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秋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合集下载

《秋水》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秋水》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秋水》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2.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3.领会主旨,鉴赏语言及表达技巧教学重难点理解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教学方法诵读法、文言卡片法、课堂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很短小的文言文——《秋水》。

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吧。

大家认为其中最有名的两个派别或者说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两个派别是哪两家呢?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师补充: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可见,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便是庄子。

今天我们就来一次亲密接触,零距离感受其思想魅力。

介绍庄子先让学生介绍,教师再补充,展示PPT介绍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东北)人,大体与孟子同时而稍后。

他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重要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庄子的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精神生活却异常丰富:读书、漫游、观察、遐想,追求“至人无己”的自由境界。

庄子的思想较为复杂:在政治上,他激烈而深刻地抨击统治阶级,赞同老子的“无为而治”,主张摈弃一切社会制度和文化知识;在思想意识上,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在生活态度上,他顺应自然,追求绝对的自由。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

它吸收了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形象生动。

此外,还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活泼风趣,睿智深刻。

行文有时像风行水上;有时像万斛源泉,随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横生。

总体来说,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赢得无数文人学士的仰慕。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

高一语文秋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一语文秋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秋水课文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秋水课文教案:教学目的:1、简单了解在《秋水》中所体现的庄子的思想及本文寓意。

2、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1、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

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

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千古绝句《登鹳雀楼》。

《秋水》教案完美版

《秋水》教案完美版

《秋水》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

分析并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理解并体会文中的寓意和哲理。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翻译。

生僻字词的解析。

修辞手法的分析与练习。

寓意和哲理的探讨。

第二章:课文朗读与翻译2.1 教学目标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的大意和细节。

2.2 教学方法分组朗读,比较不同组的朗读风格。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进行翻译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章:生僻字词的解析3.1 教学目标掌握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3.2 教学方法列出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和例句演示。

学生自主查找字典,加深对生僻字词的理解。

进行字词填空练习,巩固记忆。

第四章:修辞手法的分析与练习4.1 教学目标能够识别并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

4.2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和作用。

进行修辞手法的练习,让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第五章:寓意和哲理的探讨5.1 教学目标理解并体会文中的寓意和哲理。

5.2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寓意和哲理的句子或段落。

进行讨论和思考,探讨文中的寓意和哲理。

第六章:文学背景与文化意义6.1 教学目标了解《秋水》的文学背景及其在文化中的意义。

6.2 教学方法介绍《秋水》的作者及其时代背景。

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如成语、典故等。

引导学生探讨课文对当时社会风貌的反映。

第七章:比较阅读与分析7.1 教学目标能够将《秋水》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独特之处。

7.2 教学方法选择与《秋水》主题相近的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分析不同作品在表现手法、主题等方面的异同。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比较阅读的心得。

第八章:创意写作与表达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将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运用到写作中。

8.2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秋水》教案(议论性散文)

《秋水》教案(议论性散文)

《秋水》教案(议论性散文)《秋水》教案(议论性散文)【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阐发的人生哲理,体悟水与人的哲理关系。

2.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课文,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认识个人的见识有限,容易目光短浅而妄自尊大,即河伯的寓意;作为教师若教学依然“象《秋水》中的河伯那样,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办学水平要有正确的认识,多听听学生、家长的意见,扬长避短,不断充实自己,改进教学,才能使自己和学校都有更大进步。

”即河伯形象的双层寓意。

4.探讨“知耻近于勇”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本文阐发的人生哲理,体悟水与人的哲理关系。

2.难点:学习课文,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认识个人的见识有限,容易目光短浅而妄自尊大。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并简介作者、作品及背景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正音正形后思考:本文讲了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河伯在故事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讨论交流。

3.学生齐读课文后,思考讨论:你从这则寓言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试结合生活实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三、合作探究1.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请思考:作者由什么引发了思考?又是怎样得出结论的?2.本文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贻笑大方”的“大方”指什么?“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和“而吾以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心态与见识有哪些差异?4.“欣欣然”、“且夫我尝闻”、“于是焉”这些词句体现了河伯怎样的心态?表现了河伯怎样的形象?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6.“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句中“犹”和“也”可否去掉?为什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对河伯来说有什么意义?对我们又有什么启发?7.“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和“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句中都用了“之”和“乎”,但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河伯的见识有哪些局限性?对我们有什么启示?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秋水》教案

《秋水》教案

《秋水》教案《秋水》教案篇一很多学生都说,我不喜欢语文课。

对教师来说,要想把语文课上好,也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

一堂语文课下来,如果老师自始至终慷慨激昂,不仅自己会口干舌燥,学生也会疲惫不堪。

如果总像老学究那样慢条斯理,学生又容易昏昏沉沉,不知所云(除非有顽强的毅力),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精力。

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堂语文课,应当一张一弛,突出重点,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计几个高潮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高一册语文《秋水》篇幅短小,文字浅显,蕴含哲理。

在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有意地设计了四个高潮,情智互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的教学目标是:一、理解重点词语(包括词语的古今义和有关成语)。

二、学习重要句式。

三、学习对比的方法,背诵课文。

四、理解文中蕴含寓意。

教学高潮设计如下:一、成语教学纠正误用指名学生读课文,纠正错误后,提出文章关键词语。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文中古今义区别较大的词语。

古今异义词为:至于、面目、大方、河。

还有一些成语,教师就利用这两个成语:望洋兴叹、见笑大方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高潮。

要求学生结合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意义造句,选择大多数学生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国足球,师生共同控求“望球兴叹”、“望水兴叹”等生造词的错误所在:“望洋”不是“望着海洋”,而是连绵词(这时可以联系初中学过的联绵词的知识),是不可以把这两个字拆开的,所以“望球兴叹”、“望水兴叹”等是生造的,是错误的。

关于见笑大方,可引发学生联想其它一些词语,如“贻笑大方”、“大方之家”、“方家”等,这时引导学生比较“大方”的古今义就顺理成章了。

二、句式教学温故知新再一次齐读全文后,指名学生利用书下注释和已学过的'知识翻译全文。

这时候可以掀起课堂教学的第二个高潮: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非……则……”“见……于……”的理解了。

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找出文中的“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并翻译。

《秋水》教案

《秋水》教案

《秋水》教案《秋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1.通过自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教学重点1.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整理和归纳“焉、于、而”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

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河伯对海神的那番感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问答法。

3.探究拓展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中国的成语源远流长,含义深刻。

其中有两个成语,一个是“ 望洋兴叹” ,一个是“贻笑大方”。

大家知道它出自什么作品吗?(《庄子秋水》)有谁能说一说这两个成语的意思?(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让内行者见笑。

)二、介绍作者及《庄子》庄子,名周.宋蒙城(今河南商丘县附近)人。

大约生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死于公元前三世纪上半时期,与孟子同时或稍后。

他作过蒙城漆园吏;楚威王要拜他为相,他拒绝了。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后学者所著。

一般人认定,“内篇”七篇是庄子自著,“外篇”十一篇是门人和后学者所著。

它是一部唯心主义哲学著作,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庄子》一书的思想核心.即清静无为,顺应自然,随从世俗,反对人为,弃圣绝知,否定现实的进步和斗争。

《庄子》中所宣扬的社会理想是人类远古,所谓“其卧徐徐,其觉于于”;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庄子》有一定的批判精神。

当时封建制代替了奴隶制,大批的贵族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他们极尽诡诈残酷,贪婪无厌,穷奢极欲。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准确地理解课文《秋水》的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从文中提炼观点,进行论证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秋水》的内容理解和分析。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观点的提炼和论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秋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秋水的美丽。

(2)提问学生对秋水的印象和感受,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秋水》。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讲解和点评。

(2)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点问题。

5. 课后作业:(2)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寻找其他有关秋水的文学作品,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秋水》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了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利用比较法,比较不同作者对秋水的描述和表达,让学生学会鉴赏。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秋水》教案最新3篇

《秋水》教案最新3篇

《秋水》教案最新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秋水》教案最新3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秋水》 教案

《秋水》 教案

《秋水》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申报材料、规章制度、计划方案、条据书信、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application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doctrine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秋水》教案《秋水》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秋水》教案(公开课)

《秋水》教案(公开课)

《秋水》经典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秋水》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分析并欣赏《秋水》中的自然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作者简介:介绍《秋水》的作者及其文学地位。

课文背景:介绍《秋水》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

课文主题:揭示《秋水》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和情感。

2.2 课文解读字词理解:解释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表达。

句子解析:分析并解读文中的重要句子和修辞手法。

内容分析: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收集《秋水》相关的背景资料,准备多媒体教具。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背景。

3.2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或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

3.3 课堂讲解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3.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师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惑。

3.5 课堂总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强调文学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写作或相关研究。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在团队中的表现。

4.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写作或相关研究成果。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秋水》优质课教案

《秋水》优质课教案

《秋水》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水》。

(2)理解课文《秋水》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秋水》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和结构。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教学难点:(1)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翻译。

(2)诗句的意境和内涵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秋水》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一些生僻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意境和内涵。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感悟和欣赏。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培养审美情趣。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如查阅相关资料、写作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

(2)学生的朗读、背诵、讨论等表现。

2. 课后作业:(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学生的课后拓展成果,如写作、查阅资料等。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秋水》原文。

2. 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3. 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翻译。

4.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源。

5. 课后拓展的相关资料和建议。

《秋水》优秀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秋水》优秀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秋水》优秀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秋水》优秀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秋水》优秀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秋水》是唐代诗人张继所作,写于818年。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苏教版高一必修三课程《秋水》的优秀教案。

一. 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秋水》的基本内容和结构;2. 理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并了解思想意蕴;3. 通过诗歌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 教学重点:1. 理解《秋水》的基本内容与结构;2. 理解诗人的感受与思想意蕴;3. 学生的自我表达与审美素养提高。

三. 教学难点:1. 获得唐代文学的美感、舒适感和人文的思想传承;2. 教学邻近性与场景性的策略度量;四. 教学准备:1. 教师搜集有关唐代文化背景、秋天的文化内涵等;2. 预备好相关的配套课件、习作练习和试卷。

五. 教学过程设计1. 教学目标引入引入材料:“不秋之气,则亡其财货,并刑戮其民。

”——《苏字子·财货》教师解释:“不秋之气”是指缺乏秋季所需要的天气条件,而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这说明秋天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生存问题。

而《秋水》正是表达了这一点。

2. 课文解读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秋水》,熟悉诗歌的语音和韵律。

然后,教师让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课文解读:(1) 结构分析《秋水》是一首五言绝句,共四句。

第三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是整首诗的中心句,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鱼我所欲也,蓝田及泽”和第四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映衬出中心句的美好。

(2) 主题思想《秋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诗歌通过描绘大自然表现了生命的美好,强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比喻和隐喻的含义,强调了生活的真实和充实,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诗歌欣赏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其他同样表达秋天意境的诗歌,在诗歌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秋水》教案完美版

《秋水》教案完美版

《秋水》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秋水》全文;(2)了解文章的背景资料,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3)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掌握作者的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涵;(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提高古文阅读能力;(3)学会运用文中哲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秋水》全文;(2)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3)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掌握作者的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和古文句式的理解;(2)作者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的把握;(3)将文中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引导学生关注秋水的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出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老师请教,解决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特点,梳理作者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2)详细讲解文中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的含义及用法;(3)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

5.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文中哲理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秋水》全文;2. 整理课堂笔记,对文中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进行梳理;3. 运用文中哲理,写一篇关于宽容、谦逊、自省等品质的作文。

《秋水》教案-教学教案

《秋水》教案-教学教案

《秋水》教案-教学教案一. 教学内容《秋水》二. 学习目标1. 了解庄子及《庄子》2. 学习本文用设喻的手法说明哲理的写法三. 学习方法1. 积累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2. 熟读课文以致成诵四. 作者作品庄子,名周,宋之蒙人。

尝为蒙漆园吏。

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生活极为贫困。

据记载他曾住过陋巷,打过草鞋,并向监河侯借粮。

楚威王闻其贤,以重金聘为相,然辞谢不就,只求适己任性,以快其意。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大师。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

从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和政治观点看来,庄子无疑是一个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

由于社会的根本变化,庄子的地位无法维持,这就决定他对现实极端不满。

他既不满现实,又无法反抗它,就不得不走隐居遁世的道路。

他是一个悲观绝望的厌世主义者,觉得“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所以妻死则“箕踞鼓盆而歌。

”因此,庄子的处世态度就是玩世不恭,随俗浮沉。

他好象非常胆怯、害怕,常说“无用之用”才是“大用”。

这一切都充分表现一个没落阶级的思想观点。

不过,庄子的放荡不羁,蔑视礼法和权贵,以及对统治者不合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他还认为圣知仁义只是供统治者利用的工具,这些都是极为深刻的见解。

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风格。

它首先是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

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亦名《南华经》,今本《庄子》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只有《内篇》可确认为庄子所作,庄子用寓言或散文表现他深邃奥妙的哲学思想,文章十之八九是寓言。

五.《秋水》全文,主要通过河伯和海若的七段对话,本意是要申述庄子齐物论和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六. 全文解析秋水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关键字:时:名状,按时令。

川:水道、河流。

河:黄河。

泾:通“径”。

《秋水》语文教案设计

《秋水》语文教案设计

《秋水》语文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秋水》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学会珍惜水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秋水》的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欣赏散文的美,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秋水的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秋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要点。

(2)强调生字词的书写和运用。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秋水的作文。

3. 调查身边的水资源状况,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书写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4. 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展示秋水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秋水的环境中,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秋水》课教案

《秋水》课教案

《秋水》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秋水》全文;(2)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文章的文学背景及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3)运用文中比喻、象征等手法,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3)学会珍惜时间,努力追求人生的真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熟读并背诵《秋水》全文;2. 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难点:1. 文中部分比喻、象征手法的理解与应用;2. 深入剖析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司马相如及文学地位;(2)概述《秋水》的文学特点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秋水》全文,感受文章的意境;(2)让学生圈点批注文中的生僻字词,教师课后统一讲解。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生僻字词的含义;(2)解析文章的文学特点,如比喻、象征等手法;(3)深入剖析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及哲理。

4. 互动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主题的理解;(2)邀请学生上台进行示范朗读,点评其表现;(3)让学生谈谈对文中比喻、象征手法的感悟。

5.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熟读并背诵《秋水》;(3)鼓励学生运用文中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秋水》全文;2. 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文章主题及手法的学习;3. 运用文中比喻、象征等手法,写一篇练笔文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秋水》全文的熟悉程度;2. 学生对文中生僻字词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及作者情感的理解;4. 学生对文中比喻、象征等手法的应用能力;5.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高一语文秋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一语文秋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一语文秋水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语文秋水课文原文及教案》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中语文教案是语文老师做好教学的关键,为帮助各位老师做好上课前的准备,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秋水课文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高中语文教案是语文老师做好教学的关键,为帮助各位老师做好上课前的准备,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秋水课文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秋水课文教案:教学目的:1、简单了解在《秋水》中所体现的庄子的思想及本文寓意。

《秋水》教案范文通用6篇

《秋水》教案范文通用6篇

《秋水》教案范文通用6篇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每位老师都需要专心打算自己的教案课件。

每一个详尽的教案都需要有理有据,最好教案课件是怎么样的呢。

请看下面编辑为您搜集的有关“《秋水》教案”的资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保藏一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秋水》教案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秋水》教案一、设计思路本文以河神的故事设喻,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反复诵读,疏通文意,合作讨论理解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老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给予适时的指导。

二、教材分析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要骄傲自大。

比喻和对比手法在本文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三、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简洁了解庄子的基本思想,理解本文寓意。

四、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理解重点实词的意思以及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运用的比喻和对比的写法。

3.了解课文的写法及其中寓示的哲理。

4.娴熟背诵课文。

五、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写法及其中寓示的哲理。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结合解释,借助工具书,对全文进行翻译。

2、把握文中解释的字词,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成语及较难翻译的句子。

(二)预习反馈1、发放译文材料,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比,找出翻译错误的地方,并自己矫正。

2、文言常识整理:(1)通假字: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2)古今异义:至于北海到了(古)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今)百川灌河特指黄河(古)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今)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脸(古)相貌(今)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古)不吝啬,自然,不拘束(今)(3)成语: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秋水(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指导同学利用教材上的解释和工具书解读课文。

2、指导同学利用工具书解读课外浅易文言文。

教学重点:指导同学自学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翻译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言: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的除了儒家之外还有道家。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秋水》就选自于一部闻名的道家著作《庄子》。

二、简介:1、由同学供应预习时查到的相关资料。

2、老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强调。

参考资料如下: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

闻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进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实辨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

主见“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学问,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分,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得意,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颜色,并采纳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三、读课文:1、同学自由初读课文。

2、指定同学读课文。

3、同学齐读课文。

四、疏通文句:1、自己研读。

2、指定同学翻译全文。

3、老师指正补充。

参考译文如下: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许很多多的小水流都注入黄河。

畅通无阻的流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秋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出差订酒店就用趣出差,单单有返现,关注微信小程序或下载APP立即领取100元返现红包
高中语文教案是语文老师做好教学的关键,为帮助各位老师做好上课前的准备,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秋水课文原文: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
秋水课文教案:
教学目的:
1、简单了解在《秋水》中所体现的庄子的思想及本文寓意。

2、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千古绝句《登鹳雀楼》。

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后两句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

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而现
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

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就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

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我们知道道家学派还有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老子和庄子被后世人合称为“老庄”。

老子的思想是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庄子是在老子的基础之上,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即一切顺应自然,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这就是庄子最基本的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他的弟子门人合著的《庄子》一书中,我们知道,先秦时期的一些著作,经常是文、史、哲不分家,因此,《庄子》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板书
第一,想象奇幻,
第二,构思巧妙,
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鲁迅曾评价庄子的散文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一书共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秋水》选自外篇,
好,下面我们就来研读文章,。

三、教师范读带感情、正音:
泾jìng sì 渚zhǔ 殆dài
四.学生齐读,初步感知教师利用这段时间在黑板上写文言知识点
文章特别短小,只有5句话,文字比较浅显,所以下面就请大家---
五.参照注释,疏通文章的大意。

3-5分钟
六.文章讲解
1.先看第一句:
秋水,何意?时,什么用法,名→动板书
百川,是一百条河流吗? 河,是指黄河,古今异义词板书
2.再看第二句:
泾,通假字板书辩,通假字板书
3.前两句分析:
前两句给我们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象?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一到了,“百川灌河”板书河水泛滥,气势如何?非常壮
观,“泾流之大……不辩牛马”,是说畅通无阻的水流是这么大,以至于河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请是牛是马了,“不辩牛马”板书,这是进一步说明黄河的壮阔。

4.第三句。

于是焉,如何译?在这个时候以………为,就是以为之意美,美景,形→名板书
尽在己,全要自己这里
问:这时候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明确:他是黄河之神,看到黄河这么壮阔,板书“欣然自喜”就感到自己很了不起,这是它的功劳,当然就洋洋得意起来,这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骄傲自满。

5.第四句:
顺流而东行:东,向东走,名→状语板书至于:到了的意思,古今异义板书
东面而视:面,面对,面向,名→动板书
问:河伯到了大海里之后,所看到的大海是怎样一种景象呢?
“不见水端”板书这说明了大海的什么特点?----广阔。

6.第五句:
旋:掉转
面目:脸,古今异义板书
成语“望洋兴叹”的由来
闻道百:听说了很多道理。

定语后置板书莫己若:宾语前置板书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板书
少:小看,形→动,意动板书
非………则……:如果不是………就……
见………于……:被………所…… 固定句式板书
成语“贻笑大方”的由来
大方,指明白到理的人,古今异义板书
问:河伯到了大海里,看到了大海的广阔后,是怎样的神态呢?
---始旋其面目,“望洋兴叹” 板书
问:为什么要叹息呢?
------这个时候它才认识到自身的渺小了,不禁为自己的骄傲自满而感到惭愧,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板书:批评自己的狂妄无知,骄傲自满。

七.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

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①人贵自知之明;
②谦受益,满招损;
③自大由于无知;
④知耻近手勇;
⑤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⑥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八.写作特色;
1. 巧设比喻:要说明的是人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来比喻,非常生动,化抽象为形象;
2. 对比手法:通篇都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黄河的壮阔和大海的广阔进行对比,前者是“百川灌河”“不辩牛马”,后者是“不见水端”“难穷也”;还有把河伯前后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先前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

好,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是不是也体现了庄子散子的总体艺术特色呢?
九.小结:这篇文章以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为喻,说明一个的见识有限,只有经过比较,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会贻笑大方。

讲地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全文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也使我们初步了解了庄子散文的一些艺术特色,感到先秦诸子散文的博大和精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