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课题十一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整合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件新人教版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整合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件新人教版
单元整合 提升素能
-2-
-3-
一、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及基本认识 1.主要侵略方式
主要方式 表 现 近代西方列强主要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鸦片 军事侵略 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 割占 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 土地 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政 治 《南京条约》附件中“领事裁判权”等规定;《天津条 获取 侵 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规定的 特权 略 驻兵权等 以华 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 制华
-6-
名师点拨唯物史观要求全面地、历史地看待历史问题。其中全 面地看待即是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由此可知对历史上的列 强侵华应从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入手,既可从政治、经济、 军事、思想等角度来全面评判列强的侵华手段及影响,也可从破坏 性和建设性两个角度来全面评判。历史地看待即是要站在相应的 历史时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不同时段列 强侵华的主要手段及其根源,进而探求列强侵华的时段脉络特征, 最终归纳出列强侵华的基本规律。
-4-
主要方式 表 现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 开埠 为通商口岸;《天津条约》: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通商 《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马关条约》:开放沙市、 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经 《南京条约》: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 济 获取 双方商定;《天津条约》: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 侵 特权 口岸通航;《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略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 2 100 万银元;《北京条约》: 战争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偿日 赔款 本军费二亿两白银;《辛丑条约》:清政府赔偿白银共 4.5 亿两 镇压革命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 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 思想渗透 华时期推行奴化教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史料二介绍了国际法及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根据史料 二说明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并阐述其对中国近代的 影响。
提示:特点:成为执行和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具有浓厚的 强权主义色彩;体现了西方的法律和契约精神。 影响: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推动了中国 外交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化。
[史料运用] 1.史料一概述了清朝朝贡体制的范围、礼仪及主要方式。根 据史料一概括清代朝贡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加以评价。
提示:内容:主要涉及周边国家和部分西方国家;通过礼仪体 现中国“天朝上国”地位;“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是维护朝 贡制度的主要手段。 评价: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和小农经济的自我封闭 性,并逐渐脱离世界潮流。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C目录 ONTENTS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天朝上国”的暮年悲歌—— 两次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 夺生产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2)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借 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
项目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时间
1858 年
1860 年பைடு நூலகம்
(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 (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2)增开天津为商埠。
(2)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
内容 (3)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 国。
游历、经商和传教。 (4)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800
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 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的予以接受。但对外国 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 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这说明清政府( ) 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 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 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前期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前期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含解析)

核心素养提升练九近代前期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武汉模拟)“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了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这场战争”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促使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C.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D.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解析】选D。

首先要明确这场战争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它客观上动摇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及封建的经济结构,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因而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

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

”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A.饱读儒家经典著作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初具民族主义观念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解析】选C。

材料中的对英“晓谕”体现的是乡绅对土地国家的感情,不是乡绅饱读儒家经典的体现,故A错误;鸦片战争是中英两国政府的战争,乡绅没有主动指挥,故B错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乡绅“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可知中国乡绅具有了一定的民族国家观念,故C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近代化的内容,故D错误。

3.光绪六年,中德《续修条约》规定:“德国允,中国如有与他国之益,彼此立有如何施行专章,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

”这表明清政府( )A.外交的屈辱地位明显改变B.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C.奉行互利互惠的外交政策D.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解析】选D。

根据材料“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得出清政府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故D正确。

【加固训练】1843年11月27日,英国驻广州领事要求租用广州石围塘围地,该块地皮本是中国商人潘绍光的物业。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一轮复习 专题2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doc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一轮复习  专题2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doc

第3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考点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鸦片战争的背景(1)1840—1842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期间有三元里抗英斗争)。

(2)1856—1860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3)1894—1895年日本挑起的甲午中日战争(除了海战,还在辽宁等地有陆战)。

(4)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民众基本生存权、财产和文明遗产,领土、领海和司法主权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2016·浙江选考)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

该不平等条约是( )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胶澳租界条约》C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通商,割香港岛给英国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故选C项。

]2.(2015·浙江学考)民国时期的小说家包天笑在晚年追叙说:“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

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他叙述的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清政府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C [根据材料中的“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并联系所学可以判断出这一现象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出现的。

故C 项正确。

]近代不平等条约的比较“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D [根据“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可知,此时中国已经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师用书(含解析)人民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师用书(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3讲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考点1| “天朝上国”的暮年悲歌——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国门洞开——列强入侵1.背景(1)国际: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国内: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处在巨变的前夜。

2.主要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 ①概况: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③美、法等国又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地及居住权、军舰“巡查贸易”权等特权。

④影响:中国国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签订《中法新约》,列强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4)中日甲午战争:①概况:1894—1895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②《马关条约》的内容:割辽东半岛(后因俄、法、德干涉未得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④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①概况:1900年,英、德、法、俄、美、日、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②《辛丑条约》的内容: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天津大沽至北京的防御炮台,外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专题

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专题

五、专题感悟
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 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从1840年开始,列强发 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掀 起了一次又一次反侵略战争。其中近代前期的 抗争都以失败告终,而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 中国人民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2.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失败的根本 原因不是军事技术落后和领导人失误,而是封 建制度本身的落后,即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对 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狂潮,后来又实行“以华治华”的政策;经济上由商品 输出向资本输出过渡。
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8——1945年) 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世界法西斯势力猖獗,日本 加紧推行“大陆政策”。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 是近代列强对中国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侵略战争。这 一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是强占中国。当时侵华 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占。
3.近代列强侵华呈现四个趋势
(1)从战争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 国的变化。 (2)从战争范围来看,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 广,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3)从侵略方式来看,经历了从商品输出为 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从武装侵略到“以华制华” 的变化。 (4)从侵华影响来看,列强获取的政治、经 济权利越来越多,中华民族的灾难越来越深重。
[注意] 上述条约均为不平等条约, 有如下突出特征: 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 丧失。 ②《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 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的 特点。 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 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 具。
三、列强侵华罪行
1.两次洗劫北京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2)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 无恶不作。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第12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doc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第12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doc

阶段特征总体特征:从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爆发(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步形成并日益加深时期,是中国近代化起步并日益发展时期。

政治上: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清朝中央机构日益半殖民地化,并开展新政、预备立宪和教育改革等自保活动。

农民阶级先后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沉重打击。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失败后,民主革命日益成为救国的重要选项。

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动。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了初步发展。

中国经济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思想上: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改良思想、三民主义相继产生。

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大众传媒手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12讲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一、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①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中国国力渐衰,社会危机严重。

(2)直接原因: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

(2)扩大:1841年初,英国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1)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

(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4.影响(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后作业课件人民版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后作业课件人民版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黑龙江黑河月考)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
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
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
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开放通商口岸 D.割占香港岛
解析
2.(2019·陕西洛南月考)1838年,林则徐奉召进京期间受到不寻常的礼 遇,他以私人身份被道光帝召见竟达十九次,随后不久被任命为钦差大 臣。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鸦片走私已引起清廷重视 B.道光帝坚决捍卫大国颜面 C.鸦片输入威胁到清朝统治 D.禁烟主张得到了朝廷认可 答案 C
答案
解析
9.(2019·湖南桃江月考)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
据表可知( ) A.清朝政权结构开始走向近代化 B.地方机构开启半殖民地化进程 C.时局变动导致权力结构的变化 D.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 答案 C
答案
解析 依据“1837~1864年”可知,表中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 运动时期的历史现象。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八旗军战败,导致政府需 要大量汉族人担任地方官员,这说明时局变动导致权力结构变化,故C项正 确。近代化的政权结构应体现民主性、制衡性,表中材料不能体现,故A项 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汉族官员人数增加,与“地方机构半殖民地”无关, 故B项排除;当时地方并没有与朝廷对抗,故D项排除。
解析
12.(2019·安徽六安一中月考)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 的。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 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 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反面教训。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课题十一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课题十一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凉四部曲”2.中华民族的奋起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4.抗日战争5.解放战争[背术语——规范答题用语](1)英国通过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逐渐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反映了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2)《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政府腐败统治与列强侵华下的产物。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资政新篇》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4)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

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6)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7)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

(8)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9)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10)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日本侵华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11)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军民共同抗战,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经过14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11讲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11讲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国民
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 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11讲
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 反抗斗争
考点考情分析 主干知识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华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1~1945年,由多国共同侵华 逐渐演变为一国单独侵华,日本成为侵华主力,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
1945~1949年,美国扶植蒋介石打内战,妄图把中国消灭在反共反苏的前沿,但
最终失败。
(2)近代前期的反抗斗争: 面对列强侵略,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人民前仆后继、
1840年 至1900 年间 列强侵 略与 中国人 民的 反抗斗 争
(8)2014· 海南卷,14:从美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主 张考查美国扩大在中国的权益 (9)2013· 全国Ⅰ卷,40: 从我国自古对海洋利用的史实和相 关政策考查晚清海洋利用的变化及启示 (10)2013· 全国Ⅱ卷,29:从清政府在新加坡、美国、日本等 多处设领事馆考查清政府向近代外交转变 (11)2012· 海南卷,14:从1870年前后教案频发入手,考查中国 民众与外国势力矛盾的加剧 (12)2011· 海南卷,27:从英德协定的内容及各国对其态度出 发,考查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实质和影响 (13)2011· 课标卷,31: 从《东南保护约款》考查晚清中央集 权面临危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西方列强提出的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件(35张)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件(35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综合提升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 19 世纪 40 年代至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影响及认识 1.阶段特征、影响
时期 19 世 纪 40 年代 到 60 年代 阶段特征 战争为打开中国大门 会 的手段,以商品输出 (2)经济: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开始了 为主要侵略方式 俄美随后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外交: 国门大开, 清王朝被迫开放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对点训练]
2.(2019· 大连八中期末)1944 年 9 月,国民参政会
三届三次会议上,中共正式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 合政府的主张,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中外舆论的广泛支持。中 共的这一主张( )
A.旨在维护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权 B.导致民族统一战线出现裂痕 C.有利于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D.是对国民党片面抗战的回应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0 世纪世界形势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领域 列强 政 治 侵华 中国 革命 表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到日本 独霸中国再到美国控制中国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革命领导阶级为无 产阶级,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走 苏俄(联)式到走中国式革命道路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Hale Waihona Puke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解析:选 C。中共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并非维护民族统一战线 领导权,故 A 项错误;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有利于维护民族统 一战线, 故 B 项错误; 主张建立联合政府有利于团结民主力量, 进而促进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故 C 项正确;这一主张是中 共在抗战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对将来国内政局的设想,与片 面抗战无关,故 D 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模块1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模块1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纵向梳理]一、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影响及认识1.阶段特征、影响(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列强侵华目的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3)从结果看,除了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这说明了只有全民族联合起来,才能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

(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

[对点训练]1.(2018·茂名二模)1853年,由于反清组织小刀会占领上海部分地区,1853年至1854年间外国领事暂代清政府收取上海的关税。

1854年6月清政府与美、英、法三国领事会谈并达成协议,成立一个由三名领事代表组成的税务司署——上海海关税务司。

该机构的设立( )A.使得中国的海关收入大量流失B.是清政府面临政治危机的产物C.缓解了清政府与列强间的矛盾D.标志着中国海关走向了近代化B[“1853年,由于反清组织小刀会占领上海部分地区,1853年至1854年间外国领事暂代清政府收取上海的关税”可得出清朝统治的危机,故B项正确。

]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历程2.(2018·衡水中学联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的《波兰灭亡记》、康有为的《波兰分灭记》为典型代表,亡国史研究持续不衰,仅1901-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

1915年5月9日,因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问题,5月9日被定为国耻纪念日,由此导致又一波国耻史著作出版的高潮。

这反映了研究者的( )A.创新精神B.求真意识C.时代情怀D.全球视野C[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亡国史研究”和“5月9日被定为国耻纪念日,由此导致又一波国耻史著作出版”的高潮都说明民族危机会影响历史研究,故C项正确。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拔高课件人民版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拔高课件人民版

三四十 要国家是美、日
共合作抗日
年代 ②侵华主要格局:先 ②经济:民族
是由列强共同支配, 工业发展陷入
后由日本独霸中国 困境
►总结提升 对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认识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 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列强侵华目的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 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 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试题评析] 本题印证了全国卷第 41 题“素养立意”的考核目标。何为 素养呢?即历史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素养。历史学科讲究辩证 思维和史论结合的研究素质,历史学科又是一门人文学科,它 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近几年的 开放性试题可以看到,提倡和运用新史学观的趋势正在不断加 强。本题从革命史观和全球史观角度进行了开放性问题的探究。
两次谈判:重庆
谈判、北平谈判
两大热考命题主线
主线一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影响
►知识主线
时期
阶段特征
影响
①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①侵略方式:以
建社会
发动战争打开中
பைடு நூலகம்
19 世纪
②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 国大门为手段,
40 年代
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以商品输出为主
到 60 年 要侵略方式
[建模答题] 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答向 由教材的目录可知,教材对国民党的介绍,主要是其统治 的黑暗,对其抗日贡献只字未提,渗透的是革命史观。题目要 求我们修改目录,可知本题的答向是研究历史不要总是采用革 命史观。 第二步:结合所学,确定考点 增加国民党的抗日活动,如国民党组织的几次大规模的会 战及会战的意义。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11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11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1讲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目标定位2主干梳理3史论要旨4考点探究5考向研习6真题研析历 史︹人教︺目 标 定 位历 史︹人教︺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本讲主要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继两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考纲要求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历 史︹人教︺主 干 梳 理历 史︹人教︺理一理 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____________后军事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

(2)1894年________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入侵朝鲜。

明治维新 朝鲜 历 史︹人教︺2.过程(1)战争爆发:日本舰队在朝鲜________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主力尚存,北洋舰队退守__________港,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之战:日军占领大连、________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丰岛 威海卫 旅顺 历 史︹人教︺3.结果: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________________。

《马关条约》 条约内容主要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的领土和________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__________拓展了列强对华___________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权 内地税 资本输出 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凉四部曲”2.中华民族的奋起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4.抗日战争5.解放战争[背术语——规范答题用语](1)英国通过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逐渐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反映了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2)《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政府腐败统治与列强侵华下的产物。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资政新篇》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4)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

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6)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7)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

(8)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9)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10)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日本侵华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11)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军民共同抗战,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经过14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2)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13)解放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课题十一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2)重要原因: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闭关锁国。

(3)直接原因: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

(2)北犯:英军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3)扩大: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军爱国将领海龄抗英殉国。

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1842年8月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片面最4.(1)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社会转型:促使古老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拓] 近代前期,清政府“争所不当争,弃所不当弃”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淡薄,且对世界发展潮流不甚了解,所以在与列强就条约问题进行外交谈判时,其对于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且不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一直耿耿于怀,如五口通商、公使进京等;对于列强涉及国家主权问题的要求,却轻易答应,如割地赔款、协定关税等。

[记] “五议港元”五(五口通商)、议(协定关税)、港(割香港岛)、元(赔款银元)。

[记] 不列颠人推开了门,美利坚人撞倒了墙,法兰西人扒了房。

[注] 领事裁判权是一种司法特权,凡在中国享有此种特权的国家,其侨民不论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行为,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故也称“治外法权”。

[注] 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一般是相互的。

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

[拓] 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近代面临的两大任务:一是民族独立,这是首要任务;二是社会进步,实现近代化,即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英法等国提出修订条约的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

(2)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4)美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

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注]由于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鸦片战争后,英国并未真正打开中国市场。

[注]万园之园,付之一炬!3.结果(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2)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三、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急需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中国:封建统治腐朽,没有认真进行战争准备。

(3)西方: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时期,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愿望强烈,普遍支持或默许日本的侵略行为。

(4)朝鲜: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有利时机。

2.进程(1)丰岛海战:日本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

(2)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战役: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由于李鸿章保船避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澎湖列岛给日本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4.影响(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编练新军。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

[补] 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客观作用(1)“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

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方式符合了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

(2)不平等条约将中国推入近代化进程中,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政治理念、经济习惯和文化思想带到了中国,也扩展了中国人的视野。

[拓]1895年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祖国遭受蹂躏、国土被宰割的背景下,谭嗣同写下了这首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有感》[注]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

[联]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1)背景①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直接原因:山东外国教会势力的猖狂。

(2)旗号:“扶清灭洋”。

它具有爱国主义性质,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丧失了对清王朝的警惕。

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3)败因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的强大与共同镇压。

(4)作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②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过程: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与清军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占领天津、攻陷北京。

(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其直接目的就是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

为了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列强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五、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拓] 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重难点一 两次鸦片战争一读图明史——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实力对比[解读] 图片反映了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远远落后于时代潮流;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客观上表明英国要打开封闭的中国市场。

具体国情对比如下:[解读] 相对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了重大变化:由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且深入到长江中游;由远离清朝的统治中心到临近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带——北京。

(三)史料探史——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史料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鸦片战争则不然①。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②。

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③。

生活在这一尚未近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④。

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⑤。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探究] 根据史料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2)结合②④⑤所获取的信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

[提示] 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系统认知]两次鸦片战争推动中国传统观念转变工业革命期间,列强侵略的主要目的是用武力打开被侵略国的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抢占市场,即进行商品输出。

在此目的的推动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对华发动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