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客套话中的礼仪常识

合集下载

中英拜访礼仪知识

中英拜访礼仪知识

中英拜访礼仪知识英国拜访英国人邀请他人赴宴一般都会提前告知,收到邀请后要尽快答复能否出席,有变故时应尽早通知主人,解释并道歉。

到别人家拜访做客,要先敲门,等主人说“请进”方可入内。

握手礼是英国人使用最多的见面礼节。

在一般情况下,与他人见面时,英国人即不会像美国人那样随随便便地“嗨”上一声作罢,也不会像法国人那样非要跟对方热烈地拥抱、亲吻不可。

进门后,男子若戴帽子,要脱帽以示向主人致意;女士不必如此,但也要先向主人问好后再就座。

在告辞时握别表示感谢,受到款待之后可以致电或发邮件再次致谢中国拜访礼仪1.拜访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如果双方有约,应准时赴约。

万一因故不得不迟到或取消访问,应立即通知对方。

2.到达拜访地点后,如果与接待者是第一次见面,应主动递上名片,或作自我介绍。

对熟人可握手问候。

3.如果接待者因故不能马上接待,应安静地等候,有抽烟习惯的人,要注意观察该场所是否有禁止吸烟的警示。

如果等待时间过久,可向有关人员说明,并另定时间,不要显现出不耐烦。

4.与接待者的意见相左,不要争论不休。

对接待者提供的帮助要致以谢意,但不要过分。

5.谈话时开门见山,不要海阔天空,浪费时间。

6.要注意观察接待者的举止表情,适可而止,当接待者有不耐烦或有为难的表现时,应转换话题或口气,当接待者有结束会见的表示时,应立即起身告辞。

中英的礼仪差异1.问候礼仪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是对西方人来说,“吃了吗?”的问候语是有请客的意思,当问完这句话后,如果对方回答“还没有”,就应该请客吃饭。

而“上哪?”这种打招呼的方式对西方国家友人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

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

在西方,这种问候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西方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大多有两类:第一,谈天气。

外交礼仪常识

外交礼仪常识

外交礼仪常识外交礼仪常识1握手是许多国家见面或分别时的常见礼仪。

从体态语角度说,把握这一体态含有感谢、慰问、祝贺、鼓励、亲切等意义。

与外国人见面的握手,握一下以示互敬即可。

过于握紧或用力摇手则是失礼的行为。

同西方女子握手,一般是握一下手尖即可,不可握时间过长或用力过大。

另外,与国外女子握手,一般要等对方先伸出后再握。

如果对方不想握手,可以点头示意。

与外国人见面握手,若自己是主人,应主动伸手,若是客人,应待对方伸出手再握。

上下级之间,一般是上级主动伸手;老小之间,一般是老者主动伸手。

在西方,男子握手时应先摘下帽子或手套,妇女则可以戴手套或帽子。

西方军人戴军帽同别人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再握手。

在国外,鞠躬礼也十分普遍。

日本人习惯行60度到90度的鞠躬礼以示恭敬对方。

朝鲜的妇女在行鞠躬礼时,一般是一手提裙,一手下垂鞠躬,面对客人微笑而立。

在西方,行鞠躬礼必须要立正、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以上体前倾18度为宜。

外交礼仪常识21、维护形象。

在交往活动中,每一名相关人员的一言一行,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形象,若是对自我形象毫不修饰,不但难言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而且亦属失礼行为。

所以我们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接待人员在公务活动中,都应时时刻刻注重个人言谈举止、服饰仪容,不可蓬头垢面、不修边幅。

2、不卑不亢。

这是事关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问题,不卑不亢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既不畏惧自卑、低三下四,又不自大狂傲、放肆嚣张,而要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一视同仁。

3、求同存异。

求同就是遵守国际惯例,取得共识、便于沟通、避免周折;存异就是注意“个性”;了解具体交往对象的礼仪习俗禁忌,并予以尊重。

4、入乡随俗。

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

接待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无条件地加以尊重,不可少见多怪、妄加非议。

5、信守约定。

国内外交往礼仪知识

国内外交往礼仪知识

国内外交往礼仪知识1、点头的礼物又称颔首礼,其适用场合主要是:遇熟人时,会场,剧院,歌厅,舞厅等不适合谈话的地方,同场合遇到已经见过多次面的人,遇多人却不能一一打招呼。

行点头礼的时候要不要戴帽子。

具体方法就是把头往下轻轻一点点,同时微笑着,不重复点头,不过度点头。

2、举手礼吧行举手礼,与行点头礼大体类似,是对较远距离熟人最好的问候。

行举手礼方法为:右手臂前伸,右手掌心相对,其余四指并拢,大拇指叉起,左右轻摆1~2次。

双手不上下左右摇摆,不可以用手背面对着对方的手摇摆。

3、脱帽礼上戴帽者应主动摘掉帽子,如走进别人住处、路上遇到熟人、与别人谈话、握手或做其他会面礼、走进娱乐场所、升国旗或奏国歌。

小姐们社交场合可不必脱帽。

4、注目礼也注目礼具体作法是:站起直立、挺胸收腹、两手自然下垂或者贴放体侧、微笑端庄、认真、双目直视行礼对象、或者跟着慢慢走动。

升国旗,游行检阅,剪彩揭幕和开业挂牌时,注目礼均适用。

5、拱手礼也拱手礼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会面礼。

现其适用场合,多为新年团拜活动、对长辈的祝寿、对朋友祝贺婚娶、生儿育女、升官发财、乔迁、对亲友的万分谢意、对海外华人第一次见面的久仰大名等。

拱手礼礼法:站起,上体直立,两手臂向前伸直,两手擎握拳于胸前,由上而下、或由内向外、有韵律地摇二摇。

6、鞠躬礼也鞠躬礼在我国现阶段主要用于对别人的感谢,领奖或者是讲演后的感谢,演员的谢幕,结婚或者是出席追悼活动。

行鞠躬礼时应摘帽直立,两眼注视受礼者后上体俯身前倾。

男士的手要贴在体侧裤线上,小姐的手要垂搭于腹前。

下弯越多,表示尊敬程度越高。

鞠躬尽瘁、逢年过节不鞠3次躬。

通常在追悼活动时,才会有三鞠躬仪式。

日本,韩国和朝鲜等国家对鞠躬礼的使用非常普遍。

7、合十礼也合十礼是两手十指合为一礼。

具体作法,为两掌十指相对合于腑前,五指指并拢朝上,掌尖和鼻尖几乎平齐,两掌外倾,两腿直立,上体稍欠俯首。

行礼时合十之手举得愈高,愈能显示对对方之敬意,但是原则上不应超过前额。

中西方文化礼貌原则内容

中西方文化礼貌原则内容

中西方文化礼貌原则内容文化礼貌是各种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合作和友好交流。

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原则,本文将分别从中西方的尊重对方、言辞礼貌、社交礼仪和态度谦和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尊重对方在中西方社会中,对他人的尊重是一种基本的礼貌原则。

然而,在表达尊重的方式上存在着差异。

中方的尊重主要体现在尊重长辈和上级、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隐私等方面。

在中方社会中,尊重长辈和上级被视为一种传统的美德。

人们会特别注意对待长辈和上级,遵循适当的礼节和称谓用语。

此外,中方人士通常会在讨论或决策时,给予他人充分的尊重和听取意见。

同时,中方人士也尊重他人的隐私,不会过问他人不愿意透露的私人信息。

而在西方社会中,尊重他人主要表现为尊重个人权利和选择、尊重他人的空间和隐私等方面。

在西方社会中,个人权利被视为一种基本的社会价值。

因此,人们会尊重他人的个人选择,不会干涉他人的决策和行为。

此外,在西方社会中,人们也注重尊重他人的空间和隐私,不会过分打扰他人或询问他人不愿透露的私人信息。

二、言辞礼貌言辞礼貌是中西方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不同的文化会对交流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有不同的要求。

在中方社会中,人们注重以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批评。

中方人士通常会使用含蓄和间接的说法,以避免冒犯他人。

此外,中方人士在交流时也会使用一些客套话和敬语,以展示对他人的尊重和好意。

而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注重直接和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西方人士会直接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批评,以促进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

此外,在西方社会中,人们在交流中通常比较直接和简短,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去客套和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中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文化中对待他人的方式和态度。

在中方社会中,人们注重社交活动中的亲密和热情。

在社交场合中,中方人士通常会主动向他人问候、打招呼和寒暄,以展示友好和尊重。

此外,中方人士还会注重礼品的赠送和接收,视为对他人的尊重和感谢。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吧!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1.座次安排:中国的是: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辈入座客人旁。

入座的时侯要从椅子的左边进入。

主人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切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如果是圆桌子,则对着大门的是主座。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其座次借西方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边或者第一主宾的右边。

在西方的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引宾客依次就座,一般座位的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的原则,男主宾先就座,其位置在女主人的右边,而女主宾则在男主宾的右边,其他的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入座。

2.上菜顺序:中餐的上菜顺序一般是先上凉菜、饮料或酒,然后是热菜、主食和汤,最后是水果和甜点。

而西方的上菜程序通常是:冷菜、海鲜、主菜、甜点、咖啡和水果。

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和开胃酒并用。

3.餐具:中餐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碟,碗、勺子等。

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通常放在菜盘的左上方,酒杯放在菜盘右上方。

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子、叉子、碗、盘子、碟子等。

4.餐巾:中餐在正式用餐前,服务员会为每人递上一·9·块热毛巾,它只能用来擦手,擦完手之后,应放回原来的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在宴会结束前,会再上一块湿毛巾用来擦嘴,千万不能用来擦汗、抹脸。

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要么放在盘子的旁边。

5.停菜方法:在中餐结束时,筷子应整齐地放在靠碗右边的桌上,并应等客人们都放下筷子以后,主人示意离席后方可以离开,不能自己吃完了放下筷子就走,这样做是很没礼貌的表现。

而在西餐结束的时候,要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地放在盘子上,而且要把柄放在盘子内以便于服务员收拾。

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西方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大多有两类:第一,谈天气.如英国人见面说:“今天天气不错呵!”这是因为英国终年西风带的影响,大西洋吹来的潮温气流使得天气无常,就连天气预报也没准,因此人们最关系天气.第二,谈近况.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谈,不涉及隐私,可以说:“最近好吗?”初次见面总要说:“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中西方待客态度总结

中西方待客态度总结

中西方待客态度总结
1、中西方打招呼方式的不同:众所周知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最爱说的一句就是吃了吗?或者“去哪儿啊?”而西方人见面的招呼礼仪一般都是围绕天气展开的。

2、服饰礼仪的不同: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

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

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

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

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中国用户平时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3、中西方告别方式不同:中国人的告别语一般都很直接的表达出要走了,请主人留步不用送了,怕给别人添麻烦而尽量简单带过。

在西方的告别礼仪中,往往是要得到对方同意的。

通常要提前几分钟将告别的意思暗示或委婉地向主人表达,并征得同意,才可离开。

4、有国就有礼,无论四大文明古国,还是近现代独立国家,国礼不可少。

因为人类史就是一场场斗争史。

战场之上、谈判桌前,讲“礼”都是不可或缺的行为规范。

虽然各个国家习俗不同,但现代国际礼仪还是被共同认可和执行的。

而国际礼仪和交际礼仪都有一定的惯例,总体发展趋势是:逐渐简化,
更加灵活,更加务实。

但平等是最重要的前提。

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待客文化由来已久。

待客之礼讲究的是:细致安排,恭迎礼让,热情接待。

还是要好好讲礼才能真正享理啊!正如唐代诗人张旭《山中留客》所写:“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

各国社交礼仪知识

各国社交礼仪知识

各国社交礼仪知识社交礼仪是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互动的关键。

了解其他国家的社交礼仪,尊重他们的传统和文化,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和跨文化交流。

以下是一些国家的社交礼仪知识的概述。

1.中国-在中国,尊重长辈和尊重上级是常见的社交礼仪。

握手是最常见的问候方式,但是在特殊场合,如见到长辈或重要客人时,鞠躬是一种示敬的方式。

在宴会上,中国人喜欢一起品尝多道菜,而不是个人点单。

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遵循一些禁忌是很重要的,如不要用筷子直接指向他人。

2.日本-在日本,社交礼仪非常注重细节。

握手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普遍,而是以鞠躬相互致意。

在日本,拜访他人的家时,脱鞋是必须的。

在用餐时,注意用纸巾擦嘴,不要直接用手。

在日本,宴会上的礼仪也非常重要,如预定座位、不吃完每一道菜等。

3.印度-在印度,家庭关系非常重要,尤其是长辈的尊重。

当与印度人见面时,握手和问候是常见的礼仪。

在印度,吃饭时通常使用右手,左手被认为是不洁净的。

此外,要尊重印度人的信仰和文化,不要触碰他人的头部,因为这被视为侮辱。

4.美国-在美国,握手是常见的问候方式。

美国的商务活动也注重时间效率,所以准时到达非常重要。

美国人之间在公共场合更注重个人空间,不喜欢身体接触。

当与美国人交流时,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是被认为是积极的。

5.法国-在法国,对于社交礼仪非常注重,特别是在正式场合。

握手和亲吻脸颊是常见的问候方式,但数量和次序有所不同。

在宴会上,法国人喜欢品尝多种美食,并注重与他人的良好对话和互动。

6.英国-在英国,握手是最常见的问候方式。

英国人有一些固定的礼仪规范,如不要提到政治、宗教或个人收入。

在英国,喝茶是非常受欢迎的传统活动,尤其是下午茶。

7.巴西-在巴西,人们之间的身体接触是常见的,如亲吻脸颊和拥抱。

握手也是一种常见的问候方式。

在巴西文化中,放松和享受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8.韩国-在韩国,身份和地位非常重要,年龄比自己大的人需要给予更多的尊重。

中西待客礼仪文化

中西待客礼仪文化

一、宴会礼仪(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要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

因此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

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也,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

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

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

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

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

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

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

她不会像中国习惯那样,请你先吃。

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

(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

(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

(8)如果嘴里有了一根刺,就应悄悄地,尽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将它取出,放在盘子边沿上,别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此外,我对法国餐桌礼仪的忌讳有些了解,如后:二、法国餐桌礼仪七忌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

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

在点菜时自己应选定想吃的食物,如果看遍菜牌也没有头绪的话,可请侍应为你推荐餐厅的招牌菜,但要给明确的表示,如想吃海鲜、不吃红肉等,切记事事拿不定主意,只懂说“是但(随便也罢)”的人只会为同台客人添加麻烦。

用餐要注意的细节甚多,但其实大部分也是日常的礼仪,只要保持冷静,不做大动作,不出声响或阻碍别人用餐的话已算合格。

中西方客套话礼仪 客套话常识

中西方客套话礼仪 客套话常识
赞扬
我们对于赞扬或恭维自己的话,虽然心里高兴,表面上多半不会直接接受,甚至会否定一番。如我们赞扬一位朋友身体好,会说:“你身体真好,满面红光。”对方的回答也许是:“哪里?您可不知道,我虚有其表,潜在三高(血压、血脂、血糖)。”而西方人则不同,听到人们恭维自己健康、漂亮,会感到非常自豪,会高兴地表示感谢。
待客
我们招待客人,尽管餐桌上鸡鸭鱼肉样样都有,还是常说,没什么好吃的,随便吃点儿。我们自认为是谦虚,可西方人思维方式同我们不一样,会觉得你虚伪、不真诚,明明摆着那么多好吃的东西,怎么可以当面瞎说呢?在西方,主人举行宴会,在客人面前,不会像我们那样谦虚,常常会说,菜肴都是精心制作的,希望客人喜欢。客人要及时赞美主人厨艺精湛、食品好吃。典型的客套话有:“味道好极了”、“这道菜简直是一件艺术品”。如果还想吃某菜,可说“这道菜真好吃”,主人会对你的夸奖感到高兴,并会表示应是“别着急!别摔着、碰着!”而译成英语,只能是“Please go(walk) slowly!”汉语本意的影子不见了。对此,西方人士会疑惑,难以理解主人的心意,心想“我得赶快回家,孩子还等着我呢。为什么要我慢走?”送客到门外,我们会说“请留步”,就是希望不麻烦主人,不劳累主人远送的意思。这句话简直无法译成英语,非要直译,就是“Please stop here!”这会让西方人士一头雾水,为什么要客人站住?是否动一动,就会发生什么危险?在西方,告别时客人常说的话是:“我想,我们得说再见了。今天我们聊得非常愉快!”主人则会回应:“有空再来”、“多保重”、或“代问你的父母好”等。
中西方客套话礼仪客套话常识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文章——中西方客套话礼仪客套话常识。
迎客
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常说“一路辛苦”,以体现主人对客人一路风尘仆仆的关怀、慰问心情。我们觉得,类似这样的客套话文雅、得体,可是,西方人就难以理解,因为直译: “You must be tired after such a long trip?” “to be tired”不仅是“辛苦”,也有“精疲力尽”的意思。在西方,只在人们身体病弱时,才会这样问候。比较符合中文原意的译法,看不到“辛苦”二字:“Did you have a good flight?”(一路飞行可顺利?)

外事礼宾礼仪知识

外事礼宾礼仪知识

外事礼宾礼仪知识一、见面礼节在中国,传统的见面礼节是握手,表达欢迎和友好的意愿。

而在某些国家,如日本,鞠躬是更为常见的礼节。

在握手或鞠躬时,要面带微笑,眼神直接接触,以显示诚意。

同时,注意姿态放松、自然,不必过于紧张。

二、服饰仪容在正式的外交场合,着装应得体,符合场合的氛围。

男性应着西装,女性则可以选择套装或晚礼服。

颜色上,深色系更为庄重。

此外,注意保持衣物整洁,避免有明显的褶皱。

仪容方面,应保持整洁、干净,不化过于浓重的妆容。

三、言谈举止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应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避免涉及敏感话题。

同时,使用礼貌用语,表达清晰、简洁。

在倾听对方发言时,要给予充分的关注,不随意打断。

适当的肢体语言也能增强沟通效果,如点头表示理解。

四、场所礼仪在不同的场所,如办公室、宴会厅、会议室等,礼仪要求各不相同。

例如,在办公室中要保持安静,不在公共场合大声讲话;在宴会厅中要注意座位安排和用餐规矩;在会议室中则要注意发言顺序和时间控制。

五、礼品赠送在某些场合下,如国家元首访问,互赠礼物是一种常见的礼仪。

选择礼物时,应考虑到对方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

同时,礼物的包装要精美,附上适当的卡片,写明寓意和祝福。

在赠送时,要表达出真诚的祝福和心意。

六、餐饮习俗在涉外交往中,了解对方的餐饮习俗非常重要。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

例如,在西方国家,餐具的使用和餐巾的折叠都有一定的规矩;而在中国,餐饮礼仪则更加注重主客之间的互动和谦让。

七、社交活动在涉外交往中,社交活动是增进友谊和了解的重要途径。

参加社交活动时,应遵守主办方的规定和礼仪要求。

例如,参加舞会时要注意着装要求和舞伴的选择;参加茶话会时要注意座位安排和交流方式。

八、国际礼仪差异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的不同,国际礼仪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涉外交往中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某些国家亲吻礼较为常见,而在另一些国家则较为罕见。

又如,在一些国家鞠躬是常见的致意方式,而在另一些国家则更倾向于握手致意。

中西方拜访礼仪_商务礼仪_

中西方拜访礼仪_商务礼仪_

中西方拜访礼仪因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所以在行为举止和礼仪的习惯上有很大的区别,中西方拜访礼仪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拜访礼仪1事先预约,不做不速之客。

拜访友人,务必选好时机,事先约定,这是进行拜访活动的首要原则。

一般而言,当决定要去拜访某位友人,应写信或打电话取得联系,约定宾主双方都认为比较合适的会面地点和时间,并把访问的意图告诉对方。

预约的语言、口气应该是友好、请求、商量式的,而不能是强求命令式的。

在对外交往中,未曾约定的拜会,属失礼之举,是不受欢迎的。

因事急或事先并无约定,但又必须前往时,则应尽量避免在深夜打搅对方;如万不得已非得在休息时间约见对方不可时,则应见到主人立即致歉,说“对不起,打搅了” ,并说明打搅的原因。

2如期而至,不做失约之客。

宾主双方约定了会面的具体时间,作为访问者应履约守时如期而至。

既不能随意变动时间,打乱主人的安排,也不能迟到或早到,准时到达才最为得体。

如因故迟到,应向主人道歉。

如因故失约,应在事先诚恳而婉转地说明。

在对外交往中,更应严格遵守时间,有的国家安排拜访时间常以分为计算单位,如拜访迟到10 分钟,对方就会谢绝拜会。

准时赴约是国际交往的基本要求。

3彬彬有礼,不做冒失之客。

无论是办公室或是寓所拜访,一般要坚持“客听主安排”的原则。

如是到主人寓所拜访,作为客人进入主人寓所之前,应轻轻叩门或按门铃,待有回音或有人开门相让,方可进入。

若是主人亲自开门相迎,见面后应热情向其问好;若是主人夫妇同时起身相迎,则应先问候女主人好。

若不认识出来开门的人,则应问:“请问,这是× × 先生的家吗?”得到准确回答方可进门。

当主人把来访者介绍给他的妻子或丈夫相识,或向来访者介绍家人时,都要热情地向对方点头致意或握手问好。

见到主人的长辈应恭敬地请安,并问候家中其他成员。

当主人请坐时,应道声“谢谢” ,并按主人指点的座位入坐。

中西方待客礼仪

中西方待客礼仪
中西方待客礼仪
在中国
• 1.客人敲门或门铃响时,应尽快答应,开门后应对客人说 “请进”。 • 2.客人进来,应起立热情迎接。如果是家中不够干净整齐, 显得凌乱,要做些必要的整理,并向客人致歉。 • 3.若是吃饭时来客人,要热情邀请客人一同进餐。客人吃 过饭后,要送上热毛巾,并另换热茶。 • 4.客人来时,如自己恰巧有事不能相陪,要先打招呼,致 以歉意,并安排家属陪着,然后再去干自己的事。 • 5.和客人喝茶时,敬茶须用双手端送,并放在客人右边。 • 6.介绍客人时,须先将家属向客人介绍。 • 7.客人要回时,应挽留,客人如坚持要回去,则不要勉强 挽留。 • 8.送客应到大门外,分手告别时,应招呼“慢走”“次来访的生客,不论是有 地位、有钱的,还是一般人员,都要热情相迎。如果是有 约而来者,更应主动迎接。 • 对不速之客的到来,不能拒之门外或表现出不高兴,使客 人进退两难。应该尽快让进屋里,问明来访目的,酌情处 理。 • 万一客人来访时,自己正欲出门,如不是急事或有约,应 先陪客人;如有急事或约会必须离开,也应了解客人来访 意图,视情况另约见面时间。 • ②事先如果知道客人要来,应该打扫和整理一下房间,备 好茶水等。 • 客人来时要让座、敬茶。敬茶的茶具要清洁,茶叶投放得 要适量,不能多而苦,也不能少而淡。每次倒茶八分满, 便于客人端用。敬茶时双手端杯,一手执耳,一手托底。 续茶时将杯子拿离桌子,以免把水滴到桌上或客人身上。
• 接待客人用餐时的礼仪
• 中国人,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着想。 这表现在待客和做客上,尽责的客人总是尽量 不去麻烦主人,不让主人破费,因而对于主人 的招待总是要礼貌地加以谢绝。比如,主人问 客人想喝点什么,客人一般会说“ 不渴”或 “不用麻烦了”;主人在餐桌上为客人斟酒, 客人总要加以推辞,说“够了,够了”,而事 实上,客人并不一定是不想喝,往往只是客气 而已。所以,称职的主人不会直接问客人想要 什么,而是主动揣摩客人的需求,并积极地给 予满足。在餐桌上,殷勤好客的主人总是不停 地给客人劝酒劝菜。

外交礼仪常识

外交礼仪常识

外交礼仪常识
1. 外交礼仪中,尊重可是超级重要的哦!就像你去朋友家做客,肯定要礼貌对待人家呀。

比如在国际场合,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习俗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可不能随便嘲笑或贬低哦。

2. 说话的技巧在外交礼仪中也不能小瞧呀!想想看,如果你跟人说话总是冲得很,谁会喜欢跟你交流呀。

在外交场合,措辞要得体,语气要恰当,别像个炮仗一样一点就着。

3. 着装得体也是外交礼仪的一部分呢!这就好比去参加一场盛大的派对,你不得穿得整齐漂亮点嘛。

参加外交活动时,合适的着装能体现你的素养和对场合的重视。

4. 见面的礼节也有讲究哟!你见到好朋友还会打招呼呢,对吧?在外交中,握手、微笑等简单的动作都可能传递很多信息,一定要做得恰到好处。

5. 礼物的交换可也是一门学问呀!就像你给特别的人精心挑选礼物一样。

在外交中,合适的礼物能增进感情,可别随便拿个东西就送人啦!
6. 倾听在外交礼仪中也很关键呢!你总不能一直自己说个不停吧。

要认真听别人讲话,理解对方的意图和需求,这样交流才能顺畅呀。

7. 细节决定成败在外交礼仪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啊!一点小失误可能就会引发大问题。

比如安排活动时,时间、地点等都要精确无误,就像你精心准备一场约会一样。

总之,外交礼仪常识真的很重要,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别因为一些小细节而搞砸了重要的外交场合哦!。

中西方 社交礼仪

中西方 社交礼仪

2、亲属称谓
• 亲属称谓主要是用来称呼家庭或家族中亲属成 员的。 • 在中国封建大家族中,几代同堂,少则几十人, 多则几百人,甚至几千人聚居在一起,人员之 间关系复杂,亲属之间称谓词不仅数量众多, 而且分类精细。 • 《尔雅〃释亲》解释家族称谓约100种,赵元 任在《中国人的各种称呼语》(Chinese Terms of Address)一书中列举了种亲属称呼 语114种,每种称呼语又有正式名称、直称与 比较文气的称呼之分。 • 中国人讲究称呼得体,就是指称呼者应该严格 遵守‚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贫富轻重皆有称‛ 的原则。
五、邀约的礼仪
• 在人际交往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实际需 要,经常需要对一定的交往对象发出约 请,邀请对方出席某项活动,或是前来 作客,这类性质的活动被称为邀约,在 日常生活中,邀约也被称为邀请。
• 在西方,邀约一般相当诚恳,邀请别人 赴宴,参加社交活动时,最重要是双方 协商对于彼此都方便的时间安排要充分 尊重,所以涉及的时间则是双方协商的 结果。 • 而在中国文化中,请别人参加某项活动 往往是给别人面子,被邀请看作是一种 荣誉,因此时间主要由主人来定,而且 在交往过程中双方尽量说些客套话,协 商程度低。
(二)致谢——频繁致谢见外吗?
• ‚Thank you‛是西方文化里使用频率 最高的礼貌用语之一。这两个字几乎可 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是父 母与子女、兄弟姊妹、夫妻这种具有亲 密关系的人之间也不例外,这不是客气, 而是对他人的尊重。 • 在致谢语的使用频率上,中国社会要大 大地低于西方社会,中国人在亲人之间 或亲密的人之间多不言谢,一般只有在 别人提供了重要且有效的帮助时,才会 说‚谢谢‛。
(二)中国人的称呼方式
• 中国人历来很重视称谓,《古今称谓 词典》收录了中国人人际称谓约一万 多条。 • 有学者将称谓语分为姓名称谓、亲属 称谓、社交称谓等七大类。

中西方拜访礼仪差异_商务礼仪_

中西方拜访礼仪差异_商务礼仪_

中西方拜访礼仪差异由于中西方社交礼仪上存在着差异,中西方人士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常常会发生误会和冲突,其根本原因则是文化环境的差异形成的认知差异。

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中西方的礼仪差异,希望能帮到您。

中西方拜访礼仪差异:在称谓和称呼方面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

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

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XX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

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中西方拜访礼仪差异: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

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

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

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

因此是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致意礼节。

见面、道别时的礼貌演变到今天就是“你好”、“再见”两个短语,客气的顶多再互相握下手,在各种古怪疾病流行的今天显得简洁而卫生而又体面。

然而西方国家,见面就要先送贴面礼、亲吻礼和吻手礼,让我们很不习惯也不能接受。

中西方拜访礼仪差异:在宴客方面,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

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

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饮酒成为中国人宴请宾朋、交际应酬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中西方见面礼仪差异具体有哪些

中西方见面礼仪差异具体有哪些

中西方见面礼仪差异具体有哪些中西文化关系问题在当今多元文化语境下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那么你们知道中西见面的礼仪有什么差异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西见面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中西见面礼仪西方人见面时互相之间不问长问短,不拉家常,双方寒暄时的话题不痛不痒,无关紧要,例如:A: Good morning,Peter!(早上好! 彼得先生!)B: Good morning,David!(早上好! 大为先生!)A: Nice to meetyou!(见到你真高兴。

)B: Nice to meetyou, too!(我也是。

)A: It’s a nice daytoday.(今天天气真好。

)B: Yeah, but itwas not good yesterday.(是啊,昨天天气不好。

)A: Bye, have anice weekend!(再见,周末愉快。

)B: The same toyou, bye!(周末愉快,再见!)双方都是中国人的话,见面时就比西方人热情多了,例如:甲: 喂,老李,怎么这么巧?乙: 咦,这不是小王吗? 去哪儿啊?甲: 去公司加班。

乙: 周六还加班?老婆没意见?甲: 没办法,她带孩子出去了。

乙: 孩子多大啦?你现在住哪里?房子买了吗?甲: 买了2年了。

乙: (开始查户口)按揭的?首付多少?甲: 要还30年,首付20%,所以要加班啊,你买好久了? 你现在那家单位工资待遇怎样?乙: 一般,我赶时间,下次再聊,再见!中国见面握手礼仪握手的标准方式:行至距握手对象1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用力适度,上下稍晃动3、4次,随即松开手,恢复原状。

与人握手,神态要专注、热情、友好、自然,面含笑容,目视对方双眼,同时向对方问候。

握手的先后顺序:男女之间握手,男方要等女方先伸手后才能握手,如女方不伸手,无握手之意,方可用点头或鞠躬致意;宾主之间,主人应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欢迎;长幼之间,年幼的要等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下级要等上级先伸手,以示尊重。

中西方的职场礼仪_职场礼仪_

中西方的职场礼仪_职场礼仪_

中西方的职场礼仪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一直都存在,所以我们在接触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客户时需要用与之相应的礼仪来接待。

对于职场人来说,中西方交际礼仪的不同需要牢牢掌握。

本文小编整理了中西方交际礼仪的不同点,希望每个职场人都能够进一步的去了解。

1、中西方招呼礼仪的不同众所周知,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最爱说的一句就是“吃了吗?”或者“去哪儿啊”。

而西方人见面的招呼礼仪一般都是围绕天气展开的,比如“今天的天气不错啊”等诸如此类的话。

或者说比较短时间的接触,中国人一般都是“忙着那?”并没有说要得到你确切的答案,其实也是在表达自己忙着呢,跟对方打个招呼就要走了等等。

而西方人一般都是以“Hello”“早上好!”“晚上好!”等问候的词语一笔带过。

2、中西方问好礼仪的不同中国人的问好方式在西方人眼里,会有探寻别人隐私的成分,当然我们中国人并不这样认为。

比如中国人表示亲切的问候方式会比较直接“你最近都忙什么呢?怎么那么就不见你”其实对于西方人来说我忙什么不需要想向你汇报,你这样的问题属于探寻别人隐私。

对于西方人而言,简单的一句“最忌好吗?”或者“好久不见”就可以概括了。

3、中西方的称谓礼仪不同我们中国人的称谓一般都会以辈分来区别,比如说我们会直接称呼“叔叔阿姨”或者“大伯大妈”,就连在路上碰到一个陌生人问路的时候,也会拿出这样的称谓“大哥大姐”等等。

但是在西方国家,我们往往听到最多的就是“夫人”、“先生”、“小姐”等等。

所以小编认为中国的称谓礼仪一般一般都带有一些亲情色彩。

4、中西方告别礼仪不同中国人的告别语一般都很直接的表达出自己要走了,请主人留步不用送了等等。

但是在西方的告别礼仪中,往往是要得到对方的同意的。

通常要提前几分钟将告别的意思暗示或委婉地向主人表达,并征得同意,然后才可以离开。

而且中国人的送别礼仪一般都是要把客人送到楼下,而西方人的礼仪一般都是把客人送到门口即可。

所以中西方礼仪的巨大不同也影响着我们众多的人在面对不同的人群时应该注意表现自己的礼仪,看看我们究竟用什么方式最合适。

中西日常礼仪区别

中西日常礼仪区别

印度:接拿东西不能用左手

去印度或中东旅游,吃饭和接东西, 只能用右手,绝对不能用左手。因为这 些国家的人一般是用左手洗澡、上厕所, 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净的。所以用左手 接食品是对主人最大的不礼貌。
意大利:忌随便坐地

到意大利佛罗伦萨或威尼斯大教 堂参观的游客须当心!如果走累了 想在教堂台阶或人行道边上坐下休 息一会儿,那就可能被处以50欧元 (近500元人民币)的罚款。


泰国人习惯合掌行见面礼。泰国人绝对不 用红笔签名,因为在泰国,人们用红笔把 死者姓名写在棺材上。 日本人不喜欢别人敬烟,他们习惯自己 牌号的烟。日本人忌讳“四”和“九”字, “四”在日语中发音与“死”和“苦”相 似。

伊朗:莫议论婴儿的眼睛

中国人夸婴儿总爱说:“看这 对水灵灵的大眼睛。”到伊朗您 可千万别议论婴儿的眼睛,伊朗 人对婴儿的眼睛最为敏感。


美国人平时比较随便,通常只招呼一声“嗨”, 哪怕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还可直呼对 方的名字表示亲热。但在正式场合,人们就较 注重礼仪。
交谈礼仪

与人交谈莫问私事,有些问题甚至谁的票等。西方人看到别人买来的 东西从不问价钱,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也不 会问“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啦?”之 类的话。

英国:讨厌过问私事

如果您去英国旅游,千万不能像在国内 一样,问人家“您去哪儿,吃饭了吗”这类 问题,中国人认为很热情,英国人会认为你 很粗鲁,他们讨厌别人过问他们的个人生活。 英国人更忌讳别人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 年龄,就连他家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 的,这些都是他个人生活的秘密,绝不允许 别人过问。

婚期忌: 除英国人而外,多数西方人严忌星期 六结婚,认为此日绝非黄道吉日。 扶老忌: 欧美的老人,多忌讳由别人来搀扶。 他们认为这有损于体面,是受轻视的表现。 拉手忌: 在许多拉美国家的街道上,男女之间 可以相挽拉手而行,但在同性者之间忌讳携 肩挽手。他们认为,公然搭肩携手的同性者, 必是令人鄙视的同性恋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客套话中的礼仪常识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中西方客套话中的礼仪常识]。

希望能帮助到你。

人际交往,常说客套话,尽管没实际内容,可总是不可缺少。

中西客套话多有不同。

迎客
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常说“一路辛苦”,以体现主人对客人一路风尘仆仆的关怀、慰问心情。

我们觉得,类似这样的客套话文雅、得体,可是,西方人就难以理解,因为直译: “You must be tired after such a long trip?” “to be tired”不仅是“辛苦”,也有“精疲力尽”的意思。

在西方,只在人们身体病弱时,才会这样问候。

比较符合中文原意的译法,看不到“辛苦”二字:“Did you have a good flight?”(一路飞行可顺利?)
待客
我们招待客人,尽管餐桌上鸡鸭鱼肉样样都有,还是常说,没什么好吃的,随便吃点儿。

我们自认为是谦虚,可西方人思维方式同我们不一样,会觉得你虚伪、不真诚,明明摆着那么多好吃的东西,怎么可以当面瞎说呢?在西方,主人举行宴会,在客人面前,不会像我们那样谦虚,常常会说,菜肴都是精心制作的,希望客人喜欢。

客人要及时赞美主人厨艺精湛、食品好吃。

典型的客套话有:“味道好极了”、“这道菜简直是一件艺术品”。

如果还想吃某菜,可说“这道菜真好吃”,主人会对你的夸奖感到高兴,并会表示感谢。

送客
我们送别客人,爱说“慢走”,本意应是“别着急!别摔着、碰着!”而译成英语,只能是“Please go(walk) slowly!”汉语本意的影子不见了。

对此,西方人士会疑惑,难以理解主人的心意,心想“我得赶快回家,孩子还等着我呢。

为什么要我慢走?”送客到门外,我们会说“请留步”,就是希望不麻烦主人,不劳累主人远送的意思。

这句话简直无法译成英语,非要直译,就是“Please stop here!”这会让西方人士一头雾水,为什么要客人站住?是否动一动,就会发生什么危险?在西方,告别时客人常说的话是:“我想,我们得说再见了。

今天我们聊得非常愉快!”主人则会回应:“有空再来”、“多保重”、或“代问你的父母好”等。

招呼
我们日常同朋友、同事打招呼,常常是“去哪儿”、“吃了没”等,让人感到亲切。

而在西方,如果这么招呼,会让人感到尴尬,会觉得你对人家的隐私有兴趣。

西方常见的招呼用语是:“你好”、“早上好”、“晚安”等。

我们看到某人在散步,会直接问:“遛弯儿呢?”西方人士可能理解不了,认为这纯粹是废话!没话找话!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或许只是“Hello”,或“Hou are you ?”就行了。

当然,西方人打招呼,也有啰嗦的时候,如“今天天气可真好,不是吗?”
赞扬
我们对于赞扬或恭维自己的话,虽然心里高兴,表面上多半不会直接接受,甚至会否定一番。

如我们赞扬一位朋友身体好,会说:“你身体真好,满面红光。

”对方的回答也许是:“哪里?您可不知道,我虚有其表,潜在三高(血压、血脂、血糖)。

”而西方人则不同,听到人们恭维自己健康、漂亮,会感到非常自豪,会高兴地表示感谢。

慰问我们慰问感冒病人,经常会说:“多喝点开水”、“穿暖和点”、“早点休息”等,病人会感到亲切温暖。

可在西方,这种慰问会有干涉隐私、指手画脚之嫌。

在西方,慰问病人多以“祝你早日恢复健康”之类话语表达。

隐私
我们中国人隐私观淡薄,而西方人独立意识强,不喜欢谈论岁数、财产等有关隐私的话题。

因此,在同他们聊天时,应避免出现“你是哪里人”、“多大岁数”、“结婚了没有“、“工资多少”等。

与他们聊天比较适宜的话题是天气、新闻、运动、读书等。

敬老
我们的文化传统强调尊老,所以遇到行路困难的老人,会主动上前搀扶,呼称他们为“老人
家”,会问“您老高寿?”等。

而在西方,老年人却不喜欢别人说自己年老。

他们觉得,“老”的含义就是“没本事”、“没用”、“可怜”。

以上就是[中西方客套话中的礼仪常识]。

希望给你带来帮助。

酒店服务礼仪的重要性有哪些
军人敬礼怎么敬军人敬礼礼仪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