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 讲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1.1862 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 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 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 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 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2.(2010年北京文综)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

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 魏源 B .王韬C .宋教仁 D .胡适

3.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

想主张?( )

A. 魏源 B .李鸿章C .康有为 D .孙中山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

推断是( )

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②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思潮

③维新变法思想兴起④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A. 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B .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 .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5.(2010年海南单科)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 ,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 。这一“变局论” ( )

A. 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 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 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 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6.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 •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 •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 •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 •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 (2011年山东潍坊三县质检)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 鸦片战争一一开眼看世界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一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 中日甲午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9. (2011年江苏单科)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 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 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 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 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10・(2011年福建厦门质检)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 •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 .反对专制统治

11. (2011年浙江文综)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12.“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

件的评价?()

A.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二解体太缓慢了。这种速度,不但不能满足少数先觉者的期待,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使中国免受挨打的耻辱与覆亡的危险,这样,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三在1911 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 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 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 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的?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

义?

(2) 材料二中“政治体制的改革” 指什么事件?结合改革措施说明,为什么在慈禧看来,政改将加速权势集团的崩溃?

(3) 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 19 世纪90 年代以后”思想“加速” 、“发狂”的主要原因。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

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惟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 4文档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