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5)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面积【教学内容】上海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60-61面积【教学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探索所给出的图形的大小,初步体会到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学会用方格的多少来表示面积。
3、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寻求多种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用方格的多少表示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数方格,得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图形片,透明方格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对图形大小的比较活动。
1、出示机器人图片。
说说在这些图形中,哪个图形最大?哪个图形最小?2、总结:平面图形是有大有小的。
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说明:直观的图片感知,使学生感受到平面图形是有大有小的,为学习面积的概念作铺垫。
】二、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1、重叠法比较图形的大小。
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片通过重叠比较图形的大小。
结论:正方形比圆形大,圆形比正方形小。
2、利用透明方格纸比较图形的大小。
出示:⑴讨论:如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借助新的工具----透明方格纸) ⑵ 指名放方格纸,说说注意点。
⑶ 引导学生数出这两个图形各占了几个方格。
⑷ 结论:因为长方形占的方格数比正方形多,所以长方形比正方形大。
⑸ 总结:在每格大小相同的前提下,谁占的方格多,谁就大!3、师总结,引出面积含义,揭示课题。
补全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摸一摸正方形的面积,说说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积。
【说明:引导学生在无法直接得出图形大小结论的时候,自主探究出如何借助透明方格纸比较图形的大小。
通过数方格的操作活动,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三、探索平面图形的面积。
1、比一比下面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A B⑴ 全班数图形所占的方格数。
⑵ 组织交流,汇报数法。
⑶ 板书:直接计数法⑷语言训练:因为图形A占的方格数比图形B多,所以图形A的面积比图形B的面积大。
总结: 1、不满一格的可以拼凑为整格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面积,书P60、6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感悟什么是“面积”,会结合具体事物 表达面积的含义。
2、学会用方格数的多少来表示面积。
3、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方格数的多少来表示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数方格得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PPT 、练习纸、方格纸教学过程:一、直观体验 感受新知1、媒体出示:4个图形2、让学生在4个图形中选一个图形进行涂色,比一比谁涂得快。
3、请学生说说涂得是哪个?为什么?4、教师举例生活中的面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比如门的这个面、窗的面、书本的面,那你还能找出其他的面吗?5、学生举例问:你还找到了哪些面?二、积极参与 探索新知1、出示:(1)你能比较它们面的大小吗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为什么?师:这两个图形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我们一眼就能比出来了。
(2)举例:说说生活中你一眼就能比较出大小的两个面(同桌互相说一说)2、出示:师:这两个图形你能一眼就比较出来吗?师:那你有什么好方法来比较它们面的大小呢?生:重叠在一起比一比。
(学生上来操作)师:当我们眼睛很难比较图形大小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把两个图形重叠起来进行比较。
3、出示:师:你能比较吗?(学生回答并说理由)师:你觉得这两个图形用刚才的方法能比较出来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出示:(把两个图形放在方格纸中)现在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
小结:当两个图形的面积不能用眼睛看或重叠起来的方法比较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数方格数的方法来比较图形面的大小。
4、这个图形占了几格?问:你是怎么数的?生:一个一个数(媒体演示)1 2 1 2师:数完了,喜欢这个方法吗?还有简单的方法吗?(学生交流)小结:我们在数方格的时候,可以是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更方便的方法来数。
2、师:你是怎么数的呢?问:在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好方法?(演示:把右边的移动到左边,变成一个正方形)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数方格的方法知道图形占了多少格,其实图形所占的方格数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出示课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沪教版(5)
15米
28米
1米=100厘米
在( )里填上“米”或“厘米”。
床长2( 米 )。
在( )里填上“米”或“厘米”。
粉笔盒高8(厘米)。
在( )里填上“米”或“厘米”。
铅笔长20( 厘米)。
在( )里填上“米”或“厘米”。
旗杆高15( 米 )。
在○里填上“>”“<”或“=”。
5米○< 6米 1米○= 100厘米 8米○> 8厘米 90厘米○< 1米
8 、无论何时,都要做好独自生活的准备。
游戏
卷尺
六 厘米和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常用米作单位。
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用厘米作单位还合适吗?
用米作单位合适吗?
7 、现在不玩命,将来命玩你, 现在不努力,未来不给力。 17. 恋爱是想一个人的心,婚姻是拴一个人的心,爱情是吞一个人的心。 5 、目标和信念给人以持久的动力,它是人的精神支柱。 2 、一旦立下目标,不达目标绝不罢手,方可成功。 14 、你战胜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苦难战胜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9. 我们可以躲开大家,却躲不开一只苍蝇。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3) 自暴自弃便是命运的奴隶,自强不息是生命的天使;我不想用别人的汗水浇灌自己的心灵,我愿意用别人的棉袄,来温暖自己的躯体。我只 想堂堂正正的做人,我只愿光明磊落做事,该记得的我不会遗忘,该遗忘的我不会存放。
8. 当今使用人才,只担心无处安排,却不懂病根在人才的能力素质; 12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5 、对待生命要认真,对待生活要活泼。 13 、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13 、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5 、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常志,咬定一个目标的人最容易成功。 15 、再美好的梦想与目标,再完美的计划和方案,如果不能尽快在行动中落实,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空想一番。 18 、永不放弃是你梦想实现的唯一秘诀。 9 、用心观察成功者,别老是关注失败者。 8) 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谢中伤你的人,因为他砥砺了你的意志……感谢一切 使你成长的人,因为有他,你才会不断进步。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6 几何小实践▏沪教版
15、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有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7. 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24、人真正的完美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 5. 假如你从来未曾害怕、受窘、受伤害,好就是你从来没有冒过险。 9.人这一生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难在过程中要拼命地付出;简单在收获的唯一途径足够明确,就是往前走。道理都懂,目的也明确,那 就不要再给自己找借口拖延。漫漫人生,没有到不了的远方,只有不肯跋涉的人。
比较它们的长短,你会怎么比呢? 1、 2、
3、
概念 方法 借助工具 单位
长短 观察法 重叠法 借助工具法 尺
米 厘米 毫米
你能找到那些面?这些面的大小在哪里?
这些平面图形都有大小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
1平方厘米
厘 米 1厘米
1
2
?
大小
?
观察法
重叠?Leabharlann 借助工具面?
平方厘米
?
?
2. 青春--人的一生中最美好年岁。它是一个人的生命含苞待放的时期,生机勃发、朝气蓬勃;它意味着进取,意味着上升,蕴含着巨大希望的 未知数。
12、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
8、永没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 27、牛吃草,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所以还是当一头黄牛最好。我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12、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4、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二、不想认命,就去拼命!相信付出就会有收获,或大或小,或迟或早,所有的梦想,始终不会辜负你的努力!有一种落差是,你总是羡慕别 人的成功,自己却不敢开始!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面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面积》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使用平方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进行面积计算;3.训练学生进行面积计算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面积的概念;2.掌握使用平方单位进行面积计算。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小黑板、彩色粉笔;3.练习册;4.测量工具(尺、米尺)。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1.通过展示多个物体的图片,向学生介绍面积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面积,为什么需要计算面积。
2.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怎样才能知道一个物体有多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思考可能的解决办法。
3.引入“面积”的概念,并解释面积的定义。
在黑板上写下“面积是指一个平面图形所占的单位面积的总和”。
第二步:学习面积计算方法1.向学生展示一个正方形,并介绍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
通过公式“正方形的面积 = 正方形的边长 × 正方形的边长”进行讲解。
2.展示一个长方形,并介绍长方形的长度、宽度和面积之间的关系。
通过公式“长方形的面积 = 长方形的长度 × 长方形的宽度”进行讲解。
3.通过黑板上的示例和学生的互动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第三步:练习面积计算1.在教学课件上展示给定图形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面积计算方法计算出图形的面积,并在纸上写下计算过程和结果。
2.让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和解题过程与同桌进行比较,并集体讨论出正确答案。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某个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进行测量后得到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如何求出物体的面积。
第四步:拓展应用1.给学生出示几个较为复杂的图形,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的面积计算方法计算出图形的面积,并在纸上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何通过已知的面积和其中一条边的长度,计算出未知图形的另一条边的长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沪教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
关注点
【“探索---发现”模式环节一:创设游戏,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
1、涂色游戏,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2、摸一摸活动,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
3、揭示课题Βιβλιοθήκη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1)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
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归纳:什么是面积。
通过游戏活动,引发学生的猜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立足几何图形单元的整体设计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1)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1)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
学
状
态
分
析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后接触到的新知识,是小学几何的转折点。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多种教具、学具的运用,将抽象的几何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物体,促使学生将过去已掌握的静态的知识和方法转成可操作的动态程序,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不同大小,认识并理解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的策略。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的实际大小观念。
4、了解面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践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培养空间观念和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通过视频,感知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是否掌握面积单位?
能否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面积(一)教学内容:书P60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在操作中逐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通过用方格数图形的办法,求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即面积)。
3、在尝试运用合理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用方格的多少表示面积。
教学难点:用数方格的办法,得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多媒体、透明方格纸、不同形状的纸片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解读“面”1、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长度、重量的知识,大家猜一猜今天会学习什么呢?(出示课题:面积)2、提问:面积面积,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物体的面”吧3、提问:老师这儿有一本书,有几个面?(6个)(摸面,指前面)这是其中的一个面(出示另一本书,也指前面)这也是一个面。
这两个面,一样大吗?怎么知道的?二、听故事,比较“面”(一)听故事:白雪公主要来了提问:1、从故事中看到那些面?2、他们比出大小了吗?(二)比较共同点。
引导:喜欢这个故事吗?从中学到了什么?(三)编故事,比较“多连块玩具”大小1、提问:刚才比的是床面、镜面、桌面,如果你是作家,请你在中间补上一段,小矮人拿出了心爱的多连块玩具,它们又在比大小了,你能猜一猜他们是怎么比的吗?2、同桌可以交流交流。
有想法了可以动动手,画一画,比一比。
计时 3 分钟,学生独立创作。
3、全班交流(没有学生作品则分享老师作品)提问:你是借助什么来比的?比出大小了吗?(四)小结提问:有没有谁能总结一下,我们是怎么比较两个面的大小的?三、认识方格纸(1)介绍透明方格纸仔细观察,透明方格纸上有许多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大小都相等。
(2)学生操作(同桌合作)(3)小结: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四、练习:书本第60页例2(学生独立完成并反馈)29格 20格 42格 16格用简单的算式和图示表示出你数的方法。
小结:刚才小朋友在数图形的时候,都会利用图形的特征:有的把图形分成几部分分别来数,有的用补或移的方法,其实这些方法都是想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规则图形,这样数起来就更方便。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7 几何小实践(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沪教版(1)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内容】:九年级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P62-63【教学目标】: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m2),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会用厘米方格来表示图形的面积,知道占几格就是几平方厘米。
2、在活动中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宽之间的关系,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迁移和类推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尝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成功的乐趣。
细化目标:(1)通过操作学具来探究测量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激发活动兴趣,培养活动意识。
(2)在测量活动中找寻长方形长、宽厘米数与行数、列数之间的关系,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倾听、愿意交流的习惯和不怕困难的探究意识,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3)在计算活动中培养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讨论研究等学习方式逐渐自觉地改进测量方法,形成新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准备】:1cm2的正方形卡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落实教学目标1)1、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2、认识面积单位cm23、揭示课题二、活动探究1、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出长方形的面积。
(落实细化目标1)(1)指名汇报(2)小结并板书:总个数= 每行的个数×行数2、再次测量第3个长方形的面积(落实细化目标2)(1)指名汇报(2)小结并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9×5=45(cm2)听他人的想法,只能做到其一。
C、不能参加小组活动,既不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3、小结:我们在测量并计算长方形面积时,先用小正方形铺满整个长方形,接着只把小正方形放满一行和一列,最后还想出了用尺直接量。
谁来说说这三种方法有什么感受?三、巩固练习1、看图计算出下列长方形的面积(落实细化目标3)(1)交流核对(2)小结并板书: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评价维度及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学习成果-方法应用A、两题都正确。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沪教版(5)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多一点思考,少一份遗憾。——杨建
游戏
卷尺
六 厘米和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比的厚度不到1厘米, 用厘米作单位还合适吗?
用米作单位合适吗?
只要我还有梦,就会看到彩虹! 连一个好朋友都没有的人,根本不值得活着。 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不要抱怨自己所处的环境,如果改变不了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的心态。 只要你确信自己正确就去做。做了有人说不好,不做还是有人说不好,不要逃避批判。 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因为这是你唯一能确定只赚不赔的投资。 上天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也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你有多努力时光它知道。 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没有不会做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事。 生活充满了选择,而生活的态度就是一切。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不如意的时候不要尽往悲伤里钻,想想有笑声的日子吧! 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是没道理。
15米
28米
1米=100厘米
在( )里填上“米”或“厘米”。
床长2( 米 )。
在( )里填上“米”或“厘米”。
粉笔盒高8(厘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3)
面积教学内容:P60-6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策略。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用方格的多少来表示面积。
教学难点:不规格图形的面积的计数。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认识面积1.出示:1)下面有4个图形,按小组比赛,用铅笔把它涂满,看哪一组完成得最快最好。
2)你们觉得这比赛公平吗?为什么?揭示课题: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面积。
(板书)二、探究面积的大小1.出示:1)要比较这2个图形的大小就是在比它们的什么呢?2)追问:什么叫面积?3)哪个面积大?2.操作体验1)任务1 要求:拿出1号信封,比较2个图形的大小,谁的面积大,说说你的比较方法。
2)任务2 要求:拿出2号信封,同桌讨论比较2个图形面积的方法。
(可借助工具)预设:数格子法出示1)小丁丁说:“长方形占了8格,正方形只占了4格,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
”你们同意吗?2)小结:用数格子的办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格子的大小要统一标准。
3)出示方格纸,演示如何使用方格纸4)小结:格多的面积大,方格少的面积小。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1.出示:小丁丁家的平面图1)这是小丁丁新家的平面图,你们知道各个房间面积的大小吗?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3)反馈小结: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我们可以知道小丁丁家房间的大小,它们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
2.出示:书上60页的3幅图格格 __格1)一边数一边想一想怎样数又快又好?2)讲解反馈: 1、用分割、移补的方法变成长方形2、轴对称图形计算一半方格3.练一练:用方格数表示两个图形的大小。
四、课堂小结拓展:1.这些图形怎样才能知道他们的面积呢?1)两人一组用方格纸比较。
2)反馈2.暑假里,小胖和爸爸去了海边玩,在沙滩上留下了爸爸和小胖的脚印,老师把脚印勾画下来,画在纸上,变成一个脚印的图形,并用方格纸来测量。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沪教版(6)
60m=( 6000 )cm 80000cm=( 800 )m 100cm+300cm=( 4 )m
5 m - 2 cm =( 498 )cm 200 cm + 12 m =( 14 )m 8 km – 6000 m =( 2 )km
开学初我们的同学都测量了身高 小胖的身高是1米30厘米
比大小 3米18厘米 ( >) 317厘米
318厘米
1米92厘米 ( >) 118厘米 192厘米
4米3厘米 ( =) 403厘米 403厘米
5米10厘米 ( >) 501厘米 510厘米
5千米30米 ( >) 530米 5030米
* 8千米4米 ( >) 84000厘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004米
840米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旅程。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 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要想吸引朋友,须有种种品性。自私小器嫉忌,不喜欢成人之美,不乐闻人之誉的人,不能获得朋友。——马尔顿 生竟然是一场有规律的阴差阳错。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一种成长的痕迹,抚之怅然,但是却无处追寻。 女人,不需要倾国倾城,只需要一个男人为她倾尽一生。 在幸运时不与人同享的,在灾难中不会是忠实的友人。——伊索 你身边总有这样一种人:你成功了,他(她)当面恭喜你,暗地里妒嫉你;你失败了,他(她)当面安慰你,背地里笑话你。
1.46米=(1)米( 46 )厘米=( 146 )厘米; 1.52米=(1 )米( 52)厘米=( 152 )厘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沪教版(6)
还有一些同学的身高是
141厘米 151厘米
单名数
1.52米 1.46米,
单名数
1米48厘米 1米39厘米
复名数
请将下列身高改写成其他两种形式 1米30厘米=(130 )厘米=( 1.30)米; 1米48厘米=( 148 )厘米=(1.48)米;
151厘米=( 1)米( 51 )厘米=( 1.51 )米; 141厘米=( 1 )米(41)厘米=( 1.41)米;
择决定命运,环境造就人生!
比大小 3米18厘米 ( >) 317厘米
318厘米
1米92厘米 ( >) 118厘米 192厘米
4米3厘米 ( =) 403厘米 403厘米
5米10厘米 ( >) 501厘米 510厘米
5千米30米 ( >) 530米 5030米
* 8千米4米 ( >) 84000厘米
8004米
840米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5 )m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1)
面积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60-6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知道面积的概念。
(2)知道用统一大小方格的多少来表示面积的大小。
(3)经历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4)感知计算图形的面积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1)知道并理解面积的概念。
(2)知道可以用统一大小方格的多少来表示面积的大小。
(3)灵活准确地计数方格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平面图形纸片(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2、学具:水彩笔、方格纸。
教学过程一、观察比较,感知面积的意义(一)涂一涂1、师:我们进行一个涂色比赛,比一比哪个同学涂的最快?你们会选择哪个图形?为什么?生:正方形图形小生:面小师:面,对。
在我们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物体或形状有面呢?生举例师: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数学的眼睛,观察的真仔细。
师:云朵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都是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面的大小)他们有大有小,正方形的面比云朵形小,我们可以说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比云朵形的面积小。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究的新知识面积。
2、揭示课题师:你能用按这句话的样子比一比这3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吗?师:角也是平面图形?他有面积吗?强调:封闭的平面图形(二)、摸一摸师:同学们找到的桌子的面,数学书的封面,手掌面等等我们都称为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吗?对,电脑屏的大小就是电脑屏的面积,表盘面的大小就是表盘的面积,你还能继续这样说吗?师:物体表面的大小是他的面积,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是他的面积,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什么叫面积吗?(四)揭示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或(封闭)平面图形的大小叫面积。
二、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师:既然面积有大有小,那让我们来做个比一比的游戏吧!我们先来比一比谁手掌的面积大?老师和你们比,谁大?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
老师和你们比,很明显可以通过观察法看出老师的手掌面大刚才用眼睛就能看出两个面面积的大小,这种方法叫观察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上海试用本)第一学期60—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建构面积的概念,知道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知道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图形的面积,认识1平方厘米,会用统一大小的方格的数量和1平方厘米表示图形的面积。
3、在对“面积”知识的学习与表达中,体会方法多样化,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建构图形面积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我们来读一读。
师:你们知道面积是什么吗?
(预设:(1)房间的大小,(2)书封面的大小)
2、师:今天的学习,我们要认识面积。
二、通过活动,感知面积
1、认识生活中物体的面
师:如果老师请你把课桌面和凳子面擦干净,擦哪个用的时间短一些,为什么?生:擦凳子用的时间会少些,因为凳子的面比课桌的面小。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
因为凳子面比课桌面小,所以擦凳子用的时间少。
(指名说)
我们来摸一摸课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的,哪个大?
师归纳:我们刚才说的课桌、凳子的面、数学书的封面,这些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2、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
(1)师:物体表面有大小,那平面图形呢?
出示:
师:这些平面图形的面在哪里?请小朋友们选择2个图形,用你手中的彩色笔来涂一涂。
(板书:平面图形的面)
(2)反馈
问题1:这些图形的哪一部分是它的面?
(预设:学生用彩色笔描了图形的一周)。
师:某某同学用彩色笔表示的部分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吗?
屏幕演示:一周的线段首尾相连,成为一条直线。
教师说明,这些线段表示的是这个图形一周的长度,而不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
)
师:(电脑演示)涂色部分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
问题2:涂色的时候,哪个图形你涂色比较多?哪个图形你涂色比较少?你是怎么看的?
(生:第一个涂色最多,第三个图形涂色最少。
因为第一个图形的面比较大。
)
师:看来平面图形的面也有大小。
三、自主探究,感悟面积
(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出示:小胖家的房间平面图(2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教师:小胖搬新家,他和爸爸妈妈都想把最大的房间给爷爷、奶奶住,你们知道小胖爷爷奶奶住哪一间吗?
(引导学生猜测,推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解决问题)
教师:老师把房间的平面图剪了下来,放在你们的信封里,想请你们比一比,哪个房间的平面图最大?
1、(信封里:2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1)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借用正方形的比较得出一个长方形比正方形小,另一个不能直接比)
(2)反馈
教师:①比出图形的大小了吗?(预设:比出长方形A 、B 都比正方形C 小。
) ②你比的是图形的哪一部分?(面的大小)
③怎么比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媒体演示:重叠在一起)
小结:我们通过把两个图形叠在一起比较出了正方形C 的面最大。
所以爷爷奶奶住在正方形C 的这个卧室里。
(3)师:小胖准备住最小的一间,要比较哪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呢?请你们比比看。
会吗?(学生,不能比)
问题(1)用刚才的办法不能直接比出面的大小,能够想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启发学生讨论,引出工具)
2、教师: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几个工具,看一看,有什么?
(1)学生打开工具信封,了解教师提供的工具。
(2)你打算用哪个工具去表示面的大小?(预设:①用●表示,②用■)
教师:请你们4人小组为单位,每人选一种图形工具,用所选图形的个数表示面的大小,把结果记录下来。
出示要求:(1)用选用图形的个数表示图形的面的大小
(2)比较两个长方形平面图的大小
(二)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为学生提供●■若干个)
2、反馈交流:
师:下面请一个小组的小朋友来汇报。
(1)你是用什么图形工具来表示长方形平面图的大小的?是几个?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媒体演示两种情况)
(2)现在可以比较出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的大小了吗?
(预设:可以)
(3)怎么比呢?
【预设:
生1:我用的是圆形纸片,比较得到这两个图形一样大。
因为长方形A最多能摆12个○,长方形B最多也能摆12个○。
生2:我用的是正方形纸片,比较得到这两个图形一样大。
因为长方形A最多能摆12个□,长方形B最多也能摆12个□。
】
小结:你们都比较出了长方形A和长方形B一样大。
3、讨论:这两种工具哪一种最能够表示平面图形的面的大小?为什么?
(使用○测量会出现不能布满的情况,所以使用□是最合适的。
)
(备注:引发学生思考发言)
4、现在我们用□来验证一下,正方形C是不是比长方形A和B都大。
(学生动手操作)
5、师:长方形A和B最多能摆12个□,正方形C最多能摆16个□。
刚刚测量到的12、12和16就能用来表示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这都是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我们可以说,长方形A和长方形B的面积是12个□,正方形C的面积是16个□。
(三)感悟测量的标准的统一性
师:现在小朋友们会用小正方形的个数来表示平面图形的面积了,小丁丁也用正方形的个数表示图形的面积,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大小:
“第一个图形的面积是4个□,第二个图形的面积是9个□,4<9,所以第一个图形的面积比第二个图形的面积小。
”
问题:对于小丁丁的回答,你们同意吗?怎么想的?
1、出示:
2
生:不同意!因为测量这两个图形所用的小正方形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师:对呀!虽然小丁丁都是用正方形来测量这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但是由于使用的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不能够直接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的大小。
3、师:在表示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板书,齐读单位)
(1)学生认读平方厘米
(2)1平方厘米多大?我们身上哪一部分的大小(面积)比较接近1平方厘米?(三)练习
师:下面的图形都是由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1)依次出示下列图形:
1cm2 2cm2 4cm2 6cm2
师:有几个1cm2 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的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2)出示:书本 P61 第一和第三个图形
师:为了测量的方便,数学家把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拼在一起,成为了一张方格纸。
请大家来数一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这么快能得出第一个图形的面积?
生:我是通过计算得到的。
先数一列有7个小正方形,有这样的4列,就是4×7,再加中间的一个,就是4×7+1=29cm2。
师:原来数的时候我们还能用算式来表示数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用这个好办法来算一算第二个图形的面积。
生:我发现每一行都有6个涂色的小正方形,有这样的5行,5×6,这个图形的面积就是30cm2。
(3)师:你们真棒!那这个图形的面积你知道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出示:
生:这个图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师:这个图形中有半格的,你是怎么数的?
生:先数整格的,有6个平方厘米;再数半个的,有4个,其中的2个半个可以拼成1个平方厘米,4个半格可以拼成2个整格,所以6+2等于8个平方厘米,。
(学生边说,边媒体演示)
小结:在数小正方形时,遇到不满一个正方形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整格的,再把2个半格拼成一个整格来数。
四、拓展:在方格纸上涂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图形。
师:我们已经会用数小正方形的方法得到图形的面积,现在,老师想请你在方格纸上用彩笔涂出一个你认识的图形,这个图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
1、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反馈。
师:你涂的是什么图形,怎么涂的?是几平方厘米?
生1:我涂的是长方形,我在一行里涂了12格,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2:我涂的是长方形,我在一列里涂了12格,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3:我涂的是长方形,我在一行里涂6格,涂2行,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4:我涂的是长方形,我在一列里涂6格,涂2列,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5:我涂的是长方形,我在一行里涂4格,涂3行,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6:我涂的是长方形,我在一列里涂4格,涂3列,面积是12平方厘米。
3、比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它们的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但是形状却不同。
五、总结交流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面积”,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你所认识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