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写字。
难点
体会情感。
教法
三疑三探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具
生字卡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3、齐读、指名读。
出示自探提示:考虑: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解疑合探
1、借助课文注释和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同学自学讨论}
出示自探提示:
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借助工具书等解决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⑶与同学交流课前所了解的相关信息。
⑷试着背诵课文。
4、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二、解疑合探:1、读诗悟境,想象送别情景
整体默读古诗,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披文入情,领悟诗文之情
再读古诗,想想:从诗文中的哪些字词你看到了你刚才所说的情景?
二次备课




25古诗两首
课后
反思
二次
反思
六、安排作业。(任选一题)
1.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编故事。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1、板书“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
2、师:孩子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给“伦”注音,并教读)
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生:“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
3、自读课文,感知诗文内容
②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如果你的好朋友到了外地,你要怎么联系他呢?”
师:“如果你也生活在唐朝,你怎样与朋友联系呢?”
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而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生活在古代的人们,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设施都极为落后,分开后很难再联系上,一别往往就是一生。所以说,李白和汪伦离别时心情是那样的依依不舍、那样的留恋万分。
2、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家长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扮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扮演。
3、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4、《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身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3、精读品味,合作探究问题
再读古诗,针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出示自探提示:
⑴李白将要离开了,为什么说是“忽闻岸上踏歌声”?
⑵为什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比不上汪伦送别李白之情?
⑶汪伦为什么要用踏歌的形式为李白送行?不能用其他方法吗?汪伦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5、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6、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质疑再探: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练习
“我”回到了故乡,见到了亲人会说些什么?
五、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课题
25古诗两首
课时
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会写本首古诗中字。
2、有感情的Fra Baidu bibliotek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
1、调动生活体验识字;反复朗读诗句,感悟意境。
2、可将两首诗改编成简单的情景剧,由学生自主表演。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懂得要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重点
师:请同学们怀着这种依依难舍的心情齐读诗句。
三、质疑再探再读课文,看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四、适时拓展,生成新的资源
1、学生回顾自己所看到过的有关送别的古诗,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一组送别古诗。
2、学生自选一首,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3、想一想,你打算把你选学的这首诗送给谁?为什么?
4、交流学习体会,展现乐观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