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聚体抗凝血酶检测的临床应用
血凝五项检测的应用及注意点
血凝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的应用及注意事项2014年12月郑秋文凝血系统包括凝血和抗凝两方面,其动态平衡是维持体内血液流动和防止失血的关键。
掌握人体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功能,了解机体是否正常止血和凝血很重要。
以往凝血检查常用B T、C T 等检测,但操作复杂、敏感度低,结果不太可靠。
随着止血与血栓研究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进步,现在医疗单位一般都用半自动或全自动血凝仪进行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酶原时间( P 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 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 I B)检测是常用的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再此基础上增加了D-二聚体测定,简称血凝五项。
为了提高大家对血凝五项检测应用的认识,掌握检测过程中的注意点。
从P T、AP TT、TT、F I B及D-二聚体检测的应用范围、临床意义、检测注意点等方面陈述,对各环节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只有掌握血凝五项检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了解影响检测结果的原因,并加以重视,才能做好血凝五项的检测AP TT 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P T则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加上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和T T测定,可将患者的凝血系统及抗凝血成份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检查。
目前临床主要应用于患者术前常规检测、抗凝和溶栓治疗的监测、出血性疾病的筛查等;而D-二聚体反映着继发性张溶的增强,是唯一反映凝血和纤溶的理想指标,在临床上已视为体内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对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十分重要,可作为监测溶栓药物的疗效指标。
另外,由于I、Ⅱ、V、Ⅶ、Ⅸ、X因子均在肝细胞内合成,用血凝五项检测来判断肝细胞损坏或预后也有一定的意义。
虽然用血凝仪进行血凝五项检测来评价患者凝血系统功能,准确度和灵敏度较手工法都大为提高。
但其检测同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将血凝五项检测的应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阐述如下。
一.血凝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1 . P T检测P T属筛选性试验,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前及各种外源性凝血途径中各因子检查,凝血因子的定量检测及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检测。
凝血七项正常参考值、临床应用及诊断临床意义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等凝血七项正常参考值、临床应用及诊断临床意义凝血七项分别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参考值:10-14秒,建议建立各个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
延长:>3秒有临床意义。
1、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2、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3、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 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缩短:1、DIC早期呈高凝状态;2、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3、口服避孕药;4、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
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法华林”,用药维持范围2.0-4.0。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参考值:20-40秒。
建议建立各个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 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 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前后之比1.5-2.5为佳。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D_二聚体及抗凝血酶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43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10月中第21卷第29期·临床研究·作者简介:田应敏(1982.11—),女,贵州贵阳开阳县,汉族,本科,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产前筛查和诊断、血液骨髓检查。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及抗凝血酶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田应敏(兴义市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 黔西南 562400)【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D 二聚体(D-D)及抗凝血酶(AT)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00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组。
采取全自动血凝仪对病例组患者及健康组体检者血浆D-D 和AT 进行检测、比较。
结果:病例组血浆D-D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 <0.05),且AT 活性明显低于健康组(P <0.05)。
结论:血浆D-D 与AT 联合检测对DN 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血浆D 二聚体;糖尿病肾病患者;抗凝血酶;检测;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29-0043-03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的合并症之一,可出现尿蛋白进行性增高,同时可出现血压升高、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
此外,还可出现肢体浮肿。
由于体内长期处于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慢性损伤、功能障碍,体内抗凝与纤溶活性等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影响。
而血浆D 二聚体测定是对人体血浆内血浆D 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手段计算出血浆D 二聚体的含量来帮助诊断病情[1]。
正常情况下要求血浆D 二聚体含量小于0.5毫克每升,如果体内血浆D 二聚体含量增高,考虑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形成了血栓,常见于心肌梗死、脑梗死、静脉血栓等病症。
而AT 是血浆凝血酶、活化因子V 的抑制剂,不可逆的抑制这些酶的复合物。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DIC實驗室指標的選擇和應用
同時有三項以上異常: 血小板計數:<100×109/L,或進行性下降 血漿纖維蛋白原:< 1.5 g/L 或 > 4.0 g/L,或進行性下降 D-二聚體、FDP:進行性增高 凝血酶原時間(PT):縮短或較正常對照延長 3 sec以上,肝病超過 5
sec
纖溶酶原(PLG):含量、活性降低 FⅧ活性:<50%(肝病必備)
-------------------------------------------要求選擇中高靈敏度的檢 測試 劑 盒 17
PE 的臨床評估
臨床表現 具有DVT臨床症狀(至少存在下肢腫脹和觸痛) 已考慮或準備考慮PE診斷 心律超過100次/min 臥床或術後4周內 曾有DVT或PE病史 咯血 惡性腫瘤(治療中,治療或緩解前6個月)
11
參考區間:反映的是當地健康人群D-二聚體的水準 Cutoff值:只是用來排除DVT和PE,而不是用來
區分健康人群和非健康人群
妊♘女性、65歲以上老年人應重新建立參考區間 和cutoff值
三、 D-二聚體檢測的臨床應用
深靜脈血栓、肺栓塞(早期排除診斷) DIC的早期診斷和動態監測 外科手術後的血栓監測 妊高症、先兆子癇的監測 惡性腫瘤、白血病 早期識別、血栓監測 肝髒疾病(重症肝炎、肝硬化) 腎臟疾病(腎病綜合征、腎移植術後) 溶栓治療評估及血栓復發的監測 心血管疾病病情評估(心力衰竭、房顫、旁路手術) 腦梗死鑒別和治療監測
分值 3 3 1.5 1.5 1.5 1 1
低風險:<2分;中風險:2-6分;高風險:>6分
演示者 2012-10-25 10:47:50
-------------------------------------------85%的PE沒有臨床症狀, 臨 床 主 要 做 的 是 預 防 PE 反復發作。停止使用發華 林 主 要 靠 D D 測 定 ,1280 0 6 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D-二聚体检测与临床应用全
○
概 述
D-二聚体的特点 1 敏感性高: 92%-100% 当血浆D-二聚体低于某一临界值时(通常为0.5mg/L),可基本除外急性PTE(肺血栓栓塞症 ),其阴性预测值大于90%。 2 D-Dimer特异性低:老年、孕妇、外周血管疾病、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等可增高。
各类疾病D-D升高的阳性率
D-二聚体局限性
既往血栓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新近发生血栓的患者水平 小血栓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大血栓。因此,有一些时间较长的小血栓会出现亚临床表现或阴性的D-D结果 D-D对远端血栓的敏感性低,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D-D也可能出现假阴性 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雌激素治疗、卵巢癌肿瘤标志物CA125等可引起D-二聚体水平假性升高
2、DIC 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
DIC 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严重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特点是体内凝血和抗凝机制失衡导致血小板聚集,病理性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在微血管沉积,形成广泛性微血栓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DIC 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
探 讨
一、不同试剂检测结果不可比性 1.单克隆抗体不同 2.报告结果缺乏统一的标准单位(FEU、DDU) 3.参考区间不同 4.校准品不同 二、参考区间与cutoff值 1.CLSI建议,在报告检测结果时,如果只用于排查DVT和PE,只报cutoff值,如果用于其他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就报参考区间; 2.应对“特殊人群”重新建立参考区间和cutoff值
谢谢!
4、妊高症、先兆子痫的监测
妊娠期间血液系统中的凝血因子活性和浓度会发生改变,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表明孕妇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机体正处于一定程度的高凝状态。 有研究表明,正常孕产妇的孕早期D-二聚体含量略高于非孕成年人的疾病界定值。随着孕期的增长,其含量也会有明显的上升,孕晚的含量为孕早期的1.53—5.7倍。在产后第一天浓度会急剧上升到达一个峰值,三天之内恢复至较低水平。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D-二聚体(D-Dimer,D-D)是交朕纤维蛋白(Fb)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
在全血或血浆中,采用针对D-D的抗体可以很容易地检测D-D含量。
近10年来,已建立了多种有价值的D-D的检测方法。
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人们发现D-D对临床上疑诊为静脉血栓形成(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患者高度敏感,但不特异。
在这些患者中,当血浆D-D浓度低于:某一临界值(通常为500μg/l)时,其阴性预测值大于90%,由此可以作为排除VTE的筛选试验。
近年来,随着方法学的不断进步,建立多种适用于急诊的简单快速的敏感方法,D-D检测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量研究已经亢分证实了D-D在排除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 thromboembolism,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应用价值,已将其作为首选筛选指标之一。
最近,D-D检测的应用巳深入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lC)、心血管疾病、激素替代治疗、恶性肿瘤以及抗凝治疗领域。
一、D-D的生成在各种病理和生理状态下,凝血系统的激活导致Fb的生成,而Fb的生成又可激活纤溶系统,引起纤溶酶(plasmin,PL)的生成和Fb的降解。
在交联Fb的降解过程中,生成了一系列的特异降解产物,其中包括D-D(D-Dimer)(图1A,1B)。
凝血系统的激活导致凝血酶生成,凝血酶结合于纤维蛋白原的中央结构域,释放纤维蛋白肽A(FPA)和纤维蛋白肽B(FPB),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和多聚体。
在活化FXIII的作用下,生成交联的纤维蛋白。
纤溶酶降解交联纤维蛋白,生成多种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bDPs),其中包括D-D和其它的片段。
二、D-D的检测方法D-D的检测方法有多种,主要是基于胶乳凝集原理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以及基于ELISA原理的定量测定,也有—些方法采用免疫浊度原理或免疫荧光原理。
凝血七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七项的临床意义凝血七项分别为: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三、凝血酶时间(TT)四、纤维蛋白原(FIB)五、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六、D-二聚体(D-Dimer)七、抗凝血酶Ⅲ(AT-Ⅲ)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正常参考值:10-14秒,建议建立各个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
延长:>3秒有临床意义。
1、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2、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3、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缩短:1、DIC早期呈高凝状态2、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3、口服避孕药4、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
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法华林”,用药维持范围2.0-4.0。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正常参考值:20-40秒。
建议建立各个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前后之比1.5-2.5为佳。
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1.VIDAS DD(Biomerieux,France)是一种定量全自动ELISA法,在VIDAS免疫分析仪上进行。它 将两步的免疫夹心法与最后的荧光检测结合起来。利用现成的单剂量试剂和分析仪中储存的校准系统, 对单份样本进行检测。现成试剂由包被了鼠抗D-D单抗的固相移液装置和一试剂条组成)、洗涤剂、样品稀释剂和底物。将200ul血浆
3.Nycocard D-dimer Nycomed本法在多孔薄膜上经免疫过滤后,由单抗偶朕金抗体,后者的结合 剂所产牛的红色强度由Nycocard显示,强度与血浆中D-D水平(500-8000ng/ml)成比例,可定量检测。 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敏感性和NPv在不同报道中差别较大,并且厂商和实验室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 可能的原因是被研究的人群不同,如门诊患者以及近端DVT患者的比例等。然而,无论如何解释,这种 实验室之间结果的不可重复性不可避免将影响其临床应用。 (三) 方法学的局限性
二、D-D的检测方法 D-D的检测方法有多种,主要是基于胶乳凝集原理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以及基于ELISA原
理的定量测定,也有—些方法采用免疫浊度原理或免疫荧光原理。胶乳法灵敏度较低,而经典ELISA 法操作费时,都不适合急诊使用。现在已经发展了数种快速的、叮检测单份标本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 其中应用最广泛、得到临床研究认可的快速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全血小进行的,只需2分钟 就可得到定性结果的试验(自身红细胞凝集,SimpliRed, Agen;金标法Simplify,Agen);另一种是 快速ELISA(VIDASD-D,Biomerieux)。两种快速D-D检测方法与经典检测方法的比较见表1。其他一些 快速检测法,无论是基于ELISA原理或是胶乳凝集原理,在推荐用于诊断可疑VTE或其他血栓性疾病前, 应进行全面的临床应用评估。
D二聚体和FDP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和FDP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和FDP是凝血检查中很常见的两个项目,随着临床对血栓和止血专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医院将这两个项目纳入常规凝血组合中。
在生理条件下,人体内的凝血和抗凝这两个系统保持着动态平衡,从而保证血液在血管内处于流动的状态。
此平衡一旦被打破,若抗凝系统占优势,则会诱发出血事件;若凝血系统占优势,则易发生血栓事件。
而纤溶系统对血栓溶解等有着举足轻重的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D-二聚体和FDP这两个纤溶系统的重要指标,了解一下从凝血酶生成到止血再到到纤维蛋白溶解启动的血栓演变的全过程。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FXⅢa交联形成纤维蛋白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
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如DIC等)。
FDP是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在体内处于纤溶亢进的状态时,在产生的纤溶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的降解产物的总称。
FDP包括纤维蛋白原(Fg)和纤维蛋白单体(FM)的产物也就是FgDPs,以及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FbDPs,而FbDPs又包括D-二聚体和一些其他的片段,其水平的升高提示机体纤溶系统处于亢进状态(原发性纤溶或继发性纤溶)。
D-二聚体和FDP的联合检测对于凝血-纤溶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溶栓治疗的监测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1、用来排除深静脉血栓(DVT)、肺静脉血栓栓塞(PTE)需要明确的一点是,DVT和PTE是同一疾病静脉血栓(VTE)在不同脏器中表现的状态。
临床上,在诊断DVT时必然会考虑到PTE,在诊断PTE时也会考虑到DVT,来防止出现误诊和漏诊。
D-二聚体和FDP的联合检测对VTE的价值在于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对于阴性患者来说,只有极少数患者(<2%)会发生深静脉血栓,其原因是血栓的体积较小或者是处于远端的小血栓,放射/超声检查出现阳性,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的时间点相隔过长(>14天),纤溶活性降低。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D-二聚体的检测是一种对继发性纤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验项目,被认为是目前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等方面颇具价值的指标。
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则极大地提高了对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疗效判定及评价预后的水平。
1 D-二聚体的形成机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
在纤溶过程中,凝血酶在水解纤维蛋白原后,即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和B),剩余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在因子Ⅻa作用下,形成稳定的交联纤维蛋白,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降解过程中,释放的碎片进一步降解为最小片段D-二聚体。
在病理状态下,凝血与纤溶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凝血倾向增强,从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导致D-二聚体含量增加。
D-二聚体水平的增高,表明体内有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和纤溶发生,所以临床上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
2 D-二聚体的主要检测方法2.1 ELISA法Rylatt首先以提纯的D-二聚体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后获得多株抗D-二聚体的单克隆抗体,然后应用ELISA试验测定其中D-二聚体含量,其灵敏度达到10 ng/ml,称为ELISA检测法。
其敏感性高,能定量,但操作繁琐。
2.2 胶乳凝集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D-二聚体检测法。
将获得的单抗包被于乳胶颗粒(Latex)上,当血中D-二聚体与Latex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时,致敏的Latex发生凝集,测得其含量,为Latex检测法。
本法精确度低,只能定性,适应于急诊。
2.3 发色底物法该方法敏感性好、准确性高,可单人份标本迅速检测,但成本过高。
3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及意义3.1 脑部疾病脑出血发病初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1周后到高峰,脑实质出血患者D-二聚体含量开始下降,而其含量和异常率与出血量有关,但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出血者第2周D-二聚体却持续升高。
此外,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发病年龄也有关,可能与老年人处于相对高凝状态有关。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与临床应用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与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6-03-31T09:29:42.4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作者:刘树生1 冀惠英2 刘振3 [导读] 山东省青州市妇幼保健院它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检验项目,是临床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及进行溶栓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
山东省青州市妇幼保健院 262500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志物。
它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检验项目,是临床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及进行溶栓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
1、D-二聚体的生成在各种病理和生理状态下,凝血系统的激活导致FB的生成,而FB得生成又可激活纤溶系统,引起纤溶酶的生成和FB的降解。
在交联FB的降解过程中,生成了一系列的特异降解产物,其中包括D-二聚体(D-Dimer)。
凝血系统的激活导致凝血酶的生成,凝血酶结合于纤维蛋白原的中央结构域,释放纤维蛋白肽A(FPA)和纤维蛋白肽B(FPB),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和多聚体。
在活化FXIII的作用下,生成交联的纤维蛋白。
纤溶酶降解交联纤维蛋白,生成多种交联蛋白降解产物(FbDps),其中包括D-二聚体和其他的片段。
2、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有多种,主要是胶乳凝集原理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其原理:抗D-D单克隆抗体包被于胶乳颗粒上,受体血浆中如果存在D-二聚体,将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乳胶颗粒发生聚集现象。
但是,凡有血块形成的出血,本试验均可呈阳性,故其特异性低,灵敏度高。
3、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生成反映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各种血栓形成性疾病以及生理性高凝状态时均有升高。
特别是对静脉血栓形成高度敏感,在静脉血栓形成的排数、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另外。
D-二聚体在肝炎疾病、DIC、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中,也有明显的变化,足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发展变化、以及疗效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抗凝血酶联合D-二聚体诊断孕晚期妊娠并发症临床价值
抗凝血酶联合D-二聚体诊断孕晚期妊娠并发症临床价值张少华1,谢永兰2(1.南京华银医学检验所检验科,江苏南京 211100;2.南京紫金医院检验科,江苏南京 210007)摘要:目的 探讨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联合D-二聚体(D-Dimer,D-D)诊断孕晚期妊娠并发症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220例妊娠晚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将发生孕晚期妊娠并发症的孕妇按照不同并发症进行分组,包括无并发症组(n=102)和有并发症组(n=118),其中有并发症组包括子痫前期(n=52)组、深静脉血栓(DVT)组(n=15)、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组(n=31)及糖尿病组(n=20)。
比较两组AT和D-D检测结果的差异,并评估AT、D-D对妊娠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结果 220例孕妇中有102例未发生妊娠并发症,有118例发生妊娠并发症;子痫前期、ICP、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和DVT组D-D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无并发症组AT水平显著高于子痫前期、DVT组,显著低于ICP组(P<0.05);AT>105%者ICP的比值比(OR)值为19.42(95%CI 为11.28~32.53);D-D>3.76 μg/mLDVT的OR值为4.27(95%CI为2.32~16.46),说明AT、D-D对孕晚期并发症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结论 AT联合D-D检测能有效预测孕晚期妊娠并发症,有助于改善孕妇预后。
关键词:孕晚期妊娠并发症;抗凝血酶;D-二聚体;联合诊断孕妇妊娠期间生理和激素水平都会发生明显变化,凝血系统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
这是机体为避免孕妇在妊娠期及产褥期出现出血等意外事件,有效快速止血而产生的生理机制。
同时,孕妇的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也有所变化,导致在孕晚期更易发生静脉栓塞等多种妊娠并发症,危及孕妇、胎儿生命安全[1]。
在抗凝血相关分子中,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 T)是血浆抗凝物质,是肝脏、内皮细胞等合成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也是机体抗凝系统总活性的决定性物质。
肝癌患者测定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 论 著 ·肝癌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该类患者的预后较差,通过早期发现并进行诊断和治疗是提升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肝脏一方面可合成抗凝血酶以及凝血酶原,与此同时也是合成抗纤溶物质以及纤溶蛋白溶解物的场所,因此肝脏病变后也将对凝血与纤溶系统形成影响,出现凝血异常以及纤溶异常[1]。
1 资料以及方法1.1临床资料抽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本院30例肝癌患者、30例慢性肝病患者以及30名健康体检者,肝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7~86岁,均值为(59.6±0.4)岁。
慢性肝病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5~86岁,均值为(59.5±0.5)岁。
体检健康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5~87岁,均值为(59.4±0.6)岁。
3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3组受试者均进行D二聚体定量(D-D)以及抗凝血酶活性(AT)的检测,采集空腹静脉血共2ml,添加枸橼酸钠,抗凝剂、全血以1:9进行混合,离心分离血清,速度3000r/分钟,时间10分钟,并于采血后2小时内完成各项检测。
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和配套试剂盒进行检测,其中D-D检测方法为免疫比浊法,以及AT活性为发色底物法。
1.3评价标准比较3组受试者的D-D、AT检测结果。
1.4统计学方法文中数据行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为(x±s),组间数据行t/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3组受试者的D-D、AT检测结果对比肝癌组:D-D(1.89±1.26)ug/ml,AT(72.13±10.06)ug/ml;慢性肝病组:D-D(1.03±0.47)ug/ml,AT(83.13±12.19)ug/ml;体检健康组:D-D (0.22±0.17)ug/ml,AT(94.52±9.61)ug/ml,肝癌组的D-D、AT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体检健康组P<0.05,慢性肝病组的D-D、AT显著高于体检健康组P<0.05。
肝癌患者测定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肝癌患者测定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发布时间:2021-07-22T15:39:15.68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上作者:周凯[导读] 对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进行测定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周凯(上海市浦东新区芦潮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308)摘要:目的:对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进行测定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93例肝癌患者,将其作为此研究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1例作为此研究对照组,对比两组检测结果。
结果:观察组肝癌Ⅰ期、Ⅱ期、Ⅲ期、Ⅳ期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肝癌患者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与其肝功能损害有直接联系,可定期对其进行检测以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情况。
关键词:肝癌;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检测肝癌是我国常见的疾病,是来源于肝细胞肝细胞和肝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疾病早期时症状无特异性,中晚期时患者会出现肝区疼痛、乏力、消瘦等症状,随疾病发展患者病情越来越严重,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肝脏凝血、抗凝、纤溶因子合成的场所,而当机体的肝细胞受到损伤凝血或是纤溶系统的平衡会被破坏进而导致出血,其发生率主要与患者肝细胞损伤的程度有关,有研究资料显示D二聚体定量、抗凝血酶活性和肿瘤及肝功能损伤有较大的联系,本次研究通过对其测定评估肝癌患者肝功能损伤情况[1]。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93例,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间收治,将其作为此研究观察组,其中男性49例、44例,年龄48-76岁,平均(57.8±4.3)岁,其疾病分期为Ⅰ期26例,Ⅱ期21例,Ⅲ期24例,Ⅳ期22例。
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1例将其作为此研究对照组,其中男性、女性各50例、41例,年龄45-76岁,平均(57.4±4.5)岁,经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显示无差异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4
2
• 其过程是在经过一系列交联后完成的,
此后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性质稳定,一般不
再溶解即血栓,但是它可被纤溶酶降解,
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产生多种复 合物,其中一种就是D-二聚体,它是交联
后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指标之一,
是确定体内有无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的 指标。陈旧性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不增 高,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 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
• 2、血浆ATⅢ丢失 见于肾病综合征。由于ATⅢ 的分子量较小,易从尿液中随蛋白流失,肾病 综合征患者血浆中ATⅢ与尿蛋白排出量呈明显 负相关,故常可导致肾静脉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此外,高血压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烧伤和多 发性创伤失血等原因也会造成ATⅢ的大量丢失, 进而导致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
2020/11/4
2020/11/4
16
• 抗凝血酶Ⅲ(ATⅢ)是血浆生理性抑 制物中最重要的一种抗凝物质,其生
理作用是防止凝血过度、血栓形成, 对凝血酶的灭活70%~80%由它完成, ATⅢ缺乏是发生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 常见原因之一 。
2020/11/4
17
主要临床应用
• 1、用于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有效预防 肺栓塞。ATⅢ活性50%~70%表示抑制物 缺乏,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的危险性增 加。
2020/11/4
5
• 2、可做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的特异指 标。
血栓形成及预测 的辅助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形成 时,血浆D-二聚体 水平明显增高,D-二聚 体检测可做为心肌梗死病情观察的一项指 标,而且也是观察溶栓治疗的一种理想检 测项目。此外在纤溶过程中早期检测D-二 聚体可预测血栓是否会发生的风险性。
2020/11/4
7
• 4、做为恶性与良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肿瘤细胞内容物中有一种高糖物质,结构 类似组织因子,在代谢过程中可以显著激 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而致D-二聚 体水平显著增高。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 易致血栓形成,D-二聚体水平不增高或增 高不明显。
2020/11/4
8
• 5、用于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的特 异指标 。
2020/11/4
3
内源凝血 外源凝血 凝血酶
FXIII FXIII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的单体
FPA、FPB
纤溶酶
交联的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gDPs)
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bDPs)
2020/11/4
D-二聚体生成示意图
4
D–二聚体临床意义及应用
• 1、早期诊断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特异指 标 。几乎所有的深静脉血栓患者D-二聚体 均呈阳性,血浆D-二聚体 阴性可以排除深 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
2020/11/4
20
• 4、肝素是ATⅢ的辅助因子,两者结合后, ATⅢ的生物效应(灭活凝血酶的速率)可提 1000~2000倍,最终抑制丝氨酸蛋白酶的效应 还是取决于ATⅢ的活性。
2020/11/4
11
• 8、骨折与血栓形成 。 • 骨折可导致患者血栓形成风险性显著增
加,其中以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最 为常见。
2020/11/4
12
• 9、D-二聚体测定与肝脏疾病 。
• 肝脏疾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 高,并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组织 损伤时,D-二聚体水平增高,增高的幅度 也与损伤的时间与程度相关。
• 2、用于抗凝溶栓治疗监测。肝素或低分子 量肝素用于治疗或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时, 其抗凝活性依赖于ATⅢ。如果ATⅢ水平较 低,肝素作用不易发挥,因此必要时需给 予新鲜血浆以补充ATⅢ的水平。
2020/11/4
18
获得性ATⅢ缺乏
• 1、器官衰竭时ATⅢ合成降低 由于肝脏是合成 ATⅢ的主要器官,因此在肝硬化、重症肝炎、 肝癌晚期、使用天冬酰胺酶制剂治疗期间等, ATⅢ活性与水平减低,且常与疾病严重程度相 关,可伴发血栓形成。
2020/11/4
13
• 10、D-二聚体测定在肾病综合症诊断中的 意义 。
• 血浆D-二聚体 的测定对及早诊断肾病综合 症合并血栓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糖尿病性
肾病存在血栓病变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 高。
2020/11/4
14
标本采集
• 1、静脉抽血2 ml于蓝头管内(凝血功能管), 用枸橼酸钠与血液1:9比例抗凝 。
• 继发性纤溶亢进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 高,原发性纤溶症时,D-二聚体 水平不增 高或略增高。
2020/11/4
9
• 6、外科手术后造成血栓形成所致D-二聚体 水平增高 。
2020/11/4
10
• 7、白血病与血栓形成 。
• 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中含有强烈的促 凝物质,这种促凝物质的作用类似于组织 凝血因子,可激活外源凝血系统。
19
• 3、 ATⅢ消耗增加导致活性降低 见于血栓 前期和血栓性疾病。凝血系统活化,消耗 ATⅢ ,增加血栓风险和加重血栓性疾病的 程度。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DIC、外科
手术后、口服避孕药、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梗死、妊高征时, ATⅢ活性显著降低, 其降低程度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2、充分混匀,立即送检。 • 3、D-二聚体可以同凝血六项同时检测 。 • 4、检测时间:每天24小时检测。 • 5、参考值:<500ng/ml 。
2020/11/4
15
抗凝血酶Ⅲ检测的临床应用
• 抗凝血酶Ⅲ(ATⅢ)是肝脏合成的 一种单链糖蛋白,属于α2球蛋白,是 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与肝素可形成复合物,灭活已经活化 的凝血因子,如Ⅶa、Ⅸa、Ⅹa、Ⅺ、 Ⅻa和凝血酶等,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 定义 • 血浆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水解
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能准确的反映体内 纤溶系统的功能状态。
2020/11/4
1
D-二聚体 的产生机理
• D-二聚体 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在凝血过 程中,经过纤溶酶降解而产生的。在凝血过 程中,纤维蛋白原在被凝血酶水解后,相继 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和B,剩余的可溶性纤维 蛋白单体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聚合物,经凝 血因子ⅩⅢα和钙离子的作用后,形成不溶性 稳定的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