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PPT
合集下载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d5e9d6804d2b160a4ec082.png)
请同学综合运 用以上方法,默读 弄清诗意,不理解 的可以打上“?”。
21
相互合作,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jì
tì
chánɡ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xiān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首好诗,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总是蕴含着一种心 情!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
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 他还要做什么?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诗人像小孩一样欢乐得手舞 足蹈还不尽兴,还需要“放歌纵 酒”才能把喜情抒尽。“白日放 歌”纵酒,不是借酒消愁,而是 以酒助兴;今日之高歌,不是长 歌当哭,而是快乐地歌唱。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9朗读 (幻灯片下播源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点击下一页
交流方法
结合注释 反复读中理解 联系插图 发挥想象 串联词义
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 天启程返乡。
40
这是诗人喜悦情感的第三次爆发。不仅如此, 诗人恨不得立即归去,甚至已经想象到了返乡的路 上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41
想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写出了时间之迅疾 正是诗人归心似箭的真实写照。
42
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bb0736580216fc700afd42.png)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刘海庄小学 丁翠芬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 美,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 的பைடு நூலகம்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 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被称 为一代“诗史”。他的诗,艺术成就 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初闻 却看 漫卷 白日 青春 即从 便下
诗 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 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 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欣赏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诗文解释】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 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 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 悸。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 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 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忽传 涕泪 妻子 诗书 放歌 作伴 巴峡 襄阳
收蓟北, 满衣裳。 愁何在, 喜欲狂。 须纵酒, 好还乡。 穿巫峡, 向洛阳。
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背 景,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 诗的?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 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 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 乱,诗人携妻带子,当时诗人随逃亡 的队伍流落到四川梓州(现在的四川 省三台县),曾被叛军所俘虏,历尽 艰难与生离死别,八年后,在四川剑 外听到收复失地的的喜讯后,写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 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 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作者:杜甫
刘海庄小学 丁翠芬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 美,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 的பைடு நூலகம்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 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被称 为一代“诗史”。他的诗,艺术成就 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初闻 却看 漫卷 白日 青春 即从 便下
诗 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 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 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欣赏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诗文解释】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 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 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 悸。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 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 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忽传 涕泪 妻子 诗书 放歌 作伴 巴峡 襄阳
收蓟北, 满衣裳。 愁何在, 喜欲狂。 须纵酒, 好还乡。 穿巫峡, 向洛阳。
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背 景,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 诗的?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 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 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 乱,诗人携妻带子,当时诗人随逃亡 的队伍流落到四川梓州(现在的四川 省三台县),曾被叛军所俘虏,历尽 艰难与生离死别,八年后,在四川剑 外听到收复失地的的喜讯后,写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 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 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7ce32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3.png)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听说
[唐] 杜甫
黄河
闻
河
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蓟北,杜甫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于是写下这首诗。
tì
涕
涕泪
cháng
裳
衣裳
蓟
蓟北
xiāng
襄
襄阳
jì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联系上文,杜甫为何“放歌”,“纵酒”?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体会最后两句诗的妙处
◎巴峡——巫峡
◎襄阳——洛阳
“即从”“穿”“便下”“向”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个动词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哪还有一点的忧伤?
欣喜若狂
回头看
妻子和孩子。
胡乱地卷起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声高歌。Βιβλιοθήκη 应当。开怀畅饮。指春天
与妻儿一同。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就
立即
经过
wū
笔画:
组词:
巫
巫峡 巫师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听说
[唐] 杜甫
黄河
闻
河
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蓟北,杜甫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于是写下这首诗。
tì
涕
涕泪
cháng
裳
衣裳
蓟
蓟北
xiāng
襄
襄阳
jì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联系上文,杜甫为何“放歌”,“纵酒”?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体会最后两句诗的妙处
◎巴峡——巫峡
◎襄阳——洛阳
“即从”“穿”“便下”“向”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个动词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哪还有一点的忧伤?
欣喜若狂
回头看
妻子和孩子。
胡乱地卷起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声高歌。Βιβλιοθήκη 应当。开怀畅饮。指春天
与妻儿一同。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就
立即
经过
wū
笔画:
组词:
巫
巫峡 巫师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c7add8ad02de80d5d84010.png)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小剧本练习:
杜甫( 妻子( 儿子(
场景一 动作或者神态 ):
): ):
. . .
杜甫(712-770),字子美, 自号少陵 野老 ,世称“杜工 部”、“杜少陵”等,汉族,河 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 为“诗史”。杜甫与 李白 合称 “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 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 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 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衣裳: 妻子: 青春:
衣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 妻子: 青春:
衣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 妻子:妻子和儿女. 青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衣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 妻子:妻子和儿女. 青春:
衣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 妻子:妻子和儿女. 青春:大好春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小剧本练习:
杜甫( 妻子( 儿子(
场景一 动作或者神态 ):
): ):
. . .
杜甫(712-770),字子美, 自号少陵 野老 ,世称“杜工 部”、“杜少陵”等,汉族,河 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 为“诗史”。杜甫与 李白 合称 “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 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 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 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衣裳: 妻子: 青春:
衣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 妻子: 青春:
衣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 妻子:妻子和儿女. 青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衣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 妻子:妻子和儿女. 青春:
衣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 妻子:妻子和儿女. 青春:大好春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_图文_图文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_图文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aca935f4bb4cf7ec4afed0ce.png)
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河 蓟北
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歌?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_图文_图 文.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背 景,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 诗的?
学习古诗方法 一、知诗人,解诗题。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三、想意境,悟诗情。 四、诵诗句,品诗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
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 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 乱,诗人携妻带子,当时诗人随逃亡 的队伍流落到四川梓州(现在的四川 省三台县),曾被叛军所俘虏,历尽 艰难与生离死别,八年后,在四川剑 外听到收复失地的的喜讯后,写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 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 候写下的诗。
爱国诗歌搜集
• 《出 塞 》 唐·王昌龄 •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 《示 儿 》 宋· 陆 游 •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 《满江红》 宋 岳飞 •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 《州桥》 宋 范成大……
河 蓟北
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歌?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_图文_图 文.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背 景,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 诗的?
学习古诗方法 一、知诗人,解诗题。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三、想意境,悟诗情。 四、诵诗句,品诗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
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 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 乱,诗人携妻带子,当时诗人随逃亡 的队伍流落到四川梓州(现在的四川 省三台县),曾被叛军所俘虏,历尽 艰难与生离死别,八年后,在四川剑 外听到收复失地的的喜讯后,写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 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 候写下的诗。
爱国诗歌搜集
• 《出 塞 》 唐·王昌龄 •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 《示 儿 》 宋· 陆 游 •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 《满江红》 宋 岳飞 •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 《州桥》 宋 范成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f1558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6.png)
官军决定采取怎样的行动策 略来收复河南和河北地区, 引人瞩目。
河南河北战局
河南和河北的战局,让人们 惊讶地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
军队实力对比
敌我双方军队实力的对比, 让人们认识到挑战的巨大性。
战事展开
1
战役起因
这场战役的起因是什么?为什么官军决定采取行动?
2
军事布防
双方军队的军事布防如何?如何应对敌军的威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PPT课件
在宋朝时期,战争在河南和河北不断蔓延。敌我双方军队实力对比悬殊,官 军收复这一地区的行动策略备受关注。
故事背景
1 宋朝时期
这段故事发生在宋朝时期,时代背景复杂且关键。
2 战争蔓延
战争的阴云笼罩了整个河南和河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不安和动荡。
军情介绍
官军行动策略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战斗过程
在漫长的战斗过程中,官军如何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战果评估
官军胜利原因
官军最终获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他们采取了何种策略和战术?
敌军失败原因
敌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战略有何不足之处?
对地区局势的影响
官军的胜利对河南和河北地区的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意义
1 破坏敌军计划
官军的胜利破坏了敌军计 划,改变了战局的发展趋 势。
2 巩固边疆地区
官军的胜利巩固了边疆地 区的防线,保护了国家的 安全。
3 形成敌我对比
这场战斗形成了敌我双方 实力对比,为未来的冲突 奠定了基础。
总结和讨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如何将之应用于现代?
河南河北战局
河南和河北的战局,让人们 惊讶地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
军队实力对比
敌我双方军队实力的对比, 让人们认识到挑战的巨大性。
战事展开
1
战役起因
这场战役的起因是什么?为什么官军决定采取行动?
2
军事布防
双方军队的军事布防如何?如何应对敌军的威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PPT课件
在宋朝时期,战争在河南和河北不断蔓延。敌我双方军队实力对比悬殊,官 军收复这一地区的行动策略备受关注。
故事背景
1 宋朝时期
这段故事发生在宋朝时期,时代背景复杂且关键。
2 战争蔓延
战争的阴云笼罩了整个河南和河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不安和动荡。
军情介绍
官军行动策略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战斗过程
在漫长的战斗过程中,官军如何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战果评估
官军胜利原因
官军最终获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他们采取了何种策略和战术?
敌军失败原因
敌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战略有何不足之处?
对地区局势的影响
官军的胜利对河南和河北地区的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意义
1 破坏敌军计划
官军的胜利破坏了敌军计 划,改变了战局的发展趋 势。
2 巩固边疆地区
官军的胜利巩固了边疆地 区的防线,保护了国家的 安全。
3 形成敌我对比
这场战斗形成了敌我双方 实力对比,为未来的冲突 奠定了基础。
总结和讨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如何将之应用于现代?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19张PPT).ppt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19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83c2601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5.png)
创意写作坊
1.“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诗中出现 四个地名,请试着画一画杜甫返乡的线路图。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经典诵读台
习作公告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 杜甫
jì
tì
cháng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zǐ
juǎn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古诗新译栈
剑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听到这个消息,喜极而泣,眼泪沾 湿了衣服。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里 还有一点忧愁?迫不及待地整理诗书, 高兴得几乎要发狂。阳光灿烂,喝酒 唱歌,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 乡。从巴峡出发,穿过巫峡,再经过 襄阳,直奔洛阳。
惨淡的一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读书和漫游习时作期公告栏
——《望岳》
十载长安困守时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木深,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漂泊西南时期
诗 圣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指今河北东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当时作者正在此地。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悲喜
回头看
妻子和孩子
交加
古:指下身穿的衣服,类似现在的裙子, 男女都可以穿。古人一般上衣下裳。
唐朝的书,一般都是这样的卷轴状,看完 后要用丝带缠好,才利于保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c61b8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e.png)
7
02
7
他的诗歌内容广泛,从政治、
历史、哲学到自然、风景、人
7
物等都有涉及。
03
杜甫的诗歌形式多样,既有古 体诗,也有近体诗,尤其擅长 律诗和绝句。
04
杜甫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表 达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
杜甫的影响
9字
杜甫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 之一,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
9字
杜甫的诗歌不仅在文学上具 有重要地位,也对思想、文 化、艺术等领域产生了广泛 的影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CONTENTS
• 背景介绍 • 内容解析 • 诗人杜甫简介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创作历程 • 总结与感悟
01
背景介绍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
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 、史思明发动叛乱,导致 唐朝由盛转衰,史称安史
之乱。
杜甫流亡
杜甫因战乱而流亡,历经 艰辛,目睹了战争给人民
带来的苦难。
主题思想分析
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的喜悦心情, 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 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
艺术特色
艺术手法
本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白描等艺术手法,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动人。
艺术特色分析
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使 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同时,诗人也通过白描手法,描绘了生动的 场景和人物形象,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修改
在创作过程中,杜甫多次 修改诗歌,力求表达出自 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作品评价
01 02
文学价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它以平 易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诗歌创作 才能。
02
7
他的诗歌内容广泛,从政治、
历史、哲学到自然、风景、人
7
物等都有涉及。
03
杜甫的诗歌形式多样,既有古 体诗,也有近体诗,尤其擅长 律诗和绝句。
04
杜甫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表 达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
杜甫的影响
9字
杜甫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 之一,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
9字
杜甫的诗歌不仅在文学上具 有重要地位,也对思想、文 化、艺术等领域产生了广泛 的影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CONTENTS
• 背景介绍 • 内容解析 • 诗人杜甫简介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创作历程 • 总结与感悟
01
背景介绍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
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 、史思明发动叛乱,导致 唐朝由盛转衰,史称安史
之乱。
杜甫流亡
杜甫因战乱而流亡,历经 艰辛,目睹了战争给人民
带来的苦难。
主题思想分析
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的喜悦心情, 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 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
艺术特色
艺术手法
本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白描等艺术手法,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动人。
艺术特色分析
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使 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同时,诗人也通过白描手法,描绘了生动的 场景和人物形象,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修改
在创作过程中,杜甫多次 修改诗歌,力求表达出自 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作品评价
01 02
文学价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它以平 易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诗歌创作 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因喜极而泪下。
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 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 就洒满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里还有 一丝的忧愁? 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 要发狂。
白 日 放 歌 须 纵酒,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 要畅饮美酒,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 字子美,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创作了
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
大事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 被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艺术
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
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安禄山趁唐 朝政治腐败 , 在范阳发动叛 乱。叛军南下攻占洛阳、长 安。唐朝大将郭子仪等率军 平叛。后来 , 安禄山的部将 史思明又起兵反唐。直至 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
四 川 剑外
河 蓟北 北
河 巴峡 巫峡 南
四 川 长
剑外
洛阳
东 江
襄阳
海
巴峡 四 川
河 南 洛阳
巫峡
东
海 江
襄阳
湖北
长
作业: 1、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搜集杜甫的诗,选择一首
喜爱的理解后背下来。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 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
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
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
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 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
下的诗。
杜 甫
闻 官 军 收 河 南 河 北
七言律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juǎn(卷曲)
卷
juà n(试卷) 运用:他把试卷( juà n)卷(juǎn)起来塞进了书包。 chuá n(传播) 传
zhuà n(传记)
运用:我们班最近在传(chuá n)看《水浒传(zhuà n)》。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 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 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杜甫
初读感知
(712—770), 字 子 美 , 河 南 巩 县 (今河南巩义 )人。他比李白小 11 岁,两人友谊深厚 ,创作成就各有 千秋,难分伯仲,中国文坛上称 “李杜”,一为“诗仙”,一为 “诗圣”。杜甫一生写了很多诗 , 流传至今的有 1 500 余首。他的 诗宛如一面镜子 , 真实地反映了 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 不但 内容丰富 , 而且洋溢着爱国爱民 的崇高精神 , 被推崇为“诗史”。
河北
四川 (剑外)
河南
漫卷诗书喜欲狂
胡乱地卷起
“漫”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
①水满了流出来;
②满,遍布; ③随便,不受约束。
却看妻子愁何在,
再看
“却”在字典里有四种意思:
1.后退
3.去,掉
2.推辞,拒绝
4.表示转折
却看妻子愁何在,
夫人和孩子
漫卷诗书喜欲狂。
高兴得简直快要发狂
快要 欲: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Leabharlann 巫峡襄阳妻 子
tì 音序 部首
T 氵 10
左右
英语 字义 扩词
snivel
①眼泪; ②鼻涕。
涕
笔画
涕泪 涕零
痛哭流涕
结构
j ì 音序
运用
英语 字义
妹妹被我扮的鬼脸逗得破涕为笑。
J 示
祭
部首
fete
①供奉神灵或祖先; ②对死者表示追念的仪式
笔画
结构
11
上下
扩词
运用
祭祀 祭奠
祭祖
今天我们一家人要举行祭祖仪式。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 好回到我的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 峡的叠嶂, 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 奔向故乡洛阳。
思考· 练习
2、“喜欲狂”是什么意思?
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
的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杜甫
“喜欲狂”的心情?用“ 画出来。 ”
河 北
蓟北
河 南
注释
①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②剑外:现在四川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 关。唐人以长安为中心,称剑门以南地区为剑外, 通常作为四川的代称。当时杜甫在梓(zǐ)州 (现在四川三台县),正在剑门西南。
③蓟北:泛指蓟州、幽州一带(现在河北省北部 地区),是安、史叛(pàn)军盘踞(jù)的地方。 ④青春:指春日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 宜人景色伴行。
学习古诗方法:
一、知诗人,解诗题。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三、想意境,悟诗情。
四、诵诗句,背诗文。
4、古诗两首
诗歌是文学殿堂的 一 朵 奇 葩 (pā) 。 一 首 首爱国诗篇感人肺腑, 激荡心怀,传达古往今 来无数仁人志士与祖国 同悲喜的心声。《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 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 快 诗 ” ,《 示 儿 》 是 南 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时 对国家统一的渴盼。让 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意 境,去感受爱国诗人的 情怀。
剑 初 却 漫 白 青 即 便 外 闻 看 卷 日 春 从 下 忽 涕 妻 诗 放 作 巴 襄 传 泪 子 书 歌 伴 峡 阳 收 满 愁 喜 须 好 穿 向 蓟 衣 何 欲 纵 还 巫 洛 北, 裳。 在, 狂。 酒, 乡。 峡, 阳。
jì
tì
yīshang
蓟北
wū
涕泪
xiānɡ
衣 裳
qī zǐ
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 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 就洒满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里还有 一丝的忧愁? 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 要发狂。
白 日 放 歌 须 纵酒,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 要畅饮美酒,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 字子美,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创作了
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
大事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 被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艺术
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
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安禄山趁唐 朝政治腐败 , 在范阳发动叛 乱。叛军南下攻占洛阳、长 安。唐朝大将郭子仪等率军 平叛。后来 , 安禄山的部将 史思明又起兵反唐。直至 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
四 川 剑外
河 蓟北 北
河 巴峡 巫峡 南
四 川 长
剑外
洛阳
东 江
襄阳
海
巴峡 四 川
河 南 洛阳
巫峡
东
海 江
襄阳
湖北
长
作业: 1、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搜集杜甫的诗,选择一首
喜爱的理解后背下来。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 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
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
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
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 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
下的诗。
杜 甫
闻 官 军 收 河 南 河 北
七言律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juǎn(卷曲)
卷
juà n(试卷) 运用:他把试卷( juà n)卷(juǎn)起来塞进了书包。 chuá n(传播) 传
zhuà n(传记)
运用:我们班最近在传(chuá n)看《水浒传(zhuà n)》。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 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 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杜甫
初读感知
(712—770), 字 子 美 , 河 南 巩 县 (今河南巩义 )人。他比李白小 11 岁,两人友谊深厚 ,创作成就各有 千秋,难分伯仲,中国文坛上称 “李杜”,一为“诗仙”,一为 “诗圣”。杜甫一生写了很多诗 , 流传至今的有 1 500 余首。他的 诗宛如一面镜子 , 真实地反映了 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 不但 内容丰富 , 而且洋溢着爱国爱民 的崇高精神 , 被推崇为“诗史”。
河北
四川 (剑外)
河南
漫卷诗书喜欲狂
胡乱地卷起
“漫”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
①水满了流出来;
②满,遍布; ③随便,不受约束。
却看妻子愁何在,
再看
“却”在字典里有四种意思:
1.后退
3.去,掉
2.推辞,拒绝
4.表示转折
却看妻子愁何在,
夫人和孩子
漫卷诗书喜欲狂。
高兴得简直快要发狂
快要 欲: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Leabharlann 巫峡襄阳妻 子
tì 音序 部首
T 氵 10
左右
英语 字义 扩词
snivel
①眼泪; ②鼻涕。
涕
笔画
涕泪 涕零
痛哭流涕
结构
j ì 音序
运用
英语 字义
妹妹被我扮的鬼脸逗得破涕为笑。
J 示
祭
部首
fete
①供奉神灵或祖先; ②对死者表示追念的仪式
笔画
结构
11
上下
扩词
运用
祭祀 祭奠
祭祖
今天我们一家人要举行祭祖仪式。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 好回到我的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 峡的叠嶂, 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 奔向故乡洛阳。
思考· 练习
2、“喜欲狂”是什么意思?
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
的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杜甫
“喜欲狂”的心情?用“ 画出来。 ”
河 北
蓟北
河 南
注释
①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②剑外:现在四川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 关。唐人以长安为中心,称剑门以南地区为剑外, 通常作为四川的代称。当时杜甫在梓(zǐ)州 (现在四川三台县),正在剑门西南。
③蓟北:泛指蓟州、幽州一带(现在河北省北部 地区),是安、史叛(pàn)军盘踞(jù)的地方。 ④青春:指春日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 宜人景色伴行。
学习古诗方法:
一、知诗人,解诗题。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三、想意境,悟诗情。
四、诵诗句,背诗文。
4、古诗两首
诗歌是文学殿堂的 一 朵 奇 葩 (pā) 。 一 首 首爱国诗篇感人肺腑, 激荡心怀,传达古往今 来无数仁人志士与祖国 同悲喜的心声。《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 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 快 诗 ” ,《 示 儿 》 是 南 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时 对国家统一的渴盼。让 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意 境,去感受爱国诗人的 情怀。
剑 初 却 漫 白 青 即 便 外 闻 看 卷 日 春 从 下 忽 涕 妻 诗 放 作 巴 襄 传 泪 子 书 歌 伴 峡 阳 收 满 愁 喜 须 好 穿 向 蓟 衣 何 欲 纵 还 巫 洛 北, 裳。 在, 狂。 酒, 乡。 峡, 阳。
jì
tì
yīshang
蓟北
wū
涕泪
xiānɡ
衣 裳
qī z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