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页】总⑤:第三章《中华对联》之初学对联三十六忌、联绵、列品
对联的禁忌
对联的禁忌写作对联除了遵循六大要素外,大致还要注意一些个禁忌。
1、忌上重下轻对联是具有对称性的文体,上下联要保持平衡,或下联略强于上联。
作联一定要忌上联气盛,下联弱,造成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毛病,就像基础不坚实的楼房就不会稳固。
如:【例一】气凌衡岳三千丈;心托离骚廿五篇。
下联感觉弱了些。
2、忌乱脚对联上联必须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必须平声收尾。
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联末平对平或仄对仄,为乱脚,是为对联大忌。
例:【例二】党恩比海深;人心向阳红。
此联由于句脚都为平,上下联即为乱脚。
3、忌三仄尾或三平尾指的是上联尾三字不可以都是仄声。
下联最末三个字,不可以都是平声,也叫三平调。
所以,在应用“一三五不论”时,要注意,有这种情况产生时,就不能“一三五不论了”,而是要论了。
【例三】一年春作首;万事公为先。
下句现在是三平尾。
三仄尾,三平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属于硬伤。
尽管律诗中没有三仄尾的禁忌,所以联律也要求尽量避免上联末三仄尾,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在创作对联时,也要尽量避免。
如:“依法修行可入道”就是三仄尾,若将“可”改为“能”这样就避免了三仄尾,治疗了上联的硬伤。
下联容易出现三平尾,是必须要避免的。
4、忌孤平和孤仄以前讲过这个问题,这里再强调一下。
一般来讲,在六言、七言的句子中,如果按照“一三五不论”的说法去写联,往往容易犯“孤平或孤仄”。
孤平和孤仄的权威解释:下联当中除句脚是平声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叫犯孤平句。
若上联中除句脚外只有一个仄声字,叫“孤仄”。
孤平和孤仄虽然《联律通则》中没有禁忌,但在实践中都应该避免。
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
在五言以下的句中,不应该有孤平孤仄的禁忌。
因为五言正格中有一句为:平平平仄仄。
此句不以孤平孤仄论。
但六言和七言句就一定要论孤平孤仄了。
5、忌四连平和四连仄按“马蹄韵”对联是“两平两仄”交替的规则,四言以上句,不论在哪个位置都不允许出现四字以上连续的平声字或四字以上连续的仄声字。
对联基本格律及撰联应忌讳的事项--齐东升
对联基本格律及撰联应忌讳的事项齐东升对联乃国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的汉文化所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对联”是我们通常的叫法,因为许多对联是要镌刻悬挂在建筑物的柱子上的,所以又叫“楹联”。
清代文人还把它称为“楹帖”、“楹语”、“楹句”、“对语”、“联语”、“俪句”、“偶句”等。
人们又多把它叫做“对子”。
一、对联的基本格律(即“六相”)从文学分类的角度来说,如同诗、词、曲一样,对联属于格律文学。
所以有人把它归入韵文。
作为格律文学之一的对联,就要遵循对联的格律。
这就要求我们不论是阅读、欣赏,还是进行对联创作,都有必要熟悉、了解、掌握对联的基本格律。
在介绍对联的基本格律之前,先了解它的几个常用术语。
上联,指面向对联,右边的一联;下联,指面向对联,左边的一联。
言,指上联或下联的字数,即五言联、七言联等;字,指全联的字数,如昆明大观楼的一副长联,共180字。
对联的基本格律,也就是对联的要素,中国楹联学会于2007年5月颁布了《联律通则》,这是对联历史上出现的第一部联律法规。
《联律通则》“总则”共六条,为了便于记忆,我把它简单归纳为“六相”(六要素),即一字句相等,二词性相同,三结构相应,四节奏相谐,五平仄相反,六内容相关。
(一)字句相等一副对联上联和下联的字或句数必须相等,否则,有长有短,就“对”不起来了。
对联的字句相等排列,有着整齐、稳重、和谐之美,符合我们汉民族的审美习惯。
上联是七言联,下联必须是七言联;上联是三个分句,下联也应是三个分句。
如七言联:红联福字增春色;瑞雪和风兆稔年。
如三个分句联:东方紫气,西域春风,锦绣山河春不老;北国祥光,南疆瑞霭,和谐社会瑞无穷。
(此联为我的获奖联)(二)词性相同上、下联相应位置上词性须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
能严格地以本门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工整的对子),否则,即为“宽对”。
撰联时同义词用得较多,就显得重复,而用反义词配对,往往内容充实,又显得工整。
对联的禁忌有哪些?
对联的禁忌有哪些?(3)对联的禁忌有哪些?(七)、其它31、忌“典庆联用字色素”。
凡婚寿联及重大典庆联,要注意色彩用字,“黑、白”或有关贬义词,宜禁用。
说来似乎带迷信色彩,然中华传统民俗风气,逢“喜”总要讲究一个吉祥的兆头,给人们欢欣鼓舞,奋发向前。
至于其他对联,如春联“红梅白雪”,格言联中的“黑白分明”,不在上述之列。
32、忌“无创意”撰作。
动笔做联,先要根据题目(自拟或他拟),设计一个或几个方案。
所谓方案,包含创意及方式等等。
然后据此寻找有关资料(如典故、史实)。
创意豁达则作品脱俗,才可避免“似曾相识”而不断提高到精品。
除了应征外的创作,做好联还要立足“移植”,不是眼前凑热闹。
脱化式的作品,多数不开拓,少数由于创意豁达,也惊人。
创意的过程,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结合的逻辑思维过程。
33、忌“口号式”。
对联是文学,也属应用领域,不能无文学味而写成干巴巴的口号式。
如“发展就是硬道理;廉洁堪称好作风”。
要通过冶炼把思想政治的时效性融合在字里行间,以文学手段来展现。
34、忌创作不注入情感。
有情感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无情感则作品苍白。
情感是思想性的结晶,作品既要代表大多人的心思,也有“我在其中”,联中无我是空白一片。
写什么内容是客观物体,借写这种物体来告诉人们一些什么,这是“发射”情感时刻的去处。
情感当然有深浅程度,这个不能要求一律。
所谓“情境意义”,是作品的深层意义。
35、忌“错用标点”。
标点(不指书法)用妥当了,轻可变重,浅可变深。
如我的一副格言联:日暮应先将胆放;峰高未必碍人攀!收入某书时,下联用的是句号,从而“点评”末尾说“有弱于上联之嫌”。
更重要的是,有人提出“除了问号、叹号外,每联字数不多,中间无停顿的,上联尾打逗号,下联尾打句号;若中间停顿的地方有打了分号或句号的,上下联尾都打句号”。
如果真的照这样做,不分两行而连着排版或插在文中,连对联的意识形象都被抹煞了。
如古胜迹联:疏烟流水自千古;山色湖光共一楼。
对联入门3袁
如何写对联一、理论总结:1、写对联有三个规律:第一是上下联字数相等。
对联起码每联4个字,7个字的居多,12个字以上的称为长联,比较少。
第二是平仄相协,即平对仄,仄对平,这样读起来和谐,不会拗口。
但单数字位可以不拘平仄,双数字位必须严格遵守,这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第三是词性相对。
总的来说,是虚词对虚词(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实词对实词。
虚词的字数很少,实词的字数最多。
例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名词中如果能再分细一点就更工整,例如人名对人名、地理对地理,天文对天文,颜色对颜色,动物对动物等。
至于在用字方面,凡上联用过的字,下联不能再用。
贴对联也有规定,但较为简单。
上联贴左边,下联贴右边。
怎样区别上下联呢?这里有个秘诀。
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一定是上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的,一定是下联。
横批多属吉祥或有鼓舞意义的话,贴在门上方。
不用横批的也可以。
2、作对联,还要合于下列规律:(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2)、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二、具体分析(一)、平仄汉语有四声,如按《佩文韵府》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但入声从元代开始,就在北方逐渐消失。
如按现代普通话,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平仄相谐(“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相互协调,以便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
“平仄相谐”是对联的声律要素。
对联不像格律诗词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
对联平仄常识(可编辑修改word版)
对联常识:对联平仄作者:佚名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
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
(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对联基本常识
对联基本常识对联基本常识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知识。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联基本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联基本常识篇1楔子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型与结构造就了对联:(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享受。
(2)汉语音韵的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快感。
(3)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
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
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对联的演革与渊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
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
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对联初学者必修课,对联基本常识略览
对联初学者必修课,对联基本常识略览对联基本常识对联,亦称“楹联”。
俗称“对子”、“门联”、“门对”,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很高的文学艺术的应用价值和欣赏价值。
一、对联的效用对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从古到今,人们在新春佳节、婚丧嫁娶、乔迁住宅、庆贺祝寿等庆典活动中,都要张贴对联,宣柒气氛。
对联,从它的应用价值来说,有着特有的功能和作用。
对联像号角,催人振奋;像清洗剂,净化人的心灵;像美妙的歌舞,创造吉祥的气氛;像诗歌图画,吸引人们欣赏;像情感的黏合剂,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增进友谊,启迪智慧;像警钟、利箭,振聋发聩,驱迷指惑。
对联这种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其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喧柒气氛,传播智慧,陶冶心灵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对联规则(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
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
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
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对联的基本要求,概括地说,是八个字:“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1)对仗工整。
对仗工整的要求是四点:一是上下联的字数相等。
对联常识全解,了解对联的身世和禁忌
对联常识全解,了解对联的身世和禁忌对联的上下联怎么分?这个很简单,按照传统习俗,对联讲究“仄起平落”,关于平仄的解释有点费脑筋。
作为普通人可以这样理解,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现在音调的三声或者四声,对联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现在音调的一声或者二声就行了。
记住一个非常常见的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寿,四声)春满乾坤福满门(门,二声)或者另一个常见的对联近水楼台先得月(月,四声)向阳花木易为春(春,一声)对联上下联应该分别贴在门的左右哪一侧?古代和现代的书写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这个问题也让现代人很头疼。
现在一般的做法是看横批,如果横批是从左往右写,那么就把上联贴在门左边。
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写,那么就把上联贴在门右边。
以横批书写方向为准,这样就挑不出大毛病了。
但是严格按照古代的传统规矩来的话,横批是从右往左写的,上联应该贴在面对房门时的右手边。
对联都应用在哪些场合?春联春节是对联最常见的应用场合,我们称之为春联。
吉祥平安天赐福荣华富贵地生财春联中,平安、富贵、福寿、春色等寓意吉祥的词汇出现频率很高。
庆联对联还有祝寿对联、开业对联、乔迁对联等等特定喜庆日子里张贴的对联,这些可以称为庆联也叫贺联。
祝寿对联精神矍铄似东海云鹤身份老健如南山劲松开业对联善性经营多得利良心交易广生财乔迁对联吉星高照福安地盛世促成和睦家挽联挽联也是对联的一种,所以对联并不都与喜庆有关。
林则徐挽关天培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竟鞠躬尽瘁(此处“鞠”应为“教”)双忠同坎壈,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左宗棠挽林则徐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中大星沉李鸿章挽左宗棠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宅第亭阁、寺庙观庵、名山胜景对联还记得《红楼梦》大观园里,每个亭台楼阁都会有一副精美的对联,曹雪芹先生也是辛苦了。
《红楼梦》稻香村的对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红楼梦》藕香榭的对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北京潭柘寺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相传出自灵隐寺的一副著名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自勉联蒲松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的起源对联的别称很多,流传下来的传统称呼有: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等。
★第三章:对联入门(学对联三十六忌、联绵、列品)
第三章对联入门——学对联三十六忌§3-1 动机1、忌无决心、无恒心。
对联是文学,不是“笔墨游戏”,而是“做学问”,社会功能极广极大。
三日打鱼两天晒网不行,须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并非要放弃或削弱本职工作(指在岗和寻觅生活者),意指经常妙巧地抓紧安排“读、想、练”。
想学不想学,不想学又想学的动机难以成功。
2、忌贪快。
决心很大,追求“快”,恨不得“一举成名天下知”,世间哪有那么“便宜事”。
从小学到大学,要十多年;从懂得做对联到出佳作,绝非朝夕工夫,短得要两三载,此亦“恒”也。
别被吓住,朝夕能出精品,这就在于个人基础。
3、忌贪长厌短。
对联一般宜短而精,一味认为“长联易得出名”,非高手反而弄巧成拙。
因为长联易犯“重字”,内部结构对应关系等复杂较难匹配。
4、忌贪奇贪异。
实用对联作法尚未过关,便去搞巧、奇、怪之类的对联,则会失去重心。
5、忌贪多。
懂得对联基础知识后,就年产对联几百甚至千余副,欲以“高产”称著,或者赶时间,急于出集子,*之过急。
正确的方向是“少而精,精后多”。
6、忌骄。
发表几副或一些作品,或得过一两次小奖(一指地区不广,二指含金量不足),便不想钻读报刊上的好作品(包括理论等),守株待兔无益。
“功夫到家”这个话实难结论,在甲次征联获甲等奖,乙次不一定获奖,总有间破的。
§3-2 句式7、忌句子长短不一。
古传有这种例子,如“红颜配老翁,妙;知己成佳偶,堪欢。
”这不是“对联”。
有的联书收入它,贻误初学知多少?!8、忌节奏不相称(注意“假对”例外)。
如某书中:“掌握/科学/创/大业;黄土/育出/金和玉”,除了缺乏对联味,上句是二二一二式,下句是二二三式,属对不成。
9、忌把律诗对偶句式与非律诗对偶混谈。
律诗对偶句式是固定的,有二二三(或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两种节奏(音步)。
非律诗句式,每个节奏的字数不能固定,以词、词组语意而定。
总之,音步必在同一“点”上,如周恩来一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
【2018-2019】 对联的八大禁忌-实用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对联的八大禁忌在对联的创作或赏析中,比较常见有以下几种重要的禁忌需要留意:1、忌上重下轻对联忌上联气盛,下联势弱。
造成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毛病。
例如:气凌衡岳三千丈心托离骚廿五篇。
下联就显得弱了许多。
又如:万仞惊峰承日月;一株柔柳伴花枝。
前句高唱,后句低吟,应当避免。
2、忌乱脚无论短联还是长联,上联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
例如:星垂平野阔(平平平仄仄),月涌大江流(仄仄仄平平)。
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联尾最后一个字若出现平声对平声或仄声对仄声,均为乱脚。
是对联大忌。
例如:党恩比海深;人心向阳红。
其中的深、红同为平声,犯了乱脚的禁忌。
(幻注:对联的韵脚上仄下平,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少数对联反其道而行之,韵脚采用上平下仄,这是因为上下联在表意上前后呈现顺序的需要,以及遣词用字的限制而采用的一种变通方式。
由于这样的情形在对联中极少出现,这里不再细说。
所以真正的乱脚应是同平同仄。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三平尾:指的是下联末尾三个字,连续用三个平声字,也叫三平调。
所以,在应用“一三五不论的定理时,要注意,有这种情况产生时,就不能一三五不论了,而是要论了”。
例如:一年春作首(仄平平仄仄),万事公为先(仄仄平平平)。
还有的联家也忌上联末三仄尾,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尽管诗律中没有提到,但同三平尾一样(特别是音调也一样)读起来很单调,还是应当避免才好。
例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
但“可”是三声,有时还可通融。
(参加比赛当中,最好连此能避免则能避免)(幻注:这一规矩通常只是针对短联创作的限制。
韵律的本质是为了满足听觉上的审美需要,对于五言七言的对联,若后三字均为平声,在断句时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形:??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前两种的语顿均以平声收尾,违背了听觉上的审美观;后一种情形若按照意节说,还是抱着宽容的态度,偶有所见的,尤其在长联的创作中。
对联的六要素和六禁忌——初学对联必读,不能贻笑大方
对联的六要素和六禁忌——初学对联必读,不能贻笑大方诗文社⋅ 2018-10-19 13:07:05对联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文/肖大志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要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
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指对联中有关平仄、词性、语法修辞,以及书写张贴等方面的格式与规律,其核心是对仗。
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六要素又可以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
从全联来看,原则上,只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论多少字数均可。
如上下联各四个字,则称四言联,上下联各五个字,则称五言联,等等。
但在实践中,对联多为四字以上,因汉字一般需要四字以上才能组成句子。
而限于对联特殊的形式要求,亦难有上千字的长联。
在要求全联字数相等的同时,还要求各分句字数相等。
换言之,如果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
总之,如果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上看,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也就是意思要互相对应,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大多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属于互相衬托的关系。
这种衬托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互相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互相对照(即所谓“反对”),通俗地说,正对即上下联立意相近,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注:所引对联未注明作者或出处的,均出自拙著《触闻集——佛教对联八百副》一书,下同。
)反对即上下联立意相反,如:心平积福欲重招殃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称“流水对”),也就是上下联两个分句共同构成一个复句,上下联存在一种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等复合关系。
对联精选——春联、婚联、寿联、挽联【教你多点知识,少点嘲笑】
对联精选——春联、婚联、寿联、挽联【教你多点知识,少点嘲笑】春联漫谈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
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
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
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
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
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
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
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
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
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
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
”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
那是明代的事。
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
”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
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一、春联通用联春回大地福满人间人勤物阜国秦民安春光遍草木佳气满山川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寒尽桃花嫩春归柳叶新春情寄柳色日影泛槐烟有天皆丽日无地不春风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爆竹传笑语腊梅吐幽香锦秀山河美光辉大地春风移兰气入春逐鸟声来地暖花长发村幽鸟任歌东风迎新岁瑞雪兆丰年笛弄梅花曲莺啼杨柳风莺迁金谷晓花发锦城春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雪映丰收果梅传喜庆年桃红映人面水绿织克光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春暖风和日丽第丰物阜民欢春草满庭吐秀百花遍地飘香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昨夜春风才入户今朝杨柳半垂堤高天冬去苏万物大地春回放面花花承朝露千枝发莺感春风百啭鸣腊梅吐芳迎红日绿柳展枝舞春风穷而有志思壮举学不自满求创新天增岁月不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暖神州万木荣旭日融和开柳眼春风摇曳送莺喉楼外春阴鸠唤雨庭前日暖蝶翻风燕翻玉剪穿红雨莺掷金梭破绿烟晴绿乍添垂柳色春流时泛落花香阶前春色浓如许户外风光翠欲流雨洗杏花红欲滴日烘杨柳绿初浮桃花已恨三层浪玉树长含万里风碧岸雨收莺语柳蓝天日暖玉生香处处桃花频送暖年年春色去还来花开彩槛呈春色莺啭芳林报好音解趣黄鹂频送韵知情绿柳渐拖丝岁自更新春不老花多增艳水长流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万树欣随春水流百花争向艳阳红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泣桃花万树红柳眼才舒芳草地桃腮正晕碧云天冬雪欲白千里草春晖又红万朵花一片彩霞迎旭日万条金缕带春烟运际升平人共乐气当和淑鸟知春几点梅花添逸兴数声鸟语助吟怀沾墨才题梅似雪挥毫又赋柳如烟珠树自绕千古色笔花开遍四时春九天日月开新运万里笙歌乐太平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国逢安定百事好时际芳春万象新喜看三春花千树笑饮丰年酒一杯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朝晖布谷鸣春人勤物阜瑞狮舞彩国富年丰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冬去犹留诗意在春来身入画图中春到碧桃树上莺歌绿柳楼前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人勤三春昌地肥五谷丰大地春光好农村气象新和风吹绿柳时雨润春苗劳动门第春常在勤俭人家庆有余春到山乡处处喜喜临农家院院春山青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勤饲养六畜兴旺多积肥五谷丰登造林直上千重岭筑坝横阻万顷波槽边不乏千里马仓内常存万石粮林木成荫无山不绿沟渠结网有水皆清宅边屋角瓜黄菜绿池边河畔鸭大鹅肥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修渠攀岭碧流飞千里引水上山银河落九天门对青山羊免群群嬉碧毯窗含绿水鸭鹅队队戏银波渔区用联履洪涛如平地拥大海作良田渔歌晓迎红日出风帆暮载锦鳞归点点轻舟腾巨浪阵阵渔歌卷春风堤外波光万里碧海上渔舟千担银乘风扬帆渔歌腾浪归舟破浪锦鳞满仓春到碧桃树上莺歌绿柳楼前红梅铮骨傲雪桃李笑颜迎春春满勤劳门第喜融幸福人家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旭日横空出世腊梅做雪迎春春自寒梅唤起香由乳燕衔来日暖风凋雨顺家和人寿年丰院庭不大聚财富柴门虽低出人才国强家富人寿花好月圆年丰好山好水好景新岁新春新人瑞雪映兆丰稔岁神驹腾跃吉祥年千山齐唱迎春曲万水同吟幸福歌玉龙吐宝庆吉日金凤含珠贺新年爆竹一声除旧春联万户更新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年丰人寿福满鸟语花香春浓笑盈盈辞旧岁喜滋滋迎新春年丰德茂福盛家旺国兴人和娇梅傲雪烂漫嫩柳迎春多姿节日人人共乐江山处处皆春共庆春回大地同歌喜到人间花香满院花觉趣鸟语飘林鸟知春虎跃龙腾碧海莺歌燕舞春风最是一年春好处乐为两岸月圆时雄鸡三唱送腊去喜鹊一声迎春来庆丰收全家欢乐迎新春满院生辉到处山欢海笑遍地虎跃龙腾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娇香梅含苞怒放瑞雪吐絮迎春昨夜春风入户今朝喜气盈门庆幸一元夏始祝福万户更新冬去山青水秀春来鸟语花香日丽凤和人乐国强民富年丰岁岁风调雨顺年年韧阜民康为江山溺秀色与日月争光辉崭新岁月春天地喜庆年头寿山川蛇盘玉兔年有吉雪舞红梅院多祥天泰地泰三阳泰家和人和万事和渔歌唱平千顷浪螺号唤醒万家春侨乡用联春妆祖国春不老喜看侨乡喜气多祖国风光莺歌燕舞侨乡面貌月异日新丽日悬天腊尽春回华厦美神州翘首山呼水唤游子归机关用联福泽百姓方为好绿遍九州始是春开发财源为民致富唯才是举替国进贤学修养办事一丝不苟守准则执法铁面无私邮电用联千里春风劳驿使三秋芳讯寄邮人消息借流通报道梅花无恙平安劳传报莫教竹素想思银行、储蓄所用联储蓄不嫌存钱少节省经常积累多开源能引千泓水节流可聚万盘金卫生、医疗用联提高医疗质量增进人民健康桔井泉香杏林春暖芝田露润蓬岛花浓注意卫生延年益寿讲究科学祛病去灾工矿企业用联企业自主干群意气奋发质量优先生产捷报频传技术革新多种多样别开生面潜力挖掘一点一漳各显神通部队、军烈属用联喜报英雄门第春到光荣人家析春邻里传捷报佳节锣鼓庆功臣军属门上光荣匾战士胸前英雄光东风吹暖英雄门第喜报映红光荣人家人民军队所向无敌钢铁长城坚不可摧民族正气山川增色功臣喜报门第生辉保家卫国全民有责当兵服役满院增光民拥军意比泰山重军爱民情似东海深常备不懈苦练过硬本领紧握钢枪守卫大好河山学校用联校园沸腾春来早师生团结佳话多尊师爱生风尚美勤学苦练气象新兢兢业业育桃李勤勤恳恳做园丁人梯巧搭登攀路心血勤浇栋梁材术业宜从勤学始韶华不为少年留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为人师表诲而不倦替国树才教必有方燕舞莺歌喜盈在地桃欢李笑春满校园到处山欢海笑遍地虎跃龙腾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娇香梅含苞怒放瑞雪吐絮迎春昨夜春风入户今朝喜气盈门庆幸一元夏始祝福万户更新冬去山青水秀春来鸟语花香日丽凤和人乐国强民富年丰岁岁风调雨顺年年韧阜民康为江山溺秀色与日月争光辉崭新岁月春天地喜庆年头寿山川蛇盘玉兔年有吉雪舞红梅院多祥天泰地泰三阳泰家和人和万事和渔歌唱平千顷浪螺号唤醒万家春二、婚联恋爱心已合结婚情更浓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皓月描来双影雁寒霜映出并头梅祥云绕屋宇喜气盈门庭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树花开并蒂莲香掩芙蓉帐烛辉锦绣帏一对璧人留小影无双国士缔良缘百年歌好合五世卜其昌杯交玉液飞鹦鹉乐奏瑶池舞凤凰笙箫奏凤凰鼓乐迎佳宾比飞却似关睢鸟并蒂常开边理枝堂开蓬莱景人醉武陵春琴韵谱成同梦语灯花笑对含羞人才高鹦鹉赋春暖凤凰楼一岭桃花红锦绣万盏银灯引玉人吹箫堪引凤攀桂喜乘龙眉黛春生杨柳绿玉楼人映杏花经花灿银灯鸾对舞春归画栋燕双栖凤翔鸾鸣春正丽莺歌燕舞日初长绣阁昔曾传跨凤德门今喜近乘龙红梅吐芳喜成边理绿柳含笑永结同心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下玉镜台笑谈佳话种蓝田玉喜缔良缘银镜台前人似玉金莺枕侧语如花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文窗绣户垂帘幕银烛金杯映翠眉春暖花朝彩鸾对箅风和月丽红杏添妆方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槐荫连枝百年启瑞荷开并蒂五世征祥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秋水银堂鸳鸯比翼天风玉宇鸾凤和声紫箫吹月翔丹凤翠袖临风舞彩鸾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春窗绣出鸳鸯谱夜月捍斟琥珀杯碧岸雨收莺语暖蓝田玉暖玉生香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杯交玉液飞鹦鹉乐奏瑶笙舞凤凰碧岸雨收莺语暖蓝田日暖玉生香并蒂花盛开长征路上比翼鸟双飞四化途中并肩同步长征路齐心共谱幸福歌不须玉杵千金聘已有红绳两头连不愿似鸳鸯嬉戏浅水有志象海燕搏击长风才高鹦鹉赋春暖凤凰楼成家当思创业苦举步莫恋蜜月甜窗前共议四化业灯下同攻百科书吹箫堪引凤攀桂喜乘龙春窗绣出鸳鸯谱夜月香斟琥珀杯春风堂上初来燕细雨庭前乍开花春暖花朝彩鸾对舞风和丽月红杏添妆大地香飘蜂忙蝶戏相为伴人间春到莺歌燕舞总成双当门花并蒂迎户树交柯东风入户喜气盈门方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风暖丹椒青鸟对舞日融翠柏宝镜初开凤翔鸾鸣春正丽莺歌燕舞日长革命伴侣幸福家庭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皓月描来双影雁寒霜映出并头梅红梅吐芳喜成连理绿柳含笑永结同心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树花开并蒂莲花灿银灯鸾对舞春归画栋燕双栖花月新妆宜学柳芸窗好友早栽兰花烛光中连开并蒂笙簧声里带结同心花烛下宾客满堂齐赞简朴办事洞房中新人一对共商勤俭持家槐荫连枝百年启瑞荷开并蒂五世征祥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婚姻必须自主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爱情岂容买卖让人间相思者早结良缘婚姻自主恩爱重家庭和睦幸福多吉人吉时传吉语新人新岁结新婚嫁女婚男处处从简移风易俗事事当先江上渔歌白鸥同舞舟中春暖紫燕双飞结成平等果开出自由花节约办婚事亲友皆欢喜勤俭建家庭夫妻更和睦结婚筵前共饮合欢酒劳模会上同唱胜利歌景丽三春天台桃熟祥开百世金谷花娇今日新婚礼一杯香茶酬宾客来年颁奖会两朵红花赞英雄锦堂双璧合玉树万枝荣劳动夫妻革命红花开并蒂长征伴侣爱情罗带结同心立新风只生一个是男是女皆好破旧习有利两家嫁女嫁男都行联戚攀亲何必门当户对交结情侣只求道合志同缕结同心日丽屏间孔雀莲开并蒂影摇池上鸳鸯满架蔷薇香凝金屋依槛芍荭花拥琼楼眉黛春生杨柳绿玉楼人映杏花红男女并肩为锦绣江山添异彩夫妻携手向伟大祖国献青春男尊女女尊男男女平等夫敬妇妇敬夫夫妇相亲且看淑女成佳妇从此奇男已丈夫琴瑟调和多乐事亲友团聚溢欢心琴韵谱成同梦语灯花笑对含羞人秋水银堂鸳鸯比翼天风玉宇鸾凤和声笙箫奏凤凰鼓乐迎佳宾双飞却似关睢鸟并蒂常开连理枝堂开蓬莱景人醉武陵春同谋革命千秋业共建勤劳百世家同心同德参加四化建设相亲相爱创造幸福家庭同心同德革命伴侣互敬互爱美满夫妻文窗绣户垂帘幕银烛金杯映翠眉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下玉镜台笑谈佳话种蓝田壁喜缔良缘相敬如宾莫道妇随夫唱情深似海休言女卑男尊祥云绕屋宇喜气盈门庭香掩芙蓉帐烛辉锦绣帏箫引凤凰春生斑管杯斟鹦鹉香溢梅花携手结伴侣眼角眉梢添喜色并肩话长征灯前月下有知音新人办新事新风传梓里春日耀春晖珍色满园庭`新社会新人物新婚嘉礼好政策好光景好合百年幸福时代春常在革命夫妻情谊长绣阁昔曾传跨凤德门今喜近乘龙雪案联吟诗有味冬窗伴读笔生香一对壁人留小影无双国土缔良缘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一对青年要为四化添彩两颗红心誓给祖国增光以优异成绩双登红榜为宏伟目标同献丹心一岭桃花红锦绣万盏银灯引玉人银汉双星蓝田合壁人间巧节天上佳期银镜台前人似玉金莺枕侧语如兰莺歌燕舞菊花吐艳水笑山欢丹桂飘香又红又专两情鱼水同心同德百岁鸳鸯鱼跃鸢飞滚滚春潮催四化月圆花好溶溶喜气入人家玉律鸣秋鹊桥路近金风涤暑鱼水欢谐云拥妆台和风正暖花迎宝扇丽日方长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志同道合革命新伴侣互敬互爱美满好婚姻紫箫吹月翔丹凤翠袖临风舞彩鸾紫燕双飞迎春舞红花并蒂朝阳开自由恋爱两朵红花并蒂开绽计划生育一代新人茁壮成长自由恋爱双方如意民主持家百事称心自愿自由情投意合相亲相爱花好月圆恋爱心已合结婚情更浓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祥云绕屋宇喜气盈门庭香掩芙蓉帐烛辉锦绣帏百年歌好合五世卜其昌笙箫奏凤凰鼓乐迎佳宾堂开蓬莱景人醉武陵春才高鹦鹉赋春暖凤凰楼吹箫堪引凤攀桂喜乘龙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皓月描来双影雁寒霜映出并头梅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树花开并蒂莲一对璧人留小影无双国士缔良缘杯交玉液飞鹦鹉乐奏瑶池舞凤凰比飞却似关睢鸟并蒂常开边理枝琴韵谱成同梦语灯花笑对含羞人一岭桃花红锦绣万盏银灯引玉人眉黛春生杨柳绿玉楼人映杏花经凤翔鸾鸣春正丽莺歌燕舞日初长花灿银灯鸾对舞春归画栋燕双栖绣阁昔曾传跨凤德门今喜近乘龙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银镜台前人似玉金莺枕侧语如花文窗绣户垂帘幕银烛金杯映翠眉方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紫箫吹月翔丹凤翠袖临风舞彩鸾春窗绣出鸳鸯谱夜月捍斟琥珀杯碧岸雨收莺语暖蓝田玉暖玉生香红梅吐芳喜成边理绿柳含笑永结同心下玉镜台笑谈佳话种蓝田玉喜缔良缘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春暖花朝彩鸾对箅风和月丽红杏添妆槐荫连枝百年启瑞荷开并蒂五世征祥秋水银堂鸳鸯比翼天风玉宇鸾凤和声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横披燕尔新婚百年嘉偶珠联璧合鸾凤和鸣笙磬同谐心心相印龙腾凤翔玉树琼枝福缘鸳鸯喜成连理百年好合五世其昌情真意切幸福美满莺歌燕舞花好月圆永结同心喜气生辉三、寿联常如作客,何问康宁。
对联入门(一、二)
对联入门(一、二)现代汉语的平仄前辈文友吩咐潘某人勿再在此专栏侈谈政治,宁可多为年轻朋友推介传统文化云云。
于是深刻「自我检讨」,长者所言甚是。
反正此地舆论已日渐回归正轨,也不劳潘某人多费唇舌了。
此下浅谈对联。
近年因为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大行其道,社交媒体深深介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苏东坡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活在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的中国人,则可以说是不可无「网络」了!有了网络就生出了网络媒体,不似传统纸媒受到社会严格监督。
若有实体报馆或杂志社在营运,作者编者以至大老板都要负文责,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道德。
现在网络平台发达,许多人可以做作家发表文字、也可以做记者以视像图文说故事。
然后,再有网民不停的转录转贴,多传几遍之后,原作者的身份就无可考了。
有了网络作为屏障,许多人就有了胆子跑去散播谣言。
别的不说,乱传所谓诗词对联就甚为讨厌!香港的基础教育刚经历过「十年浩劫」,因为有主管教育的官员与权贵废除了中学会考考核学生古诗文的传统长达十年,于是有半个世代的香港年轻人就对中国传统文学所知无多!何谓半代?以二十年为一世代算,有多达十届香港中学生没有被公开考试强迫背诵古诗文,岂不是半代人受害?今天的中学教员,是昨天的中学学生。
于是有一大票的香港中学国文老师古诗文水平庸劣,这「去中国化」的果效,容或甚于台湾的台独教育!学撰写对联,共要办妥三事,曰:辨平仄、识对仗、明格律。
近代中国政府用了「洪荒之力」扫盲,并大力推广普通话,成绩斐然。
全国都用汉语拼音辅助学习普通话,大家都知道阴、阳、上、去这所谓一、二、三、四声。
可是诗词对联要用中古汉语的平仄,普通话出现所谓「入派三声」的现象,以普通话去学中国传统诗歌的格律就出问题了。
汉字的四声,本是平、上、去、入,普通话是中国北方方言的一支,旧有的入声字都转到平、上、去三声。
汉语声韵以上、去、入三声为仄声。
旧有入声字如果派入上、去二声,仍是仄声;若派入了平声,就是仄声变了平声,造成混乱。
【对联教案】第三讲对联的禁忌第一课时
三、失对
• 在一副对联中,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词或 词组在平仄、结构、词性等方面不相对应 ,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平仄失对、节 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 等。 • 所谓平仄失对,就是上下联之间没有做到 “平仄对立”,因为前边我们详细讲过了 平仄对立,所以关于“平仄失对”不在多 讲,我们看一下其他四个方面的失对情况 。
一、合掌
• 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比:指的是对联中的上下联叫上下比, 同比就是同一句,上下比就是上下句。)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 、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 一副对联,必须上下比的词语异义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联时,有人 误认上下联意思一样不是更工整吗?其实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一副 对联不管长短,字数总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空间里重复一件事,还 有什么意思?所以,合掌是对联的第一大忌。 • 比如: • 五湖传喜讯; • 四海送佳音。 • 此联中“五湖”与“四海”同指广阔的地域,“传”与“送”意思相 似,“喜讯”与“佳音”更是同义词。这样的对联即便是其它方面再 怎么好,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就没意义了。
二、不规则重字
• 在对联中并非杜绝一切重字,有些重字是 按一定规则出现的,称为规则重字,出现 规则重字是巧联,如果重字的出现没有一 定的规则,而是随意为之,则称为不规则 重字,那样的对联就是病联了。
1、上下联异位互重
• 即上联分别在两个位置使用了某两个不同的字,且下联又 相应换位重复了上联使用的某两个字。这是重字联中的一 种特殊形式。 • 比如:
3、上下联同位虚词重复
• 上下联同位重复的虚词,如之、乎、者、也等, 也是允许的!
•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 •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诗联学堂】诗词、对联写作十忌
【诗联学堂】诗词、对联写作十忌很多初学诗词和楹联的爱好者在创作的时候,写出来的句子总是不经意间把自己的功底不足暴露无余,或者是语言组织不妥而影响意境。
其实,在写作的时候只要注意不要犯忌,有些句子虽平实,但表现出来的意境也是非常好的。
笔者针对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问题,整理出诗词对联写作十忌,与大家共勉。
1、忌自造字(词)作者或为了平仄的需要或语句的优美自造除了他自己谁都不懂的字(词)。
中国的文字、语言都有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不可胡乱拼造。
2、忌生僻字:过于生僻的字应尽量避免,否则会影响整首作品的颂读、欣赏效果。
3、忌时间错乱尤其在山水田园作品中,分明写夏天,却出现冬天的景物。
或时在春天而作品的题目是《秋雨》,这会给读者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有些作品譬如离国庆节还有十天半月就写得某一庆祝场面活灵活现,读者只有一个字的评价:假。
4、忌次序颠倒花开花落是一种自然规律,把桃花与菊花弄到一起开,或先赏梅后看菊,用现代科学也许能做到,但毕竟不是自然规律。
5、忌拆换成语多数是为了平仄问题,作者将成语调整,如老当益壮改益当老壮,缘木求鱼改求鱼缘木等等。
6、忌冷僻典故为追求高雅深奥,使用绝大多数读者都不懂的典故,让人望典兴叹,就算再好的作品也使读者兴味索然了。
用典重在化典,要化无痕,化自然。
7、忌闭门造车一首好的作品必定来源于生活,特别是山水田园作品,必须身临其境,勤观察、细琢磨、多推敲。
即景作品可以先记下来,再修整,诗不厌改。
8、忌为写而写一个优秀的作者是应该具有责任心的,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对朋友、对家人,从爱心和责任心出发,无论是褒奖、颂扬、批评、评论都应如此。
否则,为写而写,不会产生好作品的。
有些作者,天天有作品,甚至一天多首,多而欠精,本来一首题材、构思都很好的作品,因为未加推敲、斟酌就匆匆发表了,必显毛糙。
那些流传千古的先贤作品是因为精而好,绝非多。
9、忌自以为是一个好的诗人首先应虚心,听得进方方面面的批评与建议,而不是固步自封,老虎屁摸不得。
对联学习应该掌握的93个基本点
对联学习应该掌握的93个基本点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
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
如:张之洞,陶然亭。
2、【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
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3、【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
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
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
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4、【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
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5、【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
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6、【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
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
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
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7、【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8、【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
《联律通则(最新版本)》
《联律通则(最新版本)》鲵影萍踪 2018-07-2113:28【按语】余闲暇时,常浏览《笠翁对韵》,有便于让喜欢对联的了解中国楹联学会新近通过的《联律通则》,于是在百度上下载了⼀个新版本,供楹联爱好者参照学习。
图⽚发⾃简书App《联律通则》编辑中国楹联学会引⾔楹联是中华⽂化宝库中的独⽴⽂体之⼀,具有群众性、实⽤性、鉴赏性、久盛不衰。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
在⼀年多的试⾏实践基础上,⼜吸纳了各⽅⾯的意见进⾏修改,制订了《联律通则》(修订稿)。
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第⼀章基本规则第⼀条字句对等。
⼀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
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第⼆条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第三条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以及修辞的运⽤,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节率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致。
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字⽽节”,节奏点在语句⽤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节;也可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字。
第五条平仄对⽴。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反。
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般要求形成⾳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
如犯本通则第⼗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
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形成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
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于主题。
第⼆章传统对格第七条对于历史上形成的且沿⽤⾄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法中的借⾳、谐⾳、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流⽔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忌“字眼”模糊
一首詩看來平淡而其中若有“頂峰”句, 則變平淡為崛奇。一副對聯,如果講究 “字眼”(聯珠),不論是虛是實,乃描繪 意境思維形象的關鍵。舍此,談不上“字 眼”。例如下“百傑”聯: 最最親,惟共產黨摧三山建國治國; 真真好,乃紅太陽澤萬物裕民強民。 “最惟真乃”四個字,是顯示整個境象 輪廓的畫筆。刪掉,既不真又無情,可以 說“不成對聯”。
13、忌長聯句腳平仄亂陣
通常是保持“馬蹄格”形式,也可 同字連腳(這是押韻式的一種),如 “有規律的形式。 不宜把句腳搞得時而平對平、時而 平對仄、時而仄對仄。米湯煮芋子, 糊糊呷呷乏味。
14、忌鄰音字安排不當 並非禁止使用,安排不當 念起來拗口,有些像繞口 令,則欠韻味。
不過律詩對偶型,句子的平仄要求嚴 謹些,仄起句子(指上聯)要避拗句, 平收句子(指下聯)要避孤平。犯了 “拗、孤”要補救,因而要正確理解 古傳的“一三五不論”。如果你聽某 些人“不要提拗句、孤平”的說法, 那就對於律詩對偶格律型和非律詩對 偶格律型混淆不清,你上當了。例如: “金盾杯”全國征聯賽有個出句:
15、忌不突出讀音重點
對聯雖與詩詞不同體裁,但同屬音韻 文學這一範疇。虛詞宜少用,音節上 恰到好處時,選擇音節響亮的詞(開口 呼的詞),配合平仄安排,一念朗朗上 口,更臻協調風趣和色彩。 所以,只保持“上仄下平收尾”的 寬對,而不講究以上音韻常識的作品, 除少數意境出奇者外,大多過不了美 學關。只能說“大多”,因為對聯 “美”是多方面的。
字,不一定都是詞,要將字與字或字 與詞結合才能成為詞,如“垃”與 “圾”合成,才變為“垃圾”一詞。 能否獨立表達語意,是字與詞的分水 嶺。除了少數字,絕大多數字的含義 不是孤立的,可以活用,一字多義, 以造語的表達意義來定“詞類”,遣 詞如果機械化,便會出現“細羽家禽 磚後死”對“粗毛野獸石先生”。
2、忌貪快
決心很大,追求“快”,恨不得 “一舉成名天下知”,世間哪有那 麼“便宜事”。從小學到大學,要 十多年;從懂得做對聯到出佳作, 絕非朝夕工夫,短得要兩三載,此 亦“恒”也。別被嚇住,朝夕能出 精品,這就在於個人基礎。
3、忌貪長厭短
對聯一般宜短而精,一味認為“長聯 易得出名”,非高手反而弄巧成拙。 因為長聯易犯“重字”,內部結構對 應關係等複雜較難匹配。
11、忌同聲(同調)落腳
上下聯尾不能平對平、仄對 仄。應“仄起平收”。古有 個別例子,不能視為合理的 平仄格式。
12、忌三平尾
這是專指律詩對偶型而言的,三連 平影響音韻鏗鏘;三仄尾在遣詞無 法解決時可不避,因為仄調有上去 入,(今聲有上去兩種),它們本身 有高低升降之別,不可能同為去聲 (或上聲)。
《中華對聯》
第三章
初學對聯之三十六忌 對聯技巧之列品 對聯技巧之聯綿
全校任選課 課程代碼:R11067 學時 :30 學分:1.5
§3—1
初學對聯之 三十六
忌
§3—1—1 動 機
1、忌無決心、無恒心
對聯是文學,不是“筆墨遊戲”, 而是“做學問”,社會功能極廣極 大。三日打魚兩天曬網不行,須持 之以恆。“持之以恆”並非要放棄 或削弱本職工作(指在崗和尋覓生 活者),意指經常妙巧地抓緊安排 “讀、想、練”。想學不想學,不 想學又想學的動機難以成功。
4、忌貪奇貪異
實用對聯作法尚未過關,便去搞巧、 奇、怪之類的對聯,則會失去重心。
5、忌貪多
懂得對聯基礎知識後,就年產對聯幾百甚至千餘副,欲以“高產”稱著,或 者趕時間,急於出集子,操之過急。正確的方向是“少而精,精後多”。
6、忌驕
發表幾副或一些作品,或得過一兩次小獎(一指地區不廣,二指含金量不足), 便不想鑽讀報刊上的好作品(包括理論等),守株待兔無益。“功夫到家”這 個話實難結論,在甲次征聯獲甲等獎,乙次不一定獲獎,總有間破的。
對聯基本原理——音韻(或叫聲律)方面,是要講平仄對仗的: 本句之中,第一音步用平,第二音步必仄,第三音步又要回復用平……叫 平仄相間(或交替)。 對句之間,第一音步必仄,第二音步必平,第三音步必須用仄聲……叫平 仄相對(或相反)。 此說既適應律詩對偶句式,也適應非律詩對偶句式。例如 “祖國頌”百佳 聯之: 日出(●)東方(○)九萬裏(●)就無(○)哪個(●)重談(○)冷; 鬥懸(○)北國(●)兩半球(○)難得(●)有人(○)不道(●)明。
9、忌把律詩對偶句式與 非律詩對偶混談
律詩對偶句式是固定的,有二二三 (或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兩種節奏(音 步)。非律詩句式,每個節奏的字數不 能固定,以詞、片語語意而定。總之, 音步必在同一“點”上,如周恩來一 聯: 與/有肝膽人/共事; 於/無字句處/讀書。
§3—1—3 音 韻
10、忌音步平仄不諧
§3—1—2 句 式
7、忌句子長短不一
傳有這種例子,如: 紅顏配老翁,妙; 知己成佳偶,堪歡。 這不是“對聯”。有的聯書收入 它,貽誤初學知多少?!
8、忌節奏不相稱
(注意“假對”例外)
如某書中: 掌握/科學/創/大業 黃土/育出/金和玉 除了缺乏對聯味,上句是二二一 二式,下句是二二三式,屬對不成。
如下聯:
九州創空前偉業; 萬馬圖無量前程。
又如郭沫若題四川風物聯,異位重“風”字,亦未能倖免。
杏花春雨楊柳輕風,酒興洶濃春色絕; 沫水澄波峨嵋滴翠,仙人風物此間多。
據孫髯大觀樓長聯下幅,有兩個“盡”字,排版都有說明,因簡體關係, 第二個“盡”有“亻”旁。不要盲目接受“重字無妨”的說法。
18、忌把字詞機械分類
金盾耀金輝,題詞五載千軍奮
五、七句子都是律詩句式,平仄嚴 謹。獲獎的對句中有: (一等獎) 金盾耀金輝,題詞五載千軍奮 警威憑警德,造福一方百姓安。
從句腳“德對輝”來看,是古聲, 因“德”在今聲中為“平”,那麼七 言句的“一”古乃仄聲,便犯了孤平。 如以今聲論,不是孤平,但“德、輝” 乃平對平,亦失律。終於留下遺憾, 不能忽視。
§3—1—4 字 詞
16、忌同位重字
例如:“國對國,天對天”,一來同 義同音,二來用楷隸書寫不美觀,三 是缺“對象”。但有少數情形,如明 代高賁亨題白鹿書院聯: 列嶂成垣,永護考亭之遺跡; 環溪作泮,遙通泗水之真源。 沒有這個“之”,文句照樣流利, 實際是仿駢體形式,最好不用。
17、忌異位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