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文化论文
西方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西方传统文化英语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878e0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c.png)
西方传统文化英语作文Title: Exploring Western Traditional Culture。
Western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rich tapestry woven from centuries of history, beliefs, values, and customs. From literature and art to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the essence of Western culture permeates through various facets of human expression. In this essay, we delve into the depth and diversity of Western traditional culture, examining its key component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shaping societies around the world.Literature stands as a cornerstone of Western culture, with a vast array of literary works spanning different genres, periods, and styles. From the epics of Homer to the plays of Shakespeare, literature reflects the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aspiration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Works like "The Divine Comedy" by Dante Alighieri and "Don Quixote" by Miguel de Cervantes offer profound insightsinto human nature and the existential dilemmas faced byindividuals.Moreover, Western literature has birthed iconic characters who have transcended time and space to become archetypes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Whether it's the tragic figure of Hamlet or the adventurous spirit of Odysseus, these characters continue to resonate with audiences worldwide, serving as mirrors to our own struggles and triumphs.Art, another pillar of Western culture, embodies the creativity and ingenuity of human expression. From the meticulous brushstrokes of the Renaissance masters to the bold experimentation of modern artists, Western artreflects the evolution of aesthetic sensibilities over the centuries. The works of Leonardo da Vinci, Michelangelo, and Vincent van Gogh are celebrated not only for their technical brilliance but also for their ability to evoke emotion and provoke thought.Furthermore, Western art encompasses various movements and styles, each influenced by the socio-political contextof its time. From the romanticism of the 19th century tothe surrealism of the 20th century, artists have continuously pushed the boundarie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challenging conventional norms and perceptions.Religion has also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Western culture, providing moral guidance, spiritual nourishment, and a sense of community to millions of people. Christianity, in particular,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shaping Western values and ethics, influencing everything from governance and law to social norms and familial structures.The Judeo-Christian tradition, with its emphasis on love, compassion, and redemption, has left an indeliblemark on Western civilization, inspiring countless works of art, literature, and music. The cathedrals of Europe, with their towering spires and intricate stained glass windows, stand as testaments to the enduring influence of Christian faith and devotion.Philosophy, too,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shapingWestern culture, providing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existence, knowledge, and morality. From the ancient wisdom of Plato and Aristotle to the moderninsights of Descartes and Kant, Western philosophy has grappled with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the nature of reality.Moreover, Western philosophy has laid the groundworkfor scientific inquir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stering a spirit of curios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that continues to drive progress and advancement in the modern worl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of the 17th century, spearheaded by figures like Galileo, Newton, and Kepler, marked a turning point in human history, paving the way for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and the dawn of the modern era.In conclusion, Western traditional culture encompasses a rich tapestry of literature, art,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that has shaped the course of human history and continues to influence our lives today. From the timeless wisdom of ancient texts to the groundbreaking discoveries of modern science, the legacy of Western culture is atestament to the enduring power of human creativity, imagination, and intellect. As we navigate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modern world, we would do well to draw inspiration from the cultural heritage that has come before us, enriching our lives and enrich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what it means to be human.。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论文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b2541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9.png)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论文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西方,由于实证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影响,促使西方学者形成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和西方哲学、美学的实证论特点。
在东方,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习惯决定了中国古代先哲奉行既对立又统一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在否定中包含着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全文如下:摘要:音乐可以超越国界和种族,它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尽管中西方音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生存土壤和文化环境,但却有着各自的魅力。
本文从几个角度对中西方音乐的异同进行分析,阐明了其共性与差异。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文化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音乐文化的交融是必然趋势,中西音乐文化只有相互借鉴,互相吸收精华,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音乐是人类文化长河中孕育出来的珍宝,由于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使得体现在音乐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态势的发展下,我们应该充分了解我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联系与区别,并相互借鉴吸收,这对于彼此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西方音乐的相同之处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穿越国界、种族、时空,进入并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里。
诚然,不同国家的音乐渗透出了其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但相同的是它们都是人类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它传递着人类喜怒哀乐的情感。
对于一些音乐形式也许我们听不懂它的语言,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它表达的情感,而这可以改善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性情,鼓舞人的进取精神。
所以无论是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还是西方的交响音乐,都是情感的外化,每首优秀的音乐作品都以它特有的方式给人以力量,这点正是中西方音乐的共性所在。
二、中西方音乐的不同之处(一)音乐审美的差异中国的音乐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审美特征。
中国音乐以“和”为理想,讲究意境和韵味,天人合一。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论文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18447f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7.png)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论文法国古典主义建筑论文法国古典主义建筑论文【1】摘要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这些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是法国建筑艺术史上无与伦比的财富,也是全世界古典主义建筑的首次大规模的成功尝试,对后世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潮起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波旁王朝;古典主义建筑;凡尔赛宫;协和广场古典主义建筑(classical architecture),广义上指在古希腊建筑和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其共同特点是采用古典柱式。
而狭义上的古典主义建筑指运用“纯正”的古希腊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样式和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以及其他地区受它的影响的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通常是指狭义而言的,也就主要是指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
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
一、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上任何一种建筑风格都是和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背景存在着紧密联系的。
从政治上而言,16世纪以前的法国处于内部封建割据,外部列强环伺的状态。
特别是英法百年战争,使得法国始终未能跟上文艺复兴的步伐。
直到1458年,法军攻陷加莱,英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
英法百年战争结束之后,经历了将近又一个世纪的陆续混乱和发展,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继位,以及其开创的波旁王朝,为法国带来了一段蒸蒸日上的强盛历史。
从经济角度而言,十七世纪正是法国资本主义逐渐占据市场主体,传统贵族拥有的农业生产方式,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波旁王朝统治者在维护封建特权的同时,采用了重商主义政策,开办工场和贸易公司,保护关税和殖民扩张,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发展,国库的充盈为王室大力营造宫室打下了经济基础。
西方文论论文
![西方文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ad967acaaedd3383c4d346.png)
试论莱辛《拉奥孔》的主要文论思想摘要:莱辛的《拉奥孔》是一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西方近代美学著作,副标题为《论画与诗的界限》。
他以雕像群“拉奥孔”为题,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诗中的不同的处理,比较了诗与画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论证了诗和造形艺术的区别和界限,但同时又有着不可分离的美学视角,对两者都有不同角度的思考。
关键词:莱辛拉奥孔诗与画美学思想莱辛是德国杰出的戏剧家、文论家、美学家、哲学家。
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职业作家。
是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批判古典主义文艺观,倡导具有启蒙精神和民主色彩的新兴阶级文学观。
而莱辛的《拉奥孔》是启蒙文论的里程碑。
拉奥孔雕像表现的是特洛伊城的祭司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大蛇绞住时痛苦挣扎的场景。
莱辛就这一雕塑作品和维吉尔史诗《伊尼特》中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发现了几个不同点。
莱辛不同意温克尔曼对此所说的“希腊杰作有一种普遍和主要的特点,这便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古典文艺之最高理想即“静穆”,认为史诗和雕像处理的不同来自不同的摹仿媒介、题材、审美感受。
他结合许多例证,写了《拉奥孔》,阐释了他的诗与画不同的观点,文中对诗画特征的描述和两者区别的分析成为西方美学史上诗画理论的经典作,文中的理论意义和美学价值十分丰富。
莱辛在《拉奥孔》中,清楚地划分了诗与画的界限。
莱辛认为,绘画、雕刻等造型艺术属于空间艺术,受空间规律的支配;是属于时间艺术,受时间规律的支配。
所以他从媒介、模仿的对象以及审美的效果三方面来探讨了诗与画的界限。
第一,两者的媒介不同。
在莱辛看来,绘画是用线条和色彩等“自然的符号”来完成某种空间中的形体,诗所使用的是声音和语言等“人为的符号”,在时间的关系中叙述事物。
第二,两者的题材不同,绘画由于是一种空间艺术,因而它适合于表现空间中的一个或一组对象,适合于表现看得见的静态的物体,它的主要目地在于追求物体美;诗是时间艺术,适合于表现在时间维度上承续的动作,适合于表现动态的事物,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动作或行为描写反映事物的动态美。
古希腊与罗马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古希腊与罗马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8312e4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5.png)
古希腊与罗马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影响看看今天的欧洲,无论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现代化流派,都可以找到许多源自古希腊和罗马的影响。
这两个古代文明被称为西方文化的两大支柱,它们以多种形式影响着西方国家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发展。
今天我们以一个历史的眼光来看看古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和影响着世界。
古希腊文明可以说是西方文化的开端。
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在希腊大陆和爱琴海地区涌现出了数个重要城邦,如雅典、斯巴达、科林斯和底比斯。
由于希腊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质,到处都是群山和岛屿,这导致希腊城邦之间彼此相隔甚远,无法依靠地理优势而实行一统,最终发展了出许多小国,这也促进了希腊城邦互不干涉和平衡的政治环境。
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天主和政治结构,这种分权和分散权力的传统在今天的欧洲仍然存在,且成为了现代民主的基石。
此外,希腊文明以物质文化为代表也赋予人们创造精神的重要性。
游戏、竞技、歌颂、哲学、艺术和戏剧都是希腊文化的代表性领域。
古希腊的哲学家使人类思考的基本问题得到解答。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都为后世开启了新的探索领域,他们的思想无疑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反,罗马文明强调行政和实践。
罗马人在他们建造水道、修建道路、管理行政制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
罗马人的法律和管理方法是自把手的。
包括人权法、建筑学和优美的艺术在内的知识在当时是领先的。
罗马帝国的军队操练方法在军事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罗马喜欢借鉴和模仿希腊文化,但罗马文化尤其是罗马帝国对希腊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文化交流始于公元前3世纪,罗马几乎在所有领域都从希腊文化中学习和发展。
罗马政府受希腊城邦政治结构启发,将那些优秀的组织设计引入到了它自己的政治系统中。
罗马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治制度,并在整个帝国扩张和巩固过程中实行,这使用了希腊的智慧和人才。
罗马还引入了希腊戏剧和文学的的艺术形式。
所有这些财富都是由取得胜利和掌握政治和文化权力获得的。
西方文学思潮论文4300字_西方文学思潮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西方文学思潮论文4300字_西方文学思潮毕业论文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f601150ec3a87c24128c446.png)
西方文学思潮论文4300字_西方文学思潮毕业论文范文模板西方文学思潮论文4300字(一):西方文学:人文传统与思潮流派的深度关联论文摘要:把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不断探寻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是西方文化演变的深层动因。
受此文化传统的影响,西方文学也自始至终回荡着人对自我灵魂的拷问之声,蕴含着深沉而深刻的生命意识和人性内涵。
人文传统和思潮流派是西方文学史发展演变中深度关联的本原性元素,因此,任何情况下的西方文学史课堂教学与教材编写的“创新”与“改革”,都必须对人文传统和思潮流派的关系作深度把握。
关键词:西方文学;人文传统;思潮流派;深度关联通常情况下,文学史的叙述往往会面临相互纠结的三个层面的问题:作品研究、作家研究和思潮研究。
文学思潮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思潮影响下形成具有某种共同思想倾向、艺术追求和广泛影响的文学潮流。
对此,人们一般可从4个层面来对某一文学思潮进行观察和界定:(1)往往凝结为哲学世界观的特定社会文化思潮(其核心是关于人的观念),此乃该文学思潮产生发展的深层文化逻辑(文学是人学)。
(2)完整、独特的诗学系统,此乃该文学思潮的理论表达。
(3)流派、社团的大量涌现,并往往以运动的形式推进文学的发展,此乃该文学思潮在作家生态层面的现象显现。
(4)新的文本实验和技巧创新,乃该文学思潮推进文学创作发展的最终成果展示。
在此,笔者主要从文化哲学与文学传统的角度,谈谈西方文学课堂教学与教材编写中坚守人文传统与思潮流派这两个关联性元素的重要性。
文本框:蒋承勇,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文学是一种审美生命形态。
文学史应该通过学科内外部关系的谐和,把握学科品格的核心特征。
文学史教学必须讲述文学与传统的关系,这里既有文学自身的传统,也有文学赖以置身的文化传统。
从概念到概念的历史叙述是无法回到当年的理论框架中去的,必须着眼于发现历史的相关性,并在既定的文学史与概念的反思中探索主体如何在叙述中回归历史或最大限度地切近历史。
西方古典音乐的文化传统与发展
![西方古典音乐的文化传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ed6e0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2.png)
西方古典音乐的文化传统与发展西方古典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它起源于欧洲,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成为了世界各地受欢迎的音乐形式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西方古典音乐的文化传统和发展,以及西方古典音乐对当代世界音乐的影响。
古典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当时的音乐被用于礼拜和其他宗教仪式,是拉丁文诗歌的配乐。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被视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开始出现更复杂的节奏和和声。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们如巴赫和亨德尔为古典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音乐作品至今仍被广泛演奏。
随后,古典音乐又进入了古典时期,莫扎特和海顿成为了代表性的音乐家。
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古典音乐开始具有更加精致和华丽的风格,音乐作品也变得更加完整。
到了浪漫时期,勃拉姆斯、肖邦、李斯特等音乐家的作品成为了最为著名和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作品。
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典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许多重要的文化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比如,巴洛克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当时欧洲宗教、政治和文化环境的支持和影响。
此外,古典音乐传统还包括了演奏技巧、乐器制造技术、音乐理论等方面的传承和发展。
古典音乐的文化传统还包括了许多重要的音乐家和作品。
这些作品反映了不同时期和风格的古典音乐特点,对当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李斯特的钢琴作品影响了后来的钢琴演奏技巧,勃拉姆斯的交响曲和小提琴协奏曲成为了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音乐理论和创作技巧。
古典音乐的发展产生了许多音乐流派和风格。
其中最受欢迎的有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
每一种流派都有其特定的音乐特点和作曲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这些音乐流派和作曲风格对当今世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现代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都有受到古典音乐的影响。
古典音乐的传统和发展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古典音乐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遗产,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喜爱和追捧。
古典文学中西方古典文学的对比分析
![古典文学中西方古典文学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ab237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1.png)
古典文学中西方古典文学的对比分析古典文学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其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和创作风格。
无论是东方的中国古典文学,还是西方的欧洲古典文学,都展示了各自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对古典文学中的中西方文学进行对比分析,从叙事结构、主题内容以及艺术表达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叙事结构对比在古典文学中,叙事结构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通常采用的是线性叙事结构,即故事按照时间线索展开,情节相对清晰。
例如《红楼梦》以宝玉入贾府为开端,然后展开了一系列的家族纷争和人物命运的变迁。
而在西方古典文学中,常见的叙事结构则较为复杂,常采用多线叙事结构,通过交织不同的故事线来展现多个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例如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雷特》,通过多条故事线展示了主角的思想冲突、复仇行动以及家庭纷争等多个层面。
二、主题内容对比中西方古典文学的主题内容也有所不同。
中国古典文学常常着重于描绘人物的情感和家族、社会关系的错综复杂。
作品中经常探讨人生哲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主题。
例如《西游记》中,唐僧和他的徒弟们的历险故事,既体现了人性的善良与邪恶,又蕴含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相比之下,西方古典文学则更注重描述人类存在的困境和命运的无常。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希腊古典文学中的悲剧,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展现了英雄的荣誉、勇气以及面对命运的抗争。
同样,莎士比亚的剧作也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和缺陷,通过情节的发展揭示人类的悲欢离合。
三、艺术表达对比古典文学的艺术表达方式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常运用比喻、修辞等手法进行写作,以扩展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容花草景物时,常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句,以表达林黛玉内心复杂的情感。
而在西方古典文学中,常常运用寓言、隐喻等形式进行艺术表达,以增强作品的魅力和深度。
例如莎士比亚的剧作常常使用夸张的比喻和双关语,以增添喜剧和戏剧效果,让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罗马文化与建筑艺术论文
![罗马文化与建筑艺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cd31c6af45b307e9719789.png)
罗马文化与建筑艺术论文罗马文化与建筑艺术论文罗马文化与建筑艺术论文【1】摘要:千百年来,罗马对于西方人来说一直是个震撼人心的名字,西方古典文化起源于希腊,而发扬光大于罗马,如果说希腊人是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话,罗马人就是军事家、政治家、法学家和工程师,独特的民族精神成就了罗马独特的建筑艺术,罗马人不但创建了古代世界最完备的古奥家机构,建立起完善的军事组织和政治制度,而且把古代建筑艺术发展到空前完善的程度。
关键词:罗马文化;民族精神;罗马的建筑古罗马通常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
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变为封建制国家,1452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一、罗马文化――质朴与雄伟罗马人是拉丁民族的一支,强大的罗马帝国的根基正是希腊人与东方人的后裔所建立起来的“永恒”的罗马城。
早在王政时代(公元前753~公元前509),罗马人就开始采用希腊字母,后来略加变通创造了拉丁字母。
在共和国初期的数百年中,他们主要以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为主。
由于忙于对外战争,他们在文化上似乎没有建树,但自从登上历史舞台以后,罗马人就以勤奋好学的执著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坚强毅力,在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兼收并蓄、东西相融。
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可以说是较早地、也较好地体现了“全球化”特色。
所以说在希腊文化与中世纪文化以及现代西欧文化之间,罗马文化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纵观全部的罗马史,罗马文化可以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一,建立城邦之初,罗马人在各方面都是落后的,他们从模仿、吸收的角度,开始城市建筑和公共工程,比如伊达拉里亚人是能成为建筑工程师和城市设计师,他们对罗马文化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生产技术、建筑风格、城邦制度、凯旋式、角斗表演等方面。
莫扎特作品赏析论文(推荐范文分享)
![莫扎特作品赏析论文(推荐范文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67af364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1.png)
时代背景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18世纪欧洲社会变革,启蒙运动兴起 ,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这对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18世纪欧洲音乐市场繁荣,莫扎特得 以在维也纳等音乐中心接触到各种音 乐流派和风格,这为其音乐创作提供 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当时欧洲音乐风格逐渐从巴洛克向古 典主义过渡,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体现 了这种风格的转变,追求简洁、和谐 与平衡。
02
莫扎特生平及时代背景
莫扎特简介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 西方古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
家之一。
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自幼展 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6岁开始 巡回演出,被誉为“音乐神童”
。
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交响 曲、室内乐、歌剧、协奏曲等,
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莫扎特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莫扎特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贝多芬、 海顿并称为“维也纳三杰”。
其音乐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对后世音乐 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音乐之父”。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独特,既继承了巴洛克音乐的华丽 与繁复,又开创了古典主义音乐的简洁与和谐,为西
方音乐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和声丰富,色彩绚丽
多样化的和声手法
莫扎特的和声手法非常多样化,包括和弦的转位、离调和声、模 进等,这些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和声层次丰富,变化多端。
绚丽的色彩
他善于运用不同的乐器和音色来塑造音乐形象,使得作品呈现出绚 丽多彩的音响效果。
和声与旋律的紧密结合
莫扎特的和声不仅丰富多样,而且与旋律紧密结合,共同塑造出鲜 明的音乐形象和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
莫扎特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更加丰富和深刻。他通过音乐表达出了对人生、爱情、友谊等主题的感悟,使得 他的作品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西方古典文化的认识
![西方古典文化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f1c85f82d15abe23482f4da7.png)
纪律和不可伸缩的法律; 另一方面将消除希腊文化中刚刚出现的分裂和二元对立状况,
以一
种片面性的单纯来取代希腊的和谐之美” ,这股力量就来自古罗马。
然而罗马文明更为复杂,罗马是个强大的国家
,但文明远落后与希腊,因此罗马的文明
是从希腊继承来的,这点与我国古代元、清等朝代有相似之处。古罗马受斯巴达很大
,崇尚
.
古代西方文化1
![古代西方文化1](https://img.taocdn.com/s3/m/160eb75567ec102de2bd89b6.png)
《掷铁饼者》
古典盛期最伟大的雕 刻家是菲狄亚斯。他为 巴底农神庙创作的雅典 娜女神像高达12米,用 木胎包以黄金、象牙刻 成,表现了女神一手托 小胜利女神、一手执盾 的姿态,受到同时代人 及后人的崇拜。此外他 还为雅典卫城广场创作 了一座雅典娜持矛的雕 像,高达9米,据说在 海上便可见到镀金矛尖 的闪光。
经济上,奴隶劳动广泛运用,工商业,航 海业发达。
文化上,医学,艺术和科技成就辉煌。 古希腊 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人在科学、哲学、 文学、艺术上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欧洲文化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腊艺术的形成、发展与 其社会历史、民族特点、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造就了希腊人的坚强意志、机 智灵活以及勇于追求理想的积极性格,也使希腊人 得到接触两河、埃及等地区文化的机会。希腊神话 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希腊神话包含着人们对自然奥 秘的理性思索,它蕴育着历史和哲学观念的萌芽。 温和的希腊气候使希腊人有广阔的露天活动和运动 的场所。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裸 体竞技为艺术家提供了塑造健美人体的条件,使他 们对于人体美有较早的领悟和表现。希腊艺术家正 是在这种环境下创造出古代世界最杰出的艺术,给 人类宝库留下了最珍贵的遗产。古希腊美术史的分 期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 化时期。
古风时期(公元前7—前 6世纪)古风时期是造型艺术 的形成期。这一时期的美术 成就主要是绘画、建筑和雕 刻。绘画:陶器是希腊人主 要的日常期皿和出口商品, 雅典和科林斯是陶期的重要 生产中心。在古风时期,情 节性绘画的类型就已确立, 先后出现了三种风格:东方 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 公元前7世纪的绘画主要为东 方风格,出现了受埃及、两 河地区影响的兽首人身像、 植物纹样等等。
希腊神话对文学人物形象的影响论文
![希腊神话对文学人物形象的影响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c9a85d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e.png)
希腊神话对文学人物形象的影响论文希腊神话对文学人物形象的影响论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希腊神话对文学人物形象的影响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希腊神话对文学人物形象的影响论文篇1摘要:西方古典文学起源于希腊神话,神与人的个性与形象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是各表述的形象与故事不同,但他们的依据和论点都是由人本主义思想展开。
文中通过对希腊神话原型的个性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进而探究希腊神话对西方古典文学人物形象的影响。
关键词:希腊神话;西方古典文学;人物形象希腊是西方古典文学的故乡,放眼西方古典文学史,从人物形象角度来看,古希腊神话无论是对被神定义的人还是被人定义的神,都处于一种艺术思想萌芽状态。
西方古典文学根据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具有不同程度的拓展、进步和升华,对西方古典文学人物形象的描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希腊神话的原型希腊神话是西方古典文学的艺术萌芽,不仅蕴含丰富的艺术魅力,还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人们通过对自然的理解,对世界的幻想,对社会产生的认识展开了一系列艺术化转换,成为西方古典文学初期的希腊艺术瑰宝。
西方古典文学以独特的艺术表达方法,展现出浪漫主义风格。
希腊神话中所描述的神的形象,也具备人类的外形特征与精神。
友善、俊朗和美丽的神,亦或是凶狠、充满仇恨和丑陋的神,都对人类生活的情景有关联。
希腊神话的艺术表现方式多样化,夸张、抽象、荒诞甚至奇特异想地表述出不同“神”的形象。
例如凶残善变的宙斯,温柔美丽聪颖的雅典娜女神,心狠手辣的波塞冬等。
因此希腊神话重所表现出的神的形象,与现实中的人有相似之处,但是神仍然代表着上等阶层的贵族群体,可以纵情享乐、报复、嫉妒、贪财好色和虚荣心。
因此,希腊文学作为西方古典文学的萌芽、欧洲文化的起源,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并不局限于文学、史诗及戏剧的拓新,也是对人文主义、政治系统和信仰意识的开创。
古典文化对西方艺术与哲学的影响
![古典文化对西方艺术与哲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cf69cb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e.png)
古典文化对西方艺术与哲学的影响作为人类文化的瑰宝,古典文化一直以来对西方艺术与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故事,理念和价值观穿越时空,深深植根于西方文化的血脉之中。
在许多领域中,古典文化的精神都孕育了西方艺术与哲学的发展。
在艺术领域,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影响触及了西方艺术的方方面面。
古希腊的艺术表现出浓厚的自然主义和人体解剖的兴趣,它的经典形象如雅典娜,阿波罗和赫拉克勒斯成为西方艺术的设计灵感。
古希腊的先哲们相信人类思维和艺术的力量,这种信念形成了西方艺术创作的基础。
从文艺复兴时期到今天,古希腊雕塑的理念和姿态被无数艺术家借鉴和模仿。
古罗马以其独有的雕塑设计和建筑风格亦不可忽视。
罗马人痴迷于力量、胜利和征服,这种情感通过他们的艺术作品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古罗马的建筑设计风格也是西方艺术的里程碑,罗马的剧场、斗兽场和神庙依然耸立于大地之上,为后来的文化遗产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古典文化中有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那就是古希腊悲剧。
古希腊悲剧通过充满冲突和悲情的故事情节,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深深影响了西方戏剧和文学的发展。
从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到现代电影,在艺术的表达形式和情节上,都潜藏着古希腊悲剧的影子。
悲剧中关于人性的思考和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深入探索,也使得古典文化成为西方哲学的源泉。
哲学领域受到古典文化的影响同样深远。
古希腊哲学家以其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哲学原则,为西方哲学奠定了基石。
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与伦理学说,古希腊哲学家的思考方式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典哲学在逻辑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方面的的成果不仅为西方哲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展现了古典文化中关于人类生活的智慧与思辨精神。
但古典文化的影响远不仅仅止步于艺术和哲学领域,它还延伸到法律、道德和教育等方面,深深植入西方文化的基因。
古典文化中尊崇的民主、公正和自由观念,为现代西方社会的价值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与风格特征论文(共2篇)
![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与风格特征论文(共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7616ba5022aaea988f0f29.png)
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与风格特征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论欧洲古典音乐时期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朦胧色彩风格特征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因而西方音乐史上以印象主义音乐作为对其音乐的概括,德彪西也由此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缔造者。
最初的印象主义是由绘画所衍生出的描绘性术语,源自于莫奈的作品《印象·日出》。
从此以后,印象主义逐渐开始向音乐、文学等不同艺术领域渗透。
在音乐领域,印象主义主要利用音色与和声来唤醒听众感官和意境印象的一种作曲立场。
印象主义对印象色彩的修饰和感觉较为重视和强调,与印象主义绘画相比,印象主义音乐的创作理念并无二致。
一、德彪西音乐风格的形成克洛德·阿西尔·德彪西生于1862年,卒于1918年,是法国著名作曲家。
自学生时代起,德彪西就表现出离经叛道、独立不羁的自由天性,他对于音响色彩做出大胆探索,例如使用钢筋演奏一部分全音音阶、十一和弦以及增和弦等,对于传统演奏规则不予遵循,德彪西因此而受到音乐教师的批评。
《春天》这部具有很强色彩性的管弦乐作品创作于1887年,其中已经蕴含了印象主义的早期创作迹象;1890年,德彪西开始密切地与一些象征派诗人交往,如路易斯、魏伦以及马拉美等,这些诗人的艺术观点以及思想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彪西的创作理念,与此同时,印象派绘画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德彪西有所启发。
1890年到1910年间,德彪西在此期间以其旺盛的精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从《牧神午后》、《夜曲》,到《大海》、《意象三首》,德彪西的个性化的管弦乐色彩与和声、独具魅力的音乐语言攀至高峰。
而印象主义歌剧《佩里雅思与梅里桑德》、钢琴曲《版画集》、《意象》以及《钢琴前奏曲》则意味着德彪西印象主义风格臻于成熟。
世界文化史结课论文
![世界文化史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ffadec81c758f5f61f6735.png)
璀璨瑰宝——古希腊与罗马文明通过这学期对世界文化史的学习,我又掌握了许多以前闻所未闻的历史知识,纵观这学期的学习,我最感兴趣也是印象最深的就是古希腊与罗马的文明。
所以我结合老师课上讲过的内容以及自己搜索的资料写出了这篇关于古希腊与罗马文明的论文。
古希腊和罗马文明是两个截然不同却有着紧密联系的文明,它们无论在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上都为后世留下极大的财富,它们就像一对姐妹,在世界的古典文明史上,闪耀着永不熄灭的光芒。
古希腊人创造的希腊文化具有超常的渗透力,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随扬帆远航的船队和罗马人的军团传播到亚平宁,传播到莱茵河,传播到巴克特里亚 又有无限的生命力,不时被后起的文明吸收、改造,从而成为人类共同和永恒的瑰宝。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人类智慧的象征。
它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共同的语言、相同的信仰以及同文同种的历史却把他们紧密相连。
他们那“无所不包的才能和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地位”。
古老的希腊民族不但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明,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
希腊文明发祥于克里特———一座相传位于“世界中央”的小岛。
在这里,未来的雅典国王提修斯曾闯入迷宫斩下米诺斯牛恐怖的头颅,成为希腊人崇拜的英雄。
20世纪初这座迷宫被奇迹般的发掘出来,爆出举世震惊的新闻,现在当人们面对尘封了几千年的王宫废墟,赞赏精美绝伦的壁画和细致独特的器物时,不禁感叹克里特应该就是希腊文化的滥觞之地。
然而历史的无情却把克里特的辉煌一扫而光。
野蛮代替了文明,剽悍的民风、无穷的征战、流淌的鲜血和挣扎的死亡,这是一个需要英雄而且确实出现了英雄的时代,他们灼人的功绩呼唤后人敬仰。
于是盲诗人荷马重新点燃了希腊文化的火种,划破漫长的黑夜,他力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热情讴歌万能的神灵与喋血的勇士,不管是神圣的雅典娜、波赛冬,还是凡间的阿基琉斯、赫克托,不管是希腊人还是特洛伊人,不管是胜者还是败将,凡有英雄气概之士均被这位令人尊敬的诗人弘扬。
西方古典音乐论文
![西方古典音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0775390b4c2e3f5727632d.png)
在学习完西方古典音乐以及相关背景知识之后,古典音乐是指西洋古典音乐,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我对西方古典音乐的认识不断加深。
我对西方古典音乐发展史以及相关人物特别感兴趣。
因此,在这里我要提到两点,一个是贝多芬。
另外一个则是西方古典音乐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
其中不得不提被称为“乐圣”的贝多芬了,他在很早的时候就显露了音乐的才华,八岁开始登台演出。
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他创作了许多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如《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等等。
因此,他曾经写过以拿破仑的名字命名的交响曲,打算献给拿破仑,然而拿破仑的称帝的消息使他失望,因此,他想把曲谱撕掉,然而,他的徒弟劝阻了他,劝他不要因此而撕毁曲谱,最后,他把它改名为《英雄交响曲》。
他一生坎坷,没有结婚,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但这并没有使他沉默和消极,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
听不见声音,对于一个常人来说都是一个晴天霹雳。
更何况是以音乐为生的音乐家贝多芬了,因此,这对他是一个很残酷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自己,在隐居期间,他完成了《月光曲》。
接下来,当我们提到西方的古典音乐时,我们就会想到中国的现代音乐,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现代音乐表面上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音乐类型,它们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音乐特点与表现形式,还有音乐组织形式,但从本质上来看,中国现代音乐其实是对西方古典音乐的一种创新,从西方古典音乐中借鉴而来的。
如:周杰伦的《夜曲》引用的是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SHE 的《不想长大》引用的是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第一乐章,蔡依林的《离人节》引用的是肖邦的《离别曲》、《E大调练习曲》,五月天的《垃圾车》前奏引用的是波兰女钢琴家、作曲家巴达捷夫斯卡的《少女的祈祷》等。
西方文化史论文
![西方文化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11c4bf1a37f111f1855b81.png)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与文学艺术成就文艺复兴运动肇始于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潮也首先从意大利兴起。
这主要是由于意大利最先具备了人文主义诞生的两个基本条件:资本主义萌芽与古典文化的复活。
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商业城市在世纪以前一直处于欧洲领先地位,商品经济非常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资产阶级首先在这里产生。
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建立了城市共和国。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中世纪宗教生活相对立的世俗生活,它成为人文主义诞生的现实社会基础。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统治中心,它受希腊一罗马古典文化的影响也最为直接和巨大。
意大利不仅在其本土保存了大量古典文化遗产,如古典建筑遗迹藏书丰富的王侯藏书室和教堂图书馆等,而且因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发达而从拜占廷和阿拉伯获得了大量古典文化书籍。
意大利古典文化的复活首先从罗马法的复兴开始,它是顺应意大利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以波伦那大学为首的罗马法研究,是人文主义诞生的一个重要根源。
意大利大学教育的世俗性很强,主要是为解决政府和管理部门的实际及具体问题服务,因而法学、医学、文法及修辞等教育十分发达,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研究并不占重要地位。
学生们在学习和研究罗马法的过程中,还要学习文法和修辞,以便为法庭的辩论服务。
在老师和学生们的辩论中,经常引用古代罗马的范例,并且结合现实来发表议论,这就形成了运用古典知识来评论或抨击时政的风气,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即人文主义精神。
到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资产阶级的兴起,这种人文主义精神有了它的社会和阶级基础,借古典文化复兴来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文艺复兴运动便蓬勃发展起来了。
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涌现出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如但丁、彼特拉克、卜伽丘、乔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乔尔乔内、提香、马基雅维里、康帕内拉等人文主义思潮从意大利扩展到整个西欧,贯穿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始终。
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教会和神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论西方古典审美文化中的美--以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为例
![论西方古典审美文化中的美--以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e153af91ed9ad51f01df2c6.png)
117美学随笔西方美学思想起源于古希腊,它的基本特点是将美当作独立的客观对象来考察,并试图从客观对象中分析出美的本质,进而对美进行规定。
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把他对比例、和谐、理性、形象等属于美的特质的理解镌刻进了《断臂的维纳斯》。
本文以《断臂的维纳斯》为例,立足于古希腊科学精神和个体意识,试图揭示西方古典审美文化在这座雕塑上的体现。
一、古希腊个体意识与科学精神西方何以能做到将人与自身相区分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要追溯到古希腊历史文化的源头。
西方文化源于古希腊,然而古希腊的传统文化在公元前10世纪以前就被北方南下的游牧民族阿卡亚人中断,导致古希腊原有的氏族组织被打破,血缘关系被粉碎。
希腊的地理条件不合适发展农业,也不适合发展游牧业,但适合种植橄榄,于是以橄榄种植为基础的橄榄油加工业及与之相应的商业逐渐兴盛起来。
希腊毗临地中海,拥有众多天然的优良港湾,适合发展海上交通,因此,古希腊的商业活动很快就从希腊半岛扩展到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地方。
阿卡亚人的南下入侵以及古希腊自身的商业和海上交通的迅速发展,给希腊社会带去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商业和海上交通的发展要求产权明晰到个人,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拿来交换。
其次,若商品和货币要流通,从事商业的各类人员就要在社会上流动。
这就导致希腊民族炸毁了一直以来延续的氏族血缘关系,分散成为一个个独立自主、相互之间没有明确依附关系的个人,也进一步促使希腊人拥有了强烈的个体意识。
何为个体意识?即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人,这些个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意志,能够自己做决定并为决定负责。
古希腊社会就是由这些具有强烈个体意识的公民组成的。
在这样的社会里,个人是最小的单位,是不可再分的单位,强调了人的绝对独立性。
既然独立出来的个体意识是古希腊思想最为核心的内容,这就意味着人必定会从传统氏族公社的血缘关系中分裂出来,后果必然是人与人之间天然的血缘关系被瓦解,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观念淡化。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将分散的社会联系起来呢?古希腊人抛弃了无形无声的血缘联系,选择了逻辑化、定量化、行诸文字的社会契约,并且以法庭的强制性为后盾,这就是古希腊科学精神的起源。
西方文化传统的变迁
![西方文化传统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a1a4928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c.png)
西方文化传统的变迁西方文化传统自古以来就经历了许多变迁,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文化,到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再到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文化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这些变迁不仅影响了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对全球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文化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哲学、艺术和政治思想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后世文化的基石。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以及罗马的法律和军事制度,都成为了后世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也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基督教的传播使得宗教成为了整个欧洲社会的核心,同时也影响了政治、艺术和教育等方面。
基督教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标志着西方文化传统的新一轮变革。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对古典文化的重新发现,使得西方文化重新焕发了活力。
艺术、科学和文学等领域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后世的现代文化奠定了基础。
工业革命的到来则彻底改变了西方社会的面貌。
工业革命的科技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使得西方社会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
工业革命也加速了西方文化的全球传播,对世界各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西方文化传统的变迁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文化,到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再到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文化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这些变迁不仅影响了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对全球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未来,西方文化传统的变迁也将继续,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秋季学期应用英语系[商务英语] 教研室[ 西方古典文化]A case study of Ancient Roman ArchitectureColosseum学生姓名:曲文轩学生学号:20113733院系/专业:外语学院商务英语任课教师:李伟论文评语:教师签字:AbstractThe Colosseum, also known as the Flavian Amphitheatre, is an elliptical amphitheatre in the centre of the city of Rome, Italy. Built of concrete and stone, it was the largest amphitheatre of the Roman Empire, and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greatest works of Roman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It is the largest amphitheatre in the world. This dissertation aims to lift the arcane veil of this grandiose achievement and relate to some real connections with its use, which benefits us a lot in simulating its greatness.Outline1.History1.1 Ancient Colosseum1.2 Medieval Colosseum1.3 Modern Colosseum2.Physical description2.1 Exteriors2.2 Interior seating2.3Arena and hypogeum3. UseA case study of Ancient Roman ArchitectureColosseum1.History1.1 Ancient ColosseumConstruction of the Colosseum began under the rule of the Emperor Vespasian in around70–72 AD, funded by the spoils taken from the Jewish Temple after the Siege of Jerusalem. The site chosen was a flat area on the floor of a low valley between the Caelian, Esquiline and Palatine Hills, through which a canalised stream ran. By the 2nd century BC the area was densely inhabited. It was devastated by the Great Fire of Rome in AD 64, following which Nero seized much of the area to add to his personal domain. He built the grandiose Domus Aurea on the site, in front of which he created an artificial lake surrounded by pavilions, gardens and porticoes. The existing Aqua Claudia aqueduct was extended to supply water to the area and the gigantic bronze Colossus of Nero was set up nearby at the entrance to the Domus Aurea.In 217, the Colosseum was badly damaged by a major fire (caused by lightning, according to Dio Cassius) which destroyed the wooden upper levels of the amphitheatre's interior. It was not fully repaired until about 240 and underwent further repairs in 250 or 252 and again in 320. An inscription records the restoration of various parts of the Colosseum under Theodosius II and Valentinian III (reigned 425–455), possibly to repair damage caused by a major earthquake in 443; more work followed in 484 and 508. The arena continued to be used for contests well into the 6th century, with gladiatorial fights last mentioned around 435. Animal hunts continued until at least 523, when Anicius Maximus celebrated his consulship with some venationes, criticised by King Theodoric the Great for their high cost.1.2 Medieval ColosseumThe Colosseum underwent several radical changes of use during the medieval period. By the late 6th century a small church had been built into the structure of the amphitheatre, though this apparently did not confer any particular religious significance on the building as a whole. The arena was converted into a cemetery. The numerous vaulted spaces in the arcades under theseating were converted into housing and workshops, and are recorded as still being rented out as late as the 12th century. Around 1200 the Frangipani family took over the Colosseum and fortified it, apparently using it as a castle.Severe damage was inflicted on the Colosseum by the great earthquake in 1349, causing the outer south side, lying on a less stable alluvional terrain, to collapse. Much of the tumbled stone was reused to build palaces, churches, hospitals and other buildings elsewhere in Rome. A religious order moved into the northern third of the Colosseum in the mid-14th century and continued to inhabit it until as late as the early 19th century. The interior of the amphitheatre was extensively stripped of stone, which was reused elsewhere, or (in the case of the marble façade) was burned to make quicklime. The bronze clamps which held the stonework together were pried or hacked out of the walls, leaving numerous pockmarks which still scar the building today.1.3 Modern ColosseumIn recent years the Colosseum has become a symbol of the international campaign against capital punishment, which was abolished in Italy in 1948. Several anti–death penalty demonstrations took place in front of the Colosseum in 2000. Since that time, as a gesture against the death penalty, the local authorities of Rome change the color of the Colosseum's night time illumination from white to gold whenever a person condemned to the death penalty anywhere in the world gets their sentence commuted or is released, or if a jurisdiction abolishes the death penalty. Most recently, the Colosseum was illuminated in gold when capital punishment was abolished in the American state of New Mexico in April 2009.2.Physical description2.1 ExteriorsThe surviving part of the outer wall's monumental façade comprises three stories of superimposed arcades surmounted by a podium on which stands a tall attic, both of which are pierced by windows interspersed at regular intervals. The arcades are framed by half-columns of the Tuscan, Ionic, and Corinthian orders, while the attic is decorated with Corinthian pilasters. Each of the arches in the second- and third-floor arcades framed statues, probably honoringdivinities and other figures from Classical mythology. Two hundred and forty mast corbels were positioned around the top of the attic. They originally supported a retractable awning, known as the velarium , that kept the sun and rain off spectators. This consisted of a canvas-covered, net-like structure made of ropes, with a hole in the center. It covered two-thirds of the arena, and sloped down towards the center to catch the wind and provide a breeze for the audience. Sailors, specially enlisted from the Roman naval headquarters at Misenum and housed in the nearby Castra Misenatium, were used to work the velarium.2.2 Interior seatingAccording to the Codex-Calendar of 354, the Colosseum could accommodate 87,000 people, although modern estimates put the figure at around 50,000. They were seated in a tiered arrangement that reflected the rigidly stratified nature of Roman society. Special boxes were provided at the north and south ends respectively for the Emperor and the Vestal Virgins, providing the best views of the arena. Flanking them at the same level was a broad platform or podium for the senatorial class, who were allowed to bring their own chairs. The names of some5th century senators can still be seen carved into the stonework, presumably reserving areas for their use. The tier above the senators, known as the maenianum primum, was occupied by thenon-senatorial noble class or knights. The next level up, the maenianum secundum, was originally reserved for ordinary Roman citizens (plebeians) and wa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The lower part (the immum) was for wealthy citizens, while the upper part (the summum) was for poor citizens. Specific sectors were provided for other social groups: for instance, boys with their tutors, soldiers on leave, foreign dignitaries, scribes, heralds, priests and so on. Stone (and later marble) seating was provided for the citizens and nobles, who presumably would have brought their own cushions with them. Inscriptions identified the areas reserved for specific groups.2.3 Arena and hypogeumThe arena itself was 83 meters by 48 meters. It comprised a wooden floor covered by sand, covering an elaborate underground structure called the hypogeum. Little now remains of the original arena floor, but the hypogeum is still clearly visible. It consisted of a two-level subterranean network of tunnels and cages beneath the arena where gladiators and animals wereheld before contests began. Eighty vertical shafts provided instant access to the arena for caged animals and scenery pieces concealed underneath; larger hinged platforms, called hegmata, provided access for elephants and the like. It was restructured on numerous occasions; at least twelve different phases of construction can be seen.The hypogeum was connected by underground tunnels to a number of points outside the Colosseum. Animals and performers were brought through the tunnel from nearby stables, with the gladiators' barracks at the Ludus Magnus to the east also being connected by tunnels. Separate tunnels were provided for the Emperor and the V estal Virgins to permit them to enter and exit the Colosseum without needing to pass through the crowds.Substantial quantities of machinery also existed in the hypogeum. Elevators and pulleys raised and lowered scenery and props, as well as lifting caged animals to the surface for release. There is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major hydraulic mechanisms[14] and according to ancient accounts, it was possible to flood the arena rapidly, presumably via a connection to a nearby aqueduct.eThe Colosseum was used to host gladiatorial shows as well as a variety of other events. The shows, called munera, were always given by private individuals rather than the state. They had a strong religious element but were also demonstrations of power and family prestige, and were immensely popular with the population. Another popular type of show was the animal hunt, or venatio. This utilized a great variety of wild beasts, mainly imported from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and included creatures such as rhinoceros, hippopotamuses, elephants, giraffes, aurochs, wisents, Barbary lions, panthers, leopards, bears, Caspian tigers, crocodiles and ostriches. Battles and hunts were often staged amid elaborate sets with movable trees and buildings. Such events were occasionally on a huge scale; Trajan is said to have celebrated his victories in Dacia in 107 with contests involving 11,000 animals and 10,000 gladiators over the course of 123 days.ConclusionAncient Roman architecture adopted certain aspects of Ancient Greek architecture, creating a new architectural style. Roman architectural style continued to influence building in the former empire for many centuries. Today we still see those influences all around us, in banks, government buildings, great houses, even small houses, perhaps in the form of a porch with Doric columns and a pediment, or in a fireplace or a mosaic shower floor copied from an original in Pompeii or Herculaneum.The Colosseum is the most important surviving building of Classical Rome, considered as the culmi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Its decorative sculptures are regarded as some of the high points of Roman art. The Colosseum is deemed as an enduring symbol of Ancient Rome, Athenian democracy,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cultural monuments. The Roman Ministry of Culture is currently carrying out a program of selective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partially ruined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