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潘恩 托马斯

合集下载

托马斯潘恩常识读后感

托马斯潘恩常识读后感

托马斯潘恩常识读后感《托马斯潘恩常识》读后感《托马斯潘恩常识》是由英国启蒙思想家托马斯·潘恩所著的一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作品。

这部著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犀利的文字风格,为美国独立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通过对《托马斯潘恩常识》的阅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思想力量和历史价值。

在《托马斯潘恩常识》中,托马斯·潘恩以平民的语言和直白的文字,向读者阐述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的重要性。

他批判了君主制度和贵族统治的不合理性,呼吁人民要勇敢地争取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潘恩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观点,如“人民应当拥有自己的国家”,“国王是受人民委托的”,“人民有权反抗不合理的统治”,这些观点都对当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他的思想激发了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在《托马斯潘恩常识》中,潘恩还对宗教和政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他提出了“上帝创造了人人平等”的观点,强调了宗教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和政治体制的影响。

他认为,宗教应当是人民的精神支柱,而不应当成为统治者的工具。

潘恩的这些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激发了人们对宗教和政治的深刻思考,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启示。

通过阅读《托马斯潘恩常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思想力量和历史价值。

潘恩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文字风格,激发了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引领了一场政治和社会的变革。

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启蒙运动和革命运动的理论源泉。

通过对《托马斯潘恩常识》的深入阅读,我对人权和民主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历史和政治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

这部著作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著作,更是一部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伟大作品。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

《常识》(Common Sense)摘抄美国《企业家》杂志1904年发刊词作者:托马斯.潘恩Thomas.Paine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

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利成为一个不寻常的人。

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

我要梦想,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我拒绝用刺激来换取施舍;我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愿过有保证的生活;宁愿要达到目的时的激动,而不愿要乌托邦式毫无生气的平静。

我不会拿我的自由与慈善作交易。

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乞丐的食物作交易。

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面前发抖,也不会为任何恐吓所屈服。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

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了”。

I do not choose one of the ordinary people. If I can do that, I have the right to become an extraordinary person. I look for opportunities, but I do not seek comfort, I do not want to take care of the state have become a public security,it will be despised so I excruciating.I have to do meaningful adventure. I want to dream, I want to create, I haveto lose, I have success.I refuse to stimulate the use of exchange for alms; I prefer the challenges of life to, but not to live secure lives; prefer to achieve its goal of excitement, andnot utopian to the lethargy of calm.I will not take my freedom to trade with the charity, will not take my dignity in exchange for food to beggars. I will definitely not any one of the masters of course, and will not be intimidated by any yield.My nature is proudly erect, proud and unafraid. I bravely face the world and proudly say : God's help, I have done what I should do everything.。

托马斯 潘恩

托马斯 潘恩

人们常说,十八世纪末的拉法耶特是"两个世界的英雄",却遗忘了那个时代更有资格获得这一称号的民主战士--托马斯·潘恩。

拉法耶特执剑,潘恩执笔。

前者之剑只能联接美国革命、法国革命新旧大陆两个战场,却不能揭示那两场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

后者之笔不仅揭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而且对那两场革命据以进行的近代政治学说作出了重大贡献。

潘恩之笔走在了拉法耶特之剑的前面。

但是,潘恩的命运--无论是个人生涯还是历史地位--却远不能和拉法耶特等人相比。

拉法耶特生前就赢得极高声誉,遍受欧洲各国首都的欢迎。

潘恩生前却饱受磨难。

他被柏克诬蔑,受庇特审判,又为罗伯斯庇尔逮捕入狱。

最后,还饱受华盛顿忘恩负义见死不救之害。

他遭旧封建宫廷追捕,并不奇怪,可悲的是,他还被新执政党人打击,而那些新执政党人不久前都还是他的同志。

他以世界公民自命,在英、法、美三国鼓动革命,结果却颠沛流离,不得其所--其遭遇之惨,只有卢梭才能与之相匹。

即使如此,卢梭尚有死后哀荣,远胜于他。

没有一个人在他那个时代参预了那么多的重大事件,没有一个人的作品在他那个时代赢得过那么多的读者,但也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被同时代人遗忘得那样快,以至连遗骸都下落不明,至今无人知晓。

1737年1月29日,托马斯·潘恩(Thomas.Paine)出生于英国诺福克郡塞特福德一个穷苦的胸衣匠人家庭。

他幼年失学,曾相继当过店员、胸衣匠、教员和税吏,屡遭失业和饥饿的威胁。

他两度结婚,结局都很悲惨:一次悼亡,一次离异。

在《常识》发表之前,他一直把自己的姓写成"Pain"("痛苦"),以示对英国社会的抗议。

1774年他组织了一次下级税吏要求增加工资的请愿。

在伦敦向议会请愿时期,他与北美殖民地驻伦敦代表富兰克林结识。

后者赞赏他是个"有独创精神的高尚青年"。

请愿失败后,潘思被英王政府解雇。

这年10月,他带着"富人的财产就是另一些人的灾难"这一结论,离开了日益仇恨的英国,流亡北美。

托马斯。潘恩

托马斯。潘恩
讲坛指南
人物简介 人物著作 政治思想
名人名言
人物评价
托马斯· 潘恩
人物简介
1737年1月29日,潘恩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
人家; 1765年潘恩在列易斯当税吏时就关心政治, 受到当时在英做外交官的富兰克林赏识; 1775年作为契约奴来到美洲; 1787年潘恩回到英国作短期旅行; 1802年,潘恩应杰斐逊之邀回到他的精神故 乡美国; 1809年6月8日在纽约格林尼治村林苑路59号 去世,享年72岁。
代议制共和政体思想(二)
(三)理性的政府是共和制的政府 宗旨:增进人们的幸福 原则:公利、公正、代议 代议制是共和政府最自然、最好的组织 形式 选举权是人民的基本权利,普选制
人权理论
反对柏克的主张 基于人的天赋人权,人民有革命权 天赋权利是公民权利的基础
公民权利是天赋权利的一部分
人物著作
《常识》
《人权论》
政治思想
美国独立思想 代议制共和政体思想
人权理论
美国独立思想
美国脱离英国的必要性 国家是一种“必要的邪恶” 批判英国的君主制度 人民革命是铲除封建君主专制的唯一方法

代议制和政体思想(一)
(一)政府的分类 僧侣控制的政府——迷信 征服者的政府——权力 理性的政府——社会公共利益和权利 (二)理性政府是受宪法控制的政府 宪法先于政府 政府是宪法的产物 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宪法是政府建立的原则
人物评价
托马斯· 潘恩才是对美国体制贡献最大
的人,真正的美国体制之父!如果说美 国人最对不起的人是谁?那就是托马 斯· 潘恩! “共和国的火炬,一切传奇中最伟大的 人物” "一个人即使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也需 要有些世故,才能得到赞扬"

托马斯潘恩英文简介

托马斯潘恩英文简介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于1737年1月29日出生在英国诺福克郡。

他曾继承父业做过裁缝,后来做过教师、税务官员,后来投身欧美革命运动。

1802年在杰斐逊总统的邀请下,潘恩返回美国,投身于美国的革命运动。

1809年6月8日在纽约格林尼治村林苑路59号去世,享年72岁。

他的主要著作有:《常识》、《美国危机》、《理性时代》、《人权论》、《土地正义论》,其中以《常识》和《人权论》最为著名。

1776年1月,潘恩《常识》出版。

潘恩发表小册子《常识》,公开提出美国独立问题。

小册子痛斥世袭君主的罪恶:“在上帝眼中,一个普通的诚实人要比从古到今所有加冕的坏蛋更有价值。

”潘恩这篇文章,成了独立战争时期人民大众的教科书。

1791年3月,他在伦敦出版《人权论》,激烈抨击柏克的《法国革命感言录》,引起英吉利海峡两岸舆论界的轰动。

它冲破了当时笼罩于整个西方先进思想界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迷信,深刻地批判了这一政体,给当时还处于摸索状态的法国革命指明了共和主义的崭新方向。

潘恩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启蒙是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英、法、美的民主事业,可结果却颠沛流离,不得其所。

托马斯潘恩为美国的独立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广泛视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Thomas Paine (Thomas Paine) born on January 29, 1737 in Norfolk, UK. He was once a tailor in his father's footsteps and then as a teacher and tax officials, then into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revolutionary movement.In 1802 at the invitation of President Thomas Jefferson, paine returned to America, involved in the revolutionary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On June 8, 1809, died in New York City Greenwich village grove road no. 59, has died at the age of 72.His main works are: "common sense", "the American crisis" and "the age of reason", "human rights theory", "land justice theory", in which the "common sense" and "the theory of human rights" is the most famous.In January 1776, paine published "common sense".Paine published pamphlet "common sense", in public problem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Leaflets denounced hereditary monarch of evil: "in the eyes of god, a normal honest man is more valuable than bad guys all crowned in all ages."Paine, this article is the revolutionary war of the people of the textbook.In London in March 1791, he published "on human rights", the fierce attack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speech recorded burke, the channel of the chattering classes on both sides of the hit.It broke through the was enveloped in the advanced western thinkers,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superstitions in Britain, a deeply critical of the regime, to that state is still in the groping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pointed out the new direction of republicanism.Pine is the enlightenment of American independent war is homesick, radical democrat.He devoted all his life to Britain, France, the United States of democracy, but only to drift from place to place, it is not allowed.Thomas paine for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was widely seen as one of America's founding fathers.。

托马斯·潘恩:一个真正德理想主义革命者

托马斯·潘恩:一个真正德理想主义革命者

托马斯·潘恩: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革命者王龙托马斯·潘恩,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革伞者,他对革命的清醒认识与狂热信仰,让他在革命中脱颖而出,却又最终被革命一次次抛弃。

潘恩出生于美洲独立革命与大陆革命之际,可谓正得其时。

这个英国的激进分子,法国的革命战友,美国革命的指路人,纵横于三个国家,用自己的笔鼓吹革命、宣传革命、扞卫革命,成为各国革命领袖的挚友,为推进革命进程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正是潘恩被罗伯斯比尔抓捕,被华盛顿出卖,被英国人唾弃,受尽了革命的愚弄。

1776年1月,美国独立战争已经打响9个月,但是人们的思想意识还是一片混乱。

华盛顿每天带领大陆军紧张战斗,但他们只反对议会而不反对英王(有点类似梁山好汉“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对革命前途一片懵懂茫然,以至于出现了这样可笑的局面:当英王四处调兵遣将围剿大陆军时,华盛顿和他周围的军官们却在前线的晚餐中“为英王的健康干杯”。

这种蒙昧怯懦的不智之举,直到1776年1月10日潘恩写出《常识》才结束。

潘恩明确指出,英王是北美万恶之源,要为英国在北美的行为负最主要责任。

他大声疾呼道:“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他不仅为战争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战后的共和之路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现代美国的思想之父。

华盛顿也承认《常识》“在很多人心里,包括我自己在内,引起了一种巨大的变化”。

至少从《常识》发表之后,华盛顿及其战友再没有为英王的健康干过杯。

然而,潘恩太纯粹了。

就像秦惠文王抛弃商鞅一样,美国人抛弃了潘恩。

潘恩清醒地看到了革命的前景,却没能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前途。

他一路仰望天上的星星,却一不防备跌进路边的深并里。

潘恩更适合做一个信仰坚定的战士,而不是—个圆滑老练的官吏。

他的纯洁信仰与献身精神,容不得半点儿蝇营狗苟。

1777午,潘恩被任命为大陆会议外交事务委员会秘书。

在那里,他与美国驻法商务代表塞拉斯?迪安等人发生冲突。

他不能容忍那些人利用法国援助假公济私的行径。

托马斯潘恩

托马斯潘恩

思想体系
潘恩是激进的民主主义和自然神论者, 他的“世界公民”理念宣传建立“世界 共和国”,他也是公共教育、最低工资 限额的提出者之一。在潘恩思想体系中, 国王与贵族不存在了,人与人之间是平 等的。
《常识》背景
美国独立战争之前,英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十分紧 张,北美人民反英斗争风起云涌。潘恩很快就投身政 治斗争中。但是,人们的君主制观念还根深蒂固,在 美国革命家们眼中,政治追求与价值的实现需要靠制 度而非靠多数人的公意。所以,他们把民选政府置于 共和的、宪政的、自由法治的制度框架之中,而非靠 单纯的多数决定来治国。但是当时的保守派(而不是 保守主义),却在强调“民主与和平”的命题下,反 对这场革命。当着“要和平还是要自由”这两个政治 价值摆在北美人民面前的时候,历史也便面临了选择。 托马斯·潘恩的《常识》便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适时 出现。
对战争的影响
1776年12月的严冬,北美大陆的军队是靠他们 被《美国危机》重新鼓舞的灵魂进行行军。随 后他们井然有序地拥上集结好的船只,在漆黑。 的深夜渡过特拉华河,奇袭了英军在特伦顿的 营房。 特伦顿的大捷振奋了所有北美殖民地,整个费 城一片欢腾,这一仗在最危急的时刻振奋了北 美殖民地人民的信心, 成为第一阶段战局的 转折点。
《常识》影响
《常识》以一种类似先知的洞察力和政治远见,告诉北美人民: 常识》以一种类似先知的洞察力和政治远见,告诉北美人民: 长期以来,我们受到历史久远偏见的迷惑, 长期以来,我们受到历史久远偏见的迷惑,为迷信付出了极大的 代价;自由,比所谓的“民主与和平”更重要。 代价;自由,比所谓的“民主与和平”更重要。 常识》这类朴素而又真实的言说,成为一种巨大的启蒙力量, 《常识》这类朴素而又真实的言说,成为一种巨大的启蒙力量, 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一种极大的变化”(华盛顿语),深刻地鼓 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一种极大的变化” 华盛顿语),深刻地鼓 ), 舞了殖民地人民的斗志。 常识》 在当时不足200万人的北美, 万人的北美, 舞了殖民地人民的斗志。《常识》,在当时不足 万人的北美 几乎每一个成年男子都人手一册;华盛顿率领的士兵口袋中, 几乎每一个成年男子都人手一册;华盛顿率领的士兵口袋中,也 差不多都有一本——尽管已被翻看的模糊不清。因为《常识》的 尽管已被翻看的模糊不清。 差不多都有一本 尽管已被翻看的模糊不清 因为《常识》 出版,整个北美人民都知道应该怎样行动了。说一部《常识》 出版,整个北美人民都知道应该怎样行动了。说一部《常识》推 动了美国的建国进程,或不为过。就连“美利坚合众国” 动了美国的建国进程,或不为过。就连“美利坚合众国”这个名 以及《独立宣言》的若干内容,也是出自潘恩之手。 称,以及《独立宣言》的若干内容,也是出自潘恩之手。独立战 争期间,在整个英国,以及北美, 常识》是仅次于《圣经》 争期间,在整个英国,以及北美,《常识》是仅次于《圣经》的 影响力最大、传播范围最广的一本书。事实上, 影响力最大、传播范围最广的一本书。事实上,它已经影响了整 个世界。 个世界。

托马斯。潘恩《人权论》02

托马斯。潘恩《人权论》02

托马斯。

潘恩《人权论》02托马斯。

潘恩《人权论》02托马斯。

潘恩献给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第一部分——回答柏克先生对法国革命的攻击在国家或个人据以相互挑衅和激怒的种种粗暴无礼行为中,柏克先生论法国革命的小册子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法国人民也好,国民议会也好,都没有过问英国或英国议会的事,而柏克先生竟同时在议会和公共场合无端对它们大肆攻击,这种行为不能借作风来宽恕,也不能用政策来辩护。

凡属英语中能找到的骂人下流话,几乎都被柏克先生用来奉敬法国国民和国民议会了。

凡属怨恨、偏见、愚昧或知识所能提示的一切,都在近四百页篇幅中滚滚而出,凶猛无比。

按照柏克先生写作的劲头和计划,他本来可以一口气写上好几千页。

盛怒之下,舌头或笔失去控制,搞得精疲力竭的就是人,而不是主题了。

柏克先生对法国各种事态的见解一向是错误的,他自己也感到失望,但是,他的希望是那么与众不同,或者他的失望是那么满杯恶意,以致他有新的种种借口蛮干下去。

曾经有一个时期,柏克先生不相信法国会发生任何革命。

那时他的看法是,法国人既没有胆略干革命,也没有毅力支持革命;现在革命爆发了,他就想借谴责革命来作为脱身之计。

辱骂国民议会犹嫌不足,书中还用很大部分篇幅辱骂普赖斯博士(当今心地最仁慈的人之一)以及通称革命会与宪政资料研究会的英国的两个社会团体。

普赖斯博士曾于1789年11月4日布道,那天是1688年发生在英国的被称为“革命”的纪念日。

柏克先生在谈到这次布道时说:“这位爱谈政治的牧师接着一口咬定,根据革命的原则,英国人民已经获得了三项基本权利。

选举自己的地方长官。

罢免违法乱纪的地方长官。

组织自己的政府。

”普赖斯博士并没有说,做这些事的权属于这个人或那个人,或者属于这一类人或那一类人;而是说它属于全体人民,是国民固存的权利。

相反,柏克先生却否认国民有这种权利,全体人民没有,部分人民没有,哪儿都没有;而且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说:“英国人民绝对不要这样一种权利,谁要是偏偏主张这种权利,他们将不惜牺牲生命财产来抵制。

托马斯潘恩名词解释

托马斯潘恩名词解释

托马斯潘恩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托马斯潘恩吗?他可不是一般人呐!托马斯潘恩,那可
是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的人物!
他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

比如说,在
那个人们思想还比较愚昧的时代,他的思想就像一把利剑,刺破了重
重迷雾。

托马斯潘恩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

他的作品,那真的是超级
有力量!就好像是一场暴风雨,能席卷一切陈旧腐朽的观念。

他写的,哇,那可不得了!这本书就如同一声惊雷,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巨大
的反响。

很多人读了他的书后,不是幡然醒悟吗?这不就像是你原本
在迷雾中徘徊,突然有人给你指了一条明路一样吗!
他的言辞犀利,观点鲜明,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锤子,重重地敲打
着人们的心灵。

难道不是吗?他毫不畏惧地批判那些不合理的制度和
现象,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他的影响力那可真是深远啊!好多人都受到他的启发和鼓舞,走上
了追求自由和平等的道路。

这不正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他一个
人的力量,却能带动无数人去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奋斗。

在我看来,托马斯潘恩就是一个英雄!他用自己的笔,为人们描绘
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他的思想和作品,会一直流传下去,激励
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真理和正义!。

潘恩《常识》:天赋人权不是君王的恩赐,民众的反抗绝不是反叛

潘恩《常识》:天赋人权不是君王的恩赐,民众的反抗绝不是反叛

潘恩《常识》:天赋人权不是君王的恩赐,民众的反抗绝不是反叛生活中的常识有助我们更好的享受生活,学习中的常识让我们更好地获得知识,但有一本《常识》却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由和权利。

这就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托马斯.潘恩的《常识》一书《常识》发表于1776年1月份,潘恩在这本小册子里面大胆的呼吁独立,告诫人们对于北美殖民地来说独立有百利而无一害,而继续接受英国统治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他为了打开人们对于反叛的顾虑这个心结,在《常识》中写道:“英国过去之所以保护殖民地,完全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是爱护北美人民。

”提醒民众之所以来到北美,是因为在英国受到了难以忍受的压迫,如今英国政府仍然不肯放过逃离英国本土追求自由的北美民众;同时又告诉人们:“不要渴求国王的贤明,因为国王不是内阁的傀儡,内阁是完全受国王支配的,国王用金钱去收买下院的议员,使得下院成为国王所控制的工具,因而英国是一个暴虐专制的国家。

”托马斯.潘恩《常识》是啊,我们的祖先都是帝国本土的破产农民、无业者以及宗教迫害者,因为在母国受尽国王以及贵族们的压迫,走投无路之下才来到北美这个蛮荒之地,经历了万千艰辛、冒着野兽的袭击、顶着原住民的刀矛、还要防范其他国家殖民者的掠夺,才建成了这块自由乐土。

在这过程中我们除了得到一张国王的特许状以外几乎没有任何来自母国的帮助,全凭着一代代人的努力和拼搏才得以成功。

而如今殖民地的生活提高了,自由的人民还没来得及行使天赋的权利,这些母国的老爷们就迫不及待的摘取胜利果实,妄想继续他们对我们的剥削和压榨。

而我们还在幻想着国王的仁慈,担心背上反叛的罪名。

现在托马斯.潘恩告诉大家:殖民地的独立绝不是反叛,只是为了获得我们应有的权利;国王和他的爪牙们才是违反“天赋人权”这个真理的罪犯,我们决不允许他们继续对我们的压榨,而只有独立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移民开辟殖民地《常识》的出版仿佛当头一棒,打醒了众多对英王抱有幻想的人们,而潘恩对英国和殖民地关系的描述彻底消除了民众对于反叛的顾虑。

托马斯潘恩常识读后感

托马斯潘恩常识读后感

托马斯潘恩常识读后感《托马斯潘恩常识》读后感。

《托马斯潘恩常识》是一部揭露社会黑暗、呼吁人民觉醒的政治著作。

作者托马斯·潘恩以其犀利的笔触和坚定的信念,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政治体制的弊端,为人民的解放和民主自由发声。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于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民觉醒的重要性。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剖析,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压迫,呼吁人民要觉醒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当人民觉醒起来,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侵犯时,才能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利,推动社会的进步。

人民的觉醒是社会变革的前提,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其次,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民主自由的重要性。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呼吁废除君主制,建立民主政治体制。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在民主自由的政治体制下,人民才能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才能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推动社会的进步。

民主自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础。

最后,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个人责任的重要性。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利益负起责任。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以自己的行动和言论,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利益负起责任。

只有当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团结起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读完《托马斯潘恩常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民觉醒、民主自由和个人责任的重要性。

这本书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也为人民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发声。

我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继续努力,为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进步负起责任,为实现民主自由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能言善辩的名人素材

能言善辩的名人素材

能言善辩的名人素材能言善辩的名人素材在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因为他们的口才和辩论技巧而广为人知。

这些人以他们的言辞和能力来影响和改变了世界。

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能言善辩的名人素材。

1.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辩论技巧深受人们的钦佩。

他在逻辑学和辩论方面的贡献被视为西方哲学的基石之一。

亚里士多德的辩论技巧使他能够以有力的论据和清晰的逻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 托马斯·潘恩是美国独立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作家。

他的辩论技巧被广泛认为是启发美国革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的辩论作品《常识》使他能够以简洁而直接的方式向人们阐述革命的道德和理念。

3.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 温斯顿·丘吉尔是二战期间英国的首相,也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

他的辩论技巧和口才使他能够在最困难的时刻鼓舞人心,并带领英国走出了战争的阴影。

他的演讲《我们将永不屈服》被视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讲之一。

4.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 马丁·路德·金是美国民权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

他的辩论技巧和演讲使他能够激发人们的内心,并推动了种族平等的斗争。

他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被广泛视为对种族主义和不平等的强烈抨击。

5. 奥巴马(Barack Obama)- 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也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

他的辩论技巧和口才使他能够在竞选期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在执政期间激励和团结人们。

他的演讲《是的,我们能》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些名人以他们的言辞和辩论技巧来激励、启发和改变了世界。

他们的演讲和文章不仅展示了他们的口才,也突显了他们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这些名人的辩论技巧不仅使他们成为了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启示。

托马斯·潘恩 托马斯

托马斯·潘恩  托马斯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

生于英国诺福克郡,曾继承父业做过裁缝,后来做过教师、税务官员,后来投身欧美革命运动。

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名称也出自潘恩。

他撰写了铿锵有力并广为流传的小册子《常识》极大地鼓舞了北美民众的独立情绪,也被广泛视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后来受到法国大革命影响,潘恩撰写了《人的权利》,成为启蒙运动的指导作品之一。

1792年他被选入法国国民公会。

1802年在杰斐逊总统的邀请下,潘恩返回美国。

1809年6月8日在纽约格林尼治村林苑路59号去世,享年72岁。

潘恩为美国独立建国立下汗马功劳,但作为出身低微的异乡人,受到了包括华盛顿在内的美国上层社会的排挤和打击,成为失业者,并写过一篇痛斥华盛顿为卑鄙小人的名文。

1788年回到英国,不久他写了歌颂法国大革命的与埃德蒙·伯克论战的小册子《人权》,引起海峡两岸轰动,历史证明该书促成了法国革命的转向。

这本小册子在英国遭到查禁,潘恩被英国政府追捕,被迫旅居法国,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他参加了法国大革命,但他后来深谋远虑地反对处决路易十六,暴君罗伯斯庇尔的雅各宾派搞恐怖专政时,潘恩说:“共和国死了”。

因此,公安委员会以“图谋反抗共和国”的罪名逮捕了他。

在狱中,他写下了他的第三部名著——《理性的时代》。

后在美国驻法大使门罗的干预下获释。

拿破仑极为推崇潘恩,告诉潘恩他枕下总放着一本《人权》,称潘恩为“共和国的火炬,一切传奇中最伟大的人物”,后拿破仑背弃共和,实行独裁,潘恩毫不留情地讥之为“前所未有的江湖骗子”。

1802年,潘恩应杰斐逊之邀回到他的精神故乡美国,却因《理性的时代》强硬的反宗教立场,不幸被这个忘恩负义的国家遗弃,受尽奚落、侮辱和攻击,还被人开了一枪,在默默无闻中于1809年死去,由好心的法国房东太太将其埋葬,葬礼仅六人。

生平简历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

托马斯·潘恩的人物简介

托马斯·潘恩的人物简介
• 潘恩最终下葬地也所以成为了未解之谜。 • (真旳是死得连渣都没有。。。)
• 潘恩曾于华盛顿逝世后如此评价:
把最冷最硬旳石头采出矿坑,不必加 工:它就是华盛顿,你若雕琢,可留下粗 陋旳刀痕,在他心窝锯刻——忘义负恩。
• 后世旳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向来不动感 ,可是他看到潘恩那样下场,也不禁感叹 一声:"一种人虽然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也 需要有些世故,才干得到赞扬。"
• 他为这个国家预言了足够它几代人实 践并为之感谢旳真理:从共和政体到 外交中立,从中央银行到邦权至上,
直至美国国名:"U n ited
S tates ",但最终还是可怜巴巴地
死了。
• 美国上层社会曾讥笑说:"他升起象 一支火箭,坠落如一根拐杖"。
但他确实给世界上全部
旳人带来了能够让他们践 行许多种世纪旳真理。他 旳《常识》在众人旳践行 下,终于成为当代西方民 主政治旳常识。其中更是 有一段短文,甚至成为了 当代企业家旳宣言。
引子

啊!你们这些热爱人类旳人!
你们这些不但敢反对暴政而且敢反
对暴君旳人,请站到前面来!

——托马斯·潘恩《常识》
Thomas Paine's Pain
托马斯·潘恩旳坎坷命运
托马斯·潘恩与其《常识》
• 1776年,潘恩在《常识》中指出美国应从英 国旳殖民统治中脱离出来,建立一种新民主旳共 和制旳合众国。
• 美国曾授予他国籍却拒绝证明(潘恩在与时任美 国总统莫里斯在独立战争中即已结怨。);英国 取消了他旳国籍,却巴不得他被以为是个英国人 而被处死;法国仅授予过荣誉国籍,却恰好借此 罗织罪名。
• 他参加过或鼓动过三个国家旳革命,三个国家同 步抛弃了他。(仨国家都好贱啊)

浅析托马斯·潘恩人权主体的广泛性

浅析托马斯·潘恩人权主体的广泛性

社科纵横法制博览2019年03月(中)浅析托马斯·潘恩人权主体的广泛性郭超囡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201399摘要:托马斯·潘恩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也是一位身体力行的革命家。

他参与了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并在两次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革命中,他主张保护妇女的权利、废除黑人奴隶制,并试图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代议制民主共和制政体,让每个人成为“世界公民”。

其所主张的人权主体要比以往的任何一位启蒙思想家要广泛。

关键词:妇女;奴隶;世界公民;人权中图分类号:D0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8-0295-01作者简介:郭超囡(1989-),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法律史。

1737年,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出生于英国塞特福德一个贫苦的家庭中,从小便尝尽底层人生活的辛酸,其自身的求学经历、长大后工作的经历等,也决定了在之后的革命过程中他的人权民主思想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是成为了广大劳苦民众争取平等、捍卫自身权益的思想武器。

一、自由平等,最为广泛的人权主体早期的启蒙思想家虽号召天赋人权,但几乎都将妇女的权利、奴隶的权利排除在外。

而潘恩的思想要比以往的任何启蒙思想家显得激进,在参与革命的过程中,他明确提出了维护妇女的权利、解放奴隶,并为妇女、奴隶的权利奔走呐喊,这在当时等级森严的资产阶级社会,实属不易。

其试图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建立代议制民主共和制国家,让人人享有平等的人权,成为“世界公民”。

其人权思想,有着最为广泛的主体。

虽这些理论在当时并未被当局者采信,但在当下看来,对于人权的维护仍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反抗压迫,保护妇女权益人民普遍认为,婚姻是神圣的。

潘恩认为,导致婚姻不幸的根源是基础不牢的感情或是乏味的生活,他谴责靠出卖肉体和灵魂为换取财富、地位的婚姻,倡导男女在婚姻存续期间地位的平等。

托马斯·潘恩:《常识》

托马斯·潘恩:《常识》

托马斯·潘恩:《常识》
托马斯·潘恩:《常识》
泛论政权的起源和⽬的,并简评英国政体
有些作者把社会和政府混为⼀谈,弄得它们彼此没有多少区别,甚或完全没有区别;⽽实际上它们不但不是⼀回事,⽽且有不同的起源。

社会是由我们的欲望所产⽣的,政府是由我们的邪恶所产⽣的;前者使我们⼀体同⼼,从⽽积极地增进我们的幸福,后者制⽌我们的恶⾏,从⽽消极地增进我们的幸福。

⼀个是⿎励交往,另⼀个是制造差别。

前⾯的⼀个是奖励者,后⾯的⼀个是惩罚者。

社会在各种情况下都是受⼈欢迎的,可是政府呢,即使在其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件免不了的祸害;在其最坏的情况下,就成了不可容忍的祸害;因为,当我们受苦的时候,当我们从⼀个政府⽅⾯遭受那些只有在⽆政府的国家中才可能遭受的不幸时,我们由于想到⾃⼰亲⼿提供了受苦的根源⽽格外感到痛⼼。

政府好⽐⾐服,是天真纯朴受到残害的表征;帝王的宫殿是建筑在乐园的亭榭的废墟上的。

如果良⼼的激发是天⽇可鉴的、始终如⼀的和信守不渝的,⼀个⼈就⽏需其他的⽴法者;但事实并⾮如此,他觉得有必要放弃⼀部分的财产,出钱换取其余的⼈的保护;谨慎⼩⼼的原则在其他任何场合都劝他两害相权取其轻,现在这个原则也促使他这样做。

因此,既然安全是政府的真正的意图和⽬的,那就毫⽆疑义地可以推断,任何看起来最有可能保证我们安全的形式,只要是花费最少⽽得益最⼤,都是其他⼀切⼈所愿意接受的。

托马斯潘恩

托马斯潘恩


评价
——民主战士,世界公民
• 潘恩的可悲之处恐怕在于他脐身政界,却不是一 个圆熟的政治家。严格说来,他只是个带着书生意气 的革命家。他尽情泼洒理想主义者的热血,从不知谋 略、心计为何物。他既不给自己留后路,当然也不允 许别人走些曲径。 他那个时代,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热爱人权,但 也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不谙人情。如果两者兼备,他 或许就能避免那些痛苦的摩擦和纠纷。
政治思想 美国独立思想 代议制共和政体思想 宪政思想 人权理论
美国独立思想
主张
• 主张美国脱离英国而独立,建立民主共和国。 • 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本身,现在是分手的 时候了。 • 各自为政乃是大不列颠和美利坚所能找到的唯一 和最好的办法。 • 和解与毁灭密切相关,独立才是唯一的出路。
在《人性论》中,潘恩还热情颂扬了代议制共 和政体。

《人权论》
• 《人权论》1792年3月于伦敦出版,到1793年底, 已销售或免费散发约20万份。
• 拿破仑曾告诉潘恩:在他的枕下总有一本《人权 论》,每晚睡前必读。 • “上帝保佑伟大的托马斯〃潘恩,他的《人权论》 照亮了每一个人的灵魂。他使盲人看清了被愚弄、 被奴役的命运。他给全世界指明了自由之神。”

《常识》摘录
• But if you have, and can still shake hands with the murderers, then are you unworthy the name of husband, father, friend or lover, and whatever may be your rank or title in life, you have the heart of a coward, and the spirit of a sycophant.

托马斯潘恩《常识》全文

托马斯潘恩《常识》全文

托马斯潘恩《常识》全文话,将无可争辩地证明,现在这个时候是比其他一切时候更为有利的。

于是论证就变成这样:在上次战争结束时,我们有了经验,但人数不够,过了四、五十年,我们将有足够的人数而没有经验;因此,适当的时机应该是在两端之间的某一点,在这一点上,既保证充分的经验,又有相当增加的人数。

而这一时间就是现在。

请读者原谅我说这些离题话,因为这并不是直接从我最初开始讨论的问题申述下来的,现在我又以下列的主张回到本题,即:万一我们同英国的裂痕暂时弥补一下,它仍旧保留对北美的统治权和主权(随着现在形势的发展,北美正在完全放弃这个论点),我们就会使自己丧失那种偿还我们所欠的债款或再行举债的手段。

边远地区(由于加拿大疆域的无理扩展②,有些省份的边远地区已暗中有所损失)的价值每一百英亩仅以五镑计,达宾夕法尼亚币二千五百万以上;免役税以每英亩一便士计,年达二百万。

出卖这些土地,就可以料理债务,而不致使任何人受累;对土地所保留的免役税将经常减轻并迟早完全供给政府每年的开支。

在什么期间偿还债款,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只要所出卖的土地能用以还债就行,所有这一切事情暂时将由大陆委托议会办理。

现在我开始谈第二个问题,即:和解或者独立,究竟哪一种方案是最简便、最切合实际;并顺便作一些说明。

凡是以事物的自然进程作为行动指南的人,是不容易被驳倒的,根据这个理由,我总括地回答说:独立实在一个唯一的简单的路线,其权在我;而和解则是一个十分错综复杂的问题,一个背信弃义的、反复无常的宫廷一定要插手进来,那时就只可能有一种解决的办法。

①指1754—1760年英国殖民者由于俄亥俄流域对法国人和印第安人的斗争。

——译者②177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魁北克法案,将北美阿勒肯山以西的整个西北部领地都归并于魁北克(属加拿大),其目的在于保证美国获得地主及天主教僧侣的支持。

——译者北美的现状在每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看来是的确严重的。

没有法律,没有政府,除以盛情为基础并由盛情所受予的权力以外没有其他任何形式的权力。

“法律就是国王”——潘恩的法治思想

“法律就是国王”——潘恩的法治思想

“法律就是国王”——潘恩的法治思想托马斯·潘恩(1737—1809),美国开国前后的重要启蒙思想家,1737年出生于英格兰的诺福克。

1774年,37岁的他仅怀揣着一封富兰克林的介绍信,移民北美。

1776年,潘恩匿名发表了他那篇惊世骇俗的小册子——《常识》。

在这本不足50页的小册子中,他宣称下面这些真理如常识一样自然可信: (1)“社会是由我们的欲望产生的,政府是由我们的邪恶产生的。

……社会在各种情况下都是受人欢迎的。

但说到政府,即使是它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是一件免不了的祸害;而一旦碰上它最坏的时候,它就成了不可容忍的祸害。

”潘恩还认为,尽管政府是基于人性的邪恶而产生的,但政府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政府有它自身的功能和作用,“政府不过是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其目的在于为全体国民造福”。

潘恩设想建立一种“对内行使职权的文官政府”,他甚至提到了要征收遗产累进税,以此来对财产进行再分配。

政府不是一个被动的“守夜人”的角色,相反,是可以成为不断地增进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积极有为的政府。

而且,这样的政府必定是主权在民的政府。

(2)“把一个人的地位硬生生地抬高到超出常人老大一截,这种做法从自然的平等权利的原则来讲是毫无根据的,也不能从经典中找到任何依据。

”(3)“有人说,北美的国王在哪里呢?朋友,我要告诉你,他在天上统治着,不像大列颠皇家畜生那样残害人类。

如果庄严地规定有一天要宣布宪章,希望我们甚至在世俗的德行方面也不要暴露出缺点来。

让发表的宪章以神祗和《圣经》为根据;让我们为宪章加冕,从而使世人知道我们是否赞成君主政体,知道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

因为,在专制国家中国王就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也应该成为国王,而且不应该有其他的例外。

但为了预防以后发生滥用至高权威的可能,那就不妨在典礼结束的同时推翻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公民。

”“组织我们自己的政府,乃是我们自然的权利。

”此书一出,振聋发聩,犹如雷声和闪电划破北美漆黑的夜空。

激进民主主义者潘恩简介

激进民主主义者潘恩简介

激进民主主义者潘恩简介托马斯潘恩在1737年1月出生在英格兰诺福克一个贫苦家庭。

父亲是一名穷苦的胸衣匠人,潘恩幼年就辍学在家,为了生计先后做过店员、胸衣匠、教员、税吏等职业,托马斯潘恩生平两次结婚,但从未尝过幸福的滋味,都以失败收场。

为了表示对英国社会的抗议,曾将自己的姓氏写为“Pain痛苦”。

托马斯潘恩生平还参加过两次革命,是两次革命的主要推动人。

1765年潘恩在列易斯当税吏时非常关心政治,潘恩写的《税吏事件》曾受到富兰克林赏识。

1774年因为“反政府”思想被免职,并被作为契约奴发送到美洲,到达美洲后,凭借富兰克林的推荐信找到《宾夕法尼亚》杂志的编辑职位。

当时的人们君主制观念根深蒂固,就连但是著名的政治家华盛顿、富兰克林等都不明确提出美国独立,更别提革命了。

然而潘恩通过发表的激进《常识》,首先提出了美国独立革命的问题。

《常识》发表后席卷了北美大陆,改变了每个人的思想,成为美国独立革命的教科书。

1776年为了增加美军的士气,潘恩将《美洲的危机》写于膝上,在军前朗读,最终特仑屯战役中大获全胜。

17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潘恩深受革命的鼓舞,写下了歌颂法国大革命与埃德蒙·伯克论战的小册子《人权》,引起海峡两岸轰动,历史证明该书是促成法国大革命转向的主要原因。

后被英国政府发现后,开始对潘恩进行追铺,被迫潘恩旅居法国,到法国后收到热烈的欢迎。

大革命胜利以后他却发对处决路易十六,雅各宾派搞恐怖专政时,潘恩说:“共和国死了”。

因此,公安委员会以“图谋反抗共和国”的罪名逮捕了他。

在狱中,他写下了他的第三部著作——《理性的时代》。

后在美国驻法大使的干预下得到释放。

1802年潘恩回到他的精神故乡美国,但因他固执强硬的反宗教立场被国家遗弃,受尽侮辱和人身攻击。

最终在1809年死于家中。

托马斯·潘恩是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

1737年1月在英国诺福克郡一个贫苦家庭出生,曾做过裁缝、教师和税务官员,后来参加了欧美革命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

生于英国诺福克郡,曾继承父业做过裁缝,后来做过教师、税务官员,后来投身欧美革命运动。

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名称也出自潘恩。

他撰写了铿锵有力并广为流传的小册子《常识》极大地鼓舞了北美民众的独立情绪,也被广泛视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后来受到法国大革命影响,潘恩撰写了《人的权利》,成为启蒙运动的指导作品之一。

1792年他被选入法国国民公会。

1802年在杰斐逊总统的邀请下,潘恩返回美国。

1809年6月8日在纽约格林尼治村林苑路59号去世,享年72岁。

潘恩为美国独立建国立下汗马功劳,但作为出身低微的异乡人,受到了包括华盛顿在内的美国上层社会的排挤和打击,成为失业者,并写过一篇痛斥华盛顿为卑鄙小人的名文。

1788年回到英国,不久他写了歌颂法国大革命的与埃德蒙·伯克论战的小册子《人权》,引起海峡两岸轰动,历史证明该书促成了法国革命的转向。

这本小册子在英国遭到查禁,潘恩被英国政府追捕,被迫旅居法国,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他参加了法国大革命,但他后来深谋远虑地反对处决路易十六,暴君罗伯斯庇尔的雅各宾派搞恐怖专政时,潘恩说:“共和国死了”。

因此,公安委员会以“图谋反抗共和国”的罪名逮捕了他。

在狱中,他写下了他的第三部名著——《理性的时代》。

后在美国驻法大使门罗的干预下获释。

拿破仑极为推崇潘恩,告诉潘恩他枕下总放着一本《人权》,称潘恩为“共和国的火炬,一切传奇中最伟大的人物”,后拿破仑背弃共和,实行独裁,潘恩毫不留情地讥之为“前所未有的江湖骗子”。

1802年,潘恩应杰斐逊之邀回到他的精神故乡美国,却因《理性的时代》强硬的反宗教立场,不幸被这个忘恩负义的国家遗弃,受尽奚落、侮辱和攻击,还被人开了一枪,在默默无闻中于1809年死去,由好心的法国房东太太将其埋葬,葬礼仅六人。

生平简历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

生于英国诺福克郡,曾继承父业做过裁缝,后来做过教师、税务官员,后来投身欧美革命运动。

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名称(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也出自潘恩。

也被广泛视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1737年1月29日,潘恩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人家。

由于家境贫寒,潘恩从小没有接受过多少正规教育,13岁辍学,当过裁缝、店员、教师等,最后得到一份税务员的工作。

1773年他不满工资过低,撰写《税务官员的状况》而被解雇。

此时潘恩遇到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当时富兰克林是美洲在欧洲的发言人,事业如日中天。

富兰克林很赏识潘恩,建议他到美洲去,他在美洲的女婿理查德·贝奇(Richard Bache)也表示愿意提供帮助。

1774年他到美国费城,贝奇的介绍,主编《宾夕法尼亚杂志》。

1776年美国独立的风潮开始,他支持美国独立,反对英国的殖民专政,撰写了他的成名小册子《常识》,殖民地很多刊物转载。

它促使那些徘徊观望的爱国派加入到革命中。

小册子发表后立即走红,在头三个月中销售了12万册。

《常识》为美国从英国殖民中独立出来辩论,批评英国国王残暴无能,认为独立后的美国应该建立共和国。

1776年低,独立战争陷入低潮时写下小册子《美洲危机》(American Crisis),极大的鼓舞了士气。

他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写过《在美洲的非洲奴隶》一文,和本杰明·富兰克林一起废除了宾州的奴隶制。

1787年他到英国定居,写了一些关于人权的作品,遭到英国政府通缉,1791年潘恩去法国,支持法国大革命,被选入国民公会,他认为是美国独立的精神影响了法国,但他反对处死法国国王,支持吉伦特派。

参与起草法国《人权宣言》。

写下《人权论》(Rights of Men)。

1793年12月,潘恩被逮捕并投入监狱,1794年法国爆发了热月政变,罗伯斯比尔被斩首,潘恩出狱,仍在国民公会中任职。

由于主张自然神论,在1793-1794年间他创作了《理性时代》(The Age of Reason),文中反对基督教条,主张理性和自由思考,但此文一出却为美国人所不齿,强大的反对之声使得潘恩变得恶名昭著。

拿破仑上台后,潘恩依然没有离去,但他却谴责拿破仑的独裁,称其为“前所未有的江湖骗子”。

1802年在杰弗逊总统的邀请下潘恩返回美国,由于他一直反对贵族政治、富人政治和教权主义,坚持自然神论,在美国遭到基督徒的批判。

1809年潘恩在贫困潦倒、屈辱愤懑中于纽约逝世。

由于忌惮他的宗教观点,只有6个人出席了他的葬礼。

评价『如果没有《常识》作者(佩恩)的这隻笔,华盛顿所举起的剑将是徒然无功。

』『历史将会把美国的革命归因於汤姆斯‧佩恩。

』——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 1735-1826)『如果没有汤姆斯‧佩恩,自由的美国是不可想像的。

』———马贵斯‧拉法叶将军(Marquis de Lafayette, 1757-1834) (美国革命战争期间协助美军作战的法国将军,他是乔治‧华盛顿的好友。

)『汤姆斯‧佩恩!一座金製的雕像应该在世界上的每一个城市为你竖起。

』———(法国)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 1769-1821)『这忘恩的罪过尚未沾污我们(美国)的国格,我希望它永远不会,美国人不但会认知您(佩恩)对我们自己的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以更广阔的尺度来衡量,也会认知您是一位人权的朋友,也是一位自由的大力倡导者。

对於汤姆斯‧佩恩的声誉,美国人是不会也是不能不关心的。

』———(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 1758-1831)(此时门罗是美国驻法国大使,他把佩恩从法国监狱中拯救出来)『我永远不会厌倦於阅读汤姆斯‧佩恩的文章。

』———亚伯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1809-1865)托马斯·杰斐逊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美国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第三任美国总统。

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776年,作为一个包括约翰·亚当斯和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内的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

此后,他先后担任了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总统和第三任总统。

他在任期间保护农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从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州,使美国领土近乎增加了一倍。

他被普遍视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同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齐名。

生平托马斯·杰斐逊生于弗吉尼亚一个富裕的家庭。

他曾就读于威廉与玛丽学院,并于1767年在弗吉尼亚获得律师资格。

1769年,他当选为弗吉尼亚下院议员,并积极参加独立运动,1775年代表弗吉尼亚参加第二届大陆会议。

他两次当选为弗吉尼亚州长,还担任过美国驻法大使。

1800年他竞选总统时,与阿伦·伯尔所得选举人票数相等,后由众议院选择杰斐逊当总统。

杰斐逊曾写道,《独立宣言》是“吁请世界的裁判”。

自1776年以来,《独立宣言》中所体现的原则就一直在全世界为人传诵。

美国的改革家们,不论是出于什么动机,不论是为了废除奴隶制,禁止种族隔离或是要提高公民的权利,都要向公众提到“人人生而平等”。

不论在什么地方,当人民向不民主的统治作斗争时,他们就要用杰斐逊的话来争辩道,政府的“正当权力是经被治者同意所授予的”。

他的父亲是一位测地学家、成功的农场主,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大约5,000英亩土地,母亲也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他在威廉与玛丽学院学习,然后读法律。

在1772年,他与玛莎结婚。

1767年取得律师资格。

1767年进入殖民地议会。

1775年参加第一次大陆会议。

次年,参加《独立宣言》五人起草委员会,成为宣言的主要起草人。

1776年重返弗吉尼亚议会,制定宗教信仰自由法案。

1779一1781年任弗吉尼亚州长。

1784年出任驻法公使。

1789年任国务卿。

1800年当选总统。

托马斯的民主思想人民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宗教自由总之,精神的自由、平等是杰斐逊最关心的,而宗教信仰自由是精神自由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他为宗教自由的实现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778年他向弗吉尼亚议会提出宗教自由法案,并获得通过,他颇为自豪,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之一”。

在1962年一个宴请49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晚宴上,约翰·肯尼迪对满堂社会菁英致词说:“我觉得今晚的白宫聚集了最多的天份和人类知识——或许撇开当年杰斐逊独自在这里吃饭的时候不计。

托马斯·杰斐逊是位美国最有学识的总统,他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是美国的父亲。

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写的:“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托马斯·杰斐逊- 轶事死于贫困第一个死于贫困的是第三任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

他出身贵族家庭,属于富有阶层。

后于1809年3月4日离任,死于1826年7月4日。

巧合的是,他竟然与他的前任、政敌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几乎同时离开人世,虽然后来他们的私人关系已经和好。

杰斐逊的墓碑上刻着:“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独立宣言》和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的执笔人弗吉尼亚大学之父安葬于此”。

亚当斯虽然晚年拮据,但仍有不多的土地等不动产。

杰斐逊8年的总统生涯,使他欠下了11000美元的债务,不得不另举债偿还以离开白宫。

离开白宫之后,抵达蒙蒂塞洛。

虽然拥有几间小作坊,和一个小农场,但入不敷出,尽管忍痛卖掉一些土地还债,仍然还有几乎5万美元的债务。

于是还债就成为困扰这位离任总统的难解之结。

他的大女儿与他一起生活,在给父亲的信中,玛霞写道:“我什么都可以忍受,就是不想看到你年纪这么大还要为债务而烦忧”。

1812年,英国人入侵焚烧了国会图书馆。

杰弗逊将自己价值5万美元的藏书,以23500美元的低价卖给国会,偿还了将近一半的债务。

尽管手头拮据,他却从1816年起,以全部身心投入筹建弗吉尼亚大学的运作之中。

在他的积极游说之下,州议会批准每年支付15000美元以资办学。

杰弗逊到处募捐用于建校。

1825年3月7日,大学开学,尽管只有30名学生。

杰弗逊终于因为贫困兼之过度劳累而病倒,当杰弗逊经济极其困难的消息传开之后,美国各地为之捐款16000美元,但这并不足以偿还他的债务并解决他的医疗费用。

6月24日,他写下生平最后一封亲笔信,抱歉地推辞掉华盛顿纪念《独立宣言》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他终于满足了活到7月4日的最后愿望,中午12时50分,离开人世,享年73岁。

几个小时之后,另一位《独立宣言》起草人、杰弗逊的前任总统亚当斯也撒手人寰。

菲利普·弗伦诺Philip Freneau (1752--1832)“Poet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Father of American Poetry”He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poet of 18th century America.Some of his themes and images anticipated the works of such 19th century American Romantic writers as Cooper, Emerson, Poe and Melville.是爱默生、坡、朗费罗等人的文学传统的先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