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课件
目录
• 诗人简介 • 古诗背景 • 古诗解析 • 古诗鉴赏 • 古诗影响与评价 • 古诗应用与拓展
01
诗人简介
杜甫的生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 称“李杜”。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的士族家庭,自幼聪颖 好学,少年时便以诗才闻名。
艺术手法
手法一:对比
详细描述:诗中通过对比“却看妻子愁何在”与“漫卷 诗书喜欲狂”,将家人的忧愁转变为欢喜,形成强烈的 情感反差,使喜悦之情更加突出。 总结词:直接抒发内心情感,不事雕琢。
总结词:通过对比表达强烈的情感反差。
手法二:直抒胸臆
详细描述:整首诗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听到官 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的喜悦和激动,语言质朴自然,不 事雕琢,情感真挚动人。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古诗应用与拓展
古诗在现代的应用
文化传承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通 过学习和欣赏古诗,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学教育
在中小学教育中,古诗是重要的文学教育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古诗 ,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旅游文化
古诗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内容,通过欣赏古诗,可 以激发人们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语言特色
平实自然
整首诗语言质朴,不事雕琢,情感真 挚,读来朗朗上口。
节奏明快
诗句之间的节奏感强烈,给人以欢快 的感觉,与诗人的喜悦情感相得益彰 。
用典精妙
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 阳”,巧妙地运用了四个地名,既描 绘了诗人归乡的路线,又体现了诗人 的喜悦之情。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喜欲狂
2、诗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漫卷诗书
放歌纵酒
3、概括诗歌主旨
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地书写了听
到官军收复失地后欣喜若狂和迫切还乡的 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第21页,共30页。
想一想
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南,洛阳在河
南,跨越了三个省,本应是很累的,而诗人
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们可 以看出什么?
哪里还有一丝忧伤。
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
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 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放舟从巴峡东下, 穿越那巫峡的叠峰, 顺流而下,
一过襄阳, 就一直奔向洛阳。
第15页,共30页。
第16页,共30页。
表明消息来得 突然,又极为
迅速
尽写悲喜交加,酸
甜共涌之态
第25页,共30页。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 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 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 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 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 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 想象的飞驰。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 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 “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第24页,共30页。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件(共29张PPT)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件(共29张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cháng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背诵诗圣杜甫的诗。
感谢观看
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即至,瞬间即过, 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尾联:写诗人扇动想像的翅膀迅捷如飞,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ch裳án。g
首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喜从天降,喜极而泣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川 剑外
巴峡
巫峡 长
河 蓟北 北 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南 洛阳 家乡

湖北 襄阳


湖南
衣,所以蔽体者也。 上曰衣,下曰裳cháng。
——《说文解字》
(可以买这本书看看)
(小蓟) (蓟北)
(襄阳)
读出节奏,
读准字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 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
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了,生 动得表现了诗人一家在突然到 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白日
青春
阳光灿烂
美好的春天
颔联 颈联: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cháng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妻子和子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课件
本课件将带您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书,涵盖了该书的主题、设计风 格、目标受众和内容概述。
背景介绍
时间背景
描述书中事件发生的历史时期,以及相关社会 背景。
政治背景
概述与书中相关的政治事件和影响。
地理背景
介绍书中事件发生的地理环境,地域特点等。
军事背景
解释与书中相关的军事事件和背景。
故事梗概
1 梗概1
简要描述《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的故事情节和主要 人物。
2 梗概2
深入探讨故事中的关键事 件和转折点。
3 梗概3
强调故事中的核心主题和 价值观。
相关事件
1
事件1
详细描述书中相关的第一个重要事件。
事件2
2
解释书中的另一个关键事件以及其影响。
3
事件3
探讨与书中相关的最后一个重要事件, 并分析其结果。
总结
主要观点
结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结书中表达的核心思想和观点。 得出与书中主题相关的结论。
提问和讨论
引导观众思考,并促进互动交流。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共29张PPT)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共29张PPT)人教部编版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译文:回 头看妻子和孩 子哪还有一点 的忧伤,胡乱 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作伴:与妻儿一同。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你用一 个字概括。

回家!回 家!终于可以 回家了!
学完这首诗你能感受到诗人欣喜欲狂的心 情吗?请你根据老师所讲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 说这首诗的大意。也可以根据诗意编排一个小 短剧,表现给大家看看。
译文: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时我激动地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 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日头照耀我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 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快快动身起程 从巴峡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译文:日头照 耀我放声高歌痛饮 美酒,趁着明媚春 光与妻儿一同返回 家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立即、赶快。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 代城池。
译文:快快动身起程从巴峡 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捷报之突然。 听到消息后的 反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找出诗人 “涕泪满衣裳”的原因。
朗读指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朗读基调 是喜悦激动,语气欢快,前六句读出 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后两句语速变快 读出诗人心情的急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部编版五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pptx

部编版五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pptx
——李白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高兴
诗意:我仿佛觉得自己 已经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直奔 家乡洛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全诗抓住一个“喜”字,抒发了诗人无法抑 制的胜利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真 挚的爱国之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意:白天我要放声高
歌,且应当开怀畅饮一 番!明媚春光和我作伴, 我好启程回乡。
身在剑外的杜甫,心在哪里?
重庆
湖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水路
便下襄阳向洛阳。 陆路
湖北
河南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诗人)听说黄河两岸被朝廷军队收复(的喜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听说。 官军:朝廷的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河是指黄河,这里指黄河两岸。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七言律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首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颔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颈联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尾联
四川省北 部有剑门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关,关南
的蜀中地 区称“剑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外”。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湖北
河南
长江上的 一段山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的写作背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水深火热, 这场战乱牵连了无数的无辜百姓,杜甫也开始了长 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八年之后,杜甫在四川剑外听 到了朝廷收复失地,安史之乱终于结束的喜讯,不 禁激动万分。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朗诵诗歌:选择一位具有深 厚文化底蕴的朗诵者,如康 辉、董卿等
背景音乐:选择一首具有古 典韵味的音乐,如《高山流 水》、《渔舟唱晚》等
诗歌讲解:邀请一位文学专 家或教师,对诗歌进行深入
浅出的讲解
互动环节:设置问答环节, 让观众参与诗歌的解读和讨

视频部分
视频时长:约5分钟
视频内容:古诗《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的朗诵和讲解
白日放歌 须纵酒: 白天我要 放声歌唱, 纵情饮酒
青春作伴 好还乡: 趁着青春 作伴,我的喜 悦和对家乡的思 念
景物描写:描绘 了春天的景色, 如桃花、柳絮等
语言特点:语言 简洁,意境深远
艺术手法:运用了 比喻、拟人等修辞 手法,增强了诗歌 的艺术感染力
情感表达
喜悦之情:诗 人听闻官军收 复河南河北, 内心充满喜悦
和激动
思乡之情:诗 人对故乡的思 念和怀想,渴 望早日回到家

感慨之情:诗 人对人生和社 会的感悟与反 思,表达对国 家命运的关注
和担忧
爱国之情:诗 人热爱祖国, 表达民族自豪 感与责任心, 希望国家繁荣
昌盛
艺术手法
比喻:用“白日放歌须纵酒”比喻诗人的喜悦心情
课件主题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创作背景:安史之乱 诗歌内容:描绘了诗人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的喜悦之情和对国家的热爱
古诗背景
唐朝历史背景
唐朝是中国历史 上最繁荣的朝代 之一,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 都达到了很高的 水平。
唐朝的疆域广大, 包括了现在的中 国、蒙古、朝鲜 半岛等地区。
唐朝的文化繁荣, 出现了许多著名 的诗人、画家、 书法家等。
唐朝的科技发达, 发明了火药、印 刷术等。
安史之乱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23张PPT)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23张PPT)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四首诗分别表达 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全班交流汇报: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 诗人,人民的诗人?
忧国忧民
初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极而泣 [唐]杜甫 悲喜交加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设身处地想一想:诗人的亲人们都不再
愁眉苦脸,原来,他们都愁些什么呢?
闭上眼睛想象诗人的苦难的八年生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字词学习

蓟北
shang
衣裳


涕泪
xiāng
襄阳
初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
新课导入
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 圣”。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 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 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 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 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轻舟已过万重山”,感受诗人愉快的 心情。
用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尾联两句。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ppt

•想一想
•从本诗得“满衣裳、放歌、纵酒、满 •卷、诗书、即从…穿、便下…向”我 •们体会到了什么?
•诗人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后,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心情
•想一想
•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南,洛阳在河 •南,跨越了三个省,本应是很累的,而诗人 •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们可 •以看出什么?
•白日放歌需纵酒
•放歌:指放声歌唱。 •纵酒:指纵情饮酒
•在大白天里放声高歌畅 •饮美酒
•青春做伴好还乡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 •回到我得故乡。
•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了, •动得表现了诗人一家在突然到 •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 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 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
•主题思想: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地书写了 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
爱国诗词
•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雨,不肯过江东。 •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谢谢大家
•尽写悲喜交 加,酸甜共涌 之态
•是刚一听到之意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两个地名,表明相 隔数千里之远
•首联: •写听到消息惊喜的情形.
•却看妻子愁何在
•却看:再看 •妻子:指妻子和孩子。
•在看看老婆和孩子,哪里 •还有一丝的忧伤。
•漫卷诗书喜欲狂
•漫卷:指胡乱卷起。
•胡乱地把书一卷,高兴 •得简直要发狂。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河 北
蓟北
河 南
四 川 剑外
•剑外忽传收蓟北,
•剑外:剑们关以外。 蓟北:指现在的河北省北 部,是安史叛军的巢穴。

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欣赏下面的两首 曲子,选择一首 合适的进行配乐 朗读。
1 、乐曲1
2 、乐曲2
应选择乐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20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
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 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19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③蓟北:泛指蓟州、幽州一带(现在河北省北部 地区),是安、史叛(pàn)军盘踞(jù)的地方。
④青春:指春日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 乡,旅途有宜人景色伴行。
7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 ( jì)北, 初闻涕(tì)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5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思考·练习 2、“喜欲狂”是什么意思?
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
的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杜甫
“喜欲狂”的心情?用


画出来。
6
注释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①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②剑外:现在四川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 间有剑门关。唐人以长安为中心,称剑门以 南地区为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代称。当时 杜甫在梓(zǐ)州(现在四川三台县),正 在剑门西南。

语文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件(共26张PPT)

语文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件(共26张PPT)
提示:这两句诗应该用激动的语气来读,酣畅淋 漓地读出诗人恨不得马上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
尾联
体会:归心似箭。
重庆以南的地区
即从巴峡穿巫峡,长因江穿三过峡巫之山一而, 便下襄阳向洛阳。得名。
今湖北襄阳 今河南洛阳
想着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而下到襄阳, 再奔往洛阳。
感情朗读 读出轻快、迅即,表达诗人的迫切心情。
感情朗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尝试背诵
剑外忽传收蓟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 初闻涕泪满衣裳。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即从巴峡穿巫峡, 青春作伴好还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眼泪
泪……)
身处剑外,忽然听闻蓟北收复的消息,我不禁泪洒 衣衫。
颔联 回头看 妻子和孩子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喜欲欲狂狂。
胡乱地卷起(激动)
回头看到妻子儿女一扫愁容,我随手卷起 书本,内心欣喜若狂。
感情朗读
读诗的前四句,读出诗人初闻喜讯 的惊喜。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理解诗意有方法:
1.结合注释,串词意、成句意,串句 意解诗意。
2.联系背景,查阅资料。 3.诵读品味。
讲讲故事
剑南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 听到时我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再看看妻子儿女,他们的忧愁也不 知去向,我胡乱收卷起诗书,高兴得快 要发狂了!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 情歌唱:明媚的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 程还乡啊。即刻就乘船从巴峡穿过巫峡, 顺流而下转过襄阳就到洛阳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完美版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完美版课件】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第六单元 · 诗歌诵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导入新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杜甫一生写了许多的诗,流传至今的 有一千多首。他的一生苦多乐少,他的诗 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 的社会现实生活,以深沉、愁苦为主要特 色,因此,他还被称为“苦难诗人”。今 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什么是快诗,就是描写快乐心情的诗, 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理解题目
闻:听说; 官军:唐王朝的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指黄河的南面和北面。河南洛阳就是杜甫的家乡。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
精读诗歌
湖北教育出版社Biblioteka 六年级 | 下册1、诗人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时, 是怎样的表现呢?我们来读一读诗的 第一句。
学到这儿,你觉得杜甫是一位怎 样的诗人?
感情升华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当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竟会喜极而泣、欣喜若 狂、放歌纵酒、归心似箭。(指板书)这个喜讯让诗人 多年的沉郁一扫而光,喷薄而出,写就了生平第一首快 诗。让我们和欣喜若狂的诗人一起放歌吧!
课外拓展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剑外”指的是剑门关以南的地主 ,在现在的四川,四川对于杜甫来说 是遥远的异乡。“蓟北”是安史叛军 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着安史叛军的 崩溃,破碎的山河得到了重新统一, 这对于诗人来说是天大的喜讯。
湖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精读诗歌
诗人为何如此激动?为何涕泪满衣 裳呢?让我们看看八年战乱诗人的过得是 什么样的生活吧。一起来看一首古诗(课 件)一齐读

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部编版ppt-演示课件

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部编版ppt-演示课件

描绘祖国的大好河 山,抒写人民对南宋王 朝的期盼。
盼望祖国统一的 愿望,对南宋统治者 无能的悲愤。
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
无法抑制的胜利喜 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 悦与还乡快意,真挚的
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 爱国情怀,博大的爱国
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胸怀,高尚的精神境界。
五 【年 推级 荐】语五文年下级册-语文古下诗册三-首 古闻诗官三军首收河闻南官河军北收部河编南版河p北pt部-精编品版课pp件t-(演完示 美课版件)( 推最荐新版 )
五 【年 推级 荐】语五文年下级册-语文古下诗册三-首 古闻诗官三军首收河闻南官河军北收部河编南版河p北pt部-精编品版课pp件t-(演完示 美课版件)( 推最荐新版 )
一、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不破楼兰终不还( B )
A.破坏
B.打败 C.破旧
2.便下襄阳向洛阳( A )
A.就
B.方便 C.简单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金统治地区的原
宋朝百姓在金兵战马扬起的尘沙里流尽了 眼泪,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南宋朝廷的军 队来收复河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金 人的痛恨,对南宋王朝的失望和谴责。
五 【年 推级 荐】语五文年下级册-语文古下诗册三-首 古闻诗官三军首收河闻南官河军北收部河编南版河p北pt部-精编品版课pp件t-(演完示 美课版件)( 推最荐新版 )
诗歌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 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 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 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诗名
从军行
主要内容
戍边将士生活的艰 苦、战斗的惨烈,将士们 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_图文_图文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_图文_图文
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河 蓟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歌?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_图文_图 文.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背 景,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 诗的?
学习古诗方法 一、知诗人,解诗题。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三、想意境,悟诗情。 四、诵诗句,品诗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
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 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 乱,诗人携妻带子,当时诗人随逃亡 的队伍流落到四川梓州(现在的四川 省三台县),曾被叛军所俘虏,历尽 艰难与生离死别,八年后,在四川剑 外听到收复失地的的喜讯后,写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 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 候写下的诗。
爱国诗歌搜集
• 《出 塞 》 唐·王昌龄 •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 《示 儿 》 宋· 陆 游 •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 《满江红》 宋 岳飞 •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 《州桥》 宋 范成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整襄理课阳件 向洛阳。
3
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背 景,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 诗的?
整理课件
4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
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
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
乱,诗人携妻带子,当时诗人随逃亡
的队伍流落到四川梓州(现在的四川
29
读一读
剑外忽然间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诗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的忧愁?
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意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想象着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
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故乡洛阳。
④青春:指春日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
乡,旅途有宜人景色伴行。
整理课件
7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眼泪
单击有内容
整理课件
8
却看妻子愁何在,
夫人和孩子
漫卷诗书喜欲狂。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单击
打开有内容
整理课件
9
单击有 内容
漫卷诗书喜欲狂
胡乱地卷起 “漫”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
①水满了流出来; ②满,遍布; ③随便,不受约束。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整理课件
20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歌?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19张PPT).ppt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19张PPT).ppt

创意写作坊
1.“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诗中出现 四个地名,请试着画一画杜甫返乡的线路图。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经典诵读台
习作公告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 杜甫


cháng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juǎn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古诗新译栈
剑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听到这个消息,喜极而泣,眼泪沾 湿了衣服。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里 还有一点忧愁?迫不及待地整理诗书, 高兴得几乎要发狂。阳光灿烂,喝酒 唱歌,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 乡。从巴峡出发,穿过巫峡,再经过 襄阳,直奔洛阳。
惨淡的一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读书和漫游习时作期公告栏
——《望岳》
十载长安困守时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木深,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漂泊西南时期
诗 圣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指今河北东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当时作者正在此地。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悲喜
回头看
妻子和孩子
交加
古:指下身穿的衣服,类似现在的裙子, 男女都可以穿。古人一般上衣下裳。
唐朝的书,一般都是这样的卷轴状,看完 后要用丝带缠好,才利于保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7
02
7
他的诗歌内容广泛,从政治、
历史、哲学到自然、风景、人
7
物等都有涉及。
03
杜甫的诗歌形式多样,既有古 体诗,也有近体诗,尤其擅长 律诗和绝句。
04
杜甫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表 达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
杜甫的影响
9字
杜甫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 之一,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
9字
杜甫的诗歌不仅在文学上具 有重要地位,也对思想、文 化、艺术等领域产生了广泛 的影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CONTENTS
• 背景介绍 • 内容解析 • 诗人杜甫简介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创作历程 • 总结与感悟
01
背景介绍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
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 、史思明发动叛乱,导致 唐朝由盛转衰,史称安史
之乱。
杜甫流亡
杜甫因战乱而流亡,历经 艰辛,目睹了战争给人民
带来的苦难。
主题思想分析
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的喜悦心情, 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 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
艺术特色
艺术手法
本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白描等艺术手法,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动人。
艺术特色分析
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使 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同时,诗人也通过白描手法,描绘了生动的 场景和人物形象,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修改
在创作过程中,杜甫多次 修改诗歌,力求表达出自 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作品评价
01 02
文学价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它以平 易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诗歌创作 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PP襄T学习阳交流向洛阳。
3
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背 景,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 诗的?
PPT学习交流
4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 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 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 乱,诗人携妻带子,当时诗人随逃亡 的队伍流落到四川梓州(现在的四川 省三台县),曾被叛军所俘虏,历尽 艰难与生离死别,八年后,在四川剑 外听到收复失地的的喜讯后,写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 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 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歌?
PPT学习交流
21
爱国诗歌搜集
• 《出 塞 》 唐· 王昌龄 •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 《示 儿 》 宋· 陆 游 •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 《满江红》 宋 岳飞 •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 《州桥》 宋 范成大……
③蓟北:泛指蓟州、幽州一带(现在河北省北部地 区),是安、史叛(pàn)军盘踞(jù)的地方。
④青春:指春日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 乡,旅途有宜人景色伴行。
PPT学习交流
7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眼泪
单击有内容

夫人和孩子
漫卷诗书喜欲狂。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单击
打开有内容
PPT学习交流
9
漫卷诗书喜欲狂
胡乱地卷起
“漫”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
①水满了流出来;
②满,遍布;
③随便,不受约束。
单击有
内容
PPT学习交流
10
白 日 放 歌 须 纵酒,
放声歌唱 纵情饮酒
红线处 单击有 内容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诗配图
PPT学习交流
11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PPT学习交流
PPT学习交流
5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 ( jì)北,
初闻涕(tì)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wū)峡,
便下襄 (xiānɡ)阳向洛(luò)阳。
PPT学习交流
6
注释
①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②剑外:现在四川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 间有剑门关。唐人以长安为中心,称剑门以 南地区为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代称。当时 杜甫在梓(zǐ)州(现在四川三台县),正 在剑门西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杜甫《绝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 二十二韵》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杜甫《春夜喜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杜甫《绝句二首》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杜甫《蜀相》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PPT学习交流
16
欣赏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诗文解释】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 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 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 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
12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红点处 打开有 地图
PPT学习交流
13
河 蓟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PPT学习交流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1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
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 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PPT学习交流
15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
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 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要插不上头簪。
PPT学习交流
1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
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 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PPT学习交流
河 南
四 川 剑外
PPT学习交流
29
读一读
剑外忽然间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诗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的忧愁?
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意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想象着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
18
河 蓟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PPT学习交流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1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PPT学习交流
20
PPT学习交流
25
示儿
宋代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PPT学习交流
26
思考·练习
3《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 联系诗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PPT学习交流
2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PPT学习交流
28
河 蓟北

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故乡洛阳。
PPT学习交流
30
河北
四川 河南
(剑外)
PPT学习交流
31
PPT学习交流
32
PPT学习交流
22
练习拓展:
1、学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后你最想做些什么?演一演, 吟一吟,背一背,……选择 一项或几项完成。
PPT学习交流
23
学习古诗方法 一、知诗人,解诗题。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三、想意境,悟诗情。 四、诵诗句,品诗味。
PPT学习交流
2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PPT学习交流
1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 美,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 的诗篇。被后人称为“诗圣”。当时 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笔下 都有真实的反映,被称为一代“诗 史”。他的诗,艺术成就很高,对后 世影响很大。
PPT学习交流
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