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属高校的前世今生(吐血整理,数据权威,全程高能)
1977年以来部分部属高校合并信息汇总
(1977年以来部分部属高校合并信息汇总)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于1998年迎来1952年高校调整后的又一次合并、更名热潮。
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老校名从此消失。
那些曾经用过的大学校名如今在哪里呢?学习哥整理了部分高校合并、更名的情况,以及2016年新增的大学,供2018年高考的考生和家长参考!清华大学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3年,401医院和402医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附属医院(华信医院和玉泉医院)。
北京大学2000年,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83年,国际经济管理学院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学院(现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并。
2000年,原中国金融学院与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1998年,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重新并入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2000年,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被并入北方交通大学。
2003年,北方交通大学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南开大学1994年,天津对外贸易学院并入南开大学。
2010年,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整建制划转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成立。
东北大学1995年,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
吉林大学2000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吉林大学。
2004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1996年,原上海建材工业学院和上海城建学院并入同济大学。
2000年,原上海铁道大学与同济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1999年,上海农学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学。
200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并入上海交通大学。
江南大学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江南大学。
2003年,原东华大学无锡校区整体并入江南大学。
368所原部委直属高校
看其前身,大概就能知道该校的一个优势学科所原部委直属高校的大浪淘沙和分化重组情况:年以前,中国部委直属高校一共所,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所。
随着国家“工程”的实施,大学分化重组,大浪淘沙,年划归教育部直属所(吉林工业大学后并入吉林大学),年划归教育部直属所,年划归教育部直属所,年划归教育部直属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一共所,其中所成为国家“工程”大学。
其他部委直属高校所,其中所成为国家“工程”大学。
国立高校一共所,其中所“工程”大学。
有所高校划归省(区)市直属。
有所高校并入国立大学。
教育部:共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青岛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航天部:共所国防科工委直属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
划归省市直属所:、南昌航空学院、沈阳航空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华北航天工业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西安航空技术专科学校民用航空总局:部委直属所:、中国民用航空学院、中国民用飞行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兵器总公司:共所归国防科工委所:、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南京理工大学(“工程”)。
划归省市直属所:、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华北工学院(中北大学)、西安工业学院(西安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重庆工业管理学院(重庆工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业部:共所归教育部直属所:、电子科技大学(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程)。
中央部属高校
中央部属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部门(单位)直属高等学校,简称“中央部属高校”,主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直属管理一批高等学校,目的是在探索改革上先走一步,在提高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
中央部属高校现已基本覆盖入选国家教育战略“211工程”、“985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的国家重点大学。
中央部属高校因此被称为“中国大学的先行军和领导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管理的一批高等学校,是中央部门直属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接管理一批高等院校,目的是在探索改革上先走一步,在提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经过世纪之交全国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一批实力较强、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校均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建国以来国家历次所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多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高等学校(2所)福建省(1所):华侨大学广东省(1所):暨南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等学校(7所)北京市(2所):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2所):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2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陕西省(1所):西北工业大学志愿填报每日分享之中央部属高校介绍二中央部属高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6所)北京市(1所):中央民族大学湖北省(1所):中南民族大学四川省(1所):西南民族大学甘肃省(1所):西北民族大学宁夏区(1所):北方民族大学辽宁省(1所):大连民族学院公安部直属高等学校(5所)北京市(1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辽宁省(1所):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河北省(1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南省(1所):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浙江省(1所):公安海警学院中共中央办公厅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中国科学院直属高等学校(1所)安徽省(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招生办) 交通运输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辽宁省(1所):大连海事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部门(单位)直属高等学校,简称“中央部属高校”外交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外交学院司法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河北省(1所):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北京体育大学(招生办)卫生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招生办)中华妇女联合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中华女子学院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直属高等学校(3所)天津市(1所):中国民航大学四川省(1所):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广东省(1所):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地震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河北省(1所):防灾科技学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河北省(1所):华北科技学院中国海关总署直属高等学校(1所)上海市(1所):上海海关学院国家林业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江苏省(1所):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总装备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湖南省(1所):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属高等学校(5所)塔里木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石河子大学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发展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军事人才的主要教育训练机构——学校的沿革发展史。
其基本任务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总结人民解放军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学习其他国家军队的有益经验,在1957~1959年,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以军事学院有关的系为基础,分别组建高等军事学院、军事学院和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等学院。
高等军事学院设在北京,其任务是:训练全军陆海空军正师职以上现职军事、政治、后勤干部,高级参谋人员及军事理论人员。
刘伯承为第一任院长兼政治委员,叶剑英、陈伯钧、李聚奎先后任院长,李志民任政治委员。
军事学院仍设在南京。
教育部直属高校名单
教育部直属高校名单教育部直属高校名单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指教育部直接管理和领导的高等学府,它们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下面将列出教育部直属高校名单。
这些高校以其严谨的学术氛围、优质的教学质量和较高的科研水平而闻名于世。
1.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综合性高等学府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哈佛大学”。
2. 清华大学:创建于1911年,是中国著名的科学技术研究型综合大学之一,被誉为“东方的麻省理工”。
3.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于1949年,以经济学和法学为主要特色,是中国领导力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4. 武汉大学:创办于1893年,是中国的六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
5.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位于上海,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
6. 上海交通大学:创办于1896年,是中国著名的理工类大学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7. 南京大学:创建于1902年,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以理科为主要特色,也是中国九校联盟成员。
8. 浙江大学:成立于1897年,坐落于杭州,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大学之一,著名的“三位一体”综合性大学之一。
9. 中山大学:创立于1924年,位于广州,以医学和生物科学为主要特色,是中国重要的高等学府之一。
10. 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位于上海,是以工科为主的研究型大学,也是中国最早的名校之一。
11. 四川大学:创办于1896年,是中国西南地区较早成立的综合性大学,以长江上游地区的科教中心而闻名。
12. 东南大学:创建于1902年,位于南京市,是中国以工科为主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
13. 吉林大学:创立于1946年,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大学之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
14. 华中科技大学:创建于1953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以工科为主要特色,是中国的重点高等学府之一。
15. 北京师范大学:创办于1902年,位于北京市,是中国重要的师范类高等学府之一,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主要特色。
什么是部属省属高校,图解部属高校历史
什么是部属省属高校,图解部属高校历史
大家好,我是糖瓜爸爸,今天带领大家了解个教育小知识。
我国的高校分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其中最有名的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清华北大等985和许多211名校),如下图
除了教育部直属,还有教育部和所在省共建的十几所高校。
此外还有大家都知道的工信部直属的七个高校(北航,北理工,西工大,哈工大,哈工程,南航,南理工),
上面的教育部和工信部的高校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详了,但是历史上其实还有很多部属高校,只不过随着国家部门的变化现在很多部属高校都取消了,还有一些改名合并了,糖瓜爸爸也是今天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部属高校呀,下面我就领着大家看看过去的地质部,化工部,邮电部,交通部等各部的直属高校,一张图让你了解部直属院校的历史!。
高考志愿填报-原中央各部委高校(即部属高校)与省属院校的区别:
高考志愿填报-原中央各部委高校(即部属高校)与省属院校的区别:原中央各部委高校(俗称部属高校)与省属院校的区别:第一,高校建设发展的资金来源不同,原部属高校的建设与发展的资金来源于中央各部委,省属院校的建设发展资金来源来源于本省。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相对于省属院校来说,由于中央各部位的资金庞大,所以大多发展较好。
第二,毕业生走向不同,除教育部所属高校之外,原部属高校的毕业生是服务于本部委下属企事业单位的,所以部属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是一定要到部属企事业单位就业的,而省属院校的大学毕业生是服务地方经济的,即省属高校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是要到本省的县市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就业的;(上世纪80年代以前,部属院校的大学毕业生是很难进入省属地方基层单位的,同样省属高校的大学毕业生也是很难进入部委的单位就业的,这就是“谁花钱培养的学生就为谁服务”的道理。
另外,原部属院校之中除了自己的行业特色高校之外,中央各部委还建设了下属的医学院、师范学院等,甚至煤炭部还建设发展了自己的“建筑工程学院”(即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目前参与合并组建了河北工程大学),冶金部也有自己下属的建筑工程学院(即目前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服务于本系统。
第三,特色不同,部属院校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省属高校大都缺乏特色。
这也就是说虽然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中一些大学专业的名称是一样的,但是部属院校的该专业的专业课程往往还包含了一些本行业所需的一些高精尖技术或特色技术,相反,省属院校的课程设置则不具备这一特征,所以,省属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大多都比较“公式化”。
另外,原部属高校之中的大多数专业均为本行业所需的专业,这其中有一些大学的特色专业又与高校所在的产业特点、生产特点相关,比如:建设在山西太原的山西矿业学院的“倾斜长壁采煤法”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又于山西省的煤炭地质结构相匹配。
第四,毕业生就业的城市不同,由于部属院校的下属单位大都在大城市,所以部属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大都可以到大城市就业;相反由于省属高校的大学都是服务于本省地方经济的,所以省属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大多在本省基层单位(比如本省的县市甚至乡镇企业)就业工作。
中国大学发展历史
中国重点建设大学开展史一、全国重点大学历史沿革:1954年全国性重点大学〔6所〕 1954年10月,高教部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X围的决议》中,指定以下6所学校为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大学、清华大学、农业大学、医学院、某某工业大学。
1959年颁布的全国重点高校〔16所〕 1959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工业学院〔理工大学〕、航空学院〔航空航天大学〕、农业大学、医学院〔医科大学〕、师X大学、某某大学、某某工业大学、复旦大学、某某交通大学、华东师X大学、某某第一医学院〔2000年并入复旦大学〕、某某通大学。
8月28日又增加的4所全国重点高校:协和医科大学、某某军事工程学院、第4军医大学、军事通讯工程学院。
1960年10月22日,中央决定在原来20所〔16+4〕重点大学的根底上,再增加44所重点大学:〔16+4+44〕1、文理〔苏式综合大学〕:某某大学、南开大学、某某大学、某某大学、某某大学、某某大学、某某大学、某某海洋学院〔理科〕、某某大学、2、工科:某某工学院、东北工学院、某某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华中工学院、某某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某某工业大学、3、专门性大学:石油学院、地质学院、邮电学院、钢铁学院、矿业学院、铁道学院、化工学院、某某铁道学院、某某工业大学、某某海运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同济大学、某某水电学院、中南矿冶学院、某某电讯工程学院、农机化学院、林学院、中医学院、某某医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政法学院、对外贸易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体育学院1963年9月12日,教育部通知增加3所重点大学:某某大学、某某大学、某某外国语学院1963年10月24日,教育部通知增加1所重点大学:某某农学院*至此,全国重点高校共68所。
1978年全国88所重点大学:1978年国务院确定了大学、清华大学等88所院校为全国性重点大学,全国重点大学:重点综合大学(17所)大学某某大学某某大学复旦大学某某大学某某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某某大学某某大学某某大学某某大学某某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某某大学某某大学某某大学重点理工院校〔52所〕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某某理工大学科技大学某某交通大学某某建筑大学某某建筑大学东南大学航空航天大学某某电子科技大学某某建筑科技大学某某海事大学化工大学某某科技大学某某工业大学某某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东北大学石油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某某工业大学某某水利电力大学某某航空航天大学燕山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同济大学理工大学某某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某某理工大学某某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某某大学某某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某某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某某理工大学某某工程大学邮电大学某某交通大学某某工业大学某某测绘科技大学某某大学重点农业院校〔9所〕中国农业大学某某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某某农业大学某某农业大学某某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X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重点医药院校〔6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科大学中医药大学某某医科大学某某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重点林业院校〔1所〕林业大学重点财经院校〔1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重点艺术院校〔1所〕中央音乐学院重点体育院校〔1所〕体育大学重点民族院校〔1所〕中央民族大学重点外语院校〔2所〕外国语大学某某外国语大学重点政法院校〔2所〕国际关系学院西南政法大学重点师X院校〔2所〕师X大学华东师X大学1999年特别改组成立的重点大学〔1所〕1999年9月,经国务院特别批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某某省农业科学院、某某省林业科学院、某某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七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52:中国高校之变】 1952年全国高校大调整
【1952:中国高校之变】1952年全国高校大调整就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一大批高校不约而同地迎来60周年校庆时,人们关注的眼光也从当下回溯到60年前——一场暴风骤雨式的高校变革成为如今各大高校60周年校庆扎堆而至的缘起。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仿照苏联模式,对全国旧有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全面调整,中国开始了模仿苏式教育体系的改革之路。
这场教育体制改革涉及全国四分之三的高校,并最终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且一直影响至今。
院系调整新中国成立之初,高等学校基本沿袭旧制,只有院系并无专业。
且表现为重文轻工,多数高等院校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
在1950年6月8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来自苏联的专家阿尔辛杰夫大力倡导“苏联模式”。
在他看来,中国以前的大学体现的是半殖民地的依赖性,把知识分子的注意力集中于研究一般的自然、历史、文学以及所谓的社会学。
他认为新中国的高校教育目标不再是培养大而无当的博学通才,而是培养具体的专门人才:工程师、医师、教师、经济学家、农业专家、统计专家、采矿专家等,使大学成为教育工人、农民和劳动者的地方。
这一倡议确定了高校改革的基调。
自1951年开始,鉴于当时高等学校“不能够适应苏联援助的工程项目对专门人才的要求”,教育部决定按照前苏联的大学体制,对原有高等学校的设置、系科和布局等方面进行了院系调整。
这次院系调整自1952年开始,到1953年基本结束。
1952年秋,教育部按照前苏联模式制订了进行院系调整的原则与计划,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从北京、天津开始,陆续在华北、东北、华东、西南等大行政区展开了全国高等院校院系的调整。
这次院系调整的原则主要是整顿和加强专门学院,建立由单科院校与文理科综合大学构成,且以单科院校为主的大学体制。
工科院校和师范院校成为此次调整的重点。
通过模仿苏联高等教育思想,一整套新的高等教育学术体制建立了。
部属高校的名词解释
部属高校的名词解释部属高校是指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的高等学府,这些学校一般隶属于相关政府部门或机构,享受政府专项经费的支持。
与国立高校和民办高校不同,部属高校在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上有着一定的特殊性。
1. 部属高校的历史与发展部属高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近代以来的教育体制改革。
当时,为了解决知识分子和人才的培养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兴办一些教育机构,这些机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部属高校。
20世纪初,中国推行了新文化运动,充实了大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知识。
随后,中央政府创办了一批部属高校,以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这些部属高校秉承着科学、民主和人才培养的原则,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部属高校的特点与优势(1)政府支持与发展优势:作为政府直接管理的高等学府,部属高校能够得到政府专项经费的支持,这使得这些学校在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和科研条件等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2)学科门类丰富:部属高校侧重于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因此在学科门类上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
例如,理工科、医学、管理、法律等专业在这些学校中往往较为突出,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3)卓越的师资队伍:部属高校拥有一支由权威学者和专家组成的教职员工队伍,这些人才多数具备国内外知名的学术声誉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权威的教学和指导。
(4)国际交流与合作:部属高校作为国家重点高校的代表,更容易与国际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起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国际化学习和交流机会,丰富了他们的全球视野。
3. 部属高校的面临的挑战与改革尽管部属高校在多个方面都具备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各类高校都在加大对人才的争夺。
另一方面,部属高校在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上相对较为保守,学校内部决策效率不高,创新力不足。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发展需求,部属高校也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中央部委直属院校名单
中央部委直属院校名单
中央部委直属院校是指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各个部委的高等学府,这些院校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一些中央
部委直属院校的名单:
1. 中国科学院大学,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是我国最高学府之一,培养科研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培养
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的重要机构。
3. 中国农业大学,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我国农业领域的重要
高等学府。
4. 中国医学科学院,隶属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是我国医学
研究和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
5.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隶属于公安部,是培养公安干部和公安
科研人才的重要学府。
6. 中国政法大学,隶属于司法部,是培养法学和政治学人才的重要高等学府。
7. 中国海洋大学,隶属于自然资源部,是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8. 中国矿业大学,隶属于自然资源部,是我国矿业工程和资源开发领域的重要学府。
9. 中国地质大学,隶属于自然资源部,是我国地质科学和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高等学府。
10. 中国传媒大学,隶属于中宣部,是培养新闻传媒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的重要学府。
以上只是一些中央部委直属院校的例子,实际上还有其他部委直属的高校,每个部委都有自己的直属院校,这些院校在各自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解密中央部属高校:牌子、位子和票子
时政3月中旬,54岁的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原副主任鲍遂献已经到新岗位上报到——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作为新中国首位法学博士后研究人员,鲍遂献曾出版各类学术著作30余部,还曾入选英国剑桥大学的《世界名人录》。
与鲍遂献一并引起公众关注的,还有北京电子科技学院这所“低调”的高校。
该校之前的党委书记沈永社已出任中央第五巡视组副组长,正在对安徽、湖南开展巡视“回头看”。
该校曾得到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5位领导人先后题词勉励,校名由江泽民题写。
类似北京电子科技学院这样的中央部委办局直属高校,到底有些什么来头?级别“高”,培养专门人才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的地位是个什么概念呢?这样说吧,它直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光看这个就会让人觉得神秘了。
这是一所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培养信息安全和办公自动化专门人才的高校。
前身是1947年8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开办的中央工委青年干部训练班,近70年来,人才辈出。
具体有多出人才,可以看看这组数据:该校在校学生不到2000人,历届校友中已有50余人曾担任省、部、军级和国家局领导职务,300余人担任国家部委和各省司局级领导职务。
由此看来,这所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全国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如果大学生毕业以后想从政,报考这所大学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这所学校也中央部属高校得到的资源较多,发展较快。
过去那些财政部、交通部直属的高校,历来是高中毕业生和家长们眼中的香饽饽,如果是中办或者团中央直属的大学,可能对有从政打算的考生就更增添一份吸引力了。
解密中央部属高校:牌子、位子和票子文_本刊记者舒炜很难考,作为提前录取批高校,除了分数够高,还要通过政审。
该校一名学生在知乎上称,(这里)不缺学霸,毕业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都可以去中办、外交部这种杠杠的单位,绝大多数还是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序列。
和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的相对低调不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可谓大名鼎鼎,这所共青团中央直属的高校校长均由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兼任,胡耀邦、胡锦涛、李克强、周强、胡春华等都是这所高校的老校长。
中国主要工科大学的源流与变迁
中国主要工科大学的源流与变迁.txt这是一个禁忌相继崩溃的时代,没人拦得着你,只有你自己拦着自己,你的禁忌越多成就就越少。
自卑有多种档次,最高档次的自卑表现为吹嘘自己干什么都是天才。
本文由zhuzhumzh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高等工程教育在中国诞生已历百年.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工艺之学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然而时至今日,还有人供奉"实用的知识都是微不足道的"这种两个世纪前洋人先哲的高论,认为工科大学不足以称之为大学.这使得首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先河的前人们的远见和胆识更令人钦佩. 这里只是想简单的勾画一下主要工科学校变迁的大致轮廓, 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起源于 1895 年建校的北洋西学学堂, 该校创建伊始就开设了采矿,机械,土木等工程学科;紧随其后于 1896 年建校的山海关铁路学堂在 20 世纪初发展为唐山路矿学堂,铁路和采矿也颇具实力. 同样创建于 1896 年的南洋公学在清末民初逐步完成了工程学科的建设,以铁路科为起点,扩展到机械和电机,首开中国电机教育之先河. 本世纪的前 20 年,北洋,南洋和唐山是工科教育最有成效的学府.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工程与工程教育大师, 凌鸿勋, 茅以升, 王宠佑, 孙越崎, 支秉渊, 罗忠忱等都曾在这三所学校接受过工学教育. 20 年代是中国高等教育剧烈变迁的时代,对工程教育而言,最重要的事件无过于由南洋,唐山和北京邮专等三校合并组成交通大学.实力雄厚的交通大学无疑成为工科第一豪门,北洋次之,归属屡次变化的东南(中央)大学工科和河海工科大学也是当时众多工科学校中较有影响的一所. 1930 年到抗战爆发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工科的口碑仍然是南洋, 北洋.上海交大(南洋)成为交大的绝对龙头,进入极盛时期,有东方 mit 之说; 北洋则兴办了电机和航空等系科,并首先开始工科研究生教育.一个异军突起的力量是新兴的清华大学工学院.梅贻琦校长的苦心经营下,挟清华学校的传统声誉和庚款的雄厚支持,在电,机,航空等学科后来居上和老牌学校分庭抗礼,开始形成鼎立局面.交大唐山工学院仍以土木工程雄踞一方.另外隐然成型的是中央大学工学院,她宏大的规模和投入都预示着又一个工学名门即将问世. 抗战期间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特殊阶段, 各校虽均受重创, 仍有不俗表现, 为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培养了骨干人才. 以清华大学工学院为主, 包括北大南开部分师资的西南联大工学院几执工科牛耳. 留沪的南洋和南迁的交大诸部各领风骚,总体实力不在西联之下.中央大学地处陪都重庆,规模号称第一,其羽翼已丰的工学院实力次于联大交大. 以流亡陕甘地区的北洋为主体组建的西北工学院偏处一隅, 略逊一筹. 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工科基本格局变化不大,工学院仍以综合大学中的清华,中大工学院和号称南北工程最高学府的交大北洋最强.就实力而言,交大清华更为翘楚,中央发展平稳,北洋实力有所回升. 这一时期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工学院,比如浙大,北大,同济,武大, 南开等校的工学院都实力不俗. 50 年代院系调整引起的轩然大波一直荡漾到 60 年代初期.交大失血之余被一分为二;北洋改名天大并剥离了约半数的工程系科;中大工学院独立成为南工,也分离出不少系科.清华的工科有失有得.60 年代初期的格局是清华一马当先,哈工,西交,上交,天大等校组成第二集团,侧重土木的同济和南工为首的四大工学院与第二集团各校实力接近,同样引人瞩目的是以北航,北钢,北工等校为代表的强劲的专业工科学院.另一个人工巨人是哈军工,这所学校后来的瓦解留下了两个重要的遗产,一是建立了国防科大,二是加强了西北工大. 80 年代以来是建国后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工程教育方面比较显著的变化包括浙大的稳步上升,上海交大的迅猛复兴,和华中理工闯入第二集团.综合近年来的各种大学排行结果,清华大学仍处领先地位,浙大和上交居 2,3 位,哈工,西交,天大和华工在各个排名中互有胜负.国家对部份高校的重点建设,也可能对大学工科的未来分野产生重要影响.率先列入重点建设名单的工科学校包括清华,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浙大和哈工大等五所,随后陆续列入的有北京理工, 天大,华科大和东南等,这个还在继续加长的名单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立场. 鉴于经济建设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然是主旋律, 高等工程教育也将继续在中国教育中保持举足轻重的地位. 1。
建国后,重点大学的前世今生
建国后,重点大学的前世今生一、54年全国性重点大学1954年10月,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指定以下6所学校为全国性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59年颁布的全国重点高校(16所)1959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
三、1959年增加的4所全国重点高校:协和医科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第4军医大学、军事通讯工程学院。
四、“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5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198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原教育部正式发出了《关于在北京大学等二十二所高等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通知》,全国22所高校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教委发出了关于同意中山大学等十所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通知,全国增加十所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部属高校的下放历史,曾经风光无限的高校突然一蹶不振(下)
部属高校的下放历史,曾经风光无限的高校突然一蹶不振(下)接着部属高校的下放历史,曾经风光无限的高校突然一蹶不振(中)一文继续讲述下放历史,自从两次高校大拆分后。
许多部委原有的直属大学。
也跟着合并到其它学校里去,根据上篇、中篇,我来对其做一个数据统计,因为下放政策时间与第二批211评定时间非常紧急,几经风云,有赢家也有输家,拆分合并中,赫赫有名的哈军工就此不见了,如果综合分析来看,无疑最大赢家是教育部的76所高校,不仅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全部进入211建设(有些是第三批增补进去的),而且直属高校扩增到76所,进入211比例 100%(76/76)。
图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工信部 7/7 进入211比例100%由原航天部兵器部船舶总公司整合加入国防科委哈工大北航西工大南航北理南理哈工程2、航天部共直属11所进入211比率 36.36% 4/111、哈尔滨工业大学(985,211工程)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85,211工程)3、西北工业大学(985,211工程”)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11工程)3、兵器部共直属 8所进入211比率 25% 2/81、北京理工大学(985,211工程)2、南京理工大学(211工程)4、电子工业部直属5所进入211比率40% 2/51、电子科技大学(985,211工程)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11工程)5、地质部 5所进入211比率 20% 加入合并 60% 一流学科 80% 1,3,4/51、中国地质大学(211工程)2、长春地质学院(合并985,吉林大学)3、西安地质学院(合并211,长安大学)4、成都理工(双一流学科)图2 哈尔滨工业大学6、纺织部9所进入211 11.11% 1/9 进入211加合并22.22% 2/9东华大学(211)苏州丝绸工学院(合并211,苏州大学)7、电力部直属16所进入211 6.25% 1/16 合并进入211 25% 4/161、华北电力大学(211工程)2、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985,武汉大学)3、北京电力经济学院(合并211,华北电力大学)4、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211,北京交通大学)8、水利部直属5所进入211比例 20% 1/5合并进入211 40% 2/51.河海大学(211工程)2.常州水电机械制造职工大学(合并211,河海大学)9、石油部直属12所进入211 8.3% 1/12 一流学科:16.6% 2/12中国石油大学(211)西南石油大学(一流学科)10、化工部直属10所进入211 10% 1/10 合并进入211 20% 2/10北京化工大学(211)郑州工学院(合并211,郑州大学)11、煤炭部直属15所进入211比例 6.66%中国矿业大学(211)12、冶金部直属14所进入211 14.28% 2/14 合并进入211 21.42% 3/14东北大学(211,985)北京科技大学(211)沈阳黄金学院(合并985,东北大学)图3 东北大学13、有色金属总公司直属10所进入211 10% 1/10 合并进入211 20% 2/10 中南大学(211,985)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985,中南大学)14、机械部直属20所进入211 15% 3/20 合并进入211 20%4/20湖南大学(211,985)合肥工业大学(211)吉林工业大学(211,后被985合并,吉林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211,武汉理工)15、交通部直属10所进入211 10% 1/10 合并进入211 25% 4/10 大连海事(211)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合并211,长安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合并211,武汉理工大学)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985,东南大学)16、轻工部直属8所进入211 12.5% 1/8 合并进入211 25% 2/8江南大学(211)中央美术工艺学院(合并985,清华大学)图4 大连理工大学17、铁道部直属10所进入211 20% 合并进入211 50%1.西南交通大学(211工程)2、北京交通大学(211工程)3、长沙铁道学院(合并985,中南大学)4、上海铁道大学(合并985,同济大学)5、南京铁道医学院(合并985,东南大学)18、建设部直属8所进入211 0% 0/8 合并进入211 50% 4/8重庆建筑大学(合并985,重庆大学)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211,长安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985,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985,哈尔滨工业大学)19、建材局直属5所进入211 20% 1/5 合并进入211 40%2/5武汉理工(211)上海建材学院(并入985,同济大学)20、农业部直属13所进入211 4所合并进入211 6所省属211 7所新疆兵团 8所一流学科 9所中国农业大学(98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85)华中农业大学(211)南京农业大学(211)西南农业大学(合并211,西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合并211,海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省属211)上海海洋大学(一流学科)如果华南农进了今年的一流学科。
重点、211、985、双一流,中国重点大学的变迁史(含名单)
重点、211、985、双一流,中国重点大学的变迁史(含名单)文|吴付平目前,官方正在淡化211、985工程大学的概念。
2015年启动的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将是国家新一轮重点大学建设的指导文件。
那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在高校金字塔尖的“全国重点大学”有哪些?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全国重点大学,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54年,当年12月,教育部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指定了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1995年9月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为全国性重点大学。
后经过多轮调整、追加,以及恢复高考后的再次确认,1978年2月17日,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确定了首批88所全国重点大学。
之后几年又陆续追加11所全国重点大学,至1981年共99所全国重点大学(追溯前身,目前统计到90所)。
为了落实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211工程大学”正式启动。
同年12月,确定了第一批入选211工程的大学共16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到了1996年12月,首批名单中又增加11所。
总数变为27所:中国人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
直至2008年又陆续增加了4批211工程大学,也就是现在我们知道的112所(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4校分别都有两所独立的主体校,故也可统计为116所)。
985工程大学,是1998年5月4日江总书记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现代化,建立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部属高校的前世今生(吐血整理,数据权威,全程高能)
从教育部网站获悉,截至2017年5月31日,我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成人高等学校283所,上述数量不含军事院校。
除非特殊强调,以下文章中的高校都是指普通高等学校。
按照主管归属部门不同可分为中央部属高校和地方省属高校两类,其中中央部属高校是国务院部门(单位)直属高等学校的简称。
之前介绍“985平台”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所有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高校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是中央部委直属(实际上所有39所“985工程”大学也全部都是中央部属高校)。
在我国高校发展史上,由于各行业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除教育部外,很多部委都有各自直属的高校,这些都统称中央部属高校。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形式的变化,国务院各部门进行了多次调整,与之相关的中央部属高校也进行了两次大调整(很多文章只提到第二次调整,实际上第一次调整的动作也不小)。
第一次大调整: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撤并部门所属学校管理体制的决定》(国发〔1998〕21号),对原机械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国内贸易部、中国轻工总会、中国纺织总会、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等九个部门所属的93所高校进行
调整,除中国矿业大学、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暂时仍由国家煤炭工业局管理外,其余91所高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
其中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吉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中国纺织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无锡轻工大学、武汉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10所高校,在实施共建中与其他院校有所区别,日常管理以地方为主,重大事项以中央为主;其余81所高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第二次大调整: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的决定》(国发〔1999〕26号),除教育部以及外交部、国防科工委、国家民委、公安部、安全部、海关总署、民航总局、体育总局、侨办、中科院、地震局等部门和单位继续管理其所属学校外,国务院其他部门和单位原则上不再直接管理学校。
此次调整共涉及161所高校,其中有22所划转教育部管理;34所由教育部负责调整(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5所停止招生,改为原主管部门(单位)的非学历培训机构;97所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并由地方统筹进行必要的布局结构调整;3所继续由原主管部门(单位)管理。
通过以上文件内容可以看出,经过两次大调整后,只有少数国务院部门(单位)保留了直属高校。
另外,经过几轮国务院机构调整,上述部门名称现在有些已经发生变化,如国防科工委已于2004年并入新组建的工信部,但高校与所属部委
之间对应关系基本没变。
目前我国有哪些国务院部门(单位)拥有直属高校?各自数量又是多少所呢?网上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真可谓是五花八门,部门名称叫法混乱,高校数量说法不一。
比如说,有文章说教育部直属高校有75所(实际上这个数字应该是76所);中国民用航空局已经划归交通运输部管理,有些文章中却仍然把它和交通运输部并列统计;卫生部已于2013年组建成新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却还有文章使用卫生部的名字;还有的文章把中央军委直属的军事院校也算到中央直属高校中,等等问题。
之前也反复提到过,现在是信息时代,面临的问题不是信息不足,而是信息过剩,网络上充斥着太多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的信息,很容易给人造成误导。
获取信息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官方网站查询,以官方发布的消息和数据为准。
根据教育部公
布的高校名单统计,截至2017年5月31日,中央直属普通高校共有119所(本科114所,专科5所,不含成人学校),其中:教育部76所;工信和信息化部7所(即:国防七子);公安部7所(专科2所);国家民委6所;交通运输部5所(专科2所);中国科学院2所;国务院侨办2所;共青团
中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海关总署、空军装备部(专科1所)、司法部、外交部、中国地震局、中国社会科
学院、中华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办公厅各1
所。
教育部直属高校名单(76所)
其它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名单(43所)抚今追昔,鉴往知来。
之所以提到这段历史,是因为这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现有高校某个专业或学科的实力情况,比如经常提到的机械四小龙—湖南大学(985高校)、合肥工业大学(211高校)、吉林工业大学(后并入吉林大学,985高校)和燕山大学—就是指原机械部直属的20所高校中实力较强的4所,其机械工程相关学科具有深厚的行业底蕴和学科积淀,在行业内认可度极高。
类似的还有四大电子科大—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都是原电子工业部直属的高校,也是目前电子信息相关专业实力强劲的高校,在2017年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电子科技大学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获评A+,(与北邮并列)全国第一,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理想学府。
后续还将根据我自己的一些认知,陆续介绍各高校、各专业相关情况,如果各位看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欢迎留言,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