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儿科学小儿贫血培训课件
出生时: 3-10/100 WBC 1周后消失
1/11/2021
儿科学小儿贫血ຫໍສະໝຸດ 11胚胎期血红蛋白成分变化
血红蛋 肽链 白
8周 6月
初生
Gower1,2ε2 Gower2, 2 ε2 Portland 22
8周以 前,3月 消失
6月~1 2岁 岁
胎儿期 HbF 22 增加 90% 70% <5% <2%
巨核系集落形成单 位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1/11/2021
TPO 血小板生成素
EPO 促红细胞生成素
儿科学小儿贫血
中性粒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8
1/11/2021
儿科学小儿贫血
9
1/11/2021
儿科学小儿贫血
10
网织红细胞
初生3天内: 4-6%
1-2月: 以后 :
0.3% 0.5-1.5%
有核红细胞
1/11/2021
儿科学小儿贫血
25
贫血的诊断
病史: 发病年龄、病程经过、伴随症状、喂养史、过去史、 家族史
体格检查:生长发育、皮肤粘膜、营养状况、肝脾淋巴结 实验室:
外周血-----红细胞形态、网织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骨髓涂片-----增生、分类、特殊染色补充造血原料 特殊检查-----血红蛋白分析、coombs试验、相关酶、铁代谢 其他-----肾功能、大便潜血、寄生虫检查
1/11/2021
儿科学小儿贫血
15
小儿贫血的定义与标准
定义 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和 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1/11/2021
儿科学小儿贫血
16
年龄 新生儿 1-4月 4-6月 6月-6岁 6岁-14岁
小儿贫血的健康宣教PPT课件
通过媒体、社区等途径加强小儿贫血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认 知和理解,减少歧视和偏见。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 未来
本次宣教内容总结回顾
小儿贫血的定义和类型
详细解释了小儿贫血的概念,包括其定义、常见类型及发病原因 。
症状和危害
列举了小儿贫血的典型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食欲不振等,并 强调了贫血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危害。
未来工作方向和目标设定
01
深入开展小儿贫血相关研究
进一步探讨小儿贫血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
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02
加强家长教育和指导
针对不同年龄段和贫血类型的儿童,制定个性化的家长教育和指导方案
,提高家长对小儿贫血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03
拓展宣教渠道和形式
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元化渠道,创新宣教形式和内容,提高宣教
的覆盖率和影响力。同时,加强与学校、社区等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
小儿贫血的健康教育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定期随访和评估
定期带患儿进行随访和评估,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建立患儿互助小组
组织同类疾病的患儿成立互助小组,分享经验和感受,提供彼此 间的支持和鼓励。
寻求专业机构帮助
引导患儿和家长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和支持,获取专业的治疗 和建议。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宣传材料
制作并发放小儿贫血的宣传材料,如海报、折页等,提高公众认 知度。
06 心理护理与生活 质量改善
心理干预策略和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教育和训练,帮助患儿和家长理解和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 式,提高应对贫血的能力。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 未来
本次宣教内容总结回顾
小儿贫血的定义和类型
详细解释了小儿贫血的概念,包括其定义、常见类型及发病原因 。
症状和危害
列举了小儿贫血的典型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食欲不振等,并 强调了贫血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危害。
未来工作方向和目标设定
01
深入开展小儿贫血相关研究
进一步探讨小儿贫血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
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02
加强家长教育和指导
针对不同年龄段和贫血类型的儿童,制定个性化的家长教育和指导方案
,提高家长对小儿贫血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03
拓展宣教渠道和形式
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元化渠道,创新宣教形式和内容,提高宣教
的覆盖率和影响力。同时,加强与学校、社区等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
小儿贫血的健康教育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定期随访和评估
定期带患儿进行随访和评估,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建立患儿互助小组
组织同类疾病的患儿成立互助小组,分享经验和感受,提供彼此 间的支持和鼓励。
寻求专业机构帮助
引导患儿和家长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和支持,获取专业的治疗 和建议。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宣传材料
制作并发放小儿贫血的宣传材料,如海报、折页等,提高公众认 知度。
06 心理护理与生活 质量改善
心理干预策略和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教育和训练,帮助患儿和家长理解和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 式,提高应对贫血的能力。
小儿贫血的护理PPT课件
• 2.配合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 维生素C能促进叶酸的吸收,在维生素C缺乏 时,叶酸的吸收率下降。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 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21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药物治疗
• 1.维生素B12治疗:适用于母乳喂养儿及有神经 系统症状者。
蛋,蛋白类质,牛的乳食,物面粉有,乳一些类蔬、菜蛋中也类含、有少瘦量肉维类生素 、12。鱼、虾等。
改善烹调技术
因叶酸易被高温破坏,因此,每天最好生食1次 蔬菜和水果,烹调时应注意急快炒,不宜烹调过 度和时间过长。
20
• 1.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
• 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和不长期素食,以保证从 食物中摄取叶酸和维生素B12。
膳每日食从中膳食蛋中白至质少要供摄给取5量0~约10为0微每克叶日酸每含量公的斤食物 体,苣、富重菠含1菜叶.、酸5克油的菜食,、物其小:白动中菜物优、肝质芦脏笋、蛋、内白豆脏类类质及、至发西少酵红制柿占品、及莴 蛋酵母白等质。含总维量生的素B6120丰%~富的7食0%物,:如动物富肝含、肾优和质肉类
• 2.一般要用至Hb达正常水平后2月左右停药 ,以补足铁贮存量。
18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 nutritional megaloblastic anemia
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和叶酸 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19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饮食护理
供 供给给富充含 足 叶酸的和蛋维 白 生的素食质B物12
• 思考题2:请举例说明:饮食搭配不合理的 现象?
9
缺铁性贫血
(IDA,iron deficiency anemia)
由于 体内缺铁 导致红细胞内 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而引起的一种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维生素C能促进叶酸的吸收,在维生素C缺乏 时,叶酸的吸收率下降。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 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21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药物治疗
• 1.维生素B12治疗:适用于母乳喂养儿及有神经 系统症状者。
蛋,蛋白类质,牛的乳食,物面粉有,乳一些类蔬、菜蛋中也类含、有少瘦量肉维类生素 、12。鱼、虾等。
改善烹调技术
因叶酸易被高温破坏,因此,每天最好生食1次 蔬菜和水果,烹调时应注意急快炒,不宜烹调过 度和时间过长。
20
• 1.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
• 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和不长期素食,以保证从 食物中摄取叶酸和维生素B12。
膳每日食从中膳食蛋中白至质少要供摄给取5量0~约10为0微每克叶日酸每含量公的斤食物 体,苣、富重菠含1菜叶.、酸5克油的菜食,、物其小:白动中菜物优、肝质芦脏笋、蛋、内白豆脏类类质及、至发西少酵红制柿占品、及莴 蛋酵母白等质。含总维量生的素B6120丰%~富的7食0%物,:如动物富肝含、肾优和质肉类
• 2.一般要用至Hb达正常水平后2月左右停药 ,以补足铁贮存量。
18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 nutritional megaloblastic anemia
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和叶酸 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19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饮食护理
供 供给给富充含 足 叶酸的和蛋维 白 生的素食质B物12
• 思考题2:请举例说明:饮食搭配不合理的 现象?
9
缺铁性贫血
(IDA,iron deficiency anemia)
由于 体内缺铁 导致红细胞内 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而引起的一种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为后续护理改进提供参考。
护理效果如何评估?
随访观察
出院后定期随访,评估患者的长期恢复情况。
长期观察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复发或并发症。
谢谢观看
多学科团队能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照护。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入院时
入院后需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评估应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治疗期间
在治疗过程中,需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 措施。
关注药物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出院后
该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感染、药物 和环境因素。
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乏力、苍白、出血倾向和反复感染 。
由于血细胞减少,病人可能出现体力下降和免疫 力降低。
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因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复杂,可能包括病毒感染 、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反应等。
了解病因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谁是护理对象?
谁是护理对象?
患者群体
主要护理对象为儿童,年龄段通常在0-18岁之间 。
儿童的身体状况和心理需求与成人不同,护理措 施需针对性强。
谁是护理对象? 家属支持
护理过程中也应重视患者家属的支持与配合。
家属的理解和参与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谁是护理对象? 跨学科团队
护理工作需与医生、营养师等其他专业人员紧密 合作。
如何进行护理?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 。
心理健康对患者的整体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效果如何评估?
护理效果如何评估?
临床指标
营养性贫血造血特点小儿贫血概述PPT课件
思考:1.该患儿患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针对该患儿主要的护理措施是什
么?
15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
具备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正确 用药的能力;具备为患者正确使用 铁剂的能力。
16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2.专业理论知识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 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在小儿贫血中 最常见。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婴幼 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 治的“四病”之一。
19
二、病因
缺铁性贫血
先天 储铁 不足
27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二)铁摄入不足
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 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较低,吸收率 也不同,如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 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年长儿偏 食、挑食或摄入动物性食品过少等可 导致铁摄入量不足。
28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三)生长发育快
婴儿期、青春期生长发育迅速, 血容量增加较快,需铁量增加,如不 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就很容易造 成缺铁。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生长 发育更快,更易发生缺铁。
缺乏造血物质
生成不足 造血功能障碍
病因分类
溶血性
红细胞内在异常 红细胞外在因素
贫血 分类
失血性 大细胞性
急性失血 慢性失血
形态分类
正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13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么?
15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
具备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正确 用药的能力;具备为患者正确使用 铁剂的能力。
16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2.专业理论知识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 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在小儿贫血中 最常见。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婴幼 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 治的“四病”之一。
19
二、病因
缺铁性贫血
先天 储铁 不足
27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二)铁摄入不足
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 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较低,吸收率 也不同,如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 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年长儿偏 食、挑食或摄入动物性食品过少等可 导致铁摄入量不足。
28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三)生长发育快
婴儿期、青春期生长发育迅速, 血容量增加较快,需铁量增加,如不 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就很容易造 成缺铁。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生长 发育更快,更易发生缺铁。
缺乏造血物质
生成不足 造血功能障碍
病因分类
溶血性
红细胞内在异常 红细胞外在因素
贫血 分类
失血性 大细胞性
急性失血 慢性失血
形态分类
正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13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小儿贫血ppt(最新课件)
2020-11-19
20
5、实验室检查
1、血象: • 小细胞低色素 • MCV、MCH、MCHC • 血小板、白细胞
2、骨髓象 • (中、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 各期红细胞均小、胞浆少、偏蓝(Hb少) • 粒系、巨核系无改变
2020-11-19
21
6、治疗 (1)一般治疗:病情观察、限制活动、
的小儿。
2020-11-19
12
• 2、铁的来源与吸收
来源:外源性的铁主要来源于食物,内源性的铁来源于衰老红细胞 含铁丰富的食物如: 黑木耳 97.4mg/100g 紫 菜 54.9mg/100g 豆腐皮 30.8mg/100g 肝、肉、蛋、豆类等
吸收: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2020-11-19
年龄
Hb(g/L)
新生儿 1-4个月 4-6个月 6个月-6岁 >6岁
< 145 < 90 < 100 < 110 < 120
2020-11-19
4
小儿造血的特点
• 小儿造血通常分为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
• 胚胎期造血:肝造血约从胚胎8周开始,出生后4~5天完全停止。胚胎6周出现骨髓,但至胎儿六个月开始造 血,直至生后2~5周后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
2020-11-19
16
• 摄入不足 牛乳、米、面粉等人工喂养的婴儿 习惯不良或营养不良的年长儿
2020-11-19
17
• 吸收障碍 消化系统的疾病如长期慢性腹泻、脂肪痢 、食物搭配不当。
2020-11-19
18
• 丢失过多 • 长期慢性失血、鲜牛奶过敏、消化性溃疡、钩虫病、多发性肠息肉、梅克尔憩室炎 • 急性失血见于外伤、鼻出血
儿科学课件:小儿贫血总论2014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120 ~144 90~120 60~90
<60
90 ~ 正常下限 60~90 30~60
<30
贫血病因分类
1. 生成不足 2. 溶血性 (破坏过多) 3. 失血性 (丢失过多)
RBC和Hb生成不足
• 造血物质缺乏: 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 VitB12缺乏)、 VitB6缺乏性贫血
小儿血象特点
血小板—基本同成人 150~300 x 109/L
Hb种类变化
血红蛋白分子由两对多肽链组成
HbF:α2γ2
HbA:α2β 2y
成人
Gower1 Gower2 Portland
胚胎12周时 消失
HbF
0.90
0.70 <0.05 <0.02 <0.02
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外在因素:后天性
免疫因素: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
性贫血、药物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非免疫因素: 感染、理化因素、DIC、脾亢
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
急性:外伤致大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慢性:钩虫病、肠息肉、鲜牛奶过敏
贫血形态分类
MCV(平均红细胞容积)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 • 感染性及炎症性贫血: • 其它原因:慢性肾病、铅中毒、 癌性贫
血
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内在异常:先天性
红细胞膜结构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酶缺乏: G-6-PD缺乏症、丙酮酸激酶 (PK)缺乏等
血红蛋白合成或结构异常:地中海贫血、血红蛋 白病
《小儿血液疾病》课件
总结词
需补充铁剂和调整饮食结构
巨幼细胞贫血
总结词
因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 贫血
详细描述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或维生 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患儿可 能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 安、易怒、目光呆滞等。治疗巨 幼细胞贫血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 B12,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多吃 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
总结词
慢性溶血性贫血
详细描述
慢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较低,骨髓造血可以代偿而引起的一组贫 血。常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临床表现包括黄疸、脾肿大、贫血等 。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感染、免疫治疗、脾切除等。
病例二: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总结词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详细描述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红细胞膜异常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红细胞变形能力差,易于在脾脏中 破坏。患者通常在幼儿期出现贫血、黄疸和脾肿大等症状。治疗原则包括脾切除、药物治疗等。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等,有助于发现血 液疾病引起的组织或器官病变
。
治疗方法
化学治疗
使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死异常细胞, 是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血液肿瘤的主要 手段。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异常细胞,如 CAR-T细胞疗法等,为某些难治常干细胞来替代异常细胞 ,重建正常的造血功能,治疗多种血 液疾病。
病程
小儿血液疾病的病程因疾病类型和个体差异而异,有些疾病呈慢性过程,需要 长期治疗和管理,而有些疾病则进展迅速,需要紧急治疗。
01
常见小儿血液疾病
缺铁性贫血
总结词
由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引起的贫血
详细描述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小儿贫血类型,通常是由于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引起的。患儿可 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是补充铁剂,同时调整 饮食结构,增加铁的摄入。
需补充铁剂和调整饮食结构
巨幼细胞贫血
总结词
因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 贫血
详细描述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或维生 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患儿可 能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 安、易怒、目光呆滞等。治疗巨 幼细胞贫血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 B12,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多吃 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
总结词
慢性溶血性贫血
详细描述
慢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较低,骨髓造血可以代偿而引起的一组贫 血。常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临床表现包括黄疸、脾肿大、贫血等 。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感染、免疫治疗、脾切除等。
病例二: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总结词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详细描述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红细胞膜异常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红细胞变形能力差,易于在脾脏中 破坏。患者通常在幼儿期出现贫血、黄疸和脾肿大等症状。治疗原则包括脾切除、药物治疗等。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等,有助于发现血 液疾病引起的组织或器官病变
。
治疗方法
化学治疗
使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死异常细胞, 是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血液肿瘤的主要 手段。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异常细胞,如 CAR-T细胞疗法等,为某些难治常干细胞来替代异常细胞 ,重建正常的造血功能,治疗多种血 液疾病。
病程
小儿血液疾病的病程因疾病类型和个体差异而异,有些疾病呈慢性过程,需要 长期治疗和管理,而有些疾病则进展迅速,需要紧急治疗。
01
常见小儿血液疾病
缺铁性贫血
总结词
由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引起的贫血
详细描述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小儿贫血类型,通常是由于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引起的。患儿可 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是补充铁剂,同时调整 饮食结构,增加铁的摄入。
儿童缺铁性贫血PPT课件
27
18
2 铁剂治疗(3)
2· 3 使用铁剂注意事项 若肌内注射铁剂,注 射局部可产生疼痛及荨麻疹,有些患儿还可出 现发热、关节痛、头痛或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静脉注射铁剂还可发生栓塞性静脉炎。注射 铁剂的治疗效应并不比口服快,故须慎用。铁 剂治疗一般须连续应用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达到正常水平后至少6~8周。因缺铁性贫血 不只血红蛋白减少,储存铁也缺乏。由于小儿 不断生长发育,而饮食中不能满足铁的需要,故 治疗目的不应只纠正缺铁性贫血,还应使患儿 体内有足够的铁储藏,以备后用。
20
4.其他治疗药物
Hale Waihona Puke 包括: ①中药制剂,例如血康糖浆主要含苍术、当归、 陈皮、大枣、鸡内金,具有运脾健脾,生化气血 之功,通过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促进铁及其他营 养物质的吸收,增强红细胞的免疫功能,更重要 的是对因缺铁所致的萎缩胃黏膜的修复起促 进作用。 ②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促进骨髓造 血功能,辅助铁剂快速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是近 年开发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物,疗效好、不 良反应少,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8
临床表现(1)
1 一般表现 开始时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 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黏膜变得苍白, 以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最为明显。 较大的儿童可自诉疲乏无力。 2 造血器官的表现 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 肝、脾和淋巴结常轻度肿大。年龄越小,贫血 越重;病程越久,肝、脾肿大越明显,但很少超 过中度肿大。 3 蓝巩膜 铁减少期及缺铁性贫血期巩膜可 呈蓝色,巩膜呈蓝色是由于铁缺乏时干扰结缔 组织合成,巩膜变薄所致。
9
临床表现(2)
4.对小儿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学习、 记忆、行为异常,与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脑组 织中苯丙氨酸和儿茶酚胺代谢异常及中枢神 经系统多巴受体功能有关。 通过测定6~32个月正常儿及IDA患儿听觉时 发现IDA患儿脑干诱发电位(ABR)异常占54.2 %。并认为IDA造成听觉系统周围损害,可能 是因IDA造成耳蜗毛细胞损害影响听神经电位 及后续各级神经元突触后电位而造成ABR异 常。由此推论IDA主要影响脑干神经元放电同 步化程度及起反应的神经元数量。
18
2 铁剂治疗(3)
2· 3 使用铁剂注意事项 若肌内注射铁剂,注 射局部可产生疼痛及荨麻疹,有些患儿还可出 现发热、关节痛、头痛或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静脉注射铁剂还可发生栓塞性静脉炎。注射 铁剂的治疗效应并不比口服快,故须慎用。铁 剂治疗一般须连续应用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达到正常水平后至少6~8周。因缺铁性贫血 不只血红蛋白减少,储存铁也缺乏。由于小儿 不断生长发育,而饮食中不能满足铁的需要,故 治疗目的不应只纠正缺铁性贫血,还应使患儿 体内有足够的铁储藏,以备后用。
20
4.其他治疗药物
Hale Waihona Puke 包括: ①中药制剂,例如血康糖浆主要含苍术、当归、 陈皮、大枣、鸡内金,具有运脾健脾,生化气血 之功,通过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促进铁及其他营 养物质的吸收,增强红细胞的免疫功能,更重要 的是对因缺铁所致的萎缩胃黏膜的修复起促 进作用。 ②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促进骨髓造 血功能,辅助铁剂快速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是近 年开发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物,疗效好、不 良反应少,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8
临床表现(1)
1 一般表现 开始时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 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黏膜变得苍白, 以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最为明显。 较大的儿童可自诉疲乏无力。 2 造血器官的表现 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 肝、脾和淋巴结常轻度肿大。年龄越小,贫血 越重;病程越久,肝、脾肿大越明显,但很少超 过中度肿大。 3 蓝巩膜 铁减少期及缺铁性贫血期巩膜可 呈蓝色,巩膜呈蓝色是由于铁缺乏时干扰结缔 组织合成,巩膜变薄所致。
9
临床表现(2)
4.对小儿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学习、 记忆、行为异常,与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脑组 织中苯丙氨酸和儿茶酚胺代谢异常及中枢神 经系统多巴受体功能有关。 通过测定6~32个月正常儿及IDA患儿听觉时 发现IDA患儿脑干诱发电位(ABR)异常占54.2 %。并认为IDA造成听觉系统周围损害,可能 是因IDA造成耳蜗毛细胞损害影响听神经电位 及后续各级神经元突触后电位而造成ABR异 常。由此推论IDA主要影响脑干神经元放电同 步化程度及起反应的神经元数量。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疾病PPT演示课件
治疗和预防策略
重点讲解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措施,包括补充铁剂、调整饮食等,并强调了预防疾 病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定期筛查等。
领域前沿动态介绍
新型铁剂的研究与应用
介绍了近年来新型铁剂的研究进展,如纳米铁剂、缓释铁剂等,这些新型铁剂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更低的副 作用。
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的研究
长期缺铁会影响小儿的大脑发育,可能导致智力 水平下降、学习困难等问题。
免疫力下降
缺铁会降低小儿的免疫力,使其更容易受到感染 和疾病的侵袭。
行为异常
缺铁还可能引起小儿行为异常,如易怒、注意力 不集中、多动等症状。
预防措施建议
合理饮食
保证小儿摄入足够的铁质,多食用富 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蛋 黄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 物,有助于铁的吸收。
指导家属合理安排小儿的 饮食,增加富含铁元素的 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 瘦肉、蛋黄等。
用药指导
若小儿需要补充铁剂治疗 ,应告知家属正确的用药 方法、剂量及注意事项。
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注
心理支持
对小儿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他们缓解因疾病带来的焦虑
和压力。
社会关注
呼吁社会加强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 贫血的关注,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 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实验室检查方法
01
02
03
04
血常规检查
通过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测定血 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血清铁蛋白测定
反映体内铁储存状况,是诊断 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指标。
血清铁测定
反映血浆中铁的含量,与血清 铁蛋白结合用于评估体内铁状 态。
总铁结合力测定
反映血浆中转铁蛋白的浓度, 间接反映体内铁的储存和利用 情况。
重点讲解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措施,包括补充铁剂、调整饮食等,并强调了预防疾 病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定期筛查等。
领域前沿动态介绍
新型铁剂的研究与应用
介绍了近年来新型铁剂的研究进展,如纳米铁剂、缓释铁剂等,这些新型铁剂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更低的副 作用。
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的研究
长期缺铁会影响小儿的大脑发育,可能导致智力 水平下降、学习困难等问题。
免疫力下降
缺铁会降低小儿的免疫力,使其更容易受到感染 和疾病的侵袭。
行为异常
缺铁还可能引起小儿行为异常,如易怒、注意力 不集中、多动等症状。
预防措施建议
合理饮食
保证小儿摄入足够的铁质,多食用富 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蛋 黄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 物,有助于铁的吸收。
指导家属合理安排小儿的 饮食,增加富含铁元素的 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 瘦肉、蛋黄等。
用药指导
若小儿需要补充铁剂治疗 ,应告知家属正确的用药 方法、剂量及注意事项。
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注
心理支持
对小儿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他们缓解因疾病带来的焦虑
和压力。
社会关注
呼吁社会加强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 贫血的关注,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 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实验室检查方法
01
02
03
04
血常规检查
通过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测定血 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血清铁蛋白测定
反映体内铁储存状况,是诊断 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指标。
血清铁测定
反映血浆中铁的含量,与血清 铁蛋白结合用于评估体内铁状 态。
总铁结合力测定
反映血浆中转铁蛋白的浓度, 间接反映体内铁的储存和利用 情况。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总论PPT课件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应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尤其对 于某些难治性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免疫治疗的探索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在小儿血液系统疾病中展现出良 好的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病因学研究
01
深入探讨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
提供更多思路。
个体化治疗
02
根据患儿的基因型、病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
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
03
继续探索和研发新型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细胞免疫治疗等
,以期为患儿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谢谢
THANKS
案例一:小儿贫血的诊疗过程
总结词
诊疗过程详解
详细描述
介绍小儿贫血的诊疗过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标准 等环节,重点强调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的重要性。
案例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过程
总结词
诊疗过程详解
详细描述
介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过程,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 治疗方案等环节,重点强调个体化治疗和长期随访的重要性。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总论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绪论 •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与特点 •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绪论
CHAPTER
血液系统的基本概念
血液系统是人体内负责产生红细 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维持 体内液体平衡、免疫功能和运输
白细胞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尤其对 于某些难治性疾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免疫治疗的探索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在小儿血液系统疾病中展现出良 好的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病因学研究
01
深入探讨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
提供更多思路。
个体化治疗
02
根据患儿的基因型、病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
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
03
继续探索和研发新型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细胞免疫治疗等
,以期为患儿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谢谢
THANKS
案例一:小儿贫血的诊疗过程
总结词
诊疗过程详解
详细描述
介绍小儿贫血的诊疗过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标准 等环节,重点强调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的重要性。
案例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过程
总结词
诊疗过程详解
详细描述
介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过程,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 治疗方案等环节,重点强调个体化治疗和长期随访的重要性。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总论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绪论 •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与特点 • 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绪论
CHAPTER
血液系统的基本概念
血液系统是人体内负责产生红细 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维持 体内液体平衡、免疫功能和运输
白细胞疾病
小儿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健康教育课件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特定族群如地中海地区、非洲及亚洲部分地 区的儿童更易受影响。
这些地区的遗传背景可能导致某些基因突变 的高发。
谁会受到影响?
家族史
如果家庭中有类似病史,儿童患病的风险会 增加。
进行遗传咨询可以帮助家庭了解风险,做出 知情决策。
谁会受到影响?
年龄
通常在婴儿期或幼儿期被诊断,早期识别有 助于及时治疗。
对于患儿及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疾 病带来的压力。
心理健康同样是儿童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谢谢观看
小儿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 血健康教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与管理? 5. 如何预防与支持?
什么是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 性贫血?
什么是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定义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是一种由遗传因素 引起的贫血,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生成不足。
需定期监测血液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 情变化。
监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预防与支持?
如何预防与支持? 遗传咨询
有家族史的家庭可以通过遗传咨询了解风险。
遗传咨询能提供科学的生育建议。
如何预防与支持? 早期筛查
新生儿筛查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贫血问题。
早期干预能改善小儿的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与支持? 心理支持
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与预 后。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
如发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何时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骨髓检查:
C. 血红蛋白分析检查
D. 红细胞脆性试验
G. 特殊检查:RBC酶、抗人球蛋白试 验等
11
五.贫血的治疗原则
• 去除病因:是治疗贫血的关键 • 一般疗法 • 药物治疗
• 输血疗法:适应症?输血量?方法?洗
• 造血干细胞移植
• 治疗并发症
1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
一 铁的代谢 (一)人体内铁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 体内总铁量:成年男性约为 50mg/kg ; 女性约为35mg/kg;新生儿约为75mg/kg。 总铁量的64%用于合成血红蛋白, 3.2%合成肌红蛋白,约32%以铁蛋白及 含铁血黄素形式储存于肝、脾及骨髓中。
5
3、失血性贫血: (1)、急性:急性创伤、手术中急性 出血、急性内脏破裂、战伤、 严重开放性骨折等。 (2)、慢性:溃疡病、钩虫病、肠道 息肉、青春期女孩功能性子宫 出血等。
6
(三) 形态分类: MCV(fl) MCH(pg)
MCHC(%)
正常值 80-94 28-32 32-38(33%+-2) 大细胞性 >94 >32 32-38 正细胞性 84-94 28-32 32-38 单纯小细胞性 <80 <28 32-38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28(30) <32 注:MCV=CHT*103/RBC(系数) MCH=Hb/RBC (系数) MCHC=Hb*10-3/CHT
2
二、贫血的分类 (一)程度分类:分四度: (1)一般标准: (2)新生儿: 轻度:90g-正常下限/L 轻度:120-144g/L 中度:60-90g/L 中度:90-120g/L 重度:30-60g/L 重度:60-90g/L 极重度:<30g/L 极重度:<60g/L
3
(二)病因分类: 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1)造血物质缺乏:如缺铁性贫血、 巨幼 细胞贫血等 (2)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障等。 (3)其他:感染、癌症、慢性肾病等 引起
小儿贫血
双辽卫校 陈广志
1
小
儿
贫
血(Anemia)
一.定义: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 血 红蛋白量 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根据WHO的资料, Hb低于下列值为贫血: 6个月 -6岁 < 110g/L; 6岁-14岁< 120g/L ( 海拔每升高1000米,血红蛋白上升4% ) <6个月婴儿,我国暂时规定,低于下列值为 贫血:新生儿<145g/L; 1-4月<90g/L; 4-6月 <100g/L。
铁进入肠黏膜细胞 红细胞破坏的铁
另一部分→血中+转铁蛋白 → 运 送至需铁及储铁组织(如骨髓)利用; 未被利用的铁+去铁蛋白→铁蛋白→ 储存备用铁。
15
(四)铁的储存与利用 1、储存: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储藏。 2、利用: F2+ +去铁蛋白→
还原酶 氧化酶
铁蛋白→→→F2+ 释出 →→→ F3+ + 转 铁蛋白→骨髓造血组织→铁进入幼红细胞+原 扑啉→ 血红素+珠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
13
(二)铁的来源 1,、食物中摄取的铁:动物性食物含 铁高且为血红素铁,吸收率达10%-25%;植 物性食物的铁为非血红素铁而吸收率低约 1.7%-7.9%;乳制品含铁量均低。 2、衰老破坏的红细胞释放的铁:几乎全部 被再利用。 (三)铁的吸收和运转 1、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14
2,、运转: 一部分+去铁蛋白→铁蛋白→暂存细胞内
4
2、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内在异常 A. 膜结构异常:遗传球….遗传椭…. B. 酶缺乏:G-6PD、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C. Hb合成或结构异常:地中海贫血 (2) 红细胞外在因素: A. 免疫因素:体内存在破坏红细胞的 抗体 B. 非免疫因素:如药物、毒物、理化 因素、感染、脾功能亢进
18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缺铁的原因 1、先天储铁不足: 2、铁摄入量不足:A内源性:主要来源 B外源性(1)食物中缺铁 (2 )影响铁吸收因素 3、生长发育快: 4、铁的吸收障碍: 5、铁的丢失过多:
19
(二)缺铁对各系统的影响 • 1、血液:缺铁时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 量不足,细胞浆较少,但对细胞的分 裂、增殖影响较小,故引起小细胞低 色素性贫血。 缺铁引起贫血要经过三个阶段: ⑴ 铁减少期(ID):仅储存铁减少 ⑵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 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铁亦不足,但循 环中血红蛋白量尚不减少
16
(五)铁的排泄和需要量 排泄量:正常小儿约为15µg /kg/d 早产儿:2㎎/㎏/d 需要量:4月-3岁:1㎎/㎏/d (六)胎儿和儿童期铁代谢的特点 • 胎儿期: 以孕期后3个月获铁量最多。胎儿平均 每日从母体获铁4㎎。足月儿从母体所获铁 足够生后4-5月用。早产儿易缺铁。
17
• 婴幼儿期: 生后一周至2-3月时不易出现缺 铁,4月后对铁的需要增加,而乳汁品含铁 量低,故6月-2或3岁缺铁的发生率高。 • 儿童期和青春期: 较少缺铁。缺铁原因:食物搭配 不合理;钩虫、蛲虫感染的隐性失血;性成 熟期对铁的需要增加,少女月经失铁。
20
⑶ 缺铁性贫血期(IDA): 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一些非血液 系统症状如神经、循环、免疫等系统症状 • 2、其他 ⑴ 影响肌红蛋白合成 ⑵ 使多种含铁酶(氧化酶类)活性降低 与神经系统的症状有关 ⑶ 引起皮肤、黏膜上皮损害 (4)引起免疫功能降低
7
三、 贫血的临床表现 1. 一般表现 2. 造血器官反应 3. 各系统症状 A.循环和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神经系统
8
四、贫血的诊断要点
1、病史 {新生儿-溶血、2-3月生理性
A. 发病年龄{婴幼儿-营养性、年长儿-白再障
B. 病程经过和伴随症状:起病急缓,伴症如 黄疸、Hb尿、出血、骨骼疼痛、神经系统症状 等
C.个人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
D. 家族史:遗传球、椭、地中海、G6PD
9
• 2、体格检查
A. 生长发育
B. 营养状况
C. 皮肤、黏膜
D. 指甲和毛发
E. 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10
• 3、实验室检查
A.外周血象:1、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大 小、 形态及染色情况 、2、网织 红细胞 计数、3、白细胞 计数和血小板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