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鲁品管圈在围手术期促进正常体温管理中的应用精品PPT课件
品管圈在糖尿病饮食管理中ppt课件

34 28 26
6 护士缺乏与患者家属沟通,监督并鼓 48 20 12
励患者坚持饮食治疗方案
7 护士未给予患者指导详细的饮食治疗 48 20 10
8 护士未讲解糖尿病并发症及相关治疗,22 24 10 未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圈员 得分 名 选定
能力
次
50 185 1 √ 43 175 2 √ 36 172 3 √ 36 162 4 20 108 5 26 106 6
考核未达到90分,占圈员人数 人参与并考核合格
80%
负责人:卢小菊
对策内容:
实施时间:2013年06月
1、每天利用午间10分钟进行学 实施地点:内分泌护士办公室
习糖尿病饮食知识
2、每个月进行一次糖尿病基础知
识培训
PD
对策处置:
A C 对策效果确认:
1、学习形式灵活、符合护士的工 1、每日检查学习落实情况
药的按时服用 36
圈 会 掠 影
37
38
24 102 7 24 80 8
17
七、对策拟订
18
八、对策实施与检讨
对
对策名称 改进饮食教育流程
策
主要因
饮食教育流程不合理
改善前:饮食教育流程不 对策实施︰于2013年06月制订饮食教
合理
育流 程图,护士对患者进行充分评
对策内容:
估后制作饮食处方,进行个体化健康
1、制订饮食教育流程图 教育,宣教后记录在饮食教育记录卡
12 2 58.80% 50%
患者知识 缺乏
10 2 78.40% 75%
护士健康 教育方法
单调
4 1 86.20% 87.50%
家属不配 Leabharlann 和支持3 1 92.10% 100%
“品管圈”在围手术期促进正常体温管理中的应用 PPT课件

实验组 实验组
采用实验工具,对围 手术期促进正常体温 管理进行分阶段、流 程化、细节化操作。 采用品管圈工作模式, 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 期进行综合情况的评 估以及相应护理措施 的制定。
统计学处理方法
SPSS17.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
主
1 1 2
要
内
容
研究目的
预防围手术期低体温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评价指标
概 念 界 定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手术期间常见的并发症。
定义为核心温度低于36℃。体温测量值正常 但有寒战、竖毛、毛细血管收缩等主观感受也可 视为低体温。
概 念 界 定
品管圈工作模式应用到护理行业,是深化护理质量
管理的有效途径。
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 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 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 及品管手法,来解决问题。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主
1 1 2
要
内
容
研究目的
概念界定
3
资料与方法
实验对象与方法
4
5
5
实验结果
2
6
讨论与小结
讨
论
1.“品管圈”有效促进了对围手术期正常体温的管理
规范了体温管理的操作流程,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推行品管圈提高了团队精神,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 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 提高了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纳入标准:①非计划性低体温手术患者; ②具备清晰、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自愿参加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体外循环等计划性低体温手术患者; ②年龄≥80岁或病情危重者。
围术期的体温监测与保护优秀课件

机体的散热
传导(conduction) 体热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较冷的物体。约占
3%。 传导散热的多少与与之接触的物体的导热性有关。 临床上采用冰袋等降温措施,目的就是增加
热的传导。
机体的散热
对流(convection) 一种特殊的传导散热(与空气传导);约
占12%。 对流散热量受风速的影响极大。
围术期低体温生理影 响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综合作用的结果
低温作为一种全身性影响因素,不仅仅影响凝血相关酶活 性及血小板功能,其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涉及到凝血反应的 各个环节。
低温时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管内的水移出到组织 间隙,血液粘稠度增高,而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 纤维蛋白原溶解也增强。
成人静脉输入每1升环境温度下的液体或每输入1个单位 4℃血液,可降低平均体温0.25℃
静脉输入每1升环境温度下的液体或每输入1个单位4℃ 血液,可降低平均体温0.25℃
麻醉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全身麻醉
病人丧失了通 过行为调节体 温的能力
全麻药物对温 度调节中枢的 抑制效应
温度最大阈 值区间增大 20倍
激活的凝血因子本身是一种蛋白酶,理论上低温对凝血因子活性有一 定影响。
有研究者将低温作为唯一因素来考察对凝血级联反应的影响。通过正 常血浆标本,在不同温度条件下(39℃、37℃、34℃、3l℃、28℃)测 定部分激活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 (TT)。
体温低于35℃时,这几项指标都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延长。证明在已 知凝血因子水平正常的情况下,低温抑制了凝血级联反应,导致凝血 功能障碍。
核心温度变 化范围大约 为4℃以内
体温下降
麻醉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围手术期的体温管理PPT教学课件

12
4. 增加伤口感染率和延长住院时间 • 即使轻度的低体温也可直接损害免疫功能,尤
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杀伤作用,并减少多 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的移动 • 减少皮肤的血流和氧供 • 伤口抗感染能力下降,伤口感染率增加 • 有研究表明:接受结、直肠手术病人如果术中 体温降低1.9℃,其感染率为19%,而正常体温 组病人的感染率仅为6%。同时低体温组的平均 住院时间延长2.6天,即使那些没有伤口感染的 低体温病人,出院时间也延长2天
• 水银体温计 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体温表,置于口腔、腋下或肛门 管理不便,在麻醉、手术中基本不用
• 红外线体温计 用于鼓膜的温度测定,反应速度快,与中心温度有较 好的相关性 探头为一次性,并且只能间断测定不能连续观察
• 液晶温度计 贴于体表,只显示皮肤温度,与中心温度有一定误差
• 电子温度计 探头可置于腋下、鼻腔或需要测温的部位,可作即时、 连续的测定,临床常用 如置于食管、直肠,更能反映中心温度
心输出量降低 • 去甲肾上腺素升高 血管收缩,外周阻力
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心脏负担增加 • 中心体温降低1.5℃,心动过速和心脏疾
病的发生率增加4倍 • 术中低温的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
件发生率增加3倍
10
2. 影响凝血功能 • 降低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因子活性,
出血时间延长 • 低体温可明显增加手术出血量 • 临床研究表明,在关节置换手术中,浅
13
常用的体温监测方式
• 核心部位的温度较机体其他部位稳定且高, 中心温度的监测(如鼓室膜、肺动脉、食 道、鼻咽等)常用于术中低温的监测,预 防保温过度,及发现恶性高热
品管圈在提高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和术后交接合格率中的作用-百度文(精)

思辨能力,发现护理病历书写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找寻有效措施主动予以解决,故能有效降低护理病历缺陷率。
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说明 QCC 活动显著提高儿科护理服务满意度,与张慧娜和刘彦平[7]研究一致。
QCC 活动尊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组员的主管能动性,围绕活动主题,采取个性化干预措施,特别是动员家庭成员给予亲情支持[8],有助于满足患儿的心理、精神、亲情等需求,从而提高监护人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QCC 活动遵守 PDCA 模式进行持续管理改善是降低护理病历缺陷率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根本所在,但圈员对 QCC 活动本质把握不够,围绕活动主题查阅文献、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可能在一定程度影响研究结果,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综上所述,QCC 活动明显降低儿科护理病历缺陷率,提高患儿监护人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1]蒋友红,程汪平.儿科护理病历缺陷因素分析与质控措施[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6):984‐985.[2]姚维银,吴晓琳.品管圈在降低产妇会阴侧切率中的效果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0):891‐892.[3]伍明初,陈育光,张宝芝,等.儿科病历缺陷调查与潜在性医疗纠纷的防范[J ].医学院学报,2014,32(4):572‐574.[4]李淑云,李莲英.护理病历书学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 ].中国病案,2014,15(9):25‐26.[5]陈冬连,朱艳艳,龚黛琛,护理病历质量监控的探讨[J ].中国病案,2014,15(7):16‐17.[6]吴霞云.品管圈工作模式在 ICU 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7):626‐627.[7]张慧娜,刘彦平.品管圈在提高儿科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中的应用[J ].河北医药,2014,36(3):453‐455.[8]蔡文兰,王姣红.品管圈活动对促进产妇亲子性及提高产妇综合素质的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9):119‐122.(收稿日期:2014‐12‐01)作者单位:044000运城市中心医院手术室品管圈在提高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和术后交接合格率中的作用陈晓霞2012年,我们针对我院护士在围手术期患者术前准备和术后交接中存在的不到位问题进行了品管圈活动,历时8个月,目的是提高我院围手术期患者的术前准备和术后交接的合格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特殊手术体位摆放的正确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特殊手术体位摆放的正确率中的应用引言品质控制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简称QC Circl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和品质改善中的质量管理工具,它通过团队合作和成员共同努力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
在医疗行业中,特殊手术体位摆放是一项关键性工作,它直接影响到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成功。
将品控圈活动应用于提高特殊手术体位摆放的正确率,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殊手术体位摆放的重要性特殊手术体位摆放是指在手术过程中为了手术操作的需要,将患者的身体部位摆放到一定的姿势和位置。
这些特殊的体位摆放可以有效地暴露手术部位,有利于医生的操作和手术成功率。
而且,正确的体位摆放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特殊手术体位摆放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任何不合适的体位摆放都可能导致手术失败或者患者受伤。
二、特殊手术体位摆放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特殊手术体位摆放的正确性往往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患者的体型特殊、手术部位复杂、手术人员操作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常常会导致特殊手术体位摆放的难度增加,正确率下降,甚至可能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如何提高特殊手术体位摆放的正确率成为了当前医疗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品控圈活动在提高特殊手术体位摆放的正确率中的作用品质控制圈活动是一种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善方案,并检验改善效果的质量管理手段。
在提高特殊手术体位摆放的正确率中,品质控制圈活动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1. 找出问题:品质控制圈小组成员通过观察手术现场、跟踪病例,找出特殊手术体位摆放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摆放不正确、操作不规范等。
2. 分析原因:品质控制圈小组成员分析特殊手术体位摆放不正确的原因,可能是医护人员技术不足、手术前准备不充分等因素所致。
3. 制定改善方案:品质控制圈小组成员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提高特殊手术体位摆放的正确率的改善方案,比如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制定操作规范等。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患者体温保护执行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患者体温保护执行率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手术患者体温保护是手术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有效预防术中术后低体温等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工作人员繁忙、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手术患者体温保护执行率存在较多问题。
为了提升执行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品管圈活动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通过团队协作、持续改进等方式来提高工作质量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手术患者体温保护执行率低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制定明确的执行标准和流程,定期开展检查评估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执行率。
品管圈活动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确保手术患者体温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对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患者体温保护执行率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将有助于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内容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患者体温保护执行率中的应用,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医院手术患者的体温保护执行率,降低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具体包括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患者体温保护执行率中的作用机制,明确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效果评估标准,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可以总结品管圈活动在手术患者体温保护领域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医院或科研机构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提高全国范围内手术患者的体温保护执行率,提升医疗质量,促进患者健康。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通过合理选择和设计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从而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仔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我们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搜集和分析,找出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手术室低体温品管圈ppt模板

一等奖品管圈汇报
认真
合作
这里输入公司/团队名称
仔细
隐隐有些不甘心,但又有什么方法呢?每次做事,总会怕这个怕那个的,畏手畏脚,顾忌一切却不能做到最完美。还记得那一次测验,明明知道答案有误,却迟迟不肯去检验:如果检验成功,改正答 案又会涂成一片,还不如自己在脑海里思考这个检验的过程。我不愿在草稿纸上写,却只在脑子里拼命计算。但脑子不是全能,两位数乘除我还不熟悉,还没算好,交卷时间就到了,结果就是想改也 改不回来了。最终两分白白扣掉,成绩很不理想,当我看着试卷上的分数时,心里既后悔又懊恼。为什么不愿意去尝试?如果当时我做了试验,纸肯定能搬起桌子;如果当时我愿意去计算,成绩也不 会那么不理想。如果;;一张纸的命运作文600字 我是一张废纸,一张满是伤痕的废
单击此处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 单击此处文本
02 活动计划拟定
虚线表示计划线
实线表示实施线
月份 周期
活动项目
2016年6月
1234 周周周周
2016年7月
1234 周周周周
2016年8月 2016年9月 2016年10月
123412341234 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周
2016年11月 2016年12月
断
患者锻炼方式不规范
宣
教 过
方 法
后
错
未
误
忘 记 做
次 数 不 够
练
不规范原因
宣教不到位
术示
未
前范
及
未不
时
宣准
评
教确
价
患者本身原因
家
情
庭
不
绪
支
重
不
持
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路线
成立品管圈
分析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原因
设定预期目标,制定管理措施
《围麻醉期促进正常体温的临 床循证指南(第二版)》
(三)实 验 工 具
《围麻醉期促进正常体温的临床循证指南(第二版)》
❖美国围麻醉护理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perianethesia nurse,ASPAN)
实实验验组组
❖ 采用实验工具,对围 手术期促进正常体温 管理进行分阶段、流 程化、细节化操作。 采用品管圈工作模式, 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 期进行综合情况的评 估以及相应护理措施 的制定。
统计学处理方法
❖SPSS17.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
主要内容
1
1
研究目的
2 概念界定
围手术期低体温可影响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和康复 预防围手术期低体温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评价指标
概念界定
❖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手术期间常见的并发症。
定义为核心温度低于36℃。体温测量值正常 但有寒战、竖毛、毛细血管收缩等主观感受也可 视为低体温。
概念界定
❖ 品管圈工作模式应用到护理行业,是深化护理质量 管理的有效途径。
开展实验研究
主要内容
1
1
研究目的
2 概念界定
3 资料与方法
4 实验对象与方法
5
5
62
实验结果 讨论与小结
实验对象
选取2012年6月~2012年8月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 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纳入标准:①非计划性低体温手术患者; ②具备清晰、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自愿参加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旨在提供临床医务工作者以循 证、实用、可行的方法,促进 规范的围手术期低体温处理
实验工具
围麻醉期促进正常体温的临床循证指南(第二版)》
术前流程
术中流程
术后流程
1.分阶段:术前----术中----术后 2.分步骤:评估----干预----预期结果 3.分病情:体温正常/异常或有风险
技术路线
成立品管圈 分析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原因 设定预期目标,制定管理措施
3 资料与方法
4 实验对象与方法
5
5
62
实验结果 讨论与小结
实验结果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鼻咽温比较
麻醉前(℃) 麻醉后手术前(℃) 术中(℃) 手术结束时(℃)
实验组 36.5±0.3 36.7±0.2
36.6±0.3 36.6±0.2
对照组 36.5±0.2 35.8±0.3*
35.7±0.3* 35.9±0.2*
❖排除标准:①体外循环等计划性低体温手术患者;
②年龄≥80岁或病情危重者。
实验对象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组别 实验组
N 性别 男女
120 69 51
年龄(岁) 体重 (kg)
56.4±15.3 58±6.83
麻醉方式
全麻 非全麻
46
74
手术时间 (h)
术中补液量 (ml)
3.86±0.45 2087±350.84
对照组 120 65 55 55.7±16.1 59±7.12 52
68
3.72±0.53 2136±378.36
❖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补 液量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实验方法
对对照照组组
❖ 采取基本的保温 措施进行常规护 理干预,如调节 房间温度、覆盖 布敷料、对输入 液体进行加温等, 并对低体温进行 对症处理。
开展实验研究
技术路线
成立品管圈
PDCA步骤
(一)成立品管圈
1.确定主题 2.拟定活动计划
3.掌握现况
P
PLAN计划
D
C
A
4.设定目标 5. 解析
6.对策拟定
步
DO执行
7.对策实施与检讨
骤
CHECK检查
8.效果确认
ACTION修正
9.标准化 10.检讨与改进Βιβλιοθήκη 技术路线成立品管圈
分析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原因
主要内容
1
1
研究目的
2 概念界定
3 资料与方法
4 实验对象与方法
5
5
62
实验结果 讨论与小结
研究目的
手术时的低体温分2类:
❖ 有计划的低体温 ❖ 围手术期低体温
用于一些大手术,在低灌 注的情况下降低机体代谢 和保护重要脏器。
在手术中非计划性的、对机 体有害的低体温。
研究目的
应用“品管圈” 提高围手术期 促进正常体温管理质量
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 ❖ 提高了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讨论
2.分阶段、标准化的流程管理提高了对围手术期低体温 的防治
❖ 研究临床验证并修订了《指南(第二版)》规定的围手术期术 前、术中、术后的促进正常体温管理流程,且实验效果良好。
讨论
3. 预热是有效的预防围手术期体温过低的方法。
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 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 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 及品管手法,来解决问题。
主要内容
1
1
研究目的
2 概念界定
3 资料与方法
4 实验对象与方法
5
5
62
实验结果 讨论与小结
技术路线
成立品管圈 分析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原因 设定预期目标,制定管理措施
文献回顾、焦点小组法
(二)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原因
低体温的诱发因素
➢患者的心理因素 ➢手术室温度过低 ➢麻醉药物的影响 ➢术中体腔开放与体腔冲洗 ➢术中输液和输血 ➢消毒液和湿布类的刺激 ➢重视不够、执行不到位等
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老年 ➢女性 ➢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 ➢手术室温度 ➢恶病质 ➢基础情况 ➢大量补液 ➢冷的灌、洗液 ➢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主要内容
1
1
研究目的
2 概念界定
3 资料与方法
4 实验对象与方法
5
5
62
实验结果 讨论与小结
讨论
1.“品管圈”有效促进了对围手术期正常体温的管理
❖ 规范了体温管理的操作流程,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 推行品管圈提高了团队精神,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
❖ 实验组术前30min通过采用充气升温毯、升高室温等给予预热, 结果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体温控制好,低体温发生率低。
小结
❖ 围手术期低体温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 “品管圈”促进了对患者围麻醉期体温的管理。 ❖ 研究有助于围麻醉期促进正常体温管理流程的建立
❖ 两组患者麻醉后手术前、术中、手术结束时体温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5)。
实验结果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失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情况
试验组 对照组
寒战
例数
%
12
10
23 27.6*
冷感
例数
%
20
24
39 46.8*
失血量(ml) 拔管时间(min)
480±150 590±146*
8±3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