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洋洋民乐合奏谱
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喜洋洋教学案例和反思
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喜洋洋》教学案例和反思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发言乐观、争论喧闹,这是优势,也具备肯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但普遍存在对音乐赏识内容的学习兴趣不大的现象,并且有小局部学生学习自律性较差,因此,将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环境中,是达成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前提。
所以,我在课堂设计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赏识体验音乐作品。
教材分析:《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 aba 三段式,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乐曲欢愉快泼、热忱洋溢。
我们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赏识活动,感受乐曲的心情,丰富学生的审美阅历,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学生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制造的欢快,因此,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
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目标:(1)通过赏识,能生疏竹笛、板胡、二胡等乐器,并能听辨出它们的音色。
(2)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喧闹欢快的音乐心情,并能听辨分析出乐曲段落。
2、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欢快,并体验与同伴进展乐曲的创编伴奏等合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感受《喜洋洋》喧闹欢快的音乐心情,并能听辨乐曲段落。
教学难点:创编打击乐器伴奏,培育学生的创编与合作力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喜洋洋》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气氛。
【设计意图】通过欢快的音乐一开头就把学生带入了浓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师:很快活能和同学们一起进入欢快的音乐课堂。
同学们刚刚听到这段乐曲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生:快活的、欢快的、喜悦的····师:这首欢愉快泼的音乐能让你们想起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过年、节日〕二、听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1、整体听赏,感受心情师:同学们想到都是是些吵闹喜庆的场景。
是的,在这些喜庆的日子里人们载歌载舞,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庆与欢快。
音乐活动欣赏《喜洋洋》
音乐活动欣赏《喜洋洋》音乐欣赏活动指导思想:小学音乐欣赏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对丰富学生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听辩旋律的快慢、感知音乐主题、段落的变化;在培养学生良好聆听习惯的同时,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乐曲分析:民乐合奏曲《喜洋洋》是ABA三段式,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
乐曲运用明快的节奏和舒展的旋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愉快劳动合计幸福生活,表现了劳动人民喜气洋洋的精神风貌。
A段主要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其节奏紧凑富有跳动感,两支笛子在高音区重叠、加花美化旋律,二胡等拉弦乐器在中声部演奏连绵的旋律,弹拨乐器用分解和弦来伴奏,打击乐使用了强弱分明的击节方法,使这一乐段轻松活泼,热情洋溢,形象地描述了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愉快心情。
B段根据另一首山西民歌《碾糕面》改编而成,这个乐段节奏舒缓,旋律开阔,极富歌唱性,笛子、板胡、二胡施展各自的技巧,润饰旋律用抒情的乐段讴歌人们美好的生活。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这首乐曲没有通常的前奏及尾声,而是开宗明义,直奔主题。
两个主题之间只用两小节伴奏音形加以连接更使乐曲显得简洁凝练,结束时嘎然而止,给人以乐曲已终止,而喜悦之声犹闻在耳的感觉,令人百听不厌。
活动培养目标:感受与鉴赏培养目标:情感——引导学生聆听《喜洋洋》,感受乐曲情绪,体会中国民乐的风格特点。
认知——了解“节奏”在音乐表现中重要作用——节奏决定情绪。
创新——创造性的根据乐曲情绪选择合适的场景。
音乐活动重点:引导学生聆听乐曲《喜洋洋》,感受乐曲描绘的情景,体会民族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力。
音乐活动难点:引导学生聆听乐曲,了解节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乐曲结构。
一、民乐合奏: 喜洋洋 将军令 演奏:乐队全体 二、笛子独奏:
泰达音乐广场演出节目单一、民乐合奏:
将军令
演奏:国乐艺术团乐队
二、笛子独奏:
牧民新歌
演奏:伊大为
伴奏:国乐艺术团乐队
三、轻音乐:
彩云追月
演奏:国乐艺术团乐队
四、男声独唱:
木鱼石的传说
牡丹之歌
演唱:张作海
五、京胡与乐队:
夜深沉
京胡演奏:赵英达
伴奏:国乐艺术团乐队
六、广东音乐:
平湖秋月
步步高
演奏:国乐艺术团乐队
七、轻音乐:
喜洋洋
京调
演奏:国乐艺术团乐队
八、民乐合奏:
梁祝
演奏:国乐艺术团乐队
九、女声独唱: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祝酒歌
演唱:王慧
十、民乐合奏:
大寨红花遍地开
花好月圆
拉德斯基进行曲
演奏:国乐艺术团乐队。
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喜洋洋教学案例和反思
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喜洋洋》教学案例和反思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发言积极、讨论热烈,这是优势,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普遍存在对音乐欣赏内容的学习兴趣不大的现象,并且有小部分学生学习自律性较差,因此,将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环境中,是达成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前提。
所以,我在课堂设计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欣赏体验音乐作品。
教材分析:《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
我们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学生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欣赏,能认识竹笛、板胡、二胡等乐器,并能听辨出它们的音色。
(2)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听辨分析出乐曲段落。
2、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快乐,并体验与同伴进行乐曲的创编伴奏等合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感受《喜洋洋》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听辨乐曲段落。
教学难点:创编打击乐器伴奏,培养学生的创编与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喜洋洋》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气氛。
【设计意图】通过欢快的音乐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浓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师: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进入快乐的音乐课堂。
同学们刚才听到这段乐曲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生:高兴的、欢快的、喜悦的······师:这首欢快活泼的音乐能让你们想起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过年、节日)二、听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1、整体听赏,感受情绪师:同学们想到都是是些热闹喜庆的场景。
是的,在这些喜庆的日子里人们载歌载舞,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庆与欢乐。
喜洋洋教案
喜洋洋教案喜洋洋教案喜洋洋教案1【活动目标】1、演奏《喜洋洋》乐曲,感受音乐ABA的结构和乐曲喜洋洋的情绪。
2、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打击乐器演奏,享受集体合作的快乐。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音乐、ppt、打击乐器(双响筒,碰铃,铃鼓)【活动重点难点】1、重点:演奏《喜洋洋》乐曲,感受音乐ABA的结构。
2、难点: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打击乐器演奏。
【活动过程】一、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约2分钟)师:我们来听一首曲子,听完说说这首曲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幼1:听起来很热闹(感觉很热闹)幼2:很欢快幼3:像过年了师:这是一首很欢快、热闹的的乐曲,过年,过节的时候大家有时会听到,感觉喜气洋洋的、很开心,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喜洋洋。
"来;自.大;考吧;幼.师网;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曲子,大家听听这个音乐可以分为几段?二、听辨乐句节奏,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约20分钟)1、出示乐句节奏图谱,感受乐曲ABA结构(约15分钟)师:音乐听完了,你觉得这个乐曲,能分成几段?幼1:两段师:听得很认真,还有其他的吗?幼2:三段师:为什么这样分段?幼:第一段很快,有点热闹,第二段有点慢,第三段又很快师:听音乐的感受不一样,所以表达也不一样,是的这个音乐是ABA式的三段体,第一段感觉很热闹,像一群人在敲锣打鼓,第二段很舒缓像大家在一起跳舞,第三段跳完舞大家又开开心心的在一起迎新年(重复第一段)师:出示PPT,这里有两条乐句的节奏,一条是A段的,一条是B段的,你们来听一听那句是A段的,那句是B段的?再听一遍音乐,听辨乐句的节奏师:音乐结束了,谁来说说哪条乐句是A 段的,哪条乐句是B段的?幼:第一条是A段的,第二条是B段的。
师:说一下这样分的理由幼:因为第一段很热闹,他的节奏很快,所以第一条是A段的,第二段很舒缓,他的节奏就慢一些,所以第二条是B段的。
喜洋洋 音乐教案 民乐
喜洋洋音乐教案民乐教案标题:喜洋洋音乐教案-民乐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乐。
2. 学习并演奏喜洋洋这首民乐曲目。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喜洋洋音乐曲目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民乐乐器(如二胡、琵琶、扬琴等)。
3. 课堂上使用的乐器(如手鼓、铃铛等)。
4. 图片或视频资源,介绍中国传统音乐和民乐乐器。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民乐的了解和认识。
探究(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喜洋洋这首民乐曲目,并播放相关的音乐录音或视频。
2. 向学生展示民乐乐器的图片或视频,解释每种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式。
3. 分组让学生尝试演奏不同的民乐乐器,让他们亲身体验民乐演奏的乐趣。
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民乐乐器进行合奏练习。
2.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分配乐器的不同部分给不同的学生负责。
3. 指导学生练习演奏喜洋洋这首民乐曲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演奏水平。
展示(10分钟):1. 邀请每个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合奏演奏。
2. 学生们互相欣赏和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鼓励他们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总结(5分钟):1. 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音乐和民乐的重要性,以及学习音乐的意义。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民乐演奏家到校进行音乐讲座或表演。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或民乐演出。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演奏其他民乐曲目,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奏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对民乐乐器的理解和演奏技巧的提高。
3. 收集学生对喜洋洋这首民乐曲目的反馈和评价。
教案撰写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同时,教案的撰写需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以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打击乐活动《喜洋洋》大班音乐教案奏谱反思
幼儿园打击乐活动《喜洋洋》大班音乐教案奏谱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并体验打击乐器奏谱的乐趣,认识《喜洋洋》这首歌曲。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意识,提高打击乐器演奏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喜洋洋》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使用打击乐器进行奏谱练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3. 开展小组合作演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导入新课:向幼儿介绍《喜洋洋》这首歌曲,播放歌曲让幼儿聆听并感受其欢快的节奏。
3. 学习歌曲:教唱《喜洋洋》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学唱。
4. 打击乐器奏谱练习:为幼儿分发打击乐器,如铃鼓、木鱼等,指导幼儿根据歌曲节奏进行奏谱练习。
5. 小组合作演奏: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合作演奏《喜洋洋》歌曲。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打击乐器奏谱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节奏感和协调性。
2. 评估幼儿在小组合作演奏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3. 收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喜洋洋》歌曲的相关图片和文字介绍。
2. 打击乐器:铃鼓、木鱼等。
3. 音响设备:播放《喜洋洋》歌曲的音乐文件。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2.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让幼儿跟随模仿。
3. 小组合作: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演奏任务。
4. 正面反馈: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避免打击乐器造成的伤害。
2.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个别指导。
3. 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教育幼儿遵守活动规则。
欣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引子的节奏明快,富有跳跃感,使得整个乐曲在一开始就充满了活力和 生机。
03
旋律
引子的旋律简单、明了,易于记忆,使得听众能够快速地进入乐曲的情
境。
主题
主题
乐曲的核心部分,通常由主要的乐器演奏,表现乐曲的主要情感和意境。在《喜洋洋》中 ,主题由二胡、笛子等主要乐器演奏,旋律优美、流畅,表现出欢快、喜悦的情绪。
欣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 简介 • 曲目结构 • 音乐特色 • 演奏技巧 • 音乐情感 • 总结与感悟
01
简介
曲目背景
《喜洋洋》是一首经典的民乐合奏曲目,源自中国,具有浓 厚的民族特色。这首曲目以欢快、热烈的旋律和节奏为特点 ,表现了人们喜悦、欢庆的情感。
该曲目在创作过程中汲取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如民间小 调、戏曲音乐等,同时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使得 整首曲目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活力。
演奏者们精湛的演奏技巧,将这首曲目演绎得淋漓尽致, 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让人陶醉其中。
曲目的文化内涵
《喜洋洋》这首曲目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它传递出人 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时刻的珍视,让人在欣赏音乐的 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对生活的感悟
01
积极乐观的态度
通过欣赏《喜洋洋》这首曲目,我领 悟到生活中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珍惜每一个美好的时刻,勇敢面对 挑战和困难。
节奏
主题的节奏相对稳定,变化较少,使得整个乐曲的氛围更加平和、宁静。
旋律
主题的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音乐特色,使得听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 民乐的魅力。
副歌
副歌
乐曲的高潮部分,通常由全体乐器共同演奏,强调乐曲的主题和情感。在《喜洋烈,将整个乐曲的情绪推向高潮。
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喜洋洋 民乐合奏曲》教案
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喜洋洋民乐合奏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喜洋洋民乐合奏曲》是我国著名的民乐合奏曲,选自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这首曲子以欢快的旋律和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器演奏,展现了我国民乐的独特魅力。
本曲以吹、拉、弹、唱等多种演奏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奏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民乐知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民乐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民乐合奏曲《喜洋洋》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2.学会《喜洋洋》的旋律,能够参与演奏和合唱。
3.了解民族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喜洋洋》的旋律。
2.了解民族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3.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观看演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民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演奏或播放优秀演奏家的演奏,为学生提供模仿对象。
3.教学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演奏、合唱,提高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乐谱、图片、视频等。
2.民族乐器:二胡、琵琶、笛子等。
3.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4.教学用具:乐谱、录音机、耳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喜洋洋》的乐谱,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
简要介绍民乐合奏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优秀演奏家的《喜洋洋》演奏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民乐的魅力。
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奏《喜洋洋》片段,学生跟随演唱。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旋律,培养音乐节奏感。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按照乐谱进行演奏。
中班打击乐《喜洋洋》教案
打击乐《喜洋洋》
目标:
1.欣赏中国民乐《喜洋洋》,感受新年到来时敲锣打鼓、喜气洋洋的热闹气氛。
2.尝试在民乐中演奏,初步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准备:
1.节奏图谱、相关媒体、民乐《喜洋洋》
2.各类乐器:圆舞板、碰铃、双响筒
过程:
一、聊聊新年,聆听音乐。
1.倾听民乐《喜洋洋》入场,欣赏人们在新年里喜气洋洋的画面。
小结:这首乐曲就叫《喜洋洋》,它一首中国民乐,是用很多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
2.根据幼儿猜出的乐曲出示画面并倾听音乐。
民族乐器图片加配乐的声音,以此熟悉了解名族乐器。
二、欣赏乐曲,选择乐器大胆玩奏。
(一)倾听乐曲A段,选择乐器进行演奏。
1.“《喜洋洋》这首乐曲一共有三段,是ABA结构。
我们先来听A段。
”
2.出示图谱,选择乐器随A段进行集体演奏。
(二)倾听乐曲B段,选择乐器进行演奏。
1.B段音乐我们该选哪个乐器为它演奏呢?(碰铃)
2.出示图谱集体随B段演奏。
(三)进行轮奏表演。
1.幼儿轮流演奏A段和B段。
小结:一先一后轮流演奏的方法,叫轮奏。
3.交换乐器进行轮奏。
(三)尝试两种乐器合奏B段。
1.刚才一先一后叫轮奏,两种乐器一起演奏叫合奏。
2.幼儿使用乐器合奏。
(四)出示新图谱演奏
教师使用双响筒演奏A段。
(五)师幼集体演奏。
随音乐三种乐器集体演奏。
三、结束活动。
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喜洋洋 民乐合奏曲》教学设计
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喜洋洋民乐合奏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喜洋洋民乐合奏曲》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选自冀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这首曲子以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展现了草原牧民的幸福生活,反映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学生可以了解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善于模仿和感知音乐,对民族音乐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欣赏和演奏民族音乐时,可能对某些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把握不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民族音乐的特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喜洋洋》这首民乐合奏曲的背景、旋律和节奏特点。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让学生准确把握民族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2.重点:学会《喜洋洋》这首曲子的旋律和节奏,能够进行合奏表演。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喜洋洋》曲子的背景。
2.示范法:教师演奏民族乐器,展示演奏技巧。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合作法:学生进行合奏表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民族乐器,如二胡、笛子、琵琶等。
2.准备《喜洋洋》曲子的乐谱。
3.准备教学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喜洋洋》曲子,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看法,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喜洋洋》这首曲子的背景、旋律和节奏特点,让学生对曲子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如二胡的弓法、笛子的吹奏方法等。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合奏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如《茉莉花》、《梁祝》等,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丰富多样性。
喜洋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喜洋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喜洋洋》是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丰收之歌”的内容。
这是一首由我国著名的民乐大师刘明源作曲的民乐合奏曲,乐曲曲式为ABA三段体,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
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节奏感很强,每个乐段都是四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是八拍。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
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养成健康的审美兴趣,逐步发展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情感的反应能力,在欣赏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表现能力,成为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音乐欣赏者。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乐曲的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体验民乐合奏的情绪及风格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听、想、动,聆听、欣赏、律动、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更贴切地感受,表现乐曲的情绪。
三、知识与技能:听辨了解竹笛、二胡、板胡的音色,演唱主题旋律,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编配伴奏。
教学重点欣赏民乐合奏《喜洋洋》,了解乐曲风格特点,分辨乐曲主题,熟悉主题旋律的主奏乐器,感受乐曲情绪及变化。
教学难点创编打击乐器伴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不同主题旋律情绪特点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木鱼、双响筒、鼓等打击乐器。
学生准备:课前了解中国民族乐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刚刚我们在踏着热闹、欢快的旋律走进了音乐课堂,这首乐曲能让你们想起什么呢?过年、过节、节日。
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的脸上都喜气洋洋,也是我们听到这首乐曲最多的时候。
[设计意图]:通过欢快的音乐,在课堂开始就把学生带入浓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揭题埋下伏笔。
二、新课教学(一)感受主题一1.介绍竹笛师:我们来听一听这段旋律,你能听出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吗?竹笛是中国传统乐器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
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