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构造要求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构造要求
11.2.1组合梁截面高度不宜超过钢梁截面高度的2.5倍;混凝土板托高度`h_(c2)`不宜超过翼板厚度`h_(c1)`的1.倍;板托的顶面宽度不宜小于钢梁土翼缘宽度与`1.5h_(c2)`之和。
11.5.2组合梁边梁混凝士翼板的构造应满足图11.5.2的要求。
有板托时,伸出长度不宜小于`h_(c2)`;无板托时,应同时满足伸出钢梁中心线不小于I50mm、伸出钢梁翼缘边不小于50mm的要求。
图11.5.2边梁构造图11.5.3连续组合梁在中间支座负弯矩区的上部纵向钢筋及分布钢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设置。
11.5.4抗剪连接件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栓钉连接件钉头下表面或槽钢连接件上翼缘下表面高出翼板底部钢筋顶面不宜小于30mm;2连接件沿梁跨度方向的最大间距不应大于混凝土翼板(包括板托)厚度的4倍,且不大于40Omm;3连接件的外侧边缘与钢梁翼缘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mm;4连接件的外侧边缘至混凝土翼板边缘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5连接件顶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11.5.5栓钉连接件除应满足本规范第11.5.4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栓钉位置不正对钢梁腹板时,如钢梁上翼缘承受拉,则栓钉杆直径不应大于钢梁上翼缘厚度的1.5倍;如钢梁上翼缘不承受拉力,则栓钉杆直径不应大于钢梁上翼缘厚度的2.5倍。
2栓钉长度不应小于其杆径的4倍。
3栓钉沿梁轴线方向的间距不应小于杆径的6倍;垂直于梁轴线方向的间距不应小于杆径的4倍。
4用压型钢板做底模的组合梁,栓钉杆直径不宜大于19mm,混凝土凸肋宽度不应小于栓钉杆直径的2.5倍;栓钉高度`h_d`应符合`(h_e+30)≤h_d≤(h_e+75)`的要求(图11.3.2)。
11.5.6弯筋连接件除应符合本章第11.5.4条要求外,尚应满足以下规定:弯筋连接件宜采用直径不小于12mm的钢筋成对布置,用两条长度不小于4倍(I级钢筋)或5倍(II级钢筋)钢筋直径的侧焊缝焊接于钢梁翼缘上,其弯起角度一般为45。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3.1 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1)梁的一般构造钢筋混凝土梁的常用截面有矩形、T形、工形和花篮形等形式,如图图3.25梁的截面形式受弯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截面上将同时承受弯矩M和剪力y的作用。
在弯矩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横截面的(称为正截面)受弯破坏,在剪力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剪破坏,当受力钢筋过早切断、弯起或锚固不满足要求时,还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弯破坏。
一、梁和板的一般构造规定(一)梁的配筋构造1)梁的截面尺寸梁的截面高度h与梁的跨度l及所受荷载大小有关。
一般情况下,独立简支梁,其截面高度h与其跨度l的比值(称为高跨比) h/l=1/12—1/8 ;独立的悬臂梁h/l为1/6左右;多跨连续梁h/l=1/18—1/12 。
梁的截面宽度b与截面高度h的比值b/h,对于矩形截面一般为1/2.5~1/2;对于T形截面一般为1/3~1/2.5 。
为了统一模板尺寸便于施工,梁的常用宽度一般为180mm、200mm、220mm、250mm,250mm以上以50mm为模数;而梁的高度h一般为250mm、300 mm、…、1000mm等尺寸,当h≤800mm时以50mm为模数,当h>800mm时以1OOmm为模数。
2)梁的配筋梁中一般配置下列几种钢筋(图3.26):①纵向受力筋。
如①号筋,它是用来承受弯矩的钢筋。
纵向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为10-28mm,根数不得少于2根。
梁内受力纵筋的直径应尽可能相同;当采用不同的直径时,它们之间相差至少应为2mm以上,便于施工中容易用肉眼识别,但相差也不宜超过6mm。
②弯起钢筋。
如②、③号钢筋,它是由纵向受力钢筋弯起而成。
它的作用是:中间段同纵向受力钢筋一样,可以承受跨中正弯矩;弯起段可以承受剪力;弯起后的水平段有时还可以用来承受支座处的负弯矩。
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般是:当梁高h ≤800mm时为45°;当梁高h>800mm 时为60°图3.26梁的配筋形式③箍筋。
建筑力学与结构 第八章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单向板肋梁楼盖与双向板肋梁楼盖的划分原则
对于四边支承板: l2 / l1 ≥ 3时,短向受力,按单向板设计; l2 / l1 ≤ 2时,双向受力,按双向板设计; 2<l2 / l1 < 3时,宜按双向板设计,亦可按单向板设计,但长边方向配置足
够的构造钢筋。
l02 l01
楼盖的传力路线
单向板楼盖传力路线: 荷载→板→(沿短边)→次梁→主梁→柱或墙
活荷载4:第一 内支座-Mmax
活荷载5:第二 内支座-Mmax
要想得到构件上某截面的某种最不利内力,只需要将 恒载下的内力与上述活载情况下的内力进行组合,将求得各 组合的内力画在同一图上,以同一条基线绘出,便得到 “内力叠合图”,其外包线称为“内力包络图”。
A
B
C
D
承受均布荷载的五跨连续梁的弯矩包络图来说明,研究
对于民用建筑,当楼面梁的负荷范围较大时,负荷
范围内同时布满活荷载标准值的可能性较小,故可以对活
荷载标准值进行折减,见下表。
构件所在的位置
单向板楼盖荷载情况
板
板:负载宽度b=1m
板受到的均布恒荷载设计值g板= 恒载分项系数rG×钢筋混凝土材料重度r×板厚 h×负载宽度b+板面及板底构造层重量
板受到的均布活荷载设计值q板= 活载分项系数rQ×均布活荷载标准值qk×负载宽 度b
主梁
次梁
主梁沿纵向布置
若横向柱距大于纵向柱距较多 时,也可以沿纵向布置主梁。 这样可减小主梁的截面高度, 从而增大了室内净高。
只布置次梁,而不设主梁
在有中间走廊的房屋中,常可 利用中间纵墙承重,可以只布 置次梁而不设主梁。
次梁
主梁
次梁
结构平面布置注意问题
钢筋混凝土板的钢筋构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板的钢筋构造要求钢筋混凝土板的钢筋构造要求板配筋规定 : 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 :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
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 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 2 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 ;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 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 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为8~12mm;h 150mr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 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 70mm当板厚h 150mmi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 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 50mn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
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 a 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负筋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
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二、分布钢筋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 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 ; 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
1 、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型钢混凝土构造要求1
11.3型钢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11.3.1型钢混凝土梁应满足下列构造要求: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直径不宜大于25mm;型钢宜采用Q235及Q345级钢材;2梁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30%;3梁中型钢的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梁纵筋与型钢骨架的最小净距不应小于30mm,且不小于梁纵筋直径的1.5倍;4梁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超过二排,且第二排只宜在最外侧设置;5梁中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
如纵向钢筋需贯穿型钢柱腹板并以90°弯折固定在柱截面内时,抗震设计的弯折前直段长度不应小于0.4倍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弯折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非抗震设计的弯折前直段长度不应小于0.4倍钢筋锚固长度la,弯折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2倍纵向钢筋直径;6梁上开洞不宜大于梁截面高度的0.4倍,且不宜大于内含型钢高度的0.7倍,并应位于梁高及型钢高度的中间区域;7型钢混凝土悬臂梁自由端的纵向受力钢筋应设置专门的锚固件,型钢梁的自由端上宜设置栓钉。
11.3.2型钢混凝土梁沿梁全长箍筋的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箍筋的最小面积配筋率应符合本规程第6.3.4条第1款和第6.3.5条第4款的规定,且不应小于0.15%;2梁箍筋的直径和间距应符合表11.3.2的要求,且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梁截面高度的1/2。
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应加密,箍筋加密区范围,一级时取梁截面高度的2.0倍,二、三级时取梁截面高度的1.5倍;当梁净跨小于梁截面高度的4倍时,梁全跨箍筋应加密设置。
11.3.3当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型钢混凝土柱的轴压比不宜大于表11.3.3的限值。
11.3.4型钢混凝土柱的轴压比可按下式计算:μN=N/(fcA+faAa)(11.3.4)式中μN———型钢混凝土柱的轴压比;N———考虑地震组合的柱轴向力设计值;A———扣除型钢后的混凝土截面面积;fc———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a———型钢的抗压强度设计值;Aa———型钢的截面面积。
板配筋构造要求
板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
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
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
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钢筋直径)。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负筋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
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二、分布钢筋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
1、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第二节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
分布钢筋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内侧,与受 力钢筋垂直,其作用是将荷载均匀地传递给 受力钢筋,在施工中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 同时也可抵抗因棍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而在 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应力。受力钢筋 可按构造配置,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 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 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 0.15% 。其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 250mm。
一、梁和板的一般构造规定 (一)梁的配筋构造 梁中通常配置有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弯起钢筋及架 立钢筋。当梁的截面高度较大时,还应在梁侧设置纵向构 造钢筋。梁内钢筋的形式和构造如图6-2-1所示。
纵向受拉钢筋布置于梁的受拉区,承受由弯矩产生的 拉应力,其直径和根数应通过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来确定。 梁中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级或HRB335级,常用直径 为12-32mm,当梁高h≥300mm,不应小于lOmm;当h<300mm 时,不应小于8mm。为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和便 于浇筑混凝土,梁上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 于30mm和1.5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下部纵向钢筋水平 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纵向钢筋应尽量布置在 一层,当一层排不下时可布置成两层,各层钢筋之间的净 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当梁的下部钢筋配置多于二层时, 二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中距应比下面层的中距增大一倍。 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纵向钢筋根数,当梁宽b≥lOOmm 时, 不宜少于2根;当梁宽b<lOOmm时,可为l根。
通常空心板的孔洞为圆孔,板的厚度通常为120mm、 180mm、240mm3种。板长多按房间的开间或进深的大小而 定,一般有L=3.Om,3.6m,…,6m,多按0.3m进级,板的 宽度通常有600mm、900mm和1200mm3种。
钢筋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构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构造要求1 一般规定1.1 立杆纵横向水平间距不应大于1200mm,底端应设有底支座或垫板;立杆连接应采用对接。
1.2水平杆在每步均应纵、横向设置并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连接。
1.3水平剪刀撑应在水平面上与纵横向水平杆形成45°~60°的夹角,并与立杆用旋转扣件相连接。
水平剪刀撑设置还需满足以下规定:(1)单榀水平剪刀撑宽度不应大于6m。
(2)同一平面水平剪刀撑需满设。
(3)水平剪刀撑应延伸至排架最外侧立杆。
1.4垂直剪刀撑应在垂直面上和立杆形成45°~60°的夹角,并与立杆用旋转扣件相连接。
垂直剪刀撑设置还需满足以下规定:(1)单榀垂直剪刀撑宽度不应大于6m。
(2)同一立面垂直剪刀撑需满设。
(3)垂直剪刀撑水平间距不应大于6m。
(4)垂直剪刀撑底部应延伸至支撑基础面,顶部应延伸至支架最顶层水平连杆。
(5)支架周边应设置垂直剪刀撑并形成封闭,设置位置距支架最外侧边不大于2m;支架中应部设置纵横向垂直剪刀撑。
(6)支架周边有主体结构时,应设置连墙件,有连墙件部位可不设竖向剪刀撑。
(7)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应靠近节点设置,偏离不应大于300mm,垂直间距不应大于2步,水平间距不应大于3跨。
1.5底部垫板是立杆底端或底支座和支撑基础之间的承载件。
垫板长度应大于1.2倍立杆的跨距。
1.6杆件搭接接长,搭接扣件数量不得少于2个,且扣件的间距应为450~800mm,扣件中心距离杆件端部不得小于100mm。
立杆搭接接头不得超过一个,同一步内的相邻立杆不能同时搭接。
1.7高低跨支架的支撑设置:立杆:距离高跨边应≥200mm;距离低跨边应≥100mm。
水平杆:必须至少延伸两跨,用扣件与立杆固定。
1.8支架中门洞、通道等临时设施构造的设置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等规范的规定。
2 支架高度不大于5m的构造要求2.1模板工程支撑系统的支架高度不大于5m,及最大竖向荷载标准值施工总荷载不大于10kN/m2时,通过计算可进行组合搭设。
钢筋混凝土楼板—预制混凝土楼板结构类型与细部构造(建筑构造)
板的结构布置与搁置要求
• 预制板的结构布置方式应根据房间的开间、进深来确 定。
• 板搁置在砖墙、梁上时,支撑长度一般不小于80mm、 60mm。
• 采用梁板式结构布置,板的支撑长度板缝一差般的处不理 小于80mm。 • 增加房屋的整体刚度。
2
预制板的结构布置与细部构造——板缝处理
板பைடு நூலகம்处理
*缝宽在20~50mm之间时,可用C20细
石混凝土现浇
*下口缝宽为50~200mm时,用C20细
石混凝土现浇并在缝中配纵向钢筋。
2024年2月20日2时32分
(a)板缝配筋 (b)用短钢筋与预制板吊钩焊接
整体性要求较高时的板缝处理
4
钢筋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构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构造要求,三维图解说工程二三事2020-01-13 17:41:231、一般规定1.1 立杆纵横向水平间距不应大于1200mm,底端应设有底支座或垫板;立杆连接应采用对接。
1.2水平杆在每步均应纵、横向设置并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连接。
1.3水平剪刀撑应在水平面上与纵横向水平杆形成45°~60°的夹角,并与立杆用旋转扣件相连接。
水平剪刀撑设置还需满足以下规定:(1)单榀水平剪刀撑宽度不应大于6m。
(2)同一平面水平剪刀撑需满设。
(3)水平剪刀撑应延伸至排架最外侧立杆。
1.4垂直剪刀撑应在垂直面上和立杆形成45°~60°的夹角,并与立杆用旋转扣件相连接。
垂直剪刀撑设置还需满足以下规定:(1)单榀垂直剪刀撑宽度不应大于6m。
(2)同一立面垂直剪刀撑需满设。
(3)垂直剪刀撑水平间距不应大于6m。
(4)垂直剪刀撑底部应延伸至支撑基础面,顶部应延伸至支架最顶层水平连杆。
(5)支架周边应设置垂直剪刀撑并形成封闭,设置位置距支架最外侧边不大于2m;支架中应部设置纵横向垂直剪刀撑。
(6)支架周边有主体结构时,应设置连墙件,有连墙件部位可不设竖向剪刀撑。
(7)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应靠近节点设置,偏离不应大于300mm,垂直间距不应大于2步,水平间距不应大于3跨。
1.5底部垫板是立杆底端或底支座和支撑基础之间的承载件。
垫板长度应大于1.2倍立杆的跨距。
1.6 杆件搭接接长,搭接扣件数量不得少于2个,且扣件的间距应为450~800mm,扣件中心距离杆件端部不得小于100mm。
立杆搭接接头不得超过一个,同一步内的相邻立杆不能同时搭接。
1.7高低跨支架的支撑设置:立杆:距离高跨边应≥200mm;距离低跨边应≥100mm。
水平杆:必须至少延伸两跨,用扣件与立杆固定。
1.8支架中门洞、通道等临时设施构造的设置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等规范的规定。
建筑结构与受力分析之钢筋混凝土梁板构造要求
根数:梁中受拉钢筋的根数不应少于2根,最好不 少于3~4根。纵向受力钢筋应尽量布置成一层。当一层 排不下时,可布置成两层,但应尽量避免出现两层以上 的受力钢筋,以免过多地影响截面受弯承载力。
•25
≥25
≥25 ≥d
≥30 并≥1.5d
≥25
h0 h
h0 h
≤200
≥25
≥70
≥25
≥25
≥d
•36
配置方法 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不宜大
于200 mm。
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用拉筋联系。拉筋直 径与箍筋直径相同,其间距常为箍筋间距的两 倍。
hw 侧向构 造筋
图3-6侧向构造钢筋
•37
小 结:
1. 板截面配筋的基本构造要求; 2. 梁截面配筋的基本构造要求;
•38
思考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受弯构件: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的构件,梁、 板典型的受弯构件 梁、板的一般构造
1.板的构造要求 板:一般为矩形、空心板、槽形板等。
•1
(1)板的截面尺寸 板的截面尺寸必须满足承载力、刚度和裂缝控制要求, 同时还应满足模数,以利模板定型化。
项次
1 2
板的厚度与计算跨度的比值
板的支承情 况
(e)四肢
•32
端部构造:应采用135°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 小于75mm,且不小于10d。
⑤纵向构造钢筋及拉筋 作用:当梁的截面高度较大时,为了防止在梁的侧 面产生垂直于梁轴线的收缩裂缝,同时也为了增强钢筋 骨架的刚度,增强梁的抗扭作用。
•33
梁钢筋图:二.梁板钢筋关系
•34
•35
设置条件: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
钢筋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一、前言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国家制定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该规范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全面的解读。
二、基本要求1.设计基本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满足力学平衡和稳定的基本要求;(2)满足使用功能和经济合理性的要求;(3)满足建筑节能、环保和耐久性的要求。
2.材料基本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2)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3)预应力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4)砖、石、砂、石膏等非金属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3.荷载基本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荷载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荷载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2)荷载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环境和地理条件;(3)荷载应根据可靠性要求进行选择和组合。
三、结构设计1.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形式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一般分为梁柱结构、框架结构、板壳结构、索杆结构等。
2.荷载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荷载计算应根据荷载特点和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包括常见的自重、活载、风载、地震作用等。
3.结构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分析应根据荷载计算结果进行,包括常见的静力分析、动力分析、稳定性分析等。
4.截面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截面设计应根据结构分析结果进行,包括常见的抗弯承载力设计、剪力承载力设计、轴心受压承载力设计等。
5.构件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件设计应根据结构分析和截面设计结果进行,包括常见的梁、柱、板、墙等构件的设计。
四、施工要求1.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混凝土应按设计要求配制;(2)混凝土应在规定时间内浇筑完毕;(3)混凝土应在规定时间内养护。
2.钢筋安装钢筋安装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图要求;(2)钢筋应按规定间距和间隔安装;(3)钢筋的连接应符合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构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构造要求范本一: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构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具有重要的承载和支撑作用。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本文档将从多个方面详细说明构造要求。
2. 操纵性要求2.1 梁板结构的尺寸和间距要求梁板结构的尺寸和间距的确定是构造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梁板的尺寸要满足设计要求,考虑到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大梁板结构的间距应根据荷载大小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设置。
2.2 钢筋的布置要求梁板结构中的钢筋布置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确保结构的受力性能。
在布置钢筋时,需要考虑梁板结构的受力分析和荷载特性。
3. 施工要求3.1 梁板结构的施工顺序梁板结构的施工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通常情况下,先施工梁,再施工板。
3.2 浇筑混凝土的要求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浇筑均匀,严禁出现空洞和浆砂现象。
同时,浇筑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也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 检验要求4.1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强度检验钢筋混凝土梁板的强度检验是确保结构质量的重要环节。
应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构件强度的检验,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
4.2 钢筋的拉力试验钢筋的拉力试验可以检验钢筋的抗拉性能。
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钢筋的质量和可靠性。
5.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设计图纸和规范标准,供读者参考使用。
6. 法律名词及注释6.1 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是指国家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和规定的文件,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等。
6.2 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是指混凝土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的最大抗压荷载与截面积之比。
范本二: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构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对于建筑物的承重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档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说明构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的构造要求
第一种:边柱和角柱柱头构造
能锚入梁内的柱纵筋
梁底标高
无法锚入梁内的柱纵筋
第二种:边柱和角柱柱头构造
d为梁面筋直径 分两批截断
梁底标高
伸入梁内的柱筋 面积不少于65%
第三种:边柱与角柱的柱头构造 柱外侧纵向钢筋配筋率≥1.2%时,宜分两批截断
第四种:边柱和角柱柱头构造 (梁、柱配筋率较高时)
第三种
楼面
楼面
第四种:变截面
第五种:变截面
相邻纵筋交错机 械连接或闪光接 缝对焊连接
楼面
楼面
相邻纵筋交错机械 连接或闪光接缝对 焊连接
第六种:变截面
第七种:变截面
按上柱钢筋 直径计算
上柱比下柱 多出的钢筋 按上柱钢筋直 径计算
楼面
楼面
上柱较大 直径钢筋
第八种:上柱比下柱多出的钢筋
第九种:上柱钢筋比下柱大
加强对砼的养护,减少砼的温度变化,防止屋面板开裂,在砼达到 设计强度后,及时按建施图施工屋面防水及隔热层。 3、 框架端节点处,梁纵筋在柱内的水平投影长度小于0.4la时,端部 应采用机械锚固措施。 4、 本工程防雷接地对土建的要求详见电施图纸。 5、 本工程所有构件的焊接,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的有关要求。 6、 凡未注明的非受力铁件连接焊缝高度均为6mm,但不大于被焊构件 的厚度或直径。
筋采用直螺纹套筒接头)
3、焊接接头 (1)受拉钢筋: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面积百分率:≤50%。 (2)纵向受压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保护层厚度
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且应符合下表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各种内力组合情况下的内力图,画在同一张图上,形 成内力叠合图,其外包线称为“内力包络图”。
11
分析以下两跨连续梁的弯矩包络图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12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梁高度h主-板的厚度h板) ×负载宽度L1+梁侧 抹灰重量
主梁受到的集中活荷载设计值Q主=
板面活载设计值q板×负载面积L1×L2 8
模块5 结构设计计算
三、内力计算(求内力)
受弯构件所需要求的内力为M和V
计算方法:弹性法和塑性法
弹性法严谨,配筋量多。 塑性法经济,但易开裂,下列构件不能采用,
①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 ②对裂缝宽度有较高要求的结构; ③重要部位的结构。
9
弹性法计算内力
10
(1)荷载的最不利组合
满布的恒荷载+最不利的活荷载布置 活荷载最不利的布置原则: 1)求某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然 后隔跨布置活荷载; 2)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 荷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荷载。 3)求某支座边最大剪力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 荷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荷载,与支座最大负弯矩的布置 相同。
力的作用。附加横向钢筋有附加箍筋(不少于2φ 6)和附 加吊筋(不少于2φ 12)两种类型,宜优先选用附加箍筋。
23
4)主梁与次梁相交处上部钢筋布置按下图:
计算主梁负筋时,单排筋h0=h-(55~60)mm,双排筋 h0=h-(80~90)mm 板受力负筋
项系数rg×钢混材料重度r×次梁宽度b×(次
梁高度h次-板的厚度h板)+梁侧抹灰重量
次梁受到的均布活荷载设计值q次= 板面活载设计值q板×负载宽度L1
7
主梁的荷载:
主梁: 负载面积L1×L2
主梁受到的集中恒荷载设计值G主=
次梁恒载设计值g次×负载宽度L2+恒载分
项系数rg×钢混材料重度r×主梁宽度b×(主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0
40
40
80
90
80
30
30
90
90
30
30
13
90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当等跨、等截面和活载与恒载之比小于等于3时,纵筋的 弯起和截断可按下图布置,否则按包络图布置。
21
22
3、主梁的构造要求 1) 主梁伸入墙内的支撑长度不应小于 于370mm。 2)主梁的截面尺寸:满足此高跨比(1/14~1/8)和高宽比 (1/3~1/2)要求一般不必作挠度和裂缝宽度验算。 3)主梁与次梁交接处,应设置附加横向钢筋,以承受集中
15
模块5 结构设计计算
板中受力钢筋的布置
(a)弯起式配筋 (b)分离式配筋;
当等跨或跨度 相差不超过20%
当q g≤ 3时
a= ln
4
当 qg>3时
a = ln 3
弯起数量为跨中 钢筋的1/3~1/2
16
此外受力筋与板的短边平行,直径在6到12毫米之间,直径不宜 多于两种;间距一般≥ 70㎜;当板厚厚hh≤150㎜时,不应大于 200mm;当板厚h >150㎜时,不应大于 于1.5h,且不应大于 于250mm。
一、结构平面布置(布结构)
布置原则:计算方便(尽量对称、等跨、等截面和同材料) 符合模数。
1、布置方案
2、经济跨度 板:1.8-2.7m
次梁:4-6m 主梁:5-1 8m
二、计算简图(定简图)
单向板肋形楼盖中的板、次梁、主梁均整浇在一起。 为便于计算,一般不考虑整体作用,将整个楼盖分解 为板、次梁、主梁三类构件单独进行计算。在计算简 图中,需反映出构件的支承条件、计算跨度、计算跨 数、荷载分布、荷载大小等。
(4)板中构造钢筋: A.分布筋:平行于长跨,布置于板底部,受力筋之上,如下图:
≥受力钢筋的15%,直径≥6mm,间距≤250,集中荷载较大或 露天构件,分布钢筋间距≤200mm
17
B.与主梁垂直的附加负筋:如下图: A A
板
板受力钢筋
A
主梁
附加负筋间距应 200mm,
直径不宜小于8mm
次梁
⑴ 支承条件 墙体作为构件的铰支座; 次梁作为板的铰支座; 主梁作为次梁的铰支座;
主梁与柱的线刚度比大于5时, 柱作为主梁的铰支座,反之,按框架结构计算。2
(2) 计算跨度 弹性取中心 塑性取边线
3
(3) 计算跨数 跨数不超过5跨,按实际情况, 超过5跨,可按5跨计算。
(4)荷载分布和大小 恒载:结构自重、构造层重、隔墙、永久性设备重… 活载:人员荷载、家具荷载、临时性设备重量…
A
18
C.嵌固在墙体内的附加负筋:
19
D. 现浇板上开洞时,
a)见图(a),当b(或d)≤300mm时; b)见图(b),当300mm≤b(或d)≤1000mm时; c)见图(c),当b(或d)>1000mm时,或孔洞周边有较大集中荷载时, 应在洞边设肋梁。
20
2、次梁的构造要求 1) 次梁的一般构造同受弯构件,次梁伸入墙内的支撑长度 不应小于 于240mm。 2) 截面尺寸满足高跨比(1/18-1/12)和宽高比(1/3- 1/2)的要求时,一般不必作使用阶段挠度和裂缝宽度要求。 3)次梁构造要求:纵筋布置有弯起式和分离式。
120
40 90
40 90
14
四、配筋计算和构造(配钢筋)
1、板的构造要求 (1) 板厚要求:一般≥60mm
简支板≥l/35,连续板≥l/40。 (2) 板的支承长度应满足受力筋在支座内锚固长度的要求, 且一般不小于120mm (3) 受力钢筋的构造要求。
配筋方式:弯起式和分离式,见下图 。
满足一定条件时(等跨、等厚度,活载与恒载之比小于3等),可 直接按该图进行钢筋的弯起或截断,否则应作包络图。
4
5 结构设计计算
5
板的荷载:
板: 负载宽度 度b=1M
板受到的均布恒荷载设计值g板=
恒载分项系数rg×钢混材料重度r×板厚h ×负载宽度b+板面及板底构造层重量
板受到的均布活荷载设计值q板=
活载分项系数rq×均布活荷载标准值qk ×负载宽度b
6
次梁的荷载:
次梁: 负载宽度L1
次梁受到的均布恒荷载设计值g次= 板面恒载设计值g板×负载宽度L1+恒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