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

合集下载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一、课标要求认识两宋时期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二、教材分析1、单元分析第三单元展现了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辽宋夏金元时期。

共包含三课(9课、10课、11课)内容,共同体现的时代特征为:民族大交融、政权大交流、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化、思想大繁荣。

2、本课地位分析首先,在“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方面,本课上承隋唐时期的经济与社会,下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其次,在“辽宋夏金元这一特定时段”方面,本课内容对理解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3、本课主题分析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的繁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方面,而经济的变化发展也带动了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的变化、文化的发展。

根据单元引言以及课标要求,本课教学主旨是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

4、本课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三单元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从内容上看,本课上承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的政治与民族状况,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

本课通过四个子目(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和科技)讲述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概况,从而认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变化特征。

本课每一子目内容包含一个学习聚焦,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每一子目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内容的重难点。

三、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关于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的能力,能从教材和史料中大致了解到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但高一学生还没有形成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系统思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3.教学重点:强调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民族关系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b.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c.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2.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地图、文献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特点及其影响;各民族政权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互动。
2.难点: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2.练习题类型: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
3.教师批改与反馈: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深入剖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特点。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
(四)总结归纳
1. 教师组织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2.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特点,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问:“你们知道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我国历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吗?”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导入做铺垫。
3. 教师简要介绍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如政治、地理等方面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如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等方面的进步。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历史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景象,如农业发展、手工业技艺、商业繁荣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亮点二:史料实证教学
本案例注重史料实证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历史事实。如在讲授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时,教师展示了当时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等方面的史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他们的史证意识。
3. 亮点三:小组合作学习
本案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如在讲授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结构时,教师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共同研究某一时期的社会结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变化。

(1)农业发展成就显著,稻麦复种制的运用使得粮食产量提高,出现了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

(2)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3)经济中心的南移促进了交通的便利发展,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4)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变化,门第观念淡化,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国家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2.时空观念:了解历史上经济中心南移的过程,分析其原因,并在南移过程中带来哪些影响3.史料实证:使学生在运用图片史料、文字史料进行实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提升史学素养。

4.家国情怀: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提高民族自信子女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难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等方面出现新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课前准备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3.多媒体、粉笔、教科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多媒体出示图片及材料:夫妻对坐宴饮图材料一: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邓广铭漆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材料二: 11一13世纪,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与前代比较,没有任何一个领域不显示出根本变化……一个新世界诞了!——【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师:宋人的生活和消费水准明显超过唐朝,结合图片及材料引出本课内容:本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新课讲授: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前两个自然段和“历史纵横”部分,分小组回答农业发展的表现。

生:阅读并讨论后分小组回答。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

第十一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➊教学目标一、运用唯物史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各领域的新发展,体会这一时期经济领域的不同以往的新变化二、通过史料分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是宋元时期的突出现象;认识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等领域产生的影响三、分析辽宋夏金元社会变化,提高对社会变化的解释水平,增强对中华文明成就的自豪感,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与信心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表现教学难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➌教学过程设计一、农业(以宋朝为主)1、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盛行,土地兼并现象普遍。

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并较少受到契约关系外的人身束缚2、耕种技术: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已在南方普及(也有某地一年三熟)3、灌溉工具:出现水转翻车、戽斗二、手工业1、棉纺织业(1)宋元时期棉花种植推广到全国(2)宋元时期形成麻、棉、丝三足鼎立局面(3)元朝黄道婆发明新式织布机2、矿冶业:北宋大量开采煤矿(取暖与冶炼)3、制瓷业(1)宋朝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2)元朝景德镇烧制成青花瓷;出现釉里红三、商业1、宋与辽夏金各政权经济密切,官方在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茶马互市2、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外贸税成为国库重要财源(重要港口:明州、泉州、广州)注:中国(瓷器、丝绸、茶叶)海外(香料、珠宝)3、北宋益州出现最早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4、宋代“市”彻底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晓市、夜市、庙会繁荣四、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表现(1)自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上呈现南多北少格局(3)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彻底完成,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粮仓(4)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为将南方财赋北运,开京杭大运河,并开辟长途海运航线2、原因(1)北方长期战乱,大量劳动力南迁并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工具(2)政治中心南移(南宋)更加快了南方的开发(3)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对外贸易条件也比北方优越3、影响:使南方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教育文化发达;促进了民族融合注: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导致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南宋时期,江浙一带成为全国人才集中地五、宋朝社会1、人口快速增长(过亿)(1)宋朝实际人口已经超过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2)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2、社会更加宽松自由(1)宋朝时门第观念发生根本改变:科举制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于平民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婚姻择偶也以当下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仅作了解(2)宋朝贱民阶层显著减少(人身不完全自由并受到歧视的群体):宋以前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来自雇佣(仅作了解)(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有了较明显的松动: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政府限制也较少;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并较少受到契约关系外的人身束缚(仅作了解)➍板书设计一、农业:土地兼并现象普遍、人身束缚较轻、一年两熟二、手工业:麻棉丝三足鼎立、宋朝五大名窑、元朝青花瓷三、商业:茶马互市、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纸币交子、宋代市彻底突破时空限制四、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五、宋朝社会:人口快速增长(过亿)、社会更加宽松自由➎课后反思一、还是没有更好的突出重点,存在面面俱到问题;导致本节课整体上时间还是相对紧张二、在调动学生和引导学生方面还有所欠缺,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进一步深入发掘三、文献史料一方面数量较少,另一方面质量较低。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2024年)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2024年)

“沉浸式”体验“宋人的十二时辰”——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对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教材分析】本课为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11 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主要介绍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和社会的发展和新变化,但是以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为历史叙述的主体,而每一领域的发展和出现的变化是有联系性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在了解该时期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新变化外,能够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全面的认识。

【学情分析与教学对策】高一阶段的学生已经能从教材和简单直接的史料中了解宋代农业和手工业较之前有明显的发展,初步感受到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教师在真实的史料情境中加以解释和引导;其次,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但是需要教师进一步分析梳理,才能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多重联系,厘清历史发展的内在脉络,能从最真实的历史情境中体会历史的变革,从民众的生活中体会到时代特征。

【教学立意】历史教学的“真实感”不能仅凭史料的堆砌与解读就完成,现代学生与古代相隔甚远,若凭借合适的历史教具,给课堂中的学生增添更多的体验感,特别是涉及经济与社会变革的主题教学,最好能在沉浸式的氛围中内化知识,也是服务于现实的上佳途径。

唯物史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城市的新发展,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时空观念:通过商业城市的崛起,海外贸易的路线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地域性与联动性。

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理解粮食产量大增使得人口增长,为手工业提供劳动力,经济作物的种植为手工业提供生产原料;了解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税收对国家财政的积极作用;了解纸币在宋元时期的发展,认识其产生于四川的原因。

总体理解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子目1、2)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二、教材分析本课为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主要介绍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和社会的发展和新变化。

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社会的变化。

每一领域的发展和出现的变化是有联系性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在了解该时期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新变化外,能够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全面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的能力,能从教材和简单直接的史料中了解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表现,但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还不足,需要教师引导;虽然通过第9、10课学习了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辽夏金元的统治,对该时期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需要教师分析梳理才能理解。

四、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城市的新发展,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时空观念:通过商业城市的出现,海外贸易的发展路线,四川地区纸币产生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地域性特点。

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理解农业发展是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粮食产量大增使得人口增长,为手工业提供劳动力,经济作物的种植为手工业提供生产原料;了解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税收对国家财政的积极作用;了解纸币在宋元时期的发展,认识其产生于四川的原因。

4、历史解释:分析两个子目之间的联系,理解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辽宋夏金元社会的进步。

5、家国情怀:分析辽宋夏金元社会变化,认识当时我国经济与社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增强对中华文明成就的自豪感,理解民族融合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五、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表现教学难点: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的原因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课又名《东京一日游》,设计思路是模拟教师带领同学在北宋的东京城进行一日旅游的情境,将相关知识融入观光景点,寓教于乐,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教学设计)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认识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新变化。

2.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

4.认识社会的新变化。

【学习重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学习难点】社会的新变化【学情分析】关于本节课的历史学生在初中多有接触,但只是对具体的史实有所了解。

因此,本堂课在初中的基础上做到进一步加深,开拓学生的视野。

不仅知道一件事是什么,更要知道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教学工具】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以辅助教学,内容包含这一时期相关史料、板书设计等;本课安排1课时。

【新课讲授】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辽宋夏金元这五个朝代在政治建设方面所取的的成就。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五个朝代在经济和社会去方面所取的成就。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节课的课标要求。

根据课标要求,重点是要大家掌握这一时期在经济和社会方面所出现的新变化。

(不要说那么或者不要说那么多)本节课分为四部分内容主要从经济和社会这两个方面概述前三个子目主要是经济方面出现的变化。

第四个子目是社会方面。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内容: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大家阅读教材,找出在农业方面发展的表现。

农业:1.粮食产量的提高:宋朝稻麦复种制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2.经济作物的种植:①一些地区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结构。

②棉花种植的推广:内地种植始于宋,推广于元。

(元朝黄道婆对棉纺技术革新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3.边疆地区的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手工业:1.制瓷业:宋朝:五大名窑元朝:出现彩瓷,青花和釉里红大量出口海外,中华文明新象征2.矿冶业:宋时煤大量开采,东京居民普遍使用;提高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3.印刷业: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推动文化普及带动造纸业发展(放图片瓷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过渡: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和产品。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揭秘“南海一号”的那个时代教案【课程分析】一、课标要求1.5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二、通史分析本课是在《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两课“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等“政治与军事”史实基础上,对“经济与社会新变化”的叙述。

下一课叙述“文化新变化”。

辽宋夏金元时虽政权较多,但从文明的整体看,宋朝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比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都要发达些,所以此时的经济与社会叙述总体以宋朝为主,兼顾其他少数民族政权。

宋朝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其他行业发展的基础。

因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占城稻和南方水气条件等因素的加持,宋代南方农业表现出轮作复种、一年多熟的技术进步。

这不但使粮食产量提高,还使粮食主产区发生转移、经济作物扩种。

农业发展直接促进了手工业发展。

丝棉纺织、制瓷、采矿、冶铁、造船、酿酒、造纸、印刷等众多行业发展非常迅速。

工农业发展使商品和社会价值总量皆增加,加上指南针技术的进步和国家财政需求,两宋的商业(尤其是外贸)空前发展。

大城市数量和经济功能增强、草市演变为市镇、海外贸易活跃,推动了货币的变化。

农工商的全面发展必然促使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不但在空间上表现出“南重”,还在人口数量、人才比重和文化中心方面多维度表现出“南重”。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人们嫁娶、职业选择、佃农经济地位等多个方面变化。

当然,辽宋夏金元的自由程度提高相对汉唐是一种历史进步。

但它也有历史局限性:在封建私有制下,普通人没有实现政治解放,获得的自由也不是真正自由。

宋人人身依附关系的减轻与当今社会主义下的人民自由不可同日而语。

三、资源分析1.教师用书教师用书对“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制发展”、“草市”、“榷场”、“交子”等都有详细的介绍,摘编这些材料用于课堂教学,对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很有帮助。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3.创设情境:通过展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地图,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我国的疆域变化,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特点:
a.农业生产的发展: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农作物种植的扩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的成就。
b.手工业的繁荣:介绍这一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如瓷器、纺织、矿冶等行业的成就。
3.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
4.倡导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历史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为我国的历史教学贡献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特点及其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难点:各民族政权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背景和原因。
(二)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文献、图片、图表等,生动形象地展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特点,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c.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各民族政权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背景和原因。
d.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中,我们将关注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探讨这些领域的变化对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各民族政权的经济政策,引导学生认识到政治稳定、民族融合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以具体实例展现当时社会的阶层变迁、民间风俗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思考、讨论,从而提高历史学科素养。此外,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本案例的教学,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历史知识,还能从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提供借鉴。
c.民族融合:阐述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习俗互鉴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中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有哪些特点?
b.这些经济发展特点是如何影响社会变迁的?
c.你认为民族融合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展,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建议。
2.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如辽国的建立、北宋的繁荣、南宋的抗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历史场景。
3.创设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当时的历史人物,体验历史事件,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历史场景,如市井、农田、官府等,让学生在场景中感受历史生活,提高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时期的历史奥秘。”
(二)讲授新知
1.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背景
a.介绍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政权的建立、地理位置、主要统治者等。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优秀教学案例
4. 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5. 教学策略:本节课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形成了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使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提高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展历史视野。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以导入新课为起点,通过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提高历史素养。同时,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提高学生的史鉴能力。最后,通过作业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风貌。
3.运用史料实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的历史观念。
4.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2.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索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
2.设计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历史问题。
3.组织小组分享,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2.教师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分析历史问题中的应用。
“在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时,我们要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方面进行分析。”
3.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讨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课后,希望大家能继续关注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c)课堂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d)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e)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作业与评价:
a)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认识。
2.组织学生就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的意义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
(五)课后作业
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历史比较法、史料分析法、图表法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线索,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国家的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 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 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和社会(公元960——1368年)【课标要求】:了解辽宋夏金元统治时期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1、多角度分析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进步。

运用联系、比较的观点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关系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了解宋元时期商业兴盛和城市繁荣的史实,理解边境榷场贸易、民间贸易与宋元政治形势、经济发展情况的关系。

3、分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程,了解其对科举制度的影响。

4、分析宋元时期社会的变化,了解市民阶层的崛起。

【学习重难点】:重点:分析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进步;了解宋元时期商业兴盛和城市繁荣的史实;分析宋元时期社会的变化难点:分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和影响【学习过程】:一、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师:列举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的新发展。

有学者把这一发展变化称之为农业革命。

之所以能称之为革命,说明它的变化之大,影响之深远。

宋朝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呢?1.农业的发展①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推广,产量提高②经济作物种植专业户的出现; 棉花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③户口增长,人口激增④边疆地区农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材料宋史学者评估,北宋的粮食商品率约为17%。

在江南,每个农户可以养活2.35个五口之家,粮食商品率达40%。

换言之,宋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大量粮食得以成为商品粮,流入市场;大批农业人口得以脱离土地束缚,进入城市生活,推动城市化进程。

生:影响推动商品化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2.手工业的进步A、制瓷业中国瓷器是人类贸易史上第一个全球化的商品,其流传之久远,使用之广泛,真正做到了中国智慧的全球共享。

中国瓷器对欧洲人的餐桌礼仪、室内装饰、生活品味、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制瓷技术有新发展;江南成为制瓷业的中心,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元朝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各朝代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提供丰富的史料,如古籍、文献、图片等,让学生在分析史料中深入了解历史。
1.教师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特点。
-辽:经济发展,重视农业与手工业;社会风气开放,文化交流频繁;佛教盛行。
-宋:经济繁荣,商业兴起;社会风气保守,重视儒家文化;科技发展,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
-夏: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发展;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如西夏文、建筑艺术等。
1.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提醒学生注意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各朝代之间的联系。
六、课后作业
1.复习本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下一课内容,为学习做好铺垫。
七、板书设计
1.板书课题: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2.板书内容:经济、社会、文化特点,各朝代关系及影响。
二、学情分析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总结。
三、课堂讲解
1.讲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特点。
2.分析各朝代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
四、课堂活动
1.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某一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展开讨论,分析其特点及成因。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再现历史场景,感受历史氛围。
五、课堂小结
3.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本节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三个方面;二是社会变迁,主要体现在人口迁移、城市发展和科技进步方面;三是民族关系,着重分析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与冲突。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史料解读、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场景,如农业丰收、商业贸易、城市繁华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2.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人物,如农民、商人、科技工作者等,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
3.故事引导:以历史故事为线索,引导学生走进历史,如讲述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进步、民族交融等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如“为什么经济重心南移?”“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哪些?”等。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针对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创设情境性问题:结合历史事件,设计具有情境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当时的科技工作者,你会如何推动科技发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2.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通过对辽宋夏金元时期多民族国家并存与交融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意识。
4.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报国的信念。
本节课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3.分析各个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内在联系,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话题,如:“辽代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宋代商业繁荣的原因”等。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在先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了解,掌握了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这一时期的详细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有较强的求知欲,希望了解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开展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
c.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经济与社知识。
2.针对难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以案例分析为主线,结合教材内容,剖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b.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这一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4.评价方式: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b.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论文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c.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发现自身不足,激发内在学习动力,促进自我成长。
5.教学反思:
2.强调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这一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现象。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手工业在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中的作用及影响;
-商业繁荣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及启示。
2.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在下一节课上与同学们分享你的研究成果。
提示:可以从以下人物或事件中进行选择:
-赵匡胤建立宋朝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
-学生通过观看、讨论、实践等方式,深入了解历史,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辉煌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理解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的简短论文,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论述充分,注重史论结合。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封建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对于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学生的了解尚显不足,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影响的认识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但对经济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学目标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选择一位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人物,结合其生平事迹和贡献,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人物评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
3.设计一份关于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时间轴,标注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其贡献,要求条理清晰,内容丰富。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至少三个问题,并尝试自行解答,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总结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特点。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题目包括:
-判断题:关于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陈述,要求学生判断正误。
-选择题:设计相关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的经济特点,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变化,认识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与融合。
2.学习并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制度的演变,如科举制度、封建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等,了解各民族政权的社会政策及其影响。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了基础的历史知识,掌握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但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特点,可能仍存在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等方面,可能缺乏系统的方法和批判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关注以下几点:
-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公平性,提高官员素质。
-封建土地制度:土地所有权的变迁,农民负担的加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多角度分析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进步,以唯物史观了解农业是古代封建政权的主要经济基础,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实证探究宋元时期商业兴盛和城市繁荣的史实,理解边境贸易、民间贸易与宋元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程,掌握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识宋朝商业繁荣的背景。

【难点】全面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与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谈话法)、图示法、归纳法情境教学法、史料分析法、联想理解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教学视频短片)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播放中国辽宋夏金元史的相关短片。

教学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并以此来提问: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状况如何?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①首先,教师出示本课课件,展示重点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圈点标注;②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合作解决疑问;③最后,全班采用问答法的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知识要点提纲如下: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宋朝的农业①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②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③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2)辽夏金元的农业: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2.手工业的发展(1)制瓷业①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②元朝烧出了青花瓷和釉里红。

③宋元时期的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2)矿冶业①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宋朝商业的繁荣(1)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2.货币量的增加(1)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2)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3.海外贸易的繁荣(1)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2)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

(3)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4.城市的兴盛(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2)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它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3)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三、经济重心南移1.南移的进程(1)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4)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5)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2.南方文化的进步(1)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

(2)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四、社会的变化1.社会门第观念的淡化(1)隋唐时期,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2)宋朝门第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

科举制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

2.人身依附关系的放松(1)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贱民阶层。

(2)宋朝贱民数量显著减少,家内服役多来自雇佣。

(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3.国家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1)宋朝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4.金元时期的社会变化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社会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环节三:巩固提高①首先,教师出示相关文字和图片等史料,并且提问探究问题。

②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所示问题,教师从旁加以引导;③最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精当点评,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探究一:两宋农业与商业的发展材料一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较多地吃上了稻米。

宋高宗时,北方人大量南迁,他们爱吃面食,麦价上涨,刺激了人们对麦的种植,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

此外,丘陵、山地还种上了北方传入的粟、豆等。

北宋从印度洋半岛引进称作“西天绿豆”的优良绿豆品种,原产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较多栽种,并传入南方。

两宋时期,还培育出豆芽和韭黄。

——摘编自常建华《社会生活的历史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新探》材料二(东京)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物种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的“市”与唐朝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1)南北物种交流;南方逐步形成稻麦复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外来物种的引进;新物种的培育。

(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探究二:经济重心南移及其影响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渭南文集》互动探究(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提示:(1)从西汉到南宋,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2)北方战乱较多,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南方地理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等。

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一起按课件所示本课结构框架图,结合教师板书设计,采用问答法的形式,归纳总结本课所学。

作业: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课下完成课时作业。

六、板书设计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1)宋朝农业(2)辽夏金元农业2.制瓷业3.冶炼4.印刷业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商业繁荣2.城市的繁荣三、经济重心南移1.过程2.影响四、社会的变化1.门第观2.科举观3.婚姻观4.人身束缚5.社会控制七、课时作业1.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A.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B.封建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C.高产农作物品种的推广D.复种技术在南方的普及答案:D解析:宋朝生产工具并无质的变化,宋朝粮食的增产主要归功于南方,南方无霜期长,为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的复种技术的推广创造了条件,复种技术的推广是宋朝粮食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

2.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朝(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手工业生产出现专业化倾向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C解析:材料中耕织户下面进行了详细的分工,说明当时手工业出现了专业化的倾向,故C项正确。

3.宋朝文献中,大量出现虚市、亥市、村市、山市、野市、草市、小市、虚、舍、图、集、场等词语。

这反映出当时( )A.市场管理有待规范B.农村商业发展C.农业生产地位下降D.城市类型繁多答案:B解析:“大量出现虚市、亥市、村市……”说明宋朝农村商业得到发展,故B项正确。

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出“从经济方面来说,宋朝面临着中国有史以来最明显的进步”。

下列属于其“进步”表现的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答案:D解析: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是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明朝中叶,排除A、B、C三项;北宋初期在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D项正确。

5.“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

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D.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答案:D解析:“蹴鞠”是足球的前身,是一种体育运动,“满城尽高俅”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丰富多彩,D项正确。

6.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隋唐时期。

宋元以来,这条对外贸易路线亦被称为“瓷路”。

这反映出中国( )A.瓷器技术高度发展B.瓷器外销地位日益重要C.丝绸贸易逐渐衰落D.瓷器种类增多,产量提高答案:B解析:宋元时期中国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对外销量越来越大,因此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反映出中国瓷器外销地位日益重要,故B项正确。

7.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

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

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其目的是( )A.保护佃农利益B.增加政府收入C.维护地主特权D.规范租佃关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得出当时主要是为了对租佃关系进行规范,D项正确。

8.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

贫者富而贱者贵,皆交相为盛衰矣。

”这说明当时( )A.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B.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C.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等级秩序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

贫者富而贱者贵,皆交相为盛衰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的流动变化,导致社会等级秩序变化,故C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