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与上课的密切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与上课的密切关系

江西省吉水县阜田小学彭朝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一步步推进,教师的教法也在不断地更新。俗语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备课上多花点时间,如根上浇水,在讲课上增加学生负担,似叶上施肥。

是的。备课备哪些该讲,哪些少讲或略讲甚至不讲,这是当前教改中每一位教师值得熟虑的教学问题。但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中,总有一把总钥匙,那就是“精”。

执教三十余载,我深感备课之重要。什么是备课?怎样备课?备些怎样的内容?打开《中国大百科全书》获取备课的明确定义:“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备课是上课的前提。”这正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书也是如此。那么我是怎样备课的呢?一则从读入手,进入角色;二则博采众长,酌取精华。再参照他人的观点,既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又能修正补充自己的看法,然后精挑细选,精讲多妙啊。这样,就有了自己的读、自己的感、自己的收获。

一、从读入手

我每备一课书,都是从读开始的。或朗读或默读,在吟咏中促使自己尽快进入课文之中。一读,感知课文内容;二读,研究文章题目;三读,抓住课后习题;四读,探讨作者思路;五读,咀嚼语言文字;六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备课时,一篇课文读了这么几遍,就能基本上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例如我在备《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通过反复的读而达到与作者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尤其对“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和“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这两句话的“才”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样一个副词,前者表示时间长,后者表示时间短。这看似乎平常的两个“才”字,不仅在时间的长短上做了对比,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人物的心里和感情。这叫寻常词语艺术化。

我觉得备课从读入手,或者朗朗有声地读,或者默默无声地读,对教材整体有一种居高临下,驾轻就熟,运用自如的感觉。仿佛高明的驭手之道统御着他的车马快速驰骋一样。抄袭“教案”固然应该摒弃,搬“教参”或如法炮制也是不足取的。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语言、思想、感情都是人家的,拿着去上课,必然格格不入,捉襟见肘。

二、进入角色

我在备课前一般要进入“三个角色”。一是进入学生角色,揣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的感受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目中有人;二是进入作者角色,弄清作者的意图、思路和感情,掌握课文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特色,做到胸中有书;三是进入自己执教的角色,对教学目的、步骤、重难点、板书设计、作业练习等加以综合考虑,做到执法有法。

进入学生角色。学生是发展的对象,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对象。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他们的智慧潜能像宇宙一样深不可测。备课时,教师就应先对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心力、智能、性格、特长做到一清二楚,如数家珍。

进入课文作者角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章。”《桂林山水》是篇写景文章,配有彩图,图文并茂。课文以明快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课文写桂林的水秀、山青、人怡。写水时,作者用大海和西湖作比较,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写山时,作者用泰山和香山作对比,突出桂林山的奇、秀、险。水秀山青配上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风光宜人。读其文,犹如作者领着我们荡着小舟遨游其境,因此而产生了怡人。备课时遵路入境,与作者进行“心理换位”,达到了我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感情溶化在一起的艺术境界。

进行自己执教的角色。我是这样想的:运用之妙,在乎一心。这里的关键是选择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就像一个袋子,学生人人好比锥子。好的教学策略是布袋子,学生人人可以锋芒毕露,脱颖而出。落后的、封闭的、陈旧的教学策略则是牛皮袋子、铁皮袋子,再锋利的锥子也无法显露其锋芒,因此,我根据教学目标,以人为本,因人施教,优选语文教学策略。但年年岁岁教此课,岁岁年年法不同。我用“变序法”教过《一夜的工作》,用“演示法”讲过《乌鸦喝水》,用“戏剧法”上过《小珊迪》,用“朗读指导法”指导过学生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但我始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无天”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博采众长

教好一课书,教师的知识一定要比这课书多几倍,只有这样,才能信手拈来,皆成妙趣。如果教师的知识与这课书一样多,或者少于这课书,就不能左右逢源,畅所欲言了。因而,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像蜜蜂那样,广采百花,能后酿蜜,又应当像大海,汇纳众流,成其渊博。

四、酌取精要

准备好了这么多内容,不能一下子都塞给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教师自己掌握的,只有居高临下,才能势如破竹。“任你溺水三千,我自取一瓢饮。”在讲课时,我每每披纱拣金,备多用寡,力求把握特点,攻其一点,最后让学生获得知识,加大信息量。

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想所得,把教学目的要求、重点、教学过程和方法搜集到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我每次备课都习惯于把课备在教科书上,在教材的天头地脚和字里行间进行批、注、勾、画、圈、点,诸如作者介绍正音正字、词语注释、段落划分、中心思想、板书设计,以及富有启发性的提问,统统写在书本上,我总认为教案只起到一个设计教学线路和提高教学要点的作用,然而,讲起课来真是得心应手。

事实验证,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备课和上课同等重要。从备课的角度讲,备课的结果是上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备课的好坏和合理使用媒体教学是达到上课收效的所经历的必要程序。注重备课结果,关注上课过程,这是新课标理念下的首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