采了6个松果,他们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或者是小明采了13个松果,然后又采了7个,他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答案分别是15和2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否能够利用数的组成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他们在家里进行思考和练习。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设计,希望通过这次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利用数的组成来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教案一、教材简介本教案针对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采松果》。
《采松果》共分为十二个单元,涵盖了加减法、数数、长度、时间、图形等数学内容。
本教案将以单元一《认识数字0~5》为例,为教师提供详细的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能正确写出数字0~5的数字符号;•能够用语言描述数字0~5的数量;•能够将数字0~5的数字符号与数量相对应。
三、教学准备•课件:数字0~5的图片、数字牌;•学具:计数器、数线、水果玩具。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知教师出示数字0~5的图片,并请学生一一数数,并与数字牌相匹配。
4.2 讲解新知教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数字0~5的数字符号及数量。
教师先出示一个数字牌,问学生这是什么数字,然后出示相应数量的生活物品,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数量,并将数量与数字符号相对应。
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字牌与生活物品的数量,来逐步理解数字的数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对应关系。
例如,出示数字牌“0”,让学生发现这是一个“空白”的数字,与生活物品“不放任何东西”的状态相对应。
4.3 学生操作•学生用数字牌和生活物品相互匹配,并互相询问。
•学生用计数器数数,确认数字0~5的数值概念。
•学生用数线比较数字的大小顺序,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学生手持数字牌,互相依次叫出数字,比赛哪个同学说得最快、说得最正确。
4.4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数学练习册上的相关页数,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4.5 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数字0~5的数字符号、数量,通过比较数字大小和生活中实物的数量来巩固学习内容。
同时,学生还完成了数学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将数字0~5的数字符号与实物数量相对应,增强了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让学生与教师互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一步,教师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的概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教案(精选8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教案(精选8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篇1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 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一、课前准备考考你。
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25+4=29(个)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 5+74= 74+3=2.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25-4=21(个)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 77-3=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采松果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25+4=29(个) 25-4=21(个)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教案篇2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
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
采松果-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采松果-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松果的外观特征和它的分类;•掌握采集松果的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做到环保;•能够用简单的数学方式计算采到的松果的数量。
二、教学内容1.松果的外观特征和分类;2.采集松果的方法;3.数学计算:松果的数量统计。
三、教学准备•松果模型或图片;•刀具、袋子等采集工具;•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清晰松果的外观特征和分类先展示松果的模型或图片,带领学生们观察松果的外观特征。
当孩子们有一定的了解后,让学生分组探究松果的分类。
2. 采集松果的方法学生们分组讨论采集松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保事项,如不破坏环境、不伤害生物等,然后请学生们一起亲手去采集松果,并在采集过程中落实环保注意事项。
3. 数学计算在采松果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将采到的松果进行计量,记录下采集到的数量。
回到教室,让学生们统计采到的松果数量,并进行计算。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数学计算:样例:学生甲采集到了10颗松果,学生乙采集到了12颗松果,学生丙采集到了15颗松果,问他们三个同学采集到的松果总数是多少?解答:学生甲采集到了10颗松果,学生乙采集到了12颗松果,学生丙采集到了15颗松果。
三个同学采集到的松果总数为:10 + 12 + 15 = 37 颗。
五、教学反思通过采松果的活动,帮助学生们了解松果的分类和外观特征,同时提升了他们对环保的意识。
而通过数学计算的部分,可以考察学生对简单数学运算的掌握程度,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但还是有一些同学容易忽略环保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 采松果 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大家都认识它们吗?生:小松鼠和它的妈妈。
师:今天啊!小松鼠和它的妈妈想邀请我们去它家的森林里去采松果,你们想去吗?都想去啊!小松鼠说了,它想邀请上课认真听讲,坐姿端正的小同学,让我看看,都是谁想去?看来大家都准备好了,让我们一起跟着小松鼠和它的妈妈去采松果吧!二、新授师:大屏幕上的这张图片,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生: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呢?只采了4个松果。
师:那知道了这些数学信息,同学们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生:我想知道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生:我还想知道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趣的问题,我们先一起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吧。
师: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吧!师:找学生一一回答。
生:我用的是摆小棒的方法,25里面有2个十和5个一,我先摆出2捆小棒和5根小棒。
加4,我再摆出4根小棒,把5根单独的小棒和4根单独的小棒加在一起,就是5+4=9,有9根单独的小棒。
然后和2捆小棒合起来,就是29根小棒,所以25+4=29。
生:我用计数器来试一试,25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两个珠子表示2个十,再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表示5个一,加的4应该在个位上再拨4个珠子。
也就是5个一加4个一是9个一。
5+4=9,然后和十位上的2个十合起来就是29.所以25+4=29。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25+4=29,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计数器,都是先算了5+4=9,5和4都在个位上,所以我们在计算25+4时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整十数(几个十)相加。
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一位数加一位数,结果再同整十数相加。
师:现在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请学生列出算式。
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1授课班级:一(X)班授课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采松果》教学用具:小棒、计数器、卡片、图片、ppt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
2、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出示松鼠卡片)小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呢?师: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小松鼠的生日,小松鼠特别的开心,因为松鼠妈妈带小松鼠去采它最爱吃的松果,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采了多少吧!(出示ppt课文情境图)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讲解一下25和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谁能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问题一: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踩了多少个松果?问题二: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问题三: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了松果?(出示问题卡片)3、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踩了多少个松果?请学生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9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问学生4根小棒是摆在5那里还是20那里。
拨计数器解决问题,4个珠子是拨在十位上还是拨在个位个位上,为什么?(总结应该先算个位上的5+4=9,再算20+9=29)4、出示数学卡片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采松果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采松果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采松果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37页至39页的“采松果”一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6”的组成,以及能够用“6”的组成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6”的组成。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学生能够用“6”的组成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6”的组成。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6”的组成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松果图片、实物松果、计数器等。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松鼠兄弟采松果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发现松果的数目。
提问:“松鼠兄弟一共采到了多少个松果?”2. 探究“6”的组成(10分钟)3. 实践操作(10分钟)让学生用彩笔在作业本上画出“6”的组成,并用剪刀将画出的“6”的组成剪下来,贴在另一张纸上。
同时,让学生用计数器来验证他们的表示方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小猴摘了6个桃子,他想把这6个桃子分给几个小伙伴,每份一样多。
请问,小猴可以怎么分?引导学生用“6”的组成来解答这道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给出不同的分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题目来源于教材第39页。
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6”的组成5+11+1+1+1+1+12+2+23+3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在作业本上画出“6”的组成,并用剪刀将画出的“6”的组成剪下来,贴在另一张纸上。
2. 请用计数器验证你的表示方法。
作业答案:1. 画出的“6”的组成,如5+1、1+1+1+1+1+1等。
2. 用计数器验证表示方法,如5+1=6、1+1+1+1+1+1=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